子宫肌瘤切除术范文

2023-09-21

子宫肌瘤切除术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有子宫切除指征各种良性病变。患者要求保留阴道及宫颈完整;术前均经宫颈细胞学检查, 对40岁以上段月经紊乱者做分段诊刮以排除恶性病变。

1.2 一般资料

本组来自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242例患者, 年龄38~50岁;原发疾病:子宫肌瘤102例、子宫腺肌瘤91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9例。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孕周。孕6周大小112例, 孕8~10周大小65例, 孕1l~13周大小25例, 子宫正常40例;将242例子宫切除患者分为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122例, 传统的全子宫切除术120例, 2组在年龄、原发疾病、病程上无差异, 临床具有可比性。

1.3 手术方法

传统的全子宫切除术略;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术前准备血、尿常规检查, 凝血机制检查, 心肝肾功能检查;常规冲洗阴道及清洁灌肠, 术前给予镇静剂。采用耻上2~3横指横形切口, 视子宫大小切口长度约10~12cm, 仅切开皮肤层, 将脂肪及筋膜切一小口, 直剪刀微张裁开筋膜, 一并撕拉脂肪及腹直肌开腹。按子宫切除步骤处理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 向下稍推膀胱, 分离宫旁结缔组织, 暴露并处理子宫动脉上行支, 骶韧带及主韧带不处理, 用电刀于两侧子宫动脉断端上方开始环形水平切开宫颈筋膜, 深约3~5mm, 艾力氏钳钳夹宫颈残端并外翻, 同时上提子宫, 电刀分离宫颈筋膜与宫颈间隙层, 向下直达宫颈阴道部, 锥形切除全子宫, 切下宫颈管内膜及部分宫颈肌组织。用1号美乔可吸收合成线荷包缝合阴道残端, 间断缝合宫颈筋膜。关闭盆腹膜、附件残端及圆韧带残端行荷包缝合, 宫颈筋膜残端处间断缝合膀胱腹膜反折及后腹膜3针、逐层关腹, 以4-0可吸收合成线皮内缝合。

1.4 观察内容

对2组组病例进行随访6个月, 观察手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手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出院后随访患者对术后性功能影响;并进行比较, 具体见表1。

2结果

2种手术方式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手术并发症, 依据观察内容对2组病例进行统计和随访, 并进行比较, 具体见表1。

注:经统计学分析, 2组观察内容比较, P<0.05, 有显著差异性

3讨论

子宫切除术包括传统的全子宫切除术 (经腹) , 次全子宫切除术, 阴式的全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协助下的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全子宫切除术现已成为常规的子宫切除术, 它在子宫切除的同时一并将官颈切除, 可免除将来发生官颈残端癌的威胁。而子宫次全切除术不影响其盆底结构, 却存在着子宫颈残端癌的危险性, 并且以上手术方法对宫颈的处理均不令人满意。

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手术操作简单, 对周围组织损伤小。该术式宫颈峡部以下切除系在筋膜内进行, 进一步达到避免损伤输尿管、膀胱及直肠, 且膀胱剥离面小, 术中出血少, 创伤小。保留子宫主韧带、骶韧带, 筋膜缝合形成新的中心腱, 维护了盆底支撑结构, 使其他脏器保持在正常位置, 减少阴道脱垂, 维持阴道长度。手术步骤简单, 较传统法减少一半, 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传统的子宫全切术, 环绕穹窿处切除子宫宫颈, 使阴道缩短, 影响了阴道的完整性, 而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 切除了宫颈管及移行带, 消除了残端癌的危险;腹部小横切口大部分被阴毛遮盖, 无缝线引起的爪状疤痕, 术后疤痕不明显, 满足了女性对美的追求。钝性撕拉法可避免下腹两侧腹壁下动静脉下行支的损伤, 保存血管、神经、脂肪细胞的完整性, 从而减少了出血量, 避免了因脂肪细胞破坏导致的渗出增加及脂肪液化与利于伤口愈合。

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适合由于良性病变要求保留子宫颈, 而子宫颈又存在良性病变者;具有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预防术后阴道壁松弛和脱垂, 提高性生活质量等优点。

摘要:目的 探讨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观察内容比较 (P<0.05) 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适合由于良性病变要求保留子宫颈, 而子宫颈又存在良性病变者;具有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预防术后阴道壁松弛和脱垂, 提高性生活质量等优点。

关键词: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探讨

参考文献

[1] 邓金兰.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40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 19 (4) :249.

[2] 赵轴.改良筋膜子宫全切术128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9, 12 (15) :107.

[3] 李键.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宫颈处理术式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1) :60.

[4] 邓金兰.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40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 19 (4) :249.

子宫肌瘤切除术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8例需进行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7例接受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治疗组37例患者中,年龄为33~63岁,平均年龄为(48±1.2)岁,卵巢囊肿合并子宫肌瘤1例,子宫腺肌症14例,子宫肌瘤22例。对照组31例患者中,年龄为35~64岁,平均年龄为(47±1.4)岁,卵巢囊肿合并子宫肌瘤3例,子宫腺肌症13例,子宫肌瘤15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取平卧位,于患者耻骨联合上横切口或下腹部正中切口,对患者进行逐层开腹,按照顺序对双侧子宫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峡部进行钳夹、实施切断并进行缝扎,且分离阔韧带,随后将膀胱返折腹膜剪开,对膀胱实施下推;分离膀胱宫颈疏松组织,按照顺序对骶韧带、主韧带以及子宫动静脉实施实施钳夹、切断和缝扎,将阴道后穹窿切开,沿着宫颈,将阴道壁以环形使用大弯剪将其剪开,而后将子宫完整切除,随后使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阴道断端。

1.2.2 治疗组

给予患者腹腔镜辅助下实施阴式全子宫,患者接受器官插管全麻,取膀胱截石位,于患者腹壁位置行三点穿刺法而后设置腹腔镜通道,将肚脐孔两侧的皮肤使用巾钳提起,于脐孔中央做出一个纵向切口,先将穿刺套管放置好,而后将二氧化碳气体冲入其中,设定腹腔内压力为13 mm Hg,将腹腔镜放入,于患者的左侧骼前上棘内侧做出横切口,在左腹直肌外侧脐下做出一横切口,将举宫器放置在患者阴道内,而后对子宫进行操纵。实施电凝后,将患者的输卵管峡部、卵巢处固有韧带以及圆韧带,需要将附件切除的患者,应将骨盆的漏斗韧带切断,然后将膀胱的反折腹膜剪开,将宫颈以及膀胱充分实施分离,将主韧带、骸韧带以及子宫血管切断。处理盆腔残端的血肿病情、损伤以及出血等病症,而后对阴道壁以及盆腔腹膜实施缝合,采用腹腔镜选用氯化钠溶液冲洗患者盆腔,退出器械,而后对穿刺口实施缝合。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

治疗后,治疗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治疗组出现1例发烧,并发症发生率为2.7%,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1例,伤口脂肪液化1例,发烧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9%,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传统的开腹子宫切除术,手术暴漏面积偏大,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中术者的手术视野,降低手术实施的难度,但该手术方法中因其造成的创伤面积较大,会造成患者大量出血,对患者体质造成一定的损伤[1]。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不仅可有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也可以达到无瘢痕、美观的效果,且该手术方法实施治疗后并发症少,大大降低了患者术中疼痛程度,且减少对患者的膀胱以及直肠、输尿管的损伤程度[2]。

该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1例发烧,并发症发生率为2.7%,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1例,伤口脂肪液化1例,发烧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9%,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可有效治疗患者临场病症,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可快速患者临床病症,可大大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也应该注意,在手术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体质以及病症,同时结合医院的医疗设备水平确定实施何种手术治疗方法[3]。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与开腹全子宫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该院2010年6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68例需进行子宫切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1例发烧,并发症发生率为2.7%,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伤口感染1例,伤口脂肪液化1例,发烧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9%,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可有效治疗患者临场病症,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可快速患者临床病症,可大大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开腹全子宫切除,临床对比

参考文献

[1] 吴志芬.阴式全子宫切除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9):75-76.

[2] 刘清华.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51.

子宫肌瘤切除术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近年收治的1142例妊娠妇女, 其中有110例在剖宫术中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 所占比例为9.6%。年龄23~36岁, 平均年龄27.9岁。孕周为37~42周, 平均39.2周。其中初产妇67例, 占60.9%, 经产妇43例, 占39.1%。分娩前已诊断子宫肌瘤者49例, 占44.5%, 其余为术中发现。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单纯进行剖宫术患者。年龄22~38岁, 年均年龄28.7岁。孕周为37~42周, 平均38.9周。其中初产妇36例, 占60.0%, 经产妇24例, 占40.0%。2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孕次等方面比较无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行子宫下段腹壁横切口剖宫产, 手术均与腹膜内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时12例为横形切口, 98例为纵切口。如果瘤体位于子宫体上, 在瘤体上纵行切口直达瘤核。对于子宫前壁的肌瘤则无需另行切口。对地位于切口处的直径较大的肿瘤先行切除, 其它的在取出胎儿后再行切除, 缝合方式用吸收缝线, 采用钉书方式连续缝合肌层, 浆膜层内翻连续包埋缝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ASS 13.0软件进行分析, 检测数据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1) 术中情况比较:如表1所示, 2组术中情况比较, 2组手术时间、术中缩宫素用量, 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 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 观察组值均高于对照组, 比较无差异P>0.05。 (2) 术后情况比较:如表2所示, 2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 体温恢复时间、产褥病发生率, 恶露干净时间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即子宫平滑肌瘤是人体最常见的良必肿瘤之一[2], 是女性生殖系统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与结缔组织混合而形成的良性肿瘤, 30~50岁的中年妇女发病率高达20%以上, 其中年龄>40岁的妇女约有50%患有子宫肌瘤[3]。子宫肌瘤之所以在生育年龄段的妇女高发, 主要因为其于雌激素及孕激素的高分泌有关系, 而孕激素可促进子宫肌瘤的有丝分裂, 促进肿瘤的生长。

妊娠分娩过程中子宫肌瘤的情况分2种, 一种为肌瘤较小且产妇无症状, 极易被忽略。另一种情况则是肌瘤较大, 一般直径>5cm, 分娩过程中嵌顿在盆腔内的肌瘤可能阻塞产道, 造成难产存在于子宫壁上的肌瘤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 使产程延长, 影响产妇分娩, 或引起产后出血或子宫复旧不良, 这些都增加了剖宫产的危险。而且因为子宫肌瘤于雌性激素与孕激素的关系密切子宫肌瘤在育龄期间不会自行消退。因此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为孕产妇高危因素之一, 子宫肌瘤的存在可以涉及分娩结束后的产褥期子宫复旧, 同时作为一种良性肿瘤, 子宫肌瘤亦有癌变的可能因此, 将其切除是促进产后恢复, 防止恶性疾病的方法。在剖宫产时同时进行子宫切除术, 即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及节约患者的时间, 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4~5]。

现在关于行剖宫术的同时是否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尚存在一定的争议。 (1) 反对在剖宫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都认为, 在即将妊娠的子宫高度充血, 此时行肌瘤剔除术易造成出血量大的问题。 (2) 在妊娠期间, 由于激素的高分泌造成肌瘤软化, 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因此切除肌瘤时有一定的困难。同时还认为肌瘤可能于产后自行缩小, 而不会对肌体造成影响。关于剖宫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否会引起产后大量出血及围手术期病率, 一直面临争议。本研究表明, 剖宫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不会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在比较了术中及术后24h出血后, 表明剖宫术中切除肌瘤不会增加出血风险。本研究110例病例在于单纯行剖宫术60例患者进行比较, 除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缩宫术的用量大于对照组外, 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 肛门恢复排气时间, 体温恢复时间、产褥病发生率, 恶露干净时间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与以往的临床研究一致[6]。因此可以认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不增加出血及围手术期病率, 有选择性并由有经验医师操作, 手术是安全的。

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10例, 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单纯行剖宫产术患者为对照组, 比较2组在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缩宫素用量, 术后24h出血量, 血红蛋白下降值, 肛门恢复排气时间, 体温恢复时间、产褥病发生率, 恶露干净时间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剖宫产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组与对照组比较, 手术时间、术中缩宫素用量均显著增加 (P<0.05)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 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 体温恢复时间、产褥病发生率, 恶露干净时间及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肌瘤切除术, 不会增加出血量及产褥病的发生率, 并且可以节约患者时间及减少经济花费, 降低患者痛苦, 安全可行,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切除

参考文献

[1] 杨蕾, 侯红瑛, 范建辉, 等.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的处理与手术方式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22) :3601.

[2] 马丽, 谢淑武, 朱焰, 等.子宫肌瘤相关研究进展[J].生殖与避孕, 2007, 10 (27) :679~683.

[3] 钱麟, 齐聪, 张勤苹.补肾消瘤方治疗80例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 2l (8) :574~576.

[4] 张淑敏.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08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药, 2005, 27 (7) :511.

[5] 张国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58例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5, 11 (12) :1700.

子宫肌瘤切除术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4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住院因子宫良性病变且无生育要求需行全子宫切除者304例,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 其中TVH 97例, LAVH 94例和LTAH 103例, 年龄38~65岁, 平均为47.5岁, 子宫大小如孕8~16周, 见表1。

所有患者均有阴道分娩史, 术前查体子宫活动良好, 3组同期手术指征, 患者的年龄体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手术方法

1.2.1 TVH

(1) 环切宫颈:在膀胱、直肠与宫颈交界皱壁下约0.5cm处, 用电刀环形切开阴道前后侧穹窿粘膜达宫颈筋膜, 钝性分离膀胱、直肠与宫颈间隙至腹膜反折。 (2) 处理子宫骶、主韧带及子宫血管:用拉钩置入牵开膀胱与直肠平衡紧贴宫颈, 钳切双侧宫骶韧带, 主韧带双重缝扎, 打开膀胱子宫、直肠子宫反折腹膜, 暴露子宫血管, 钳切并双重缝扎。 (3) 切除子宫:分离两侧宫旁组织, 在前或后穹窿翻出宫体, 如宫体过大, 可行子宫对半切开, 子宫肌瘤剔除术或粉碎术等, 缩小宫体后, 分次钳切缝扎输卵管峡部, 圆韧带和卵巢固有韧带。取出子宫。 (4) 若合并附件病变, 行囊肿剥除术, 或切除附件者, 则钳切缝扎骨盆漏斗韧带。 (5) 缝合阴道断端与盆腔腹膜, 提起前后腹膜与阴道前后壁断端, 连续锁边一层缝合腹膜与阴道断端[1]。阴道内填压碘伏纱布, 留置导尿管48h。

1.2.2 LAVH

(1) 取膀胱截石位, 根据子宫大小, 在脐轮上或者脐轮下作第一穿刺点 (子宫>孕12周在脐上, <12周在脐下) 。在脐与左右两侧髂前上棘外1/3作第二第三穿刺点。举宫器举宫, 若伴有盆腔粘连, 先行粘连松解术, 若合并附件病变, 同时行囊肿剥除术。用单极电凝分别凝固切断双侧圆韧带, 卵巢固有韧带及输卵管峡部 (切除附件者) 则凝固切断骨盆漏斗韧带, 打开阔韧带前后叶, 下推膀胱腹膜反折至阴道穹窿与宫颈交界处下方约2cm处。分离宫旁疏松组织, 充分暴露双侧子宫血管, 双极电凝子宫动静脉至血管完全闭合。 (2) 经阴道暴露宫颈, 用电刀环形切开宫颈阴道交界处粘膜, 分离膀胱、直肠、宫颈间隙, 打开膀胱反折腹膜和直肠反折腹膜进入腹腔。分别钳夹切断缝扎宫骶韧带, 主韧带, 子宫血管, 取出子宫。宫体大于孕10周者, 将子宫体粉碎后取出, 缝合前后腹膜及阴道残端。 (3) 再次形成气腹, 镜下检查各创面有无出血, 血肿及损伤, 冲洗盆腔, 排尽气体, 缝合穿刺孔。

1.2.3 TAH

按传统方式手术。

1.3 统计学处理

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TVH组因盆腔粘连有2例中转LAVH。1例因出血较多中转TAH, LAVH组因肠管影响致暴露困难有2例中转TAH。3组均无脏器损伤, 切口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从表2中可见, TVH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LAVH组和TAH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LAVH组和TA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排气, 住院天数, 术后3d平均体温相比较, TVH组与LAV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2组与T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术中出血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微创外科观念在妇科领域的引入, TVH和LAVH日益受到重视而广泛开展。

TVH由于术野较小, 暴露困难, 操作困难[2]的限制, 技术要求较高, 以往仅用于脱垂和非脱垂较小子宫, 随着微创外科观念在妇科领域的引入以及手术技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阴式子宫切除术日益受到重视, 适应证不断扩大。目前已广泛用于无生殖道脱垂又有子宫切除术指征的患者。TVH手术时, 胃肠道基本不受到干扰, 并具有手术时间短, 术后疼痛少, 恢复快, 术后病率低和住院时间短, 体表不留瘢痕等优点。TVH的局限性在于其不能同时探查和处理腹腔内并存在的病变。其术野较小、易损伤膀胱或直肠等邻近脏器, 特别是伴有严重盆腔粘连时, 手术难以完成。子宫越大, 手术难度就越大, 我们的体会是子宫小于孕14周经阴道内切除是安全的。对子宫阔韧带肌瘤, 子宫颈或下段肌瘤, 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活动度差, 估计子宫与邻近组织有严重粘连等患者不宜或慎用阴式全宫切除术。

LAVH作为微创手术之一, 具有阴式手术和开腹手术的共同优点, 通过腹腔镜有效地提高了阴式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2]。优势在于既保留传统TVH的优点, 又具有腹腔镜辅助的独特优异性, 通过腹腔镜可以探查盆腹腔脏器, 直视卵巢输卵管的情况及诊治盆腔内并存疾病, 并可以直视下分离盆腹腔粘连, 这样可使手术更安全, 准确, 损伤少。在一定意义上扩大了TVH的适应证, 凡需行子宫全切的患者理论上都适用LAVH, 但若子宫太大 (>16周) 或不规则、盆腔粘连严重、腹腔镜暴露术野困难或子宫下移度差无法减小瘤体, 经阴道操作难度较大, 这部分病人仍以选择经腹全子宫切除为宜。我们应当充分认识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 不必将中转开腹当作手术失败, 从医疗安全出发, 不要盲目追求所谓成功率。主动中转开腹可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TAH所有全宫切除术的基础。手术野暴露充分, 操作步骤比较规范统一, 术中容易处理较大的子宫和或盆腔包块, 可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术中快速止血, 用于阔韧带子宫肌瘤, 宫颈下段和宫颈肌瘤等。但TAH因切口长, 故创伤大。或因患者肥胖而手术暴露差, 从而增加手术时间和难度, 术中肠道干扰多, 术后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长, 开腹手术干扰了内环境, 术后盆腹腔组织粘连机会多。

本文结果表明TVH和LAVH两者术后恢复优于TAH, 值得临床推广。3种术式各有优劣。在临床工作中, 对于有子宫切除手术指征的病人,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患者本身的病变范围, 解剖结构, 医生的技术经验及现有设备来选择最适合病人的手术方式。并在术中根据出现粘连、出血等情况, 灵活及时主动更改术式, 如盲目地选择, 勉强地进行操作或无谓地浪费时间, 更可能意味着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所以, 当TVH无法完成的, 应及时改LAVH或TAH, LAVH无法完成的, 及时改TAH。总之,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 为了医疗安全。应根据患者病情, 医生的技术条件及现有设备来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摘要:目的 比较阴式全宫切除术 (TVH)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LAVH) 与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 (TAH) 3种不同术式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同期开展的TVH 97例, LAVH 94例和LTAH103例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 术后恢复情况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TVH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LAVH组和TAH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而LAVH组和TA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排气, 住院天数, 术后3d平均体温相比较, TVH组与LAV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2组与T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术中出血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TVH, LAVH是有创伤小, 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TVH适应证相对局限, LAVH拓宽了TVH的适应证, 减少创伤。TAH则为全宫切除术的基础术式, 有良好的手术视野, 操作方便。3种术式应根据患者病情, 医生的技术条件及现有设备来选择适宜的方法。当TVH无法完成时, 应及时改LAVH或TAH, LAVH无法完成, 及时改TAH。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腹腔镜,阴式,腹式

参考文献

[1] 林静, 邓小明, 陈志勇.非脱垂子宫阴道切除术200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 (2) :97~98.

子宫肌瘤切除术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分娩数为22165例, 包括剖宫产6092例, 阴道分娩16073例, 56例子宫切除术, 占总分娩数的0.25%, 其中急症子宫切除41例, 占73.21%, 选择性子宫切除15例, 占26.79%。

1.1 一般资料

41例急症子宫切除者的年龄为22~43岁, 平均年龄32.5岁, 初产妇7例, 经产妇34例, 平均孕周36.7周, 阴道分娩后行子宫切除术4例 (晚期产后出血2例, 羊水栓塞1例, 子宫内翻1例) , 阴道分娩子宫切除占阴道分娩总数的0.024%, 剖宫产术后切除子宫37例, 占剖宫产总数的0.61%。

1.2 手术时间

36例子宫切除术后立即切除子宫, 5例确诊出血原因后切除子宫, 其中2例阴道分娩并发羊水栓塞及子宫内翻于分娩后2小时内行子宫切除, 2例阴道分娩并发晚期产后出血, 由外院转送我院距分娩时间分别为2天及7天行子宫切除;1例剖宫产后3周产妇出血行子宫切除。

1.3 手术方式

36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 5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步骤按常规步骤进行。

1.4 术前出血情况

术前失血性休克1 0例, 平均失血量1200m L。

2 结果

2.1 子宫切除术指征

41例均因子宫出血行急症子宫切除术, 其中胎盘因素25例 (45.37%) , 子宫破裂3例, 羊水栓塞3例, DIC6例, 晚期产后出血3例。子宫内翻1例。 (见表1)

2.2 失血量

5例确诊出血原因后切除子宫者, 术中出血量少于600m L2例, 600m L~1000m L1例, 1000m L以上2例;36例剖宫产术中因子宫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者, 术中出血量少于600m L6例, 600m L~1000m L14例, 以上16例。因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克18例, 占43.9%。平均出血量1019.51m L, 输血例数36例, 输血量900m L~4000m L。

2.3 手术并发症

子宫切除术中并发羊水栓塞2例, 因及时使用皮质激素、氨茶碱、加压给氧治愈。

2.4 术后并发症

主要为原发疾病 (胎盘早剥、羊水栓塞) 导致的肾功能衰竭、DIC。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 盆腔血肿1例, 伤口感染2例, 并发羊水栓塞1例。

2.5 母儿预后

1例因羊水栓塞子宫切除后仍抢救无效死亡, 余40例均治愈出院, 治愈率97.56%。围生儿总数43例 (2例双胎) , 其中轻度窒息10例, 表1 4 1例急症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重度窒息8例, 存活新生儿35例, 占81.37%, 围生儿死亡8例 (包括双胎) , 围生儿死亡率为18.61%。

3 结语

文献报道[1]急症产科子宫切除占总分娩数的0.027%~0.3%, 本组占0.25%, 与文献一致。而剖宫产后行子宫切除占剖宫产总数的比例国内报道为0.45%~0.61%[2], 本文为0.61%。国外报道剖宫产后子宫切除术的比例为阴道分娩后子宫切除比例的2 3倍, 与本文基本一致。

(1) 胎盘因素是造成难以控制的产科出血的首要因素, 其中前置胎盘伴或不伴有胎盘植入, 胎盘早剥是急症子宫切除的主要指征。本组资料显示, 胎盘因素导致的子宫切除占45.37%, 于国外近期报道相同[3]。由于人工流产和剖宫产的增加, 造成子宫内膜受损, 使胎盘植入发生率大大提高, 有报道认为, 有剖宫产史者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是无剖宫产史的35倍。而胎盘植入与前置胎盘的病因基本相同, 故70%胎盘植入合并有前置胎盘, 从而导致产后出血, 子宫穿孔使子宫切除的机会增加。另外, 接生技术不规范及滥用缩宫素造成子宫内翻, 子宫破裂是产科子宫切除的另一重要原因。

(2)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目的是止血, 挽救产妇生命。生产后出现不可控制的大出血时, 子宫切除的抉择需当机立断, 稍有迟疑就会失去抢救时机。前置胎盘产前、产后均有极大的出血危险, 且常并发胎盘植入, 出血更为凶猛, 因而无论决定急诊还是择期手术, 均应视为高危剖宫产。应做好抢救准备。当胎盘剥离面出血凶猛时, 局部缝扎及压迫止血难以奏效, 出血量达1000m L以上, 应快速缝合子宫, 经积极抢救后, 如病情继续加重, 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羊水栓塞并发DIC时, 手术虽有加重休克的可能, 但切除子宫后可减少胎盘剥离面及大血窦出血并可阻断羊水内容物进入血以及子宫病变致凝血机制的障碍, 因而子宫切除有可能使抢救获得成功。因产后出血多为年轻妇女, 且出血来势凶猛, 产妇多数已处于休克状态, 手术需迅速完成。子宫次全切除较符合生理需要, 且因急诊手术, 阴道准备不够充分, 子宫全切易造成术后感染, 因而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术式以子宫次全切除术为宜。但对羊水栓塞、DIC、子宫破裂累及宫颈, 以行子宫切除术为宜。由于妊娠期盆腔充血, 手术者应熟练操作, 注意止血, 对有多次剖宫产的孕妇, 子宫与膀胱常致密粘连, 故术中对粘连处理仔细分离, 以免损伤膀胱, 全子宫切除术中应避免损伤周围脏器。本组36例行全子宫切除术, 5例行全子宫切除术。5例行子宫横切口一侧角部向下撕裂较深行子宫次全切除术。难以切净其炎症, 坏死组织而行子宫全切术。3例系因胎盘植入部位过低, 子宫次全切除后子宫下段保留部分仍出血不止行子宫全切除术。1例因子宫破裂, 撕裂及下垂宫颈而行全子宫切除术。

(3) 本组围生儿死亡原因为孕妇分娩前胎盘因素及分娩出后严重缺氧所致, 围生儿死亡率仅为18.61%, 可能在于我们对急症大出血的患者采取更积极的损伤治疗及强有力的综合止血, 扩容等措施有关。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41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指征为子宫大出血, 术中胎盘因素占首位 (25例, 45.37%) , 治愈率97.56%, 围生儿死亡率18.6%。结论:子宫切除是产科大出血, 挽救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且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产科,子宫切除,子宫出血

参考文献

[1] RadekaG, MilasinovicL, VejnovicT, etal, Cesarean hysterectomy in modem abstetrical practice from1968to1993, Msd Pregl, 1997, 50.

[2] 王得芬.产科子宫切除118例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1, 26 (4) :221.

子宫肌瘤切除术范文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78例妇科住院患者, 年龄最大55岁, 最小39岁。

1.2 治疗方法

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 脐孔下缘纵向切开皮肤1cm, 用气腹针穿刺后造成人工气腹。探查完毕, 在右下腹穿刺, 穿刺孔直径1cm左下腹穿刺, 穿刺孔直径1cm, 耻骨联合上穿刺, 穿刺孔直径0.5cm放入器械进行子宫切除等操作。术后给予抗感染、补液等治疗。

1.3 结果

78例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疗效良好, 手术时间1.5~3.5h, 术中出血量20~30m L,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腹胀及肩背部酸胀感2例。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患者术后通常住院3~7d, 平均住院5d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护士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 向患者说明手术总体操作程序, 并介绍以往成功的病例, 消除患者的焦虑, 取得患者的理解合作。 (2) 阴道准备:手术要避开月经期。术前用0.1%的碘伏溶液擦洗阴道, 每日1次, 连续3d。 (3) 胃肠道准备。术前1d给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忌食牛奶、豆浆等易产气的食物, 12h进食, 6h禁水, 术前晚8时和术晨6时分别用0.1%的肥皂水清洁灌肠。 (4) 皮肤护理:术前1d备皮, 范围包括腹部、会阴部皮肤, 脐孔皮肤用湿棉签清洁彻底。留置尿管于手术当日入手术室进行插管。

2.2 术后观察及护理

(1) 患者全麻后回病房, 床边备急救药品和器械等, 患者取去枕平卧位。麻醉未清醒者, 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常规低流量吸氧2h, 吸氧流量为2~4L/min,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术后每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 4次平稳后遵医嘱改为每6小时1次,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 以便早期发现内出血、休克等病情变化, 及时得到处置, 以免贻误病情。术后每日测体温4次, 连续3d直至体温平稳正常。

(2) 有引流管的患者术后要妥善固定引流管, 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移位、扭曲、堵塞或脱出, 避免牵拉。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及时换引流袋, 并记24h总量。

(3) 术后饮食等的护理。术后6h取半卧位, 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排气前不要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如奶类、豆类等食物, 防止术后肠胀气。尿管拔除后要鼓励患者尽早自行排尿, 防止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和尿潴留。鼓励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以减轻腹胀并有利于肠功能的尽快恢复, 减轻术后肠粘连,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4) 预防呼吸道感染。因腹腔镜手术是在全麻下进行, 对呼吸干扰大, 尤其是年龄大、体弱的患者, 可能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麻醉未清醒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呕吐物和分泌物误吸。清醒后要指导并协助患者有效的咳嗽, 拍背和体位排痰等, 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 宫颈残端出血。术后最初2d, 阴道出现少量流血为宫颈残腔残迹排出, 不必处理, 应密切观察出血量和颜色的变化, 如阴道出血为鲜红色伴有凝血块, 应及时通知医生, 查找出血原因, 以便得到及时处理。 (2) 穿刺孔出血。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 应密切观察患者脐孔和耻上3点处敷料, 观察有无渗血, 不能因切口小而忽视对腹部伤口的观察。 (3) 腹胀、腹痛及肩背部酸胀感。与手术中CO2气体残留在腹腔及手术时间、手术体位有关, 一般2~3d可自行好转。应忌进胀气类食物, 鼓励并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以减轻腹胀及尽早恢复肠功能, 对于腹胀明显或48h未排气者, 可遵医嘱肌注新斯的明0.5mg, 注意有无肠鸣音亢进等情况。本组3例患者给低流量吸氧及健康指导均在48h内症状消失。

3 健康指导

术后休息3个月, 禁止性生活2个月, 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 要加强营养, 如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 结语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是一种较新的手术方式, 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术前应充分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的担心和疑虑,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周密的护理, 严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以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摘要:目的 总结我院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对78例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健康指导等护理。结果 78例患者疗效良好, 无并发症的发生, 均顺利出院。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周密观察护理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护理

参考文献

[1] 刘雪, 李菲, 刘晓.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

[2] 王丽群.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肿瘤74例[J].中国医学导报, 2006,

上一篇:恋爱纪念日范文下一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