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研究论文范文

2023-10-29

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 本质 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秦学锋(1973- ),男,河北邯郸人,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二语习得;杨东英(1972- ),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河北 唐山 063009)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自主学习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秦学锋。(课题编号:06020376)

一、引言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①。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实施自主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实践参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研究表明,指导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直接关系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和质量②。因此,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和教学改革的参与者,尤其应加强对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本文将从自主学习的本质和其理论基础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求与诸位同仁商榷,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二、自主学习的本质

自主学习的概念如何界定?它有哪些特征?在教学领域中,“自主学习”这一概念有多种解释,至今也没有统一的界定。Holec认为从学习者角度看,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就是说,学习者能够对学习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决策。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决定学习目标;(2)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3)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4)监控学习过程,如节奏、时间、地点等;(5)评估学习效果。显而易见,Holec的定义主要强调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决策能力”。尽管这个定义涵盖了学习过程中的主要方面,即自我管理能力,但并没有从心理学角度给予阐述③。Little则认为从心理学角度看,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一种心理关系问题,即一种超越、批判性的思考、决策以及独立行动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表现为如何学,而且表现为如何进行知识迁移④。可见,Little从心理学层面对Holec的定义进行了补充。显然,Holec和Little的定义包括了自主学习的两个方面,即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认知过程。然而,Holec和Little仅仅论述了学习者“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⑤。

随着对自主学习理论研究的深入,研究者意识到脱离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参与的学习很难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也就是说,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习者自己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合作学习才能实现。合作学习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学习者社会协作能力的发展状态⑥。而且,合作学习作为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习者在共同学习中互利互惠,共同承担学习责任⑦。

迄今为止,较为全面地阐释自主学习的定义为“自主学习是为学习者控制学习的能力”⑧。该定义指出,尽管Holec和Little对个体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两个方面——自我管理和认知过程进行了阐述,却忽视了自主学习的第三个重要方面——自主学习内容。对学习内容的控制涉及环境因素,它包括对学习环境的控制,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概括地说,自主学习的定义涵盖了三个方面:学习管理、认知过程和学习内容。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学习行为、学习的心理过程以及学习环境。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彼此影响。具体体现为,有效的学习管理依赖于对认知过程的控制;对认知过程的控制是学习管理的结果;对认识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同时也要求学习者决定学习内容。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我激励、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创造学习环境、监控和调整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成果以及与他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讨论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旨在深化对学习者自主的理解,从而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语言教学中自主学习理论形成的三大重要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中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洛斯。该理论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强调了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并且指出,学习者内心世界的重要性,主张把个人的思想、意愿与情感放在所有人的发展的中心地位⑨。该理论指出,学习者是一个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每个学习者都具有个人发展和独立学习的潜能。因此,教育要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本,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主张学习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该理论也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为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赋予了新的内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在教学中,教师最合适的身份是作为帮助者的角色出现,在学习者个人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应尽量少地进行干预。现在,这种把教师作为帮助者的观点已成为教学和学习中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中心。

2.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是学习者通过教师指导主动发现事实、理解概念和原理的过程。它强调以帮助学习者学会学习,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改变学生单纯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个人问题或社会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并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以Bruner为代表的“认知—发现说”。该学说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认知的过程,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⑩。可见,Bruner不仅坚持知识的获得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而且倡导知识的发现学习。他的发现学习并不限于发现人类尚未发现的事物,而是主要指学习者通过自己独立阅读书籍和文献资料而获得对学习者来说属于新知识的过程。据此我们可以看出,认知学习理论对自主学习理论的启示在于:强调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学”而不是“如何教”。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目前教育心理学最热门的理论之一。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是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因此,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构建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Willians和Burden在吸取了人本主义、认知主义等理论的思想精华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她们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包含四个关键因素:教师、学习者、任务和环境。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孤立于其他因素而存在,它们之间的交互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设置体现自己教学理念的教学任务;学习者作为个人理解这些任务的意义和个人相关性;任务则成为教师和学习者的连接界面。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也有互动。教师的行为反映他们的价值观念,学习者对教师的反映方式与他们的个人特征有关。这样教师、学习者、任务三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另外,对学习过程起重要作用的还有环境,从课堂的情感环境、整个学校的风气到大的社会环境,处在中心的当然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

可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尤其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但强调尊重个体差异,同时也重视教师、任务、环境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但强调学习者的内因作用,而且强调教师、任务和环境等因素的外部影响。总之,无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无非由两种因素构成:一是内因,即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它们是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者学习前所具有的认知结构;二是外因,即教师、任务和环境等因素构成的综合学习环境。我们知道,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外因不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本质,建构主义的实质,即核心思想是:知识的学习是主体在原有知识结构上的主动构建。

四、结论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积极参与并结合合作学习自主管理自己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不仅是一种学习能力,也是一个教育目标,又是一种教学理念和理论,同时还是一种学习策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形成了自主学习理论的深厚理论基础。对相关理论的了解可以帮助教学工作者开阔视野,更加全面地理解自主学习理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做到正确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全面理解与把握自主学习理论的本质与理论基础对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庞维国.90年代以来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若干进展[J].心理学动态,2000(4):12.

②毛颖.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5(1):117-118.

③Holec,H.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3.

④Little,D.Learner Autonomy 1:Definition,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Authentik,1991:4.

⑤⑧Benson,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11,50.

⑥Little,D.Freedom to learn and compulsion to interact:promoting learner autonomy through the u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A].In R.Pemberton,et al. (Eds.).Taking Control: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6:210.

⑦Palfeyman,D.Introduction:culture and learner autonomy[A].In D.Palfeyman & R.C.Smith (Eds.).Learner Autonomy Across Culture[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03:4.

⑨Williams,M.&Burden,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30.

⑩戚宏波.学习者自主的理论溯源[J].山东外语教学,2002(5):84.

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文以CNKI为数据源,采用词频分析、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对2001—2016年我国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重点开展期刊分布、核心研究单位及高产作者、作者合作模式、研究热点、研究趋势、研究主题方面的计量研究。结果显示:① 优秀成果较为集中地发表在继续教育类核心期刊上;② 师范类院校的研究成果具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③ 同一机构内的合作居多;④ 从共现图谱中分析研究热点和趋势,发现研究内容不深,有较大的交叉演变空间;⑤ 我国网络学习绩效可分为四个研究主题:学习绩效评价及促进策略研究、学习绩效影响因素理论及实践研究、学习绩效量规设计及个性化知识服务研究以及组织学习对提高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研究。最后,指出本领域的研究不足并进行展望。

【关键词】 网络学习绩效;知识图谱;共词分析;多元统计分析

一、 引言

在知识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型社会是大势所趋,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是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网络学习不论对于个人或是組织都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学习者的网络学习绩效,已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远程教育、在线学习、企业培训工作的不断发展,关于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研究队伍日渐扩大,论文数量快速增加,但对研究内容进行梳理与综述的文献仅有5篇。尹睿等( 2010)和李旭(2011)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现状;文琴(2012)运用元分析法分析当前绩效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状况;李青等(2012)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学习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和应用模型,剖析现有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万昆等(2015)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词频分析方法,分析我国绩效技术领域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这些文献只是分析了学习绩效研究领域的部分问题,缺少对网络学习绩效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对网络学习绩效的主题、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等的计量研究,缺乏系统、科学的分析和整理。鉴于此,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16年来收录的网络学习绩效的相关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词频分析法、共词分析法、多维尺度分析法、知识图谱法等数据挖掘技术和科学计量手段,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我国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现状,探索该领域研究热点和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在CNKI数据库,以“网络学习绩效”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不限定,类型不限定,检索时间为2016年6月19日,共检索到360篇文献,将检索的全部文献题录信息以txt格式保存,经分析,剔除与主题关联度低的报纸、评论、刊讯类文献和部分重复文献,共计15篇。最终,确定345篇文献为研究对象,涵盖了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向的文献。对文献研读后,发现各类网络学习绩效研究中的“网络”一词含义不同,在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网络”一词多指以网络为传输媒介的实体网络概念,在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文献中,“网络”一词多指各种资源形成的关系网络结构,是虚拟的网络概念,也有部分文献指实体网络概念。随着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的应用,混合学习、协作学习、学习共同体、工作场中学习等学习形式的绩效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重视,学者从对个体学习绩效的研究逐渐扩展到对群体学习绩效的研究,群体学习机理的研究可以借鉴管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组织学习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涵盖了实体网络和虚拟网络的学习绩效研究文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词频分析、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文献计量方法。主要研究工具包括: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和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

本文将经过阅读筛选后的研究对象的文献题录信息导入SATI,得到相关表征文献特征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关键词词频、关键词共词矩阵和关键词相异矩阵。将关键词共词矩阵导入Ucinet,利用NetDraw绘制共词图谱,利用SPSS软件基于关键词相异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最终,利用以上工具和方法,基于文献计量,可视化地分析我国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三、数据分析

(一)年度分布情况

我国学者对网络学习绩效的相关研究是从2003年开始的。究其原因,教育部从2001年启动网络教育试点工作,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渐渐引发学者关注,发表文献在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相关学者对网络学习绩效的关注最多,文献达到43篇,随后,数量有所下降。从被称为“慕课元年”的2012年起,“慕课”的诞生与火热再次激发了学者研究网络学习绩效的热潮。2013年后,该主题的文献数量逐年上升。各年度文献数量如图1所示。

(二)期刊分布情况

345篇论文分布在158种期刊中,发文量大于4篇的期刊如图2所示。这12种期刊中,只有《科技进度与对策》是科学研究类期刊,其他都是教育类期刊。发文量排名前12的期刊中有9种是核心期刊,9种期刊共发文72篇,9种期刊占总刊源的5.7%,发文量占总文献的21%,说明网络学习绩效在教育领域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较为集中地发表在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如《远程教育杂志》《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开放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

(三)受基金资助情况

以网络学习绩效为主题的文献中有30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网络结构与组织行为绩效、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研究学科主要集中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8篇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其中,2篇是教育技术方向,6篇是管理科学方向。17篇受到省级基金资助。共计55篇文献是基金类项目的研究成果,仅占文献总量的16%,说明该方向在理论上继续深入的空间较大。

(四)研究机构和高产作者情况

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机构中师范类院校居多,其中河南师范大学成果最多,共11篇文章,主要从教育技术视角探讨提高学习者学习绩效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并反思网络学习障碍的原因及解决途径,设计网络学习评价量规。发表文献前十名的有河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四川大学商学院和软科学研究所。

以个人名义发表网络学习绩效文献最多的是河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中心的张豪锋教授,共计6篇。张豪锋教授的研究主要从教学策略的视角提出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绩效的若干方法,如利用思维导图、学习设计、有意义交互活动、Mashup聚合技术、学习共同体等方法,并从教育技术视角反思绩效影响因素,给出基于EPSS思想的网络学习绩效测评体系。

发表四篇文献的有江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的钟志贤教授。钟志贤教授致力于提高学习者学习绩效的研究,给出了适用于网络协作学习评价量规的半结构化描述,详细阐述了开发和使用量规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框架;系統分析了自我管理能力这一影响学习者学习绩效的重要因素;并从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角度深入分析提高学习者过程管理能力的方法、原则及技术支持方式。

发表四篇文献的还有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博士生张家年。他的研究成果主要受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和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的资助。张家年以网络课程为研究对象,从绩效理论和实践应用的视角,研究学习者学习绩效的促进方法和网络课程的绩效评价方法。

(五)作者合作模式分析

利用作者共现矩阵、社会网络分析等计量手段绘制作者之间合作研究情况的可视化图谱,可以直观地呈现合作作者研究的现实情况(刘晓, 等, 2016)。如图3所示,图中的圆圈节点大小表征该作者发表论文数量,连线的粗细则表示作者间合作的紧密程度。

作者共现图谱的网络密度为0.0022,图谱比较分散,只有13个2~4人的小合作群体。目前,研究合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协同研究,指合作作者属于同一机构或同一性质机构,可以是同事关系,也可以是师生关系。二是跨机构合作,合作作者来自不同性质的研究机构,有的来自高校,有的来自企事业研究所,有的来自高职院校或相关教育研究院。通过分析图3中的13个小合作群体发现,我国在该研究领域没有形成跨机构的合作团队。跨机构合作利于异质知识的交流、共享与创新,利于拓展研究的理论基础,创新研究思路和方法。因此,建议开展跨机构的合作研究,在不同的专业交叉中找到创新点,以促进网络学习绩效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交叉演进。

(六)关键词词频分析

词频分析法是一种用来分析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方法(杨国立, 等, 2016)。由于文献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可代表文章的核心内容,可根据该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高低来表征研究主题的热点排序。

提取文献中的关键词,汇总并统计分析各篇文献的关键词。345篇文献共有613个关键词。其中,词频超过4的关键词有49个,词频超过3的关键词有91个,词频超过2的关键词有182个。词频普遍较小,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内容较为分散。排名前30的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这30个高频关键词基本能代表16年来我国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热点。

(七)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共现网络分析是指对共同出现的词汇或短语计算共现词频,得到共词矩阵,然后利用可视化软件绘制共词网络图谱的一种文献可视化分析方法。该方法可用来分析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以及学科知识结构 。(张勤, 等, 2016)

本文采用共现网络分析方法,首先利用SATI软件建立49×49关键词共现多值矩阵,然后利用NetDraw绘制我国网络学习绩效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最后利用Ucinet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分析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

在共现网络图谱中,一个关键词由一个节点代表,关键词在社会网络中的中心度由节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由节点之间的距离反映。图中间聚集的节点,通过K-cores分析,K值大,代表关键词处于研究的核心位置,即网络学习绩效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核心。处于边缘的节点,代表的关键词受关注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网络学习绩效研究的前沿问题。

图4的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直观地反映我国网络学习绩效研究领域的现状:第一,网络学习、学习绩效、网络环境、绩效、绩效技术、自主学习等关键词处于网络中心位置,这些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处于图谱核心位置,它们是我国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核心和研究重点,其他领域都围绕它们展开。第二,混合学习、学习环境、教学评价、知识管理、研究型学习、网络学习行为、绩效管理、学习过程、组织学习、创新绩效等关键词处于图谱中间位置,是连接网络边缘和核心的桥梁。其中,混合学习、学习环境、绩效管理、网络学习行为、学习过程等领域呈现出由研究热点转向研究核心的趋势。第三,虚拟学习社区、学习分析、网络协作学习、社会网络分析、个人知识管理、策略、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绩效等关键词处于图谱边缘,表明目前我国网络学习绩效领域的研究开始从社会分析视角分析群体学习绩效,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及知识管理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绩效评估服务,吸纳组织行为学与企业知识管理方面的成果,扩展学习绩效的外延概念,将创新绩效纳入网络学习绩效的评价指标。然而,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仍然不足,未来需要整合借鉴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社会情境角度分析学习者的网络学习绩效。随着学习科学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将更多地关注虚拟学习社区、网络协作学习和学习分析技术;从绩效技术的角度,确立全面科学的网络学习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技术;借鉴组织学习的研究理论,改进网络学习环境,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学习绩效。

1. 度中心度分析

度中心度是网络图谱分析的重点之一,评价一个网络节点重要与否,衡量一个节点对其他节点的影响力,常用这个指标。一个节点度数越大就意味着这个节点越重要。通过UCINET 软件,计算出各节点的度中心度,如表2所示。表中的OutDegree为点出度,是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发出共引关系的次数的量化,即共词矩阵中该节点所在行上所有数据之和;InDegree为点入度,是该关键词接收其他关键词的关系次数的量化,即共词矩阵中该节点所在列上所有数据之和; NrmOutDeg为标准化点出度,即该节点的点出度与该节点在网络中最大可能的关系数的比值;NrmInDeg为标准化点入度,即该节点的点入度与该节点在网络中最大可能的关系数的比值。

2. 中介中心性分析

中介中心性一般用于衡量一个节点作为“媒介者”的能力,也就是一个节点控制网络中其他节点能力的大小(陈巧云, 等, 2013)。

表3为中介中心性排名前10的关键词列表。2号“网络学习”的中介中心性值最高,表明网络学习是网络学习绩效研究领域中控制各研究信息流动最强的研究主题,其次是学习绩效和网络环境。对比表3,可以发现,虽然“知识管理”在关键词词频中排名46,出现的次数较少,度中心度較低,不在前十之列,不是现在研究的重点领域。但是,它与其他研究主题的互动能力较高,处于中介中心性第十的位置。结合图2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知识管理是网络学习绩效研究中的交叉研究领域,它既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主题,也是知识管理和企业管理领域的研究主题。

3. 关键词共词网络密度分析

网络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这个网络中关系的数量与复杂程度。网络密度越大,研究领域中主题之间关系越紧密,研究越成熟;网络密度越小,研究领域主题之间关系越松散,研究越不够深入。通过UCINET,计算出图4的网络密度平均值为0.206,标准差为0.690。网络密度小,网络联系不紧密,各研究主题研究重点不同,交叉比较少;标准差较小,说明各研究主题差异性不大,这两个指标反映了我国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主题内容不深,研究不够成熟。

4. 共词网络的小世界效应分析

Watts和Strogatz开创性地提出了小世界网络并给出了WS小世界网络模型。小世界网络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比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和比较大的聚类系数。通过UCINET,计算出图4的网络平均路径长度为2.346,建立在“距离”基础上的凝聚力指数为0.489,表明网络的凝聚力一般。基于WS小世界网络模型理论,该网络不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聚类指数较小,说明各研究主题的结构不是很稳定,平均路径较小,说明网络的连通性较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主题之间有较大的交叉演变的空间。

(八) 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主题可视化图谱分析

网络学习绩效研究主题的可视化结果可由对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得到(张勤, 等,2012)。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利用SATI软件分析,得到49×49关键词相异矩阵;第二步,利用SPSS中多维尺度分析功能(ALSCAL),其中,距离数据的形状设为正对称,度量标准的区间设为Euclidean,度量水平选择序数。图5为多维尺度分析得出的知识群组可视化图谱结果,其中Stress值等于0.284,RSQ值等于0.733,大于0.6,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它是以中心度和密度为参数绘制成的二维坐标,X轴为中心度,Y 轴为密度。主题之间的相关程度由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距离反映,距离越小,相似度越大,研究主题越集中;距离越大,关联性越小,研究主题越独立。基于图5的多维尺度分析结果,将我国网络学习绩效研究分为四个主题:多样化数字学习环境下学习绩效评价及促进策略研究;学习绩效影响因素理论及实践研究;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学习绩效量规设计及个性化知识服务;组织学习对提高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研究。

这一主题包含的关键词有:策略、评价、绩效评估、绩效、网络教育、学习环境、混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绩效管理、虚拟学习社区、协作学习等。网络学习绩效评价是指在网络学习中,利用技术手段,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绩效,提出改进学习绩效的措施,对学习过程实施干预,以提升学习者学习绩效的一套策略和方法。很多学者应用企业培训领域比较成熟的360°绩效评价模型和Kirkpatrick评估模式从绩效的角度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不是只注重学习结果,而是从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对学习者进行测评,评价学习者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者们从教育技术视角研究学习过程,从绩效视角研究学习结果,分析网络学习中的低绩效现象,从教学设计、资源建设、学习环境等方面提出提高学习绩效的策略和方法。随着对学习过程中学习交互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混合学习和虚拟学习社区对于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者重视和认同协作学习工具对社会性交互及协同知识建构的价值,关注利用新技术加强个性化学习与社会性网络环境的构建和保持,以提高学习绩效。

研究主题2:学习绩效影响因素理论及实践研究

这一主题包含的关键词有:学习绩效、网络学习、学习风格、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大学生、远程学习、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混合学习、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学习活动、信息技术、社会网络、绩效技术、社会网络分析、网络环境等。这一主题以网络学习绩效为研究对象,对学习绩效的作用机理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有的学者采用吉尔伯特提出的行为工程模型,从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两方面分析学习行为对学习绩效的影响;有的学者侧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者个人特征,如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能力、学习风格、目标激励等因素对学习绩效的影响。

这一主题的研究多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向大学生、远程教育学生以及在线学习和企业培训中的学习对象发放调查问卷,用管理学的统计方法,分析梳理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随着社交网络技术的发展,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交互、协作的学习团体。学习是资源共享和不断交流的过程,是群体动力协同作用的结果,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组织学习、群体动力学视角研究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

研究主题3: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学习绩效量规设计及个性化知识服务

这一主题包含的关键词有:模型、网络协作学习、绩效评价、个人知识管理、教学评价、学习环境、量规、绩效评估、数据挖掘、学习分析、知识管理。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学习绩效,如多样化的學习途径、学习主体的知识基础和自我效能感、学习技术的复杂性、学习资源的适应性与开放性。如何有效地调控这些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使学习过程朝向既定的学习目标,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学习绩效,是网络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一主题更多关注学习过程、学习绩效量规设计,利用学习分析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最终提高学习绩效。学习绩效量规是为评价、指导、管控和改善学习行为而设计的某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学习分析是记录学习中的数据,依据量规诊断学习中发生的问题、预测学习结果的一种现代教学技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和监控的理论和实践;二是研究和实现适应性网络学习支持系统中的智能反馈策略。前者以学习分析技术为基础,注重个人实时的学习数据记录与分析;后者以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注重非实时的数据关联规则的发现与分析。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绩效,两者的评价基础都是在线学习绩效量规。

研究主题4: 组织学习对提高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研究

这一主题包含的关键词有:产业集群、组织学习、创新网络、网络能力、创新绩效、技术创新绩效、企业绩效。这一主题中的网络多指不同社会群体间的跨界关系,是虚拟网络,属于社会网络的范畴。研究对象为组织学习绩效,研究目标是提高企业绩效。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涉及管理学中的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绩效管理等方向,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多采用结构方程、系统动力学等统计方法(彭新敏, 2009)。结合对其他三个主题的分析,我们发现,随着协作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的普及,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逐步从对个人学习绩效的研究发展到对群体学习绩效的研究,学习绩效的评估指标也从信息素养、知识结构、应用能力扩展到了网络能力、创新能力。网络学习也可以看作组织间学习,是组织学习于网络情境的应用,它通过向其他组织学习来取得本组织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在其内部化的同时创造新知识(廖列法, 等, 2011)。实体网络学习中的学习共同体概念就是借鉴这一理念而来的。从图5研究主题可视化图谱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研究主题和网络协作学习、绩效评估、社会网络分析、创新网络远程教育和量规的距离很近,说明它们的相关程度较高,有很大的交叉研究空间。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2000—2016年网络学习绩效论文的计量分析和可视化识别,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从论文期刊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网络学习绩效论文分布的刊源较广,优秀成果较为集中地汇集在继续教育类核心期刊上,而综合类教育期刊的比例相对较低。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成果向高等教育研究、中小学教育、企业培训等领域扩展的空间较大。

(2)从研究机构和高产作者来看,师范类院校的研究成果具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可见,目前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教育技术领域,结合研究受基金资助情况分析,我国网络学习绩效具有较深厚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理论基础。

(3)从作者合作模式来看,基本是同一机构内的合作。而网络学习绩效属于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个人和组织都尤为重要,它涉及多元主体,需要跨界的视角与研究。未来,可以依托课题和实践应用,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团队,以促进网络学习绩效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交叉演进。

(4)从关键词词频分析和共现图谱来看,我国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内容不深,研究不够成熟,关键词共现图谱网络的连通性较好,各研究内容之间有较大的交叉演变的空间。网络学习、学习绩效、绩效、绩效技术、网络环境是目前我国网络学习绩效领域的研究核心。网络学习是网络学习绩效研究领域中控制各研究信息流动最强的研究主题,其次是学习绩效和网络环境。学习分析、网络协作学习、社会网络分析、虚拟学习社区、策略、个人知识管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绩效将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5)从网络学习绩效研究主题可视化图谱分析来看,高频关键词的分布既有交叉相互渗透,又具有群组分布的独立性。可将国内网络学习绩效研究分为以下四个主题:多样化数字学习环境下学习绩效评价及促进策略研究;学习绩效影响因素理论及实践研究;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学习绩效量规设计及个性化知识服务;组织学习对提高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研究。

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分析我国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现状是为了找到未来研究问题转化和发展动向的逻辑起点(Callon, 1986)。纵观我国网络学习绩效16年的研究历程,不难发现国内学者从不同理论视角对网络学习绩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成果不仅对网络学习绩效的评价层次模型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也对网络学习绩效的评价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索。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对象由早期的个体学习绩效研究逐渐扩展到协作学习、学习共同体等群体对象的学习绩效研究;网络学习绩效概念的内涵由早期单一的任务绩效扩展到包含素质绩效、社会绩效、创新绩效等在内的综合绩效;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方法由早期的理论研究、实验观察发展为实证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网络学习绩效的研究目的也由早期的学习评价发展为学习预测和个性化知识服务。然而,研究仍存在以下薄弱环节:一是理论深度与系统性有待加强;二是缺乏对实践的归纳分析与规律性的提炼总结,实践探索的适应性和广泛性仍待加强;三是研究的视角有待拓展,综合多学科视角进行跨学科研究的成果较少。本文相信,未来的研究将以教育技术为基础,引入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学习科学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拓展网络学习绩效的概念外延;利用信息技术和机器学习,深度开展网络学习绩效的实践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陈巧云,李艺. 2013. 中国教育技术学三十年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共词分析和文献计量方法[J]. 开放教育研究(10):87-95.

廖列法,王刊良. 2011. 网络信息不对称性、嵌入性与组织学习绩效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4):174-182.

李青,王涛. 2012. 学习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述评[J]. 中国电化教育(8):129-133.

刘晓,徐珍珍. 2016.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研究的计量分析与可视化识别——基于30年来学术期刊载文情况的面板数据分析[J]. 现代教育管理(5):91-96.

李旭. 2010. 网络环境下学习者自我效能感国内研究综述[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6):245-249.

彭新敏. 2009. 企业网络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利用性—探索性学习的中介效应[D]. 浙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艺术类实验室管理是一门系统科学,它支撑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的建设。本文拟通过对目前高等院校艺术类艺术类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艺术类实验室仪器、人员、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加强艺术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字:艺术设计;艺术类实验室管理

高等院校艺术类实验室管理是一所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反映学校教学 、科研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努力提高艺术类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即使自身建设的客观要求。从目前我国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具体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都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不足。本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和剖析,试图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一、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对人才工程能力要求的提高,导致高校教育资源的投入日益增长,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所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对高校艺术类实验室在管理方面和日常运行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现有的管理模式日益显露出不相适应。

(一)对实验教学和艺术类实验室建设重视不足。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近年来,各高校在教学教育管理中均加大了实验学时,强化了艺术类实验室的管理,担任存在这种理论教学轻实验环节的状况,表现在,缺乏艺术类实验室建设规划规格定位,资源配置受到轻视,实验教学改革落后,人员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这就使教师和学生读实验教学不够重视,造成老师被动地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更谈不上学生吧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加以运用。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培养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艺术类实验室建设缺乏长远规划。由于实验差异大,各艺术类实验室之间相对独立,在艺术类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等方面缺乏整体布局和全局意识,片面追求小而全。结果,既造成来人,财,物的浪费,又制约来艺术类实验室的发展和创新,影响了艺术类实验室功能的充分发挥,缺乏艺术类实验室建设的可持续性。首先是试验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另外,有限的经费使用普遍存在不尽合理现象,一些实验设备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试验器材短缺和闲置等不平衡情况尚有存在。

(三)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实验教学工作被认为是教学辅助性工作,往往被忽视。高学历的毕业生不愿从事此项工作,现有的职称高的工作人员也不愿意到艺术类实验室工作。正是这些原因的存在,也就造成了艺术类实验室师资力量薄弱,人员相应的职称、学历、待遇等多方面低于教学部门。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教学体制的改革,艺术类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职称、学历和素质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艺术类实验室教师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另外,尽管艺术类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任务比较繁杂,但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与理论授课教师不对等。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整个实验教学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艺术类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按照科学、和谐、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高校艺术类实验室的假设和管理应在下面几个方面加强和完善。

(一)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实验教学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艺术类实验室长远发展、实验教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的艺术类实验室教学队伍是艺术类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所在。

加强艺术类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一个热衷于实验教学,爱岗敬业,教学理念先进,实践经验丰富,科研素质高,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充分重视实验教学,转变实验人员原有的隶属于教辅人员的观念。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留住现有的实验优秀教师,够力和引导科研能力强、 教学经验丰富、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教师加入到实验教学中来。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努力提高实验教学的层次和水平。通过设立各级实验教学改革项目,鼓励广大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中去,寻找实验教学规律,促进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鼓励和引导现有艺术类实验室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通过学历水平的提高,促进艺术类实验室人员专业知识的更新。在新教师引进中,注意学历和专业的对口,改善实验师资结构,全面提高艺术类实验室人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制度和体系,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师能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实验教学和改革工作中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二)创建数字化艺术类实验室,形成资源共享网络。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艺术类实验室管理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艺术类实验室的日常工作、设备管理、实验教学等也需要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处理技术,建立艺术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艺术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艺术类实验室可以达到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目的,对艺术类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行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全面的实验教学体系,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验的需要。实现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时间的菜单化、个性化、自主化,通过校园网这一网络化的信息平台,将实验内容、实验项目、多媒体课件等各种实验信息全部上网。以此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通过艺术类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个艺术类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对艺术类实验室的所有资源例如实验技术、实验课程、教师资源和实验环境等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最大程度上利用艺术类实验室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避免艺术类实验室资源的损坏、浪费和重复建设。使艺术类实验室中仪器设备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可以共享艺术类实验室资源。

三、结束语

总之,艺术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体现高校整体办学实力的指标之一。艺术类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水平不仅可以衡量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其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标记。因此,要加强艺术类实验室建设、管理与规划,充分发挥好艺术类实验室这个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平台作用,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让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职高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教学始终是其核心的组成部分。开展写作教学活动对于学生们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效用,其是陶冶学生们情操的一种重要途径,能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雅。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改革,传统的语文应试教学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所开展的写作教学的质量以及有效程度仍然处于一个低下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在语文写作的教学中,老师们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程度比较差,使得职高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停滞不前。

关键词:职高语文;写作教学;自主学习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开展写作教学活动,需要重视学生们自主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职高语文写作教学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需要学生们一一的对其进行观察,不断的积累写作的素材,学会自主的学习,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状态下,学生们才会掌握到更多的写作技巧以及方式,在生活中探索语文写作知识内容,给后续的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找到影响写作教学的因素,最大限度的提升写作教学的效果,让其可以得到理想的状态,提升学生们写作的自主性。

一、写作教学的概述

写作教学是一种提升学生们写作能力的活动,该活动的开展能让学生们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就其实际意义来说,写作能力主要就是使用语言将其认知表述出来的一种能力。在我国语文教学新课标的内容当中,其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写作就是一种使用书面语言等的形式进行交流的方式,更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表达流程,利用书面语言表述出自身的情感,进一步的去反应客观的事物。开展写作教学活动主要就是为了提升学生们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语文写作教学活动在开展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因为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始终是职高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难以解决的问题,语文写作教学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其最终所收获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的明显,老师们会格外重视教学的“背文”层面上,这就使得学生们不能尽快的掌握写作的精髓。所以,在开展语文写作教学活动时,老师们必须要对其活动进行综合和反思,在新课标的带领下,提升其写作教学的要求,系统性的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尽可能的把握住写作教学的特性,制定出一系列可实施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案,最快速度的提升职高学生们的语文写作质量以及效率。

二、自主学习和写作教学的关系

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写作训练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所涉及到的层面也比较广,其不仅涵盖了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同时也包含了学生们的审题能力等,这种训练活动的开展对学生们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益处,想要从基础上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就需要从根源上抓起,了解职高学生们自身的个性化发展特征,按照语文写作教学的规律开展相应的训练活动,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这一能力的基础之上。

三、职高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措施

1.写作热情

职高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写作教学时,要确定出其主要的教学人物,选用更为科学的方式,去尽可能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写作兴趣以及热情,引导学生们观察生活,让学生们学会使用一种观察的眼光去发现身边的美,将自身的感想用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述出来。在实际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就其了解到学生们之间的个体差异程度,帮助学生们构建出一个写作的信心,同时还要积极主动的观察各类事物,调动起学生们写作的热情以及兴趣,让学生们可以自主的参与到实际的语文写作活动中。

2.写作亮点

职高学生们的性格各有千秋,每个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程度,因此,这些学生在写作时,其写作内容中都会涵盖着一种强烈的个性,这正是他们展现自身情感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所以,老师们要尊重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在这一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们对其的认知感受,帮助学生们进行个性化的写作,让学生们都能养成一个随笔记录的好习惯。学生们可以依照自身的想法进行文章的创作,表述出自身独特的见解。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帮助学生们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们可以主动的去探索写作的乐趣,不能使用强制性的态度去要求学生,要提供学生们可以选择的条件,给予学生们一个更加充裕的写作空间,让学生们都能处于一个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中。

3.注重教学评价

写作教学的对象是广大的学生,其出发点以及归宿也是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坚持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作为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学评价是写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让学生共同参与到评价中来,这不仅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的考试可以使用单项考察的方式,取消百分制的评价方式,采用达标制的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淡化分数的影响,让学生可以轻松地学习,无压力地进行写作,这样既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写作氛围,也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此外,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淡化传统考试的选拔性,注重评价的反馈功能,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评价中来,发挥出评价的教育、激励和发展作用。此外,在评价中要关注好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此,教师可以将每一个学生各科學习成效进行比较,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学习态度以及努力程度,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学习兴趣进行比较,了解学生的特长和学习愿望,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挖掘出其学习潜力。

结语: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导致我国职高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低下,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没有加大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力度。想要确保职高语文教学活动可以顺利的开展,并提升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就需要以自主靴子能力为基础,不断的培养学生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重视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的改革,优化其整体的语文写作教学流程,处理好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强化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桂荣.自主学习策略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

[2]张义民,张文艳.探究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

[3]栾新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的积累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4)

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自主学习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具身认知理论则强调对学习者的身体、心智参与教学环境的关注,使学生在身体力行的参与过程中完成自我认知的建构。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能力,做到“要学”、“会学”和“乐学”。

关键词:具身认知;自主学习;要学;会学;乐学

新课改中强调了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具身认知理论正是从关注学习者出发,强调了身体、心智、环境的统一,让学生在身体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建构自我认知体系。

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观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和增强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行为变化过程。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念,也是目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观条件,并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评估。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不仅能使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受益匪浅,而且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学生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将变得高效。教师要放手给学生必要的个人空间,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那我们如何从具身认知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

“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己学习”。自主学习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是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根据物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任务、目标和重点,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恰当控制节奏,使学生在课堂上科学有序地进行学习;三是教师要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要不断地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无论是具身认知理论还是自主学习理论都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个性主体,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要从“要学”到“会学”再到“乐学”。

(一)培养学生“要学”

老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物理的专业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或为什么要学习物理这门学科,从而使他们获得内在的强烈需要。这种发自内心的需要在一定情境中转变为强大的学习的动力,从而为发挥主体能动性提供前提条件。举个简单的例子:问学生:你们会骑自行车吗?几乎100%的学生会回答会的;问学生:你们会游泳吗?可能只有几个学生回答会的。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他们有骑自行车的需要,驱使他们必须学会。但会不会游泳对普通高中生来说需要不是很明显,所以没有学会。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去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学习需要内在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会学”

老师关注到某些学生应变能力不行,只会做刷过的题型,碰到题目新颖一点的,或仅是题目数据稍做改动一下就不会了。这就涉及到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他们只是学会了一种题目,但没有掌握会学。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会学呢?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灵活地转变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学习机制。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这与具身认知理论的观点又是不谋而合的。

教学中要培养良好的独立思维习惯。自主性学习要求学生富有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学生在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研究过程中,需要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同时,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自主性学习充分发挥了这一学科特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索物理规律,通过对实验现象或物理现象的细致观察,提出假设,自主得出正确的物理规律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它呼唤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教学中,培养学生会学,还要培养独创性学习的能力,它是自主学习能力的特征之一。独创性是指学生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和结果,对所学的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去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适应新的情况,探索新的问题,使自己的视野不断拓宽。

(三)培养学生“乐学”

具身认知理论涉及到了环境的生成性对认知的影响,以及身体从环境中情境性的获得体验,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乐學”,可以从创设有趣的情境出发。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 奇、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课堂引趣,一是要“精”,要根据所学的内容,或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或故布迷阵等,但不能冗长。二是要“妙”,开课引题,要具有延伸性。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驱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学习。如:在“单摆”教学中,教师用史料故事——伽利略教堂发现引入:先参看相关的资料书,将这些数学史料制作成史料故事,用课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物理丰富的内涵美的同时给学生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体会到物理的无穷魅力!

具身认知理论尊重学生的参与、体验、实践过程,它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勇于实践、勤于思考,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作用,获得经验,从而完成自我的认知建构。教不越位,学必到位,是对教和学辨证关系的生动概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同样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主编: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黄皓燕.“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2006第3期.

[3]《物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吴江区高级中学 江苏 苏州 215200

自主学习心理健康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绿色食品生产”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加强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引入实践性教学项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食品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高职;绿色食品生产;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Green Food Production;practical teaching;reform and practice

0   引言

“绿色食品生产”是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基本概念;熟悉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的选择与调查方法;掌握种植业、畜禽产品、食用菌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理解绿色食品产品品质检验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熟悉绿色食品的认证与管理;熟悉绿色食品的营销和销售方式等。

在能力培养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运用绿色食品生产理论到实际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检验、管理工作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在绿色食品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生产、加工、质检、技术开发及销售等工作,成为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绿色食品生产”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前沿性强、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的特点[1]。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不能仅靠理论教学来获得,课程实践教学在学生技能培养和能力提升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践性教学,才能把需要工作的学生培养成工作需要的学生[2-3]。笔者自2010年担任“绿色食品生产”的课程主讲人,从刚开始以课程理论知识为主,到增加课外调查性实践项目,再到目前开设的绿色食品(食用菌和农作物)的种植实践项目,积累了一些课外实践教学的改革经验。

1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学生主动操作的训练

“绿色食品生产”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共计  48学时,课程标准中理论教学设36学时,实践教学设12学时。整体来说还是采用大学本科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之前的实践教学因为课时的限制,只能開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调查项目,譬如农业生态环境调查、绿色食品超市销售调查、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调查、绿色养殖基地调查等。这些调查性的实践项目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了生产基地和超市,虽然使学生对具体的绿色食品生产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到了绿色食品的具体包装形式、销售模式等。但是这些实践项目不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动手和操作能力,不能从实际生产中来体会“绿色食品生产”课程的精髓和内涵。

1.2   受课时和实践场地的限制明显

“绿色食品生产”应开设相关具体农产品、畜禽产品及其他农产品的生产项目。具体到某一个农产品生产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在有限的课时内不能够系统地掌握绿色食品生产的关键技术。只能够实施生产阶段中的某一个技术,譬如有机肥施肥技术、农田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技术、畜禽养殖过程中病虫害防控技术等,而且这些技能的训练需要有配套的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学校还没有相配套的“绿色食品生产”校外课程试验实训场地。

2   调查性实践项目

2.1   农业生产环境调查

农业生态环境调查是带领学生到周边农田去调查常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指农业生物(农作物)之间,以及他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影响农业生物生长和发展的各种天然,以及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主要包括农田、灌溉用水、空气、农田化肥、农药、塑料污染等。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目前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滥用情况,农用白色薄膜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农田种植结构的单一化。这种环境调查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当前常规农业的现状与问题,然后结合绿色食品生产方式,尽量减少或者杜绝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投入和使用,按照绿色种养模式进行绿色农业生产。

2.2   有机蔬菜生产园区调查

“嘉心菜”有机农业示范园是由浙江省嘉兴市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嘉兴首个现代化有机农业种植基地。示范园占地近670 hm2,已经有39类  49个品种获得有机产品认证中心认证。课程安排4个学时带领学生到该园区进行调查,通过对园区基地的调查,考察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的环境选择与建设情况,了解有机蔬菜的种植条件、生产环境的要求和耕作、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在调查过程中,聘请园区的技术经理做现场的讲解,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土壤的改良与转化、病虫草害的防控技术和有机肥施肥技术等,通过实地调查可以增强学生对绿色食品生产和有机蔬菜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3   绿色食品超市销售调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质量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进入到超市货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去认识绿色食品,了解绿色食品的分类、价格、产地及其销售情况,安排了4个学时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大型超市调查绿色食品的外包装和销售情况。主要从食品外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来鉴别绿色食品,并能够判断属于A级还是AA级绿色食品。通过调查让学生了解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和绿色食品的超市销售情况。通过超市调查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绿色食品的包装和绿色食品标志的使用情况。通过与同类产品的对比来凸显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3   生产性实践项目的教学改革

3.1   绿色食品食用菌的生产实践

绿色食品生产包括植物类农产品生产、畜禽产品的生产和食用菌的生产等。结合笔者目前在研市级课题“利用稻草栽培大球盖菇实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的优势,开设了“大球盖菇的绿色栽培技术”的实践项目。试验场地设在校内温室大棚内。该项目总学时设为8个学时,其中“大球盖菇培养料的堆肥发酵”设置4个学时,该试验主要内容包括培养料的选择、拌料和堆肥發酵3个环节,通过这3个环节的实践练习,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大球盖菇所需的培养料取自稻壳、木屑粉和麦麸等天然原料,在拌料过程中除了少量生石灰用来调节pH值,整个过程实现化学物质零添加;采用堆肥发酵,可以彻底杀死培养料内的杂菌,从而减少或者杜绝后期相关杀虫剂和杀菌剂的使用,为大球盖菇的绿色品质打下基础。

“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设置4个学时,该试验内容包括铺料床、播种和覆土3个环节。将发酵好的培养料直接堆放在大棚内形成菇床,选择菌丝浓密、颜色雪白的菌种,把菌种掰成核桃大小的菌块,播种到菇床上,最后再向菇床上覆盖一层5 cm厚的土壤。试验采用分组的形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个小组协同完成,每组栽培大概长10 m,宽80 cm的大球盖菇。8个学时的课外实践练习,学生通过全程的参与和主动实践,可以掌握大球盖菇栽培的全套生产技术。后期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与到大球盖菇的生长管理过程中,譬如后期的洒水、温度控制、出菇期管理和采菇等。整个过程不仅能够真正地学到食用菌的栽培技能和生长管理技术,还培养了他们全程外源化学物品零投入、绿色生产、循环利用的一种环保意识,更进一步培养了小组间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3.2   绿色食品玉米的生产实践

该项目选择在大球盖菇收获之后,时间选择在5月上旬。试验题目为“玉米的绿色种植技术”。大球盖菇采收结束后,栽培大球盖菇的培养料经过菌种的转化成菌渣,菌渣转化成优良的有机肥料。大球盖菇-玉米轮作模式是一种生态、绿色、环保的种植模式。“玉米的绿色种植技术”实践项目设置4个学时,主要包括有机肥施技术、地膜覆盖除草技术和种植3个环节。该试验采用分组形式,8个人一组,每组分得长×宽(10 m×1 m)的土地,每组栽培大约100株玉米。施肥环节,学生把田地内的大球盖菇菌渣均匀洒在地表面用作底肥,然后用旋耕机对土壤耕作翻土,使有机菌肥均匀混合到农田中。大球盖菇的菌渣作为有机肥可以保证玉米生长的营养需求,作为循环利用的有机肥能够充分保证玉米的绿色品质。之后采用厚度0.01 mm,宽度100 cm,折光率89.6%的黑色地膜覆盖农田用于除草。除草机理是黑色地膜折光率高,透光率几乎为零,地膜下方缺少光线导致杂草不能生长,这就避免了因使用除草剂而造成农田的污染和玉米品质的下降,同时也能充分保证玉米的营养供应。最后用手提式播种机按照株间距30 cm,行间距30 cm播种玉米。与大球盖菇相似,接下来会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与到玉米的后期管理,期间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将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主动投入到玉米生长的后期管理之中,全程施用有机肥,不施用任何化学农药,确保玉米的绿色品质,真正地达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教学效果。

4   结语

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绿色食品生产”课程通过近2年的努力,课程实践课时由原来的6学时增加到现在的18学时,由原来被动外出调查性实践项目发展到现在学生主动参与的生产实践项目。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打破了原来课堂上以PPT形式灌输理论知识的模式,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大型超市、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农田之中,采用模块化、项目化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良性循环,在实践过程中以分组实践、分组考核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团结互助的能力。所选的2个生产性实践项目除了关键技能的培养和锻炼,还通过全程参与的形式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学到更多课本之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联系和发展一批与该课程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譬如嘉兴“嘉心菜”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食品检测机构、绿色食品生产及加工企业等,这些实训基地的建设将为“绿色食品生产”课程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保证[4],也是“绿色食品生产”课程实践教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李逢振,张雯亭. 高职“绿色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 农产品加工,2016(8):83-84.

柳光日,王化,李时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社会需求人才[J]. 职业与教育,2011(5):45-46.

陈兵红,陈茂铨,王东明,等. 依托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2015,33(2):20-22.

何美仙,方勇,朱森林,等.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 河南农业,2011(4):8-9.

上一篇:变频器干扰故障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增长与出口贸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