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总结范文

2024-04-25

音乐欣赏课总结范文第1篇

一、在音乐欣赏中感悟音乐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对音乐的感悟过程。在对音乐的感悟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力及对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养这些感受力的同时,使学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例如《口哨与小狗》,乐曲用模拟手法使音乐产生直观听觉形象。在欣赏作品时,我看到很多学生和着那诙谐、活泼的音乐旋律,随心所欲地摇晃着脑袋,扭动着身体,一副顽皮、神气的样子,自己仿佛就是音乐中的小主人,吹着欢快的口哨,心爱的小狗在其身边摇着尾巴,跳来跳去。我不禁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所感动。

音乐欣赏不应该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他们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二、在音乐欣赏中想象音乐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欣赏教学,必须舍弃一些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

如在欣赏《丰收之歌》前,我先让学生想象一下秋天的景色,接着播放丰收景象的flash,学生们看到了田野上庄稼都已成熟了,人们在忙着收割,果园里甜美的水果挂满枝头,人们正在忙着采摘,一片丰收喜悦的景象。学生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成熟果实的香味,脸上也露出了像秋天一样的灿烂笑容,并且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次欣赏歌曲时,学生们很快地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愉快地进入歌曲听赏,并试着用打击乐器随歌声进行伴奏,进一步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

三、在音乐欣赏中表现音乐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欣赏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欣赏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够更好地表现歌曲中的内容。比如《快乐的诺苏》是根据彝族民间音乐改编的弹拨乐合奏曲。在欣赏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听着音乐,说说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接着播放一些彝族歌舞给学生看,激发学生喜爱彝族音乐和歌舞的情感。然后让学生穿着彝族服装,戴上头饰,扮演成“彝族小朋友”,跟着音乐跳起欢乐的舞蹈。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这首欢快热烈而又轻松活泼的民族乐曲。 一次,我让学生们一边欣赏《我是人民的小骑兵》,一边编排舞蹈动作,全班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他们,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心血,他们自己的“作品”。作为教师要精心地耕耘和栽培,让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播下的创作种子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音乐欣赏课总结范文第2篇

一、课题:音乐与影视

内容:

1、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2、电影《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

3、电影《悍牛与牧童》配乐

4 、欣赏《泰坦尼克号》主题音乐部分

5、欣赏《神话》主题歌

6、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VCD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片头音乐

问题:该段音乐的风格特点,对电视画面起什么作用。

(导入语:在大家记忆中除《西游记》音乐外肯定还会有许多令同学们难忘的影视音乐,不信听我唱上一段我幼时观看过的一部电影中的乐曲片段,音乐虽不优美,但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刻骨铭心:引出所听音乐“鬼子进村音乐”)

(二)《平原游击队》中“鬼子进村”音乐片段欣赏

1、投影:该片剧情介绍

2、播放该片段

问题:(1)听后的感受

(2)为何会有这种感受(分析音乐表现手段:配器、铜管乐恢宏的气势、强力度、进行曲风格)

3、比较欣赏:《樱花》与鬼子进村音乐的联系,认识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问题:该段音乐换成日本民歌来表现刻画日本鬼子的形象效果会怎样,你们熟悉的日本民歌有哪些,请唱唱,试试,想想。

(樱花是一首抒情的日本民歌,表现日本人民对生活、大自然的热爱,日本的音乐文化是美的,而日本的侵略行径是丑恶的。语言设计:音乐其奇妙,同一音乐材料通过变换表现手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音乐更加奇妙,你们听听便会知道它的奇妙之处) 问题:如让你为该曲配置画面,你会配之以什么样的电影画面。

4、音画结合完整欣赏 导入

影视音乐、

主题音乐、主题歌的定义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你们非常熟悉的音乐,希望你能把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大胆的说出来,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1、师:欣赏无声电影《泰坦尼克号》 让学生思考:你觉得缺少了什么? 学生答

最初的电影是无声的,人们观看电影只能看演员的动作和眼神,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需求,音乐的姊妹艺术影视音乐出现了。

2、什么叫影视音乐呢? 影视音乐:是指为电影和电视剧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和电视剧这一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师:教学目标:在今天的这节课上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了解影视音乐的表现手法,以及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4、欣赏《泰坦尼克号》主题音乐部分 什么叫主题音乐呢?

主题音乐: 鲜明的表达影片主题思想、基本情绪或主要人物性格的音乐。伴随着剧中主要人物的出场,主题音乐以原型或原型的变化发展多次再现。

5、欣赏《神话》主题歌 主题歌定义:

表述影片主题思想或概括影片基本内容、人物性格、戏剧矛盾冲突的歌曲,常在影片中反复出现。 演唱《神话》

6、影视音乐中除了主题音乐、主题歌外,还有哪些音乐? 学生回答

7、 欣赏《花木兰》海报,请学生讲解花木兰的故事。 师:欣赏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片段:木兰原本是一位藏在深闺中的妙龄少女,为了年迈的父亲,她女扮男装来到军营。

插曲:穿插在影视中的短小乐曲,一般在影片中不反复出现。

1、师:提问影片描写的是一个什么过程,音乐在影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2、师小结:这是《花木兰》中的一个片段,“代父从军”的木兰经过刻苦的艰难的训练,从一个普通少女成长为一个英勇善战的战士的过程。这个过程用了3分钟的时间。3分钟就完成一个学习过程。只有音乐和画面的结合才能做到如此完美。

3、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是什么呢? 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之一:

音乐贯穿了一个个学习片段,在这里的作用贯穿过渡剧情

在电影中,音乐有时就像一条绸带,把一些分散的、跳跃的镜头串连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是影视音乐独具特色的功能。音乐的这种连贯作用又称‘音乐的蒙太奇’”。

贯穿过渡剧情

辛德勒的名单 音乐有时会超越现场画面,深化影片主题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电影短片,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犹太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惨剧的回顾,影片透过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重回二战时波兰。

这部影片荣获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指导、最佳配乐等七项大奖。

请欣赏著名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的片段: 无声电影片段

[1]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小结:

我们看到了烧杀抢掠,看到了满目疮痍 我们看到了生命像蝼蚁一样低贱

我们看到了一个纳粹军官用一颗子弹轻易剥夺了5条生命 我们也看到了黑白影像中的一抹孤独的红色

[2] 师:你听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小结:听到了天籁般的歌声,哀而不伤的情感。 [3] 师:学唱童声合唱部分,配音乐。 [4]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5]师:师小结:人性、和平、希望 电影中那个场面令人触目惊心:一个充满血腥暴力场面;配乐居然是一首平静祥和的犹太民歌!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音画对位】:是指画面中演绎的内容

与音乐所表达的情绪 之间是一种对比的关系,以此使音画的结合产生更加丰富的表现层次,揭示更加深刻的内涵。

这里音乐成为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 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之二:

深化主题思想,贯穿在全片中的哀婉动人的旋律,完全游离于画面之外,从宏观的角度刻划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理历程。

欣赏无声电影,设置三个环节:让学生一看、二听、三感受 加深对音乐的记忆。

六、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影视音乐欣赏,我们发现,恰当的音乐放在哪里,哪里的画面就会生辉,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也各有不同,音乐是美妙的,学会欣赏它是其乐无穷。

音乐欣赏课总结范文第3篇

一、中职学校教学音乐鉴赏课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学对象认识不清

当前在中等职业学校, 音乐欣赏课学习者并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 音乐欣赏课在中等职业学校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的, 其目的是通过音乐欣赏课的学习, 让学生能够有较好的审美能力, 但是有很多教师他们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并不能准确定位, 他们一味的将自己的音乐专业知识和学习内容全都一股脑的抛给学生, 而学生没有音乐基础, 造成学生对老师的教学并没有多大兴趣。

2、教师对教学内容选择不当

中职学生对音乐并没有太好的基础, 音乐欣赏课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 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音乐素养的提高, 然而教师却用一些专业化的音乐知识来教授有关于音乐欣赏的内容, 他们往往将教学的内容设计的太过于宽泛, 而中职学生对于这些过于宽泛和专业化的内容并不能够真正学得下去, 因此就造成最终的教与学不能统一。

3. 教师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束缚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 而学生只能选择被动听取, 对于音乐欣赏课, 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不适合的,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 他们本身就很难集中注意力, 如果老师教学过程中仅仅对于音乐的专业知识一遍又一遍的讲授, 学生是一定不能够有所收获的, 因为学生并不能够从中体会到音乐欣赏的乐趣, 这种音乐教学方式应当有所改变, 才能够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面有所突破。

二、中职学校教学音乐鉴赏课的策略

1、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加强对音乐欣赏课的重视

虽然音乐欣赏课是一门中职学校的选修课, 但对于其学校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因此我们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突出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教师要积极参与对于改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的研讨, 改变自己传统落后的观念, 让自己的教学方式, 富有特色, 而不是一味的强调音乐专业化的知识, 同时要积极向学校反映音乐欣赏课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从而使学校能够对学生学习音乐欣赏课加大重视, 进而改良音乐教学设备, 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加适合学习音乐欣赏课的环境中来进行学习。

例如:在教学《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这门课时, 要有意识的提醒自己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 在对一首歌曲进行欣赏时, 老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将带有故事情节的歌曲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给学生, 这样学生就能有学习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在音乐放完之后, 让学生先谈谈自己的感想, 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样对于他们音乐素养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

2、适当降低专业性, 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对于中职学校学生而言, 他们本身就对音乐欣赏课不太重视, 如果老师的教学内容是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 他们一定是感觉到非常枯燥的, 那么他们就很难提起对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兴趣, 那么教师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完成起来就不太容易, 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 自己的学生是中职学校的学生, 他们并没有音乐学习的基础, 从而在教学备课过程中, 要将教学的专业化和难度调整到适合自己学生能够适应的范围, 这样他们就能有学习的兴趣, 从而能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学习《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时, 由于中职学校将此课程列为选修课, 学生本身就不太重视, 提不起太大的学习兴趣, 此时教师就应该清楚的定位自己的学生, 自己的学生, 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 如果按照音乐专业的内容去教学, 他们是无法接受如此复杂的专业知识的, 在课前的课程准备时, 适当降低一些课程难度, 使课程的教学真正符合学生的要求, 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率的。

3、联系其他艺术特色, 拓展音乐教学的范围

艺术是具有相通性的, 如果对于音乐的欣赏仅仅局限于听音乐, 那就太过于狭窄了, 将音乐欣赏与一些其他艺术特色相结合, 将会有一种新的艺术体验, 让学生能在音乐欣赏的同时, 能够对其他艺术形式也有所了解, 从而对于音乐欣赏的认识更加全面, 在现实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将美术与音乐进行结合, 给学生不一样的音乐欣赏课教学, 这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时, 教师就可以尝试将画面和音乐来结合教学, 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 告诉学生其实音乐可以看作为凝固的画面, 而美术的相当于流动的音符, 其中有一篇名为《夜之亡灵》音乐欣赏篇目, 这时教师就能够将此篇目著名油画作家梵高的油画作品《星空》进行结合起来教学, 此时在学生的内心就会塑造起一个非常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生就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进行音乐欣赏课的学习。

三、总结

中职学生音乐欣赏课不能仅仅流为一种形式,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是具有极大的帮助的, 但仅仅教授一些关于音乐欣赏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要在准确定位自己学生的同时, 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 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选修课, 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们了解音乐文化知识, 并能够在学习音乐中提高自身素养, 但是, 现实中中职学校对于音乐欣赏课并不重视, 认为作为选修课便可上可不上, 因此, 音乐欣赏课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也不理想, 存在许多问题, 当前我国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 因此, 如何教学音乐欣赏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欣赏课,策略与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飞, 念丽.关于音乐欣赏教学.[J]北方音乐.2013.

[2] 杨歆诺.职业学院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2011.

音乐欣赏课总结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觉`随音乐起舞的动作感知及对音乐所表现的心情及内容的不同的对比,来感受音乐a与音乐b的不同,体验活泼地与抒情地的乐曲风格,了解它们所表现的情绪的异同。

2、通过对乐曲的内容的想像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能力,提高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情绪体验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准备:

事先制作好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点击课件:"谁来了?"(花仙子)。"美丽的花仙子给我们带来两段美妙动听的音乐,想不想听一下?"

1、点击音乐a:"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表现了一种怎么样的心情?"欣赏音乐a。

2、点击音乐b:"这段音乐听起来与音乐a有什么不同?比较一下。"

3、小结:音乐a活泼欢快,听起来心情轻松,有种想跳跃的感觉,音乐b优美抒情,比较柔和音乐a节奏欢快,音乐b节奏缓慢。

二、通过跟随音乐跳舞来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

1、听音乐a我们来跳一下舞,感觉怎么样?请幼儿自由创编动作,随音乐起舞。教师把幼儿的动作连起来,让幼儿完整跳一遍。"你们在跳舞的时候心情感觉怎么样?"(心情愉快,节奏活泼欢快)

2、同上随音乐b跳一下舞,感觉怎么样?请幼儿自由创编动作,随音乐起舞。教师把幼儿的动作连起来,幼儿完整跳一遍。

三`能过分段想象`欣赏乐曲所表示的画面来感受乐曲的风格。

1、想象一下我们怎么样的心情下用音乐a来表示?我们什么时候会心情很高兴?幼儿自由讲述,表达。小结: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有些事使我们心情很高兴的时候,可以用音乐a来表示。作曲家们就是在很高兴的时候为了表达愉快的心情才创作出这些乐曲的。

2、音乐a表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快乐的生活,请你猜一下有哪些小动物在于什么快乐的事情?教师适当启发:"我也来猜一下,是……"点击课件。幼儿自由猜想,发表意见。

3、完整欣赏一遍音乐a(配画面的)。幼儿表达内容。再次欣赏音乐a。

4、同上想象一下音乐b所表示的画面。用同样的方法启发。

5、完整欣赏音乐b(配画面的)。

6、比较两段音乐所表现的内容的差异性(也可说说相同点)。(音乐a所表现的内容较动,音乐b所表现的内容较静)再次欣赏音乐b。

四、选择相应的画面。重点指出画面的配乐不是决对的,如小鱼游可有两种选择,并用不同快慢的动作表示不同的感觉。

五、完整欣赏音乐a和音乐b(配画面的)。

六、和花仙子告别,在音乐声中跳舞结束。

音乐欣赏课总结范文第5篇

一、巧妙导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 陶冶情操的助长剂。”那么, 欣赏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勾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呢?我认为教师可以运用巧妙的导入语言、设置有趣的场景或出示教具等方法引导学生融入音乐, 激发他们聆听音乐的兴趣。

在欣赏《鸭子拌嘴》一课, 我出示了镲、钹、木鱼三件乐曲, 让学生听辨它们的音色再敲一敲玩一玩。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 都想来敲一敲试一试。学生们对乐器有了初步的认识, 再来听一听这三件乐器给大家讲述的故事《鸭子拌嘴》。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 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体态律动——激发学生的音乐本能

体态律动不同于舞蹈或者有音乐伴奏的体育运动。它是通过聆听音乐并伴随身体运动的运动觉反应, 这种反应可以开发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相统合的音乐感应能力, 开发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音乐课上, 我发现学生听到音乐都有各种不同身体动作的表现, 比如摇头、拍手、跺脚、捻指、摇动等。即使动作缺乏美感, 但这些动作是学生对音乐最原始的反应。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本能, 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去感知音乐。

当听到《春》的第二插部时, 一段蜿蜒起伏的音调使人仿佛感觉到冰雪消融成涓涓流水, 如细语轻诉般静静流淌。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如果你就是涓涓溪流的那一滴水, 你能随着音乐流动起来吗?”于是, 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发挥想象, 有的说大家排成一行随音乐在教室里走动, 有的说用手表示波浪随乐波动, 有的说随音乐依次起立又坐下……我们选择了第三种, 大家在音乐中随着我的指挥以“之”字形依次起立又坐下, 感受了音乐的连绵起伏表现了蜿蜒曲折的春水, 学生们为自己的新颖创造感到愉悦和自豪。

三、儿歌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与交流思想的工具, 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奥尔夫从原始民族的音乐活动与儿童的音乐表现中受到启发, 发现了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极丰富的发展可能性, 给现代音乐教育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与领域。在欣赏教学中, 使用儿歌创编可以增添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训练和加强学生的节奏感, 有效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真是一举多得!例如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B段, 为了启发学生感受滑稽的小猫, 我请学生说出小猫有哪些滑稽的动作。学生说一个动作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动词, 并让学生模仿动作。我随机把这些动词编成了儿歌:

学生们在音乐中一边念着自己创编的儿歌一边表演生活中滑稽可爱的小猫, 每个孩子的脸上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开心的笑容。

四、乐器伴奏——发展学生的表演、创造潜能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只让他们安静的听是不够的, 让学生使用打击乐器参与音乐, 在参与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例如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主题一中, 在学生初步感受了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后, 让学生随乐用拍手跺脚的方式律动, 我再出示打击乐器大鼓和大镲。分别请两个学生按各自的节奏为乐曲伴奏, 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用跺脚模仿大鼓, 拍手模仿大镲随乐伴奏。用这两件乐器为音乐伴奏, 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和表现音乐的欢快热烈情绪及强劲有力的力度。

五、图谱——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

大多数小学生性格活泼开朗, 喜欢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对直观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热情, 面对抽象的教学内容则表现出兴趣不高, 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现象。图谱, 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直观生动有效的手段。在图谱中, 可以呈现音乐的乐句分句、旋律走向、力度、速度、曲式结构等要素。图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 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尾声部分:“小猫是怎样逃跑的?”我再次播放小猫惊慌逃跑的音乐, 在黑板上画出上行螺旋式的图谱:

孩子们一目了然, 哦!小猫不是逃得无影无踪而是躲起来了。这种充满喜剧色彩的结尾又一次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兴趣, 他们争着表演逃跑的小猫。

音乐教师要上好欣赏课首先要深钻教材, 挖掘音乐中最精髓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 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寻求最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引导学生融入音乐的情绪, 充分发挥想象调动各个感官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体验和表现, 唤醒他们“沉睡的耳朵”使学生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我们音乐老师必须投身实践, 不断创新, 任重而道远!

摘要: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激发学生发现美热爱美享受音乐无穷魅力的激情。因此, 教师要上好欣赏课就要使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 运用各种感官充分体验和感受并参与表现音乐的美。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感官,方法

参考文献

[1]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杨立梅、蔡觉民编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音乐欣赏课总结范文第6篇

一、中小学音乐欣赏课问题

(一) 教师教学问题

1.教学内容侧重乐理知识学习, 忽略让学生和音乐交流。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存在误区, 错误理解了音乐欣赏课程的本质要求, 在课堂上侧重给学生教授音乐理论知识, 而违背了音乐欣赏课的初衷。课堂上过多的讲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 时间长了学生便对音乐欣赏课失去了兴趣, 上课态度也逐渐变得“不买账”起来,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得不到学生积极的回馈, 总是唱“独角戏”, 逐渐也失去了教学激情, 本应该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堂却开展得死气沉沉。

2.选择曲目和学生不能产生共鸣。部分音乐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 在选择欣赏曲目时都比较主观, 没有结合现代中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观, 学生对课堂上欣赏的曲目完全不感兴趣, 也不愿意去聆听、去欣赏、去感受音乐, 教师的教学目的依然是没有达到。

(二) 音乐欣赏课被其它课程挪为它用

部分中小学每当月考、季考、期考等考试来临前, 音乐欣赏课程总是被“主科”课程占用, 这样的情况极大的影响了音乐课程的教学进度及教学计划, 这让音乐教师也很头疼, 往往设计好的教学目标不能完成, 预期要达到的效果也不能实现。

(三) 学生学习问题

1.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大部分中小学生对音乐还是感兴趣的, 课余时间也会主动欣赏音乐。相信在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中, 有音乐欣赏课程的开设, 学生们也是有所期待的。但在音乐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却让孩子们失望了, 并不是他们想要了解和学习的, 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不感兴趣, 也不愿意去学习。

2.本想享受音乐、却倍感压力。部分中小学生感觉在音乐欣赏课堂上和音乐交流、感受音乐的时间很少, 大部分都是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 特别是难度较大的音乐理论知识, 要学懂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主科课程压力很大的情况下, 本想投入音乐的怀抱, 放松一下身心, 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却倍感学习压力大增, 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不想再学习音乐课程了。

二、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对策

音乐欣赏课程作为中小学生美育、德育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大力开展好此课程, 使其发挥在全面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 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 课程定位准确化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以下均简称为《新课标》) 。原《大纲》要求音乐课堂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强调按照音乐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教学, 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 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其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它淡化了传统教育中的单一的知识传递过程, 强调音乐课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音乐欣赏课程也包含了中从《新课标》的要求上可以看出, 现在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要求转换到了音乐“审美”上。因此, 要求我们的音乐老师要明确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目的, 是以走进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为主体, 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及综合素质的课程。

(二) 教学形式多样化

音乐欣赏课堂不易于再局限于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开展, 整个课堂不应局限于“介绍作曲家→介绍创作背景→欣赏音乐→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课程模板里。教师要从“主角”转型为“配角”、从“主导”转型为“引导”、从“掌握教学”转型为“促进教学”。课堂所设置的问题也应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可多利用新设备及新技术, 让学生更深切、更直观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与音乐产生共鸣;多可采取开放式、趣味性的音乐学习形式, 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 学生也乐意参与到活动中来, 真正改善了课堂死气沉沉, 教师教学唱“独角戏”的现象。

(三) 曲目选择灵活化

在选择音乐欣赏课欣赏曲目时, 大多数音乐教师都会偏向于选择古典音乐, 在流行音乐风靡的今天, 古典音乐与中小学生的距离越来越大, 如果教师不能在古典与流行之间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过渡点, 想让学生短时间对古典音乐兴趣大增是不大可能的。教师在选择曲目的同时, 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偏爱和喜好。当今流行音乐当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 教师也可以选择这些作品, 让学生自发的、主动的去聆听、去学习、去感受音乐, 同样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例如:教师在介绍“小提琴”时候, 不一定只能选择小提琴曲或者交响乐曲给学生欣赏, 也可以在优秀的流行音乐或中小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中, 找到小提琴配乐的音乐作品欣赏。这样, 既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又能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四) 教师素质全面化

《新课标》新增加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要求, 加强多元文化的学习。“力求做到歌、舞、乐、戏、画的结合,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强调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 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 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

《新课标》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师, 必须要能做到:

1.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虽说中小学音乐教育相对于高等艺术院校音乐教学, 在专业性方面没有那么强的要求, 但是过硬的专业技能确是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最基本要求, 专业技术水平不达标, 课堂变无法开展, 也无法让学生们更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具有一专多能的能力。中小学音乐教师相对于高等艺术院校音乐教师来说, 备一项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重在感受音乐的美、普及音乐基础知识, 教师对音乐相关知识要有更全面更广泛的理解和染指, 既要“能歌善舞”, 对“吹拉弹唱”也要有所研究, 只有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才能胜任此门课程的教学。

3.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音乐欣赏课程的内容难度虽然不大, 涉及面却很广。音乐的普及面很广, 近到我们身边的民族音乐, 远到古朴而激烈的非洲音乐;既有高山流水般的古典音乐;又有排山倒海似的现代爵士乐。要能准确的将各类音乐的起源及特点教授给学生, 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深厚渊博的音乐及文学知识, 音乐教师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因此音乐教师也需要全方面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程, 能使中小学生感悟到音乐之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有助于完善他们的人格。希望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们能够大力开展好此课程, 使其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 进一步成为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有效课程”。

摘要:音乐欣赏课程作为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最直观的让学生感受、体会到音乐的美。此门课程也是开展中小学生美育、德育以及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谈谈该怎样上好中小学音乐欣赏课。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教学,准确化,灵活化,全面化

参考文献

[1] 苏:《初中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研究》[A], 上海师范大学, 指导教师:刘鸿模.

[2] 任可心:《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音乐教师知识与技能需求研究》[A], 辽宁师范大学, 指导教师:王兵.

上一篇:应届生面试问题范文下一篇:音乐与艺术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