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城案例研究范文

2023-09-24

滨海新城案例研究范文第1篇

一、福州滨海新城的经济环境分析

福州滨海新城建设在长乐沿海地区, 发展定位为:创新高地, 开放门户, 宜业家园, 生态绿城。面积巨大的沙滩和水质优良的湖水资源可供发展旅游产业, 国际空港、海港, 陆港, 信息港一应俱全。长乐地铁6号线、滨海新城轨道交通系统正在建设中, 福州机场的扩建也在加紧筹备, 这将是福建首条直飞美国纽约洲际航线, 也是继北上广深之后的第五条直飞纽约洲际航线。占地约188平方公里, 在松下港和长乐国际机场之间沿海区域的数字福建 (长乐) 产业园, 是建设滨海新城的创新心脏。大数据独角兽企业纷纷建立展示中心, 重点发展大数据核心技术。

以克里斯塔勒中心地模型为基础, 在经济, 交通, 行政原则下划分福州滨海新城, 福州大都市区, 闽江口 (三江口) 经济圈与理论空间模型划分对比。空间竞争力则以现实功能单元划分与理论模型之间破碎地块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为指标, 根据模型来客观评价中国城市群空间发育状态。结果表明:区域经济总量对空间竞争力影响最大, 福州滨海新城城市圈仍未成熟, 但由于政府规划尤其是交通设施建设较为合理, 相信当经济总量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 其空间空间结构将会趋于合理。福州大都市区合理程度相对较高, 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空间结构最为合理, 处于高级阶段。

二、长乐撤市立区后对经济的影响

一个城市的中心地系统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包括:自然资源、区位因素、交通、信息、经济基础、市场条件、人口、文化和政治因素等。

(一) 交通网络新布局

滨海新城将建设快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线和地铁线。通过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的对接, 将新老城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即将建设海丝门户枢纽机场和现代化深水港, 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港口高度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时代即将到来。区域间合作必然依托于区域中心, 而交通, 物流, 信息交流等是架接区域经济合作与融合的主要手段。福州市区为区域中心, 滨海新城作为次一级经济中心。中心区域的功能在多方向扩散的过程中, 一般会在条件优越的次级节点形成优势区位。在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的城镇优先聚集, 交通的便利促使滨海新城成为福州市区的优势区位。较低级别中心地因现代化交通体系的建成得以发展。最后, 交通网络建设由政府主导, 受政府的城市规划控制。交通原则下, 各区域空间分割表明政府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由于经济因素导致空间不均衡发展, 人为组织空间对于解决市场作用的滞后性有积极作用, 使空间发展更为合理。

(二) 区域间人口迁移

现有的研究指出人口 (或经济) 的持续发展会提升中心地区系统等级, 当最高等级的城市产业系统更加完善时, 所有既有城市系统的功能也得以发展, 就好像金字塔的塔尖会因为基座的抬升而升高。人口密度与地区潜在的消费能力, 中心地等级体系中的层次呈正相关关系。欠发达的农业经济体相对于发达的工业化经济体, 会因为消费水平较低而导致中心地等级体系的层次数的减少。撤市立区后必将带来大量的劳动人口, 对于提升滨海新城人口密度, 提高城市水平作用巨大。

(三) 空间经济的发展

各地方政府间由于发展区域经济的职能产生经济竞争等也会作用于空间经济发展。梁涵等 (2011) 根据“中心-外围”的集聚格局的长期演化状态, 研究“领导-追随”博弈模式单次和多次博弈的演化态势, 大大提高了区域合作可行性。撤市立区促进了各区之间经济和市场联系, 对于消除行政壁垒, 提升城市集聚经济影响显著, 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在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方面, 既可以得到市政府的财政资金拨款, 另外, 市政府的人才储备和战略布局眼光也有助于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可以在更大范围进行建设, 使资源配置在一个更高的层面进行, 有利于滨海新城资源的协调发展。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在滨海新城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今天,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调控经济结构, 以实体经济作为产业支柱, 调控楼市, 加强商品性住宅审批, 减少经济泡沫风险。

(一) 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长乐撤市立区后, 引入了许多大型的商业住宅建设项目, 福州市区拿地成本的高昂导致地产开发商将目光投向新兴的滨海新城, 盲目兴建的大量商品住宅严重超出了农民的购买能力和市场需求, 不仅占用土地资源, 在整体处于经济下行期的今天尤其容易催生经济泡沫。

(二)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滨海新城今年来发展迅速, 但是整体建设并不完善, 相关城市道路, 公共交通, 能源供给, 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完全, 城市管理水平有待加强。撤市立区后由于中心地效应带来的大量流动人口可能导致各种管理问题的出现,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确保经济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 优化中心地产业机构

滨海新城的经济发展要发挥次中心地作用, 与福州新城产业优势互补。中心地理论的有关研究表明:区域内城市的密集会导致各势力圈间的资源掠夺, 减小中心城市实际影响力, 同时会导致中心城市的实体地域与实际影响区几何中心并不一致情况的发生。因此, 要避免撤市立区后区域间的不公平竞争, 不能因为城区发展空间不够, 就盲目的将淘汰的产业及产业园区迁往滨海新城, 逐步淘汰劳动密集型企业, 优化供给侧。也不能一味地将发展中心向滨海新城转移, 区域间协调发展尤为重要。

摘要:中心地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群空间建立、城市圈的多中心发展等多个领域, 是城市地理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首先对福州滨海新城的环境进行一系列分析;其次, 对长乐撤市立区后有可能发生的改变进行预测 (人口流动、交通、经济、政府) , 在这两方面的研究中, 基于中心地理论把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 更有力地说明长乐撤市立区后对福州滨海新城经济建设有多方面的影响;最后, 对福州滨海新城在长乐撤市立区后的经济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滨海新城,经济建设,中心地理论

参考文献

[1] 王士君, 冯章献, 刘大平, 张紫雯.中心地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基本视角和框架[J].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10) :1256-1263.

[2] 张贞冰, 陈银蓉, 赵亮, 王婧.基于中心地理论的中国城市群空间自组织演化解析[J].经济地理, 2014, 34 (7) :44-51

[3] 孙博文, 李雪松, 张雨迪.武汉城市圈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 2016, 6:86-91.

[4] 钟晓青, 叶大青.基于重心、中心地理论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分区[J].2011, 22 (5) :1268-1274.

[5] 梁涵, 姜玲, 杨开忠.城市等级体系演化理论评述和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10) :78-81

上一篇:班级量化考核方案范文下一篇:产业扶贫动员讲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