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教育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2024-01-26

价值教育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 分挖掘课程的思想内涵 ,在精彩的教学中完成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高效课堂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高效课堂立足于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模式。高效课堂既重视学生的智育,更注重学生的德育。因此历史课堂的高效要体现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要和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进行联系,体现时代性。

1.1 以 教材为依托 ,引导学生理解核心价值观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要以教材为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了解教材,教育过程中要结合当代,引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历史教材中有许多活生生的例子,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和事迹,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历史,和学生探讨其中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

1.2 结合当代的人物事迹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有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和领军人物,这些模范和典型更能激发学生的价值取向。所谓社会转型,就是指我国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和过渡。从经济形态看,这种转型是从自然经济社会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经济社会转变;从政治形态看,是从权威控制为特征的集权专制型社会向建立在个人自由平等基础上的民主法治型社会转变;从社会关系看,是从各种以身份为特征的依赖性关系向以个人独立自由为基础的契约性社会关系转变。由此可见,现代型社会具有三个标志性特征: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个人自由。因此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一场带有根本性的社会变革。价值观念的变革不仅是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精神前提,由此形成了新的、先进的、适合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特征的价值观念。每个时代都不缺少英雄人物和光辉事迹,尤其是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代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今天,我们要在以史为鉴的基础上,更多地给学生介绍当代的先进事迹,教育的熏陶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1.3 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观念

教师应该深入地研究教材, 在讲课当中穿插多种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评价历史人物与事迹,学会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更要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在正确判断真善恶丑的过程中培养起正确的价值判断观念, 进而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历史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 充分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基本内容

2.1 以人为本的内涵界定

以人为本的含义:(1)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为本”,确认并保证人民的主人地位,以人民为根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 (2)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是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 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以人为本的主体,是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发挥人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2.2 历史课堂教学要切实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2.2.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中国共产党向中国人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能脱离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 不能不体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培育和发展起来的民族精神。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在改革创新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向中国人民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体现时代要求,必须符合时代潮流,为中华民族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把握好历史与时代的联系和统一,不能割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渊源, 切实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的精髓。

2.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必将有力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

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 帮助学生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摘要:中学历史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性质决定了《历史》课程的核心思想和灵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教师最主要的教育教学任务。

价值教育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带来契机。本文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主要的创新方式:拍摄档案微电影、开发“档案文化APP”、制作档案文化电子书等,以满足档案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为新时期档案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创新方式

合理开发文化资源能满足大众文化需求,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档案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不仅包括各种档案信息,还囊括与档案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1]。档案部门开发档案文化资源,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发挥档案价值。新媒体时代,面对公众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和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部门应当创新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方式,打造形式多样的档案文化产品来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

1 新媒体环境下创新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新媒体是利用网络技术,主要以电脑、手机作为终端,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平台。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用户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新媒体技术又为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提供了技术和人力支持,因此档案机构有必要创新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方式,以满足档案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1.1 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用户需求发生变化。档案用户日渐习惯并依赖新媒体,其获取档案信息的途径、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获取档案信息途径的变化。新媒体使档案信息载体突破了纸质、照片、胶片等传统形式而向电子网络载体转变,互联网络、移动客户端等逐渐成为获取档案信息的主要途径,档案媒介不再只是纸质档案等,而是被“档案微博、微信,档案云存储,档案电子书,档案云共享”等全新的传播媒介所替代。

其次是对档案信息内容需求的变化。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来获取档案信息的人群越来越多,而生活节奏变快也迫使更多人只能利用短暂闲暇时间选择性地阅读重要信息,档案用户需求也呈现出数字化、碎片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第三是对档案信息服务形式需求的变化。新媒体时代档案信息服务集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于一体,具有互动性、及时性等特点。档案机构应打破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开发出多媒体、集成化的档案信息产品,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所以,档案部门要针对档案用户需求的变化,创新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档案文化资源,开发能满足档案用户需求的档案文化产品。

1.2 新媒体技术给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带来契机。21世纪以来,随着大众的文化需要,新媒体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使其对档案工作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同时也为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可为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新媒体技术包括移动电视流媒体、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多点触摸媒体、数字杂志等诸多形式,可以为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如档案APP、档案微电影、档案电子杂志等均是运用此类技术而开发的档案文化成果形式。

另一方面,新媒体也能够为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带来人力支持。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用户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话语权,档案用户与档案馆之间的距离被拉近。让档案用户主动参与到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的工作中,为档案部门创新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之,档案机构有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突破传统媒体形式单一的局限性,创新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有效开发档案文化资源,更便捷、广泛地提供社会化档案信息服务。

2 新媒体环境下创新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的具体方式分析

2014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档案馆应创新服务形式,加大开发力度,主动开发档案资源,积极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的现实和历史价值,推出一批有档案特色、有社会影响力、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档案宣传精品力作[2]。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方式呈现出新颖性、技术性的特点。在此,笔者着重对三种主要的档案文化资源创新开发方式进行具体分析。

2.1 拍摄档案微电影。微电影投资成本低,时间短,但内容完整、主题鲜明,通常在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平台播放,广受用户欢迎,故拍摄档案微电影可成为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的有效创新方式之一。在档案微电影的开发过程中,不但要从剧本的编写、拍摄的技巧、制作的水平上严格把关,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注重大众反馈意见的收集,不断推陈出新,以“档案文化”及社会热点话题作为主题进行档案微电影的开发。

拍摄档案微电影大致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前期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主题,编写剧本,好剧本是优秀档案微电影的关键。目前我国档案界微电影创作风头正劲,其剧本主题主要分三类:第一类,以社会热点为题材,体现档案的文化教育功能。如2014年山东省档案局推出的《档案故事》系列微电影,常德市档案局推出的以家庭档案为视角的《亲情档案》等。第二类,以历史事实为题材,发挥档案的历史文化传承作用。如2014至2015年青岛市档案馆相继拍摄的档案微电影《寻找逝去的记忆》和《历史无言》,均选自真实的历史故事。第三类,表现形式极具趣味性的微电影。如2014年合肥市档案局制作的《档案总动员》动画片。根据目前微电影的发展特点,笔者认为在编写剧本时要首先保证在有限时间里将故事的剧情、人物关系、中心思想完整传递给观众。剧本既要把握有意义、感情色彩浓厚的故事主线,也要使故事情节具有趣味性,因而台词设计既可以轻松、幽默,也可以用较严肃的、专业化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既从专业角度向观众普及档案知识,也能让作品生动有趣,使观众印象深刻。

中期拍摄阶段。微电影的拍摄过程相对简单,特点是投资成本较低,拍摄时长较短,通常为8—30分钟不等。拍摄档案微电影有两种方式,既可以由档案机构人员自导自演,也可以邀请专业的拍摄团队进行拍摄。但无论哪种方式都需有一个核心团队,即主创团队,包括导演、制片和主要演员等。拍摄过程中,档案专业人员要及时与导演沟通,确定好拍摄时间、拍摄场景,用专业的档案知识帮助拍摄更加“专业化”,尽可能地展现档案部门的专业水准。

后期宣传阶段。参与拍摄全国档案系统中首部档案微电影《寻找逝去的记忆》的工作人员提到:在微电影开机后,虽有很多媒体相继报道,但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宣传的信息几乎为零[3],这无疑是一个遗憾,后期宣传不到位会造成前期拍摄工作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不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微电影的宣传应从准备开拍之日起就开始进行,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社交平台或以新闻报道等形式及时宣传出去,并多与外界互动,提高大众的关注度,才能让档案微电影发挥出应有的档案文化价值。

2.2 开发“档案文化APP”。App(Application)即手机应用软件,从广义上来说,档案文化App应该包含所有与档案有关的App,从狭义上讲,档案文化App主要指档案机构推出的以提供档案信息及文化服务为目的的官方软件[4],本文所探讨的App仅针对狭义概念。App的出现为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2013年以后档案机构基于移动终端的档案信息服务日益增多。笔者通过国内“App Store”对档案App的开发情况进行调查,档案机构开发的官方App中,搜索热度较靠前的分别是“福建省档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浙江档案”“武汉档案”“广州市国家档案馆”以及温州档案局开发的“档案云阅读”。通过对现有的档案App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档案文化App的开发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处在探索及创新阶段,档案文化App数量较少,并且下载量和更新程度偏低,也为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笔者认为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对多个阶段综合考虑:

第一,界面设计阶段。App在功能设计上并非越复杂越好,而是要遵循简单实用的原则,统一设计风格,让用户一目了然。如温州市档案局的“档案云阅读”App,进入界面后,可看到档案咨询、温州大事记、档案咨询等9大板块,结构清晰明了,方便用户打开界面后就能快速找到所需的档案信息。

第二,信息资源收集和整理阶段。要想开发专业的档案App,那么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是关键。档案管理人员要以专业的角度对档案文化资源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工作,保证档案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进而为档案机构发布档案工作的动态、推送业务信息、展示档案文化,提供文化资源保障。

第三,用户反馈阶段。档案机构不但要对用户提供阅读、收听、下载、收藏、分享、关注等一系列功能,还要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重视使用者的反馈信息,不断关注档案用户的需求变化,及时更新信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前提提供档案文化服务。

App是新形势下档案开发工作创新服务形式的关键,档案机构开发App既可自主研发,也可外包给专业的公司来完成。两种方式各有利弊,自主研发方便根据档案用户需求随时更新,并随市场需要快速完成上线,弊端是对内部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后期维护较复杂,还需要内部技术人员有充足的工作时间。专业的外包公司有强大的技术团队,能够帮助档案机构整体运营,但弊端是成本较高,且外包公司对于档案用户需求的把握未必准确。因此,到底是自主研发还是选择外包需要档案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来权衡,若只是短期项目可以选择外包公司,但针对长期开发的App项目则最好自主研发。

2.3 制作档案文化电子书。“电子书”最初流行于美国,是一种通过电子阅读软件在线阅读或下载的数字化出版物,电子书的类型有很多,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近年来,电子书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席卷全球,200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之际,由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和中央档案馆联合推出的“共和国脚步——1949年档案”系列电子书及视频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该系列档案以Flash视频及电子书的形式呈现,内容有文件、照片、报刊资料、视频资料等,其中包括52期PDF格式的电子书,选取了1949年发生的52个重大事件的档案资料经过整合编辑制作而成[4]。2009年1月1日,《共和国脚步——1949年档案》系列电子书上传到国家档案局之后,引发了档案网站的纷纷转载[5],社会的一致好评激发了档案学界开发利用档案文化电子书的信心,足以可见档案文化电子书的发展是值得期待的,并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电子书的页面设计。电子书的页面设计应建立在以用户需求为前提的基础上,档案机构要根据档案用户的需要,生成不同形式的电子书。电子书的主要页面可分为开场动画,封面封底,目录以及文字内容四个部分。档案用户在阅读时,直接点击“目录”可跳转到各个章节,此外,在色彩的选择上要以清晰、干净为原则,必要时应添加不同样式的动画效果以丰富档案电子书的立体感,从而能够给读者更好的视觉感受。

(2)电子书的内容设计。在电子书的内容设计环节,首先应重视档案文化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坚持真实性、全面性原则,充分发掘档案文化资源的价值,夯实档案文化电子书的内容基础。其内容结构可根据档案机构需要,分成不同版块,如“档案文化理论”“档案珍品博览”“档案文化案例分析”等。其次,电子书开发要严格规范内容和格式,包括文字编辑、注释、插图的设计和文字排版等环节,规避内容杂乱、格式不规范等问题。

(3)电子期刊相关软件的应用----以iebook为例。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地市级档案馆在官方网站中推行了档案电子期刊,如深圳市档案信息网、武汉市城建档案馆、上海档案信息网等。近年来,电子期刊之所以受到档案机构的推崇,极具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当下应用电子期刊制作软件来制作档案电子期刊的过程十分便捷、简单,档案机构可利用现有的电子期刊制作软件开发档案文化资源。目前较为流行的电子期刊制作软件有iebook、Pocomaker、Zmaker、COOZINE等。以iebook为例,iebook的操作系统为了贴近用户而设计得相对简单易操作,在主工具栏中设置了“开始”“插入”“生成”“视图”“帮助”功能,在每一个功能选项下又包含多种详细的具体功能,每当完成一个步骤,都可以选择“预览当前作品”,对成果进行检查和预览,当作品制作完成之后,即可选择“发布在线杂志”。iebook简单的功能设计能够帮助使用者迅速掌握制作要领,同时,在iebook的网站上有大量的制作模板,各种模板之间可以通过拖动、复制粘贴、放大缩小等功能任意组合,不但能够提高开发工作的效率,还能发挥档案电子期刊版面设计的创新性。

综上所述,创新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方式是顺应新媒体时代要求而做出的必然选择。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资源创新开发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新媒体技术和档案文化价值的挖掘为基础来实现,进而推动档案工作的快速发展。

*本文系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资源建设与传播研究》(2015-R-06)研究成果之一;郑州航院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研究》(2015CX004)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旭东.论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D].云南大学,2013.

[2]中国档案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EB/OL].

http://www.zgdazxw.com.cn/news/2014-05/05/content_45061.htm.[2016-05-05].

[3]孙保锋,聂惠哲. 用微电影宣传档案工作——从《寻找逝去的记忆》说起[J].中国档案,2015(04):38~39.

[4]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共和国的脚步--1949年档案

[EB/OL].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38900/8800219.html.[2009-02-13].

[5]傅华.“1949年档案”系列视频、电子书网上热播[J].兰台世界,2009(05):8.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来稿日期:2016-07-24)

价值教育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运用辨正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二为地全面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

不少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如何正确地评价和理解, 往往不只是我们教学的重点难点, 也往往是我们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绝好素材,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要一分为二地分析看待, 从时间上要放到历史长河中去分析, 从空间上要放到世界范围去研究。例如, 在讲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的时候, 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 一方面中国饱受期欺负被迫打开国门, 领土和主权遭受破坏, 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主要是因为闭关锁国导致国弱腐败无能, 但是另一方面, 中国又不得不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探索, 顺应了历史潮流;最终通过革命先烈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艰苦卓绝的探索和斗争, 使学生懂得,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又例如, 在讲到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 我们教育学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毛泽东一身的功过是非, 三分错误不能否定七分功劳, 还要看到当时苏联和斯大林国际大环境对中国决策的影响。又例如, 在讲到罗斯福新政的时候,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成功范例, 但它并不能从根本化解经济危机, 因为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还在, 资本主义必将被淘汰。

二、运用历史观点正确看待时事热点、世界热点、社会热点

时事热点、世界热点、社会热点等热点问题, 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 是较为敏感的问题, 如果引导不当后患无穷。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抓住恰当的时机, 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把有关素材结合于教学中, 运用历史的观点去分析看待。例如, 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 我切入了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和日本安倍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同学们群情激愤, 都说我们坚决灭了小日本, 杀它个干干净净, 我说这样做当然大快人心, 但是这样我们岂不是犯了同样的错误, 我们应该把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人民区别对待, 况且日本实力还是相当强大的, 并不是想灭就能灭了的, 我们既要讲法理又要讲实力, 我们只有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才能拒敌于门外, 我们要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重新抬头。又如, 美国不断在中国南海制造事端围堵中国, 又是南海仲裁又是南海航行自由又是航母, 同学们有的说, 要打就打一盘, 我们的导弹部队不是吃素的。我引导同学要正确处理中美等大国关系和如何看待美国的霸权主义, 认识到战争不是我们的首选项, 战争只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战争只能再次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我们中国需要的是和平发展的环境, 中美大国关系举足轻重, 中美应建立合作对话机制, 减少误判、减少分歧, 合作共赢, 中美对抗是常态但不是主题, 中美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又例如, 在讲到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时, 我切入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 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中国不能走苏联的老路, 我们只能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不能放弃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防止和平演变, 惩治贪污腐败, 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 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运用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是最根本最基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是公民必备的精神道德素养。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千百年来最深厚的积淀表现, 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历史有着非常深厚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如林则徐、邓世昌、钱学森、詹天佑等人的事迹。历史的长河有着太多太多的历史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古今中外, 无处不有。我们在学习他们感人的事迹和伟大的成就的同时, 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洗礼和升华。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改革者的奋斗精神、长征精神、抗日精神、红岩精神等等, 无不震撼和洗礼着我们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不失时机巧妙地加以运用。例如, 在讲“两弹一星”邓稼先时, 不仅介绍了邓稼先在生活极其困苦和苏联专家撤走全部资料的条件下, 重新学习和设计出原子核方案, 而且还介绍了在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时刻邓稼先为了看到爆炸时的真实画面, 不顾生命危险第一个冲出来的情景, 同时还介绍了“火箭之父”钱学森放弃美国的优越条件, 在周总理的帮助下克服美国的重重阻挠, 毅然决然回到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精神。以例如, 在讲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时,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我们建设现代化的国防, 我们必须“科技强军”, 而且我还重点介绍了我们国家导弹技术取得的成就, 我为他们总结出我们的导弹水平特点是“打得远、打得高、打得准、打得怪、打得多”, 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类历史的发展, 总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 虽然要遵循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但在在历史的长河中往往又充满它的特殊性和曲折性, 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我们要正确地分析评价,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 我们在讲到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时, 我们讨论了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 使学生明白了苏联解体只不过是社会主义遭受了重大的挫折, 只是苏联领导人政治经济改革的失败, 相反, 中国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成功, 恰恰说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科学社会主义是历史不可抗拒的洪流, 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不断扩大改革开放,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苏联的失败, 只是我们防止走高度集中老路的一面镜子。

五、通过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数次成功改革, 树立正确的改革观

无论是商秧变法、日本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苏联新经济政策, 还是中国邓小平的改革开放, 都使社会历史发生了很大的进步, 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成功的背后, 无一例外的是改革措施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改革者不仅需要政治智慧和决心勇气, 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要让学生懂得只有通过改革开放, 才能极大地解放生产力, 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当然, 改革开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前进的道路充满着艰辛和阻力, 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生命。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前列, 做改革开放的先锋。

六、通过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无论是古代的争霸战争, 还是现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给人类带来的只是深重的灾难, 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都还无法抚平战争的伤痛。不只是生命财产的毁灭, 而是社会历史的大倒退。由于苏美两极格局崩溃后,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一超多强”还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凡是地球上有地区争端的地方, 都能找到美国霸权主义的影子。在美国围堵中国面前, 我们教育学生要学会管控分歧, 加强对话, 合作共赢, 学会运用政治手段和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军事手段只是迫不得已的手段, 力争和平发展的环境。我们既要防止走大国必霸的老路, 但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和平才是时代和世界的主题。

价值教育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教育价值:一个模糊的概念

“教育价值”的日常使用同“价值”一样几近泛滥, 作为哲学层面上的教育价值, 是教育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价值哲学在教育领域里的延伸。对教育价值的研究, 必然涉及教育价值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育价值到底指的是什么?下面笔者试从价值论中来演绎, 不当之处尚望方家指正。

在教育史上, 最早提出教育价值问题的是1 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H Spencer) , 他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问题。之后,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John Dewey) 把价值分为“内在的价值” (Intrinsic V al ue s) 和“工具性的价值” (In st ru m en ta Values) 。内在的价值由自己的态度来衡量工具性的价值则必须同其他事物作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在今天, 教育价值已拓展至整个教育系统, 下面列举几种主要的定义。

(1) 教育价值有两种含义:教育中的价值和教育的价值。前者指教育应该在学生身上培养哪一些价值;后者指怎样的活动才具有教育上的价值, 才能有效地获得那些教育中的价值。教育中的价值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达到什么目的, 实现哪些人生价值和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价值内容;教育的价值指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怎样活动, 应该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达到教育的要求, 收到教育的效果。

(2) 教育价值就是教育的功能, 从人的发展来说, 教育就是对发展的一种价值限定;从社会来讲, 教育又是一种社会价值的创建, 是社会价值所设计, 创建的一种文化状态。

如前所述, 教育价值是价值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 所以定义教育价值不妨按价值的定义来演绎。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一种效应, 那么教育价值就是教育价值客体对其主体的效应, 即教育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在这一定义中, 关键是要分清教育价值的主客体到底指的是什么, 即分清教育价值中的主客体, 才是廓清这一定义的要旨。教育价值中的主客体划分是一个争议较多的问题, 任何一种划分都有其合理性, 笔者以为, 教育主客体划分的差异的根源是由教育价值的定义所决定的。例如把教育价值定义为是客体的一种功能或属性, 那么其客体中就很难有人的参与。若我们把教育价值看成是主客体间的一种关系范畴, 那么对主客体的划分就有较大的回旋空间。

2 教育价值观:一种主体性的选择

分析了教育价值之后, 我们进一步分析一下教育价值观。所谓教育价值观, 就是教育价值主体对教育价值的一种看法或观点, 它是一种主体性的选择, 属于主观的范畴。在分析教育价值时, 我们对之作了层次上的划分, 明白了教育价值主体的多样性所以, 教育价值观也是分层次的。从宏观上讨论教育价值观时, 其主体通常是国家或社会, 它常常通过政治工具使其统治者的教育价值观向大众传播, 从而形成了特定时期的主流教育价值观。笔者以为, 随着社会的进步, 社会同个体间的对立会逐步减弱, 个体发展同社会的发展最终会逐步融为一体, 即达到马克思所预言的共产主义社会。在现阶段, 此种对立是必然的, 有时也会变得十分尖锐, 所以, 在宏观上单从教育视角来探讨教育价值观就显得没什么意义了。

再从中观或微观上来分析教育价值观, 我们发现在此层次上教育价值观的主体主要是个体或小群体, 教育价值观的主体性在此层次表现得非常明显。例如, 蔡元培主持北大时认为要实行教授治校制度现在的中小学校长呼吁中小学校管理上要素真正实行校长负责制, 张三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出人头地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不同的教育价值主体各自不同的教育价值观。那么, 在这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中, 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这里就涉及一个评价标准问题。我们认为, 真理只有一个, 这是绝对的, 但真理不是固定不变的, 表现真理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的, 这是相对的。因此, 在这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中, 我们可以有争议, 有选择, 切忌过于简单地做出结论。谈到这里, 我们又得返回哲学层面上分析。如前所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四个组成部分, 价值论是其一个新的分支。在主客体关系上, 有三对基本关系, 其中, 实践是认识和价值的根源, 同时又是检验它们正伪的标准。所以, 作为教育价值观, 其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评价, 这种评价的正伪, 不能由主观来判断。一般来说, 可以有二条标准:一是看教育价值观同教育规律的吻合程度, 二是由教育实践来检验。从终极上看, 教育价值观的检验只能由教育实践来验证。但从现实情况来看, 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不可能都由教育实践来检验, 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 在实际的教育价值观选择时, 主体既有主体性, 也有盲目性, 关键在于正确引导个体权衡自身特点和社会要求两方面的条件, 再做出合乎实际的教育价值观抉择。

摘要:教育价值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谱系中的新分支——价值论出发, 教育价值是教育价值客体对其主体的效应, 明晰教育价值内涵的关键在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分清其主客体。教育价值观是教育价值主体对教育价值的一种看法或观点, 教育价值观是一种主体性的选择, 但其正伪只能由教育实践来检验。

价值教育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从评价传统教学与管理模式出发,引出“创新班”的核心内涵。随后在分析传统教材弊端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创新班”教材应具备的价值特征。以中职药理学教材为例,深入探讨分析了甄选、建构职高“创新班”教材所要具备的若干要素。

关键词:创新班;教材;甄选;建构

一、“创新班”的核心内涵

传统班级教学与管理模式较为单一,集中表现为过多地强调教师的“管教”,轻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主管理,对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和激励重视不够,对学生的引导、评价和管理手段缺乏、方法简单,由此制约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也使整个教学活动停留在呆板,缺乏新意的状态上。

与传统教学相比,职高“创新班”的“创新”集中体现在班级开展学习活动的形式上和学习内容的改革上。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了若干学习小组,合围而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是“创新班”的核心内涵,其中包括小组内学生间的合作和小组间的交流。由此,教学内容也就相应地围绕引导和提升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能力来展开,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更侧重实效性和实用性,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蓬勃富有生机。

二、教材建设的价值分析

1.“传统课”教材的顽疾弊端

传统课教学是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没有给予直接经验应有的重视,尽管书本知识的学习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这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必然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轻感性,重结论、轻过程等弊端。

中职教学有统一的药理学授课教材,但书中内容已有近20年基本不变了,编排形式也很传统,与“创新班”的要求似乎不符,致使学生中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厌烦心理。

2.“创新班”教材的特色表征

“创新班”教材所要体现的特点可概括为“开放”两字。教材知识应该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体。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材绝对的一面,将毫无遗漏地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视为教学的要本和唯一的目的。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从正视教材相对的一面出发,开发教材,充实教材,超越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知识接收、思维创新、接轨社会的有力保证。

三、职高“创新班”教材甄选与建构——以药理学为例

1.确定教学内容——集思广益,水到渠成

创新班教材的选择,灵感可来源于一本书甚至一句话。

一本讲述外企女秘书的职场日记的小说,文秘专业的老师拿来作为他们创新班学生专业课的教科书,学生反响很好。一句话是校长曾经对创新班老师提的三个希望:“选好教材,写好学案,做好评价。”

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可以归结到“教学生愿意学”这个主题上来。针对学生对传统教材的厌烦心理,教师可大胆采取让学生和教师一起来选择并确定教材的方式。譬如,让学生提各种感兴趣的药物名称,从中药到西药,从感冒药到减肥药……从我的亲身实践体会中发现,学生对药物的了解相当广泛,思维也非常活跃,但为了保证教学结果的有效性和教学对象的针对性,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或删减来作最后把关以形成教学内容的框架图。通过这种由学生来选择具体教学内容,由老师来把握宏观教学方向,同时不忽略微观教学细节的模式,整个课堂氛围可变得平等、开放、主动,同时也未偏离预设的方向和目标。

2.编辑教学素材——量体裁衣,贴近生活

(1)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要求,引入课外教学资源

在“走进药物”这个学习模块中,教师可在课堂上设置“药物常识”“常见疾病”“OTC与Rx”“药品包装与摆放”等6个小单元,这既是对药学基础知识的必要补充和普及,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教学内容的实效性,进而激发学习动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对原有教科书内容进行重组

在“感冒药”这个模块中,教师可将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拟肾上腺素药、中枢镇咳药等原有的6个章节作为一组教材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每一种药物成分对感冒的影响,而且也能让学生体会章与章之间的联系,这样以一带二、举一反三,不仅加快了教学进度,而且让学生扩大了视野,掌握了学习药理学的规律。

(3)深入挖掘教学资源——资源挖掘,百川归海

对同一篇教学素材,学生从中可以学到不同方面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特殊药品”这个模块时,其中涉及了麻醉药,原有的教学目标仅仅是让学生掌握麻醉药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但在实践中表明,这部分教学可以进一步“挖掘”出民族自豪感。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就会发现战国时期的扁鹊是世界医学麻醉术的鼻祖,自豪感油然而生。因此,在教学中结合一些历史典故,将抽象的药物知识过渡到情感的认可,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会大大提升;再如:在学习维生素这类药物时,提到叶酸,学生都知道它对孕妇和胎儿的重要作用,当告诉他们叶酸的发现也是我国现代医药卫生事业对世界人民的巨大贡献,整个课堂教学内容就显得更为丰富饱满,也自然而然地提升了教学目标。

在某些时候,“纠结”一下对于“挖掘”也是很必要的。例如:在学习完“感冒药”后,教师如果追问“泰诺和快克有什么不同?适用于上班族和学生的感冒药有什么特点?感冒伴咳嗽厉害时又应选什么样的感冒药?”在这里“挖掘”一下,即有利于深入理解巩固所学,又能训练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其实,只有对教材不断挖掘,才会有课堂的高度、深度和宽度。当然这种“挖掘”是需要教师以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作基础的。

古代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形容读书的妙境的,但我觉得这更像我们的创新课堂,只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教材成为源头活水,才能有课堂“清如许”的佳境。

参考文献:

[1]潘松.谈谈“创新班”的特点和管理[J].素质教育,2009(9):25.

[2]姚怀兰.立足学生发展,活用教材资源[J].现代阅读,2011(10):185.

[3]陈乃林.职业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高教园区南区宁波经贸学校)

价值教育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组份便是游戏,现代化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以及新媒介的广泛应用,导致传统乡土游戏逐渐退出了幼儿教育的舞台。但传统乡土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极大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乡土游戏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价值,以期对幼儿体育活动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乡土游戏;幼儿体育教育;应用价值

乡土游戏极具教育价值,幼儿可于乡土游戏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并可感知民间特色文化气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应给予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环境,促使幼儿全面发展。据此,教育者应高度重视乡土游戏于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应用,不断寻找当地极具趣味性的乡土游戏,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融于幼儿教育中,给予幼儿更好的锻炼机会,确保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探讨乡土游戏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价值,对推动幼儿教育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一、幼儿体育活动乡土游戏化特点

1、鲜明的民族、地方特点

乡土游戏本就极具民族特点与地方特点,不同民族及地区均有其相应的幼儿乡土游戏,其极具地区特色,并具有大量的不同民族教学乡土素材,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幼儿体育活动。

2、丰富的乡土资源、素材

将幼儿体育活动乡土化后,可获得丰富的乡土资源及素材,使得幼儿体育活动时取材便捷,而取材多样性使得幼儿体育活动更为丰富多彩,可于不同地区幼儿园中看到不同的体育教学活动,使得幼儿体育活动不再是单调、乏味的。当地幼儿园可依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乡土游戏素材,并将其改编为适宜于幼儿的体育活动,使得幼儿于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增强其坚韧耐力及体质,促使幼儿反应能力提升,并引导幼儿以愉悦的情绪参与体育活动。

3、继承了趣味性、娱乐性

幼儿体育活动乡土游戏化后,可继承其本就具有的趣味性、娱乐性,并强化了幼儿体育活动的教学目的及教育性。幼儿于游戏的过程中会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而此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幼儿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得幼儿于欢乐的氛围下学习,而体育活动的娱乐性及教育性被有效增强。

4、打破了传统体育活动的局限性

传统体育活动会受到较大的限制,比如场地、刀具、时间或者年龄等方面情况,而给予乡土游戏将传统体育活动改编后,便将相关局限性打破,幼儿可于多个地方展开体育活动,其时间上亦不会受到相应的限制,教师仅需教给幼儿相应的游戏方法,引导幼儿自己主动做游戏,并于游戏中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

二、幼儿体育活动乡土游戏化后的价值

1、幼儿体育活动乡土化体现

乡土游戏均是于自然环境下展开的,自然环境中的阳光、空气对幼儿的身体有益,新鲜空气中的氧离子、负离子可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并可提高幼儿的呼吸系统、心血管功能,提高其身体免疫力,并使得幼儿身体得到锻炼。乡土游戏类型众多,选择适宜的乡土游戏并进行改编,使得体育活动更适合幼儿,带给幼儿身心发展良好的影响。

2、增强幼儿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

幼儿可于乡土游戏化体育活动中以高度自由的状态进行游戏,幼儿于此过程中的心情均是放松的,而这便为幼儿提供了娱乐效果。游戏中的竞争可使幼儿简单理解社会规则意识,使幼儿无拘束的摆脱自我中心意识,并逐渐建立团体协作意识。游戏中相应的附加节奏可充分锻炼幼儿的体质,并可有效培养其语言组织能力,比如让幼儿边玩游戏边唱儿歌,而这亦可让幼儿感受民间音乐,使得幼儿从小便有着健康的体质,并充分培养了幼儿的音乐鉴赏力。传统幼儿体育活动单一,并且均是幼儿自己独自完成的,尽管此种方式可锻炼幼儿的身体,但其娱乐性及教育性不高,所获的教育效果偏低,而将幼儿体育活动乡土游戏化后可有效节解决上述问题。

3、乡土游戏化幼儿体育活动发展

对现有乡土游戏素材改变时,要高度重视幼儿体育活动的适宜性,并要多注意幼儿活动时表现出的既新颖又大胆的锻炼方法,促使幼儿主动传播、玩耍相应的训练方法。现代化体育教育器材众多,多种设备被用于幼儿体育锻炼中,尽管其为幼儿体育活动提供了诸多方法,但对幼儿的感知力培养毫无用处,乡土游戏化体育活动可让幼儿从小便感受到民族文化气息,逐渐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结束语

乡土游戏于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应用极具实用价值,其以合理的娱乐手段实现相应的教育目的,可为幼儿与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并可使幼儿体育活动操作材料得以丰富,让幼儿从小便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充分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乡土游戏可让幼儿园中充满欢声笑语,让幼儿于愉悦的氛围下健康成长。本文简述了幼儿体育活动乡土游戏化特点,着眼于幼儿体育活动乡土化体现及增强幼儿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与乡土游戏化幼儿体育活动发展,探讨了幼儿体育活动乡土游戏化后的價值。

上一篇:监理企业项目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火电系统节能减排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