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写作参考范文

2023-10-06

教学案例写作参考范文第1篇

2.文献的作者3人以下一并列出;3人以上, 写出3人后, 加“, 等”。正文引用文献的中国人名应使用全名, 不得出现“许氏”、“王氏”等非规范写法;中医古籍人名应写出朝代和人名, 如可写成“明代李时珍”。出版项中的出版地有多个时, 只著录第一出版地。

3.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个位对齐, 并用加方括号表示如[1], [2],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 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右上角;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 序号标注于句末;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将之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时, 不用角码标注。

4.图中引用参考文献, 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予以标注, 图中不应出现引文标注。表中引用参考文献, 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 在表注中依次标注;或在表中单一栏说明文献来源, 该栏应列出文献第一作者姓名, 在姓名右上角标注文献角码。

5.同一文献在正文中有多处引用, 文后只列一次, 参考文献列表中可不用标注页码, 在正文中引用位置右上角, 标注参考文献序号和引用起止页码, 例如“十二指肠[4]。”

本刊常见文献格式规定如下, 投稿者请以下列格式为准:

[期刊]作者.文章题目[J].刊名, 年, 卷 (期) :起页-止页.

[书籍]作者.书名[M或S].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起页-止页.

[专利]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国别, 专利号[P].出版日期.

[学术论文集]作者.题目[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 年:起页-止页.

教学案例写作参考范文第2篇

简报, 是情况的简要报道, 也叫“简讯”或“情况反映”。是专门向领导反映重大问题和情况以及总结经验的一种简明扼要的工作报告。这种实用文体内容丰富, 文字简明扼要, 汇报工作及时, 反映问题迅速, 因此, 在日常工作中, 简报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上下左右之间都可使用, 它对上可报告工作, 对下可指导工作, 对平行单位可起到交流经验的作用。由于简报具有这种综合使用功能, 因而, 它目前已成为工作中最普遍、最常见, 使用范围最广泛, 机关利用率最高的一种应用文体。

如何搞好该文体教学呢? 我认为, 对于简报这一节内容, 首先要弄清教学的目的; 其次讲授内容要条理清楚, 重点突出; 并以练习题作辅助。我将这一问题的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 重在讲授内容。共分七个问题。即概念、特点、作用、种类、结构、写法及编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训练要求与实训。在讲授理论知识时, 层次要清楚, 举例要典型, 使之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譬如“简报”的特点, 讲课也许十多分钟, 但归结起来几个字, 即新颖、准确、迅速、简洁、灵活。通过前几个问题的讲授, 使学生懂得“简报”是情况的简要报道, 也叫“情况反映”。最初的简报是专门向领导反映重大问题和情况, 以及总结经验的一种简明扼要的工作报告。由于这种实用文体内容丰富, 文字简明扼要, 汇报工作及时, 反映问题迅速。因而, 简报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上下左右之间都可使用, 它对上可报告工作, 对下可指导工作, 对平行单位可起到交流经验的作用。正因简报具有这种综合使用的功能, 因此, 它目前已成为日常工作中最普遍、最常见, 使用范围最广泛, 机关利用率最高的一种文体。简报一方面便于领导同志掌握情况, 推动工作; 另一方面便于本系统、本部门互通情况, 从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更好地工作。

在讲“简报的结构”时, 利用课件画一个简报的报头, 这样便于直观教学, 也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简报”如何编写呢? 一般来说, 简报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 重要的是“简报”的标题, 因为它不同于党政公文标题那样有固定的写法, 与报纸上面的一般标题相同。我们编写的“简报”属于内部刊物, 它与一般公开性文章的标题不同。因而, “简报”的标题既要准确、鲜明、生动, 又要言简、朴素。“简报”发出去后, 人们是不是愿意看, 这与所拟的标题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标题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所以在拟简报的标题时, 就要注意发挥这一“吸引力”的作用, 要让读者一看标题就想把它一下子全部看完。人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眉目”、“题好文一半”。因此, 在讲授标题写作时, 要从实际出发, 举一些典型的例子, 归纳出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简报”的标题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且必能太平淡。同时, 编写简报要做到: 第一, 反映问题要迅速、及时;第二, 要实事求是; 第三, 文字要简洁; 第四, 要有针对性。

基础讲完后, 要巩固所学知识, 就必须布置一些练习让学生去做, 力求掌握这一文体的写作。在学生编写的简报中, 错误最多的是“报尾”部分。没有弄清抄送栏的内容, 该“报”的未报, 该“送”的又写到“发”的单位里面; 同时, 出现了“报送”、“发送”、“抄发”等错误。针对出现的问题, 及时地作了评正。从后来的作业来看, 学生基本掌握了标题的写法, 教学效果明显。如在写作一份流氓强奸案件的简报中, 有的学生拟写了较好的标题。

如:A、目无国法流氓屡次犯罪

巧设妙计案犯难逃法网

B、拦路强奸以身试法

撒下天网罪责难逃

在喜迎校庆之际, 学生也编写了简报, 拟写的标题如:

全院共庆同享警院昔日风采

师生同乐共铸我院明日辉煌

以上是我在“简报”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活动, 目的是和大家探讨, 从而促进教学, 提高教学水平。

摘要:在应用写作课教学中, 如何组织简报这一节教学活动。本人认为, 首先应抓好基础理论的学习。即简报的含义;简报的作用;简报的种类;简报的结构等。其次加强基本技能训练。通过作业练习, 强化训练,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一文书的写作方法。

关键词:应用写作,事务文书,简报,教学

参考文献

[1] 刘小年.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广西教育, 2004.

[2] 周国良.应用写作教学方法改革刍议[J].现代交际, 2009.

[3] 郑惠云.谈谈简报的写作[J].应用写作, 2005.

教学案例写作参考范文第3篇

写作是一种语言输出的过程,这种语言输出的能力不是一天就练出来的,而是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能获得。然而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感到无从下笔,即使能写,也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句子;有的学生甚至对英语写作望而生畏,消极应付;总体上学生存在严重的英语表述上的困难。写作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母语影响、词汇量少;单词造句、搭配不当;不懂句型、语法不通;信息不全、条理紊乱;语言连贯性差,缺少锻炼;缺少整体的谋篇布局和前后呼应。因此,如何有效地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扩展语言输入,奠定写作基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它的结构应是:词—句—篇。“词”是基础,“句”是过渡,“篇”是则是目的。整个训练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日常教学中,尝试了“词、句、篇”三步曲的写作教学。在教学中做到 “教、学、用”三者的统一。

(一)巧记单词

书面表达需要一定的词汇量,学生书面表达时容易忘记单词或把汉英词汇等同起来。因此,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听写、默写、循环记忆单词,掌握巩固词汇。还要求学生给出与单词有关的同义、近义、反义和词形相似的词,使词汇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复现。

(二)用词造句、连词成句

造句是英语写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可以说,会造句就会写作。要学会造句,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熟练记忆词汇和短语

这个环节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记忆单词和短语时,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词性、拼写读音、意思、用法。抓住了这一点,就像打好了万丈高楼的地基。否则,写作就无从谈起。

2、熟练记忆各种句型和结构

在牢记词汇和短语的基础上,还要记忆各种句型和结构,为造句进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像There be / How many / How much / be+adj / be+V-ing / make sb. do sth /plan/wish/hope/want to do sth.等句型和结构。在表达某个意思时,注意让学生尽量使用学过的结构造句,不可随心所欲地造出汉语式的英语句子。

3、掌握各种时态及语态的含义和用法

要写出一个英语句子,就要明白时态和语态。也就是说,谓语动词使用什么形式。这就要求学生对八种常用时态和两种语态非常清楚。因此,熟练地使用各种时态语态对于造句尤为重要。

4、掌握句子类型和成分

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是句子类型中最基本的型式,每个英语句子都是以它们为模型写成的。掌握了它们,适时引导学生扩大句式,鼓励学生利用课文中的句型造句。另外还要训练学生“一句多译”的能力。有时候,拿到一个中文句子,可能不会译,这时,就要想办法,换成其他的表达方法,迂回曲折,达到目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增加学生的多渠道的语言思维,提高应变能力,从而避免“中国式”的英语。

(三)连句成篇

此项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把语法项目、教材内容和文章体裁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

1.要求学生仿写。掌握在英语学习中所学到的连词。只有连词才能把句子连成语篇。

八年级所学课文都有一定的篇幅,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要求学生用所学过的短语和句型,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基本内容简要的表达出来。如在教授八年级第二单元阅读理解,说明篮球的发明者是谁?是在说明情况下发明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吧短文改编为对话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既吧学生的读、说的能力和写的能力同时训练了。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2.列出提纲,引导学生写作。

引导学生书面表达有许多形式,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我首先采用给出文中的关键词或短语,整理素材和文章要用到的信息和关键词。帮学生做好铺垫和理清思路,让学生的大脑里有东西,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写出东西来,帮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心理恐惧,从写作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3.注重平时的词句积累

鼓励学生收集好词好句,以便于在写作时能信手拈来。

二.进行有效指导,扎实写作训练

1.巧设课堂,限时作文

训练时当场发题,促使学生瞬间接受信息,快速理解信息,迅速表达信息,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能力。这一步是关键,也是学生的难关。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白书面表达题既不是汉译英,也不是作文,不可任意发挥,要求的是将所规定的材料内容经整理后,展开思维,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准确地表达意思的能力。必须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牢牢记住以下口诀:“先读提示,弄清要点与格式;时态语态要当心,前后呼应要一致;句子结构和搭配,语言习惯莫违背;文章写好细检查,点滴小错别忽视。”学生明确目的并掌握要领后,要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训练的初级阶段,每次时间可放宽一点。随着学生写作能力增强,时间相应缩短,逐步做到20分钟内完成任务,决不能养成拖拉的坏习惯。

2.优化习作批改,及时讲评

教学案例写作参考范文第4篇

教学反思,简单的说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结合二十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写成功与不足。写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上出现的一些成功之处,供以后教学时参考古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写课堂上疏漏失误之处,并进行系统回顾、梳理,使之今后更上一层楼。

2 求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教师的声情并茂、学生的独特见解„„将其记录下来,供以后参考。

3 捕捉瞬间灵感。在教学过程中常有因一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灵感,如果课后不及时捕捉,便会时过境迁,烟消云散,应及时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补充养分。

教学案例写作参考范文第5篇

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搜集课外资料,丰满人物形象。

在上课前,我就让学生读了《儒林外史》的第五回,使他们对原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道严监生原名严致和,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粮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对于这样一个人,本应该丰衣足食,但是平日里,他“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肉店里买四个钱的哄哄他就是了”。他这样拼命地节制一切费用,终于营养不良而染了疾。即使生病以后,仍旧“每晚算帐,直算到三更”,病得吃不下饭,还要在“家前屋后走走”,看守他的财产。卧床不起了,还一心“想着田上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仆人下乡去,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 病入膏肓时,还“舍不得银子吃人参”。这种对财物的过分爱惜,该用不用,足可见其吝啬。在教学感悟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时,通过补充严监生的背景资料,了解他的家庭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

人物的性格特点。

二、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学习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我抓住文中“两根指头”这一细节,让学生感悟、思考:严监生的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么多人猜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他不住地摇头,“那是怎样的摇头?” “面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怎样?”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急火燎。“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什么呢?”让学生体会严监生从失望到绝望的心情。“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方法。

在对文本有了深刻理解后,我问学生:“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很多学生都说他吝啬、爱财如命,也有学生说他是勤俭持家、是节约。为了让学生真正把握人物形象,我先让他们理解吝啬和节约各是什么意思?吝啬是指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当用的不用。而节约是指节省,不浪费的意思,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然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并根据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他当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严监生把一根灯草看得比生命、亲情、财产都重要,这就是吝啬。其实,对于这一人物的理解,也许不同的人去读,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阅读教学中要强调多元解读,强调独特感受和体验,但是任何作品的价值都有一个主流解读。主流解读是大多数读者的理解和体验,也是我们解读作品、理解作品的基础。所以,老师还要起到一个良好的主导作用。另外,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学习本文作者的写作方法,用细致的动作、神态来描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让学生学以致用。

第二篇反思

第七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人物的,除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一个很重要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我在教学22课《人物描写一组》时着重点就放在体会描写人物方法上。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在教学时,我不急于求成,先复习一下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或某种思想品质。我用了三个课时,每一片课文用一个课时,每课抓住一个训练的重点。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学习。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并划出来,先自己体会,然后交流汇报。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不仅把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词语都找出来了,而且理解得也很透彻。再让学生个别读、集体读这些句子,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效果非常好。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着重抓住人物的外貌、穿着、语言的描写来学习。采用小组的形式,先划出相关的句子,再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还会有较大的争议,通过同学们的探讨,该搜理的知识点基本上都挖掘出来了。

《临死前的严监生》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教学时,我采用完全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读完课文后,自己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在书上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批注,绝大部分同学写得差不多的时候,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后再在全班作汇报。

教学案例写作参考范文第6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存在在的原因:如作文没有阅读教学那样具有较强依托性的文本,它在在教材中体现的只是短短的一段文字。仅靠这样的一段文字,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教学的难度明显增加。其次,写作是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 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历程,这这就常让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有一种“只见付出,不见学生长进”的的感觉。另外在主观方面传统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特特征,每次写作都起于书上的命题,囿于老师的指导,终止于老师师的批改;形式单调,内容缺乏趣味。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实践,老师开始思考和研究究如何贯彻“新课标”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易于表表达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 生关注现 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 实实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要求。新一轮的作文教学研究提提到了议程。那如何给写作教学注入一股活水呢?

1教师导的注入

“准备———作前指导———批改———讲 评”这是 大部分老 师师们过去直至现在还常用的习作教学的操作过程。如果这种过程程变为程式化、刻板化就不利学生自由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易于动笔,乐与表达”。“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写作知识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就对老师提出了几点要求与与注意。

1.1 注意教学的即时生成性

就是在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变变化,及时调整和创造习作的契机和题材,让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的火花。

如在上完课外读物《你的天和我的地》后,学生感悟颇深,,尤其是其中的“两代人的矛盾”,学生们畅所欲言,首先觉得杨杨子是位善解人意的父亲,相反自己的父母不懂自己,学生说了了很多父母不理解自己的事情。老师继续引导,这样的矛盾是由由什么造成的呢? 缺少平等的交流与相互的理解。老师趁机提示,,那就与父母面对面的交流吧。学生立即反映“不好意思”“他们们肯定不听”等等话语。那把自己羞于表达的话诉诸于笔端然后后找个时机呈给父母如何? 大部分同学赞同。于是当天作业就布布置了一篇周记“给父母的一封信”。学生在感悟颇深的情况下写写作,觉得有话可写。周记很快收上来,写得很好,包括一些平时时写作如挤牙膏的同学也洋洋洒洒写了六七百字,情真意切。

此篇作文因它的即时性, 让学生写的轻松, 老师批得也悦目。

1.2 注重学生写作的个性化

写作的共性化是过去学生写作中常见的现象, 这种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习作的灵气。教师注意营造良好的习作氛围,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深入体验,努力捕捉生活体验中的灵感,并以此来组织材料。另外,我们在作文课上出作文题目时,定位在实实在在的普通生活之中,多出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自己命题,让学生有话可写。

如七年级学习“童年趣事”时,就让学生思考有哪些趣事让他们回味无穷呢? 告诉他们一星期后将写关于此的一篇当堂作文。告诉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构思。一星期后的作文课上学生的表现很好,大部分同学能拿出准备好的提纲,有的拿出已打好的草稿进行修改,有的同学把周记拿出,上面写着这一星期来思索过程中灵感爆发时所写的好的语段。以前当堂作文的拖沓现象这次得到明显的改善。

1.3 提 倡爱的评价

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尽量寻找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学生很在乎老师的评语,你给予肯定就是给了他信心。

在最近的几次作文中笔者试着在一些写作平平的同学的文章中找其中的亮点,一句话,一段话,一个漂亮的比喻,一个好的开头, 一个巧妙的过渡……都把他们所写拿来做为评讲作文时的例子。这让学生大受鼓舞。

当然也有改到抄袭的作文,当时觉得很气愤,觉得应在评语烂写上“抄袭!重写!”的字样,但立即意识到这会伤害其自尊。笔者又耐心地看了一遍作文发现开头是自己写的, 于是下了评语“开头写的很精彩 ,但希望做到‘我手写我心’”。事后那位学生很羞怯地拿来他重写的作文给我看。

当然除了传统的书面形式对写作加以评价, 还可采用口头评价、同学互相评价、自己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习作作出多方面的评价。

总之老师用心去关注学生的写作, 尽量做到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让学生能放开手脚、自由倾吐,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愉快的写作氛围。

2学生情的输出

作文的根本功能是“抒情表意”,“表意”就是把个人的具体想法、看法、对客观世界的具体反应,向别人道清楚,写明白;“抒情”则是把“写”这些想法、看法、反应时的态度(包括赞成或反对、爱与憎、汲取与扬弃、宽容与苛刻等情感)展示出来,以求得他人既同意自己的看法和反应,又附和自己的态度。所以,学生作文,成人著述,无论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也好,议论也好说明也好,都离不开“抒情”与“表意”。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等要求。但长期以以来, 困扰学生习作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真情实感, 内容空空洞。那如何让学生把情输出呢?

2.1 学会观察和感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只只凭主观想象、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文章的。因此,要把学生关注注的目光引向万千世界,既能在一草一木、一物一事中感受灵魂的的颤动,也能在纷繁复杂中学会平静客观理性地思考。

这种观察既可以是直接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的直接接观察,如参观展览会、访问名人学者、游览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进行各种社会调查等;也可以通过影视、录像等形象直观的媒体体进行的间接观察,了解国内外大事,开拓知识视野。应注意的是是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不只是旁观者,更要做参与者,目的是使学学生对所要描绘的对象有一个更为真实、细致、客观和深刻地了了解。

如在八年级学到“人生感悟”时,让他们静静的体悟生活中中的点滴的魅力;在九年级学到第一单元时,学生被作家们笔下亘亘古如斯的大自然的美丽所感动时,就让学生到公园、田野去观察察感受万物的勃勃生机,让他们的心灵能够放飞。

2.2 借助阅读的东风

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不一定就能写出好文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模仿和借鉴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主要途径。学生要尽量把写作和阅读结合起来。

当然首先要读好课本中的文章。新课程的推动下对教材做了很大的变动,而这样的变动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情感的体悟。新教材以主题划分单元,学生可在教科书所创设的对话情境中,通过自主阅读,品味名篇佳作,与文本、老师和同学交流、对话,在对话中,会让学生渐渐的变得有话可说;设置的“问题探讨”提升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分析,发展了理性思维;设置的“活动体验”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走进语文,走进生活,开掘出写作的源泉。另外每一单元的写作部分提供了一组供选做的作文题,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范围。比如七年级上册的作文引导下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

学生只有带着情感去观察与感悟生活, 去品读作品才能走出自己狭隘的空间,才能写出感人至深的文字。

总而言之,如何提高作文的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做的是“植根于现实”, 将当前一些好的教学理念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作文的教学注入一股活水,在师与生的努力下逐步形成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指导思路。努力实现作文教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实践,教师应该思考和研究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更贴近生活,将当前一些好的教学理念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作文的教学注入一股活水是我们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交通安全知识免费范文下一篇:机要秘书年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