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区案例范文

2023-09-16

产业集聚区案例范文第1篇

一、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现状

产业集聚区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目前,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亮点。2010年以来,河南省通过优化完善规划布局,加强政策扶持引导,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实施投资倍增计划和大招商行动计划,产业集聚区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应清醒地看到,产业集聚区建设涉及面广、创新任务重,而各地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也不尽相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当前产业集聚区存在的问题

1、各地产业集聚区建设不平衡。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如火如荼,成效显著,但是各地发展极不平衡。一些产业集聚区依托原有的产业园区,基础较好,发展较快,而一些新规划的产业集聚区则由于起步晚,缺乏产业基础、配套不完善,开工项目和完成投资偏少,个别园区甚至尚未入驻项目。

2、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从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布局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的主要行业,且大多数集聚区内所承载产业多为传统型和资源依赖型产业,如农副食品加工、机械及配件加工、纺织、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还有一些电解铝、钢铁等能源消耗型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较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3、主导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当前,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中,一部分集聚区在主导产业选择上基本有了明确定位,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大部分集聚区的主导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仅仅是确立一两个龙头企业,还有一些产业集聚区尚未形成明显的主导产业,布局分散。由于缺乏科学规划与合理引导,有的产业集聚区为了迅速扩大规模,没有围绕特色、围绕定位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和企业,企业间的产业关联不强,往往是以“堆”代“群”。企业仅仅是空间的集聚,而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缺乏从产业链角度出发的整体设计,因而无法发挥产业集群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总的来说,集聚区内主导产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过短,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产业集中度较低,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

4、创新驱动力不足。由于大多数产业集聚区处于筹建阶段,产业发展起点低、规模小,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实力不足。产业集聚区大多没有与科技服务产业相关联,缺乏创新机制和创新网络,缺乏研发机构和研发队伍,缺乏各方面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体系,用于科技创新的费用比重低,产业治理结构落后、缺乏交流和互动,没有形成地区创新机制,产业集群自身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一些产业集聚区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在企业实力不足和外部体制机制不完善的现实条件下,有能力斥巨资进行高科技项目开发和投产的企业寥寥无几。因此,总体上看,研发投入强度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三、加快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重组及整合提高产业集聚区竞争力

1、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加强群内企业的分工与协作。促使产业集群向规模化、专门化、协作化方向发展。一要扩大产业集群规模;二要突出地域特色;三要实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拉长产业链条。促使企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建立既有专业化分工又相互促进的产业网络体系,提高合作效率,使企业获得双赢,通过聚集经济与乘数效应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2、构建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大力培育以大学科技园为核心的集群模式,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集群产品产业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跟踪世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同时,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把产业集群不仅建成产品加工基地,更要建成产品创新基地。

3、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促进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各类园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产业规划目标,培育区位优势,优化政策环境,促进区内中间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促进区内企业的衍生。鼓励引导企业之间建立垂直或水平的技术关联,加快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以便形成有效的创新集群,取得集群经济效益。加强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与大学的联系,借助名牌大学的声誉促进园区聚集机制的形成。

4、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充分发挥我省农业大省的优势,建立标准化的专用优质原料种植基地,形成原料、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一体化。

(二)重视我省产业集聚区内外环境建设

1、注重企业内人文环境建设。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厚爱企业、支持企业、保护企业的和谐社会氛围,创造公平的法制环境。加强产业文化建设,培植诚信文化、协作文化、创新文化、人本文化。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企业交流,加快信息、知识等转移扩散,促进产业融合。

2、加强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横向联结,形成集群创新的社会化基础。要在集群中形成由科技服务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组成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样的体系具有强大支撑作用,包括克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等问题,以及促进市场的规范运行。

3、完善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进一步建立完善金融、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展法律、信息、营销、咨询、技术、培训、评估、代理和交易中介服务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组织,不断提高中介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协会的自律管理;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物流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发展专业物流公司;三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市场开拓、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服务。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多元股权结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投资公司,为各种所有制企业融资服务。

(三)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

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首先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交通、通信、电力等硬环境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其次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政府要进一步精简机构设置、简化项目审批程序,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保证良好集群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河南历史文化优势及地域优势,例如举办祭祖大典、寻根追宗活动和大型会展等吸引东部沿海及华侨在故乡投资,参与产业集聚区建设。

2、合理制定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聚合具有地域特色的大产业、大项目、大集群,加快转型发展,谋求争先进位。首先是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有产业关联效应和有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进入产业园区,以促进特色产业园区聚合发展,优化集群创新能力。其次要大力扶持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积极引导集群内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制定实施产业集群联盟标准,以高标准、强质量再造产业集群新优势。三是加强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努力打造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集群市场知名度。

产业集聚区案例范文第2篇

平舆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8.17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面积5.9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8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8个,用工人数达2.9万多人,2011年集聚区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税收1.6亿元,同比增长34%。2008年9月全省标准厂房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国家小企业创业基地、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省民营科技园区;2009年,全省项目建设工作会议把我县产业集聚区列为全市唯一县级观摩点;2010年被评为省优秀产业集聚区,获奖金600万元;2011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全省产业集聚区综合排序第49名,居全市第一,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获奖金500万元,我县作为全省唯一县区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我县产业集聚区现已基本形成了皮革皮具加工和医药生化两大支柱产业集群,已集聚以保兰德箱包工业园、瑞昇多功能真皮家俱工业园、惠成皮革等为龙头的皮革皮具加工企业124家,2011年皮革皮具产业的税收达1.5亿元,占集聚区企业全部税收的71%,已经由过去单一皮革加工向皮鞋、皮手套、箱包、沙发等多种皮革皮具制品的产业发展。同时,集聚了酷蕾环保、圣光鼎瑞医疗器材为龙头的医药企业36家, 形成了主导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

产业集聚区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对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凝心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有力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文化产业已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这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启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机遇。

河南这个“伸手摸秦砖,抬脚踢汉瓦”的古老之地,悠久的历史锤炼锻造出底蕴丰厚的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正根、正道、正宗、正统”,这里的根文化、汉字文化、姓氏文化等是发展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河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省委书记卢展工明确提出:“中原要崛起,河南要振兴,必须首先突出河南的文化优势,发挥河南文化的作用。”大力发展文化这种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对河南来说是时代的选择、发展的必然。近几年来,河南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和卢展工书记的指示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立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创意集聚区,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众多骄人的成绩。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

河南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必须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向集群化发展。目前,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9月,河南省有文化产业集聚区21个,文化企业达8000多家,经省政府确立有6个“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郑州嵩山文化产业园区、镇平县石佛寺镇玉文化产业园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社旗县赊店商埠文化产业园区、禹州市神??钧瓷文化产业园区),各地市还有数量众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以郑州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郑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商贸城、全国的交通枢纽中心,在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提出打造中部第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战略目标。自2008年至今已先后建设了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以及影视文化产业创意园区――中国?郑州(二七)快乐星球文化产业创意园等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09年11月开园的中国?郑州金水文化创意园是我国中部地区第一个以时尚设计为主导的创意产业园区。该园区覆盖广告会展业、动漫游戏业、文化演艺业、现代传媒业等,规划容纳近百家文化创意企业入驻。2011年4月郑州市又确定了包括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河南基地)、嵩山文化产业园区、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等28个项目作为2011年郑州市文化创意旅游工程重点项目。

依托这些已建成或在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首部大型科幻少儿电视系列剧《快乐星球》自2001年开始拍摄至今,已制作并在央视及各地电视台热播了三部共156集,填补了国内同类影视题材的空白。目前,中国?郑州(二七)快乐星球文化产业创意园正在积极拍摄《快乐星球》第四部(50集),国内首部科幻少儿动画电影《快乐星球大营救》也正在筹备制作之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的河南小樱桃卡通公司制作的动画片《小樱桃》热播央视,反响巨大。其系列漫画类图书发行量高达1300万册,占全国原创动漫出版物年总产量的30%以上。郑州市还以《漫画月刊》为基地,创作了颇具影响力的《少林海宝》,并在境内外延伸开发,发行了小说、漫画、游戏等图书250多万册。[1]此外,郑州还利用名闻遐迩的嵩山少林打造出大型实景剧《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形成了少林的“禅宗文化产业+武术产业”的文化创意新模式,显示出河南省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的新亮点。

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除郑州之外,河南各地结合自身的地域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文化创意产业。

作为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在文化创意产业及集聚区建设上主打历史文化牌。“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积极发挥牡丹文化优势,运用现代高科技,大力发展牡丹文化创意产业,扩大牡丹画、牡丹工艺品等的文化创意生产,并借“洛阳牡丹花会”之际,成立了河南集邮文化创意园暨洛阳集邮文化创意基地,通过举办集邮、绘画、书法等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精品为展览主题,积极带动洛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牡丹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将在3年后建成。开封充分依托大宋文化,极力打造清明上河园文化创意区和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安阳利用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曹操高陵博物馆、马氏庄园等文化旅游重大项目,打造以殷商文化为主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南阳凭借三国文化、玉文化和白河游览区等优势,打造集文化、旅游、会展、影视、传媒等于一体的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新乡、平顶山、信阳等地则以旅游和休闲为目标,着力建设以旅游、娱乐、休闲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新乡大力实施“310”文化产业振兴工程,倾力打造“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该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计划在6年内将云龙山区域打造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集旅游、文化娱乐、名人字画创作基地等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平顶山的宝丰充分依托马街书会形成的深厚文化底蕴,借助魔术和曲艺两个富有特色的文化项目,打造出宝丰文化创意产业园。该园区集曲艺、魔术、杂技表演等于一体,形成充满魅力、独具特色的魔术演艺文化旅游商务区。信阳市以鸡公山?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为基地,兴建集旅游、休闲娱乐、度假养生、购物等于一体的中国文化旅游度假胜地。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识和定位不清,规划和特色缺乏。有些地方领导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就是跑马圈地,是硬件建设,没有充分认识到深入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才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根本,没有认识到创意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同时,对于集聚区内的主导产业、创意孵化、商业化开发等问题定位模糊,不能真正把握住当地的文化资源特色及市场的需求特点,急功近利,盲目跟风,不作整体规划,从而导致各集聚区产业趋同现象严重,这不仅加剧了竞争,而且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直接影响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服务平台不够完备,辐射与带动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发展,需要整合、集成各种资源,共享共用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但综观全省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真正能提供信息咨询、人才培训、技术支撑、推广展示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几乎没有,真正具有完备的政府支持体系、技术开发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仍寥寥无几,这使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很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集聚区内很多创意企业多处于离散状态,创意企业规模较小,效益差,缺乏龙头品牌企业,影响力偏弱,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十分有限。

产业链不够完整,大多没有实现有效延伸。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其重要特点就在于创意的产品要通过版权授予或技术转让进行衍生开发,通过产业链的不断拉长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但从我省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各大集聚区之间还是在区内部企业之间,大部分都没有形成较为清晰的基于某一文化符号的产业链,即便是像小樱桃公司和少林海宝这些省内知名的创意企业,和国内外其他知名企业相比,无论是品牌产业链还是产品的产值还都比较短、比较小,都需要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拉长自己的产业链。

文化创意人才严重匮乏。文化创意产业是“典型的‘头脑产业’,更多依赖个人创意及才华,没有高素质的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产业也就成了无源之水”[2]。据我们调查,我省文化创意人才无论在总量、结构上,还是在综合素质上都远远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许多行业高端创意人才匮乏,尤其是有创意、懂运作、善管理的文化创意人才更是奇缺,这已成为严重制约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河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对策

加强对集聚发展的认识,做好集聚区整体规划。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集聚发展的重要性。因为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可以把文化、人才、技术、资金、政策、市场等源源不断地集聚在某一个城市、某一个区域,并进行有效整合;同时,文化集聚发展还能有效破除区域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链条,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集聚园区的总体规划。各地在建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整体规划,充分认识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确定好集聚园区发展的文化主题,清晰定位,使集聚区内各企业既分工又合作,避免无谓内耗和无序竞争。

完善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会集纳很多企业,各企业需要相互沟通、交流、合作等,需要共享交通、通信等公共设施,需要得到金融、咨询、培训、交流等有效服务,所以各集聚区要积极搭建和完善基于培训、咨询、中介、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交流展示等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为集聚区企业排扰解难,提供优质服务,使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链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果缺乏完整的、较长的产业链,就会出现同质产品相互竞争而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等严重问题。所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必须建立起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并尽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为避免或减少集聚园区竞争内耗,还必须强化集聚区内各企业的分工协作,优化和有效整合相关资源,将创意人员的创意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经营资源,并尽可能延伸产业链,从而实现创意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积极引进与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构筑人才高地。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原动力。所以,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来说,要花大力气培养和引进创意人才,特别要重点引进和培养既通晓创意,又精通于策划、善于操作并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运作的外向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同时,还应大力加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培训,积极引导本省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开设文化创意人才专业,培养本专科乃至研究生的文化创意的专门性人才;鼓励各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及创意企业的人员进行多层次、多类型的有关文化创意方面的专业培训力度,通过一系列措施构筑起河南文化创意人才的高地,为全省文化事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本文为2011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文化创意集聚区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11B011)]

参考文献:

[1]成睿智.《少林海宝》扬名海内外[N].河南日报,2010-10-20(2).

[2]张京成.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94.

[3]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6.

[4]刘春成,侯汉坡.创意照亮的空间――文化创意产业案例辑[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5]陈少峰.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有战略定位[J].前线,2006(3).

[6]曹克.《小樱桃》漫画杂志与全国小朋友见面[N].郑州晚报,2009-06-24.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产业集聚区案例范文第4篇

(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2011年,集聚区共实施各类项目69个,其中,续建项目30个,新开工项目3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1亿元,增长59.7%,居全市7个产业集聚区首位,居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第19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1亿元,增长38%;园区级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967万元,增长77%;高新技术产业带动能力增强,共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是狠抓在建项目进度。落实项目“五包”责任制,强化企业服务,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在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年共有开曼亚熔盐示范工程、化工机械二期、富元果胶、昌源铸造等14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宁波威尔、华晟铝业、西北联鑫扩建等45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二是九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开工建设了大唐2×120万千瓦机组、香港明彩印刷包装基地、节能灯二期工程、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等4个项目;精心运作,强化跟踪,扎实做好义煤集团铝产业园等3个项目的推进工作,目前,义煤集团铝产业园项目正在进行项目设计和征地工作,河南煤化集团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已完成对三门峡戴卡的兼并重组,正在进行土地报批工作,中国黄金集团黄金产业园复杂金精矿多元素回收项目正做可研报告;扎实做好国电集团千万吨煤炭物流储配基地和中节能光伏产业园等2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三是全力支持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将三灵快速通道、连霍高速公路改扩建、职教园区等省市重点项目列为集聚区重大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年共完成省市重点项目征地1750亩,拆迁房屋近300户。

产业集聚区案例范文第5篇

子述职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班子述职报告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坚持“四集一转”和“两提一扩”要求,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创新工作机制,突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重点工作,强化措施落实,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被省科技厅授予“2011年度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省技术监督局确定为“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试点单位”。

一、重点工作 主要指标

今年预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0.2亿元;预计从业人员7700人;预计完成税收收入1.03亿元;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2亿元;预计新增建成区面积1.52平方公里;预计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能耗降低率14%;污水集中处理率、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率均预计达到100%;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占集聚区营业收入比重预计为30.7%。 项目建设

今年我区共实施项目31个,全年预计完成投资20.02亿元。项目建设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今年实施工业项目18个,全年预计完成投资12亿元,中州照明年产2万套节能照明路灯灯具、军博电器年产30万只新材料电表箱、贝迪空调总投资8亿元的年产2000台地能中央空调高效热泵换热器、矿用

电器总投资2.5亿元的井下救生舱、科灵电器总投资3亿元的3300伏系列开关及煤矿监控系统项目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0亿元的溅射靶材及稀贵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总投资4亿元的中昊新兴产业示范基地、总投资1.5亿元的远大矿用开关部件加工等6个跨年度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今年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计13个,全年预计完成投资8.17亿元。

道路管网及绿化工程共计完成投资4900万元,建成二号路沁园路-贝迪段通讯线路1.2公里,二号路、南环路燃气管网2公里,二号路、沁园路等给水管网3.5公里,开南路供暖管道1公里,满足科灵电器、贝迪公司、矿用电器、中州照明、济渎商务中心以及神龙钻具等企业生产生活的供水、供气和通讯需求;完成二号路、五号路、愚公南路2.5万平方米绿化,栽植行道树2000余棵。 道路工程共计完成投资2.045亿元,建

成愚公路、五号路、文昌南路改造、东二环等道路16公里,新开工道路3条:东环南延10月14日进场施工,现正进行快车道路基施工。王屋路、三号路11月7日进场施工,现排水管道正加紧施工。四号路、六号路、七号路的红线图、土地勘界报告、施工图设计、招标、附属物清点及征地补偿款拨付等工作已完成。王屋路、三号路、七号路、开南路东延、东环南延5条道路征地告知书、放弃听证协议等土地组卷已完成。 标准化厂房项目。沁园工业园今年完成投资2亿元,4#厂房五层主体封顶,3#、11#厂房三层主体、6#厂房二层主体、8#厂房一层主体、5#、7#厂房基础正在施工。轵城工业园、下冶工业园:项目用地勘界、征地告知书、放弃听证协议等组卷准备工作已完成。项目已着手规划设计,待中煤科工地块确定后再行对接。济水工业园今年完成投资2700万元,规划方案通过审批,用地省政府已批复,围墙施工结束,***市济水街道办事处与

中德合作沃德贝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规划方案正在调整。 综合服务区项目总投资4亿元,年度完成投资6500万元,其中廉租房项目完成投资1500万元,丹尼斯集团***地区公寓及商业项目完成投资5000万元。 沁园春天项目总投资3.6亿元,年度完成投资2亿元,其中A区完成投资6500万元,C区完成投资2500万元,D区完成投资1.1亿元。

招商引资

1-12月份,我区共外出招商约116人次,接待考察客商1905余人次;洽谈项目9个,洽谈金额81.3亿元;新签约项目11个,合同金额70.2亿元;新开工项目6个,落地资金11.93亿元。

1、在谈项目。在谈项目共计9个,分别是总投资48亿元的东方今典产业园、总投资1亿元的科灵电器无功补偿器、总投资1.2亿元的矿用电器井下救生舱核心部件、总投资3亿元的深圳客商年产1万吨石头纸、总投资10亿元的深圳

客商HVCRC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总投资5亿元的福建恒久年产10万辆太阳能光动车、总投资7.1亿元的清华同方科技孵化园、总投资5亿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和总投资1亿元的文化产业园项目。

2、新签约项目。新签项目共11个,分别是总投资10亿元的溅射靶材、总投资1亿元的华虹电器组合开关柜模块项目、总投资4亿元的中昊新兴产业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国泰科技城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河南华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中煤科工矿用机电整合项目、总投资2.2亿元的宏立源生物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矿用电器自动化工程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洛阳晨诺年产5万台陶瓷真空开关及电力电子装置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湖南山河光电科技***项目和总投资3亿元的清源水处理研发中心项目。

3、落地项目。落地项目共6个,

分别是华虹电器组合开关柜模块项目、溅射靶材稀贵金属产业化项目、优克电子年产1.5吨键合金丝项目、洛阳晨诺年产5万台陶瓷真空开关及电力电子装置项目、湖南山河光电年产1万台磁能灯项目、中昊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融资工作

1、融资公司运作情况。今年我区融资2.968亿元,其中***市高新工业开发有限公司融资5000万元、***市恒润担保有限公司与***市恒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共计融资2.468亿元,超年度目标196.8%。

2、争取上级资金情况。配合市发改委,争取到位省政府集聚区平台建设资金300万元。

创建工作

今年以来,我区成立分管领导牵头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以及环境友好型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工作。组织专门人员,对

照创建标准,制定工作方案,加紧同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环保厅和省质监局等主管部门联系,强力推进创建工作。11月28日,我区被省技术监督局确定为河南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试点单位。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材料已通过省科技厅评审,并呈报省政府,待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环境友好型示范产业集聚区创建工作正在加紧同省环保厅接洽。 土地储备

1、土地流转。今年我区先期投资116.7万元,流转土地1652.1亩,其中流转东轵城土地1412.3亩、中王村土地177.6亩、南孙村16.54亩、西阎斜45.7亩。

2、土地申报批复情况。今年我区共需土地2129亩,10月中旬省政府批复项目用地647亩,其中,综合服务区89亩用地,中昊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国泰科技城、济水工业园、溅射靶材四个项目558亩用地。11月初,清源水处理研发中心、河南省生物环保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矿用电气自动化工程研发中心、轵城工业园四个项目用地288亩,市国土资源局已组卷上报。11月中旬以增减挂钩方式,将中昊新兴13亩、国泰科技城57亩、下冶工业园119亩、道路332亩,上报省国土资源厅争取用地指标。

二、组织工作

今年以来,我区党委按照“健全组织,开展活动,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创新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党建工作,促进集聚区快速发展。

抓班子建设。一是制定“六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学习型、团结型、创新型、协调型、服务型、廉洁型领导班子建设,持续提升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二是以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查摆班子和班子成员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进一步增强班子拒腐防变能力。三是对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进行

集体研究,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使“三重一大”工作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四是根据班子成员自身实际,结合集聚区工作,对班子成员合理分工;本着“既分工又合作”的原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班子整体合力。四是定期不定期同班子成员沟通交流,把握思想动态、理清工作思路,及时解决集聚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团结协作,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抓队伍建设。一是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每周三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时事政策、国内外形势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二是组织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前往鹤淇和金山产业集聚区、辉县产业集聚区、信阳固始县史河湾产业集聚区和鹤壁浚县黎阳产业集聚区考察学习,深入了解兄弟集聚区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土地流转、村居动迁、融资等方面

的经验和做法,立足工作实际,认真揣摩,消化吸收,活学活用,推动集聚区发展。三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确定联系点,加大调研工作,准确掌握工作情况,及时解决基层关注的问题,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四是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和为民服务意识。

抓活动创新。以争先创优、组织工作创新活动为载体,结合创建文明城市要求,创新活动形式,积极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演讲比赛、“党在我心中”征文、党员志愿者“党员在行动”和“红色短信”等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服务集聚区发展。 抓机制创新。从党委工作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党委工作制度》、《党委议事决策机制》、《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党委工作。

三、廉政建设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市纪

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围绕集聚区的中心工作,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工作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集聚区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廉政教育。坚持以领导干部和中层管理人员为重点,不断创新反腐倡廉教育方式方法,深入开展廉洁从政教育,持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一是利用周三集中学习有利时机,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卢展工书记在省纪委八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和尹晋华书记的工作报告,徐书记在满浮散懒庸专项治理活动动员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等。二是组织大家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创新廉政建设机制。一是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意见、责任制目标,明确责任领导和分管科室,确定廉政工作任务和重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廉政建设网络。二是建立廉政监

督领导小组,监督集聚区工程建设、人事任免、财务管理等事项,严把财务审核关,从源头上避免违规违纪情况出现。三是3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一律走政府招标程序,30万元以下建设项目执行集聚区制定的《非招标工程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建设程序。

突出“三项”活动。一是开展“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的“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学习阶段,重点学习省市领导讲话精神和集聚区相关法律法规、沿海发达地区在加快经济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围绕集聚区发展、履职尽责等问题展开讨论,查找梳理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干部作风、发展环境等方面存在的11个问题,建立台账,给予整改。例如:困扰企业多年的房产证问题,经过市纪委牵头,各部门配合,得到了圆满解决。二是开展以“爱岗位、强素质、正作风、作表率”为主题的“队伍建设年”活动,创新学习方式,丰富活动内容,统筹集聚区工作,查摆

问题,制定方案,完成了规定动作,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开展“满浮散懒庸”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严禁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严禁迟到早退、擅离职守,严禁工作时间网上聊天、打游戏等行为;完善工作目标,修编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购置指纹考勤机,严格查岗督导制度,狠抓考勤制度落实。通过这些活动,我区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得到了进一步转变,工作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勤政为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加强党务政务公开。根据全市党务政务公开活动安排,我区成立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完善公开制度,规范公开程序,创新公开形式,公开集聚区党务政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归纳梳理、综合分析、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服务集聚区发展。 以上是我区今年的工作情况,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距离领导的要求

还相差很远,工作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加压奋进,努力开拓进取,为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产业集聚区案例范文第6篇

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截止2013年底,南阳14个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年底建成区面积达到197.53 平方公里,比年初新增10.97平方公里,比2009年增加140.95平方公里;公共绿地面积45.54平方公里,比年初新增11.47平方公里;标准化厂房面积4692.10 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化厂房面积2817.40 万平方米,分别比年初新增1073.20 万平方米和764.90 万平方米;铺设自来水供水管道4908.10 公里, 比年初新增931.10 公里;修建道路4511.80 公里,比年初新增733.00 公里。

二、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全年南阳市14个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总投资达1206.24亿元,比上年增加130.06亿元,增长12.09%;总额占南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6.9%,对南阳市固定资产增长的贡献率为32.0%,拉动南阳市固定资产增长7.4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65.18亿元,同比增长9.0%,占南阳市基础设施投资的45.6%,占集聚区总投资的13.7%;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093.93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南阳市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的67.1%,占集聚区总投资的90.7%。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施工项目累计866个,占南阳市施工

项目的32.3%。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635个,占南阳市亿元及以上项目的55.7%,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343个,占南阳市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的57.0%。

年末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达111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0家,资质以上建筑业84家,房地产73业家,批发和零售业158家,住宿和餐饮业4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30家。

三、工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全年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962.4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4.0%。有8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速高于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平均水平,其中南召县产业集聚区(23.8%)增速最高,高于南阳市集聚区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9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今年以来,除12月、11月外,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各月累计增速在17%-20.1%之间波动,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1-12月,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8.9%,比前三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对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率为70.0%。实现利润总额107.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占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52.3%。

全年14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10.20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82%;产值能耗0.210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1%。

四、税收收入平稳增长

2013年前三季度,南阳市14个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共实现税收收入2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亿元,增长10.9%。

分部门看,国税实现收入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亿元,增长7.0%;地税实现收入1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亿元,增长17.8%。国税、地税收入分别占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税收收入的61.3%和38.7%。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缴纳税收21.9亿元,增长8.0%;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缴纳税收2.8亿元,同比增长26.0%;房地产企业缴纳税收1.5亿元,同比增长35.4%;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缴纳税收1.2亿元,同比增长3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缴纳税收占南阳市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税收收入的76.9%,对南阳市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税收的贡献率达57.7%,主体作用明显。

五、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集聚区在平稳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项目用地不足。普遍存在土地制约,工业用地项目储备较少,有的因项目用地的土地手续程序繁琐、周期长,影响项目入驻时间。

(二)融资相对困难。企业融资相对困难,一些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无法及时实施,错过了发展的良机。

(三)创新能力不强。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目前的主导产业主要有食品制造、纺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还属于传统的劳动密

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偏低,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素质不够高,绝大部分行业是低技术行业,随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致使行业的整体利润下降。特别是研发、人才、品牌等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还很不足,创新能力滞后于生产能力的发展。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自己的科研力量,民营科技服务企业培育有待加强,致使许多产业发展缺少技术支持。

上一篇:北京市定额费用范文下一篇:读镜鉴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