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20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为了保证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管理,实现二甲医院管理的要求,护理安全目标管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围绕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质量管理体系,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前移,加强专项质控,落实纠纷缺陷管理,实施安全预警管理,实行QCC小组活动的开展。

二、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措施

1. 采取护理质量与安全责任负责制、护理部与各护士长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护士长为各护理单元护理质量责任人,具体落实执行护理常规、部署的各项护理制度和措施。

2. 护理部确定每月护理质量考核重点(护士长月考核、院内感染、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特一级护理、抢救药械、护理文书、护理操作技术、“病人安全目标”等),由各质控组对全院所有护理单元进行考核检查,检查结果每月在护士长例会进行公布,并与护士长职务津贴挂钩,注重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

3. 每天护士长值班夜查房,除制定常规查房标准外,根据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制定重点查房内容,护理部每月定期不定期进行夜查房,结合护士长查房,将检查结果在医院内网上公示,并与护士长目标考核挂钩。

4. 护理部在国家法定节日放假前安排节假日护理安全检查,保证护理节假日护理质量安全。

5. 特殊护理单元(门诊部、产房、手术室、急诊科、消毒供应室、血液净化中心、重症监护室、)制定检查标准进行检查。

6.急救药品(物品)、麻醉药品管理;护士长定期检查,并在检查本上签名及督察日期。

7. 对护士长每月月末进行本月护士长岗位绩效月考核评价,其效果判入护士长质量评分。

8. 护理部每月组织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1次,统计分析并将检查结果公示在内网上,未达标科室护理部将及时督导整改,其结果列入护士长质量管理评分。

9. 督察出院患者随访工作,未达标的科室将反馈给个科室护士长,护理部将及时督导整改,其结果(护理相关)列入护士长质量管理评分。

10. 各级质控组于本月29日之前将检查结果上报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打出护士长考核分。

11. 护理部每月组织召开1次护理质量与安全工作控制与管理总结会议,对全院护理质量及差错缺点进行分析、讨论,持续进行护理质量改进。

12. 落实专科护理质量小组(静脉治疗小组、疑难静脉穿刺小组及PICC小组、造口伤小组、糖尿病小组)的职责,规范护理会诊工作。

13. 建立各类安全不良事件上报,规范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隐瞒不报者按医疗相关管理制度惩处,积极上报避免医疗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者给予奖励。

三、护理质量管理的质控重点

1.门诊部:规范就诊流程、护士仪表、服务态度、制度执行、抢救、治疗工作、观察室护理、各类急救物品、药品管理、护理文书、120出诊情况、120接诊病人与病房交接记录、科室各项活动完成情况。加强急诊科、儿科、放射科、五官科、门诊换药室的规范管理。

2.临床科室:督查护理核心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疾病护理常规的执行,病房管理、科室各项活动记录及护士长工作手册,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病人,昏迷瘫痪病人,急救物品,药品使用和管理,无菌物品的管理,护理文书的书写,常规器械消毒灭菌,一人一针一管使用,一次用品处理和记录,整体护理,护理计划,护理措施落实率,健康教育覆盖率,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手术病人、转科病人交接记录,病人身份识别使用两种以上方式,并督查腕带识别落实情况,应急预案的培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实习、进修、轮转生的管理。

3.手术室:服务态度、基础及专科护理、管理工作、教学工作、职责分工、无菌物品、急救药品、器材管理、护士着装。加强手术病人安全管理。

4.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消毒灭菌监测的管理、各室操作流程、服务态度、护士着装。

5.产房:服务态度、急救药品器材管理、产程观察、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母乳喂养指导、婴儿洗澡间管理。

6.血透室:布局,消毒隔离,透析液配置质量控制,血液透析机、水管路、储水罐、反渗机、各种滤罐的定期清洗和消毒与监测。

7.胃镜室:布局,消毒隔离,急救药品、物品,工作流程。

四、护理质控考评分

(一)考核形式:每月一次(护理部质控考核),查房(护士长夜查房、护理部随机查房),结合平时督查。

(二)护理质量评分考核分值:总分300分。 1.病区:

(1)护理管理(考核项目:护士长月考核标准,含护士长查房):50分

(2)基本护理质量:病区管理、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急救药械管理、院内感染及常用物品消毒管理、优质护理、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操作技术、实习学生带教管理。合计150分。 (3)病人安全目标:50分。 (4)护理纠纷投诉管理:50分

2. 特殊护理单元(不进入质量考评排名):

(1)护理管理(考核项目:护士长月考核标准、特殊护理单元考核项目):各占25分。

(2)其他考核项目得分参照普通病房执行,特殊科室不能考核的项目以满分计算,以病房考核加特殊护理考核分计算平均分。 3. 增减分项目(二类指标):护理安全及质量指标分值。 (1)说明:该增减分项目在护理质量评分300分基础上,根据护理安全指标和护理质量指标落实情况进行分数增减。 (2具体指标: 1护理安全指标: 发生错误输血,扣5分/例

发生口服类给药错误,扣2分/例。 发生注射类给药错误,扣4分/例。 发生各类治疗错误,扣2分/例。

患者发生压疮(非难免),扣5分/例(高危非难免压疮或出科是未发生压疮加0.5分/例)。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诊科;风险管理

急诊科作为医院特殊科室,由于急诊患者需求较为迫切、人员流动大、病情转化快等问题,造成了风险事件频发,因而需要建立完善的急诊护理管理模式[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0例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运用护理干预的急诊科患者临床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运用护理干预的急诊科患者共30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5:15,年龄18~70岁,平均(48.28±3.73)岁;平均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5例,高中5例,初中5例,小学15例。资料选取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均不会对本研究结果造成严重影响。

1.2方法 首选需要建立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并予以日常基本临床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①护理人员应当树立急救意识,充分做好预见性护理;针对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复杂等特点进行针对性护理;且在工作中需要重视用语,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②重视细节管理,从检查到接受各项治疗再到处理过程均进行针对性安全管理,为重症和老年患者提供陪检等协助。③急诊科部分患者需要转运到普通病房予以继续治疗,首先需要联系科室准备接收患者,并简单于电话中汇报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在转运过程中需要进行心理护理以稳定患者心理;详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初诊、用药等情况,做好交接班工作。④规范护理文书的记录,文书应当体现出客观、及时、准确,其后将文书存档;文书内容应当包含抢救方法、护士措施、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病情转归情况。

1.3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本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评估本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情况,其满意度可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四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2]。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包统计分析,一般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完成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字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上意义。

2结果

2.1本组风险事件发生率 经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均未出现风险事件,风险发生率为0%。

2.2本组干预前后护理护理满意度情况 本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诊科集中了整个医院的重症患者,其收治病种较多、急救和管理任务较重,故该科室的工作质量可综合反映整个医院的总体抢救水平和护理质量[3]。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除日常业务管理以及护理工作外,还应当包括风险安全防范。由此,本研究选取30例急诊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针对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急诊科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变化快,而工作预见性难度较大,而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有助于化解临床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保障护理工作的秩序性以及应变性是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关键[4]。研究数据显示,本组患未出现一例风险事件,表明予以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急诊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推测上述结果的产生可能与护理干预重视树立风险意识,并提出整改措施有关。急诊科急救具有突发性,而护理过程中技术不成熟、动作慢或者操作失误、语言不当等均可造成各类风险,因而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管,提高人员风险意识以及应对能力是急诊科风险管理的关键[5]。自患者入院后各个细节予以针对性安全管理,为重症、老年患者提供轮椅等协助交费、陪检等,可有效避免出现晕厥等意外事故。提高护理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其包括转运前的用药、初诊、生命体征等,以防止出现转运过程中的风险事件。此外,护理干预还注重规范护理文件,因为急诊科护理文书是配合医师抢救的重要依据,其记录着患者的病变变化以及相关护理处理措施。采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提高,可见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受到样本量、时间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且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罗海燕.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03):21-22.

[2]孙利花,史翱翔.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05):171-172.

[3]郑云华.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07):36-37.

[4]何凤贤.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药物与人,2014,27(07):191-192.

[5]龙肖玉,彭丽.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2):1626-1627.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急诊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前后患者各3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评价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均较实施前有不同程度的提,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应用于急诊优质护理中,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是急诊优质护理的重要切入点,应在急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责任制整体护理;急诊优质护理;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

引言

急诊科是医院急危重患者最多的科室,也是风险较高、医患纠纷较多、护理工作较重的科室,因此对护理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有更高的要求。卫生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探讨分析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急诊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我院急诊科从2012年开始在大力推行急诊优质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前后急诊科患者各300例,其中实施前患者(对照组)中男性188例,女性112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7.2±4.5)岁。实施后患者(观察组)中男性192例,女性108例,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39.4±6.2)岁。纳入标准:年龄在l6~60岁之间,言语交流无障碍且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标准:住院时间<3d、昏迷患者、病情危及生命患者、精神病患者。

1.2方法

岗位分配:每天除办公室护士和治疗护士各1名外,其余护士均参与管床,将其分成3个责任小组,责任组长1名,责任护士4名,责任护士每人分管5~8名患者,全面负责患者的所有治疗和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无缝隙连续护理。

工作方式:责任组长在专业技术、质量安全及病房管理方面及时给予责任护士指导,并在护理工作质量检查方面全面配合护士长工作,及时反馈意见、积极整改、使护理工作不断提升。责任护士在责任组长指导下落实全面、连续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建立责任护士随医查房制度,责任护士随主管医师一同查房,加强医、护、患三者间的沟通交流,使责任护士更明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更好的掌握治疗护理中的要点,能及时跟踪病情变化提升医护配合。

考核方法: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效绩考核,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评优挂钩。为了有效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护士效绩与分管患者的多少、病情轻重以及患者满意度挂钩,以患者为中心,倾斜临床一线,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直接管床护士按不超过管床护士工作量得分的平均分来计算。夜班护士按相应工作日内的护理工作量的平均分的兩倍来计算。

1.3评价指标

1.3.1患者满意度评价

患者满意度评价是衡量医院质量管理的金标准,能够客观反映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患者对所接受的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及护理工作的质量水平。该院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出院患者的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3个层面来考察护理工作的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质控小组结合定期调查和不定期检查,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并统计结果。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分为5个模块,共22个条目,包括服务态度及主动性、关爱与沟通、工作能力、健康教育、病区管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满分100分,涉及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1.3.2护理质量评价

护理管理工作的重心是护理质量,护理质量不仅依赖于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也与护理的质量意识和监控有关。以我院护理工作质量检查分值标准为准评价,包括5个方面:病区管理、分级护理、急救药品器材、消毒隔离和护理文件。

1.4统计方法

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1责任制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急诊优质护理的患者满意度

责任制整体护理以连续、均衡、层级和责任为原则,分层级安排护士,调整排班模式,由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分管患者,不仅为患者提供治疗处置、康复指导,而且为患者提供生活照顾、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等一系列全面的护理。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后,患者满意度由之前的90.75%上升至96.37%,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责任制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急诊优质护理的护理质量

责任护士随主管医师查房,与主管医师沟通,更加明确患者的病情,掌握护理中的要点,及时注意病情变化并反馈给主管医师,增强医护配合,提高护理质量。专业技能培训和定期考核是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急诊科根据急诊护理的数量、特点和技术风险,学习输液技巧、心肺复苏、突发事件处理等理论,并进行模拟操作、实地演练和探讨交流,提高了护士的护理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急诊科护理工作质控小组每月定期和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考核结果与职称评优及奖金挂钩,激发了护士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全面提高急诊护理的质量。

3.3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完善急诊优质护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急诊科室是医院发生医疗纠纷率最高的一个科室,多为急病、病情较危重的患者,所以急诊护理对护理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有更高的要求[4]。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护理理念、工作模式、护理内容、护士配备、护理班次及护理管理方面均不同于传统护理。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为中心,责任护士固定床位,全程护理患者,不仅提供基础护理,还在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根据工作年限、经验、专业技能、学历水平对护士分层配置,夜间急诊科高峰期增加护理人员数,白天双线排班,并安排一名机动护士,护士长不定期巡视,对护士进行综合管理。

综上所述,责任制整体护理应用于急诊优质护理中,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是急诊优质护理的重要切入点,应在急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晓伟.在“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叨.中国护理管理,2011,11(3):73.

[2] 林兴凤,赵升田.以责任制护理为切人点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J].中国医院,2010,14(11):19-21.

[3] 王林.在急诊科进行人『生化护理的必要性以及实施方法的探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中旬刊):141—142.

[4] 郑春燕.急诊科的人性化护理册.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29(1):149—150.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抽取188例急诊科患者进行研究,基于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服务与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率3.19%、护理满意度97.87%与对照组11.70%、85.11%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减少护理差错,可提升护理安全性与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科;常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差错率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升高,医疗领域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现代人对自身健康比较重视,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有很高要求,尤其是护理质量。现今医疗主张坚持“以人文本”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舒心、有效的医疗服务[1]。急诊科属于特殊科室,对护士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收治的患者比较多,且患者多伴有发病急与病情严重等特点,部分患者需要立刻进行抢救,所以护士的工作压力比较大。有研究[2]指出,急诊科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因素之一是急诊科护理服务。为提升患者的生命安全,消除影响因素,优化急诊科护理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对比不同急诊科护理服务的效果,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抽取188例急诊科患者进行研究,基于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有94例。对照组,男性52例,女性42例,年龄19岁~75岁(47.38±7.16)岁。观察组,男性50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最大19岁~74岁,平均年龄(47.03±7.05)岁。上述资料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護理服务),基于入科患者的不同表现与不同体征,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与仪器设备操作。治疗期间,全面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治疗期间,必须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保障治疗效果。

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第一,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小组。急诊科需针对科室疾病特点,成立相应的护理小组。明确急诊科护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积极制定相应的护理改革方案与问题解决对策,并将相关方案及对策落实到位。第二,完善护理培训方案。小组长还需根据急诊科护理技能需求,一一列出护士必须掌握的相关护理技能,明确每一岗位护士必须掌握的护理技能,要求护士参与相应的护理培训,通过相应的护理考核,回归急诊科护理工作。第三,更新护理理念。急诊科护士需与时俱进,积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患者救治期间,将这一护理理念落实到位,基于患者需求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在护理期间,必须考虑到患者的安全问题,主动帮助患者规避安全风险,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性。第四,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急诊科还需落实质控制度,收取高年资护士作为质控成员,不定时或定时随机抽查急诊科护理工作,明确每一位护士的护理工作表现,并将其记录在案。将这份护理记录作为发放奖金、岗位晋升的主要依据,促使护士始终维持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与护理服务质量。第五,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小组还需明确影响护理安全的所有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并在临床落实。同时,还需带领急诊科护士进行护理安全培训,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促使护士掌握所有意外风险事故的应对方案,在意外风险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有效处理。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差错率,包含输液操作错误、仪器设备故障、治疗用药错误。(2)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获取,根据获取结果将患者纳入不同选项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差错率

观察组护理差错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非常满意52例、基本满意40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97.87%;对照组非常满意35例、基本满意45例、不满意14例,护理满意度85.11%;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诊科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所以医院应重视急诊科服务改进工作。急诊科患者的病情大多比较危急,所以患者与家属的情绪比较敏感,容易被各种因素刺激,继而导致护理矛盾,增加护理差错发生率[3]。急诊科需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改良现有护理服务方案,落实并完善优质护理方案,将患者作为服务中心,基于患者的护理需求,不断提升急诊科护士的护理技能与护理素养,促使急诊科护士的能力始终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从而改善护患关系。再者,优质护理服务考虑到多个方面,主张从制度、管理、培训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养,促使护士为患者提供优良的护理服务。

由上可知,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区雪娥,欧梅华,莫嘉敏,等.急诊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3):316-317.

[2] 马红英,余娅红.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7):145.

[3] 高春燕.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9):39,58.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总结并分析以老年病为中心的急诊科风险问题,加强风险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关注老年急诊病人急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结果:护士风险意识明显提高,自觉落实安全管理措施,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牛。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抢救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

抢救危重的病人,急诊科是医院最重要的地方,急诊科的工作量非常大,病人情况也非常复杂,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急诊科的病人有的病情来的特别急,死亡率很高,如果出现突发情况,病人的家属不能接受现实,很容易造成急诊科和家属之间的矛盾。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急诊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老年病人的急救护理,也是最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地方,所以要加强这部分的护理管理,特别是那种专门针对治疗老年病的综合医院,这种类型的医院的急诊科要对老年人的急救护理工作加强管理,对将要发生的事件及时预测,提高工作安全性。在人員管理方面,要对护士的资质严格要求,经常对人员进行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所有的医疗物品都要做好出入登记,由专门的人进行负责,随时检查,保证应急的时候能时刻派上用场,管理人员要在事件中找出问题,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人员实行奖罚制度,对护士要更加关心,经常激励他们,制造一个欢乐的工作氛围,让他们以最饱满的热情去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把工作流程进行科学合理安排,将病人在各个看病的过程具体细化。我们选择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住院的病人作为对照组的对象,男性43人,女性37人,平均年龄为40岁左右,参考组男性和女性病人均为40人,平均年龄为63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

1.2 人选标准

通过摄影学,临床诊疗确诊为脑血管疾病。并且没有恶性肿瘤并发症。

1.3常规护理

进行病情的观察,并让病人能够主动的加强身体锻炼,医护人员同时进行健康指导。

1.4标准化护理

对护理工作中各种具有风险的工作制作成告知制度,对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都写清楚,方便病人和家属熟知,让他们能够理解各项操作可能出现的风险,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减少医疗矛盾。在病人转到其他科室的时候,对交接班制度进行完善,每个科室的护士长要对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执行,让护士对自己的工作内容熟记于心,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严重性,本身出了问题就很棘手,但是也可能导致医疗纠纷,所以在护理的管理上一定要预防这一点,从真正意义上严抓质量安全制度,要对护士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加大质量安全措施,我们可以采用很多的办法,比如,平日护士长可以对护士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对需要注意的事项多嘱咐,专门设立一个急诊抢救的记录本,针对每次抢救过程中的利与弊都记录下来,每个月召集人员对质量工作进行研究和学习,对所有人员进行学习和教育。

2.结果

两组病人的护理前和护理后,语言和辽东功能有明显的差异。对照组护理语言功能的评分,平均在45分左右,对照组的评分在43左右,对照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医护人员要必备很多的抢救技能,比如各种理论抢救知识,抢救的方法和抢救时应该使用的药物等,要学会观察病人的病情,抢救行为一定要规范,操作熟练,从而降少风险的发生,日常科室要对护士加强业务培训,抽查病房护理情况,对护士进行技术考核。为了增强护士的安全意识,科室要不定期的让他们学习相关制度,一段学习以后要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考核,来验证他们的学习成果,让他们对安全管理了解的更通过日常的实践,明显感觉到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有很大的提高,有很强的防范风险的意识,病人和家属对护士的工作也得到了肯定,这是对管理制度的一种肯定,也说明提升抢救护理质量的重要性。因为医疗纠纷多发生在急诊区,所以加强急诊护理管理,目的就是降低纠纷的发生率,医院从上到下每一位人员都要时刻注意,作为护理管理人员,一定要有预见性,严格检查和落实各种风险规章制度。在实施风险管理制度之前,一定要对各项制度进行全方面的完善,让护士的日常工作按照规章制度走,保证科室正常工作的顺利进行,统一护士的整体工作流程,保持一致。制定完善的工作流程,其实是对护士工作的一种帮助,按照统一的流程可以减少很多错误的发生,从而保证护理安全。在医院,难免会发生医疗意外,有些意外不可控制的,而且护士根本不可能承担这种太大风险的责任,所以在病人进行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告知病人和家属,既然要求对其进行医疗救治,那就必须要承担一切风险。为了提高抢救的成功几率,减少风险,日常工作中,要对护士的工作进行规范,让他们对各种抢救技能熟练于心,对新上岗的护士更要特别的注意培训。对于各项管理制度,只有落实下去,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要让护士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结论

现在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医院的护理工作也有了很多的要求,医疗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对于急诊的护理工作我们更应该加强管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对各种护理工作更好的规范,保证降低风险,从而加强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何新.加强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340-341.

[2]杨春,张旭,马金艳. 急诊科护理风险防范[J].养生保健指南,2017,(17):102,89.

[3]李香玉. 急诊科护理风险及应对策略[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10):286.

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效果

脑出血的诱发因素较多,是脑实质性的内部出血,比如腦部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以及血管畸形等都是危险的诱发因素[1]。脑出血具有发病危急、严重以及进展快速等特征,死亡率非常高。当患者发病后应该及时进行抢救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改善救治结局。本研究中将急诊护理路径用于其中,效果探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份到2021年9月份本院急诊科所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受试者,采用随机数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42岁到68岁,均值(55.6±1.4)岁,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41岁到70岁,均值(55.1±1.2)岁,通过对比两组的个人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经临床确诊为自发性脑出血。(2)患者家属对本次以研究知情,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1)其他脏器功能异常。(2)外部创伤引发的脑出血。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1)在接收到患者之后快速评估病情,对患者的肢体活动情况以及意识和各项生命体征等指标进行判断,向患者的家属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病情发作的原因和时间等必要信息。同时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连接各项指标监测所用的设备,对患者进行抽血化验。针对呼吸困难以及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比如氧气吸入等,同时对患者进行GCS评分和心电图检查的完善操作。听从急诊医师的急诊指令实施护理。(2)强化指标与呼吸道观察与护理。对患者的呼吸、血压、血氧、心率各项生命体征以及意识和状态动态进行监测与评估,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与肢体功能的感觉变化等。脑出血患者的常见体征之一就是恶心和呕吐等,所以应该重点查看呼吸道是否具有异物,避免由于呕吐使患者的呼吸道出现堵塞而造成窒息。对患者的口腔及时进行检查与清理,避免呕吐物残留。(3)心理疏导。由于脑出血发生的比较急切,所以很多患者家属送往医院的时间比较紧急,非常担心患者的病情。护理人员应该注重对患者以及家属实施人文关怀,安抚家属的焦急心理,通俗性的江讲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协助患者家属签署相关的同意书。而在急诊室中也要安慰患者,让患者具有充分的安全感,可以安心接受治疗。营造和谐的急诊室诊疗环境。

观察组则采用急诊护理路径:(1)组建急诊护理路径小组。根据急诊室人员数量进行小组的人员的合理配置。建立严格的入组要求,入组的护理成员应该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强、急诊经验丰富、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与执行能力,可以根据急诊室日常的护理考核排名进行择优选取。(2)制定急诊护理路径方案。入组的成员根据脑出血患者的护理问题指导以及该病急救的处理方式等问题进行总结,并针对各个问题进行循证,可以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查阅有关资料、请教专科的主治医师等方式对总结出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将其编入到急诊护理路径方案中。急诊护理方案应该条列明确的将脑出血急救的流程以及急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列出。小组人员要对脑出血急诊护理路径表中的护理方式进行熟记和技能掌握。定期参与专科的培训便于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3)急救实施方式。在接收到患者之后及时开通静脉通道、进行多参数监护、必要时协助医师进行气管插管。规范化的按照急诊流程为患者进行进行检验指标与查体、护理。多与抢救医师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对于患者急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病况的应对方式进行掌握,比如呼吸或者心跳骤停时应该如何处理。在院内接收到患者时,护理人员应该与跟车护士进行患者指标以及状态等病情内容的交接。小组的护理人员收治到患者之后第一时间联系专科的医师,便于患者在入院的第一时间就能接受抢救与相关的检查。在急救的同时,小组内的另一名护理人员按照脑出血急诊护理路径表格中的内容进行护理,进行抢救工作的协助。每一项护理工作完成后,都要在表格中进行标注,便于护理人员及时确认急诊护理的进展。同时应实行签名责任制,护理人员完成表格内容中的急救内容后进行责任签名。如果在急救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特殊情况,应在表格中标注,将详细的情况进行填写。将患者的治疗去向以及抢救时间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急救时间,包括分诊评估、急诊停留以及急救的总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0.0,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时间

比较两组分诊评估、急诊停留以及急救的总时间,观察组时间更短(P<0.05)。见表1.

3讨论

作为急性脑血管中死亡率最高的类型,脑出血发病速度非常快,对患者的脑部位损伤比较大。及时展开急救护理是救治是否成功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之一。发病后,患者容易出现意识模糊以及昏迷或者是肢体功能障碍等不良情况,应快速干预。急诊护理路径的主要核心是将各项急救操作的环节进行优化,主要以快速、规范以及准确为实施准则[2],旨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窗内给予脑出血患者最佳确切的救治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促进急救的成功。在急诊室中建立脑出血急诊护理路径,将脑出血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各个护理环节进行标注,且以循证的方式对各个护理环节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论证。护理人员首先要对脑出血急诊护理路径表中的各项操作进行熟记,按照表格中急救护理环节为患者进行抢救。其优势在于可以加强急救护理人员间的信息传播,避免急救工作太过紧张、匆忙而引起护理差错或者是延误抢救的时间。可以使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流程得以规范化、条理化。并且在急诊护理路径表格的指导下,护理人员可以对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以及所需的检查方式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对于急救的时间缩短具有较大的帮助,还能在护理人员由于自身护理水平低或者是护理经验不足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护理环节遗漏等不良的护理现象,让患者的预后最大程度得到改善。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两组分诊评估、急救停留以及时间,观察组时间更短,以上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路径用于急诊脑出血患者中[3],可推动整体治疗进程,缩短急救时间,一定程度上促进抢救成功率提升。

参考文献

[1] 潘玉琴. 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48):2.

[2] [2]万小娟.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 11(24):2.

[3]卢延娟, 顾建侠, 韩自华.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 29(29):2.

上一篇:医技科室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上下联怎么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