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德育论文范文

2024-01-27

农村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 也就是说, 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 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 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 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 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 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 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 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 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 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 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 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 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 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 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 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 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 单亲家庭的出现, 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 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 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 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 学生一旦走出校园, 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 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 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5天, 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4教师思想不统一, 共识没达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 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 忽视作为独立个体, 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 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针对目前农村德育教育现状,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有针对性的解决目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抓教师队伍的学习研讨及实践体悟。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 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 我校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 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 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 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 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初步学习后,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和感悟的实效、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形式, 学校通过交流、辩论和研讨, 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学习目的。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 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 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 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 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 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 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

抓教师的反思重建能力。主动的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 是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 成为“智慧型”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我校将培养教师的反思和重建能力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 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不仅是育人的主阵地, 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学校注重研究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 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 及时发现和捕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 并帮助其总结;三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

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结合我校实情, 制定我校“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实施方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 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但我们共同认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针对校风学风整顿的状况, 制定了学风达标活动方案, 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 同时加强班会课的研究, 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经过上述方案的实施, 我校的班风、学风均上了一个新台阶。

找出德育顽症, 关注特殊群体。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好, 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 为了生活, 许多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 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 这些孩子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 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为此, 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进行教育。

改革德育教育方式。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 改变传统的期末一次性德育评价为月评, 实行过程性评价, 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好自查, 及时调整不当之处。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 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评后, 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学推选一位表现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表彰, 同时推选一位表现进步大的同学一样作为文明标兵进行表彰, 充分发挥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通过安全、礼仪等教育和活动, 加大教育力度, 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 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科学育人、文明育人是学校的中心任务, 育人任重而道远, 充分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进一步加大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将“引领成长、创造未来”的重任落实到学校日常教育工作中, 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

摘要:2004年, 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我校结合各级教育部门的指导意见面对学生开展了广泛的德育教育, 力图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坚定的理想与信念,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的鉴别能力, 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然而在目前的农村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 仍然存在某些问题, 本文笔者简单做下分析。

农村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从农村初中德育活动价值入手,分析当前农村初中德育活动现状,简要介绍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德育活动实施策略,旨在解决现阶段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德育活动效果,使德育活动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活动;实施

在基础教育体系之中,德育是最为重要的教育环节,为了转变当前农村初中德育现状,学校应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品德素养,营造良好的初中德育活动体系,并在活动中加入生活化因素,将德育活动与学生生活相互联系,切实转变学生的言行举止,从而优化农村初中德育效果。

一、 农村初中德育活动的价值

(一) 德育活动转变农村初中学生品德素质现状

初中阶段是人生中的关键时期,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其思想和心理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形成一系列的学生道德问题,影响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农村初中学生与城市相比,其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及人格教育相对缺失,品德素质问题不容忽视。诸如,学生意志力较低,容易出现猎奇及从众心理,致使学生难以抵制不良诱惑;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较弱,法律意识不强,学生易走上歧途;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家庭教育效果不足,导致学生无法认识教育的重要性,辍学比例较高;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诱导,被其中色情、暴力等内容的腐蚀;农村家长进城务工现象普遍,留守儿童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等等。通过有效的德育活动,能够转变农村初中学生品德素质现状,从而凸显出农村初中德育的效果。

(二) 德育活动改善农村初中德育低效化的困境

农村初中德育体系相对较为滞后,其创新发展现状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无法积极主动进行德育创新,固守于课堂的德育形式比较普遍,学生对德育的积极性较低,在灌输式的德育中难以体验活动情感,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严重剥夺,从而影响了农村初中德育效果。另外,德育与学生生活、社会相互脱节,呈现出极强的孤立性和封闭性,此种形式的德育实效性较差。因此,农村初中学校应转变德育观念,构建与学生生活、社会紧密联系的德育活动体系,进而转变德育现状,提高农村初中德育效率。

二、 农村初中德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 健全农村初中德育活动组织机构

德育活动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组织运作基础之上,因此,为了保障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德育活动顺利的实施,学校应建立健全德育活动组织结构,从而确保各项活动得以贯彻和落实。笔者针对多所农村初中学校德育情况加以调查,发现仅有50%的农村初中学校具有德育处部门,20%的学校由德育处主要负责学生各项德育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初中学校德育活动的组织和发展。因此,农村初中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条件,构建完善的德育组织部门,并由德育处部门牵头组织和实施各项德育活动,将活动中各项责任划分到各个教师及班级之上,从而确保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活动及课程开展、德育活动评价等各项工作。根据当前农村学校组织现状及德育活动情况,笔者认为德育处应由初中校长作为责任人,并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主持日常活动,下属各年级德育干事、主任及班主任管理学生德育课程及活动。通过建设妥善的组织结构,在宏观上确保农村初中学校德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为农村德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及管理。与此同时,德育处还应肩负起教师培训教育工作,要求各学科教师协同合作,共同为学生德育活动提供助力,使农村初中德育活动有效实施。

(二) 转变农村初中德育活动实施观念

传统农村初中德育活动一般多局限在课堂范围之中,由思想品德教师、班主任开展小型班级内部德育活动,这种活动时长较短、内容简单、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较少,其效果难以保障。鉴于此,农村初中学校应积极转变德育活动实施观念,扭转当前以教材、课堂及教师为中心的德育活动,开发德育活动组织及构建途径,积极引入现代学生德育管理新观念,建立以学生、活动、情境为中心的德育活动观念,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置于德育活动的首要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活动之中,为德育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在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活动组织與实施过程中,德育处为活动的主导者和发起者,班主任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二者共同为学生德育活动保驾护航,而整个活动的主人为学生,德育处与班主任协助学生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受到启迪,从而在根源上转变以往德育活动低效化的现状。另外需注意的是,德育与文化息息相关,为了凸显学生德育活动的成效,在德育活动组织和实施过程之中,应与当地农村风俗文化相结合,在活动中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优秀品质,从学生的身边入手,转变以往德育活动与学生距离过远的现状,使学生认识到道德品质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有效提升农村德育活动的实效性。

(三) 深化农村初中德育活动主旨内涵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对世界探索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所以初中阶段是德育教育最为重要的阶段,通过完善的德育,促使学生由他律向自律过渡,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一生均有重大影响。因此,在初中学生德育活动组织及实施时,需重视活动的主旨,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初中学生兴趣爱好及年龄特点,将德育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深化主旨思想,促使学生在德育活动中不断思考与总结,最终将活动组织内化为自身经验,影响学生的行为。上述过程是德育效果显现的主要步骤,也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实施方向。在农村初中德育活动具体实施及安排上,学校德育处及班主任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且充满趣味的情境中进行活动,增强学生对德育活动的认可。同时,德育活动的主题思想还必须与农村实际生活特点相互融合,以形成具有层次性、生活化的德育活动形式,重视学生的感受,才能在根本上影响学生的心灵和思想。例如,在“热爱劳动”相关德育活动之中,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绿园计划”活动,以年级为活动主体,将学生划分成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成员数量在6至10人左右,学生小组可自行选择种植农作物种类,在校园附近开垦一定数量的农田,学生在其中进行活动体验,在学期结束前,学校可针对学生小组的实际活动情况,对种植成果较好的小组予以嘉奖。通过上述形式,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的艰辛,了解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情感,使学生充分体验收获的愉悦与幸福。

(四) 开发农村初中德育活动优质资源

众所周知,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的各项资源较为匮乏,在实施初中学校德育活动时,学校与教师必须重点开发各项教育资源,进而充实农村初中德育活动内容,丰富德育活动形式。笔者就当前农村德育活动资源加以分析,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开发:其一,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由于农村学生物质基础薄弱,在德育活动实施和组织方面,学校应认识到人力资源在德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重点挖掘相应的人力资源。例如,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德育活动之中,学校可要求当地乡镇警务人员到学校为学生演讲及现场展示,并为学生播放青少年犯罪案例视频,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从而凸显出法制德育活动的效果。其二,物质资源方面。虽然农村学校物质条件较差,但其具备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学校应加强对农村自然资源、民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帮助农村学生了解家乡山水风光,提升学生的家乡自豪感。例如,在“环境保护”相关活动之中,初中学校可组织学生到田野中采集土壤、水体及空气标本,对其加以检测,使学生了解加强自然环境保护情况,并为学生展示环境保护问题的严峻性,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活动是德育体系中的重要形式,也是确保学生德育效果的主导因素,因此,农村初中学校及教师应正确认识德育活动的重要性,转变以往德育活动组织及实施理念,以学生为活动组织主体,加强德育活动的适用性,充分利用广大农村地区的各项活动资源,从而形成全面性、綜合性的德育活动体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栖.九个一:创建德育活动生活化新模式——学校德育活动生活化系列论文之三[J].学周刊,2017,10(10):198-199.

[2]高焕若,王栖.实践活动:农村德育生活化的主途径[J].文学教育(上),2017(2):156-157.

[3]黄杰章.关于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文信息,2015(4):103.

[4]关健强.浅谈“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实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7(7):6.

作者简介:黄广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广西百色市西林县那佐苗族乡初级中学。

农村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如何让儿童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塑造儿童的美好灵魂,是我们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都应该关心和重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如何让儿童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培养儿童的健康心理,塑造儿童的美好灵魂,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现就个人的认识做一探讨:

社会的物流与经济效应对儿童的诱惑力极强。在经济发生重大变革与转型的今天,整个社会风起云涌的就是发展经济,如何赚钱,如何得到经济实惠。这样,儿童从小看到的就是别人如何赚钱,如何享受。家长的教育与希望也是孩子长大了如何发展好经济,赚大把大把的票子,将来在经济发展上有成就,乃至于成为富翁,让父母的腰板硬起来……因此,从小给孩子要求的就是读书与赚钱一套密不可分的发家致富经典。经济发展与物质丰富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在吃穿、玩乐上大可尽情地享受。让孩子们从小滋生的就是满脑袋的金钱观。社会公德的淡化影响了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就是胸有他人。可当今社会雷锋精神似乎离我们远了,为别人着想者为数甚微。在社会中,谋财害命、打砸抢劫、敲诈勒索、以假乱真等种种恶劣行径比比皆是,这不都是公德的淡化吗?由此,在种种公共场合,自觉让位的少了,主动助残的人少了,总之社会的爱心少了。

社会上不良之风的负面影响,造成儿童不思上进,淡化人生。在社会环境发生多元化的前提下,滋生在各个领域的不正之风毒害着社会也波及到儿童的心理健康。

读书做官与读书无用仍在沿袭危害部分家庭,造成对孩子的教育误区。目前不少家庭还存在着“养儿不读书,官从何处来”的指导思想,因此,对孩子的希望值寄予很高,总希望孩子读书成名,走仕途经济之路。这样,总是对孩子的成绩过问很多。

社会黑恶对儿童的胁迫与利诱随社会转型、危害社会的黑恶势力应运而生,无处不有。偷抢、胁迫、取闹等种种恶行对学生的影响也极大,部分不辨是非的学生还被他们利用,糟蹋了儿童健康的人生。

当前,对广大青少年的价值启蒙,应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统一的角度出发,由家长、教师和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各相关机构)三方面通力合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方面,教育者应当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上贴近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现实;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应将这些价值观念内化吸收为自己生活、学习和行为中的一部分。离开这两方面的任何一个,价值启蒙和道德教育都会失败。要善于捕捉、启发和鼓励孩子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与小朋友和平相处的优点,有意识地指出其不讲礼貌、自由散漫、不善合作的缺点,而事实上,其背后蕴涵的价值观念就是平等观念、友善观念、合作观念。

(作者单位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榛子乡中心小学)

农村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指出辽西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从管理、师资和教学三方面给出提高辽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建议。

【关键词】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奠定了基础。因此,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辽西地区的农村小学在体育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而作为小学体育老师来说,我们也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教学手段,力求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整个学练过程中,以便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辽西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各级领导对小学体育教学重视不够

辽西地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还相对滞后。学校各级领导和家长都追求文化课的高分,对学生往往侧重于“德”和“智”的培养,特别要求他们在课堂上学好书本知识,而非常容易忽略“体”和“劳”的训练。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各级领导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理解层次较低,认为小学体育课就是老师带着学生跑跳玩闹,只要不出什么危险就行。因此,对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要求不高,对小学体育教师也是放任自流。

2.小学体育教师层次不一,部分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辽西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以非体育师范类转型为体育教师的情况为主,中专体校和大专院校体育系毕业的体育教师较少。转型的体育教师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上都较为欠缺,体育方面的素质偏低,致使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一般。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的体育教师接受过相关专业的训练,在技能技巧上能够达到教学要求,但是需要继续进修,加深理论涵养。而大专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基本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可是人数偏少,在小学体育教师中所占比例低。另外,个别小学体育教师不重视继续教育,松懈懒散,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放弃提高自身素质,导致教学水平停滞不前,使小学体育课形同虚设。

3.投入经费有限,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以笔者所在的朝阳市凌源为例,地处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教育管理部门在体育教学方面投入有限,体育教学器材数量小、种类少,且较为陈旧,操场基本是沙土场地。虽然校方和某些体育教师多方面筹措资金,购买或者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体育器材,以便改善教学环境,但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辽西农村小学的体育课有很多教学内容难以开展,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全方位的训练,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严重脱节。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辽西农村小学的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从总体上看,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师在学校中不受重视,这种情况客观上导致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上无计划,不备课,不钻研业务,不追求教学效果,在课堂上简单地执行讲解、示范和练习的“三部曲”,或者放弃教学管理,干脆“放羊”。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不是在老师的管束下按部就班地操练,就是乱跑乱闹。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态度。

二、提高辽西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建议

1.教育管理部门应提高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关注和监督

教育局和学校领导要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德智体三者要并重,要象重视德育、智育一样去抓体育。首先,领导应该重视并懂得体育教学,每个学年或者学期,专门检查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计划,督促体育教师的备课,组织人员定期听评体育课。其次,适当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在农村小学增加一定数量的教学器材,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最后,各级领导要关心和照顾辽西农村小学的体卫工作,多进行宣传教育,以转变某些校领导、师生和学生家长的错误观念,进行督促检查,使小学体育教学得到应有的重视。

2.建立稳定的小学体育教师队伍

辽西农村小学中多数体育教师都是兼职的,体育师范专业出身的教师数量较少。近年来,体育教师队伍不稳定,兼职教师随时可能调换课程,将体育课视为过渡桥梁,极其不利于小学体育教学。因此首先要稳定小学体育教师的队伍,笔者建议将一些有志于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组织起来,由体育师范专业出身的老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培训通过后再上岗。在学校,则要强调稳定教学岗位,设立专职体育教师,并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

3.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小学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地设计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例如设计竞赛性质的练习或者游戏,把竞赛和训练科目糅合在一起,贯穿于小学体育课堂的各个环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爱玩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注意力时间短。这要求小学体育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一节课中设计多个兴奋点,寓教于玩,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根据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小学低段的教学以养护和锻炼并重,重点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辽西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要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和观念上的局限,更要发挥体育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安心本职工作,用心钻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作者单位:辽宁省凌源市城关中心校西五官蒙古族小学)

农村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我校地处广东省云浮市山区,是一所落后山区县当中经济较发达的农村中学。相比较于以往,目前学校的生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小城镇建设的迅猛推进,越来越多附近农村的居民在此安家落户,他们的子弟选择就近入读连滩中学,由于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家长的学识水平、生活习惯、社会习俗等诸方面的差别,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和德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以加强德育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为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形势下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升高中考试的紧迫性,笔者利用各种有效学习和教育资源,围绕“德育意识、养成教育、家国情怀”几个关键词,积极开展工作。

关键词:班级管理;养成教育;德育意识;家国情怀

勤教勤学,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而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带路人,是指路明灯,笔者一直认为,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班级管理体制决定着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成败,特别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农村初中生来说,班主任管理能力的高低、管理方式的是否得法都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初中班主任要以学生为主体,认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留意学生生活学习和生活状况,在育人中不断反思不足,总结经验。

笔者建议,我们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根据班级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制定出相关的班规班纪,要求学生贯彻执行。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赏罚分明,督促学生自律自理,并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引领带动班级的学生感知,学习,延伸知识,最终实现活动目标。所以,对任何一个班主任而言,要想使授课质量得以有效的提高,想让自己的引领示范作用获得学生的共鸣,就一定要将班级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上,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笔者在对自己班级中的学生分类归纳、分层管理,把留守儿童、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分为一类,选择班中那些富有同情心,性格举止正能量的班干部和学习积极分子对他们一对一辅导,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笔者也把学困生分成一个小组,由班里的学科尖子做他们的同桌,对他们有目的地辅导,提高他们的成绩。

班级管理好了,紧接着的就是德育管理。那么问题来了,怎样上好德育课?笔者认为,在德育课堂上,我们要运用既有教材,对教材内容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符合农村学生认知水平的材料,深挖内在意义,以直观性或者想象性的教学手段来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来自农村的初中生,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都有很大的缺陷,为了使得他们跟上班级其他学生思想进步的步伐,笔者通过集中和分散开班会课的形式对他们贯彻思想教育。在德育课中,笔者通过讲故事、看图画谈感受、实物展示等手段设置学习环境,形象直观地表达某一个观点,说明某一种道理,条件许可的话学生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辩论得出结果,以此来感化学生,通过情景创设激起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生丰富的直观情感,并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课堂教学的巩固阶段,教师还应该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点,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教学。俗语说,理解来源于生活。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笔者经常会设计一些是非辨析题,告诉他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在组织学生辨析的过程中,对于正确的言行的学生就会更加肯定、赞赏,在班会课上公开表扬,树立正面形象;对于错误的言行,笔者要求学生否定,鄙视而舍弃它,而且要求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分辨真伪,达成共识。

除了加强班级管理和培养德育意识,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笔者发现很多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时间观念,学习不认真不用功;2.没有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方向不明确;3.听、说、读、写的习惯无概念,不完善;4.不懂得思考,没有做笔记的习惯;5.从不参加课外阅读;6.欠交作业或者没有认真完成作业。这些问题常常困扰教师和学生,学生学不得法,教师教不得法,无从下手,这样常常造成农村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使他们很难适应终身学习和以后工作的需要。这势必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养成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笔者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时间观念,按照学校的课程表严格执行作息制度。(2)树立远大的目标,以考取大学作为人生方向。(3)养成听、说、读、写的习惯。认真学习,勤思考、重理解、加深记忆。加强各方面思考,懂教材懂教法,懂得重难点在什么地方,教师应该详细解释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学生充分掌握理解教师讲的内容。确保学生是否真正懂了,教师要注意提问学生,了解学生所学的与教师讲的有什么不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也。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笔者班上的学生都能够改变学习习惯,进而提高了思维能力,成为爱学勤学的好孩子。

家国情怀的培养实际上是爱国主义教育,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从历史文化中感受历史,研究历史,以史为鉴,紧扣主题开展主题班会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笔者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参观郁南县连滩镇张公庙,讲授张大元帅的历史事迹,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从当年张元勋大元帅平定三罗地区瑶族暴乱的事迹中感受到的民族和谐的必要性和倾向性,体会了先辈们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统一的决心和伟大意志;从参观张公庙的明清朝代古建筑风格感受到了古人伟大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艺术;从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祖国的山河壮美。学生参观了如此伟大的建筑物以及听取了先辈的奋斗历史之后心胸也开朗了,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还要积极加强家庭、社會与学校的联系。这些都是德育工作的三大支柱。在农村,家庭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容易忽略的环节,所以,我们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做好家与校的联系工作。进一步弄清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和影响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发展的各种社会不良因素。

综上所述,身为一名初中班主任,一定要注重班级管理这一工作,带动学生自主、积极地开展学习,以在增进师生关系的同时,也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省郁南县连滩中学527199)

农村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德育工作;农村初中;困境;对策

随着社会的转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新的情况。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相比较而言,环境较为特殊,思想文化落后,人们观念陈旧、信息闭塞、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父母的文化水平、教育方式及学校相对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就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困境及其对策进行初探,旨在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水平。

一、农村初中德育面临的困境

1. 思想上淡化德育,德育工作难上常规。在农村中学,虽然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名单挂在墙上,德育工作计划写在纸上,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是虚的多、实的少,空口说教的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搞得少,德育工作难上常规。

2.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德育之花难以绽放。在农村,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更多的人认为升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应试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强调应试与分数,培养的学生都唯分数论英雄,忽视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正是由于这种应试观念的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教师只能把道德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客体,从心里引不起足够的重视。

3. 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健康发展较难。在很多农村,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只有老人和子女,这样孩子的道德品行教育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思想品行问题较多,依赖心理较强;人格发育不健全,在个性特征上,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

4. 信息良莠不齐,农村中小学生无所适从。由于农村中小学生知识面的局限,对很多新鲜的事物都充满着极大的好奇心,而社会这个大染缸有着许多良莠不齐的东西,在有意无意之间冲击着农村中小学生的价值观,诸如攀比讲排场、金钱至上的庸俗价值观,让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中小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二、农村初中德育对策探讨

1. 更新德育观念,强化德育地位。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学校必须重视德育工作。首先要建立一支思想品德好、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强的德育教师队伍。依靠教师的群体力量,抓学科渗透,寓德于教。其次,建立一支有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结合的德育队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保证学校德育工作不偏离方向。再次,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要積极、主动地围绕德育目标开展工作,把班级建成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集体。最后,发挥团、队、学生会在德育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

2. 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1)德育工作学校不能跳“独舞”。事实上,家庭对初中生的道德教育有着天然优势。但是不难发现,农村的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较多)依然很薄弱。家长的文化素质低是家庭教育薄弱的很大原因,但是还有些家长并未真正重视家庭教育,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是教育的第一课堂”,这些家长将育德的职责全部推给了学校。为此,学校应加强“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多方面的沟通与家长达成对德育工作的一致观点,让家长明白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和怎样去开展家庭教育。(2)抓好社区初中生德育建设。由于农村地理环境的限制,老师和学校会经常忽略农村社区对初中生德育的影响。所谓的农村社区可以泛指学校所在的街道、村、乡镇。学校可让乡镇、派出所、周边的村委会支持和配合学校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初步实现了学校德育社会化。

3. 创新德育的方式。由于农村学校教师德育理念陈旧,教学设施落后,德育工作中如果教师长期采用一成不变的说教式的“教”,学生灌输式的“学”,这很容易引发学生听觉、视觉疲倦,甚至引发抵触情绪,因此,改善单调空洞的教学方式,在各种渠道中强化“德育”渗透,势必增加德育的成效,促进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接受程度直接关系到德育结果,而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是他们态度行为改变的基础。因此,发掘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开展潜移默化的教育尤为重要。其次,学校可通过提供各种平台,如开办心理学讲座、组织看一些教育类电影,组建各式活动小组,通过提供各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机会增加学生的互动、交流,进而让学生受到熏陶。

编辑:郭裕嘉

上一篇:农村高中语文论文范文下一篇:单位车辆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