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词语搭配范文

2024-04-07

部编二年级词语搭配范文第1篇

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本课抓住两条主线教学,思路清晰。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变。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就围绕着这两务主线展开了。思路清楚,就能很好地驾控课堂,孩子们在学的时候也轻松明白,兴趣盎然。

2.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本,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角色(云、雨、雹子、雪)

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做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融入课文。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感受它们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表演出来。同时又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感情朗读上。我又请男生读雹子的句子,女生读雪的句子,体会雹子的力度,雪的轻盈。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再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读,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欣赏„„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水变成汽的过程后,我又通过课件演示,把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加强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他们懂得了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跳舞、唱歌、开大会。”中“睡觉”是水安静的样子;

“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

“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开大会”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嘛。

三、学有所得,感悟提升。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受到了环保知识的教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最后,在课程结束之际,我又布置了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画一画水的变化,并注上说明文字。是学生的课堂所学得以延伸。

当然课堂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可能是积极性调动还不够。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是还可以渗透一些写作技巧。

总之,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默读、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借助多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自读思考: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接下来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豌豆靠太阳晒豆荚的方式传播种子„„让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利用录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也就是靠弹力传播种子。

最后小结: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识字一《场景歌》课后反思

现象一:

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是太高。

分析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同时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还需努力。

对策:应重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教师平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情景中识字。

现象二:做“小诗人”这一环节,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合作学习,有点流于形式。

分析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够深透,忽视了部分学生没能进行充分的个体学习与自我感悟。

对策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识字二《树之歌》课后反思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识字三《拍手歌》一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边吟边唱边玩,让他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又让学生没有学习负担,收获颇丰。

识字四《田家四季歌》课后反思

本儿歌朗读要有节奏感,对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进行了描写,以简练的笔墨画了四幅田园四季的风景画,重点是在介绍农事,带着赞美的感情歌唱了种田人的辛勤劳动。这首时序歌既可使小朋友们获得有关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的知识,又能使他们在情绪感染中受到农业劳动美的熏陶。

4.《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问:“你有什么总是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5.《玲玲的画》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得意(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6.

《一封信》教学反思:

这个是拓展练习写一封信后的反思,在批改孩子们写的一封信时,我发现孩子们有太多细腻的情感藏在心里。我没有限定孩子们习作的收信人,他们有的写给爸爸妈妈,有的写给爷爷奶奶,有的写给老师、同学、朋友、弟弟妹妹„„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正确的格式书写这封信,只有个别孩子在格式上出错。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的错别字少了很多。从这里,我有了一点思考:也许孩子们乐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才能让他们更加用心。习作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让我感动。这也让我有所感悟:学习生活中,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可以利用书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因为有的孩子说不出的话却可以很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亲近孩子。

7.

《妈妈睡了》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中落实的较满意的地方有: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但感悟和情感的升华却显得难了些,也更重要了些。

要通过文字向学生传递文本中作者情感的流露,那理解、感悟词汇即是本课重中之重的教学目标了。由此,我重点在“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一段有目标、有层次的培养学生读、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句式的对比评价对“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从文中提炼语言,知道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确积累目标,对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做了指导,

学生受益颇深。2、句、段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进入中年级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平时的语言阅读教学就不可疏忽,由此,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处理这个问题,我用了读文想象,展开生活联想的方法。使得学生进一步学习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8.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一课时,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接着再通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置,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尽”。在教学“黄河入海流”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文中的图,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收集到的有关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的资料,最后让他们用一些词来形容黄河。通过观察插图,交流相关资料,展开想象,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词语,如有的学生会用“滔滔、滚滚、壮观、有气势“等简单的词来形容黄河,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在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望庐山瀑布》反思:古诗学生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上完课后,感想颇多:1、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一周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瀑布图片网上很多,但是能准确切题、合乎心意的却甚少。从关键字“望庐山瀑布”到“瀑布”,从自己认真查找资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寻求帮助的途径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浏览的图片就有几百张。最后才在这几百张中选取了8张。视频资料也是如此。庐山瀑布的视频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视频资料是——既要表现出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声。寻找资料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艰辛过后的收获却让我感觉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兴奋。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对于所有课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刚开始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急于求成。在试讲时我利用多媒体上的课,几位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再就是在理解诗意上引导的还不够透彻,我发现自己不应该让教学来体现多媒体的功用,而应该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所以我在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调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9.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10.《日月潭》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在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

11.

《葡萄沟》教学反思:

在整堂课中,我始终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全篇课文:

(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去葡萄沟里看看,整体感知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通过老师的感情范读带学生入情入境,去葡萄沟里细细地看个够。

(3)再让学生在细看的基础上谈谈对葡萄沟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4)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进行感情朗读,在葡萄园里真切感受对葡萄的喜爱之情,并再创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体会到葡萄沟的物美情更美。

(5)最后,对葡萄干这一段比较枯燥的文字,我创设了一个学生较感兴趣的学习活动: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在葡萄沟办一座葡萄干加工厂,请学生来介绍葡萄干的制作方法。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了解到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

6)在课文快结束时,再一次带学生入境:观看录象,通过感官刺激,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说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升华:“因为这儿的水果多;因为这儿的葡萄美;因为这儿的葡萄干色鲜味美,更因为这儿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所以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从而解决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整节课,学在不知不觉中在葡萄沟里走了一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自然流露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12.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怎样达到这个效果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动听的音乐,展示小鸟见过的缤纷世界: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灿烂的田野,飞过清澈的小溪,也没有看到天的边,而这时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抬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此时小鸟的广博见识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

13.

《寒号鸟》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我是以描述带入情境的,因为面对着是二年级的学生,我就以一个生动的引入课文,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引入了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了课题,很好地让学生注意了“号”这个多音词。接着我是要学生去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我当时要求学生进行两次阅读课文,第一次是解决生字词,在这里我顺便联想了新旧词语,让小学生注意字的写法。还有实现了我的目的,整体感知,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说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不过我感觉到自己在这里没有很好地去评价不同的学生,有点赶。

第二次阅读我是要学生找出描写季节转变的句子,目的是让他们弄清时间的顺序是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很自然地让学生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并且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对比特点。不过,这里后来我觉得可以合并为一次阅读好了,这样第一次阅读,就达到了整日感知,清扫字词,理清脉络。显得简洁点。

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俄文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到最后,

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编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当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词句中,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让他们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孩子们一个开头“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

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15.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既而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这一环节学生在各

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然后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以此来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体会大禹公而忘私、心中只装着百姓的崇高精神。

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16.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由于孩子对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引导他们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感悟文章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第二自然段中介绍区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第三自然段是重点,“一道”、“一块儿”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可以主要抓住了想象练习,让大家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连夜又赶做一根扁担?”在想象中他们对朱德与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

17.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在学习课文第四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周总理把水泼向谁?向他(她)祝福什么?傣族人民把水泼向谁?向他祝福什么?学生说后表演读,气氛很活跃。从这里,学生真正感受到周总理的可亲可敬,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充分感受到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

18.

《敕勒歌》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多层次朗读,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朗读全文,背诵全文,识记注释,读为主线,多形式。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师的再创造。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则理解、感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所以,对于这样的文章要多朗读。

此外,目标简明,扎实有效。首先主题明确: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北方草原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风光,抒发了敕勒族人对养育他的的水土、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其次,描绘景物,动静结合。诗中写平川、大山、天空、都是总体的静态勾画,末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草原景物的动态描绘,展现了辽阔大草原生机勃勃的景象。风在“吹”,草在“低”,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另外,我在上课时讲到侧面描写。此诗写草、风、牛羊,都是写人的侧面,其实人是多么的幸福与知足,快乐与恬静。毕竟,安居乐业是人们的普遍愿望。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来一个背古诗比赛。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给学生一个导向,鼓励他们平时多积累古诗。接下来,理解诗题“夜宿山寺”,借着机会,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理解单个的字词,再把意思连起来。

在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试着去理解其中的诗句,这首诗浅显易懂,除了几个学生对“危楼”的“危”理解出现问题,其余的都没有什么障碍。在讲到“高百尺”的时候,我趁机告诉学生李白其他的诗中也有这样的大胆夸张的写法,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等。

在诵读时,我的教学步骤是:师范读——学生闭眼听——发挥想象——自由说——感悟朗读。只有这样如剥笋般层层深入,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有感情。

19.《雾在哪里》课后反思:

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因此,我在设计时全文围绕雾“淘气”“藏”来设计。抓住雾“淘气”,雾把什么“藏”了起来等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我设计了三次填空,三次填空看起来内容相同,其实所填的内容是不同的,每一个内容都紧扣教材。(淘气的雾把了起来。于是,藏。)学生通过填空发现原来雾每把一样东西藏起,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他们会边填空,边想象,这样通过填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另外,在生字教学上,因为“藏”是重点,它贯穿全文,教学时我作了重点指导。其他的生字我都采用了随文识字,通过学生的发现来说识记方法。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最后在总结时让学生边看板书,边用对比的形式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明白了雾中、雾后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景象。

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容量大,对关键的词语理解不深,对写字的指导不到位,有蜻蜓点水之意。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字指导仍是关键,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重视。

20.

《雪孩子》教学反思:

按照要求进行了预习,我预设学生可能说不清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但没想到,在读了两遍课文之后,有的学生就能讲清楚: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变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课文却读得很不流利,这说明学生的表达能力要强于朗读能力,原因就是在读明白故事情节之后,就懒得再读了。

为了再次激发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学文时采用情景导入的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大雪覆盖山川、房屋、田野的情境。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什么景物?(天上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地面上、房屋上、树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兔妈妈在堆什么?(堆雪孩子)这么漂亮的雪孩子你喜欢吗?(喜欢)不仅你们喜欢,小白兔也很喜欢,快去看看雪孩子跟小白兔是怎么玩耍的吧!然后引导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在读中感悟雪孩子舍己救人的品质。课文结尾“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从“很美很美”一词中体会到什么?有的学生说:这朵白云很漂亮。“对,这种美是外在的。”学生从我的评价中马上反应过来:“这里的很美很美是说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心灵美。”这是我没想到的,没想到在我的点拨下学生能说出心灵美这个词语,我想这与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是分不开的。

21.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我引导学生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只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要记住老师应起指导作用。

22.

《狐狸分奶酪》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有较深的哲理,兄弟之间本该相互谦让,两个人都想占便宜,结果却让别人钻了空子,便宜了狡猾之人。对成员内部来讲,要团结,不计较,如果过于贪心,很可能到最后得不偿失。学生要明白这些有难度,一般停留在狡猾等层面,分析熊兄弟也是必要的。我推荐学生阅读“狐狸”群文阅读选文,包括教材后面的狐狸养鸡系列,因为群文能打开学生人文教育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24.

《狐狸养鸡一》教学反思:

体会狐狸的矛盾心理是不容易的,世间万物都有善良的一面,就算是坏人,也有善良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要学习本课文特别是写狐狸的心理活动,写得十分生动,例如小鸡们在狐狸的身上睡觉等细节写得很具体。要求学生角色扮演,如小鸡,狐狸,老鼠等,感受狐狸在特别的环境中如何逐步转向善的一面。

23.《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老师在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更巧妙的是,老师让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扮演这童话王国里的一个人物,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课文一至六自然段写了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感情朗读,使学生充分理解友谊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欢快音乐戛然而止,代之以悠伤的乐曲,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老师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学生有丰富充分的情感体验,理解了友谊的重要,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了一定的感受。

24.《风娃娃》是新课程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课文中的风娃娃是怎样的呢?欣赏一下课文的插图,你就会看到风娃娃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仔细读课文觉得风娃娃其实就在孩子们的中间。他既可爱有时又有些可气。

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渎课文,找出课文中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很快找出风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等。让学生整体的了解课文。接着又问: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学生。

接着又请学生读课文,提出你在阅读时,哪些地方你不懂?学生提出了好多问题,“断断续续、纤夫、船帆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有些问题其他同学知道的,我就请其他同学来解答,有些比较难的,离现实生活比较远的问题,就由我来讲解。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说明他在阅读时动了一翻脑筋,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寻找答案,但还是不明白。就好象让孩子摘桃子,没摘到,就差跳起来这一步。教师在这时助学生一臂之力,学生主动地听讲,记忆就非常深刻

部编二年级词语搭配范文第2篇

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本课抓住两条主线教学,思路清晰。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变。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就围绕着这两务主线展开了。思路清楚,就能很好地驾控课堂,孩子们在学的时候也轻松明白,兴趣盎然。

2.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本,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中角色(云、雨、雹子、雪)

读有关的句子,把自己当做那个角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课文,融入课文。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在教学云变成雨、雹子、雪这一段时,我抓住了“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感受它们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加动作表演出来。同时又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词的准确。然后渗透到感情朗读上。我又请男生读雹子的句子,女生读雪的句子,体会雹子的力度,雪的轻盈。

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再通过读、说、演等各种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导读,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欣赏„„使整堂课声情并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了水变成汽的过程后,我又通过课件演示,把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加强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他们懂得了课文写的“我在池子里睡觉,在„„跳舞、唱歌、开大会。”中“睡觉”是水安静的样子;

“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动;

“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滚及它发出的声音。“开大会”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嘛。

三、学有所得,感悟提升。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受到了环保知识的教育,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回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最后,在课程结束之际,我又布置了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画一画水的变化,并注上说明文字。是学生的课堂所学得以延伸。

当然课堂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还没有完全融入课文的学习之中,可能是积极性调动还不够。在教学水的不同形态是还可以渗透一些写作技巧。

总之,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3.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默读、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为了帮助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借助多媒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自读思考:这首诗一共介绍了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闭上眼睛想一想,闻一闻,听一听,试试在读的时候你能感受到什么?接下来再用不同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豌豆靠太阳晒豆荚的方式传播种子„„让学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利用录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也就是靠弹力传播种子。

最后小结: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识字一《场景歌》课后反思

现象一:

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是太高。

分析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同时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还需努力。

对策:应重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教师平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情景中识字。

现象二:做“小诗人”这一环节,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合作学习,有点流于形式。

分析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够深透,忽视了部分学生没能进行充分的个体学习与自我感悟。

对策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识字二《树之歌》课后反思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学本课时,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识字三《拍手歌》一课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边吟边唱边玩,让他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又让学生没有学习负担,收获颇丰。

识字四《田家四季歌》课后反思

本儿歌朗读要有节奏感,对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进行了描写,以简练的笔墨画了四幅田园四季的风景画,重点是在介绍农事,带着赞美的感情歌唱了种田人的辛勤劳动。这首时序歌既可使小朋友们获得有关一年四季农作物生长和农事活动的知识,又能使他们在情绪感染中受到农业劳动美的熏陶。

4.《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问:“你有什么总是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5.《玲玲的画》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得意(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6.

《一封信》教学反思:

这个是拓展练习写一封信后的反思,在批改孩子们写的一封信时,我发现孩子们有太多细腻的情感藏在心里。我没有限定孩子们习作的收信人,他们有的写给爸爸妈妈,有的写给爷爷奶奶,有的写给老师、同学、朋友、弟弟妹妹„„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正确的格式书写这封信,只有个别孩子在格式上出错。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的错别字少了很多。从这里,我有了一点思考:也许孩子们乐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才能让他们更加用心。习作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让我感动。这也让我有所感悟:学习生活中,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可以利用书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因为有的孩子说不出的话却可以很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亲近孩子。

7.

《妈妈睡了》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中落实的较满意的地方有: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但感悟和情感的升华却显得难了些,也更重要了些。

要通过文字向学生传递文本中作者情感的流露,那理解、感悟词汇即是本课重中之重的教学目标了。由此,我重点在“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一段有目标、有层次的培养学生读、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句式的对比评价对“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从文中提炼语言,知道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确积累目标,对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做了指导,

学生受益颇深。2、句、段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进入中年级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平时的语言阅读教学就不可疏忽,由此,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处理这个问题,我用了读文想象,展开生活联想的方法。使得学生进一步学习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8.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一课时,我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那种美好的情境。如学习“白日依山尽”时,我通过让学生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的景色。接着再通过用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上台画出此时太阳的位置,让学生形象感知到傍晚夕阳慢慢落山的美丽景色,更进一步理解了“白日依山尽”。在教学“黄河入海流”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文中的图,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收集到的有关黄河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的资料,最后让他们用一些词来形容黄河。通过观察插图,交流相关资料,展开想象,学生脑海中不知不觉就有了词语,如有的学生会用“滔滔、滚滚、壮观、有气势“等简单的词来形容黄河,在学生脑海里黄河的壮观景象会越来越明晰,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从而真切感受到黄河水流进大海的那种磅礴气势。在这样感悟内化,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更远”这是这首古诗中要阐明的道理。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诗人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再让学生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站在高处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经历。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颇高,从而感悟出古诗所蕴含的“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要不断努力。

《望庐山瀑布》反思:古诗学生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上完课后,感想颇多:1、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一周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瀑布图片网上很多,但是能准确切题、合乎心意的却甚少。从关键字“望庐山瀑布”到“瀑布”,从自己认真查找资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寻求帮助的途径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浏览的图片就有几百张。最后才在这几百张中选取了8张。视频资料也是如此。庐山瀑布的视频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视频资料是——既要表现出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声。寻找资料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艰辛过后的收获却让我感觉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兴奋。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对于所有课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刚开始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急于求成。在试讲时我利用多媒体上的课,几位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再就是在理解诗意上引导的还不够透彻,我发现自己不应该让教学来体现多媒体的功用,而应该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所以我在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调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9.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10.《日月潭》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引导过多”等问题,在让孩子主动认知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教学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时的修炼,一如既往的去做,才会日提升。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的文章,虚心求教,多听听别人怎么上课,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学行为。

11.

《葡萄沟》教学反思:

在整堂课中,我始终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全篇课文:

(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去葡萄沟里看看,整体感知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通过老师的感情范读带学生入情入境,去葡萄沟里细细地看个够。

(3)再让学生在细看的基础上谈谈对葡萄沟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4)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进行感情朗读,在葡萄园里真切感受对葡萄的喜爱之情,并再创情境通过表演让学生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体会到葡萄沟的物美情更美。

(5)最后,对葡萄干这一段比较枯燥的文字,我创设了一个学生较感兴趣的学习活动: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在葡萄沟办一座葡萄干加工厂,请学生来介绍葡萄干的制作方法。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了解到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

6)在课文快结束时,再一次带学生入境:观看录象,通过感官刺激,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说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使学生的情感受到升华:“因为这儿的水果多;因为这儿的葡萄美;因为这儿的葡萄干色鲜味美,更因为这儿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所以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从而解决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整节课,学在不知不觉中在葡萄沟里走了一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自然流露出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

12.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怎样达到这个效果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动听的音乐,展示小鸟见过的缤纷世界: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灿烂的田野,飞过清澈的小溪,也没有看到天的边,而这时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抬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此时小鸟的广博见识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

13.

《寒号鸟》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我是以描述带入情境的,因为面对着是二年级的学生,我就以一个生动的引入课文,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在引入了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了课题,很好地让学生注意了“号”这个多音词。接着我是要学生去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我当时要求学生进行两次阅读课文,第一次是解决生字词,在这里我顺便联想了新旧词语,让小学生注意字的写法。还有实现了我的目的,整体感知,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说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不过我感觉到自己在这里没有很好地去评价不同的学生,有点赶。

第二次阅读我是要学生找出描写季节转变的句子,目的是让他们弄清时间的顺序是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然后很自然地让学生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并且注意到了这篇文章的对比特点。不过,这里后来我觉得可以合并为一次阅读好了,这样第一次阅读,就达到了整日感知,清扫字词,理清脉络。显得简洁点。

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俄文讲述的是一则寓言故事:种葫芦的人由于不了解叶子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到最后,

原本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都落光了。本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编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当然,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词句中,因此,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我要的是葫芦》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我结合文章的空白之处,设计了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你想对他说什么吗?这样学生说话让他们有了较大的伸展空间。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孩子们一个开头“第二年,种葫芦的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

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15.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大禹,认真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动人的故事,既而谈谈自己对大禹的看法。更深一步理解大禹的英雄形象。这一环节学生在各

抒己见的同时,也就统揽了全文,理解了大禹这一英雄形象。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一段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然后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设计了“儿子会问妈妈什么?”“妈妈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学生不禁会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回答中真情流露。以此来感受到感受到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体会大禹公而忘私、心中只装着百姓的崇高精神。

课文教学的结尾也相当精彩,在结尾点题:“为什么在禹的名字前面加个‘大’字,叫他‘大禹’呢?”这个问题点明了文章中心,点出了课文结尾“伟大”一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了归纳和升华,起到了点题和总结。

16.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这句话写出了战士们争相挑粮的高涨热情。“可是”承接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路程长路难走的困难,是说虽然种种困难,但是战士们都争着去挑。“争”字表现了战士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

课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感人场面。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课题,又深化了内涵。

由于孩子对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引导他们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感悟文章内容。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第二自然段中介绍区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第三自然段是重点,“一道”、“一块儿”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可以主要抓住了想象练习,让大家想想:战士们会怎样劝朱德?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藏好了心里会怎么想?朱德发现扁担没有了会想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去找而是“连夜又赶做一根扁担?”在想象中他们对朱德与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

17.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景,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在学习课文第四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周总理把水泼向谁?向他(她)祝福什么?傣族人民把水泼向谁?向他祝福什么?学生说后表演读,气氛很活跃。从这里,学生真正感受到周总理的可亲可敬,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情,充分感受到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

18.

《敕勒歌》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多层次朗读,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朗读全文,背诵全文,识记注释,读为主线,多形式。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师的再创造。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则理解、感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是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所以,对于这样的文章要多朗读。

此外,目标简明,扎实有效。首先主题明确: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北方草原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风光,抒发了敕勒族人对养育他的的水土、对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其次,描绘景物,动静结合。诗中写平川、大山、天空、都是总体的静态勾画,末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草原景物的动态描绘,展现了辽阔大草原生机勃勃的景象。风在“吹”,草在“低”,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另外,我在上课时讲到侧面描写。此诗写草、风、牛羊,都是写人的侧面,其实人是多么的幸福与知足,快乐与恬静。毕竟,安居乐业是人们的普遍愿望。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来一个背古诗比赛。一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给学生一个导向,鼓励他们平时多积累古诗。接下来,理解诗题“夜宿山寺”,借着机会,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理解单个的字词,再把意思连起来。

在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试着去理解其中的诗句,这首诗浅显易懂,除了几个学生对“危楼”的“危”理解出现问题,其余的都没有什么障碍。在讲到“高百尺”的时候,我趁机告诉学生李白其他的诗中也有这样的大胆夸张的写法,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等。

在诵读时,我的教学步骤是:师范读——学生闭眼听——发挥想象——自由说——感悟朗读。只有这样如剥笋般层层深入,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有感情。

19.《雾在哪里》课后反思:

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因此,我在设计时全文围绕雾“淘气”“藏”来设计。抓住雾“淘气”,雾把什么“藏”了起来等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我设计了三次填空,三次填空看起来内容相同,其实所填的内容是不同的,每一个内容都紧扣教材。(淘气的雾把了起来。于是,藏。)学生通过填空发现原来雾每把一样东西藏起,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他们会边填空,边想象,这样通过填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另外,在生字教学上,因为“藏”是重点,它贯穿全文,教学时我作了重点指导。其他的生字我都采用了随文识字,通过学生的发现来说识记方法。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最后在总结时让学生边看板书,边用对比的形式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明白了雾中、雾后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景象。

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容量大,对关键的词语理解不深,对写字的指导不到位,有蜻蜓点水之意。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字指导仍是关键,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重视。

20.

《雪孩子》教学反思:

按照要求进行了预习,我预设学生可能说不清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但没想到,在读了两遍课文之后,有的学生就能讲清楚: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变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课文却读得很不流利,这说明学生的表达能力要强于朗读能力,原因就是在读明白故事情节之后,就懒得再读了。

为了再次激发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学文时采用情景导入的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大雪覆盖山川、房屋、田野的情境。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什么景物?(天上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地面上、房屋上、树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兔妈妈在堆什么?(堆雪孩子)这么漂亮的雪孩子你喜欢吗?(喜欢)不仅你们喜欢,小白兔也很喜欢,快去看看雪孩子跟小白兔是怎么玩耍的吧!然后引导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在读中感悟雪孩子舍己救人的品质。课文结尾“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从“很美很美”一词中体会到什么?有的学生说:这朵白云很漂亮。“对,这种美是外在的。”学生从我的评价中马上反应过来:“这里的很美很美是说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心灵美。”这是我没想到的,没想到在我的点拨下学生能说出心灵美这个词语,我想这与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是分不开的。

21.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我引导学生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只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要记住老师应起指导作用。

22.

《狐狸分奶酪》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有较深的哲理,兄弟之间本该相互谦让,两个人都想占便宜,结果却让别人钻了空子,便宜了狡猾之人。对成员内部来讲,要团结,不计较,如果过于贪心,很可能到最后得不偿失。学生要明白这些有难度,一般停留在狡猾等层面,分析熊兄弟也是必要的。我推荐学生阅读“狐狸”群文阅读选文,包括教材后面的狐狸养鸡系列,因为群文能打开学生人文教育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24.

《狐狸养鸡一》教学反思:

体会狐狸的矛盾心理是不容易的,世间万物都有善良的一面,就算是坏人,也有善良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要学习本课文特别是写狐狸的心理活动,写得十分生动,例如小鸡们在狐狸的身上睡觉等细节写得很具体。要求学生角色扮演,如小鸡,狐狸,老鼠等,感受狐狸在特别的环境中如何逐步转向善的一面。

23.《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多次设置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本课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老师在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板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更巧妙的是,老师让学生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扮演这童话王国里的一个人物,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音乐的运用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课文一至六自然段写了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感情朗读,使学生充分理解友谊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欢快音乐戛然而止,代之以悠伤的乐曲,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

老师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学生有丰富充分的情感体验,理解了友谊的重要,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了一定的感受。

24.《风娃娃》是新课程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课文中的风娃娃是怎样的呢?欣赏一下课文的插图,你就会看到风娃娃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胖乎乎的脸、圆溜溜的大眼睛,仔细读课文觉得风娃娃其实就在孩子们的中间。他既可爱有时又有些可气。

教学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自渎课文,找出课文中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很快找出风娃娃做的事情有:吹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等。让学生整体的了解课文。接着又问:其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事情呢?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学生。

接着又请学生读课文,提出你在阅读时,哪些地方你不懂?学生提出了好多问题,“断断续续、纤夫、船帆是什么意思。”等问题。有些问题其他同学知道的,我就请其他同学来解答,有些比较难的,离现实生活比较远的问题,就由我来讲解。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说明他在阅读时动了一翻脑筋,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寻找答案,但还是不明白。就好象让孩子摘桃子,没摘到,就差跳起来这一步。教师在这时助学生一臂之力,学生主动地听讲,记忆就非常深刻

部编二年级词语搭配范文第3篇

我说:孩子们,读一篇文,尤其是读一篇好玩幽默的文,我的心情是高度愉悦的,可能会笑的不能控制。但是孩子们,不要因为它的好玩,忽略了它中间蕴含的知识性,和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出示所有昆虫的名字,你从文中能找到描写这些小虫子的句子吗,能从句子中知道关于昆虫们什么样的特点吗?练习读写画。如果让你描写你把自己想像成某种动物,写写自己可能会发生的经历,你会怎么写呢?请想一想。我觉得,在这样一节到处都是失控点的文中,我能找到这样片刻的宁静,去探讨思索,真的很难得了。

学习生字时,也是笑点不断。就让它尽情地失控吧。孩子们把这节称为“搞笑课”。我想不管他们过了多久,也会清楚地记得今天这一课。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一、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收集成语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还使学生学会了区分成语故事和神话故事的不同。学生非常乐意去做,收集了很多,在课下也进行了交流。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先自己读文,再提出重点词语,再由重点词语引出句子,然后再回到文中去读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课文,体会寓意。抓住养羊人两次丢羊时态度的不同进行教学,针对 “第一次丢羊,养羊人街坊是如何劝他的?他是如何反应的?”“第二次丢羊时,他又有什么反应,以及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这几个问题展开,进行朗读,感悟,老师进行恰当的板书。在理解课文之后适时的出示课题,让学生很自然的理解课题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联系实际,谈体会。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回顾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主要有一下几点:

1、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鼓励大胆质疑,在读中解决问题等。

2、注重双基的训练。如对字词的指导,包括字的音准,字的演化,字的书写等。

3、在合作交流中解决疑难。

4、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学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比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也很多:

1、教学目标制定得不细致准确,所以教师教学时对课堂的把握就不是很到位。

2、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使课上的更精彩。

3、课堂提问中,集体展示偏多,个人展示偏少,不能体现有些个体的能力。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有些孩子人云亦云。

4、感情朗读不到位,应进一步加强朗读的指导。

5、联系实际谈体会环节,学生谈得还较肤浅,老师应进一步指导。

总之,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是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有点牵学生鼻子走的心理,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教学真正落地实处,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它通过一个内容简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奥的道理。因此,课堂上如何结合“寓言”的特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课文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时,首先,我从《揠苗助长》的课题着手,引导学生质疑:揠苗是什么意思?揠苗能助长吗?那为什么还要揠苗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理解文章内容。

其次,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等,联系上下文来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让学生做做动作,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在说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例如:说说“巴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什么叫“自言自语”?做做“喘气”的样子……在理解“筋疲力尽”的时候,我让学生来做做揠苗人拔苗的动作,说说自己的感受,周围同学说说他拔完苗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样子,这样在形象的展示同时通过说话练习就可以非常自然而贴切地理解“筋疲力尽”了。

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因此,理解寓意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花长时间来说那些道理,显然是不合适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就紧紧扣住课题:《揠苗助长》这4个字,特别是“助”,抓住“那个人为什么要揠苗?怎么揠苗?结果怎么样?”这3个前后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读文中明白揠苗人的“帮助”是起到了反作用,这都是因为他的帮助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

《画杨桃》教学反思

我主要从读的角度入手,以读为主,朗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上《画杨桃》时,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安排了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我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提出了为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人教版《画杨桃》教学反思人教版《画杨桃》教学反思。而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 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人教版《画杨桃》。

总的来说,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是最需要思考的。

《小马过河》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希望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在指导朗读时,我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当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又能激发阅读的兴趣。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同样一条河,老牛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2.如果是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总之,《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只有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我总感觉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以后教学中,还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上多下功夫。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这首古诗,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本首诗歌的诗眼就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中的“毕竟”。“毕竟”既把诗歌要写的特定节令下的特定景色作了限定,集中在写“不同”,又突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由衷赞美,乃至惊叹之情。我抓住这两字诱导,提挈全篇,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风光不与四时同”,让学生知道夏季中有三个月,六月居末,荷花最旺之时,景色尤美。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我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鱼之江海中,自有无穷乐趣,而后发现情致理趣所在。在初读之后,我让学生先介绍自己所认识了解的荷,给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用朗读录音回味叶圣陶爷爷的《荷花》,学生对荷花的感知就越来越具体了,最后看图画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解诗人写西湖六月中“毕竟不同”的“风光”,捕捉了西湖特有景物“莲叶”和“荷花”,写出了它们一望无际和亭亭直立的形态,赋予了它们“无穷碧”和“别样红”的色彩,红绿相映,荷日生辉,写足了西湖的美景。

三、拓展阅读,培养诗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让阅读、收集大量与“荷花”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

在学完本首古诗后,我以一带一进行相关链接,引导学生学习李白的有关映日荷花的诗《古风其二十六首》,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

教学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诗歌内涵的理解,古诗的诵读指导,我将会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改进。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快炙人口的诗词,全诗采用对偶句式,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临窗而望看到的窗外美丽的景色。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情

上课伊始,教师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并通过播放课件,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之中。迷人的自然景观伴着轻快流畅的乐曲,学生埋藏于心灵深处的情感被拨动,诗兴喷涌而出,大家跃跃欲试,争先说出与画面相关的诗句,学习古诗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白描画面,引入诗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谓“诗画一家”。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作画配诗,以“画”为媒介,为学生“走”向古诗搭一座美丽的引桥。“画”仅仅是手段,目的是把学生领到诗人面前,完成一次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在白描画面后,让学生图诗对照,对画进行点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也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反复吟诵,升华诗情

部编二年级词语搭配范文第4篇

第一单元教材简析

单元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围绕着“春天来了”这个主题,春天来了,我们来到了野外。沐浴着灿烂的阳光,迎着暖暖的春风,踏着青青的小草,听着哗哗的河水的流淌声,我们感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春天是美丽的,《咏柳》让我们欣赏到柳树的美;在《村居》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带给孩子们的快乐;让我们一起来《找春天》,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气息,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来到《开满鲜花的小路》,我们领略到花开的美丽;《邓小平爷爷植树》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代伟人用自己的劳动装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口语交际》中“注意说话的语气”,让学生学会用和气的语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小懂得待人和气,以礼待人,以礼服人。《快乐读书吧》介绍了四本故事书,让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学会看目录,喜欢读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单元需要学生会认64个字,会写35个字,认识一个多音字。背过第一课两首古诗,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懂得从自我做起,保护我们的环境。

本单元的内容浅显易懂,目标明确。我们可以把每一课的教学与语文园地结合起来,把口语交际分散在每一节课上。还可以让学生练练笔,尝试写一些我爱小动物的小故事,小诗等。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一、二课课文。 3.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4.教育学生从文章中吸取力量,陶治情操。

5.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单元教学重难点

1.会认38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一、二课课文。

2.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学生从文章中吸取力量,陶治情操。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2课时)

1.《古诗两首》 2课时 2.《找春天》 2课时

- 121.神州谣…………………………………………………………………2课时 2.传统节日………………………………………………………………2课时 3.“贝”的故事…………………………………………………………2课时 4.中国美食………………………………………………………………2课时 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1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童话篇”,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童话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的成长会起到非同寻常的积极作用。它可以开启孩子的思想,对复杂生活的单纯反映可以使孩子易于接受,并且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培养美感、愉悦童心,让孩子在学习中充分获得快乐。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 内容简说

彩色的梦

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象,写出了“我”的美好梦境,表达了作者对 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

枫树上的喜鹊 这篇童话讲述了作者在观察喜鹊一家时的开心事,表达了作者热爱动物的情感。

沙滩上的 童话

本文按“总—分”的形式,写一群孩子在修筑城堡并编织了一个美丽的童话的故事,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富于幻想的天性和勇敢、善良 的美好品质,同时也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我是一只 小虫子

本文是一篇童话,用第一人称的方法讲述了当一只小虫子的烦恼和 乐趣,告诉我们生活有欢乐,也有烦恼,只要有乐观的心态,一切都会 变得美好。

单元学习目标

1.会认48个生字 ,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词汇。

3.要能在阅读中想象故事内容,拓展思维。

4.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感悟童话故事的美好,并联系生活,学会做一个快乐的人。

单元学习重点

1.会认50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掌握“般、姨、母、围、净、劲”等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现实意义和强烈的情感色彩。

单元课时分配 12课时

8.《彩色的梦》 ………………………………………………………………………2课时 9.《枫树上的喜鹊》 …………………………………………………………………2课时 10.《沙滩上的童话》…………………………………………………………………2课时 11.《我是一只小虫子》………………………………………………………………2课时

语文园地四 …………………………………………………………………………… 4课时 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注意要在学生朗读课文、口味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的美好

部编二年级词语搭配范文第5篇

1、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2、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培养认真倾听和乐于表达、交流的习 惯。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重点难点:看懂图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讲故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活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明确要求

1、早就听说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孩子们个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能写善画,很会看图讲 故事、编故事呢?

2、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看图讲故事、编故事。有没有信心?再大声一点!

3、请你们把书打开 81 页,这节课我们要看这幅图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听老师读图下的 两段话,看看有会么要求?(板书:看——想——说)

二、观察图意,指导方法

1、引入课题,出示图画。

(1)请你们看,图中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2)学生自由看图,看懂了举手向老师示意。

(3)孩子们:请把书放好,看大屏幕。你们看懂了?

2、观察图意,分图说话。 (1) 幻灯片出示第一幅图

①、看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②、他们吃饭是在什么时候呀? ③、他们在什么地方吃饭呢?

④把时间、人物、地点、事情连起来说说。板书:(吃饭) (2)幻灯片出示第二幅图

①大家看看第二幅图,图上又来了谁?

②孩子在做什么?爸爸开门做什么?(板书:看书) (3)幻灯片出示第三幅图

①仔细观察第二幅和第三幅图,看看孩子和爸爸有什么变化? ②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第三幅图。 (4)幻灯片出示第四幅图

①餐桌前是谁和谁?谁不在?猜猜他做什么去了? ②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那第四幅图谁来说说呢? (5)幻灯片出示第五幅图 ①猜猜妈妈可能会说什么? ② 谁能来说说?

(6)幻灯片出示第六幅图

①猜猜第六幅图可能画的什么? ②把你想像的画面用语言进行描述。

3、完整叙事,交流评价。

(1)那你们能把六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请看要求,(幻灯出示)齐读,按要求 试着跟你的同桌说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补充。(课件出示六幅图)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介绍一下?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完后可以评价,也可以补 充。

(3)你觉得自己说得怎样? (4)抽生评价。

三、创设情境,表演故事

1、刚才同学们编的故事都很不错,你们愿意做个小演员,把你们编的故事演一演吗?(幻 灯出示图片),读题目要求,想一想:这个故事需要几个角色:小明、爸爸、妈妈,剩下的小

朋友就请做观众,对于成员的表演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轮流进行表演。好,现在开始吧!

2、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故事的表演。

四、感悟故事,拓展升华

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大家学到了很多:A、养成阅读的好习惯。B、学会 了怎么样说清一件事。C、在交际活动中,培养了认真倾听、合作的良好交际习惯,老师把大

拇指送给你们!。

5、老师还给大家推荐一部非常好看的书《绿影仙踪》,我们也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五、总结: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很美好、很可爱,同时,书中也有许 多乐趣,让我们畅游书的海洋吧! 语文园地六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5、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6、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学会根据词语的意思猜测多音字的读音。

3、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4、学习“我的发现”,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识字。 重点难点:

1、通过认识生活中的车船的方式,认识生字轿、救、摩、托、防、渔、货、科、考。

2、要求学生熟悉句号、感叹号、问号,掌握句号、感叹号、问号的用法、作用及书写。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读生字: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车或船?

4、小结识字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盛开 床铺 种子 好人 分别 盛饭 铺路 耕种 好客 水分 重新 高兴 口号 干净 难忘 重点 兴起 号叫 干活 灾难

2、看谁能给这些多音字注上拼音。

3、师出示正确的拼音,生检查自己的注音情况。

4、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多音字还有哪些?

5、我会选一组多音字说话。

6、请同学交流汇报。

7、感受标点符号的奥秘。 句号:表述完整的一句话。 问号:用于问题的末尾。

感叹号: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 强烈的感情。

8、学生试着给 3 个句子打标点。

(1)一阵秋风吹过 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 (2)我们去公园玩 公园花真多呀 (3)这棵树的叶子真奇怪 是什么树呢

9、想一想一般以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问号?什么词结尾的句子打感叹号?

10、你能说一句问句和感叹句吗?

三、我的发现。

1、先观察,再读一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80

3、体会形声字的特点。

4、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

四、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2、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积累关于励志的名言,培养阅读和积累励志名言的兴趣,进一步感受名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多音字引入新课。

二、日积月累

1、师:孩子们知道我们今天要积累什么吗?

2、打开 83 页,读读:

(1)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2)志当存高远。 -----《诫外生书》 (3)有志不在年高。 -----《传家宝》

3、读了这 3 个句子,你还想再了解些什么?

4、简要了解出处及用法。

(1)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 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南朝《后汉书·耿弇传》中《临淄劳耿弇》(刘秀):

“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志当存高远,志:志向。存:怀抱。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出自《诸葛亮集·诫 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 感。”

有志不在年高,下句是无志空长百岁。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 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心里有远大的志向要从小就培养, 心中没有理想,到老也是白活。

5、想一想,这 3 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6、同桌交流:你有什么志向?有什么目标?长大以后要做什么?

7、全班交流。

8、师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理想,只要心中有了理想,我们便会为之奋 斗,最终取得成功。

三、我爱阅读: 鲁班造锯

1、 读一读。

2、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3、 讨论:鲁班是根据什么来造锯的?

4、和同桌讲一讲鲁班造锯的过程。

5、鲁班根据小草上的小齿便发明了锯子,那人们还根据大自然中的哪些动植物及现象有 了新的发明的?

6、请同学交流。

7、拓展:你想根据生活中的哪些特别进行发明创造?仔细想一想。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18 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行行朗读,字字思考,推敲诗文的意思;启发学生处处想象,揣摩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受。

2.指导朗读,要求在朗读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

1.出示课题。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画简笔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给学生据文想象的方法,为理解诗意奠定基础。为了充分运用课文插图,板画构图力求与插图相仿。】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这是个反复朗读、步步深入的过程。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个别指导。初读,思考字义,理解内容;再读,边读边想,前后联系,渐入意境,为进一步训练表清朗读打下基础。切实抓住这一训练,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教师: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

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教师:(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

教师: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想象后)高极了,

真高啊,

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师: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学生齐读:“危楼高百尺”。

教师: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教师: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找感觉,就是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进入意境。】

2.教师:(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生: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让学生做动作,想象诗人站立处离天已近,体会诗人想象力很丰富,构思的巧妙。】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教师: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教师: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教师: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

学生: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师: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教师: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

三、四行诗句。

学生:齐读第

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教师: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学生:相距咫尺。

教师: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这里,用比较的方法指导朗读,意在使学生懂得表清朗读是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代作者说话,要读出作者内心的感情。】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部编二年级词语搭配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时分配: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一、我爱阅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 读一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绕口令) 天空飘着一片霞, 水上游来一群鸭。 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拍碎了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小组内赛一赛: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二、快乐读书吧。

1、读读材料。

2、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找找书名和作者。

3、小组同学交流读书的好处。

4、小组同学交流书从哪里来。

5、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 单元教材说明

第二组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和“语文园地二”组成,是一组陶冶情操的好教材。《识字2》中出现的12个词语都是说学生课外活动的。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栽花种草、观察气象,这些活动是学生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场景歌》描写的是描述物体的数量词,让学生学会更精准的表达。《树之歌》使学生懂得不同季节的大自然的变化,通过不同的树木感悟美好自然,并拓展了相关简单易懂的谚语。《拍手歌》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拍手形式的儿歌,并感悟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田家四季歌》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季节不同的农作物生长过程,感悟四季轮回。《语文园地二》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表现,体验学习的快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年的学校学习,学生对学校生活已经很熟悉,在教室里读书、画画、做作业,在操场上奔跑、做游戏,在音乐室唱歌、跳舞——本组教材内容贴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一定兴趣盎然。教学这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根据活动情景,设置一些与活动有关的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用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老师指导写,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语文园地二》中的口语交际是结合《我选我》

一课的学习,谈“我的想法”。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这项活动和《我选我》的教学结合起来,或者和推选班队干部结合起来。本组语文园地安排了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内容,可在教学本组生字时做些铺垫,引导学生按部首给汉字归类,认识部首。教学时,可以一个字为例,指导学生试查,通过探索总结出部首查字的方法,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坚持运用,使学生真正掌握。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珍惜时间,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三)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49个,规范书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3、鼓励孩子们自己感受校园生活美好,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四)难点

1、理解句意,小组讨论并能质疑。

2、读课文并能初步体会文章感情,懂得做人的道理。

21

听识字1 场景歌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用数量词表达熟悉事物。

学习重点:

1、认识“海、鸥”等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

学习目标:认识“海、鸥”等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一、 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揭题示标

出示图片,感受美景。学生说出:海鸥,沙滩,军舰,帆船;垂柳,稻田,鱼塘,果园;翠竹,小溪,石桥,

(1)感受美景,感受数量词。师:这些东西美吗?我们再次来欣赏。师口中念念有词:啊,一只漂亮的海鸥;啊,一片美丽的沙滩?

(2)导入数量词,出示课题。大家看,像一只、一片、一艘这样的词我们把它叫做“数量词”(板书:数量词)。

二、学儿歌 自学指导:

你们能从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并用笔把它们划出来吗?

22

1.指名用我们书本中的数量词来说一说呢? 2.我还能说(看谁说的多)

3.“一只海鸥、一群海鸥?”除了书中数量词,你还知道哪些?

三:指导书写,练习背诵

自学指导:课件出示“园、旗、领、群”等字,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1. 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笔顺。 2. 学生照样子书写。

3.写完后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指导学生品味字笔画美和结构美。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用数量词表达熟悉事物。

一、复习导入、揭题

1.小组分节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流利、最整齐。 2.师生“对口令”游戏:老师说数量词,学生说出相应的事物。 二.(课件出示全文),学生带着喜爱之情试着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游戏“找朋友”

2.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数量词学的这么好,老师有一首“数量词”歌也不错,想送给你们。大家听听吧?(出示课件)

一盆花、一杯茶、一棵树、一台电视、一辆车、一幅画、一双鞋、一件

23

3.大家想生活中的例子,也学着说说。(视时间灵活处理要作为课内延伸或作业)

3. 出示图片,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什么。(课件出示)。

4. 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用上数量词说一说。(小练习)

五、师总结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小,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学习了数量词,掌握了几种识字方法,还写了一手好字,

六、下面请看作业:

回家后仔细观察家中物品,用上数量词说给父母听识字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4

识字

1、场景歌 第一课时:完成听写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听写检测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1、揭题、板题、示标。

2.复习本课生字。

3.提醒易写错字词的正确书写。 4.听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完成大练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及课文

2、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3、训练学生规范做题

教学过程:

1、揭题、板题、示标。

2、复习生字及课文

3、提出要求:把题目读懂,看懂例子,认真做题。

4、生认真完成练习,师巡视。

5、视学生完成情况,师指导完成本课难题和易错题。

作业反馈:

25

识字二《树之歌》

教学目标:

1.会认识 15 个新字, 会写 10 个生字, 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识 15 个新字,会写 10 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学习目标:会认识 15 个新字,会写 10 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1.同学咱们的学校绿树成荫,你们知道学校里有什么树吗? 2.出示学校一些书的图片,让学生猜是什么树,并说明原因。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树之歌,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自学指导一:

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大声读一读圈出的生字的音节,再看看对应的字,多读几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1.指名读儿歌,相机帮助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 柏 疆 桐 装 银 掌 桦 杉 枫 耐 化 松 守 桂 桂花 枫叶 松子 白果 3. 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 白桦 云杉 翠柏 自学指导二:

仔细观察 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1.“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三.当堂训练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6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树木特点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本18页画了几种树?你知道他们都是什么树吗? 二.揭题市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树之歌,板书课题。指名读树之歌

三、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自学指导:

读儿歌,现在请你根据课文再确定课本上的图片都是什么树? 1.结合课件,边读句子边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树木。 2.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背诵。

四、重点指导:课后习题理解。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意思是: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 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 不容易。因此,这句话寓意着国家、民族、家庭只有做好人 的培育,才能得以接续、繁衍、传承。古人云:江山代有后 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样人类才能永续繁衍、生生不息。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意思是: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 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意思是: 就是人要立志, 没有志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五、拓展 练习。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树的俗语吗?

2、向同学介绍你喜欢的一种树。

六、课后作业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⒈儿歌讲了几种树木,用“—”画出。 ⒉“梧桐树叶像手掌” ,用“手掌”比喻梧桐的 ( )?“松柏四季披绿装” ,用“绿装”来比喻松柏的( )? 教学反思:

27

识字

2、树之歌 第一课时:完成听写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听写检测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1、揭题、板题、示标。

2.复习本课生字。

3.提醒易写错字词的正确书写。 4.听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完成大练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及课文

2、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3、训练学生规范做题

教学过程:

1、揭题、板题、示标。

2、复习生字及课文

3、提出要求:把题目读懂,看懂例子,认真做题。

4、生认真完成练习,师巡视。

5、视学生完成情况,师指导完成本课难题和易错题。

作业反馈:

28

识字3《拍手歌》

教学目标:

1. 认识“拍、靠、蚕、插”等12个生字,会写“拍、合、豆、谷”6个生字。 2.学习新部首“提手旁、人字头、虫字旁、三框儿”。

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4、利用拍手歌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儿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重点:

掌握生字,能读准12个新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难点:

了解生字的意思,并能运用生字组词造句。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拍、靠、蚕、插”等12个生字,会写“拍、合、豆、谷”6个生字。 2.学习新部首“提手旁、人字头、虫字旁、三框儿”。

一、激情导趣,引入新课。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儿歌。请听歌曲,边听边想: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 2.播放《幸福拍手歌》。 二.揭题市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拍手歌》这首儿歌。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读文识字。 自学指导一:

学生自由读儿歌,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学生找出课文中会认字和会写字,然后反复拼读。

1.师:请同学们合作读生字,看看你们同桌都会读了没有?如果你的同桌读不准或读不对,请你帮他纠正,好吗?生:汇报读字情况,教师纠正。 2.同桌之间互读儿歌,互相正音。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得很好,现在调皮的生字宝宝跑到儿歌里面去了,它们想考考大家是不是还认识它们呢。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一起读儿歌,互相正音。

29

4.检查读文情况。 5.再次学习生字。

学生齐读带拼音的生字,采用多种形式读生字。 a.领读。b.小组读。

四、指导写字

1.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 2.教师点拨,理解字义。

联系儿歌、图片和动作,理解“掰苞谷、闯进、把门闩”这几个生字词。 3.生字开花:看谁组的词最多,并能用所组的词语说一句话。 4.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生:我用加一加,例如:扌+白=拍;天+虫=蚕。

生:我用顺口溜,例如:一人一口便是“合”。 自学指导二: 请学生观察字形,想办法识记字形。 5.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6.教师点拨: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位置。 7.重点指导:拍、蚕、匹。

(1)师:出示这几个字的笔画顺序。

(2)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3)学生描红,书写。

五、当堂训练:抄写生字。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利用拍手歌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儿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一、复习导入,揭题示标 1.出示生字,学生齐读。 2.齐读儿歌一遍。

二、细读课文。

1.引导学生接力读课文。

师生接力读课文;男生读前一句,女生读后一句;全班同学拍手齐读。 2.小组比赛读,师生点评。

3.读完了儿歌,聪明的你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

30

生:这些生字有一部分由偏旁和独体字组合而成。 生:有些是由两个独体字组合而成。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添上“扌”后的字,它表达了什么意思? 生:拍:要用手,所以加上提手旁。

4.教师进行补充:利用字理教学学习“拍”“谷”字。 5.教师小结。

6.拓展说字。师: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扌”旁的字? 7.玩“你来说,我来猜”的游戏。

三、当堂训练:指导编儿歌。

自学指导:读儿歌,学生小组交流编儿歌。 1.教师范读新编儿歌。

2.学生汇报,师生评议,师小结。

四、学生谈学习收获。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今天学过的内容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识字4拍手歌

天+虫=蚕

扌+白=拍

教学反思:

31

识字

3、拍手歌 第一课时:完成听写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听写检测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1、揭题、板题、示标。

2.复习本课生字。

3.提醒易写错字词的正确书写。 4.听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完成大练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及课文

2、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3、训练学生规范做题

教学过程:

1、揭题、板题、示标。

2、复习生字及课文

3、提出要求:把题目读懂,看懂例子,认真做题。

4、生认真完成练习,师巡视。

5、视学生完成情况,师指导完成本课难题和易错题。

作业反馈:

32

识字4《田家四季歌》

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拼音读准“春、夏、秋、冬、”4个生字的字音。

2、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并为这4个字组词。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4、能在田字格中描写“春,秋,冬”。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巩固所学习的生字。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诵读儿歌、改编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春、夏、秋、冬”4个生字,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第一、二课时

一、欣赏音乐,激发情感,揭题示标

播放歌曲《四季歌》。激发情感:小朋友,刚那首歌的名称?那首歌就叫《四季歌》,那是日本的一首民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儿歌,拼一拼课题

二、学习字词,诵读儿歌

1、小朋友,一年有四个季节,你知道是哪四个季节? 自学指导:

出示:“春、夏、秋、冬”:你认识了哪个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吗? 2.学生交流自学的生字。

春:日子底;夏:从上到下写;秋:禾加火;冬:下面两点要上下对齐。

3、叫号游戏,巩固四个生字

4、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师:儿歌里每个季节都提到了一样景物,你听到的是什么呢?根据生答板书:花儿、蝉儿、枫叶、雪花

三、朗读儿歌,理解内容:

1.跟着录音读读课文吧。小朋友读得轻些,注意听清楚录音里的字音和停顿。

33

2.指名读。师:读得真不错。3.比赛读。(2小组) (二)理解儿歌:

1、师: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你最喜欢哪个,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2、春天花儿笑。(板书:笑)师:笑的反义词是什么?“花儿笑”是什么意思呢?(“笑”字形象生动,把花儿当人来写,在“笑”中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3、夏天蝉儿叫。(板书:叫)师:蝉儿的叫声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一听。蝉儿还有一个名字叫“知了”。听着蝉儿的叫声,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夏日的炎热。

4、秋天枫叶红。(板书:红)师:红是颜色,红色彩明丽,代表着秋天的丰收。

5、冬天雪花飘。(板书:飘)师:“飘”字写出了雪花的轻盈。冬天下雪了,我们可以干什么? 6.师生合作读。师:一年四季的景色那么有特色,又那么美,老师情不自禁地想来读读课文了,你们愿意和我合作一下吗?(师生配乐读儿歌)这样,你们 还能和老师合作吗?

四、巩固拓展,看图编儿歌:

1、师:小朋友学得真好。下面老师要考考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 (1)一年四季,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可以用儿歌里的句子回答,也可以自己组织句子回答。

(2)读一读,想一想,什么季节开什么花? (3)想想下列词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2、师:小朋友真棒!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儿歌。这是老师学着课文的样,编的一首秋季歌。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编一首冬季歌啊?

五、当堂训练:一年四季的景物还有很多,看图,说说还有什么景物,可以说图上的,也可以说图上没有的。学着课文的样子说, (生合作完成一首四季歌)

五、总结:

师:,一年四季的景色是多么优美,每个季节又有着特殊的景物。我们的大自然可真奇妙!希望我们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能发现周围的美。那么你也一定可以和课文的作者一样,写出大家喜欢的儿歌的。

六、作业:回家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编一首属于你自己的季节歌或者四季歌。 教学反思:

34

识字4《田家四季歌》

第一课时:完成听写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听写检测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1、揭题、板题、示标。

2.复习本课生字。

3.提醒易写错字词的正确书写。 4.听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完成大练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及课文

2、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3、训练学生规范做题

教学过程:

1、揭题、板题、示标。

2、复习生字及课文

3、提出要求:把题目读懂,看懂例子,认真做题。

4、生认真完成练习,师巡视。

5、视学生完成情况,师指导完成本课难题和易错题。

作业反馈:

35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2、熟读并背诵对联,培养阅读和积累对联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方法。

2、熟读并背诵对联,培养阅读和积累对联的兴趣。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 一 课时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方法。

一、读儿歌,导入新课,解释目标。

1、学生读儿歌:

葡萄架,高又高,上边挂着紫葡萄。 狐狸看见往上跳,跳哇跳,够不着。

够不着,心不甘,不说自己笨,倒说葡萄酸。

2、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有不认识的字我们怎么办呢?

3、提示新课:查字典。

二、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自学指导:学生自由读查字典四步法, 巡视。

1、请同学汇报用部首查字法的四个步骤。

2、老师示范: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字典中找出“部首检字表”页码上的“部首目录”、“检字表”、“正文”,告诉学生应怎样看正文中的注音及解释,让学生明白, 查字典必须按一定步骤进行,才能查到要查的字。

三、当堂练习

(1)查一查下面的部首在“检字表”的哪一页。 艹( ) 糸( ) 犭( ) 酉( ) (2)数一数下面的字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36

葡( ) 紫( ) 狸( ) 笨( ) 酸( )

5、实践操作: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

6、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三、老师小结,布置作业。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熟读并背诵对联,培养阅读和积累对联的兴趣。

一、提问引入,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1、孩子们会说对联吗?你都知道哪些对联?请部分同学来分享自己了解的对联。

2、提示新课,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对联。

二、日积月累。

自学指导:出示 26 页 3 副对联,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小组合作读

1、指名读,齐读。

2、教师用课件出示对联中难读的生字。

3、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

4、学生逐句读对联,直到读通顺,读熟为止。

5、师指导:朗读对联,感受对联所表现的意境。

6、生再次试读对联,直到读得流利,有感情。(互读,小组合作读,全班齐读)

7、师逐句讲解每副对联的大致意思。

8、生带着情感,小组合作试背。

9、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三、我爱阅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十二月花名歌”,小组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2、老师用课件出示儿歌中难读的生字。

3、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学生逐句读,直到读通顺,读熟悉为止。

5、学生再次自由读,并用横线勾画出每个月开的花名。

6、全班交流汇报。

7、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花是什么月份开的?举例说一说。

四、老师小结,布置作业。

上一篇:宝黛爱情与婚姻之路范文下一篇:标点符号及的的用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