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范文

2023-09-18

税务管理范文第1篇

过程一定要公正、合理。公开很重要,不能够黑箱作业。把每个职工的优点、缺点很明确地告诉他,到年底,要做考评,职工自己先打自己的考评这样出来的结果,是应该比较公正、合理的。另外,职工一定要让他干他喜欢的工作他能干多少?一定要和职工谈,他对他的结果要负完全的责任。做了这些事情后,到时候你做不出来,你不能怪你的领导,你要负责任的。我们直接跟他年底奖金及每月的工资考核奖挂钩。,把职工个人的生涯目标跟绩效结合在一起。后一点,一定要简单易用。说句心里话,我觉得刚开始的时候,我自己感觉对这个(绩效项目)是不太喜欢的,我一天忙得很但有的很闲。我的心里很不平衡。通过我局今天学习北京奕和胜公司的绩效管理到了现在,我才感觉到绩效管理要重视职工的自我主动性。应从激励着眼,纯粹为完成指标采用绩效考核单纯扣分是最简单的形式。赶鸭子上轿的做法也是不可取,其结果也只能适得其反。一个好的激励措施能使人主动的去完成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专管员管户上,管户多扣分多、不管户的扣不着,工作干得越多扣的月多。考核的职能科室扣不到分,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又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公平,是我们希望的。

过程一定要公正、合理。公开很重要,不能够黑箱作业。把每个职工的优点、缺点很明确地告诉他,到年底,要做考评,职工自己先打自己的考评这样出来的结果,是应该比较公正、合理的。另外,职工一定要让他干他喜欢的工作他能干多少?一定要和职工谈,他对他的结果要负完全的责任。做了这些事情后,到时候你做不出来,你不能怪你的领导,你要负责任的。我们直接跟他年底奖金及每月的工资考核奖挂钩。,把职工个人的生涯目标跟绩效结合在一起。后一点,一定要简单易用。

税务绩效管理培训心得

7月13日、14日,我参加了由人合众人的马老师主讲的《圣杯:绩效管理的实务与应用》课程,在课堂上,马老师主要从绩效管理的概念、作用、目标、模型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讲解,使大家对绩效管理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马老师采用沙盘模拟的形式,通过连续剧似的管理实战沙盘,让我们经历六个管理时间,直奔绩效管理的四大目标:RMCS,即团队业绩、团队士气、团队能力和流程系统。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绩效管理的经典理论,从关注人、事和关注短期、长期业绩的四个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考核、激励、辅导、授权四个提升团队绩效不可或缺的管理行为,为管理者提供最佳的实践方法、工具和行动建议,进而更好的实现组织的绩效目标以及员工与组织的共同成长,营造一种高绩效的文化范围。下面我就结合这次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日常工作中感触最深的地方谈谈我的感想。

一、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直认为绩效管理就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员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也是我们平时头脑中的错误概念。通过培训,在老师深入浅出的剖析讲解中学习到了一些新的绩效管理的观念。

二、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是需要互动参与的,需要花大量时间用在沟通上,使各部门关键性指标考核存在于流程过程中,而我们平时工作中遇到问题时缺乏太多的沟通!同时,关键性指标不能过于太多,3-4个,要灵活,也要能控制。而我们现有存在的问题是绩效管理当成了绩效考核,到了月底考评打分,缺少中间控制过程。在制定绩效考核

指标时,需要根据部门的价值观及相关文化为导向来制定,比如我们部门提倡什么/禁止什么等等,我们都可以将这些相关的要求固化到绩效考核指标中;

三、 在绩效考核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提前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好对策,避免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走样,绩效考核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

1、员工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工作中不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首先维护自己的利益,只为完成自己的指标,对于工作中同事遇到的困难也不像从前那样伸手援助,而是坐观其乱;

2、干得多、错得多、扣得多,使员工推卸扯皮,不想多干工作,导致员工积极性不升反降;

3、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利益,跨部门的多个岗位协同完成的工作,奖罚不分明,甚至只奖最一线的、能直接带来效益的部门员工,使得其他部门员工牢骚满腹,心存不满。

4、绩效考核时采取法官角色,与协助员工发展的角色相冲突;又或者员工们认为绩效考核不公平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导致绩效考核难以取得真正的成效。我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说的清事实,明确当前现状,不是对于问题的一个赘述,也不是对于问题的演绎,而是确实的、具体详尽的明确当前现状,分析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的体现,并把这些现状与相关各部门沟通进而解决问题;

2、写的清计划,每一项行动都应该经过周密的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详略得当的部署,以及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状况的相应措施都是保障后期执行的有力保障;

3、做的清过程,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流程需要规范,只有过程清晰

明确才能清楚的显示出各个环节直接的权责,对于结果形成贡献;

4、要的清结果,对于结果的强调似乎显得可笑,因为绩效最终必然体现在结果,但对于绩效而言既应该是平衡目标的体现,又应该经过清晰的量化而不至于在执行中模糊。

四、 绩效管理目的及意义是为了实现公司和员工的共同进步,这并不仅仅是为了薪酬体系的设计,绩效管理得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和员工的绩效能力、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绩效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公司而言,可以作为公司整体运营管理改善的基础。通过整体绩效管理,可以发现公司运营状况,及时了解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修正策略,跟踪行动计划和绩效结果,从而保证发展战略的实现。

2、就个人而言,可以了解员工长期的绩效表现,同时可以针对性的开发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绩效能力,并且作为员工职业发展过程中,选拔、晋升的参考依据。当然,在绩效管理中,一定要保证对员工绩效过程的跟踪,而不仅仅关注结果,只有全面了解员工绩效过程的表现情况,才能准确评估员工的发展趋势。

应该来说理论对于我们有引导的作用,绩效管理这项管理活动也会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不断地完善。希望在我们不断完善公司绩效管理的同时也不断实现公司绩效的飞跃! 税务绩效管理培训心得

绩效管理是对企业、部门或员工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职责权限范围内的业绩和行为所进行的以目标和目标执行结果为导向的全程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及考评结果应用四个主要环节。绩效管理遵循的准则是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准则,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P-D-C-A循环准则。

这其中,绩效考评的意义不言而喻:它上承绩效计划和绩效实施环节、下启考评结果应用环节,是企业阶段性绩效管理成果检验的标尺,也是各级员工绩效评价和绩效激励的发动机。但孤立的绩效考评是无法实现对企业绩效的有效管理的即使考评方案本身天衣无缝。绩效考评必须通过与绩效计划、绩效实施和考评结果应用之间的彼此支持和积极互动,才能实现绩效管理的整体效益,这已成为国内管理学界和企业管理界的共识。

然而,在企业绩效管理的实际操作中总是存在着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绩效管理的整体效果总是不能尽如人意。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本文提出了四个解决办法:

一、引进目标责任书管理

确定绩效目标的法律地位、明确与绩效目标相关的权力、责任是企业绩效管理者首先要应对的难题,它决定着未来的绩效管理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在绩效计划过程中,许多企业的管理者懂得将自身的绩效管理与其年度目标紧密相连它们将企业的年度经营发展目标通过KPI(关键绩效指标)等方式分解为各部门和各级员工的绩效指标,力求通过努力完成下级目标逐级支持、保障上级目标的实现,最终确保企业各阶段总体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本是非常好的思路。然而,许多企业绩效计划阶段的管理工作仅仅进展到这里就停滞不前了,绩效目标的法律地位及与绩效目标相关的权力、责任仍处在严重缺乏依据的不确定状态中,绩效目标的权威性无以树立。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引入目标责任书管理。

目标责任书是建立在企业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基础上的、企业员工与其直接上级之间通过协商签订的、明确员工在一定时间、空间、职责权限范围内的绩效指标以及员工与其直接上级在绩效指标管理过程中各自权利和义务的工作协议书。目标责任书是对员工及其直接上级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职责权限的说明书,是员工职位说明书的阶段化和具体化和员工劳动合同书的重要补充,也是连接员工劳动关系管理和绩效管理的纽带。只有劳动合同管理系统和目标责任书管理系统同样达到科学、健全的程度,企业才能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牢固基础。目标责任书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各项目标完成的标准和时限

2.各项目标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3.各项目标实施的难点和针对性措施

4.各项目标实施所需的资源支持

5.上下级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责任

6.目标调整 7.违约处理

目标责任书不仅将员工阶段性业绩、行为目标本身以书面契约的形式完全量化确定,同时将目标实施以及影响目标实施的各种相关要素以书面契约的形式量化确定,大大降低了目标执行过程中不确定性、模糊性和主观性的成分,使员工及其直接上级在绩效管理中的各种失职行为“无处藏身”,大大减少了目标执行过程中责任不清、投机取巧、相互推诿的可能性。

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周期也有很大的讲究。许多企业喜欢按年度或按月度签订目标责任书。其实,对大多数企业来讲,这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经营情况在一年之内会出现很大的起伏,按年度签订目标责任书需要对长达12个月内外的情况进行准确、精密的预测并以此为基础制订全面量化指标。这对很多企业而言有非常大的难度且管理成本极高。若放弃全面量化原则,目标责任书就又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按月度签订目标责任书则会使管理活动变得非常频繁,对企业的经营运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各级员工产生严重的厌倦、抵触情绪,造成管理价值的严重扭曲,其长期可操作性极低。若将目标和有关条款简化,目标责任书同样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般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按季度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严格贯彻执行;当主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同样以契约方式调整目标责任书。

二、引入直接上级记录表管理

众所周知,绩效实施是各类企业绩效管理普遍存在的“软肋”。由于缺乏全面、翔实的日常绩效管理记录,许多企业都为自己打造了大量的“12月积极分子”,即1年之内1至11月都处在漫不经心、低质低效的工作状态中,一到12月却都突然变得积极肯干了起来。原因很简单:企业要发年终奖了! 仅仅在绩效计划阶段建立目标责任书管理系统对于确保绩效管理的成功还远远不够,为了保证日常绩效管理的品质,使日常绩效管理能够真正发挥其在全程绩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为未来的绩效考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就需要引入直接上级记录表管理。

直接上级记录表是直接上级对作为绩效管理对象的全体下属员工每周工作业绩和工作行为表现进行记录的日常管理文档,是各级管理人员有力的管理工具。直接上级记录表以下属员工个人为单位分别记录,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每周根据规范认真填写并按时抄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备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内部人员反馈信息汇总(包括积极的反馈信息和消极的反馈信息) 2.外部人员反馈信息汇总(包括积极的反馈信息和消极的反馈信息) 3.奖惩记录

4.工作检查记录

5.工作辅导/培训记录

6.结论

为了便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每位上级的直接下属最多不应超过12人。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现状是能够达到上述要求的。

直接上级记录表有利于绩效管理原始记录多维、充分、及时、客观的收集、汇总,能够使各级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员工个人绩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迅速进行针对性的工作辅导、职业培训或管理调整,有效促进员工个人绩效的实质性改善,实现绩效管理的事前控制;同时,它也有助于提高直接上级对于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树立直接上级的管理权威,有助于直接上级改进管理自身理念和管理作风。

对直接上级记录表的管理是绩效实施阶段的最重要的工作,该工作的完备性、规范性和及时性是企业绩效管理水准高低的“分水岭”。

三、绩效考评者培训

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工作中大家接触最多的部分,然而,绩效考评恰恰是绩效管理过程中问题最为集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对绩效考评存在大量模糊认识的现象在许多企业极为普遍。不少企业的管理者甚至在绩效考评开展很长一段时间以后仍然不清楚其基本的操作规范和流程,这造成了许多的不必要管理矛盾,甚至使企业付出了难以估量的沉重代价,使绩效管理走到了它的反面。大量调查数据表明:由于绩效考评者的不规范操作所造成的人员流失、绩效低迷、管理冲突和劳动争议占同类问题的50%以上。为解决这一突出的问题,就需要重视和开展绩效考评者培训。 绩效考评者培训是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的、针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展的有关绩效考评理念、方法、技术和规范的专题培训。绩效考评者培训可采取企业内部培训师和外聘培训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绩效考评者培训开展的最佳时间应当是企业绩效考评工作开展前一个月。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绩效考评理念与绩效考评原理

2.绩效考评的方法和技术

3.绩效考评评分标准

4.绩效考评实施规范

5.绩效考评结果反馈规范

6.绩效考评投诉处理规范

绩效考评者培训能够澄清各级管理人员对绩效考评的模糊认识、统一各级管理人员在绩效考评操作中的规范,最大程度地避免不同部门、不同管理者在绩效考评实施过程中方法不

一、标准不

一、主观随意、简单片面等情况,大大提升绩效考评工作的水准和实际效果。

四、绩效管理处罚条例 大多数企业在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和绩效管理长期实践活动中都曾设计过种种试图包治百病的“方法”和“手段”,却很少想到要通过引入处罚条例的方式来对此进行积极主动的管理这也是很多企业绩效管理始终软弱无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绩效管理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激励的成分,也有控制的内容。缺乏刚性的处罚条例,任何管理体系的权威都无法得以有效的建立。这早已为无数中外企业正、反两个方面的管理案例所反复证明。鉴于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制订针对绩效管理的、专门的处罚条例也就决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它应当成为企业奖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内部激励原则的重要补充。在绩效管理中运用绩效管理处罚条例是不可或缺的。绩效管理处罚条例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总则

2.处罚种类

3.处罚条款

4.裁决与执行 绩效管理处罚条例的管理对象是企业全体员工在绩效管理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既包括基层员工的违规行为,也包括各级管理者的违规行为;既包括绩效计划和绩效实施中的违规行为,也包括绩效考评和考评结果应用中的违规行为。

绩效管理处罚条例的制订和执行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积极、健康的绩效管理秩序,有利于鞭策各类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提高综合素质、规范自身行为,有利于维护绩效管理的严肃性,并最终从制度上确保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

税务管理范文第2篇

过程一定要公正、合理。公开很重要,不能够黑箱作业。把每个职工的优点、缺点很明确地告诉他,到年底,要做考评,职工自己先打自己的考评这样出来的结果,是应该比较公正、合理的。另外,职工一定要让他干他喜欢的工作他能干多少?一定要和职工谈,他对他的结果要负完全的责任。做了这些事情后,到时候你做不出来,你不能怪你的领导,你要负责任的。我们直接跟他年底奖金及每月的工资考核奖挂钩。,把职工个人的生涯目标跟绩效结合在一起。后一点,一定要简单易用。说句心里话,我觉得刚开始的时候,我自己感觉对这个(绩效项目)是不太喜欢的,我一天忙得很但有的很闲。我的心里很不平衡。通过我局今天学习北京奕和胜公司的绩效管理到了现在,我才感觉到绩效管理要重视职工的自我主动性。应从激励着眼,纯粹为完成指标采用绩效考核单纯扣分是最简单的形式。赶鸭子上轿的做法也是不可取,其结果也只能适得其反。一个好的激励措施能使人主动的去完成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专管员管户上,管户多扣分多、不管户的扣不着,工作干得越多扣的月多。考核的职能科室扣不到分,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又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公平,是我们希望的。

过程一定要公正、合理。公开很重要,不能够黑箱作业。把每个职工的优点、缺点很明确地告诉他,到年底,要做考评,职工自己先打自己的考评这样出来的结果,是应该比较公正、合理的。另外,职工一定要让他干他喜欢的工作他能干多少?一定要和职工谈,他对他的结果要负完全的责任。做了这些事情后,到时候你做不出来,你不能怪你的领导,你要负责任的。我们直接跟他年底奖金及每月的工资考核奖挂钩。,把职工个人的生涯目标跟绩效结合在一起。后一点,一定要简单易用。

税务绩效管理培训心得

7月13日、14日,我参加了由人合众人的马老师主讲的《圣杯:绩效管理的实务与应用》课程,在课堂上,马老师主要从绩效管理的概念、作用、目标、模型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讲解,使大家对绩效管理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马老师采用沙盘模拟的形式,通过连续剧似的管理实战沙盘,让我们经历六个管理时间,直奔绩效管理的四大目标:RMCS,即团队业绩、团队士气、团队能力和流程系统。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绩效管理的经典理论,从关注人、事和关注短期、长期业绩的四个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考核、激励、辅导、授权四个提升团队绩效不可或缺的管理行为,为管理者提供最佳的实践方法、工具和行动建议,进而更好的实现组织的绩效目标以及员工与组织的共同成长,营造一种高绩效的文化范围。下面我就结合这次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日常工作中感触最深的地方谈谈我的感想。

一、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直认为绩效管理就是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员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也是我们平时头脑中的错误概念。通过培训,在老师深入浅出的剖析讲解中学习到了一些新的绩效管理的观念。

二、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是需要互动参与的,需要花大量时间用在沟通上,使各部门关键性指标考核存在于流程过程中,而我们平时工作中遇到问题时缺乏太多的沟通!同时,关键性指标不能过于太多,3-4个,要灵活,也要能控制。而我们现有存在的问题是绩效管理当成了绩效考核,到了月底考评打分,缺少中间控制过程。在制定绩效考核

指标时,需要根据部门的价值观及相关文化为导向来制定,比如我们部门提倡什么/禁止什么等等,我们都可以将这些相关的要求固化到绩效考核指标中;

三、 在绩效考核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提前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好对策,避免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走样,绩效考核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

1、员工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工作中不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首先维护自己的利益,只为完成自己的指标,对于工作中同事遇到的困难也不像从前那样伸手援助,而是坐观其乱;

2、干得多、错得多、扣得多,使员工推卸扯皮,不想多干工作,导致员工积极性不升反降;

3、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利益,跨部门的多个岗位协同完成的工作,奖罚不分明,甚至只奖最一线的、能直接带来效益的部门员工,使得其他部门员工牢骚满腹,心存不满。

4、绩效考核时采取法官角色,与协助员工发展的角色相冲突;又或者员工们认为绩效考核不公平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导致绩效考核难以取得真正的成效。我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说的清事实,明确当前现状,不是对于问题的一个赘述,也不是对于问题的演绎,而是确实的、具体详尽的明确当前现状,分析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的体现,并把这些现状与相关各部门沟通进而解决问题;

2、写的清计划,每一项行动都应该经过周密的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详略得当的部署,以及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状况的相应措施都是保障后期执行的有力保障;

3、做的清过程,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流程需要规范,只有过程清晰

明确才能清楚的显示出各个环节直接的权责,对于结果形成贡献;

4、要的清结果,对于结果的强调似乎显得可笑,因为绩效最终必然体现在结果,但对于绩效而言既应该是平衡目标的体现,又应该经过清晰的量化而不至于在执行中模糊。

四、 绩效管理目的及意义是为了实现公司和员工的共同进步,这并不仅仅是为了薪酬体系的设计,绩效管理得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和员工的绩效能力、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绩效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公司而言,可以作为公司整体运营管理改善的基础。通过整体绩效管理,可以发现公司运营状况,及时了解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修正策略,跟踪行动计划和绩效结果,从而保证发展战略的实现。

2、就个人而言,可以了解员工长期的绩效表现,同时可以针对性的开发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绩效能力,并且作为员工职业发展过程中,选拔、晋升的参考依据。当然,在绩效管理中,一定要保证对员工绩效过程的跟踪,而不仅仅关注结果,只有全面了解员工绩效过程的表现情况,才能准确评估员工的发展趋势。

应该来说理论对于我们有引导的作用,绩效管理这项管理活动也会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不断成长,不断成熟,不断地完善。希望在我们不断完善公司绩效管理的同时也不断实现公司绩效的飞跃! 税务绩效管理培训心得

绩效管理是对企业、部门或员工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职责权限范围内的业绩和行为所进行的以目标和目标执行结果为导向的全程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及考评结果应用四个主要环节。绩效管理遵循的准则是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准则,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P-D-C-A循环准则。

这其中,绩效考评的意义不言而喻:它上承绩效计划和绩效实施环节、下启考评结果应用环节,是企业阶段性绩效管理成果检验的标尺,也是各级员工绩效评价和绩效激励的发动机。但孤立的绩效考评是无法实现对企业绩效的有效管理的即使考评方案本身天衣无缝。绩效考评必须通过与绩效计划、绩效实施和考评结果应用之间的彼此支持和积极互动,才能实现绩效管理的整体效益,这已成为国内管理学界和企业管理界的共识。

然而,在企业绩效管理的实际操作中总是存在着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绩效管理的整体效果总是不能尽如人意。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本文提出了四个解决办法:

一、引进目标责任书管理

确定绩效目标的法律地位、明确与绩效目标相关的权力、责任是企业绩效管理者首先要应对的难题,它决定着未来的绩效管理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在绩效计划过程中,许多企业的管理者懂得将自身的绩效管理与其年度目标紧密相连它们将企业的年度经营发展目标通过KPI(关键绩效指标)等方式分解为各部门和各级员工的绩效指标,力求通过努力完成下级目标逐级支持、保障上级目标的实现,最终确保企业各阶段总体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这本是非常好的思路。然而,许多企业绩效计划阶段的管理工作仅仅进展到这里就停滞不前了,绩效目标的法律地位及与绩效目标相关的权力、责任仍处在严重缺乏依据的不确定状态中,绩效目标的权威性无以树立。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引入目标责任书管理。

目标责任书是建立在企业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基础上的、企业员工与其直接上级之间通过协商签订的、明确员工在一定时间、空间、职责权限范围内的绩效指标以及员工与其直接上级在绩效指标管理过程中各自权利和义务的工作协议书。目标责任书是对员工及其直接上级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职责权限的说明书,是员工职位说明书的阶段化和具体化和员工劳动合同书的重要补充,也是连接员工劳动关系管理和绩效管理的纽带。只有劳动合同管理系统和目标责任书管理系统同样达到科学、健全的程度,企业才能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牢固基础。目标责任书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各项目标完成的标准和时限

2.各项目标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3.各项目标实施的难点和针对性措施

4.各项目标实施所需的资源支持

5.上下级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责任

6.目标调整 7.违约处理

目标责任书不仅将员工阶段性业绩、行为目标本身以书面契约的形式完全量化确定,同时将目标实施以及影响目标实施的各种相关要素以书面契约的形式量化确定,大大降低了目标执行过程中不确定性、模糊性和主观性的成分,使员工及其直接上级在绩效管理中的各种失职行为“无处藏身”,大大减少了目标执行过程中责任不清、投机取巧、相互推诿的可能性。

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周期也有很大的讲究。许多企业喜欢按年度或按月度签订目标责任书。其实,对大多数企业来讲,这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经营情况在一年之内会出现很大的起伏,按年度签订目标责任书需要对长达12个月内外的情况进行准确、精密的预测并以此为基础制订全面量化指标。这对很多企业而言有非常大的难度且管理成本极高。若放弃全面量化原则,目标责任书就又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按月度签订目标责任书则会使管理活动变得非常频繁,对企业的经营运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各级员工产生严重的厌倦、抵触情绪,造成管理价值的严重扭曲,其长期可操作性极低。若将目标和有关条款简化,目标责任书同样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般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按季度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严格贯彻执行;当主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同样以契约方式调整目标责任书。

二、引入直接上级记录表管理

众所周知,绩效实施是各类企业绩效管理普遍存在的“软肋”。由于缺乏全面、翔实的日常绩效管理记录,许多企业都为自己打造了大量的“12月积极分子”,即1年之内1至11月都处在漫不经心、低质低效的工作状态中,一到12月却都突然变得积极肯干了起来。原因很简单:企业要发年终奖了! 仅仅在绩效计划阶段建立目标责任书管理系统对于确保绩效管理的成功还远远不够,为了保证日常绩效管理的品质,使日常绩效管理能够真正发挥其在全程绩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为未来的绩效考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就需要引入直接上级记录表管理。

直接上级记录表是直接上级对作为绩效管理对象的全体下属员工每周工作业绩和工作行为表现进行记录的日常管理文档,是各级管理人员有力的管理工具。直接上级记录表以下属员工个人为单位分别记录,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每周根据规范认真填写并按时抄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备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内部人员反馈信息汇总(包括积极的反馈信息和消极的反馈信息) 2.外部人员反馈信息汇总(包括积极的反馈信息和消极的反馈信息) 3.奖惩记录

4.工作检查记录

5.工作辅导/培训记录

6.结论

为了便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每位上级的直接下属最多不应超过12人。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现状是能够达到上述要求的。

直接上级记录表有利于绩效管理原始记录多维、充分、及时、客观的收集、汇总,能够使各级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员工个人绩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依据迅速进行针对性的工作辅导、职业培训或管理调整,有效促进员工个人绩效的实质性改善,实现绩效管理的事前控制;同时,它也有助于提高直接上级对于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树立直接上级的管理权威,有助于直接上级改进管理自身理念和管理作风。

对直接上级记录表的管理是绩效实施阶段的最重要的工作,该工作的完备性、规范性和及时性是企业绩效管理水准高低的“分水岭”。

三、绩效考评者培训

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工作中大家接触最多的部分,然而,绩效考评恰恰是绩效管理过程中问题最为集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对绩效考评存在大量模糊认识的现象在许多企业极为普遍。不少企业的管理者甚至在绩效考评开展很长一段时间以后仍然不清楚其基本的操作规范和流程,这造成了许多的不必要管理矛盾,甚至使企业付出了难以估量的沉重代价,使绩效管理走到了它的反面。大量调查数据表明:由于绩效考评者的不规范操作所造成的人员流失、绩效低迷、管理冲突和劳动争议占同类问题的50%以上。为解决这一突出的问题,就需要重视和开展绩效考评者培训。 绩效考评者培训是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的、针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展的有关绩效考评理念、方法、技术和规范的专题培训。绩效考评者培训可采取企业内部培训师和外聘培训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绩效考评者培训开展的最佳时间应当是企业绩效考评工作开展前一个月。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绩效考评理念与绩效考评原理

2.绩效考评的方法和技术

3.绩效考评评分标准

4.绩效考评实施规范

5.绩效考评结果反馈规范

6.绩效考评投诉处理规范

绩效考评者培训能够澄清各级管理人员对绩效考评的模糊认识、统一各级管理人员在绩效考评操作中的规范,最大程度地避免不同部门、不同管理者在绩效考评实施过程中方法不

一、标准不

一、主观随意、简单片面等情况,大大提升绩效考评工作的水准和实际效果。

四、绩效管理处罚条例 大多数企业在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和绩效管理长期实践活动中都曾设计过种种试图包治百病的“方法”和“手段”,却很少想到要通过引入处罚条例的方式来对此进行积极主动的管理这也是很多企业绩效管理始终软弱无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绩效管理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激励的成分,也有控制的内容。缺乏刚性的处罚条例,任何管理体系的权威都无法得以有效的建立。这早已为无数中外企业正、反两个方面的管理案例所反复证明。鉴于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制订针对绩效管理的、专门的处罚条例也就决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它应当成为企业奖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内部激励原则的重要补充。在绩效管理中运用绩效管理处罚条例是不可或缺的。绩效管理处罚条例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总则

2.处罚种类

3.处罚条款

4.裁决与执行 绩效管理处罚条例的管理对象是企业全体员工在绩效管理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既包括基层员工的违规行为,也包括各级管理者的违规行为;既包括绩效计划和绩效实施中的违规行为,也包括绩效考评和考评结果应用中的违规行为。

绩效管理处罚条例的制订和执行有利于建立公平、公正、积极、健康的绩效管理秩序,有利于鞭策各类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提高综合素质、规范自身行为,有利于维护绩效管理的严肃性,并最终从制度上确保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

税务管理范文第3篇

近年来,国际上很多大公司因为对税务风险的防控不严而出现税收上的麻烦,国美、苏宁、创维、娃哈哈、中国平安等诸多国内知名公司都曾先后深陷其中,企业经营和声誉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企业“甩不掉的影子”和“定时炸弹”。2008年,我国某上市公司在接受税务部门的例行检查时,被指上年度的经营与纳税存在违规情况,税务部门随后对该公司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税务稽查。一时间,该公司受到客户和众多股民的质疑,不仅公司的融资计划难以执行,公司股价也在多个交易日持续下跌。由此可见,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已经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非常现实的迫切问题。

2009年5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以下简称《指引》),旨在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笔者认为,《指引》虽然是对大企业而言,但所有企业都存在税务风险,都应正确识别、评估和防控,以尽可能地防范和规避。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界定

企业税务风险是因涉税行为而引发的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的涉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责(判刑、罚金)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用活有关税收政策,多缴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此次发布的《指引》针对的税务风险主要是前者,但作为纳税人,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时也应考虑后者。

根据《指引》中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说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为避免其因未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和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等风险而采取的风险识别、评估、防范、控制等行为的管理过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税务规划要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法规定;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应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法规定;对企业涉税事项的会计处理要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登记(变更、注销)、凭证账簿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要符合税法规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重点突出税务行为的“合规性”,即涉税事宜均须符合税收法律规定。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其次,正确识别、评估税务风险;再次,提出税务风险应对措施,及时控制风险;最后,评估、反馈和改进税务风险管理机制(也可穿插于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环节中)。为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协同效应,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以融入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之中。

二、企业税务风险识别

1、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一是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要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监督机制。董事会负责确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风险偏好、风险承受程度,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及税务风险管理监督评价审计报告。二是企业应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税务风险管理要求,设置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税务管理岗位责任制。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确保企业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识别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企业内部税务风险因素包括:企业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税务规划以及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组织架构、经营模式或业务流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和执行;税务管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和相互制衡机制;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管理层的业绩考核指标;企业信息的基础管理状况;信息沟通情况;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其他内部风险因素。分析企业的内部税务风险因素,有利于企业从高管态度、员工素质、企业组织结构、技术投入与应用、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内部制度等微观方面识别企业自身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

3、识别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包括: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市场竞争和融资环境;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税收法规或地方性法规的完整性和适用性;上级或股东的越权或违规行为;行业惯例;灾害性因素;其他外部风险因素。对企业外部税务风险因素的分析和识别,有利于企业从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竞争、产业政策、行业惯例、法律法规规定、意外灾害等方面分析企业所处大环境下可能遇到的税务风险。

4、将风险识别细化。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并将风险识别任务细化,对于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可根据需要在分支机构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对于集团型企业,可在地区性总部、产品事业部或下属企业内部分别设立税务部门或者税务管理岗位。组织结构复杂的企业和集团型企业,由于其经营业务多样,经营活动复杂,管理流程较长,不容易发现下属单位的个别风险,通过细化风险识别,可以使企业更好地识别实际经营存在的税务风险。

5、实行风险的动态识别,建立经验数据库。企业应建立系统、有效、动态的税务风险识别体系,时刻注意识别和评估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以及新产生的税务风险。该体系可由企业税务部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实施,也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该体系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进行税务风险的比较与汇总,从而为以后的税务风险识别建立经验数据库。

6、利用流量图进行分析识别。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分析流量图,形象地描绘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的税务问题,从一端的经济投入所涉及的税务业务开始,经历不同的过程和地点,到达另一端的产品或服务产出所涉及的税务业务,通过与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融合使用,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存在的税务风险。构建风险流量图需运用恰当的风险识别工具,常见的工具主要包括风险检索列表、PEST问卷、SWOT问卷以及风险数据库等。

三、企业税务风险防控

1、建立基础信息系统。企业应及时汇编本企业适用的税法法规并及时更新;建立并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和更新系统,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设置、更改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步,保证会计信息的输出能够反映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基础信息系统对风险管理的实施有很大影响,全面、有效的信息系统可以减少税务信息的产生、处理、传递和保存中存在的税务风险,防患于未然。

2、制定风险控制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指引》着重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规范的补充和发展,它没有拘泥于固有的风险要素框架,只是强调企业内部的税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岗位职责和授权、风险评估和重要业务流程内控、技术运用和信息沟通等与税务风险管理直接相关的内容,而其他要素则包含在《指引》各条文中,没有独立成章。企业应遵循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设置税务风险控制点,采取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建立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机制。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职责与业务流程,制定覆盖各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税务风险。

3、重点关注企业重大事项,跟踪监控风险。企业重大事项包括企业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等。企业战略规划包括全局性组织结构规划、产品和市场战略规划、竞争和发展战略规划等;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包括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并购或重组、经营模式的改变以及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重要经营活动指关联交易价格的制定,跨国经营业务的策略制定和执行。企业的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和重要经营活动关乎企业的存亡与兴衰,具有复杂的复合风险,其中也包括税务风险。这些事项因其重要性而不允许企业存在过高的风险,因此,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不但要在事前分析、识别、防范风险,更应着重跟踪监控税务风险。

4、规划税务风险应对策略。按照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企业造成影响的大小,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划分为避免、转移、小心管理或可接受等。对于发生几率较大且影响程度较深的税务风险,企业应当尽量避免,以免危及生存;对于影响程度较低、发生可能性较大的风险,可以采取转移的策略;对于影响程度较高、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的风险应当小心管理,力求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影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都较低的风险,可以选择承担的策略。

5、提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指引》明确要求:“董事会和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领导层大多不重视税务风险,甚至根本就没有税务风险意识;企业的财会人员也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应有认识和重视,甚至可能认为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与己无关”。因此,要进行税务风险管理,首先应提高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乃至全体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

税务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我国企业对税务管理的认识较为模糊,没有进行完善的税务管理。而电网企业是关系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同样存在税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电网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税务风险管理。文章首先对企业税务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针对电网企业在税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完善我国电网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电网企业;税务管理;税收筹划

一、电网企业税务管理问题的提出

近几十年来,电网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覆盖范围越来越大,电网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成为关系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税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网企业能否为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税务管理是国家的责任,是税务机关的工作,而忽视了企业在税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是国家的税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从企业角度研究税务管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企业行为得到规范,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能力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良好的税务管理能够使企业实现在合法经营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税务机关的要求下,展开的与税务相关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总和,旨在减少企业的税收成本,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一方面,由于企业税务管理直接渗透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对企业的短期效益和长远发展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税务管理是国家税收征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宏观税收征管的必要补充,更是国家财政税收的重要保障。电网企业的规模比较大,影响范围较广,只有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的进步。

二、加强税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税收征管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电网企业内部管理的不断规范,越来越多的电网企业意识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提高税务管理水平,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现阶段,加强电网企业的税务管理意义重大,主要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电网企业的税务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我国企业的整体税负较高,电网企业的税收成本占其成本的很大部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支出,但同时它也是可以控制和管理的。在我国,税收费用占企业利润的比重也很高。如果通过实施科学的税务管理,在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前提下,电网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税务管理,运用多种税务管理方法,降低企业税务成本,提高收益。这也是企业税务管理最本质、最核心的作用。

(二)加强电网企业的税务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财务目标

电网企业要进行科学的税务管理必须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因为只有具备完备的财务制度、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健全的财务业务,才能为税务管理的开展提供科学的数据资料和工作流程,在提高税务管理的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加强电网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电网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电网企业加强税务管理,首先是对国家的各项税收政策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各项税收政策,但企业对国家的优惠政策有了宏观的把握之后,就可以通过顺应国家的政策导向,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进行合理的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进而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税收成本、降低税收风险,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我国电网企业税务管理现状

虽然目前我国电网企业开始逐渐意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的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间较短,很多电网企业还没有进行完善的税务管理,税务管理尚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电网企业没有严格遵守税法的规定

目前,一部分电网企业并不将注意力放在依法管理自己的税收问题上,要么对税法的了解不够,或者是故意钻法律的漏洞,打擦边球,存在严重的偷税、漏税的行为,严重侵害了税法的尊严。

(二)部分电网企业的税务管理意识较弱,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国家的控制,特别是电力企业,这些企业的国有性质决定了企业缺少税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财政部开始实施“利改税”以后,企业经营开始涉及税收问题。但是,很多学者都是从税收征管角度进行研究,对税收征管机构的行为进行规范建议,而却往往忽视了企业在国家的税收管理的作用,对企业的税收管理的研究较少,企业缺乏相应的指导,缺少进行税务管理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忽视税务管理的问题较为严重。一方面,很多企业认为企业的税务工作较为简单,只需要相关的会计人员进行计算、记录,根本谈不上税务的管理,更别提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即使明白应该进行税务管理,但对税务管理的内涵了解较为表面,认为只要按照税法的要求,根据征管机构的规定进行纳税就可以了,却不知道自己可以通过对税收进行调整使税收成本最低、风险最小。

(三)部分电网企业对税务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

税务管理的范围要大于税收筹划,但很多电网企业认为税务管理就是要对自身的纳税进行筹划,只要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就是很好的进行了税务管理,殊不知,税务管理设计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需要对所有涉税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管理,而税收筹划只是税务管理的一个方面,注重的是税务管理的技巧和方法,而税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注重的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

四、加强电网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

(一)电网企业要坚持维护税法的原则,进行税收筹划

电网企业一切的税务管理问题都应该紧紧围绕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企业应该充分了解税法,关注各项税收政策的变化,认真研读国家的经济政策,掌握国家的政策导向,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管理,进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税收筹划,使企业的税收管理既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又有助于企业节约税收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加快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电网企业设立合理的税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税收的精细化管理,税收事务越来越复杂,只有设置合理科学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组织体系,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电网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障。电网企业内部应该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负责人,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同时在每一岗位应该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使税务管理工作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展。税务岗位的设置还应该突破部门的限制,根据工作的需要,在每个部门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的岗位,将税务管理工作深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去。

(三)对企业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我国税收种类较多,变化较快,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对各项政策及走向有详细的了解,把握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整方向。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税务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加强对税收法律、法规、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让他们对最新的税务知识能够尽快掌握,同时应该培养他们关心企业各项涉税业务的意识,对于企业的各项涉税业务能够及有所了解,让他们成为税收管理的中坚力量。

(四)优化内容业务流程,防范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的防范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共同努力、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与支持,在企业整体层面展开税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企业需要明确税收风险的防范目标,在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合法手段,达到税收损失最小化。因此,企业需要对引起税收风险的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并评估风险因素所引起风险的程度,如果导致的风险较为严重,就要对这些风险因素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找出起因,从源头上控制税务风险。

(五)电网企业应该协调好与税务部门的关系

电网企业应该认识到,他们与税务部门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和税务机关的工作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的过程。由于我国电网企业的性质是大型国有企业,它的经营活动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比较大,而且电网企业能够借助其影响力进行政策性的筹划,故电网企业处理与税务机构的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首先,企业应该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交流沟通,沟通的内容不应仅限于具体纳税事宜,企业更应该对企业战略层面的观点与税务部门进行深入的探索,特别是在企业发生一些性质重大或性质特殊的业务时,电网企业应积极主动的与税务机关进行探讨,争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将相关问题解决;其次,企业必须服从并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管理,有效的企业税务管理能够促使税务部门管理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降低税务部门的征税成本。

五、结束语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电网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同样存在税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电网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税务风险管理。为此,本文对制约我国电网企业税务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问题,相应的提出了电网企业税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建议:应该坚持维护税法的原则,建立健全税务管理机构,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优化内容业务流程,协调好与税务部门的关系,为我国电网企业的健康发展扫清一道障碍。

参考文献:

1.吴晓帆.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5).

2.曹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税务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

3.张帆.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1(12).

4.张祝瑜.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会计师,2009(5).

5.王瑾.浅析企业税收筹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

6.王宇.基于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税务管理问题探索[J].经济问题探索,2010(5).

税务管理范文第5篇

房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出现了爆发式的发展,为了能够保证我国房地产行业实现稳定发展,国家从税收角度不断加强了房地产行业的监管。面临这种形势,房地产企业做好税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是面临新形势下沉重税务负担、严格调控政策的有效应对手段,更是房地产企业在新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本文主要针对房地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随着我国房产行业的进一步改革深化,商品房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繁荣发展,而且也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在当前我国各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房地产行业的占比越来越大。而且从2010年开始,国家针对土地增值税清算过程中的确认收入问题进行明确,对于房地产开发费用扣除问题进行进一步细化。随后出台的各项房地产调控政策使得房产企业资金回笼受到严重影響。在这种形势下,房地产企业不断强化税务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分析

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变被动为主动

通常情况下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比较被动,我国大多数企业在早期仅仅将税务管理作为一种口号,与税务机关之间的税务业务交涉进展非常缓慢,纳税申报以及后期税务稽查等所需资料都处在被动状态下,从而给企业带来很多税务业务方面的麻烦。在企业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形势下,税务管理工作也逐渐走出传统模式下的被动管理状态,逐渐演变为以下三种管理模式:第1种管理模式为企业自行管理。企业通过设置财务部门,并聘请会计人员来进行企业财务及税务管理;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强的企业会设置单独于财务部门的税务部门,并聘请税务人员来进行企业税务管理,但企业聘请会计人员及税务人员往往因为综合素质不够,导致税务管理工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第2种管理模式是企业设置财务及税务部门并聘请专业税务师事务所。日常税务事项由企业内部税务部门进行处理,对于专业性较强事项由税务师事务所提供专业建议供企业抉择,并由其定期对企业税务事项进行审核及鉴证。第3种管理模式是聘请专业税务管理机构。这些专业机构税务管理人员往往具有较强专业性、人员素质高,而且与税务机构能构建起良好人脉关系,能针对企业的税务问题进行合理管理。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上述三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部分中小企业往往受限于自身经济实力及税务风险意识,一般采取第1种模式或第2种模式。房地产企业由于涉及的税种较多,税负较重,税务风险较大,因此通常会采取自行建立税务管理部门的管理方法。积极主动培养自身的税务管理人才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能够为企业节约大量管理成本;

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水平低

我国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开展较晚,整体发展很慢,因此实际管理水平有限。在早期的税务管理工作中,大部分企业的税务管理目标是有效确定纳税成本,甚至会通过违法行为来达到目标,导致企业付出沉重代价;在中期阶段,企业在追求控制纳税成本的同时,也会充分考虑违规成本,针对企业纳税事项提出多种税务管理方案,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在房地产企业税务的发展后期,企业税务管理也逐步趋于成熟,这阶段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追求纳税成本的最低化,而且还要对税务风险进行充分考虑,通常都会设立相应预警机制,并不断强化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但是房地产行业本身面临的税务环境非常复杂,因此,控制纳税成本仍然是很多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导致整体社会管理水平低下。

房地产企业税务管理合规性较低

在整个房地产行业中,税务管理合规性较低已经成为行业内部比较普遍的情况,而且房地产开发行业历来都被认为是暴利行业,房地产企业的税务税种几乎涉及了所有税法规定税种并且税基较大,这也是很多房地产企业不择手段寻找法律空隙,来开展所谓“税务管理”的主要原因。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税务筹划的主要目的是让企业尽量少交税或者是不交税。从理论层面来看,税收筹划完全合理合法,但是在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触犯我国税法的行为,从而使企业在税务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违法行为。


房地产企业完善税务管理的措施

完善内部税务管理体系

(1)自觉遵守我国税务法律法规。企业在针对内部税务管理工作进行强化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对我国税法进行充分了解,要充分认识到依法办税的重要性,及时缴纳税款,要主动、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过程中,尤其是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保证税收筹划工作的合理合法性,坚决杜绝出现打法律“擦边球”的行为出现,也要杜绝出现故意隐瞒税基、故意拖延缴税等行为,进而来有效避免出现偷税漏税的违法避税行为。

(2)构建专门税务管理部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应该充分结合国家对税务管理工作的相关指导原则,在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同时为税务管理部门配备具备专业素质水平高、业务能力精的税务管理人员。企业要制定税务人员的培训学习计划及方案。企业内部定期进行学习及业务探讨,尽可能参与一些专业机构的培训学习,同时积极参与到各级税务机关开展的税务管理工作培训中,充分把握好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企业纳税的统一筹划和管理,最大程度减轻企业税务负担、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3)做好内部部门协调和风险防范。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内容非常广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也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不同情况下所适用的税收法律和政策也具有明显差别,因此企业在实际发生纳税业务之前,要加强与内部各经营活动部门的协同,实现各项业务活动开展的科学安排,适用税法允许最优纳税方案。企业税务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在规划、设计、确定方案、签订合同等每一事项前,将税务管理融入其中,使企业能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做出最利于企业的决策。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税务风险管理部门,针对企业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不断强化管理,真正做到税务风险的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全覆盖。

强化企业外部税务管理

(1)建立高效房地产税收征管组织体系。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税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过程中税收征管体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我国税收管理实施细则中对国家税务总局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界定,其主要负责制定出全国的税收管理系统,从整体层面对全国税收管理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同时制定出系统性税收征收执行技术标准和相关实施办法,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以国家出台技术标准和实施办法为基准,结合当地税务状况来构建起适用于本地区的税务管理系统,并全面推动税务管理实现信息化,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现我国税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房地产企业也应该充分借助税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挑选既具备房地产工作经验且具有房地产税收管理经验的专业工作人员来不断强化房地产企业税收管理力度。

(2)完善房地产企业税务征管辅助制度。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范围非常广,必须要实现多部门合作才能高效完成。因此首先必须要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房产本身就属于一种财产,因此针对房产移交环节企业必须要进行清晰登记,并将房产位置、房产面积等项目包括在内,同时要将其录入到相关管理系统中,为后续的房产清查和管理提供便利。其次,要构建起更加合理的房地产定价机制。为了有效避免出现房产内部交易现象,应该进一步制定出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房产定价机制,同时针对房地产企业定价制定出科学的申报制度。

(3)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宣传。作为税法制定应该要具备较高水平的法律知识。如果制定税法不具备较强统筹性,在税法颁布之后,一些企业税务管理人员不能够对税法的具体细则进行准确理解,从而给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进一步加强税法规定的宣传工作,同时详细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建设单位应纳税种计算方式、纳税期限、纳税申报等相关问题,充分利用案例方式强化宣传,让企业能够通过校方来更加简单地开展纳税管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税务风险问题。而房地产行业由于本身涉及的税务范围非常广,税务风险控制难度大。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结合发展实际状况,不断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不断强化内部税务风险管控,这样才能全面提升税务管理水平。

(宁夏昱正泰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税务管理范文第6篇

[摘 要]企业税务管理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直接决定企业经营的成败。但目前我国企业税务管理尚不完善,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清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这对于企业降低纳税成本和经营风险,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指明了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 问题 目标 原则 策略

所谓企业税务管理,主要指企业根本其涉税业务以及纳税事务所进行的分析研究、计划筹划、监控处理、协调沟通、预测报告等整个过程的管理行为。其包括的具体内容有:税收政策和法规应用研究、依法避税的方法技巧,组织实施事前筹划计划,以及企业涉税业务流程的规范与管理,防止违规受罚以及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由此可知,企业税务管理主要分两个部分,其一是根据法律规定要求,合理地安排相关交易行为,开展税务筹划工作,全面利用好税收的各项优惠政策;其二是对纳税风险做好防范、化解以及控制工作。这样就可以实现企业税务结构的优化,税收成本的降低,盈利能力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企业税务管理是合理合法的,国外经过多年发展现已较为成熟,然而由于我国特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成熟,企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十分关键。认清我国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明确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同时有针对性的采取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策略,于企业长远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一、我国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现存的主要问题

在国外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法制建设已有几百年历史,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大都有依法纳税意识,也懂得如何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进行合理避税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然而在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利改税”以后税务体制和税收法制体制等才真正意义上有了较快发展。因为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速度较慢等因素影响,使我国企业税务管理问题始终未给予足够重视,绝大部分企业只是依法执行国家税务制度,而对税务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研究很少开展。总体而言,我国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现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1.管理观念不新

目前,我国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还比较繁杂,企业进行税务申报的程序还比较麻烦,需要填写许多税务表格,而作为企业经营者及财务人员因为接触税务管理时间短,其对税务管理工作认识不深,同时可能存在畏难心理。所以,很多企业只是按时报税、缴税,且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少缴税或者晚缴税,他们对税务管理之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缺乏认识,许多企业投资经营前没有做好筹划安排工作,自然也无法减少应税义务。

2.法律意识不足

许多企业进行纳税时往往想尽办法少纳税、迟纳税,却从未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对于很多通过合理规划即可实现的目标和想法,却通过偷税漏税的方式来实现,如此一来企业通过合理税收规划的财务目标就无法实现,同时也给企业声誉带来不良影响。

3.税收业务不强

企业的税收筹划是合法的,但如果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不列或少列收入,接到税务机关申报通知却拒不申报或者虚假申报,不交、少缴应纳税款等都属于违法偷税行为。现实当中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偷税和税收筹划无法有效区分,因此导致了部分企业财务人员“被迫”从事一些违法活动。

二、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1.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

(1)准确纳税。所谓准确纳税的内涵,要根据税法有关规定来理解,就是必须按照税收法律法规要求,及时足额上缴税款,并且确保企业享受相应的政策待遇。

(2)规避税务风险。主要包括规避处罚风险和遵从税法成本风险。所谓处罚风险指企业因未根据规定按时纳税而被税务机关处罚等风险;所谓遵从税法成本风险指因外部环境和资源差异而导致的遵从成本不确定情况。

(3)税务筹划。主要指尚未纳税前保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条件下,针对纳税主体的投资和经营活动等涉税事项进行合理安排规划,从而少缴税款或者递延缴纳税款的谋划活动。归根结底企业税务管理的目标只有一个: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企业税务管理的原则

(1)合法。我们说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循法律法规规定,税务管理工作同样如此。企业税务管理活动必须在税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企业可以通过合法手段帮助企业节约税款,从而降低企业税负。但绝不能有伪造、变造、隐匿、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不列或少列收入,少报或者虚报以及欠缴税收等违法行为。

(2)诚实守信。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道德准则。某种程度上企业纳税就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如果企业诚信纳税,就能够减低博弈成本而使合作收益增加。同时其诚信精神可能对公司利益相关者(例如股东、企业管理层、合作伙伴)产生积极影响,有效降低企业合作成本,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3)成本效益。企业税务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节税。因此必须注重企业的成本效益。企业的税收成本降低后,才能在同行业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按照企业成本效益原则,作为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必须熟知税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案例等知识,并且对业务活动熟练掌握,从而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更好的节税方案。

(4)事先筹划。企业要在尚未纳税前做好事先筹划安排工作。企业的纳税行为一般发生在纳税义务之后,这就为企业筹划创造了条件,可以通过筹划合理规避税负以及降低税负水平。如果企业已经纳税后再少缴税款,就已不再是税收筹划活动。

三、加强我国企业税务管理的策略

1.进一步完善税法体系建设

税收基本法、实体法以及程序法构成了税法体系。由于我国税收法制建设尚未完善,税收基本法等法律法规虽经多次提议却仍未立法,导致许多涉及税收原则和政策的问题无法可依,税务机关的权力和义务界定也只能通过学术讨论来进行,税法权威性缺乏。此外,我国的税收实体法也大都为暂行条例或者条例,权威性也不强。因此,制订税收基本法以及进一步完善税法体系建设已是当务之急,应该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这对于规范征纳税行为,促进税制改革的发展,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2.进一步发展税务代理机制

我国税务代理机制刚刚起步,市场占有份额不高。如今,许多纳税人在税务管理方面理解不清重视不够,这就需要税务代理机构加大宣传力度,以多种形式推销这种“产品”。同时加强税务代理机构的自身建设水平,实现资金、人员和财产税务部门彻底分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独立开展税务代理活动。特别是发展初期必须明确和规范代理范围、服务质量以及收费标准等内容,逐步将税务代理机构打造成能够独立执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社会中介组织。

3.进一步加强税务管理水平

企业要想加强税务管理工作,必须首先在企业内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由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税务管理工作,要求其熟练掌握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灵活应用,同时对企业纳税行为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再有必须按照税法规定办事,一方面作为企业业务人员要掌握税法内容,做到不偷税逃税,以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可以在税法规定范围内进行合理避税,利用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还有,企业必须与税务管理部门建立良好关系,通过税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能够更好地运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还可以通过发挥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有效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家贵.企业税务管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祝瑜;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会计师;2009年05期

[3]陈洪喜,潘江红,邓守利.浅谈加强企业税务管理[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01期

[4]曾毅玮;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之我见[J];民航经济与技术;2000年04期

[5]王树梅;企业加强税务管理降低税务风险的初探[J];现代商业;2009年36期

作者简介:凌丽,(1975.9-),女,蒙古族,辽宁省锦州市人,中级会计师,从事财务会计研究工作多年。

上一篇:医药采购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浙江满分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