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课件范文

2023-12-28

孔子拜师教学课件范文第1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我们就要穿越时空隧道,去打开这扇大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孔子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孔子拜师》。

1、教师板书“拜师”,学生读。强调“拜”的书写,学生书空。 (孔子拜师,我们要注意哪个字的书写啊,哦,拜,怎么写?左边是什么啊,右边几横,四横,同学们千万不能写错了,好,都把小手拿出来,我们一起来写一遍。))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孔子拜师,拜师是什么意思呢?好,你来说一下,恩,说的很好,还有没人补充一下,拜师呢,就是认师傅,认老师,就是把你觉得学问深的人让他做你的老师,把他的知识传授给你。)

4、同学们对孔子和老子应该都有些了解了,那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孔子介绍可以结合课文69页的资料袋,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气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学们对他们的了解还真不少啊。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孔子的品行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课文读完后,同学们思考下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孔子拜谁为师?(指名反馈,板书:孔子、老子)

刚刚同学们都了解了拜师的意思了,那孔子拜师,是要拜谁为师呢。哦,老子。

1、自由读。要求:A、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B、读后交流,孔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 学生交流汇报。

A、读生词。 (大部分同学都应该已经读完了,下面呢,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看大屏幕,屏幕上的词语谁会读,好,你来,读的真好听,下面我再来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刚才两位同学读的非常好,声音也很响亮,证明他们认真读课文了,好,跟老师读一遍。)

纳闷

迎候

等候

请教

风尘仆仆 远近闻名

保留

传授

敬重

相距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B、孔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谦虚好学)(那读了课文,孔子又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好,你来说说?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

三、走进学生眼中的孔子

1、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看看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孔子的这些优秀品质的。读到感动时,读到有体会时,读到有疑问时,可以读读画画,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交流。

同学们咱们来交流一下。哪句话最能反映孔子拜师的艰辛。(孔子是怎么拜师的,在课文当中就有一句话写出了孔子拜师过程中的艰辛?有同学找到了吗?) 句子比较: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从这句话我们怎么看出孔子拜师很艰辛呢,哦,这里面有几个词语,哪几个词语写出了孔子一路走来十分艰辛啊,你说说,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从这些词我们怎么能看出呢,他们是什么意思,上千里,出示地图,举例说 (2)曲阜和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后,到了洛阳。 A、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句好?

随机引导理解词语:风餐露宿——在什么地方吃饭?在什么地方住宿。看到他停下来了没有? 日夜兼程——白天、夜晚都在走路。 白天走就算了,夜晚也赶路,他急着去干吗?拜师。可见,他求知若渴。

B、同学们,你们知道曲阜和洛阳有多远?(出示地图)相距上千里。 想问一下体育课,跑 400米的同学,感觉怎样? 换算,100里,相当于5万米。“相距上千里” 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C、途中他可能遇到怎样的困难?引导学生想象。(我们来想象一下,曲阜离洛阳这么遥远,那孔子在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了,同学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好,我们看屏幕,) “烈日当空,孔子冒着酷暑继续赶路。” ( ),孔子( )

D、小结:是啊,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就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地走几个月。来,读出一路艰辛:

不管风雨,孔子风雨无阻地在赶路,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不论寒暑,孔子一如既往地在赶路,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不分昼夜,孔子迫不及待地在赶路,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3、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从头到脚会怎样?(衣服被荆棘刺破、黑眼圈非常厉害、汗流浃背、衣服全湿了。)课文用了个什么词来形容?(风尘仆仆)

四、感受老子眼中的孔子

1、孔子风尘仆仆地赶到洛阳,和老子见面了,他们之间是如何对话的?请用横线画出孔子的话,用波浪线画出老子的话。

2、同桌练读,一个读孔子,一个读老子。

3、师生表演读。

4、听了老子和孔子的对话。你想怎么采访他们呀?(预设一:老子您愿意收孔子为学生吗?愿意。预设二:孔子你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为什么还要拜老子为师呢?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5、写话练习:

A、请你们在课文中选几个你最喜欢的词语送给孔子,就写在孔子的画像上,指名说。

B、把你写得词语串成一段话,描述你眼中的孔子。

6、教师小结:正是因为孔子的学无止境,所以不远千里去求学。正是因为孔子的学无止境,所以成为了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大思想家。

五、感受世人眼里的孔子

1、这里有一组现代人祭拜孔子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哦,原来孔子的影响很大,孔子是个受人尊敬的人)

2、出示《论语》中有关句子,感知孔子在世人眼中的形象。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老子)

孔子拜师教学课件范文第2篇

1. 初步感受孔子作为一位老师的伟大形象。

2. 依托课文重点语段,感受和理解水的品格,进而感受和理解君子的品格。

3. 能背诵课文第

2、8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孔子作为一位老师的伟大形象。

教学难点:依托课文重点语段,感受和理解水的品格,进而感受和理解君子的品格。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堂作业纸。 【教学时间】2课时,连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孔子游春》是一篇新编的历史故事。从题目上看,故事的主人公应该是谁呢? 生:孔子

师:一般来说,题目上出现的人名就是文章的主人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请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读课题时不要扯着嗓子,再读。 生:孔子游春

二、把握身份 师: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出示句子:春天到了,孔子听说泗水正涨春潮,便带着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生:(一生)读

师:从弟子的眼中,你发现孔子的身份是什么? 生:老师

师:出示句子:孔子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弟子们不知老师在看什么,都围拢过来。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生:(一生)读

师:从中你得知孔子的身份是什么? 生:老师

师:出示句子:绿草如茵的河畔,弟子们围在老师身边,有的蹲着,有的坐着。老师拨动琴弦,弟子们跟着唱起歌来。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生:(一生)读

师:从中你又得知孔子的身份是什么? 生:老师  品读“课堂”

1、感知“课堂”

师: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呢?今天学习—— 生:孔子游春

师:老师最常做的就是上课,他一定有“课堂”。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孔子的课堂在哪里?用“﹋”画出来。 生:默读课文,找句子。 师:找到的请举手。指一生 生:泗水河边 师:再找具体描写的句子

生: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他甜蜜的絮语„„

师:把这段话用波浪线画出。(发言完请自动坐下)一起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2、比较“课堂”

师:我很奇怪:这是孔子的课堂吗? 生:是

师:和我们现在的课堂比一比,孔子的课堂没有什么? 生:孔子的课堂没有黑板,没有桌椅。 生:没有粉笔,没有电脑,没有屏幕-------

师:没有黑板,没有桌椅,没有粉笔,没有电脑,没有屏幕------这是课堂吗? 再读,边思考:他的课堂虽然没有黑板,没有桌椅,没有粉笔,没有电脑,没有屏幕------,但你找到了什么? 生:默读这段话

师:瞧,在孔子的课堂里有什么?

生:孔子的课堂里有阳光、泗水、桃红柳绿、草色青青、春风、琴声、森林---------(有—还有---)

师:这样的课堂,实在是太奇特了!在孔子的课堂里有(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变红词语)

生:读:阳光普照、桃红柳绿、草色青青、春风习习 师:这样的课堂没有----没有----- 生:只有-------只有--- 师: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 生:是她宽广的胸怀 师:茂盛的森林 生:是她飘逸的长发 师:温暖的太阳 生:是她明亮的眸子 师:和煦的轻风 生:是他甜蜜的絮语

师:多么美丽的课堂啊!(师生合作读)阳光 生:普照着大地--------

3、移情“课堂”

师:假如你在这样的课堂,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很轻松。 生:我感觉很欢乐和自由。 生:我感觉很舒适------

师:多么轻松、欢乐、自由、舒适的课堂啊!(配乐)阳光

生:配乐读: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他甜蜜的絮语„„

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变成诗的形式)配乐师生合作读。 生:配乐师生合作读。

4、感悟写法 师: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课堂!原来,他的课堂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一半是看到的,一半是想到的。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第一大题: 看到————,想到————; 看到————,想到————; 看到————,想到————; 看到————,想到————。 生:答题

师:谁来说说你填的? 生:一生答

师:这么美的课堂,不要这么着急读。师生合作读。 生:看到广袤的大地,想到她宽广的胸怀; 师:真美啊! 看到茂盛的森林,想到她飘逸的长发; 师:想象丰富啊! 看到温暖的太阳,想到她明亮的眸子; 师:多么形象啊! 看到和煦的轻风,想到他甜蜜的絮语。 师:充满诗意啊!

四、品读“课文”

1、感知“课文”

师:要上课,光有课堂不够,至少还得有课文。默读,找出孔子的“课文”在哪里?用“﹋”画出来。 生:默读、圈画。

师:谁来说说你找的课文?

生: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师:用波浪线把这段话画起来。默读思考,找出水的特点,在读懂的地方划一划,写一写。

生:思考圈写。(师表扬学生的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分析“课文”

(通过假设品读“有德行”)

师:让我们走进孔子的课堂——水。(课件出示:这一段)看第一句,读 生:齐读第一句话: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师:关于这句,你读懂了什么? 生:水的作用。 师:一个词 生:哺育

师: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水的哺育,后果将会是----- 生:人、动物死亡。 生:植物也会死亡。

师:一切的生灵都死亡了,那地球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啊!水的作用大不大? 生:大

师:功劳这样大却还每天奔流不息、默默无闻,此时,你对它含有怎样的情感? 生:感激 生:敬佩

师:带着这种感情,读 生:读

师:哺育万物、默默无闻的水啊,就是—— 生:有德行的水 师:画出这句话。

(引用古诗品读“有情义”) 师:读第二句话

生:齐读: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师: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想要交流分享吗? 生:不吭声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懂了什么? 生:还是不吭声

师:“或方或长”的“或”字什么意思? 生:有的,有的 生:有时候。有时候---

师:你能用“或---或---”描写水的特点吗?

生: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大或小;或高或低-------- 师:关于这些特点,古人有很多诗句:

课件出示: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生:齐读

师:古诗是这样读的吗?要有节奏 生:再读 师:从朱熹的两句诗中,我们知道,水是? 生:方的 师:哪个词? 生:方塘

师:很好。那杜甫的诗呢? 生:不吭声

师:有个词说水很长很长 生:(答了几个,都不对)不尽

师:水遇到方的就变方,遇到长的就变长,这就是水的和顺。 课件出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生:读

师:、飞流直下的水,是 生:直的

师:九曲黄河,这水是 生:曲,弯的

师:这样的水就是有情义的水。画起来。 生:画

(想象画面品读“有志向”) 师:看第三句

生:读: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师:关于水 的这一特点,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到了水的勇敢。 师:哪两个字最能体现? 生:“穿”“凿”

师:除了勇敢,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水的勇气、志向------ 师:由这两个字会想到一个词? 生:水滴石穿

师:这就是有志向有勇气的水。引读

师:水从雪山走来,生: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师:水向大海奔去,生: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师:水从远古走来,生: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师:水向未来奔去,生: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师:穿山、凿壁的水啊,就是有志向的水。把这个词圈出来。 (切己体察品读“善教化”) 师:第四个特点,读

生:齐读: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 师:生僻词:“荡涤污垢”,什么意思? 生:把脏东西洗干净。

师:为了检查你是否真懂了,我来考考你:哪两个字表示洗? 生:荡涤

师:哪两个字与干净的意思相反? 生:污垢 师:你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你用水洗过什么? 生:手帕

师:用文中的词来说就是? 生:荡涤手帕(问了三名学生)

师:本来污浊的变干净了,本来丑陋的变漂亮了---这就叫善施教化。

3、概况“课文”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黑板,在孔子的眼里,水好像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读懂课文的孩子会明白,孔子要写的,并不是水,而是? 生:生答错了

师:你听明白了老师的问题了吗?就在文中,由此看来,水是 生:真君子啊!

师:在孔子眼中,像水一样,有德行的人,那才叫 生: 真君子; 像水一样,有情义的人,那才叫 真君子; 像水一样,有志向的人,那才叫 真君子; 像水一样,善施教化的人,那才叫 真君子;

师:看到这君子一般的水,孔子怎能不心潮澎湃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配乐) 生:齐读

师:由此看来,水是 生:真君子啊! (配乐:师生合作读)

4、拓展“课文”

师:这水里也有秘密啊!一半是他看到的,一半是他想到的。请完成练习第二大题。 生:答题: 看到————,想到————; 看到————,想到————; 看到————,想到————; 看到————,想到————。 师:谁来读一读你的作品?

生:答(师及时纠正错误读音、字词)

师:其实孔子这篇课文没有写完,一个“----”告诉了我们。 请你完成课堂练习第三大题:继续编写水的文章。 生:编写

师:(挑选了三人)听听他们的作品

生:水包容万物,不分高低贵贱、贫富美丑,它好像有胸怀。 生:水从不夸耀自己,总是处在最低点,它好像默默无闻------ (有毅力、乐于助人、默默无闻、有胸怀------)

四、以身诠释“真君子”

师:孔子的话对学生们又影响吗?画出子路的志向。 生:画 师:读 生:读

师:你发现了水的影子了吗? 生:乐于助人

师:颜回的呢?画、读 生:默默无闻 师:孔子的呢?画、读

生:善施教化、有胸怀、有志向-----

师:在孔子的志向中看到了太多的水的影子,假如孔子这堂课要一个题目的话,你会起个什么题目?

生:真君子 师:这是按主题取的。 生:水 师:这是按主要内容取的。-------

师:原来啊,孔子游春不是孔子春游,他是在给学生们上课。他的课文就是? 生:水

师:真君子一样的水。你参与了孔子的课,你也感受了他的课堂,你心中的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生:德高望重、善施教化、有胸怀------

五、回顾课文,崇敬孔子

师:人生有三大幸事。一大:上学遇到一位好老师-----如果早生2500年,或能成为孔子的一名弟子,那该有多好哇!我多么向往能在这样的课堂上课:引读:阳光(配乐)

生:读: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他甜蜜的絮语„„

师:如诗如画。我多么向往能成为孔子一样的真君子啊!引读:水---

生:读: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师:这真君子一般的水怎不让人崇敬、敬佩呢?我多年希望孔子的志向能早一天实现:

生:读:我就盼望着有那么一天,所有人在晚年的时候都能够安享幸福,朋友之间都能够相互信任,年轻的子弟们都能够怀有远大的理想。 师:多么美好的社会,人人都向往。早在2500年前,司马迁就赞美过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让心向往之。” 师:解释一句,生读一句。

孔子拜师教学课件范文第3篇

课文可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

1、2)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第二部分(3-5)叙述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事迹。

第三部分(6-11)叙述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的经过情形。

第四部分(12-19)介绍孔子整理文献、从

3、夫子盖少贬焉(盖同“盍”)

4、赐,而志不远矣(而同“尔”)

(二)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

1、楚救陈,军于城父。(军:军队临时驻扎。)

2、陈、蔡大夫谋曰。(谋:商量。)

3、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讥:讽剌。

疾:弊病。)

4、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设行:指施政。)

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第五部分的影响。

第六部分(达了司马迁对孔子的极度仰慕、崇敬和赞美。(1-5)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由是反鲁(“反”通“返”

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3、师襄子辟席再拜(

4、几然而长(“几”通“颀”(二) .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先:祖先)

2、祷于尼丘得孔子(祷:祈祷,向神求福)

3、字仲尼,姓孔氏(仲:排行老二之意。孔子有异母兄名孟皮)

4、及长,尝为季氏史(尝:曾经)

5、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公平,精确)

6、请与孔子适周(与:同,跟。适:到,往)

7、仁人者送人以言(仁人:道德高尚的人)

8、窃仁人之号(窃:窃取,这里是自谦语,冒用。号:名称)

(三)词类活用

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不同)

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聪明深察,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明深察的人。拢,靠近)

3、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博辩广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博学善辩的人。

(四)特殊句式

1、其先宋人也(判断句)

2、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被动句)(6-11)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2、意者吾未知邪(知同“智”

20-21)写孔子的去世和他死后22)是作者对孔子的赞词,表

)

“有”通“又”)

“辟”通“避”)

)

(料:计算。 量:量具。 平:

偷用、

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 危,形容词用作动词,危害)

匪同“非”)

)

5、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役的人。)

6、从者病,莫能兴。

7、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道:思想,主张。(三)词类活用

1、楚救陈,军于城父。扎。)

2、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统、理,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制定法度、整治、制定纲要、治理的意思。(四)特殊句式

1、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2、子路愠而见曰。

3、予一以贯之。

4、吾何为于此?(宾语前置句)

5、人之不我信也。

6、人之不我行也。

7、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12-19)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上纪唐、虞之际,

2、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3、孔子语鲁大师。

4、所慎:齐,战

5、约其文辞而指博。 (二)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书上不曾有或不清楚的。)

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书》之传。)

2、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质:指质朴。)

3、吾从周。(从:遵行。

4、古者《诗》三千余篇。三千余篇的说法缺乏根据,目前不少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

5、孔子晚而喜《易》1

(徒役:服劳(病:筋疲力尽。)

)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纲、经、)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下至秦缪。(缪,同“穆”。 )

(监,同“鉴”。 )

(大,同“太”。)

(11),疾。(齐,同“斋”。 )

(指:同“旨”。 )

。(《书传》:即《尚(文:指文采。

)

(司马迁关于古代有《诗》。(易:《易经》,又称《周易》,(

(宾语前置句)

我国古代用于占、 卜的书。全书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爻辞两种文字组成。 )

6、假我数年。 (假:借。这里是给与的意思。)

7、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六艺:指礼、乐、射、御、数、术,为孔子教授弟子的内容。)

8、绝四。(绝:杜绝。 )

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揣测。

必:武断肯定。

固: 固执。

我:指自以为是。 )

10、所慎:齐,战,疾。(齐:同“斋”,斋戒。

战:

5、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以时:按时。 )

6、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谒:拜祭。)

(三)词类活用

1、唯子贡庐于冢上。(庐,名词用作动词,造庐。)

2、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 )

3、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4、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祠: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战争。

疾:疾病 。)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隅,角落。这里可释为一个道理或一个方面。 )

12、则弗复也。(弗复:不再重复。 )

13、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弗乎:犹言“不行”。

病:

担忧。

没世:指死亡。 )

14、乃因史记作《春秋》(因:依据。 )

(三)词类活用

1、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序,名词为动用法。)

2、推此类以绳当世。(绳,名词用作动词。)

(四)古今异义

孔子语鲁大师。(大师,古义:太师,即乐官之长。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五)特殊句式

1、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宾语前置句)

2、天王狩于河阳。(介词结构后置句)

(六)成语典故

1、韦编三绝

2、举一反三

(20-22)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乡,同“向”。 )

2、余祗回留之不能去。(祗回,同“低回” )

(二)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

1、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以:在。卒:死,去世。)

2、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服:服丧,守丧。)

3、相诀而去。(诀:告别。)

4、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百有余室:一百多家。 室, 家。)

5、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宗,名词用作动词,尊奉。 )

(四)古今异义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折中,古义:取正,作为准则。今义:对几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

(五)特殊句式

1、孔子葬鲁城北泗上。(省略句)

2、唯子贡庐于冢上。(介词结构后置句)

1、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

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在野外媾合而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2、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

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3、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跟

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濒临死亡,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抉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儿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

4、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

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

2 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5、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

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志升华。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这乐曲叫做《文王操》啊。”

6、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队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7、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8、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9、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

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10、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

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11、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

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12、孔子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而礼乐废弃,

《诗》、《书》残缺。孔子追寻探索夏、商、周三代的礼制,整理《书传》,上记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缪公之时,依次编排其间史事。孔子说:“夏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夏人后裔杞国的文献不足为证了。殷代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殷人后裔宋国的文献不足为证了。如果文献足够的话,我就能加以验证了。”孔子考察周代对殷礼、殷代对夏礼所作的变动后,说:“往后即使推到一百代,它的礼制也可以知道,因为总是一代崇尚文采而一代崇尚质实。周礼借鉴了夏、殷两代,郁郁乎文采斐然啊。我依从周代的礼制。”所以《书传》、《礼记》出自孔门。

13、孔子告诉鲁国的大师说:“乐曲的演奏

过程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的时候,一齐出来气势盛大;接着展开,和谐清纯,层次分明,连续不断,一直到乐章演奏完成。”“我从卫国返回鲁国,然后审定各类乐曲的音调声律,使雅乐、颂乐分别恢复了原貌。”

14、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

等到孔子整理的时候,删去其中重复的,选取可

3 以在礼节仪式中使用的,往上采集歌颂商人始祖契、周人始祖后稷的诗篇,中间搜罗叙述殷朝、周朝盛世的诗篇,往下包括记录周幽王、周厉王时礼乐残缺情景的诗篇。《诗经》全书从描写男女关系的诗篇开始,所以说:“《关雎》为《国风》的第一篇,《鹿鸣》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为《大雅》的第一篇,《清庙》为《颂》的第一篇。”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用琴瑟伴奏而一一歌唱过,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改动一字一

句。弟子们听受《春秋》时,孔子说:“后代了解我的凭这部《春秋》,而怪罪我的也凭这部《春秋》。”

20、孔子享年七十三岁,于鲁哀公十六年

四月己丑日去世。

21、孔子被安葬在鲁国都城北面的泗水之

滨,弟子们都服三年之丧。三年心丧完毕,互相告别而离去,就最后痛哭一场,各人再次尽情致以求符合《韶》、《武》、《雅》、《颂》的音律。礼仪、音乐从此又可得到而称述记录,以此具备了王道的礼乐制度,编成了《礼》、《乐》、《书》、《诗》、《易》、《春秋》六经。

15、孔子晚年喜好研究《周易》,编撰《彖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孔子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连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他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像这样的话,我对《周易》就能融会贯通了。”

16、孔子用《诗》、《书》、《礼》、《乐》进行教授,弟子大约有三千,其中一人兼通六经的有七十二人。像颜浊邹之流的门徒,略微接受过学业的就更加众多了。

17、孔子设立四种教学内容:文献,行为,忠恕,信用。戒绝四种陋习:不随意猜测,不固执己见,不孤陋寡闻,不突出自己。他所谨慎对待的有:斋戒,战争,疾病。孔子对自己很少讲到利益、命运和仁德。对弟子不到为渴求知识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就不去启发,不能举一反三,便不再教他。

18、孔子说:“不行了不行了,君子痛恨活了一辈子而名声不被人们称道。我的主张不能实行了,我用什么将自己显现给后人呢?”于是利用鲁国史官的记载撰作《春秋》,上溯至鲁隐公,下讫于鲁哀公十四年,包括十二位君主。以鲁国为中心,以周王室为亲承的前朝,以殷代为隔朝的故旧,将道统贯穿于三代。简约精炼其中的文辞而意旨博大恢弘。所以吴国、楚国的君主自称为王,但《春秋》贬称他们为“子”;晋文公在践土的盟会实际上是他召来周天子,但《春秋》避讳此事写作“天王狩于河阳”:推衍这类《春秋》笔法来绳正当时的世道。《春秋》中褒贬的大义,后代有王者兴起的话,就能推广开来。《春秋》大义实行之后,那么天下的乱臣贼子便都害怕了。

19、孔子在司寇职位上审理诉讼案件时,判词有可以和别人相同处,就不独自决断。至于撰作《春秋》,他认为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

哀;有的人又留下。只有子贡在坟地上盖了房子继续服丧,前后总共六年,然后才离开。孔子弟子以及鲁国人前往依傍墓冢安家的有一百多户,因此取名叫孔里。鲁人世世代代相传一年四季按时供奉祭祀孔子的坟墓,而且儒生们还在孔子坟前讲习礼仪,举行乡饮大射之礼。孔子的坟地有一顷大。原先孔子住所的厅堂、弟子们的居室,后代就此建庙,收藏孔子的衣冠、琴瑟、车辆、书籍,一直到汉代经历二百多年仍没有毁坏。汉高祖经过鲁地,用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受封的诸侯王、卿、相到达鲁地,经常是先谒拜孔庙然后就任从政。

22、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

孔子拜师教学课件范文第4篇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关注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对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挖掘教材的“对话”元素,重视“道而弗牵”的引导、“强而弗抑”的生成及“开而弗达”的适当“留白”。基于“共情”能力培养使教师形成互动公平理念,利用互动公平感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行为,从而提高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的“抬头率”和“参与度”,提升教学效能。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话元素;课程教学

一、关于课程本身的对话

教材是编写者与读者间透过文字进行“对话”的载体。对学生而言,教材与一般读物不同,它不具有“可选择性”,它所承载的信息具有先赋的“正确性”,它的权威不容置疑,被认为具有工具性,是考试的命题库和答案来源。学生与教材之间缺乏“我与你”的深层次对话,仅仅停留在功利的“我与它”的工具关系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入门课,必须打破学生心中“说教”的认识误区,要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

(一)思想沟通是前提

沟通的心理准备是认同,只有对话双方处于相互开放的信息场域内,两者间的思想沟通才有可能进行。对话双方只有完成了思想上的沟通,才具备学生与教材对话、与教师对话的前提。与教材对话的前提基础是认可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实践者的身份和地位,并且“积极践行者”的提出比“四有新人”更加具有思想上的推动力。教材通过文字传递,可以讓学生认可“修德与尚法”在思想建设当中的地位,为文字同师生展开对话互通了场域,奠定了对话基础。教材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这一课程目标,坚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定位,重点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修养,倡导大学生“敏于求知、崇德修身、明辨是非、脚踏实地”“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既要目标高远、保持定力、不懈奋进,又要脚踏实地、严于律己、精益求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生的价值准则,勤学以增智、修德以立身、明辨以正心、笃实以为功[1]。

(二)语境对话是基础

课程始终保持以“大学生”为对话对象,而不是泛泛的“公民”和“人们”。“我将怎样度过我的大学四年?”“谁来在思想上给予我教育和引导?”这是所有刚入学的学生思考的问题。教材在《绪论》中适时的和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对话,“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会指导学生“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的关系”,探讨不同阶段的人生课题。《绪论》中有“学长”对“后生”的引路,娓娓道来的是“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为新生提供了应对这些变化的策略:“树立独立生活意识”“明辨善恶”“虚心求教,广泛交往”“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绪论》中的“对话”亲切而自然,这些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人,情境代入感极强,不仅能激发起学生探索欲,同时也让学生对课程有了更多的期待。这种期待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切合实际的、真真实实的。

大学生常常认为自己“不惹事”就不会涉足法律的语境。然而在法治社会的当下,“法律基础常识”是每一位公民都应知道、想知道、必须知道的事情,教材的编排没有让法律基础呈现出冰冷深奥和高高在上的姿态,“我们生活在法律规范之中”的对话,传递给学生的第一感觉是“这是我原来不知道的”,教材以浅显的方式把深奥的法律原理和规范表述出来,并且对应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遴选了大学生感兴趣、想知道、必须知道的部分。在法律规范的遴选上,教材没有把《刑法》这样以惩治犯罪为重要功能的规范过多地引入教材,有效地规避了教材内容的压迫感,使得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的“法律基础”的出发点更加积极。

(三)为人赋能是目的

教师摒弃过去课堂上思想理论加法律原理的简单传递,而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为学生“赋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核心价值就是让大学生具备国家与社会所需的公民能力,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强大、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为国家的治国之才提供能力武装。

大学生毕业后终将走上职业的道路,教材从大学生是国家未来栋梁的角度,顺应新时代大学生勇于担当的时代特点,在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前提下阐释了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易于学生认同并接受。职业道德的共性是什么?教材给予了回答,即“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2]。如何做到这些,是否有规范约束我们的行为?这些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教材把一些问题“留白”给师生来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并对这些道德规范的现实表现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学生的举例论证,不仅可以丰富和提升教材道理论证的力度,而且能够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形成以教材为载体的师生对话平台。

二、适当“留白”为对话教学留有空间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的对话特色也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二次建构提供了空间。只有教学内容富有挑战性,才能使大学生在获取和创生新知时有成就感。“基础课”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追求前沿”,相反“基础课”必须反映社会现实中的最新问题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最新成果。教材要适当“留白”,为师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再次生成提供可能,激励师生围绕教材“对话”,在对话中展现自己的观点,建构对知识的有意义的解释。如果教材没有适当的“留白”,师生与教材之间就没有对话的必要,教学就会陷入“经院式教学”的窠臼,教师只能呆板地复述教材的内容,对教材的内容没有思考和质疑,只有单一的服从,无法对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一)“质疑”与“释疑”

“在学术圈子里,交流是通过讨论来维持的”。雅斯贝尔斯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互告知对方自己的发现,但是,只有当我们的观点受到质疑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交流”[3]。他推崇苏格拉底“反讽式”的对话教学,并提出对话教学的前提是“相信真理会在正确的发问中显现出来”,通过“反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离真理很远,对自己先前所学进行检讨。同时,好的问题也给学生一个检查自己理解力的机会,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活动中,通过问答逐渐使思路明晰。我国《学记》中的“善问者如攻坚木,善待问者如撞钟”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在“质疑”与“释疑”中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同时也能够帮助自己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学内容以及是否有一些特殊的困惑,随时调节教学节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但不能一味回避对社会上一些负面事件的讨论。当遇到比较尖锐的问题时,教师不能依靠“一言堂”压制学生的不同声音,这样难以让学生信服。教材留有空间,教师也应开放课堂氛围。对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做出解释,并且尽力去理解他人的解释;鼓励学生对其他学生的观点,无论自己同意与否都要坦诚相待,把他人对自己观点的挑战看作是对问题理解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个人攻击。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艰难但更有意义,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学生从“服从”到“认同”的态度转变。

(二)“愤悱”与“启发”

缺乏目的性和特定状态的交谈不是“对话”,结合教材的“对话”特色,在生成性课程的建构中保持学生的“愤悱”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效能是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出现一言堂现象,即教师只顾将自己精心准备的知识内容通过讲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极少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得学生无法独立思考、也无法与教师就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样的课堂上,由于学生人数多、知识量大,教师很难关注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状况,即便是教师再精心准备教案,学生获取的知识也将大打折扣,从而形成低效或是无效教学。

当下,学生在课程中的全盲状态非常严重,在执行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常常是“无心”的,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思考和批判继承。作为公共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虽是“必修课”,但学生缺乏对其“必修”的认识。孔子强调在启发式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要求,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怎样激起学生“愤悱”状态?教材也需要与时俱进、反映现实问题;教师在诠释教材内容时能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不断在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水平之间创设新的“最近发展区”是关键。在讨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时,学生都可以针对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求同存异,这种讨论形式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也获得了启发。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仅没有“与社会生活不相匹配”,而且是与社会生活联系得最紧密的课程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升教学效能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兼具学生高级思维技巧训练的责任,运用“对话教学”的方式,实现“和而不同”、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三、适应教材对话特色的课堂转变

“有效教学是充满生命意识的教学,有效教学是经济的教学,有效教学是充满教师智慧的教学”[4],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有效果指的是学有所获,有效用指的是学有所用,有效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投入少产出多。学习本身是向更高的教育水平的跃进,教师都期望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以更高级的方式进行思考。教师需适应教材对话特色的转变,逐步引导学生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迈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抬头率”和“参与度”,提升教学效能。

(一)运用“登门槛”效应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

针对社会上对新一代青年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诸多负面标签,教材突显了对青年学生高尚情操的认可和坚守。雅斯贝尔斯说:生命的精神交往是大学的基本任务。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忽视了与学生进行交流活动,致使本应是思想火花激烈碰撞的互动交流,却演变成了教師独自演奏的独角戏,学生则置身事外低头玩手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没能做到让学生产生互动公平感,即尊重、得体、辩护和坦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没能感受到被公平对待,这是他们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的主要原因。

“登门槛”效应,也称分段实现目标效应。运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即强调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教师要有信心和耐心,通过不断地激励,促成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小步子式的不断提升。教育过程是一个唤醒学生潜能的过程,教师凭借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去启迪学生的心灵,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能够敏锐地发现,并且及时鼓励。让学生可以体尝到进步的喜悦,不断提升自己“最近发展区”的高度,对自己的发展更有信心,从小目标的实现过渡到对大目标的努力,激励大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互联网+”开启课内互动新篇章

教师以往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经常要面对讲台下一整间教室的“低头族”。众多学生浸泡在网络海洋中,与各种手持设备交流。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搭建网络平台,丰富师生间的互动形式。以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单一的主题演讲、师生问答互动已经很难再掀起大学生心中的波澜。教师应该取经于互联网络资源,学习在年轻人心中有分量、能引起共鸣的网络讨论形式与方法、增加互动式辩论元素,为课堂带入多种新鲜的气息。同时,教师要警惕网络的“双刃性”,尤其是信息超载。面对一些社会问题,部分大学生缺乏对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的能力,人云亦云,情绪容易被网络媒体所左右。此时,教师就不能放任他的偏执,必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缘由、梳理事件过程,而不是简单盲目从众、停留在问题表层。可见,利用互联网的教与学本质上还是“我与你”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对网络的利用,但绝不是完全忽视教材的肆意利用,一定是互联网与教材相结合的对话内容。通过对网络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参与法律实践、养成守法习惯、守住法律底线。

(三)关注社会生活理念进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

評判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考查学生在教师教学后是否有进步和发展,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实现发展的工具手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才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目的是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及广大后备力量。思想道德的打磨与法律意识的培育不应当禁锢在课堂的方寸之间,更要打破壁垒全面提升大学生课外思政实践的参与度与获得感。2018年版教材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一章中重点分析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身边的例子,如教师可以从“困境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境遇入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儿童之“困”的根本原因。在讨论过程中,大家会逐渐把原因聚焦到“家庭监护缺失”或“家庭监护不力”上,针对原因学生也会提出很多应对这一问题的办法,如加强“国家监护”“社会救助”等。与此同时,学生也会进一步反思“家庭为什么会监护不力”?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我国离婚率攀升的数据引导学生对“婚姻忠诚”等现实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认同家庭、家风建设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感,让学生感受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进而在学习教材最后一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时,部分学生就可能把课下查阅的有关《婚姻法》的内容带入课堂讨论中,使两章的内容有效衔接。将《婚姻法》中的法律内容与教材中的“家庭美德”一节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懂得“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不能功利化地对待爱情、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随后教师引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学习内容,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课程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实效。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4-87.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3][德]雅斯贝 尔斯.大学之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00.

[4]王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

[责任编辑  李金波]

孔子拜师教学课件范文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 “拜师学技”仪式!

开展“拜师学技”活动的目的意义,大家应该很清楚,由于公司年轻人较多,理论知识丰富而经验不足,造成了员工队伍中的技术和业务上的“断层”。为了迅速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公司各个部门,和各个层次员工队伍中,开展了“拜师学技”活动,旨在通过公司的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的传、帮、带,使年轻员工,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练就过硬的岗位技能本领,为公司快速发展,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职高的战斗团队。

这次活动得到了,控股公司王董事长和张总的大力支持,为此,二位领导特意从淄博赶过来,为我们这次活动做总动员,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老员工们要在日常工作中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悉心传授知识,不吝赐教,在培养徒弟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培养,以本岗及相关岗位应知应会为主要内容,同时要着眼本岗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培养内容;年轻员工要虚心学习,借此机会向老员工多请教,努力在短时间内自己的业务技能,和素质能够有大幅度的提高。

这次活动我们收到了工程部、财务部、预算部等多个部门的结对申报,经过公司领导审定,最后确立了30对师徒对子。这充分说明大家对参与拜师学技活动的积极性很高,都对自己现有的技术和业务水平不满意,有着希望自己能够尽快提高的内在动力。 最后要求各位徒弟们要热爱本职工作,尊敬师傅,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岗位业务,敬业爱岗、尽职尽责、遵章守纪、勤学好问,争取早日出徒。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许董事长在“拜师学技”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 “拜师学技”仪式!

1、 开展“拜师学技”活动的目的意义:

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紧迫局面介绍;目的是:为公司快速发展,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职高的战斗团队。

2、这次活动得到了,控股公司王董事长和张总的大力支持:

3、对老员工们传授知识提出要求;对青年员工的进步提出希望。

4、这次结对子结果情况介绍:11名老师,22名年轻员工参加,确立了30对师徒对子,说明大家对参与拜师学技活动的积极性很高,都对自己现有的技术和业务水平不满意,有着希望自己能够尽快提高的内在动力。

上一篇:鑫考网上阅卷系统范文下一篇:科主任竞岗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