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语文论文范文

2024-01-27

农村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高中美术教育是国家实施综合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学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培养高中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遗憾的是在现实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实际的重视。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阐述了现实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种种问题,最后论述了在新课改背景之下的高中美术教育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 存在问题 对策与措施

高中美术教育课程在我国已实施了几十年,作为一种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文化与艺术基础课程,近年来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提倡和推行。虽然高中美术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缘由也是多方面的。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承担着中学生美育工作,使命感和责任心督促自己在新课标要求之下,担负起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历史重任,在美术教育新理念指导下,加强在具体情境下的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的探索。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要立足于我国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现状,通过调查与思考,与时俱进,进行大胆改革,深究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缘由,积极寻找解决的措施与对策。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整合当地民间美术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积极借鉴中外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构建高中美术教学新体系、新模式、新思路和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开拓创新思维,为我国高中美术基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美术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教育一直伴随着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美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开启美育智慧力的辅助课程,在我国现行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美术课程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可以缓解高中生繁重的学习压力;通过户外写生教学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也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学习注意力;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陶冶了他们的精神和思想情操;在素描训练和写生中锻炼了他们的造型能力,在色彩临摹和写生中锻炼他们的色彩表现力;在民间手工制作课程中锻炼他们的手工制作能力等,美术教育促进了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了他们的艺术水平和整体素质。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艺术审美能力,这是一种长期潜移默化的作用,艺术熏陶可以增加学生内在文化涵养和温文尔雅的秉性,艺术气质从内在的涵养中表现出来,也增加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所以大力发展美术教育事业对高中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开展美术教育更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积极的、美的和正能量的事物,给我们的生活增添靓丽的色彩和人生积极的意义。因此,高中校领导和美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门所谓的辅助课,摆正美术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位置,培养出合格的、综合素质高的高中生。

二、高中美术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育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现实却是很骨感的,在当今应试教育制度下的美术教育依然是形同虚设。首先轻视美术教育的传统思想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深深扎根于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思想之中。传统思想观念影响着师生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所以高中美术课程几乎空白,只有少数高中开设一些美术特长班,为部分爱好美术的学生或想走高考捷径的学生而开设的辅导性质的班级,成为高中一座靓丽的美术教育孤岛。作为高中美术教育中的美术鉴赏课程都难以开设,别说素描、色彩和写生课程了,尤其在广大农村高中,美术教育更是摆设。其次,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些高中开设了美术教育课程的,因为美术教学内容的单调、教学模式的老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落后而被学生厌倦和忽视。至于美术教学评价更是无从谈起,也不过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印象随便打分,评价方法完全不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需求。第三,高中美术教学结构也不尽合理。例如很多教师只是偏重于美术绘画教学,对美术欣赏和美术设计不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只是做一些内容方面的简单改革,而没有深入到教学结构的改革,没有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鉴赏教学,无法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因此,要重视美术鉴赏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学生建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和审美情操。通过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激发高中生的创作灵感和意识,通过民间手工艺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第四,高中美术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很多美术教师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只重视技法教学而忽视理论学习和美术鉴赏教学等;传统教学经验影响其教学行为转变,知识结构不完善影响其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语言表述能力的欠缺与平淡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第五,教学管理对高中美术教育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学校对美术教师管理不规范,经常随意安排教学以外的工作,美术教学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美术教师对教学失去了信心;学校疏于对美术教研与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检查,疏于对美术课程成绩的评定等。总之,美术教学目的模糊性,教学模式单一性和教学方法枯燥都无法提高高中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高中美术教学改革措施与对策

众所周知,高中基础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美术专家,而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知识、美术能力和个人品质。针对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种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应该在美术教学课程理念和目标、课程组织和结构、课程实施和管理、课程资源整合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大力改革,采用一定的改革措施和对策,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首先,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使用恰当的美术专业术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相结合,对艺术作品进行描述、分析、讲解和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鉴赏方法,学会与别人运用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了解中外重要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中外美术艺术风格流派,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等。作为美术教师要学会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过形象具体的图像、声音和影像等可感的教學情境,激发高中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室放映一些有关中外美术家的电影故事,如有关凡高、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的故事片和艺术片,让学生了解更多美术名家名作,也可以放映一些艺术纪录片,如《敦煌艺术》等。还可以引入微视频对美术作品进行辅助鉴赏欣赏教学,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作品的灵魂,在引导学生对经典名作欣赏时,要对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年代特点和历史背景进行介绍,然后通过相应的微课进行分解教学,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感悟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欣赏梵高经典画作《向日葵》时,可按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教学,先让学生总结画作特点,发现梵高怒放的向日葵具有火一般的生命力,感悟凡高对现实生活和生命的无比强烈的热爱之情,这可以通过放映凡高纪录片让学生从中体会和感悟出来,最后看完纪录片之后再回到作品本身的欣赏与回味,从而体悟凡高作品所饱含的创作激情。

其次,积极开展艺术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不能脱离社会实际,更不能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所以加强美术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必要的。通过一定的写生和采风,让学生从社会艺术实践中发现生活美、体验美和感受美。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和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和审美情趣。尤其利用寒暑假进行野外郊游活动,通过自然山水风光陶冶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操。还可以通过校内组织开展的画展活动,校内之间彼此观摩、校与校之间进行观摩,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考市画展和美术展览活动,从而拓宽学生的艺术实践视野。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还能锻炼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丰富美术教学课堂内容。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是枯燥乏味的,也是非常繁重的,通过形式多样的美术课堂活动,也可以调节和缓和一下过度疲劳紧张的脑神经,让学生身心放松下来,更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第三,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新世纪的高中教师,不能在思想上抱残守缺,不能一味地顺应现实或抱怨现实,而是要不断积极进取,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新课标背景之下转变自己的角色,重新给自己进行定位,尽一颗拳拳之心把美术教育教学的问题尽力克服掉。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美术教育教学之中。作为一位美术专业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知识局限于美术专业领域,还要尽量拓展到其他相关知识领域,例如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的土壤,美术教师广博的文学知识和涵养,无形之中就会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同时还要有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综合能力越强的美术教师越能教学自如,越能注重高中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高中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为高校输送合格的美术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高中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对高中美术教育进行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师角色,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行为,全面认识高中美术教学,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按照新课改美术教学标准,对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为我国高校输送合格的美术人才。合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作为高中领导要积极建立系统的美术教育评价体系,深入改革美术课程结构和模块,促进美术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锡良.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學周刊,2013,(31).

[2]汤睿.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詹学彬.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2016,(10).

[4]陆云.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09,(12).

农村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农村中学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在课堂上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更远大于一个心不在焉的学生。尤其是在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学中,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其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在化学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通过自身的经历与感悟来体验学习化学的过程,将教师所传授的化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真正做到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而有乐,学而长进。

关键词:农村中学;高中化学;素质教育;探究问题

农村中学长期的高中化学学习是非常枯燥无味的,要让学生们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就要不断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积极性就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家都清楚只有感兴趣了,才会有动力去学习化学。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自己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善于学习化学。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化学,掌握好高中化学。

一、 关注成长情感,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

农村出来的学生求知的愿望强烈,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对于化学有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学生对化学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态度。教师应根据本地学生情况,慢慢诱导他们学习化学,不要为了课堂纪律打击各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化学课时,教师尽量地多用生动活泼的形象比喻的语言,并想方设法多用化学实验来安排课堂教学,为自己的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化学教学环境。有很多内容在我们新教材中都涉及化学生活,学生们都熟悉的,因此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做好功课,让他们的思维能力有效的发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潜力。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做到“信其道,乐其学”。用我们的热情和爱意去主动关心学生,真正尊重学生,努力理解学生时,自然会使你的学生产生好感,去崇敬你、信仰你、亲近你,并愿意接受你的教育。而真正的尊重必须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不会因为对方的年龄、性别、长相、背景而做出改变,尊重与学生的成绩好坏无关,尊重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那些成人眼里的“差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尊重。

二、 开展多种多样的化学活动,增强学习高中化学兴趣

罗杰斯认为:“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地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化学活动。

(一) 运用化学反应的实验精彩

实验是激发、保持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实际,设计各种化学实验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二) 运用多种化学实验手段,创设化学第二课堂,拓宽他们的视野

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让学生举办化学专栏,张贴化学报纸,从各种报纸杂志上搜一些化学成语、化学故事、化学笑话、化学谜语之类的素材,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改编,接着让他们举行丰富多彩的化学知识竞赛等节目。要求每个同学都积极准备,踊跃报名参加,大胆表现。真正让他们多学一些书本上从来没有的化学知识。当然会使学生有一种其乐无穷的感觉,而且一生印象深刻。

三、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活的艺术,尤其是高中化学教学。因而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比喻等更为形象化的手段,以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充满激情的知识探究,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化学探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生活经验的检验,但许多生活经验当中体会化学知识带来的乐趣,生活不同,体验不同,感受肯定不同。对此,在学习化学课之前,充满激情地介绍知识,营造一个与所学化学课内容相关的时代氛围,把学生引到这个情境中来,必然激起他们的学习化学兴趣。

(二) 对于化学概念激情朗读,以情感人,激发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上课不注意从感情投入,课堂上的学生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木然若鸡。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哪里有学习兴趣,哪里有激情!由此,利用化学语言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化学情境新创设,实验质疑多引导,促进学习化学兴趣

多数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对新异事物乐于进行积极探究。一种好的探究心理倾向,对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现象,反复思考问题会形成强大的内驱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内容十分复杂丰富,常常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判断的能力和想象能力,特别是在概括、分析、抽象、综合、对比、举例等等各方面。所以,在日常化学教学中,我们可通过课后再辅导、课外搞化学科技活动、课堂精彩教学等途径,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具体做法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

在农村中,大部分学生比较爱科学,观察世界的眼光也不寻常,对传统观念也喜欢挑战。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满了他们的内心,不仅仅在于知识的记忆,而且要理解事实发生的真正原理,正是因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迫使他们有了内在学习的动力,让我们不得不认真对待每个细节。

在农村中学中,化学实验室多是比较简陋,条件不好,更坏的情况是连实验室都没有。化学药品更新慢,旧的设备和过时的化学药品,有的还不齐全,这时就要求我们教师想办法准备药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做好实验、詳细记录操作数据;引发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科学态度,要做好实验后的总结、交流、问题讨论。不仅在培养科学素养,而且要提高实践能力。在实验中培养严谨求实、善于合作的精神。在实验中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实验验证、做出结论等,都要求学生通过亲身操作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四、 探究后的反思与结论

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意义重大,特别是高中化学更要上一个台阶,是值得我们认真探究的一个课题。通过学习探究,懂得化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世界格局现况中,我国的化学科学有了更大的提高,但在农村中学中,大多数学校的化学教学的水平和教学设施都还比较落后。均衡发展国家教育,均衡提高农村高中化学水平,才能真正实现祖国强大。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育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3]刘舒生主编.教学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朱光波,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广西博白县沙河中学。

农村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农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机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切身教学体会,阐述了笔者的一些看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机房教学;态度;管理;兴趣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是浙江省高考选考的一部分,考试采用笔试模式。笔试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可摈弃机房教学,没有上机的实践,是很难掌握操作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软件操作界面分析类的题目,如GoldWave,Photoshop和Flash等软件的相关选择题,大都通过分析题目提供的操作画面截图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Excel和多媒体的填空题也是如此。只有熟练掌握了操作技能,才能分析出试题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答题,所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在机房进行。有效提高机房上课效率是一大难题。在机房上课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学内容外,教师在机房的组织管理上也要花很多的精力。对于机房上课的管理技巧和策略,是广大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至关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可以有效提高机房教学效率。

在机房上课首要问题是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机房就是课堂。教师要努力去改变一些学生的错误认识,要让学生明白机房上课不仅仅是上机操作,认真地听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去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才能将操作技能中的知识点真正“消化”。

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当教师在机房讲解或布置课堂任务时,有些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擅自去操作电脑,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监管,安装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进行控制。如极域和ITtools教学辅助平台配合使用,通过教师机对学生机的广播、监控、屏幕录制、屏幕回放、等一系列操作,实现对学生电脑统一地进行管理与监控,确保这些同学不因擅自操作电脑而分散注意力;通过教学辅助软件还可以对学生上交的练习和作品实时的批改与反馈,使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知识掌握情况。对哪些学有余力、掌握較快的学生,可以准备拓展题、挑战题,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另外,当要进行互联网的教学时,在教师机上安装网络监控软件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对于机房上课,大部分学生常常提前达到机房,这时如果教师还没到达机房,场面将闹成一团。所以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机房上课,最好提前达到机房。一方面是管理学生秩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做好课前的软硬件准备。教师进入机房,先检查每台学生机是否正常运行。一旦有计算机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若短时间内不能处理好,要调整好学生座位,确保学生进机房后有序就坐。由于农村学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所以要准备一些课前练习,可以是上一节课内容的复习,也可以是本节课要学习内容的相关前置练习或激发兴趣的小视频小动画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上课的素材可以利用管理软件提前发送到每台学生机,以保证课堂教学所需。下课后,教师要等所有学生都离开后检查机房,若有问题,要及时登记学生的班级和姓名,以便追责教育改正。只要坚持,学生的违纪行为一定会有所改进,机房上课的效率一定会不断提高。

机房上课是由教师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分解,或演示,或讲解,或引导,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或模仿操作,或任务驱动,或自主探究,当堂动手练习操作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这种方式,学生只要专注课堂,跟着教师的节奏,知识点在课堂就能落实。那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呢?上课的素材尽量贴近生活,与时俱进,让学生一坐到电脑前,看到上课素材,就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在Photoshop教学开始的第一课时,先准备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可以是处理过的校园风景和学生日常生活照,最新的电影海报等等。学生通过这些图片实例,从感性上认识Photoshop的强大功能,再让学生进行一些效果明显的实践操作,让他们知道自己通过学习也能做出漂亮图片来,那在接下来的Photoshop教学中专注力就可想而知了。在Excel电子表格教学时,用食堂的菜价表来引入公式的使用,用各高校的各种专业就业情况表来进行数据分析,既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所思考,又能落实教学目标。在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动手实践一些简单的小程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根据自己测量的腰围和臀围来换算裤子尺码的小程序,根据身高体重计算出健康指数BMI的小程序等。这些学生日常关注的内容是学生专注于课堂的源泉。

教师还要善于用机房中教学软件(如ITtools)提供的课堂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点落实情况,找出知识点掌握不好的个别学生和某些落实不到位的知识点,及时调整课堂任务和教学进程,让学生跟得上课堂教学的节奏,保持学生的兴趣。

总之,上好一节机房课,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本身的内容,还要深入地了解学情,充分运用机房独有的资源来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无暇于玩乐,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的知识,提高机房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龙.多媒体技术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农村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 儿童在12岁之后进入形式运算阶段。高中学生理性思维走向成熟, 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学习离不开逻辑思维, 把握说明性、记叙性、议论性等各类文章的思路, 对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解读, 对字义的理解与词句的推敲, 作文的审题、立意、拟写提纲, 归纳、演绎推理等都有赖于逻辑思维。

临江中学是一所农村重点中学, 每年约有五分之一的毕业生考入重点大学, 其余大多进入一般本科、高职院校, 他们中的极少数会成为社会精英, 大多数学生将成为社会的普通一员。这样的学生构成具有代表性, 这些学生在逻辑思维素养上的问题能够反映全市乃至中西部农村的一般性问题。

我们观察本校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发现他们的逻辑思维素养普遍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差, 在课内外阅读时, 普遍难以持久专注, 不爱动脑子, 理解浅表化, 对字、词、句、篇欠缺深入思考和仔细辨析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试卷时, 不能理解题意或审题失误的情况较多, 甚而至于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学生在书面作文时, 立场摇摆不定、行文无次序、思路不清晰、理据不充分、措辞不恰当的情况比比皆是;学生在口语交际中, 往往表意不当, 前言不搭后语, 有时各说各话, 互不理解;学生在参与网络表达时, 不经过理性思考, 诉诸于感觉, 宣泄情绪的情况普遍。总体而言, 学生逻辑思维素养的不足表现为一种全面的欠缺, 且与学业表现有明显的相关性。我们认为, 这都与当前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忽视对逻辑思维素养的培育有关。

二、辨明概念:多层意涵的语文逻辑思维素养

“逻辑”的核心观念是“推理的有效性”, 亚里士多德称之为“必然地得出”。心理学一般将“抽象逻辑思维”与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并称, 指人们面临理论性的任务时, 运用概念和命题进行判断推理, 以求得出合乎规律的结论的思维形态。综合此二者, 我们认为, “逻辑思维”即“抽象逻辑思维”, 它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基本形式, 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 以求得出有效结论的高级思维活动。通俗地讲, “逻辑思维”就是“讲理”的思维。

在“逻辑思维”后面加上“素养”二字, 强调逻辑思维的养成重在平时, 并且不只限于思维的能力, 还包含运用思维的意识与习惯。所以, 逻辑思维素养至少要包含三个层面:首先在精神层面, 有运用逻辑思维的正确态度, 即有“讲理”的意识;其次在知能层面, 具备运用逻辑思维必需的知识与技能, 即有“讲理”的能力;然后在行为层面, 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性地运用逻辑思维, 即有“讲理”的习惯。三者缺一不可。

语文逻辑思维素养在包含上述三层面的同时, 还必须借助于语言这一表现形式, 在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中呈现。要将逻辑论证的有效性与遣词的准确性、造句的连贯性等结合起来。我们要帮助学生实现“四个转化”, 即思想可借助语言外在化, 言以达意;概念的清晰化, 言之有界;推理的合理化, 言之有序;内容的充实化, 言之有物。

三、分析问题:造成语文逻辑思维素养低的原因

(一) 欠缺独立思考的意识

很多学生不具备独立思考的意识, 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应试教育的积习。

师生以获取分数为目标, 听命于标准答案, 在教学中只要能通过机械记忆解决的, 便不会付之于自主思考。中考语文大量考察书本上的内容, 有些语文教师要求死记硬背课文及其标准讲解, 学生也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进入高中阶段, 教师常越俎代庖, 以帮助学生应考, 如将情景默写题编出来, 直接让学生去背记。大量学生疏于动脑, 习惯当“接收器”, 以至于形成思考的惰性, 在语文课堂上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

2. 学校管理的弊端。

农村学校的管理多是威权式的, 学生对校内事务的参与程度低。农村地区的教育理念也较为落后, 高中学生吃硬不吃软的种种表现, 使不少教育者更加认同“黄金棍下出好人”的俗语, 许多管理人员与任课教师都有强烈的“家长”作风, 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很多学生由于习惯了被安排, 缺乏学习的内生动力, 没有自主规划学习生活的能力, 不会管理时间, 例如在自习课上, 教师没有布置学习任务, 学生们便无所适从。这种教育氛围很容易造成两个极端:依赖型人格或反叛型人格。

3. 大众文化的误导。

人们在快捷的信息时代失去了慎思明辨的耐性, 当今社会的非理性思潮也有泛起之势。商业宣传、娱乐文化等铺天盖地而来, 一般民众容易丧失判断力。且青少年易于迷信与冲动, 对娱乐明星盲目追逐, 唯“颜值”是举, 以“呆萌”为尚, 用感官而废大脑。农村社会的整体知识水平较低, 且留守儿童多, 学生受电视和网络的影响更明显。高中生爱看诙谐搞笑的影视节目本无可厚非, 但弊病是很多学生分不清场合, 在讨论严肃话题时也习惯性地采取戏谑的态度。

(二) 欠缺逻辑思维的技能

目前高中学校对逻辑思维相关的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比较缺乏。

1. 逻辑学课程缺位。

西方把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当作教育的至高目标之一。在《大英百科全书》的分类中, 逻辑学居于自然科学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7门基础学科是数、逻、理、化、天、地、生。由于文化差异, 我国文化本身就有形象与直觉重于逻辑的问题, 需要在基础教育中加以平衡, 但目前中学阶段没有单独的逻辑课, 在各学科中或有零散的逻辑知识, 却没有形成教学合力。高中语文虽有“逻辑和语文学习”等专题, 但很多师生是视而不见的。数学教师也只教要高考的内容。高中政治主讲辩证法, 而涉及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的选修板块《科学思维常识》却形同虚设。

2. 语法教学淡化。

语法教学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语文教学的“八字宪法”——“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讲《汉语》时引入逻辑分析法讲授语法。但后来语法教学受到诟病, 便逐渐冷淡下去。学生初中语法知识不过关, 势必给高中学习带来困难。如病句的判断与修改必须用到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的衔接与连贯需要运用复句与句群的知识, 不能全凭感觉。淡化语法教学, 加之语文学科知识本身并不严密, 造成语文教学过于看重语感而轻视逻辑。

3. 章法教学忽视。

章法之中有逻辑。高中生作文无章法, 恰好说明语文的章法教学是缺位的, 或者说是无效的。我国文化典籍丰富, 大量优秀的篇章都由文言写成。但很多语文教师在教授文言文的时候, 重言而轻文, 重局部轻整体, 不注意引导学生领会古人谋篇的方法, 学习名家布局的技巧, 浪费了进行思维训练的上好教学资源。阅读教学没有服务于写作, 便没有发挥古文学习的最大功效。

(三) 欠缺语言运用的技能

有了思维能力, 还需要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很多看似“不讲理”的冲突实则由语言理解与表达上的误会引起。

1. 语言理解力不足。

在阅读与交谈时, 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他人文章或话语的意思。不少学生没有学会对别人的立场抱有“同情之理解”, 尤其在网络言论中, 有意或无意误解别人原意的大有人在。其间有主观态度的问题, 也有理解力不足的原因。学生基础越差, 理解能力低的症状也越突出, 如常常混淆近似概念, 这可能是小学和初中的语文底子差造成的。概念混淆、过度解读或断章取义, 就无法达成有效的沟通, 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讨论。

2. 语言表达力不足。

农村学生普遍语文素养较差, 词汇储备量小, 往往词不达意, 肚子里有货倒不出。需要通过大量阅读累积语言材料, 并提升语言输出能力。明述道理是一种特别的能力, 说得天花乱坠更需天分, 但孔子却提倡“辞达而已”。若不能准确表情达意, 任何的辞藻都是赘疣。某些教师过于重视文采而轻视理据, 偏爱言辞华美的作文, 对质朴无文但表述妥当、有理有据的作文褒扬不够, 对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误导。

(四) 欠缺社会常识的积淀

很多学生欠缺现代公民必备的经济、政治、法律、地理、科技、艺术等常识。其间有课外阅读和人生阅历等方面的原因, 也有教育机制的问题。

1. 文理分科造成知识面窄。

高中学习压力大, 多数学生只愿将主要精力投注在高考科目上, 而我国高中文理分科由来已久, 学业水平考试基本上流于形式, 以致文科生多不知高中理化生的常识, 理科生没有高中政史地的基础。高中学生选择理科的为多, 历史等学科知识基本依靠初中阶段并不牢靠的底子, 给语文学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如部分学生不熟悉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文学以至文化常识都知之太少。眼界狭窄, 容易造成观点偏颇, 也难以有效地进行分类、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

2. 常识教育缺位。

我们的基础教育历来忽视常识尤其是公民常识教育。这样的学生进入社会将造成社会性的常识欠缺, 波及更多的人。比如我国社会普遍缺乏科学精神、契约精神和法制观念, 不懂经济常识而大侃金融, 没有现代军事常识而妄谈战争的也大有人在。对高中生而言, 缺少常识胡乱臆测常常带来文本理解上的困难, 违反常识信口开河往往造成语言表达中的“硬伤”, 出现逻辑推理时的前提错误, 论据与事实不符等。

四、研究对策:如何提升语文逻辑思维素养

(一) 整体规划课程, 提高教师素养

建议国家当将培育理性精神作为教育的优先目标, 体现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课程标准的编写中。学校要通盘考量, 综合运用各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形成逻辑思维素养培育的合力。语文教师必须多学点逻辑, 只有自身的逻辑思维素养提高了, 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 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人格培育重在养成独立思考、严谨求实、尊重他人等品质。学校营造宽松互动的校园大环境, 班级形成平等交流、民主管理、宽容体谅、求同存异的氛围。语文学科对精神培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有助于公民人格的养成。

(三) 加强常识教育与宽度阅读

基础教育要使学生具备现代公民必备的政治、经济、法律、文艺、科学等基本常识, 适当降低学科知识难度, 倡行通识教育。语文教师可以选编一些涉及领域广而且新的阅读材料, 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宽度, 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四) 完善语文学科知识结构

将与语文能力紧密相关的逻辑知识引入语文学科教学知识体系, 侧重于基础知识与应用, 实现逻辑学与语文教学的无缝连接。语文教师可以从汉语语法和文章章法教学等着手, 提升学生分类、比较、概括、综合、推理等专项能力。

(五) 增强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农村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农村高完中的生物教师对农村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特点了解比较详细, 对此也颇有感触。笔者将对农村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特点进行分析。

一、学习兴趣淡化, 积极性不高

(一) 学习认识不到位

农村高中学生基本来自农村, 学习习惯大都不好, 很多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 而且受到新的“读书无用论”与“打工热”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生物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混一张高中毕业证好以后出去打工。因此, 他们很难以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

还有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 眼睛只盯着考试, 考啥背啥。像初中阶段学习生物一样的死记硬背, 无法适应大容量、快节奏的高中课堂。当然,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推进的步伐中适应不了考试, 得不了高分, 就大大降低了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二) 学习方法不适应

初中与高中的生物学习在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目标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是有很大差异的。初中阶段主要强调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和知识结构的基本框架, 训练的是记忆能力和基本理解能力, 中考的压力又让学生形成了定势思维。而高中的生物学习内容繁多, 知识点难度加大, 学习方法不再局限于记忆, 而是需要对所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整合应用。因此, 能力培养的目标就主要体现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然而, 有很多学生升入高中后仍沿用初中的习惯了的学习方法, 跟不上高中的学习要求, 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 学习困难时无法及时得到帮助

由于农村高中班级人数众多, 学习任务繁重, 有些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 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团队的合作也无法得以解决时总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还有些学生生性腼腆, 遇到困难时往往羞于向同学或者教师求助而把没能解决的问题一个又一个地累积起来, 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样, 就逐渐增大了自己学习上的落差感, 最终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四) 评价形式不合理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进行的是团队评价, 组员评价。这样的评价形式有利于善于展讲展演的学生的能力提升。在考试后教师和学生往往有“唯以分数论英雄”的固定评价形式。这样的评价形式有利于鼓舞获得高分学生的学习士气。这些评价形式往往会更多地打击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或者所谓的“低能者”、“低分者”, 从而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 应试教育的后遗症

虽然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 但高考的选拔性仍然是以分数论高低, 再则学校、社会、家庭的压力使学生不得不追求高分数。这必然导致学生在作为学习效果显示的分数上竞争。因此, 大部分学生一致认为高考是能力的竞争, 是学习效果的竞争。这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这也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知识面狭窄

(一) 农村环境相对闭塞

农村高中学校交通相对不便, 信息相对闭塞, 办学条件较差, 教学设施不先进, 优秀教师缺失导致学校的学习氛围差。现在很多农村家庭的学生属于“留守型”, 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进行思想交流得少, 隔代教育让他们更加封锁心灵, 不愿与别人进行心灵的沟通。图书来源也少, 而且鱼龙混杂, 良莠不齐, 很难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二) 图书馆无法充分利用

很多农村高中学校没有像样的图书馆。均衡教育之前即使有图书馆, 也只是一些教学资料, 而且过于陈旧;趁均衡教育之际学校拥有了真正的图书馆, 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导致学生几乎没有时间亲临图书馆。

(三) 过重的经济负担无力购置课外书

高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 可以购置课外书。大多数的农村高中学生家庭负担很重, 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山区学校里的学生更是很难有钱去购置课外书。

三、学生的能力不高, 素养不够

在农村高中学校, 学生本身的能力与素养就不高, 又迫于每年高考升学人数指标与来年招生的压力,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解题技巧的指导, 没有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更没有关注生物学科中包含的生物学素养的讲解。在此种情况下的“授人以鱼”没有真正地做到“授人以渔”又怎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呢?

农村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以系列改革破解普通高中面临的“招生难”“升学难”等诸多发展困局,创生“基地+校园”双轨制办学模式,探索“专业课+文化课”教学模式,由“普通高中”向“专业高中”转变,由“分层教学”向“分类教学”转变,使“学困生”的人生实现了弯道超越,成为高考的胜利者,从而焕发出农村普通高中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普通高中;博雅专业高中;博雅教育;博雅文化;课程改革;办学模式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7002

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整个人生教育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纽带,是学生人生路上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既是个性和才能逐渐显现的黄金期,又是抉择今后學生人生不同发展的关键期。要办好高中并不容易,尤其是办好农村普通高中更加不易。笔者从事农村高中教育教学25年,尤其是担任农村普通高中——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第三中学校长13年以来,经历了许多艰辛与磨难,本文通过对其创业历程的系统梳理,力图从农村普通高中办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寻找答案,尝试就推动农村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在理性分析中解读普通高中之困

众所周知,到农村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其中考成绩和行为习惯普遍较差,许多学生感到前途无望,对未来没有信心,让这样的学生挤上高考的独木桥,无疑是赶鸭子上架。农村普通高中如果盲目推崇大众化的价值取向,跟重点高中抢优质生源而不得、比高考升学率而居下,只会迷失方向,陷入办学难、招生难、育人难、教学难、升学难和生存难等诸多困境。

(一)生存之困

从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获悉,2013年全国高中减少643所,在校生减少101.29万人;2014年全国高中减少548所,在校生减少199.27万人;2015年全国高中减少732所,在校生减少132.96万人。这一数据表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还有一部分学生放弃读高中,导致高中生人数连续3年减少。能否招到学生、能招多少,是农村普通高中面临的问题。10年来,全国各地的普通高中陷入办学规模大面积萎缩的困境,甚至危及普通高中的生存,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二)前途之困

有些学生和家长缺乏对兴趣、爱好、潜能及未来职业发展等因素的理性考量,盲目地从功利的角度对高中学习和未来职业方向进行选择,导致许多学生进入高校后要求转专业,也有部分农村大学生对专业不满而选择复读,更有一些农村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不仅增加了农村高中教育的成本,也增加了高等教育的成本,更增加了农村学生人生成长与发展的成本。

(三)办学之困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特点。高中阶段是学生不同个性和才能开始显现和发展的时期,又是学生决定自己今后不同生活道路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具有强烈的多样化发展的需求[1]。而手段单一、内容同一、高度同质化的普通高中教育使高中生的特长和潜能难以发挥,不熟悉除了高考科目以外的知识技能,影响其未来发展,造成大学毕业找工作难、诸多行业人才缺失等困局。

(四)求学之困

随着各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农村学生及其家长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各地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都进入了重点高中,农村普通高中的学生入学成绩低、高考升学难,导致他们放弃了读普通高中,因而许多地方出现了“重点高中挤不下、普通高中空荡荡”的困局。

(五)育人之困

2008年吉林省高中招生改革,按分数分流,成绩差一些的学生都被分到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给全省的普通高中教育带来了压力,让普通高中的学生感到来这里的多数是成绩不好的,心里备受打击。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由于学习成绩低下、自卑感很强、自信心极差,易出现自暴自弃的情绪;从家庭角度分析,农村许多年轻的父母外出务工,隔代抚养造成对学生的过分偏爱,缺乏对他们正确的思想教育,从而使这些学生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从思想角度分析。这些学生目无组织纪律,性格偏激、无责任意识,无学习热情,无奋斗目标;从成长经历分析,这类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不懂得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从兴趣爱好分析,许多学生沉迷于网游、微信、QQ、打扮、早恋等中不能自拔。诸多问题给高中育人带来了巨大困难。

二、在办学方略上探索破解困局之策

东丰县第三中学始创于1980年,位于中国梅花鹿之乡——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是一所接收全县中考成绩在1100名以后的学生的农村普通高中,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系列改革破解诸多发展困局:改革办学方略,破解方向困局;改革办学理念,破解育人困局;改革教学思路,破解升学困局;改革办学模式,破解发展困局;改革课程体系,破解生存困局;改革教师结构,破解师资困局;改革校园文化,破解倦怠困局;改革管理体系,破解治校困局。学校由过去“文理相通、以文见长”的普通高中改革为“文理兼修、才艺特长”的专业高中,以“博雅教育”培养学生成人,以“专业教育”培养学生成才,从而焕发出农村普通高中的生机与活力。创生“基地+校园”双轨制办学模式,探索“专业课+文化课”双轨制教学模式,由“普通高中”向“专业高中”转变,由“分层教学”向“分类教学”转变,变小科为大科,变副科为主科,变劣势为优势,使“学困生”的人生实现了弯道超越,成为高考的胜利者,给学子铺设光明的道路。东丰县第三中学现已发展成为吉林省乃至东北三省教学质量最好、办学规模最大的农村普通高中和最大的美术教育基地,校园占地面积33 284㎡,建筑面积24 481㎡,高级教师75人,中级教师88人,学生2 673人,教学班48个,其中专业班27个。

三、在办学理念上凝练破解困局之道

育人先育心。在探索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艰苦创业中,逐渐蕴育出适合东丰县第三中学发展的博雅教育理念:博——博爱、博学、博观、博艺;雅——雅量、雅言、雅行、雅趣。博雅是全校教师辛勤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三中人以“博雅而达观、格物而致知”为校训,秉持“博雅立校、博爱治校、博学强校、博艺兴校”的办学方略,形成“博艺而求精、经世而致用”的校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教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学风。熔铸博学精神、蕴涵博雅理念、润泽博爱关怀、滋养博艺教学,形成“一主两翼、三轮驱动、四线齐飞”的博雅办学格局,即以博雅专业特色发展为主体,以“专业课+文化课”建设为两翼,实施“文化驱动、思想驱动、课程驱动”的三轮驱动,重点打造“美术、体育、音乐、传媒”4个专业特色教育品牌,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面对育人困局,把握一个“雅”字

秉持“倡导雅量、引领雅言、规范雅行、崇尚雅趣”的德育策略,以“装束淡雅、外表文雅、欲望清雅、追求博雅、谈吐儒雅、举止优雅、仪态典雅、气质高雅”为博雅学生标准,引领学生成长,让“雅”文化真正入心入脑,渗入灵魂、融入血液。用“雅量”解决学生矛盾,打架的学生少了,校园氛围就逐渐祥和了;用“雅言”引领学生说话,骂人的少了,相互问好就逐渐成为习惯了;用“雅行”规范学生行为,淘气的少了,文明礼让就蔚然成风了;用“雅趣”引导学生爱好,玩网游的学生就逐渐减少了,参与高雅活动的学生就增多了。

(二)面对教学困局,把握一个“博”字

秉持“博爱为基、博学为本、博观为体、博艺为用”的教学策略,开展“文化课+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一是以博爱为基。以“爱满天下”的博爱胸怀弘扬爱学校、爱学生、爱专业、爱课堂的博爱精神。二是以博学为本。倡导教师博览群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博学积累丰厚的专业素养。比如,美术教师熟悉几位油画、国画大师?他们的绘画特点和代表作是什么?中国历代十大名画、十大书法是哪些?艺术特色是什么?等等。三是以博观为体。教师要“见多识广、博采众长”,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凝练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经验。四是以博艺为用。教师要多才多艺,美术教师要精通水彩、素描、速写等各种绘画形式;音乐教师要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体育教师要田赛、竞赛、球类项目都能示范;文化课教师要精通板书技能、板画技能、出题技能、编写教材技能、撰写教育叙事和教学案例技能等。另外,每年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让大家都来展示各自的教学技能。

(三)面对专业困局,把握一个“艺”字

确立“培养艺德、涵养艺品、滋养艺术、达到艺精”的专业教学策略。首先,把“艺术教育”作为博雅专业课程开发的主线,在由“普通高中”向“专业高中”转轨的过程中,运用文学、音乐、绘画、舞蹈、雕塑、建筑、戏剧、电影等艺术教育蕴含的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抑制他们的厌学情绪,激发其积极性。其次,学校倡导教师“一专多能、博采众长”,提倡学生“一技之长、经世致用”。专业教学中绘画的技艺、书法的技艺、唱歌的技艺、弹琴的技艺、舞蹈的技艺、播音的技艺、表演的技艺、运动的技艺等诸多技能的核心都在一个“艺”字上。因此,每年都要围绕“艺”字开展系列活动。如,“走进大师”培养艺德;“观摩大作”涵养艺品;“搭建平台”滋养艺术;“组织大赛”达到艺精等等,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欣赏艺术、热爱艺术、创造艺术的人,这是博雅教育的境界。

(四)面对理念困局,把握一个“悟”字

多年的办学实践使三中人感“悟”到博雅教育是办学最重要的品格、思想和灵魂,办学的思想理念影响师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和命运。从育人的品质来说,博雅教育充满艺术关怀,让生命的活力尽情释放和喷涌,让才艺之花尽情绽放;从育人的成效来说,博雅教育充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对于学校来说,“博雅”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对于领导来说,“博雅”是一种气度、一种情怀、一种境界;对于办学来说,“博雅”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文化;对于教师来说,“博雅”是一种品格、一种品位、一种品牌;对于学生来说,“博雅”是一种修养、一种修行、一种修炼。

四、在学校文化上熔铸破解困局之魂

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建设博雅校园文化是为了熔铸学校特色发展之魂,追求博爱的育人理想,熔铸博艺的专业精神,恪守博学的治学态度,至臻博雅的文化品位。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打造经典、量力而行”的总体方针,引入学校文化SIS规划,运用博雅整体形象传播系统,将博雅办学理念与校徽形象传达给学校师生与社会大众,把东丰县第三中学打造成博雅专业学校,进而发挥“内铸品牌,外树形象”的功能,进一步提升學校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博雅学校SIS规划主要划分为博雅理念识别系统(MI)、博雅行为识别系统(BI)、博雅视觉识别系统(VI)、博雅环境文化系统(EI)4个模块。多年来,学校建成了有品位、有特色、有思想、成体系的校园文化,迈出了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的坚实脚步。

校园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博雅文化氛围浓郁,具有“名家荟萃、流派纷呈;专业分明、各成体系;融汇古今、艺贯中西;理念精深、独具特色”等特点,师生作品长廊、书画名家真迹长廊、博雅理念长廊、艺术教育长廊、体育教育长廊、传媒教育长廊、核心价值观长廊、鹿乡农民画长廊、世界名画长廊、中国书画长廊、历代圣贤长廊、国学经典长廊、传统文化长廊、京剧脸谱长廊等20余个思想深邃、品位高雅的系列长廊纵横交错于博学楼、博雅楼、博观楼、博艺楼、博达楼、博技楼等教学楼的走廊里,楼梯间和校园里也是美不胜收。砖红色格调的学校建筑群气势恢宏、鳞次栉比,既有清华园的凝重低调,又有燕园的古典神韵,昭示学校发展如旭日东升,期许鹿乡学子走向辉煌。校园环境优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教学区、基地区、文化区、生活区、休闲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且幽雅祥和。这里已成为博雅师生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东丰县第三中学建设校园文化,一是打造一座以博雅艺术的典藏、展示、鉴赏、解读、教育与传播为主体的艺术馆,服务于专业教学和升学需要;二是打造一座回顾、总结、展示三中13年特色教育发展历程、取得业绩的展览馆,总结和梳理13年来的办学经验和规律;三是打造一座系统诠释学校博雅办学理念和特色、传统文化和国粹、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殿堂;四是在展览选择上的定位主要以美术、艺术、音乐、传媒、体育高考项目为中心,以绘画作品为重点,完善高考科目各技能点、考点、知识点的挖掘,着力打造各专业特长科目高考的专业知识普及长廊;五是出版了东丰教育史上第一本博雅文化《VI手册》;编辑设计了第一本《博雅教育理念画册》;收藏了镇校之宝——《系列名家书画真迹》等等。

由校园文化引发建设文化校园的理念,即书香校园、书画校园、歌舞校园、音乐校园、运动校园、艺术校园、阳光校园、人文校园,让广大师生通过可观、可闻等多种途径,领略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和芬芳,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师生时时刻刻都受到博雅艺术、文化、思想、观念的滋养、启迪和熏陶。

五、在课程改革上打开破解困局之路

高中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是培养和教育学生,更要为学生今后的人生谋出路、谋发展。上天关上了学生学习成绩这扇门,专业高中就要给学生打开特长发展这扇窗,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以此为突破口,闯出一条办专业特色高中的路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能歌善舞,吹拉弹唱、琴棋书画、奔跑跳跃各有所长,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按照特长把学生分成“美术、体育、音乐、传媒”四大类,实施专业特长教学,与学生的特长相对接、兴趣相对接、爱好相对接、潜能相对接;同时,与学生的升学相对接、生存相对接、职业相对接、前途相对接,学生、家长举双手赞成。就这样,我校陆续办起了美术专业特长班、体育专业特长班、音乐专业特长班、传媒专业特长班。学校注重专业基地设施与设备的建设,投资1013万元建设了以美术教育为主体的博艺楼,建立了美术培训基地、音乐培训基地、体育训练基地,配齐了石膏像、画板、画架、铜管、民族乐器等一大批专业教学设施,购买和订阅了大量专业教学书报及杂志,布置了150㎡的专业教育展廊,专业特长教学由过去的“纸上谈兵”变为“基地练兵”,为专业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学校创建专业特色课程和基地是对长期实行的课程体系的颠覆性改革,也是一次对统一育人模式的颠覆性变革[2]。为切实保障博雅专业课程体系有序、有效地建构和推进,保证课程的科学性、人文性、系统性和實效性,学校制定了《博雅专业高中课程建设方案》,在课程结构、课程开设、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文件和制度,并在行动研究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一是开设博雅特色化专业课程[3]。这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美术专业课程开设了素描静物、素描头像、速写、色彩等课程;体育专业课程开设了耐力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素质练习等课程;音乐专业课程开设了声乐、乐理、听音、视唱、钢琴等课程;传媒专业课程开设了普通话、电影评论、命题表演、才艺培训等课程,传承和弘扬我校艺术专业教育的特色,为学生升学打下基础。二是开设开放式、研究性博雅拓展课程。以博雅教育为核心,以博学楼、博雅楼、博观楼、博艺楼等4栋教学楼的校园文化为载体,拓展4大系列课程,把4栋教学楼的20条走廊、8个楼梯间建成开放式、研究性博雅拓展课程基地,每条走廊就是一门课程,每幅作品就是一篇课文。“博学系列课程”主要是为润泽博雅教育思想、夯实传统文化底蕴和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的,每门课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新颖别致,融开放性、研究性、趣味性、直观性、互动性于一体。“博雅系列课程”主要是为美术、体育、音乐和传媒等专业课做拓展服务的。“博艺系列课程”主要是为弘扬博雅文化、涵养师生艺术品位、提升艺术素养服务的。学校通过艺术课程这一核心,将艺术教育这一系统中的诸多要素进行了有机整合,使得各要素相互联系、渗透、综合,各学科之间、各位教师之间、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互相配合、协作,初步达到了整体协调、顺利运作的效果。“博观系列课程”主要是为系列博雅社团服务的松散式兴趣课程,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他们步入社会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博爱志愿者服务社、博观读书社、博雅军乐团、博雅合唱团、博雅舞蹈团、博艺摄影社、博雅书画社、博学演讲社、博雅武术队、博雅科技小组等社团,开设的课程有琴、棋、书、画指导课;吹、拉、弹、唱辅导课,还有指导舞蹈、表演、戏曲、摄影、武术、演讲、科技等课程。

(一)2005年创办美术专业特长班

学校选择有美术天分、特长、爱好和兴趣的学生进入美术专业特长班,开设结构训练、光影训练、虚实训练、整体关系训练、色彩关系训练、色调训练、构图训练、空间训练等课程,现有美术专业班17个,学生759人,高中毕业报考大学绘画、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专业。12年来,已有数十名同学考入中央美院、中央民族大学、鲁迅美院等重点大学,996名学生考入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有教师、服装设计师、建筑师、画家、平面设计师、摄影师、工业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广告设计师、书籍装帧设计师、数字媒体设计师、插画师、动画师等等。

(二)2005年创办体育专业特长班

选择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符合体育类考生体检标准,有体育特长、爱好和兴趣的学生进入体育专业特长班学习,开设耐力训练、强度训练、力量训练、综合素质训练等课程,现有体育专业班6个,学生319人,高中毕业报考大学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公共事业管理、体育产业管理、国际体育方向、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等体育专业。12年来,已有30余名学生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吉林大学等重点大学,313名同学考入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有体育教育、健身教练、舞蹈教练、瑜伽教练、健美操教练、专职教练、体育营销等等。

(三) 2009年开设音乐专业特长班

学校选择有音乐天赋、爱好、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进入音乐专业特长班学习,开设基本乐理课、视唱练耳课、声乐课、钢琴课等专业特色课程,现有音乐专业生70多人,高中毕业报考大学的声乐、民声、钢琴、电子琴、管弦、民乐、音乐教育、流行音乐、音乐制作、音乐表演、舞蹈等专业。12年来,已有数十名同学考入吉林大学、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重点院校,94名学生考入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有中小学钢琴教师、声乐教师、幼儿园早教老师、音乐创作人、编曲、电脑音乐后期制作人、艺术团或演艺团体演员、幕后工作者、自由音乐人等等。

(四) 2013年开设传媒专业特长班

学校选择有表演天赋和特长、文案潜能和兴趣,善于组织和策划的学生进入传媒专业特长班,开设普通话训练、电影评论写作、命题表演、才艺培训等专业特色课程,现有传媒专业班3个,学生139人,高中毕业报考大学的戏文、编导、管理、史论、播表、技术等几十个专业。12年来,已有数十名学生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238名学生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吉林师范大学等普通本科院校,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有编辑、记者、导播、导演、监制、策划、编剧、撰稿人等等。

六、在破解办学困局中总结经验规律

13年来,是东丰县委、县政府的深切关怀唤起三中人汹涌澎湃的创新激情,创造佳绩斐然,是东丰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激起三中人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绽放特长教育硕果芳菲;13年来,是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信念支撑三中人披肝沥胆、攻坚克难、励精图治,用心血和汗水催生三中专业特长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沧桑巨变;13年来,是全心全意为鹿乡百姓服务的宗旨引领三中人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农村普通高中的实际出发,在培育“学困生、问题生、贫困生、留守生、单亲生、残疾生”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逐步把国学经典、现代教育理念与农村普通高中的办学实践相结合,创生出独具匠心、成效显著的博雅办学特色、博雅教学范式及博雅办学模式。

(一)博雅专业高中的概念界定

我校创建博雅专业高中的落脚点是“专业发展”,特色是“博雅教育”。用博雅教育理念引领普通高中实现专业特色发展的高中就是博雅专业高中。博雅专业高中的培养目标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基础专业能力和扎实专业技能的学生;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专业、爱行业,能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结合起来的学生;培养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品质,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拓展能力和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学生;培养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基本的欣赏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学生。

(二)博雅专业高中的教育属性

我校的属性是“专业高中”,而不是职业高中,从校情出发,以博雅教育培养学生成人,以专业教育培养学生成才,所以叫博雅专业高中。首先,培养的是“专业”技能,而不是“职业”技能;其次,实行的是“升学预备教育”,而不是“岗前技能培训”的职业教育;第三,培养的形式是“个性化”,而不是“统一化”;第四,培养的出路是“行业定向”,而不是“职业定型”。博雅专业高中强化“以学生专业成长为中心”的使命,为每个学生的特长、兴趣、潜能提供适合的专业教学。博雅专业高中的办学目的是在实现“合格”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发展;在实现“保底”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特长”发展;在实现“基础”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专业”发展。

(三)博雅专业高中的办学特点

首先是整体性。博雅专业高中的博雅特色表现在博雅学校的整体工作中和全局发展上,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其次是稳定性。博雅专业高中独特办学风格的形成,历经13年的运行、保持和发展,经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并且在校内外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第三是独特性。博雅文化的核心是“博爱、博学、博观、博艺;雅量、雅言、雅行、雅趣”,具有独树一帜的鲜明个性。第四是发展性。博雅专业学校和博雅教育在实践中还要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不断发展。

(四)博雅专业高中的创业收获

13年来,招收学困生的博雅专业高中已经有400余人考入重点大学,6000余人升入普通本科院校。2017年,博雅专业高中高考又创奇迹,不仅在辽源市同类普通高中里遥遥领先,在全省同类高中里更是独占鳌头。在全省同类普通高中考上普通本科的学生屈指可数、考上重点本科的学生凤毛麟角的情况下,我校文化课考生进入普通本科线的有41人,艺术类考生进入普通本科线的有278人,全校共有540人进入本科线,整体升学率为8780%。我校的博雅教育实现了对鹿乡百姓“低进高出”的庄严承诺,圆了数百个鹿乡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大学梦!

(五)博雅专业高中的学生变化

博雅教育改变了学生的办学观念、育人途径和教学模式,但变化最大是学生。曾经自卑的学生变得自信了,曾经消极的学生变得积极了,曾经萎靡的学生变得阳光了,曾经对前途茫然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喷涌出汩汩不竭的学习热情。在各项博雅社团、博雅活动中,许多学生体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荣誉、第一声表扬、第一张证书,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开始发现自己的潜能,开始释放蕴藏在自己身上的“正能量”。很多学生“低进高出”,实现了“低头走进来、昂首走出去”的人生转变,开始了自信、昂扬的生活。

总之,创建博雅专业高中的历程可谓一路坎坷,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照,我们没有“等、靠、要”,摸着石头过河,在东丰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从2005年创办美术特长班开始艰辛创业, “筹建基地、编制课程、整编教材、培训队伍、探索管理”, 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可谓驿路梨花分外香。现在每年都有数十名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自愿背着书包到我校来读书,每年都有数百名鹿乡子弟考上理想大学、数十名博雅学子考上重点大学,学校已经积累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的自身发展已经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方红峰.建立个别化教育体系: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核心意蕴——以浙江省普通高中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1,07.

[2] [3]甘建国.农村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04.

上一篇:经济政策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村学校德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