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异步教学法管理论文范文

2023-12-16

语文异步教学法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人生思想和学习观念正在逐步形成和稳固的阶段, 地理教学由于自身的专业特点, 传统的同步教学常常都是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 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一直都是在课堂上, 老师一本教材, 从头讲到尾, 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互动, 不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考意识过于僵化。面对地理概念的枯燥和地理知识的不可触摸性, 往往无法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知识。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对学生进行地理启蒙教育。要教育学, 生深刻认识所学知识的目的和意义, 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的可塑性非常强, 对专业知识的选择性也非常强, 所以在以往的同步教学中, 在教师指导下, 机械的解决一个又一个学习问题, 总是等到出现时, 才去想到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 缺乏未雨绸缪的思索。需要启发学生寻求和提供恰当的认识条件, 促使学习问题获得解决。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要从学习实际出发, 针对学生以往存在的问题, 指出寻找和提供恰当的解决问题的认识条件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采用异步教学, 就是要侧重培养学省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指导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初中阶段的地理教材, 教学内容比较繁杂, 多是基础性、入门性的东西。想要把地理教育功能充分、全面的实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 做到能力培养、地理知识教育紧密结合就要把握住地理教学的改革方向, 摸索全新的教学办法, 异步教学无疑是全新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举措。由于地理新教材所具有的特在, 便于学生自学, 为实施异步教学提供了条件。在使用地理新教材教学中, 一开始就尝试异步教学课堂结构六段式教学, 经过以往实践证明, 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教材内容。

2 初中地理异步教学法的优势

异步教学法打破传统教育思路, 一改以往同步教学的做法, 它针对性强, 教学目标明确, 符合“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教学规律, 以全新的理念, 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 从实践中来, 推陈出新, 再升华理论。异步教学论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 探索、总结出来的教学理论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活动的规律, 所以构建、丰富和发展学科异步教学法, 必须以异步教学为指引, 异步教学法的建立, 丰富和发展, 使异步教学论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初中地理异步教学法的优势在于, 它抛砖引玉适时的提出问题, 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前奏, 埋下伏笔。然后开宗明义的指出正确和适当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少走弯路, 尽量避免无用功和重复错误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 运用异步教学法, 可使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增强, 养成积极研讨, 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教学中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在初步的学习之后教师为迷茫、困惑的学生解难答疑。例如之前的地理常识、地理概念、地形地貌特征、气候变迁等, 使得许多图文并茂的知识点的理解消化, 有助于他们融会贯通, 指导完成创新作业, 培养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新性问题, 师生又可以共同探讨, 有可能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演示并自己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同时也可锻炼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技能。

异步教学法使学生由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上升至主动地位,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 他们不再认为学习是负担。对课堂教学是一次革命, 对课本的静态教学内容加入了动态因素, 使师生可以灵活把握。实践证明, 异步教学法是切实可行, 行之有效的, 新课程异步教学法将为越来越多的师生所接受。

3 初中地理异步教学法的应用

在初中地理实施异步教学法, 前提和基础是应当转变观念, 勇于尝试, 不惧失败。因为教书育人, 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改良, 涉及到孩子的前途和未来, 稍有不慎, 就会误人子弟。所以, 必须经过周密考虑, 充分考察、调研, 在实践中条件完备的情况下开展实施。异步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对异步教学的理论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系统的理解。应用异步教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教师不仅要在进行异步教学之前要反复学习异步教学的理论, 更重要的是要在进行异步教学的过程中, 一边学习, 一边实践, 不断提高自己进行异步教学的自觉性积极性, 不断提高自己进行异步教学的工作水平。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都要经过实践来检验, 在实践中出真知。在地理课堂, 教师必须要能基本理解教材内容, 以便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越高, 驾驭学生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否则, 就难以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应当循循善诱, 逐步在讲课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的过渡到问题的提出, 针对所提出的问题, 具有指向性的做出点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出现的瓶颈, 查漏补缺。教师应当准确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 及时调控教学程序和教学进度, 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策略, 让各类学生都有互动参与的均等机会, 把问题展开, 进行研讨, 在突破重点难点时, 发挥异步教学的优势, 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 在巩固练习时, 主要检查差生的理解程度, 对他们及时查缺补漏。

加强教学中的互动, 充分全面发挥地理异步教学法的应用。实施异步教学法后, 新的教学思想的改变带来教师教学行为上的改变, 教师根据学情理论拟出学情调查提纲和具体的调查项目。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 并把结果进行分析, 作为进行异步教学的根据。异步教学法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 要求教师将从前的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思想向以方法传授为主的教学思想转变。

4 结语

异步教学法在地理学科中的丰富和发展, 十分有力的促进了异步教学论的完善和进步。在这个意义上讲, 异步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共性的, 是值得推广的。

摘要:异步教学法属于一个新生事物, 它打破了传统同步教学的思维和授课方式, 在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并取得了成功。本文通过授课实践和文献研究, 对初中地理异步教学法的应用,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初中地理,异步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席宁会.浅议异步教学的性质和功能[J].人民教师论坛, 2009 (2) .

[2] 孙莉.异步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J].异步教学研究, 2008 (3) .

[3] 孙中锋.异步教学携手新课程地理课教学绽放异彩[J].异步教学研究, 2009 (1) .

[4] 黎世法.新课程异步教学实验课的一般程序[J].异步教学研究, 2009 (1) .

语文异步教学法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教学系统的开发设计过程,对该教学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网络课程的价值所在。文章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法》网络课程的建设,阐述了如何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应用,为网络教育资源的协作开发和共享应用提供了一个参考案例。

关键词:教育资源;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网络课程是通过综合教学设计,以计算机互联网络为主要交流平台的教学科目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二是网络教学的支撑环境。[1]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教学系统的开发设计过程,对该教学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网络课程的价值所在。

一、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网络课程的学习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开放性、协作性、共享性等特点,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网络的课程。[2]为体现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突现网络教学的优势,我们在进行网络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法》的设计时力求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1)界面友好

整个教学网站的风格统一,色彩搭配淡雅,动静适宜,尽量避免无益信息的干扰;画面简洁,布局突出重点,保证学生能充分感知对象;文字排版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对较长的文章采用分页处理;考虑到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设置了可改变显示区域窗口大小的功能,并能对其中的文字进行放大、缩小,操作简便、灵活,教师在上课时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有效地突破了屏幕显示的局限;配图形式活泼、主题鲜明、符合本课程教学对象的专业特点,从而使画面和内容达到和谐统一,减轻学生的视觉疲劳,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本网络课程的艺术感染力。

(2)功能便捷

由于网络课程中的内容、资源丰富,如果没有清晰、明确的导航系统,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时容易迷航。为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网络课程设计了布局清晰、合理的导航系统(见图1):页面上方是课程主要模块的菜单栏式导航,下方左窗框是模块内容层级折叠导航,下方右窗框(正文框)则显示当前链接的具体内容,同时正文框的上方会显示当前位置,并有相关上级目录的链接。此外,我们设置的搜索功能(需登录后使用)可以使用户能在站内快速查阅同一内容的文章,只要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查找,相关内容的文章便会列出,并且关键词会在页面上高亮显示。这些设计使整个网络课程的导航清晰、内容跳转方便快捷。

2.交互性原则

根据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协作性特点,我们在网络课程的结构设计上,设置有“点评探究”、“综合实践”、“资源共享”、“教学沙龙”等师生互动模块,使学习活动多样化,而“教学沙龙”模块的设计就为教师与学生构建了一个可直接对话的平台,师生可就小学语文教学法中的有关问题展开在线讨论。[3]

3.开放性原则

我们设计的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课程内容是开放的

为了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教材陈旧滞后、不可扩充的缺陷,我们在各章教案中设置有在线设计教案和上传教案的功能,教师可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创设全新的、个性化教案,使教学常教常新,与时俱进。

(2)学习环境是开放的

为了给学习者创建一个开放性的学习氛围,我们在“综合实践”模块中,给学生提供了开放式的全方位实践活动空间;模块组织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在“资源共享”、“热点网站”模块中设置了允许用户上传、推荐的功能,让所有学习者都可以成为网络课程的设计者,使学习者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学习活动过程是开放的,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登录网络课堂,参与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良好的开放性使本课程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充满时代气息。

二、网络课程中的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是网络课程实现其教学功能的重要保障,下面笔者将结合网络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法》,通过分析学习者特征,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系统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和探索。

1.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4]本课程的学习者是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文科方向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不少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能够在宿舍上网,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信息搜索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学习者特征及专业培养目标,我们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网络学习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个性化自主学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使学习者具备搜集、判断和组织信息的能力,自我表达的能力,个人与其他成员合作探究的能力,评价同伴学习过程和创作过程的能力,参考评价反馈并修订方案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等等。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及媒体使用的依据,对教与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科,是一种“应用性的教学实践能力发展型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小学语文教学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语文教学知识(包括语文教学的事实和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语文教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并运用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探寻和剖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诸多问题,增强语文教学的应用意识,增进对语文教学的深刻理解,具有初步的语文教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小学语文教学能力,并最终形成终生发展能力。

3.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5]教学内容分析是资源组织和开发的基础,设计的好坏决定了后续开发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

本网络课程分成“课程指南”、“各章教案”、“点评探究”、“综合实践”、“配套练习”、“资源共享”、“热点网站”、“教学沙龙”八个模块,各模块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我们在“各章教案”模块中根据具体的知识提供相关的教学案例、阅读材料、教学片段、小学课件、小学语文电子教材、热点网站等链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方便地调出相关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同时,学习者可依据个人需求,通过超文本链接任意选择学习路径,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使相关知识点相互联系起来,逻辑结构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学习环境设计

(1)自主学习环境设计

自主性是网络学习的一大特点,为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我们在网络课程中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了内容完整、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课程指南”模块中,我们提供了课程简介、目录及各章节目标,“各章教案”模块中包含了本课程52个课时的系列完整教案,既方便教师了解课程设置、安排教学计划,又便于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

此外,我们还提供了覆盖本课程各章教学的文字教学案例、教师的推荐阅读论文、各章节的参考阅读文献以及与小学语文教学法相关的热点网站链接,这样,使学生既能了解小学语文教改动态,获取当前新的教改信息,又能学到各种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在“资源共享”模块中,收录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的精彩视频片段、一线教师的文字教学案例,还有我们原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CAI课件,这些具有师范性、模拟性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充足的信息,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极大的空间,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难以实现的直观展示课堂教学方法的局限,使学生在直观的学习中掌握理论,领会知识,实现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

(2)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协作学习是网络教学活动的又一大特征,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本网络课程通过“点评探究”、“综合实践”、“资源共享”、“教学沙龙”等师生互动模块,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支撑环境,让不同时空的学习者在该环境中通过协商、会话共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

5.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指如何安排教的问题,包括内容的顺序安排和组织,尤其指学习活动的顺序和安排以及决定用什么方式传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等方面。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是构成网络课程的两大核心,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活动采用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组织、管理教学活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如何应用网络课程中的八个模块开展本课程的教与学活动,我们的设计如图2所示:

(1)“课程指南”是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对教与学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利用“各章教案”进行知识精讲,并通过“配套练习”对教学效果进行观察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各章教案”进行自主性学习,按需求对相关知识选择接受,并通过“配套练习”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检测。教学内容在网络课程中除了满足学习所需,还可以给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材料,通过学习者的不断提取及教师的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在师生之间形成螺旋上升循环趋势,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对教学内容结构层次的把握,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系统地设计教学实践活动,而学习者通过接受活动任务,回归到教学内容再次学习。[2]

(2)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有选择地对“点评探究”中正反兼顾、形式多样的文字教学案例进行示范性的点评,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尝试性点评,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能力。

(3)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案例的点评进行模仿尝试后,教师通过任务设计,将教学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学生采用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利用“综合实践”中与各章节教学法内容密切相关、有启发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参与创作,通过发表评议、在线设计、推荐、上传更好的教学案例,在实践中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形成初步的教学能力。

(4)在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中,每一位学习者既可以独立思考,又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大家用集体的智慧推动整个学习过程,以最大程度地获取知识精华。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研究任务,学习者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到的新知识内化,并养成了独立思考、富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品质,使学生个性特长有了展示的空间。[2]

(5)此外,“资源共享”、“热点网站”为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提供了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教学沙龙”则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引导,拓展学生的视野。[6]教师通过本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能随时为学习者解答各种疑问,了解学习者的研究动态,把握学习活动中各阶段的发展,以保证学习成果的质量,这样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互动的对话平台,实现了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方便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6.教学评价系统设计

通过本网络课程的师生互动模块,教师可详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并进行详细记录,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使之更富成效;通过“配套练习”模块,在教学活动完成后,学习者可检测自己对教学法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每套练习题都配有参考答案,我们在配套练习中还设置有出题系统,教师在其中可设置题型、设置分值、上传图片、提供答案,并能方便地编辑及删除题目,凸现了本网络课程的实用性,增强其智能化。

本网络课程自2003年6月起获得广西师范学院第二届教学软件立项后便开始设计开发,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但网络课程的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理念下设计出来的网络课程将给学习者带来更高效更高质量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Z].北京,2000.

[2]赵旻.网络课程中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0,(6).

[3]欧启忠.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的资源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1):83-85,88.

[4]王靖,刘志文.网络课程设计中的教学系统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2,(9):31.

[5]冯榕灿.Photoshop CS平面设计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0,(17):170.

[6]欧启忠.教学网站设计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0.(编辑:鲁利瑞)

语文异步教学法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分析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以中职语文第三单元实用语文操练“水资源状况宣传活动”为例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并对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情境   评价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目前中职语文教材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它与“口语交际”、“写作”归并为“实用语文操练系统”,目的是通过调查、演讲、主题宣传、专题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中职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本文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供广大语文教师参考。

一、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中职语文应立足学习主体,注重能力的形成,强调语文的应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语文应用能力为目标,设计了一些与中职学生密切相关的语文活动,并提供了相应的活动过程和步骤的指导。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没有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语文教学大纲,即使有些学校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在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等卫生学校中,语文课程主要针对中职一年级学生开展,5名语文教师承担了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每个教师周平均课时为16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如下: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少,每学期仅开展3个专题,每个专题安排的课时为2课时,基本上以讨论发言为主,或者写感想与总结,或者观看相关的视频,目的主要是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并没有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出发。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等卫生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较少原因如下:近几年招生较好,学校教学场地有限,个别班级学生达到90多人,学生多,教师精力有限,很难组织实施;场地、硬件设施跟不上要求,学校没有专门供学生完成作业微机室;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学生课余时间外出调研受限制;实践活动程序复杂,教师难以把握;缺少活动评价考核体系;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教学案例设计

基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笔者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该教学法最显著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

本文结合中职语文第三单元实用语文操练“水资源状况宣传活动”这一主题来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实施应用。该主题目标是培养学生信息搜集、甄别、筛选和处理能力,提高组织能力、写作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并深化对我国水资源状况的认识,强化节约用水,珍惜资源的意识。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做好搜集资料的准备,并准备好白纸,以备宣传板报用。课程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件渲染、视频、谈话或者场景式等方式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与生活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先播放一段教学视频《中国水资源状况》,通过教学视频,学生了解到我国目前水资源的分布以及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学生浪费水的一些真实图片,这些图片的拍摄选取了学生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最后展示一组组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的数据,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导入,最后提问:目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状况,作为中职生,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二)提出任务,明确目标

“提出任务”这一环节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最重要的,它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是主动地学习还是被动地学习。教师应选择与当前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性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任务,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去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建议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以“水资源状况宣传活动”为例,本次课的任务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小任务完成:

任务一:资料的搜集(课前完成)。要求学生围绕“水资源状况”搜集相关资料,每位同学都要参与资料搜集的工作,可以通过上网,书籍或者资料查阅,也可以通过访谈,观察或者调查形式了解同学,老师,家长或其他人对水资源状况和节约用水的认识。

任务二:主题版报(宣传单)的制作。围绕“节约用水”的主题制作一份精美的宣传板报或者宣传单,要求主题明确,图文并茂,文字要精练、准确、生动,在尽可能短的篇幅内容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如果是制作宣传单,则要求标题醒目,排版合理,主题明确,内容全面。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在接到教师的工作任务后,组长组织各小组成员进行研讨排版以及版面风格探讨,并进行如下的任务分工:选择1~2名文字功底比较好的同学集中整理搜集的资料,绘画功底比较好的同学负责美工,擅长书法的同学负责版报文字的书写,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版面的设计。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分工协作,各负其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及时反馈,评价任务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反馈。可以将他们制作的板报(宣传单)张贴在教室的学习栏,或者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评价量表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成果展示出来后,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评价表(如表1),先让各个小组进行自评,然后互评,最后老师评价。在这多元化评价中,每位学生在自评和互评的同时都需要看、听和思考,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教师在评价过程对学生的成果首先应持肯定的态度,及时鼓励与表扬。

表1  主题板报评价表

项目 评分标准 分值 自评 互评 师评

内容 主题鲜明,与教学内容相符 30分

刊头 醒目,突出,色彩合理,有艺术性 10分

版面布局 设计合理,版面整洁美观,视觉效果好 20分

文字 文字清晰,文理通顺,无错别字(有一处错别字扣1分) 20分

插图 插图设计合理,与主题有关 10分

创意 新颖,有创意 10分

三、教学反思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能够起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达到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但是真正实施起来,还存在不少困难。

第一,任务提出难度如何掌握。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良莠不齐,教师在布置设计“任务”的难度难以把握,有些任务对于部分同学来说容易,但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来说,就有难度。还有关于任务量的把握,任务太少了,太简单了,学生容易实施,但是达不到教学效果;任务太多了,难度大了,学生会产生挫败感。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进行布置。任务布置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层层递进,同时也让学生容易操作,还要被大多数同学所喜爱,使学生有自我发挥的空间。

第二,教学进度难以掌控。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程比较开放,因此对老师课堂管理水平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要求比较高,需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度,每组的探究程度和进度教师很难把握,有些小组比较认真勤奋,可能完成任务比较快,而有些小组如果没有组织好,可能草草“收兵”,影响效果。

第三,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是进行后续语文综合实践的主要保证,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吸引学生的地方,每次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否有时间评价,或者评价是否公正,都会影响着后面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然而,评价机制是最难操作的一个环节,无论是自评、互评还是教师评,都很难做到绝对的公正公平。学生自评,经常会给自己小组打高分;互评时,也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师评价时,无法兼顾全班每个同学的表现而难以客观评价。

另外,激励机制也是课堂的一大亮点,但是采取何种奖励方式才能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究热情,这也是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应该考虑到的。

综上所述,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应用和理解语文知识,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素养,形成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存在各种难题,这需要语文教师去探讨完善。

【参考文献】

[1]孙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7)

[2]辛晓梦.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3(7)

[3]俞培锋.巧用“任务驱动”凸显活动实效——略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3)

[4]张运杰.简析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步骤[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三级立项项目(140)

【作者简介】朱  巍(1981- ),女,湖北钟祥人,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卫生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教育。

(责编 刘 影)

语文异步教学法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阅读板块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将“自读课”作为教读课与课外阅读课的重要桥梁,“自读课”的设置备受关注。但在实践中,自读课的教学却一直存在着教师“教读”“自读”课型不加以区分;缺少阅读方法的指导;忽视阅读评价等的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以任务为中心,且任务具有目标性、情境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自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笔者认为将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当的运用于自读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能有效的改善当前的教学现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 初中语文 自读课文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基于课程标准的理念加之对于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部编版”语文教材构建了“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强调学生要在教读课中学“法”,自读课中用“法”,课外阅读课中培养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自读课”作为“三位一体”的中心环节,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设计好自读课的教学环节,是对语文教师的重大考验。但目前自读课文的教学面临着教师“教读”“自读”课型不加以区分;忽略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习惯“一刀切”;忽视阅读评价等的问题,笔者认为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自读课的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自读课文的教学。

一.自读课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定位及当前自读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重要定位

1.自读课是连接教读课与课外阅读课的重要纽带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安排合理,每一单元设置两到三篇教读课文,一到两篇自读课文,以及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希望教师能够在单元教学中采用“1+X”的模式,强调要让学生将教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延伸到自读课文,在自讀课文中进行巩固,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也要结合课外阅读,连类而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自读课是阅读策略迁移的重要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一般的阅读策略作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编进了课本。因此在教读课上,教师要以课文为例子,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如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技巧等,也即语文的高级技能。学生掌握了高级技能之后,就需要巩固与运用,而自读课就是学生阅读策略迁移的重要平台。教材将“略读课”改“自读课”更多的是强调要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自读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自读课文贯穿初中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足可见自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自读课文的教学却出现了教师对“教读”“自读”课型不加以区分;缺少阅读方法的指导;忽视阅读评价等的问题。据相关调查显示,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并未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以及新教材的出现而更新。教师对于“部编版”教材中阅读教学“三位一体”体系的真正内涵理解不清。凭着自己的经验教学,不加以区分“自读课”与“教读课”两种课型,把自读课文当成教读课文,只是关注教师教,不关注学生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更是忽视学生的阅读评价。而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读课文是自己阅读的课文,但是自己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以上的分析,若是教师能改变自己的观念,正确认识“自读课”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激起学生的兴趣,就有可能解决当前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及在自读课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任务驱动式阅读教学法是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所需完成的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任务,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将大任务分解成易于操作完成的小任务,学生通过合作、思考与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务并带动知识的学习,发展综合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

任务驱动式阅读教学法之所以能应用到自读课文的教学中,主要是因为它自身的特点。首先,任务具有目标性。在“自读课”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首先要明确这节课的目标,即让学生将教读课中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通过本节课中一系列任务的完成进行内化与巩固,目标指明方向,有了方向,教学过程也就十分明了;其次,任务具有情境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了完成任务,往往会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教师可以广泛的应用各种教学资料和辅助手段,像各种影音资料,朗诵,游戏,设疑等,在课堂中呈现任务,让学生能在创设的情境中积极的解决问题;再次,任务具有层次性。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进行任务的设计时要尽可能的注意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系统性,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遵循任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后,任务具有开放性。任务的设计灵活多样,没有标准答案,给学生留有创造的机会。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自读课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任务驱动教学法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法从国外传到国内并能应用到自读课文的教学中,是因为其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做中学理论

从做中学理论是杜威在课程论与教材论中提出来的。他强调学生应该在活动中、经验中学得知识。在自读课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设计的任务多以活动的形式展开,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

3.核心素养理论

教育部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学生呈现多种类型的任务,如语言类,思维建构类等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训练自身的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自读课文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和实施建议

(一)实施步骤

1.呈现任务

呈现任务的关键环节就是任务的制定。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兴趣、任务所包含的知识,任务的检测等多方面出发制定任务。另外任务的制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教师制定;或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制定;还可以是学生自疑,提出问题,形成任务等等。如在教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单元提示,课文的旁批以及课后提示的要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而根据教学目标可以呈现出以下三个任务:

一是填写任务清单,概括精神的三间小屋内涵。

二是赏析语言,总结语言特色。

三是争做小作家,创建自己的第四间精神小屋。

2.分析任务

这一环节教师要分析任务的难度,将任务分解成小任务,逐个完成。同时也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即学生在教读课文的学习中掌握了哪些知识和能力,在这堂课中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议论文单元,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性的文章,需要学生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论证的方法。学生在《敬业与乐业》《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这两篇教读课文中已经学习了如何区分观点和材料,也学习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在自读课文《论教养》中也再一次巩固了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所以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设计的三个任务,可以划分成六个子任务。

一是阅读课文,划分出文章的逻辑段,并概括逻辑段的内容。

二是小组合作,概括出三间小屋的内涵,填写任务清单。

三是阅读全文,找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出理由。

四是找出文中使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总结语言特色。

五是创设情景,搭建自己的第四间精神小屋。

六是完成写作任务,将自己的第四间小屋搭建的更加完整。

3.執行任务

在执行任务阶段,首先要弄清楚教师和学生在任务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由于自读课重要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将教读课中所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中,所以学生是这堂课的主角。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者,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适当的进行指导。如在《精神的三间小屋》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填写三间小屋精神内涵的任务清单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监控,监控学生设计清单的速度与方向,观察此项任务设计的是否合理,估算时间,以便及时调整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而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是任务的参与者,他们对任务有一定的自主权,相比以前传统课堂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来说,任务驱动法会让学生有更加自由的课堂体验。

4.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阶段教师不仅可以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也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任务的评价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进行反思。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追求在课堂学习中的良好体验。形成性评价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的采用观察法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学生在执行任务时,教师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能力,有无学生开小差,讨论中学生是不是在做别的事情,课堂氛围是否浓烈等等。在教师观察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打分,为了保证打分的客观性,教师在运用观察法之前就应该设计好打分的标准和等级。另外,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相互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自读课文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1.多途径选择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自读课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师需要以开放化的心态选择资源,打破教材、文本的限制,联系教材在阅读单元之后设计的名著导读,让学生能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与应用。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自读课文《带上她的眼睛》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任务设计阶段教师设计出如“科幻小说知识知多少”的竞赛问答任务,让学生多途径的寻找资源,视频,音频,图书资料等来完成任务。课后教师布置名著导读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的阅读任务,提示学生将快速浏览的阅读方法应用于名著的阅读中。

2.任务的设置要做到真实、多样

在自读课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教师设计的任务情境要相对真实,让任务更接近学生的思维认知和生活实践,如在《论教养》中教师设计关于教养的问卷调查,涉及学生平时吃饭的习惯,衣着的整理等等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能沉浸在其中,提高问卷回收的有效性;其次,任务设计要多样、灵活,不给学生设标准答案,让学生能在多样的情境和开放的任务中充分展示个人和小组的任务成果,既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也可以为学生的阅读素养打下基础。如《论教养》中的调查任务,《精神的三间小屋中》的列清单任务,《散文两篇》中散文特点的对比型任务和归纳散文特点任务等等。

3.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让教师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扮演好辅助者的角色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说没有知识性的学习任务。适合于采用讲授法的知识,教师可以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之后在设计任务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和锻炼学生的能力。另外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可以和情景教学法和合作学习一起配合使用,布置的任务给学生创设情境导入,任务可以由小组共同完成,一起呈现小组的智慧成果。

总之,任务驱动法在自读课文教学中的实施,需要学生有比传统课堂中更多的活动,但这些活动也必须是学生喜欢的、为课堂做准备的活动。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学习环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提升自我,要有更高远的眼光,更深度的思考,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马畅.任务驱动式阅读教学法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8.

[3]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

[4]杨洪雪.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121(10).

[5]王本华.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阅读设计与教学实践[J].语文建设,2018(6):4-10.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文学院)

语文异步教学法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高效的教学管理需要的语言技巧和传授技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艺术,要想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讲,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做到不沉闷、不乱堂、管理起来得心应手,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多借鉴其他门类的语言艺术并运用到教学中来。我喜欢听侯宝林的相声、刘兰芳的评书;喜欢看崔永元、李咏主持的电视节目,也喜欢研究他们的语言风格。侯宝林的诙谐幽默、刘兰芳的干净利落、崔永元的机智风趣、李咏的潇洒奔放,这些都可以成为语文老师的借鉴。翻看一下高中语文教材,课文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如果总用同一种风格讲授不同的文章,别说三年就是半年下来,学生不烦才怪呢。比如讲某个成语典故、讲某位诗人时涉及到有关的文学趣事,你如果用呆板的语言去讲述,学生根本就不会认真去听,还不如不说。我有时尝试着模仿这些人的风格运用到课堂,效果很好。可以说,在我的课堂上没有想睡觉的学生,这靠的就是语言的魅力。

二、高效的教学管理源于学生对你的敬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以敬畏的态度去听课,课堂秩序肯定要好得多,也利于推进教学进度。如何让学生敬畏,我总结了这些年的教学经验:一是要拥有丰富的知识;二是要具备本专业以外的技能提升个人的魅力。我认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是学者型人才,没有丰富的知识,只能干巴巴地照着教参拿着参考答案有一说一。翻一翻这些年各地的高考模拟题看看,语文试卷简直就是百科全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最新科技……包罗万象,没有广博的知识是不行的。怎么办?只有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学生才会佩服你。记得有一次讲古诗词,一位从外校刚转来的学生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东张西望,据其他老师说他的成绩很好,就是有个“毛病”,喜欢给老师出难题儿。我没理会他,我想看看他到底想干什么。果然,刚一下课他就快步走到我跟前,问:“老师,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谁?”我一听就知道他在试探我,因为这一称呼很多文学史书上没有。我没有正面回答,问了一句“你知道‘诗家天子’说的是谁吗?你问的就是我问的”。后来这个学生上课再也不东张西望了。试想,如果我回答不上来,我在他心目中的威望指数肯定降低。那样,对我日后的课堂管理将会很不利。

对待成绩比较差的同学,我也有自己的方法。我认为成绩差的学生有的不是先天的智力缺陷,而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一旦引导着他们走上正路成绩会有很大提高的。对待这些学生应该采用迂回战术,用语文知识以外的本领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发现这些孩子大多喜欢运动,像足球篮球羽毛球之类的。我就利用自己在这方面的特长和他们近距离接触。可别小瞧体育活动,我认为体育是最具有凝聚力的活动,也是最能产生震撼力拉近师生感情距离的活动。许多苦口婆心的大道理都做不通的思想工作,借一次体育活动的机会就有可能做通。老师的一次精准的投篮、一脚精彩的射门抑或一次精彩的扣杀,都可能成为学生崇拜你的理由。几次近距离的接触之后,学生对我很佩服,他们也把这种佩服的心理带进了课堂,专心地听讲。“玩要玩得精彩,学也要学得优秀”,这是我经常跟他们讲的话。慢慢地这些同学转变了,上课不再无所事事,让背诵的课文他们也努力去背。这样一来,教学管理就轻松多了。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功夫用在课外,效果显示在课内”。

语文异步教学法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三相异步电动机是工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动力源,但是由于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环境千差万别,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多尘的工作条件下,更易出现堵转、短路、断相、长期过载导致绝缘受损等故障,若不及时排除,就会出现电动机拒动、绕组绝缘损坏、使用寿命缩短、线路保护装置跳闸,甚至烧毁电机等情况,从而影响正常生产和设备的安全运行。为了确保电动机安全、可靠运行,必须对各种易发故障建立完善保护。

一、故障分析

决定三相异步电动机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电气方面主要是绝缘老化引发的绕组损坏。导致绝缘老化的因素有潮湿、尘埃、腐蚀性气体、过电压、过电流以及热作用引起的损坏,其中热作用对绝缘老化损坏与电动机寿命关系重大。一般认为绝缘材料温度超过允许值8~100℃,其寿命减半,引起绕组出现过热现象的常见故障有:

(1)电网电压低、电动机起动时间长、长期过载或频繁起动。

(2)长期受腐蚀性气体、热、潮湿或机械作用。

(3)机械故障造成电动机转子堵转而引发定子绕组电流骤增。

(4)电网电压不平衡或波动太大、电动机缺相运行、绕组电流失衡增大。

以上几类常见故障,几乎都与电动机运行参数——电流强度有直接关系,电动机典型故障电流变化情况列表如下:

二、保护方法

我国传统的三相异步电动机保护是热继电器加熔断器,但是用热继电器保护过载和缺相有其局限性,灵敏度调高了,容易发生误动作,灵敏度调低了起不到保护作用。随着半导体模拟器件的兴起及普及,出现了一批性能比较可靠、功能多样化的电子式电动机保护器,对电动机的可靠运行提供了较可靠的保障,但这类产品仍有整定精度不高、采样精度不高的缺陷。利用对预埋在电动机绕组内的温度传感器(通常为热敏电阻)的特性进行检测,当出现各种故障导致绕组温升过高时,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如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发生变化,并转换成开关量输出,经过放大驱动动作机构,从而有效地对电动机进行保护,但这种保护成本和安装技术都很高,普及率低。

为达到安全可靠的全面保护,只靠设计一种保护方法是不行的,必须全面分析各种故障引起的电流异常情况,采用智能保护器或多功能保护器来保护三相步电动机的安全运行,保护器的设计功能如下:

1.设置电流速断保护

用于电动机内部定子绕组以及进线所发生的相间短路故障或相间接地短路故障,短路电流很大时,迅速切断电源。

常见的电流速断保护是熔断器和低压断路器。熔断器的熔体串联在被保护的电路中,当电路正常工作时,熔断器不起作用,相当于一根导线,其上面的压降很小,可忽略不计。当电路短路时,很大的短路电流流过熔体,使熔体立即熔断,切断电动机电源,电动机停转,起到保护作用。同样,若电路中接入低压断路器,当再现短路时,低压断路器会立即动作,切断电源,使电动机停转。

2.设置定时限过流保护

作为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短路保护的后备保护,以提高保护整定的灵活性。

3.设置反时的过负荷保护

防止电动机长时间过负荷运行而引起的电流过大,防止由于电流热效应的累积作用,使定子部分过热而引起的损坏。

4.设置负序电流保护

防止电动机的各类非接地性不对称故障。

5.设置起动时间过长保护

防止由于各种原因使得电动机不能成功起动时,大起动电流对绕组的损坏以及起动转矩对轴承的损坏。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技工学校)

上一篇:知识经济传统经济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差异性教学高中语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