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决策范文

2023-09-23

融资决策范文第1篇

一个企业的投融资包括投资和融资两大部分, 投资和融资决策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情况。因此, 企业发展中投融资这一部分的内容深受广大企业家及学者们的重视。各个企业家和学者们都对此问题倾注极多的心血, 他们通过分析企业发展中的经营性、融资性、破产柔性、税收利益等等, 得出企业投融资决策本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问题在给定的柔性环境下并未得到解决, 而且他们研究得到许多数据也并没有给现代的企业投融资带来什么有效的建议, 反而使问题愈演愈烈。据了解, 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位企业家或学者能够很清晰地把这部分的内容诠释得很透彻, 投融资之间尚缺乏完整的文献导向。税收政策与企业投融资政策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税收和企业投融资决策互动关系分析

众所周知,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一部分, 同时还是我国政府有效调控好国民经济的关键途径之一, 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征税制度是保障国家权益的基础, 为了国家权益着想, 当个人或者企业的收益达到一定的份额时, 公民或是企业要向国家进行交税。税收具有强制性, 企业发展过程中, 交税环节是不可避免的, 这时, 完备的税收筹划对于成功的企业来说是尤其重要的。既然避免不了要交税, 避免不了企业发展资产要匀出一部分资金交与国家, 奉献社会, 那么企业就要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要时刻关注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做好这些工作, 有利于减少企业本身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有利于提高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有利于优化企业产业管理结构及投资融资方向, 同时也能为企业在投资和融资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 税收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

一个发展中的企业, 要想扩大规模,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首先就要制定出一个完美的企业投资决策, 进行合理投资, 才能让企业变得更大、更强。企业在进行投资时, 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 诸如企业发展的市场情况, 企业招揽人才的工作情况、国家税务政策等等。关注国家税收政策这一环节在企业发展中也是相当重要的, 税收政策影响着企业投资的方方面面。税收是一个企业经营必须要经过的环节, 税收的多少还决定了一定企业的经营现状,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资产流通的压力, 这样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投资成本有可能失去平衡, 进而制约着许多企业项目的投资决策有序进行。当然, 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的投资项目也不一样, 那么其税收的制度和要求也会不一样。因此, 企业投资人及其管理层工作人员必须时刻关注着税收变化的最新动态, 从而制定出相关的应对计划, 使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在未来的企业投资发展中也要合理、合法, 从而可以降低未来企业经营的税收费用支出, 减轻企业投资资金发放的负担, 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投资决策过程中, 企业必须处理好税收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 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稳定发展的目标。税收关系如果处理的恰当, 那么税收问题就不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 反而可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如果不能够正确处理税收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 那么企业发展将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 所以税收与企业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

(二) 税收与企业融资决策的关系

企业融资, 字面意义上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融通资金, , 一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 资产储备情况, 以及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 通过协助企业融资, 用科学的预测和决策, 运用各种手段, 通过各种渠道去集资融资, 以求企业发展的稳定。企业融资的方式有很多选择, 如资本融资、品牌融资和产品融资, 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这些方式的融资, 可以促进各自的发展。同样, 影响融资的因素也有多种, 例如融通资金的数量、收到所融资金的时间、所融资金的成本、融资成本支付的时间、与现金流量风险水平相适应的折现率等等, 其中影响企业融资的税收因素对于企业融资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

若要从税收角度去谈企业融资决策情况, 那势必得从纳税筹划入手。一个成功的纳税筹划能够使得企业融资更加顺利地进行, 而其中是各企业之间通过快速的借款合资融资效果最佳。快速融资是指企业以发行普通股票方式, 来筹资所承受的税负重于向银行借款所承受的税负, 而借款筹资所承担的税负又重于向社会发行债券所承担的税负。从一般意义上讲, 企业的这种以自我积累方式筹资是比较合理有用的。如直接向社会发行债券和股票进行融资, 就可以避开了快速融资渠道中间商的利息支出, 从而可以为企业减少一些资金的输出, 让企业在其他方面有更大的造诣。税收和企业融资的关系, 就是, 在既定的税收政策下, 企业能够有多个相对的最佳的融资计划, 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企业从多个选择方案中选择可以使企业得到最大利益的融资政策, 就可以使得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 从而企业的发展会变得更加持久稳定。

三、税收和企业投融资决策互动关系对企业的影响

税收和企业投融资决策之间的互动关系, 涉及一个负债融资的问题。负债融资值低的融资在相对较高的税收利益对投资支出有促进作用, 相反地, 高负债融资则会对相对较高的破产成本对投资支出有阻碍作用。同时, 还会涉及一个折旧税盾的概念。折旧税盾与企业破产有关, 折旧税盾越大, 那么企业破产的概率就会越大。从而, 折旧税盾之于负债融资的关系就是, 折旧税盾越大, 负债融资下企业破产的阈值就会大幅度下降, 那么企业投资也就会更容易。故由此得出, 折旧率会带动企业的投资步伐, 进而减少企业税收的支出, 给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减轻了税收筹划的负担, 企业的发展也会变得越来越稳定。

通过分析税收与企业投融资的关系, 可以知道, 利用负债融资与折旧税盾的关系, 我们就可以对这些问题来拟出一份有针对性的税收筹集计划, 在税收方面, 做出相应的改变与应对。企业领导及管理层工作人员要及时关注税收优惠政策, 制定合理的税收计划, 争取将税收支出这方面做好。税收和企业投融资决策的互动关系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积极影响, 同时也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就像下象棋一样, 走错一步, 则满盘皆输。一旦企业投资人在考虑在不周全的情况下, 投资过度, 则企业的发展将会遇到种种困难。所以企业投资人要考虑企业发展的情况, 做好盈亏的准备, 无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是赚了还是亏了, 都要想办法征求最大利益。因为折旧税盾越大, 企业的投资也会变得容易, 一些企业投资人就会设法增大折旧税盾, 从而导致企业过度投资, 增加了投资风险, 就会适得其反地增加了负债融资的成本。所以既明白了税收与企业投融资的互动关系, 就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从而使得投融资更加合理, 对于企业的发展也会其一定的促进作用。企业的投资动力加大, 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也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能够使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的投融资不可盲目进行, 要考虑到许多因素, 尤其是税收问题, 因其涉及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所以要尤为关注。并且在投融资过程中, 高低负债融资与投资支出的关系也要明晰, 低负债融资值的融资在相对较高的税收利益对投资支出有促进作用, 相反地, 高负债融资则会对相对较高的破产成本对投资支出有阻碍作用。对于企业之间的各种代理冲突矛盾, 折旧率在其中充当了缓和作用, 折旧率的高低也会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如若能处理好税收和企业投融资决策中的互动关系, 相信企业的发展前景会更加美好。

摘要:众所周知, 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一个成功的管理投资政策, 企业发展是否能够得到最大利益, 亦需要一个成功的投融资政策。但在企业投融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投资时机不恰当而导致损失过大、投资风险过大、融资力量不足, 投融资决策受税收影响等问题, 企业只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因此, 本文基于税收和企业投融资决策互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探讨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与税收利益的关系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参考方向。

关键词:税收,企业投融资,决策,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朱宇.税收因素与企业投融资决策互动关系研究——以旅游上市公司为例[J].财会研究, 2017 (1) .

[2] 陈桂平, 熊小满.基于税收和企业投融资决策互动关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3) .

[3] 彭程, 杨红, 黄荣.基于税收利益与破产成本的企业投融资决策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16 (3) .

融资决策范文第2篇

决策就是对遇到的某件事情的各种方案进行一种选择, 是人们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乃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 时装的最佳产量决策问题:需求高则多生产, 需求低则少生产, 但需求高低是不确定的, 到底是多产还是少产呢?是否投资保险、买彩票?等等。在当事人面前出现多种可供选择的不同方案, 而他只能从中选择一种方案来实现他最满意的某个目标, 实际上他就面临着一个决策。决策的困难是如何从多种方案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以便获得好的结果或达到预期的目标。管理企业时刻都遇到大大小小的决策问题。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 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 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在未来的决定因素, 可能出现的结果不能作出充分肯定的情况下, 根据各种可能结果的客观概率作出的决策。决策者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风险型问题具有决策者期望达到的明确标准, 存在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方案和决策者无法控制的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 并且在不同自然状态下不同方案的损益值可以计算出来, 对于未来发生何种自然状态, 决策者虽然不能作出确定回答, 但能大致估计出其发生的概率值。对这类决策问题, 本文讨论用风险决策树的WINQSB求解以及对计算结果的分析。

二、风险型决策模型

模型1:某公司考虑是否参加两项A和B的投标, 每项投标被接受的概率为35%。公司的获利情况取决于市场情况:若获得A投标, 则当市场好时将获利30万元, 市场差时将损失4万元。若获得B投标, 则市场好时可获利40万元, 市场差时将损失5万元。已知市场好的概率为60%。问:

1. 公司是否可参加投标?若参加, 应该投标项目A还是B?为什么?

2. 若假定当中A标时, 公司还可选择广告计划A1或A2。如果选择A1, 则市场好的概率为70%, 此时可获利50万元, 市场差时将损失20万元。如果采用A2, 则市场好的概率为60%, 此时可获利40万元, 市场差时可获利10万元。公司是否应该参加投标?参加哪一项投标?当中标时, 应采取什么政策?

打开WINQSB, 点击主菜单中的Decision Tree Analysis (简称DA, 决策树分析) 模块求解, 得出下面结果如下:

从表格的结果可以看出, (1) 公司应参加投标, 若参加, 参加B的投标, 总利润为7.7万元; (2) 公司应参加投标, 若参加, 参加A的投标, 在中标的情况下, 公司还可选择广告计划A1, 获得的总利润为10.15万元。

模型2:某公司研制出一种新产品 (预期销售生命为6年) 。并拟定了三种备择生产方案。一是大规模生产, 二是小规模生产, 所需一次性投资额以及以后每年盈利如下表所示。估计该产品前两年销路好的概率是0.6;若前两年销路好, 则后四年销路好的概率为0.9, 否则后四年销路好的概率为0.2。第三种方案是前两年先小规模生产, 然后再决定后四年是否追加投资30万元以便大规模生产, 该公司应如何决策?

同样也是用Decision Tree Analysis模块求解, 得出下面结果如下:

从表格可得出, 该公司先小规模生产, 若前两年销路好, 再选择扩建, 可得总利润为116.24万元。

三、风险型决策模型结果分析

上面两个模型是风险决策中的多阶段决策, 应用WINQSB可很快得出结果。模型1是短期的决策, 模型2是长期的决策。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中, 都会涉及到人力、物力以及各种资源, 其显示形式都是以资金形式表现出来的价值形态。劳动的价值都是以资金表现出来。

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 是资金周转使用后的增值额, 这部分增值额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单位时间的资金增值率一定的条件下, 资金使用时间越长, 则资金的时间价值越大;使用时间越短, 则资金的时间价值越小。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情况下, 决策树方法适用于短期的, 而不适用于长期的决策。资金使用的时间短, 资金受时间的影响较小, 资金时间价值的表现不明显。鉴于这种情况, 类似于模型1的招标项目中使用决策树方法较准确预测, 因招标的时间短, 产生的额外费用不多。模型2的决策方案的跨度时间为6年, 时间较长, 应用决策树中的期望值方法来求解。分析模型2中各点的期望值:E (C) =212 (万元) ;E (D) =16 (万元) ;E (G) =182 (万元) ;E (H) =25 (万元) ;E (I) =-14 (万元) ;E (J) =41.6 (万元) ;E (A) =97.6 (万元) ;E (B) =116.24 (万元) 。通过A和B点期望值的比较, 则选择小规模生产, 销路好的话两年后再扩建。通过对每年的收益相加减, 得到各节点的期望值。由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二年的收益比第三年的收益多, 而简单的每年收益代数和, 是在静态的情况下得出的结果, 忽视了随着时间资金的变化。模型2的计算方法没考虑风险因素条件, 因此模型2的计算结果是大致的估算, 是在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得出的结果。若想得出更精确的结果, 可引入时间价值。

摘要:风险决策树问题是运筹学问题中比较典型的问题。风险型决策在实际决策中应用广泛。常用方法:以最大可能性为标准的准则、以期望值为标准的准则、决策树等。本文讨论了风险型决策中的决策树方法, 并借助WINQSB软件求解以及对计算结果的分析。

关键词:风险型决策,决策树,WINQSB,资金的时间价值

参考文献

[1] 秦玉权.物流运筹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 张云龙, 刘茂, 李剑峰.基于WinQSB的多阶段应急决策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9, 9 (4) :116-119.

[3] 张宗旭, 杨洁.资金时间价值在工程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8 (04) :385.

[4] 尚毅敏, 季华丽.基于资金时间价值的工程经济决策树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7 (22) :208-209.

融资决策范文第3篇

风电场开发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风险控制是开发商做出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控制风险需要尽量减少项目评价时的不确定因素,从电价、投资和发电量这三个影响风电项目收益最重要的因素来看,我国已确立的风电标杆价格政策帮助开发商锁定了电价风险;风电装备、施工、监理水平随着近年来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取得了长足进步,经验的积累使得相关风险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而由于风能波动、受局部环境影响明显、不易准确评估的特点,风能资源分析与发电量估算一直是行业关注的技术重点。随着经验的积累,虽然在测风技术、资源评估手段、发电量测算技术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国内风电场普遍运行时间较短,虽然大部分开发商已经着手推行项目后评估,但数据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目前,业内在发电量估算不确定性对短期风功率预测的影响方面有一些研究,但在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影响方面讨论不多。

发电量估算中不确定度的处理方法

一、国内的方法

对于影响发电量的不确定因素,国内设计单位普遍不做单独考虑,而是在发电量计算时将不确定因素与折减因素一并考虑。具体的步骤是,根据订正后的测风塔代表年风能资源情况推算预设机位处的资源情况,进而计算出“总发电量”,之后对影响发电量的各因素估算一定比例,在总发电量的基础上“折减”,最后得到预估发电量。根据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委托水电水利规划总院完成的《关于对中国风电发电量折减问题的说明》,折减因素分为尾流折减、空气密度折减、控制和湍流折减、叶片污染折减、风电机组可利用率折减、风电机组功率曲线保证率折减、场用电及线损等折减、气候影响折减、软件计算误差折减、电网频率波动与限电折减、大规模风电场尾流折减等11条,并提出中国风电项目总折减系数范围大致在55%-80%之间。根据经验,各设计单位在影响发电量的因素分类上略有不同,但总折减系数普遍在65%-75%之间,大多在70%左右。

根据目前的经验,除去限电因素,有相当数量风电场实际运行发电量高于设计值。其中一个原因是出于较保守考虑,发电量计算中的某些不确定因素被按照下限水平估计。比如风电机组可利用率,可研设计中通常使用95%的折减系数,这事实上是主机厂商的承诺保底值,如此考虑偏于保守且不能反映不同型号设备的技术水平差异。此外,对于某些地形复杂、测风位置代表性不好或测风数据质量欠佳的项目,现有方法难以反映这些特点,某些时候只能采用在折减系数上比经验多扣除一些的权宜方式。

二、 欧美设计单位的方法

欧美设计单位普遍将影响发电量的因素作为“折减”和“不确定性”两类分别考虑,折减因素与国内设计院有着相似的意义,折减后的发电量称为净发电量,而一些不确定因素的累计则影响净发电量的概率分布。以欧洲某设计单位为例,其折减包括尾流、可利用率、电气效率、风电机组性能、环境因素等,与国内分类方法相差不多,依经验其净发电量通常为理论发电量的80%左右。而不确定性因素则包括测风精度、长年代表性、长期风能一致性、切变精度、尾流计算精度、折减系数估算精度等。Uncertainty Analysis in Wind Resource Assessment and Wind Energy Production Estimation(Matthew A. Lackner, Anthony L. Rogers, et al.)对不确定因素进行了细致讨论,指出不确定性可分为风能资源不确定性和发电量估算不确定性两大类:风能资源不确定性包括风速测量(校准误差、动态误差、垂直风效应、垂直湍流、塔影效应、数据采集精度等)、长年风能资源估计的不确定性(长年订正相关性的不确定性、Weibull参数估计不确定性、长年均值的变化)、风能资源波动(年际变化、风电机组寿命周期与长年均值的差异)、测风塔位置及高度(地形效应、切变效应)等因素;发电量估算不确定性因素包括风电机组质量差异、风电机组功率曲线、尾流、空气密度以及覆冰、雷击等天气因素。各不确定因素机理均存在差异,若一一建立模型则过于复杂,各设计单位倾向于假设各因素对发电量的影响均趋于正态分布,则各因素可叠加,成为总不确定比例。对于地形平坦、测风设备装设合适、测风数据质量高、气候波动不明显的项目,总不确定比例可能低于10%,而对于相反的情况,总不确定比例可能明显超出上述值。主要折减系数分类和主要不确定因素分类见表1和表2。

发电量置信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通过假设各不确定因素独立地、以正态分布的形式影响发电量,则有如下公式:

其中, σi为单一不确定因素影响发电量的标准差,σ为发电量总的标准差; Enorm为折减后的净发电量,Enet为考虑不确定因素后的发电量;f (Enet)表示发电量为Enet的概率;F(Enet)表示发电量大于等于Enet的概率。

如果用Pi表示置信率i%,那么Enet,i=F-1(i%)称为Pi置信率下的发电量水平。比如Enet,50=F-1(50%)称为P50置信率下的发电量水平,根据正态分布的定义,有Enet,50=Enorm。

引入置信率概念后,项目发电不再是单一数值,而是可以得到多个不同置信率水平下的发电量估算值。以贵州某项目为例,项目理论发电量小时数为2750h(这里为便于表述,用年等效发电小时数代表发电能力),考虑折减系数80%,净发电量小时数为2200h;考虑不确定因素10%,从而形成如图1所示的置信率曲线。

从图1看到,在10%的不确定因素下,置信率P50发电小时数2200h,P75发电小时数2052h,P90发电小时数1918h;而按照国内70%折减比例,则发电小时数估计值为1925h,与P90接近。

假使项目不确定因素更多,在20%不确定因素下,置信率P50发电小时数2200h,P75发电小时数1903h,P90发电小时数1636h;国内70%折减比例发电小时数仍为1925h,与P75小时数接近。可见若不单独考虑不确定因素,对基本收益能力相当但风险因素相差较大的项目难以区分,可能对投资决策形成误导。

发电量置信率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一、 发电小时数与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关系

目前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IRR)是开发商用以评价项目优劣的重要参数,IRR是能够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对投资决策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在电价固定情况下,产能、投资额是影响指标的最重要因素。从图2中可以看到,项目发电小时数变化10%,IRR变化接近2%,对发电小时数的预估将直接影响决策结论。

二、案例1:测风数据完整性较差的案例

某项目A因测风塔数据传输问题,在测风年11月至次年1月出现部分数据缺测,经分析,数据完整率只有81.44%。采用临近测风塔同期数据插补,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0.8,则插补后直观理解,20%风速数据可能有20%的偏差,即风速误差百分比为4%,根据风速与风能关系,风能误差百分比达到12%。假设项目其它不确定因素得到非常好的控制,总不确定系数为18%。作为参照,另一类似项目B数据完整率100%,不确定因素只有6%。测风数据完整率见表3。

假设A、B两项目其它情况基本相同:容量5万kW,动态投资9000元/kW,含税上网电价0.61元/kWh,理论发电小时数2750h,置信率P50(折减80%)小时数2200h,则项目不同置信率水平下的发电小时数和IRR见表4。

若不考虑不确定因素,以70%总折减系数折,小时数1925h,IRR为8.21。用此标准衡量,两个项目的投资收益水平是相同的,若以8%收益率标准作为同意投资的底线,则两个项目均属于边缘型项目,但均可通过决策。而用置信率的方法来评价,项目A的风险明显高于项目B,特别是如果做谨慎的P90考虑,项目A的收益率下降到6.22%,而项目B收益率仍能达到9.08%,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投资项目B是必然选择。

三、 案例2:测风数据代表年订正误差的案例

代表年订正是风能资源评估中重要且较为复杂的一环。某些时候长年观测气象站与测风塔数据相关性较差,而由于没有公认的标准,存在相关性较差仍进行订正的情况。假设项目C基本情况与B相同,且用相关性较差的气象站数据进行了代表年订正(相关系数R=0.6),平均风速向上订正0.6m/s,推算得到风速误差可能到4%,风能误差可能到12.5%,则总不确定系数达到18.5%。不同置信率下等效小时和IRR分别为:P50下,2200h、IRR为10.43%;P75下,1925h、IRR为8.21%;P90下,1678h、IRR为6.08%。

若不考虑不确定因素,以70%总折减系数折,小时数1925h,IRR 8.21%,收益率高于8%,程序上可通过决策。但如果做谨慎的P90考虑,收益率下降到6.08%,存在较大的风险。

结论

采用国内固定折减,不单独考虑不确定性的方法计算发电量可能使投资决策面临两难选择,若为避免投资决策失误,对于存在不确定因素的项目,加大折减系数会倾向于过低评价,正常对待则又难以反映风险。为解决上述矛盾,不妨在发电量测算中引入置信率,并建立针对多个置信水平下IRR的综合评价体系,以P50判断项目的基础收益能力,以P75或P90判断项目的风险水平。最简单的方式,假使设置P50下IRR达到10%和P90 IRR达到7%的双层标准,则对上节案例中的项目可以给出综合考虑基本收益预期与风险的更为公允的评价。

对不确定性的深入分析也可以为项目后续工作指明方向,对于暂不符合投资要求的项目,可以采用延长测风时间或加密测风等手段降低不确定性后再行决策程序,降低风险;对于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通过投资决策的项目,也能为后续设计工作作出风险防范的提示。

融资决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投资决策;企业风险;战略分析

投资决策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投资活动中,一般都会有不同的投资方法进行对比选择。在众多的投资方案中找出最佳的方案,投资决策实质在于选择最佳方法以取得最优的投资收益,并使投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从而尽量规避风险,建立有效完善的企业投资决策机制。

企业投资决策可分为三种类型:确定性投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性投资。投资决策核心的原理之一是确定性。确定性指的是投资决策过程中收益和亏损程度的相对关系,未来收益的机会高于亏损则确定性高。能够获得稳定的、长期的、回报的投资人,其投资决策必然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尽管单次投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亏损,但长期重复其策略则能够保证稳定获利,减少损失。不确定性投资指人们在事先只知道采取某种行动肯定造成的后果,却不知道它们出现的可能性,或者无法了解行动的结果也无法知道出现可能性的大小,只能做出粗略的估算的投资决策行为。项目实施之后出现的随机性的后果,不同的投资决策的项目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风险的高低直接影响收益实现的可能性。一般来说预期高的收益,风险也相对较高。一个企业要想做出更完美更符合本企业特征的投资决策,就应该了解投资决策的类型,从而有效地根据自身企业的类型,找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促进企业的快速有效的发展。

投资决策方法分为非贴现和贴现。非贴现指标是指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主要包括回收期法、年平均报酬率法。贴现指标是指考虑了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包括净现值法、获利能力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其他投资决策方法包括实物期权、层次分析法。

一、中小石油企业投资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投资行为单一化。投资决策对于中小石油企业来说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实力的基本手段,然而由于投资的项目有投资资金额度较大,期限比较长,同时风险高,且不可逆等特点,企业在进行扩大投资的过程中,若有微小的失误,都可能给投资主体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投资决策失误是吞噬人类财富的最大黑洞,对此,经营者与投资者都应该十分重视投资决策分析,因为投资决策的精准程度是投资决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中小石油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只进行一种项目的投资,大大提高了投资的风险,因为某一种投资都存在较大的风险,特别是投资的项目不是自己的经营领域的,往往会对此领域存在一些误区,这样风险也会提高。综上所述,企业若要更好地发展,需要通过细致的措施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进行投资决策,不能盲目地进行投资决策,投资行为单一化是投资决策的最大误区,市场的调研分析关乎企业的成败,中小石油企业缺少分析的流程与市场调研的过程,如果不改善的话在今后的发展中必然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2.企业决策方法的不完善。中小石油企业在决策方式方面不完善,该企业中制定方案并进行分析的工作人员仅仅采用NPV方法进行分析,并不是说NPV方法分析得不准确,在当今社会要求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进行全面准确无误的分析,应该运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双向对比进行分析,看最终的方案是否是最可行的。投资决策的方式有很多种,下面就NPV方法与期权法的利弊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上述的图表可以看出NPV方法与期权法进行对比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其他的方法也是如此,对此,中小石油企业如果在投资决策上只采用NPV方法进行分析,必然会在投资决策上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个误差就可能导致投资方案的失败,最终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3.投资决策制度的不完善。投资决策作为企业重要的经营决策,往往是有风险的非常规的、非确定的决策。有些企业为了谋求眼前的利益,不顾企业自身规模如何、不顾自身能力和发展目标如何,进行盲目投资。中小石油企业由员工制定分析完投资决策方案,直接交给领导者,由领导者个人进行投资决策,没有专业的人进行市场的分析与调研,一人独裁的决策制度必然会对决策造成影响,因此中小石油企业的投资制度存在着不完善性。

二、中小石油企业投资决策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投资经营动力来源分析。投资是中小石油企业特别重要的经济行为之一,绝对不能盲目进行投资决策,应该在企业经营对外投资需要时进行。企业的投资需要一般出于以下几点考虑:成本压力、产业结构、市场压力、资本压力等,其具体表现为,当本企业与国内外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其自身规模较小,不能达到取得规模经济水平产品成本,使得其流转成本非常高,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无法进一步提高。

从当今的经济发展来看,新兴的产品层出不穷,已有产品在市场中遭遇淘汰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也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因此转移经营方向可以说是企业明智的选择之一。但投资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潜在的新兴市场现在有高额利润对企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通过详细分析投资压力的来源,从而明确企业在竞争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所在,同时结合企业的投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考虑,为下一步投资方向的确定做好铺垫。

2.投资环境分析。企业投资经营由企业财务环境、投资环境和企业的投资能力等几部分共同构成,无论是企业发现新的发展机会,还是面对前所未有的威胁,都需要企业对其所处的投资经营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有利于投资经营项目成功展开的决策。

特别是石油化工行业,其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心理、行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要更加严谨,要了解市场,了解环境后再进行风险最小化的投资,把风险降低到最小化。

3.投资经营方向选择分析。中小石油企业虽然没有扩展经营空间,但在投资实力及能力方面还是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市场环境方面则存在很大的问题,中小石油企业没有从市场环境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还保留着以前的投资经验,投资单一行业,这样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企业必定会造成损失,企业利润明显下降。因此中小石油企业需要改变投资经营的方向,不能只靠单一投资来谋取利益,通过不断的市场调查和行情的分析,投资符合行情的东西才能够提高收益,最终达到提升企业效益的结果。

4.投资方式分析。每一种投资方式都会存在一些不完善性的存在和一些误差,中小石油企业在投资决策方面,只运用一种投资方式进行分析并做出决策,必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再加上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制定方案与规划未来的发展前景,方案一旦实施,造成的损失将无法挽回,任何的事情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这样才会找出完美可行的方案进行投资决策。

三、解决中小石油企业投资决策问题的对策

1.企业投资决策实行多元化。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主观意识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长,伴随着这些问题的变化,市场需求也不断地变化,因此中小石油企业要想高效快速的发展,对于企业投资决策单一化进行全方位改进,只有投资决策实行多元化才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想稳定长期快速的发展,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这样企业才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制定相应的计划,实行多元化投资决策和完善的分析流程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市场上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我们必须完善企业的分析流程,找到市场的核心需求,制定符合市场的需求,加大企业的发展和提升经济效益。作为一个经销企业要做的则是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上的需求和投资的价值所在,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制定出有效的企业投资决策计划,告别单一化,实行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只有了解市场价值和投资的价值是否具有一定的投资意义,企业才可以提升自己的实际价值。通过市场的要求,我们必须有完善的分析流程和经销产品的多元化,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

2.改善企业投资决策的方法。现如今企业的投资决策的方式有很多种,然而每一种方式都存在着相应的利弊,因此一个企业的投资决策的方式及其产生的结果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存亡。

中小石油企业采用单一的投资决策方式,必然会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必须全面考虑,这样才会减少企业的投资决策风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投资决策的成败往往关系到这个企业今后的发展道路,中小石油企业只有实行多种方式分析,权衡利弊找出最适合的方案,这样才可以避免危机的发生。

3.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制度。中小石油企业投资决策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影响投资决策的结果。在一个企业投资决策中最大的误区便是一人独裁的方式,因为一个人的想法存在着单一性和不全面性,做出错误的决策将会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

中小石油企业要想改善就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决策体系,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分析,再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批与核算,最终交给领导者们开会发表个人的意见,最终决定是否实施。

如果中小石油企业继续实行不完善的投资决策制度,必定会存在风险,只有避开风险,企业才可能走上正轨,对于中小石油企业来说完善投资决策的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信元.行业竞争管理层投资决策与公司增长/清算期权价值[J].经济学,2013(10).

[2]许学娜.基于EVA的中国石油企业集团投资决策及管理机制研究[J].天津大学,2011(5).

[3]王燕.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决策内部控制问题探究[J].江西财经大学,2013(6).

[4]哈成华.企业投资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财经界,2013(12).

融资决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中小企業;成本决策

文献标识码:A

在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越来越多,有调查显示,从2008年到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倒闭了接近5万余家,同时有20%的中小企业停产进入炒房行列。同时在市场经济下,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步演变为战略之间的竞争。我们知道,中小企业传统成本管理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生产成本,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没有将与供应链上各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包括在内。这种传统模式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下下,己显得越来越不适用。战略成本管理打破了传统成本管理的思维范式,其不仅是对中小企业自身的内部成本进行战略角度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了整个企业管理的成本分析,从而为中小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提升整个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创造了条件。

1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1.1 战略成本管理的含义

战略成本管理意指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地位的目的。融入了战略管理思想的成本管理为企业总体战略的制定提供相关的成本信息,并根据不同的经营战略选择不同的成本管理方式,从而使企业可以灵活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较为长久的竞争优势。

1.2 战略成本管理的特征

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战略成本管理的目的不仅在于减低成本,更重要的是为了建立和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战略地位;

(2)战略成本管理是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为基础,它所追求的不只是短期利润,而是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并随着长期发展战略的改变而改变;

(3)战略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所采取的战略,深入到企业的研发、供产销及售后服务部门,是对经营战略进行的全面成本管理。

2 企业成本决策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在金融危机与全球危机下,面对新经济时代的竞争,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开始从追求企业本身最优化变成追求整个供应链成本最优化与整体获利的长期观点,通过供应链上所有企业之间的合作降低成本越来越被重视,其中如何正确的进行成本决策将决定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我们知道,成本决策的目标是在整个企业成本管理范围内获取信息,从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到企业间的各种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决策提高整个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成本效益,使得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对整个企业进行的全局优化。然而传统成本管理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生产成本,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没有将与其偶尔上供应商和客户的联系包括在内。成本管理的引入成本决策中可以将成本管理置身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将成本因素同企业的竞争地位联系起来,其不仅是对企业自身的内部成本进行战略角度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它还包括了整个企业的成本分析,并通过分析为成本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寻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成本持续降低的最佳路径,从而解决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的对整个企业上成本及其动因缺乏全面了解、企业伙伴关系不能充分利用、只关注企业自身成本降低等问题,为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指明方向。

3 战略成本管理在中小企业成本决策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要将成本因素同企业的竞争地位联系起来,寻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成本持续降低的最佳路径。它是使企业竞争地位改善和成本降低同步发生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分析的主要针对的是在中小企业成本管理中如何进行成本决策管理。

3.1 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

企业与供应商的联系集中于供应商的产品设计、服务、质量保证程序、包装交货程序和订单处理等方面,这些联系通常采取由供应商实施的方式。上游供应商成本管理上的价值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

3.1.1 供应商的选择决策

对战略性供应商的选择步骤如下:

(1)分析竞争环境、顾客需求。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确认企业是否有建立成本管理合作伙伴的必要。如果成本管理合作关系己经存在,应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确认成本管理合作关系变化的必要性,从而确认是否需要对供应商进行重新选择。

(2)确定备选供应商。首先,企业根据发展战略、长期销售预测及产品的物料清单等文件,确定购进的关键物资、预测计划合作期内的购进数量;然后收集该关键物资的市场情报,确定各备选的供应商;最后确定各供应商提供的单位净价。

(3)制定量化的供应商选择评价体系。

(4)成立评价小组,邀请供应商参与。评价小组主要职能是控制和实施供应商评价。组员以来自采购、质量、生产、工程等与成本管理合作密切相关的部门的人员为主。一旦企业决定实施供应商筛选,评价小组必须与初步选定的供应商取得联系,以确认这些供应商是否愿意与企业建立成本管理合作伙伴关系,是否有获得更高业绩水平的愿望。

(5)评价供应商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评价过程结束后,就应进行供应商选择的决策。如果做出了选择,则可以开始建立成本管理合作关系,如果没有合适的供应商可供选择,则必须重新开始进行筛选评价。

3.1.2 战略伙伴关系的构建决策

从成本管理的观点看,企业与供应商是处于同一条成本管理上,是战略上的伙伴。只有双方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成本管理整体的价值最大,达到双赢的结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1)建立为供应商服务的部门。在核心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上进行调整,成立专门的部门为供应商提供服务。

(2)产品开发与生产过程中实施供应商及早参与制。产品成本中有70%到80%是在设计中确定的,因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寻求成本降低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采取供应商参与合作方式,优点在于让供应商及早了解本企业开发新产品所需要的材料,实施并行开发,缩短开发周期。

(3)先期定源和目标成本的制定。先期定源是指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选定供应商,让这些供应商负责设计零部件或工程系统,可能并不是全部让供应商负责,但是一定要权责明确。在过去旧的体制下,企业通过市场竞价的方式来选择供应商,同时也就确定了零部件的进价。而在新的运做模式下,企业要在产品设计出来之前就确定供应商,这就很难进行定价。

3.1.3 战略采购控制决策

(1)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质量很过硬的原材料可以减少在入库时对原材料质量的抽检成本,减少生产成本。国内的企业可以借鉴这种做法,从严要求零部件的质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2)采购优化。JIT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甚至消除从原材料的投入到产成品的产出的全过程中的存货,建立起平滑而更有效的生产流程。在JIT体系之下,选定的供应商可按时、按量及按质将材料运到,保证材料、零部件等到达某一生产工序时正是该工序准备开始生产之时。由此使存货降到了最低限度,极大地削减了存货成本。在JIT管理体系中,需要企业与存货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的订购关系,采购业务由电话或传真的方式进行。在核心企业大量缩减采购费用的同时,简化了的订货方式也使供应商减少了销售费用,增加了利润,实现“双赢”。

3.2 加强与销售商的联系

在战略成本觉得中,通过分析购买商成本管理及其与企业成本管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做出相应决策同购买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达到完善双方关系促进销售降低销售成本的目的。

3.2.1 完善对销售商的评价

在成本管理组建期,销售商的绩效评价目的在于对销售商的选择。因此,在对销售商进行绩效评价时,应以顾客为导向,考察销售商的财务状况和柔性状况,并从外部服务来考察销售商的商业信誉、企业形象和服务水平。首先,交货可靠性可以用交货准确率、交货及时率、交货有效率三个指标评价。交货准确率反映了销售商把品种和数量都正确的货物送到顾客的手中,交货及时率反映了销售商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把产品送到顾客手中,交货有效率反映了销售商能够保证产品在交货过程中的质量完好。其次,销售商能直接接触到目标市场需求,是成本管理的信息中心。销售商能否准确、及时把市场信息传递给核心企业,将对核心企业的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把销售商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处理能力纳入到绩效评价体系中来。第三是服務质量。可以从顾客满意度,顾客投诉率来衡量。

3.2.2 优化与销售商的联系决策

企业与销售渠道的联系同企业与供应商的联系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对销售渠道的联系进行协调和优化不但能够削减相应的成本或增强产品或服务的差别性,而且可以及时获得产品使用情况的信息反馈。在具体实施上,企业可以建立销售信息数据系统来协调和优化与销售商的联系。数据系统应该包括销售情况的模块,售后服务所需零部件的存货情况以及双方技术交流等模块。核心企业通过这个系统,可以随时了解各个销售机构的销售价格、销售数量、存货情况,根据销售情况决定何时发货以及发货的数量等。这对于销售商来说可以避免脱销、增加销售额、降低存货,而对于核心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以销定产、降低存货成本、降低资金占用量、增加销售额。通过了解维修产品所需零部件的情况,可以为销售商及时提供零部件,使顾客的等待时间降到最低。销售商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向核心企业的技术人员请教售后服务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尽最大可能为消费者提供最完善的服务。总之,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下,战略成本管理理论的诞生与发展拓宽了成本管理的目标,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企业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为成本管理中的成本管理指明方向,最终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升整个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寿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彭一.信息化主管案头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6-73.

[3]李丽,赵洋.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与现状分析[J].技术经济,2003,(2):27-28.

[4]陈柯,高伟.关于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的探讨[J].财贸研究,2001,(6):41-45.

融资决策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决策;财务决策机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6.040

提高财务决策能力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配置资源,需要高校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目前,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决策方面的文献大多侧重于研究高校如何从内部完善决策制度与方法。刘长河在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研究中指出,高校在投资筹资中的决策方法以及高校财务决策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人员素质、充分掌握决策信息、定性与定量的决策方法相结合。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高校开始面向市场,决策层需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将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关方法引入高校。这类文献主要集中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而财务管理决策只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对高校财务管理决策进行专门研究的较少。邓纯燕在研究中将高校与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了比较,提出高校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现状、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方法,结合高校财务管理的特殊性,以期找到更适用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决策模式,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 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现状

财务管理决策是指财务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采用合法的手段、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内财务活动的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的过程。与企业相比,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现状及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决策者构成方面

从影响财务管理决策内因的角度来看,高校的组织结构对其财务管理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财务管理决策机构是高校党委会,财务管理决策者只是由上级部门任命的学校部分党政领导。而在企业财务治理中,财务决策的责任往往是由经营者承担的。企业经营者又分为3类财务主体:董事会、总经理及财务主管。其中,董事会与总经理承担财务管理的决策职责、财务主管主要是决策的执行者。现代大学要求行政权与决策权相分离。显然,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这种主体构成不符合现代大学的发展要求。我国高校财务决策一般由财经领导小组或学校党委常委会决定,高校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很少能参与到决策中去,财务决策机制不完善。如有些高校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往往存在着领导“一支笔”的现象,财务管理部门及人员很少参与到财务管理活动。这种集中领导决策的机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增加了财务管理决策的风险性。同时,由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决策主体仅为部分学校党政领导,缺少职工代表、专家等多方参与决策,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受到影响。

1.2 决策目标方面

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在财务管理决策上明显不同于企业组织,尤其是体现在决策的目标上。从本质上来说,财务决策的目标取决于组织生存目的或其存在目标,以及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高校决策者在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时,要更多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财务管理决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高校的非营利组织属性使其在决策中容易忽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这也体现在决策的目标中。而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最终目标则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

1.3 决策内容方面

从财务管理决策的内容来看,尽管高校与企业财务管理决策根本上都是基于资金的财务管理活动,但二者在具体的决策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高校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使其内部事务可以分为两类:行政事务、学术事务。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主要内容包括考虑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预算的合理编制以及其执行过程的控制,对学校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规范高校的经济秩序等。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基础是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问题,决策的内容涉及到筹资、投资、资金的运营及分配活动。企业的财务决策往往要权衡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的实质是管理资金运动及运动过程中与各方面产生的关系。本文主要从筹资、投资两个方面对高校财务管理决策内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据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的贷款额度截至2005年底已达2 001亿元。《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的数据则显示,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 500亿~5 000亿元。另外,有教育部内部权威人士测算,保守估计我国高校的负债约为4 000亿元。对我国高校而言,每年仅偿付贷款利息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再加上贷款结构的过度集中,特别是当还贷高峰到来时,这样的财务风险给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凸显了高校在财务管理特别是筹资决策上的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高校已不再仅具有教学职能,也在开展各种投资增值活动。但由于我国高校曾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决策者往往缺乏适应市场化的经验。高校的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缺乏合理的投资论证和有效监督机制,如有些高校关于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并未建立论证、决策机制等内控制度,以至于造成对外投资决策失误,给高校造成了经济损失。显示了投资决策的风险性,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投资决策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以上论述的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如下。

近年来,我国高校虽然整体发展迅速,但高校的财务决策机制却落后于高校的发展速度,高校的财务决策机制尚待完善。高校财务部门还不能完全统一管理全校的经济活动,财务部门往往只是作为既定政策和决定的执行者。另外,高校校级领导大都兼有教学科研任务,造成财务管理的决策层中缺乏专人系统的研究学校的经济问题。同时,由于高校曾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决策者市场操作经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风险性。

2 高校财务管理决策问题解决的依据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决策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借鉴企业财务决策的角度,对解决高校财务管理决策问题提出建议,高校借鉴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其原因主要是二者在内外部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高校与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决策一般都按照6个步骤进行:确定决策目标、收集相关数据信息、提出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确定最优方案、监督和评估决策的执行情况。高校作为教育性组织有其特殊性,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高校自身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依附于政府的事业单位到独立自主的法人,这种角色上的转变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面向市场的高校在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必然要树立市场意识,在进行财务管理决策时将效率与效益的成本考虑在内。因此,高校借鉴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有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财务活动中基建、筹资、投资以及一些有风险的活动也随之开展。如近年来,北京大学目前已拥有包括5个上市公司在内的一系列校办企业,这其中就有北大方正集团(香港上市)、未明集团(上海A股上市),这些校办企业给北京大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有力地支持了北大的科研项目发展,高校开展的这些活动与企业的财务活动相类似。现代企业在适应市场经济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有效的财务管理决策机制。借鉴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些成熟的决策方法,可以为高校决策提供新思路。同时,高校与企业在一些经营活动上有着相类似的业务如上文所论述的校办企业,在进行此类业务的财务管理决策时,可借鉴企业的决策方法,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效率与科学性。

面对着高校财务管理决策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校在其财务管理决策中应立足自身实际,有选择性的借鉴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手段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以构建高校财务管理决策新模式:该模式既要满足内部信息需求者的需求、管理层监督控制的要求;同时,要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披露要求。因此,结合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索高校的财务管理决策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值得研究的。

3 高校财务管理决策问题的解决路径

高校不同于企业,因此,高校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模式,而是要因地制宜地借鉴企业的部分财务管理决策方法。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侧重点要向发展职能进行转变,为决策提供专业的信息支持。也就是说,基本目标是要完善高校财务决策机制,适应经济形势及市场的新变化。

3.1 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的集体决策机制

著名的管理学家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的管理人”和“满意准则”,该假设说明了管理者的有限理性,集权式的决策往往会降低决策的科学性。根据Gallupe R B等的研究:在集体决策中当成员少于5人时,成员参与讨论的程度高;而当人数多于7人时,成员参与讨论的机会就会降低,易造成决策受少数人支配,使群体再分裂成小的群体。这种集体决策的方式已经在企业实践应用中取得了成效,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因此,高校财务管理决策中要建立集体决策机制,可以通过建立财务管理决策小组的方式。一方面,要根据决策的具体内容确定合理的人数,如当决策一些重大但不紧急的事务时可以采用中等大小的群体决策,对于日常事务就比较适合小规模群体决策,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如面临需要快速做出反应的危机决策则可以减少决策的人数甚至是个人决策;另一方面,决策小组的人员构成中要充分考虑到高校的特殊性,高校存在着学术与行政两大并行的事务,这就要求决策层应充分反映这两大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在决策小组的成员中有行政人员、学术人员的代表。同时,根据决策的具体内容适当地增加职工代表、学生代表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最重要的一点是增加财务管理人员的决策参与度,为决策提供专业的意见,提高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总之,建立高校财务管理的集体决策制度,不论是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结构都要依据具体的决策内容进行适时的调整。

3.2 强化高校财务决策中资金的时间价值

以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借贷关系的普遍存在为前提条件的资金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决策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往往容易忽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把资金时间价值引入高校财务管理将有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决策。如应将引入金融机构贷款或BOT固定资产的产生的贷款利息等超出购建成本的支出计入购建成本中,改掉在预算中用资本性支出中的财务费用进行支出的旧习,减小购建成本的核算决策的偏差,实现高校资产的有效利用,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3.3 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是根据财务报告及有关财务信息对组织运行状况及成果进行评价,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的过程。财务分析不仅是对财务活动的事后总结,也是对未来财务活动的预测,是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高校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过于简单,无法为财务决策提供充分的指导,因此,必须完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见表1)。首先,应将高校各部门的财务报告及有关材料进行收集,然后,再将收集整理好的资料通过专业的系统分析评价,客观分析已完成的财务活动、详细列明其中的利弊得失,并对高校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决策层形成科学合理的经济优化决策。

3.4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决策信息化建设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质就是学校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财务信息进行整合以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目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已成为“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财务决策信息系统构建主要分为:信息的采集、利用以及展现3个方面,财务决策数据仓库可以提高财务数据的利用率,并产生相应的财务图表,为各级部门提供有效财务数据信息,帮助决策人员进行分析决策。高校可以在“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开发财务信息查询系统,列示有关财务信息,使高校各部门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财务信息。同时,建立专门的数据端口对接,将决策层需要的数据随时上报,并通过不同的口径进行汇总。这样高校的决策层就可以根据这些不断更新的财务信息进行相关预测分析,形成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4 结 论

科学的财务管理决策制度,可以实现高校财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本文在考虑到高校组织的特殊性,对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剖析。结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方式,提出了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决策的新思路,以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良好发展。在决策方法的适用性上,主要是在考虑到高校与企业具有一定类似性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参考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部分做法,提出适合高校的财务管理决策模式。但是本文中关于高校借鉴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研究特别是对一些方法的适用性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也缺乏定量的研究。同时,由于笔者的研究水平有限,因此文章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完善与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长河.浅谈高等学校财务决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3,22(3):140-141.

[2] 邓纯燕.高校财务管理引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手段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

[3]胡帆,阎银泉.谈大学财务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J].财政监督,2011(21):53-54.

[4]王玉海.企业财务治理结构问题初探[J].企业经济,2003(11).

[5]杨玉环.浅析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10(6):66-67.

[6]刘凤超.我国公立高校财务风险与控制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7] 赵善庆.高校财务管理问题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

[8]程波.中国高校财务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4.

[9]Desanctis G, Gallupe R B. A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J].Management Science,1987, 33(5): 589-609.

[10]谢丹,刘树林.企业财务决策群体成员构成因素及建议[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9(4): 59-61.

[11]陆敏.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研究[J].网络财富,2010(1).

[12]施春园.对高校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国外资,2013(5).

[13]帅毅.企业财务管理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会计之友,2012(13):107-108.

[14]袁隽媛,谢健.基于 OLAP 的高校财务决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7).

上一篇:班级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下一篇:营销年度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