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范文

2023-09-20

弘扬民族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红色文化 社会价值 社会主义 【中途分类号】B824

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展现着思想价值、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

当代政治发展深刻凝结着红色文化的思想价值。这首先表现在红色文化能够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利于推动整体持续改革创新。目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是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红色文化的宣传能够推动党员先进意识的形成,这是红色文化政治价值的重要体现。其次,红色文化包含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主要政治文化,如井冈山文化、延安文化、东北小延安文化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思想与中华民族革命历程紧密融合而形成的优秀文化。此外,红色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取得胜利起到了精神引领的作用,这也是其政治价值的主要体现。红色文化中蕴含着革命必胜的政治思想价值。在这种思想价值的驱动下,中华民族在每一个关键时期,总能凭借着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夺取最后的胜利。

当代经济发展以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为指引。从理论角度出发,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红色文化作为优质的文化思想,更能助推经济的发展。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民族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过程中凝聚而成的重要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在革命时期给予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支撑力量,在改革开放之后,这种精神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引导着我国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红色文化的挖掘与利用应当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因为从市场经济的道德标准出发,红色文化所宣扬的精神与之不谋而合,并且同样推崇诚实守信、以人为本的道德准则,这是红色文化经济价值的重要体现。

当代文化发展传承了红色文化的优良基因。红色文化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思想变革,不同时期的德育教育需要不同的载体,而红色文化的本质就是革命精神,它能够与不同时代的精神文明进行碰撞,最终实现融合,具有与时俱进的永恒价值。对于德育而言,红色文化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此外,红色文化也是当今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其中包含的红色精神是我们应当学习与遵循的道德与行为准则,是广大群众共同认定的崇高理念,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不可忽视。

政府应在红色文化价值的开发过程中承担主导角色

政府应当在红色文化价值的开发过程中承担主导角色。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弘扬红色文化,政府应当充分履行其职责,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有效推进红色文化价值的开发进程。

政府应当在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的同时,广泛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在各地区不同的红色文化基础之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合理规划和全面统筹。督促各地区政府积极制定红色文化开发计划书,广泛听取学术界的建议,寻找第三方机构进行可行性分析,为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播制定科学的参考依据。此外,还要强化品牌特色,塑造品牌形象,进一步开发各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政府应当为各地区红色文化的挖掘提供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尽力满足各市、县推广宣传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需求,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还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通过高等教育投入,不断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专业化人才,通过基础建设投入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配套设施。

政府应当在各级机关和相关执行机构中扮演好协调监管的角色。红色文化价值的开发涉及到教育、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与部门,各级行政部门应当明确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强化各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推动管理体制的完善,制定一系列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强化地区资源的优势互补,合理分配参与方的利益,提高红色文化价值的利用效率。

政府应当制定、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国家立法部门应当充分听取不同建议,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制定有利于红色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优化各地的文化传播环境。

丰富文化传播方式,全方位展现红色文化魅力

当前,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文化资源的开发离不开传播方式的创新,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文化传播,构建红色文化传播的广阔平台。

利用大众传媒和各种新媒体手段来展现红色文化的魅力。我们既可以通过电视广告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为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开发奠定良好的市场环境,也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网站,借助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将红色文化分门别类地展示给群众,提高传播效率。

教育主管部门可将本地区的“红色故事”整理后纳入教学计划,将其编制成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从而有效弘扬红色文化。

文化部门可以通过编排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戏曲和舞蹈、定期出版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各类刊物等形式,来体现红色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相辉映,加深人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促进红色文化的大众传播。

各地还可以根据自身的财政能力,不定期举办一些弘扬红色文化的展览活动,加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度。展览应当注意动静结合,既要有主题鲜明的宣传图片和脉络清晰的文字故事,也可以放映具备感染力的影片,还可以准备一些互动体验项目,进一步加深群众对红色文化的体验和认知。

注重人才建设,为弘扬红色文化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

红色文化的专业人才是传播和开发红色文化的主力军。因此,培养一批道德水平高尚、专业素质出色、业务技术精干的人才队伍,是弘扬红色文化的关键。

政府应当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足够支持,保障红色文化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同时,也要鼓励文化学者、红色文化传承者进入基层宣传红色文化,给予在红色文化领域做出特殊贡献的杰出人员奖励,调动文化工作者的参与热情。

此外,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要突破现有模式,制定高级文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文化人才的终身学习平台。有针对性地在多方面进行改革,创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再次,吸引更多高校参与到红色文化人才的培养工程中来,利用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办红色文化培训课程,实现红色文化专业人才的批量培养,保证红色文化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具有思想、经济、文化等多重价值,在民族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对红色文化当代社会价值的研究意义重大。红色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价值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这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和创新,为社会价值的实现贡献力量。

(作者分别为黑龙江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黑龙江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龙江丝带’建设背景下佳木斯红色文化资源对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软实力及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2016D083)和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戰略背景下黑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项目编号:2015A02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向飞:《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以山西左权红色文化建设为例》,《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②曹玉章:《延安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开发利用途径初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③易丹妮:《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实现途径——以贵州省红色文化进校园为例》,《学园》,2014年第19期。

④杨建辉:《试论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11期。

责编/王妍卓 刘芋艺 美编/宋扬

弘扬民族文化范文第2篇

扎实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在第四届河南公民道德论坛上的讲话

赵素萍

(2012年5月8日)

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省委高度重视,指定下发《关于在全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学雷锋活动做出全面部署。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推出学习雷锋见行动、“三平”之中做贡献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总载体,学雷锋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活动扎实开展。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及时跟进、迅速行动,学雷锋活动热潮涌动、不断升温。目前,全省学雷锋活动有序推进、逐步深入,发展势头良好,成效初步显现,雷锋事迹、雷锋精神的大众传播更加广泛,“三平”精神的学习宣传更加深入,学习先进、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

今天,我们举办第四节河南公民道德论坛,主题就是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三平”精神,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举办这界论坛,主要谜底就是从理论和时间的结合上,对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三平”精神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交流工作情况,开展理论研讨,探索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的有效途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中原人文精神,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充分认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雷锋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生活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以22岁的短暂生命,谱写了务必炫丽的人生篇章,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座历久弥新的精神标杆。1963年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以来,学雷锋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长盛不衰,在塑造美好心灵、培育高尚情操、增前精神力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峰离开我们快50年了,时代已经变化,环境已经变迁,但雷锋不仅精神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引领时代风尚、鼓舞人们前行的独特魅力。在全国人民心中,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

第一,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是时代发展之所系。当今时代,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追求、目标认同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强化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率意识,但也容易滋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导致一些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迷失方向、随波逐流。在这样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正确思想指引发展方向,都需要伟大精神凝聚前进力量,都需要先进模范引领社会风尚。雷锋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孕育出来的时代楷模,雷锋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有利于倡导盒饭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价值追求,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第二,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是人民群众之所盼。当前,社会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随着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也出现一些突出问题。一些领域、一些方面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

值观扭曲,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淡薄,自私自利、见利忘义、贪图享乐等现象时有发生,“彭宇案”、“小悦悦事件”等引发了人们源于道德问题的深层思考。人民群众热切盼望有一个更加温馨的精神家园,热切盼望社会的道德温度不断提升。应当看到,我们的社会并不缺少爱心善举,也不缺少大美大德,关键在于我们要挖掘道德之力、弘扬道德之美,把道德的火种散播到人们的心田。雷锋是真善美的化身,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写照。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呼唤,大力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宣传张扬更多雷锋式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有利于激发人们参与思想道德建设的热情,有利于匡正道德失范、弘扬公平正义、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

第三,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是建设中原经济区之所需。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国之大事、省之大计、民之大业。大力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事关河南的长远发展,事关全省人民的福祉。建设中原经济区,既面临难得机遇、有利条件,同事又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应对许多挑战,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务很重,科学发展、转变方式的任务很重。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还需要破解许多难题,克服诸多困难。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调动全省上下的奋斗意志,才能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实现新发展。雷锋精神浸润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基因,具有穿越时空的震撼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大家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对于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引导人们热爱河南、建设河南,对于振奋全省人民斗志,激励人们立足岗位、无私贡献、勇争一流,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三平”精神是雷锋精神在河南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雷锋精神以坚定信念为根本支撑,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取向,以艰苦奋斗为人生品格,以敬业奉献为不变信条。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是雷锋精神的主要内容。雷锋精神代表社会的道德理想,体现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以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为主要内容的“三平”精神,是对河南人民优秀品质、优良作风和精神风貌的最新概括。雷锋精神和“三平”精神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同样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样凝结着服务人民、报效社会的庄严使命,同样体现着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基本特征,同样折射着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耀眼光芒。正如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所说:雷锋精神和“三平”精神是一致的,“三平”精神是雷锋精神在河南人身上的具体体现,雷锋精神就是在平凡、平静、平常之中体现出来的为民精神、奋斗精神。

雷锋说过,“我愿永远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缅怀雷锋短暂的人生,他的崇高和伟大都是通过一件件平凡小事集聚起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说过:“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雷锋之所以伟大,关键在于他把崇高的理想与平凡的工作紧紧结合在一起,把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有机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可以说,雷锋精神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雷锋对事业满腔热忱,对工作精益求精,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雷锋有一种“钉子”般的精神,他刻苦学习理论、钻研技术,当农民是“优秀拖拉机手”,当工人是“先进生产者”,当战士是“优秀驾驶员”。不管在什么岗位,他都以一颗对事业高度负责、对岗位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心无旁骛、埋头苦干,出色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从这点上说,雷锋精神体现了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雷锋胸怀理想、勇于担当,对祖国对人民充满赤诚、极端负责,他恪守“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的人生格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的铮铮誓言。正是这种“甘当人民的勤务员”,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意识,是的雷锋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处处事事为国家着想,把人民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从这个意义上讲,雷锋精神体现了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立足当前,回眸历史,中原儿女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恪尽职守、默默奉献,创造力非凡业绩,书写了华彩乐章,形成了富有中原人文特色的“三平”精神。我们要把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与倡导树立“三平”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育昂扬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进一步树立务实发展、务实河南的良好形象,不断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持久动力。

三、进一步明确学雷锋活动的主要任务

推动学雷锋活动扎实开展,要牢牢把握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深刻领会“三平”精神的根本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全省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群众实践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动员全省人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倡树文明新风,提升道德境界,树立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险、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河南人的形象,形成人人践行雷锋精神、人人争当先进典型、合理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生动局面。具体讲,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宣传雷锋事迹。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宣传雷锋的光辉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雷锋的成长经历和感人事迹,感受雷锋的高尚品格、崇高境界和人格魅力。二是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要大力宣传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大力弘扬雷锋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助人为乐的宝贵品格、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操、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推动雷锋精神在中原大地代代传承、发扬光大。三是大力倡导“三平”精神。引导人们深刻认识雷锋精神就是在平凡、平静、平常之中体现出来的为民精神、奋斗精神,引导全省人民与时俱进做、求真务实做、“三平”之中做,提振人们的精气神,树立河南的新形象。四是大力加强道德建设。以组织开展学习雷锋见行动、“三平”之中做贡献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升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五是大力推动实践转化。推动学雷锋活动同各项业务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雷锋精神、“三平”精神融入平时工作,融入日常生活,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伟大实践,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

四、着力在促进知行统

一、推动实践转化上下功夫

推动学雷锋活动要突出抓好两个环节,一是搞好宣传教育,扩大人民群众对雷锋精神的认知认同;二是丰富实践载体,引导人民群众把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付诸实践,转化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实际行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知是实践的前提。宣传教育是推进学雷锋活动的基础性工作,要调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雷锋精神、“三平”精神,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一要加强新闻宣传。各级主要媒体要办好学雷锋活动专题专栏,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嘉宾访谈等形式,深入宣传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措施办法、进展成效,宣传先进典型和有益经验。深入宣传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宣传“当代雷锋”郭明义的先进事迹,宣传邓州市编外雷锋团、邵均克等模范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事迹,使学雷锋活动形成声势、持续不断。二要加强社会宣传。运用展览展示、座谈报告、征文演讲等方式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在窗口单位和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宣传橱窗、墙报板报、公益广告等,使雷锋事迹、雷锋精神、“三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要加强理论宣传。把雷锋精神、“三平”精神列入社科研究规划,加大研究力度,进一步阐释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弘扬雷锋精神、“三平”精神提供智力支持。四要加强文艺宣传。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以雷锋精神、“三平”精神为主题的歌曲、影视剧、文学作品和动漫作品,抓好展演、展映、展播,让人民全中在文化活动中汲取精神养分、感悟道德力量。五要加强网络宣传。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加强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学雷锋教育实践活动网络平台建设,利用微博、彩信、手机报等手段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雷锋精神来自实践,最大的价值也体现在实践之中。学习雷锋,关键在做。只有内化于心、外现于行,雷锋精神才能真正开花结果。要多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多开辟全中乐于接受的渠道。在党政机关开展“践行雷锋精神、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在企业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活动,在社区开展“学习雷锋、奉献爱心”活动,在农村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建设文明乡风”活动,在服务行业、窗口单位和公共场所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在学校开展创建“雷锋式学校”、“雷锋式班级”,“争做雷锋式青少年”活动,在民营企业和工商户中开展争创文明诚信企业和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活动,努力把学雷锋活动延伸到基层单位,拓展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要深入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应急救助,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职员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在中原大地蔚成风尚。要注重抓好量大群体:党员领导干部是引领、是榜样、是形象,要教育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走在前列,充分发挥其影响带动作用;青少年是学雷锋活动的生力军,是未来、是希望、是活力,要注重激发和保护青少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学雷锋行列,推动青少年认识雷锋、崇尚雷锋、学习雷锋。

五、大力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学习弘扬雷锋精神,贵在坚持不懈,重在形成机制,恒在实现常态。只有一以贯之、锲而不舍,才能推动雷锋精神、“三平”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一要完善组织领导机制。要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建立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团体积极配合、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各级党委特别是宣传部门要把学雷锋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加强协调、精心组织、搞好运作,推动学雷锋活动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紧密结合,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紧密结合。要把学雷锋活动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测评体系,乃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加大考核力度,使学雷锋活动成为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常态化的考核项目。

二要完善典型宣传机制。树立典型、宣传典型,是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是学习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途径。谢谢年来,我们持续宣传推出谢延信、李文祥、裴春亮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起到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创新典型宣传工作机制,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形成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的生动局面。要注重推出更多大众化、平民化的先进典型,使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信,让人们感受到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处处可为”。要认真组织“雷锋精神在中原、先进典型在身边”网络推介活动,调动网民参与热情,发现更多凡人善举,用平凡的故事展现道德的光芒,激励更多的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践行雷锋精神。要利用重要节庆和节日组织看展走访帮扶先进典型活动,关心先进典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营造尊重关爱模范人物、崇尚学习先进典型的浓厚风气。

三要完善奖惩约束机制。要把学雷锋活动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当的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各领域。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对学雷锋活动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要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导向作用,褒奖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热心公益等道德行为,加大对不道德行为的制约和惩戒力度,让人们乐于学先进、敢于做好事,使以德报德、崇德尚义成为一种共识、一种风气、一种导向,在全省进一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条件。

弘扬民族文化范文第3篇

一、活动背景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省老龄办《关于开展2014年“敬老月”暨老年文化艺术周活动的通知》(浙老工委办[2014]14号)精神和市老龄办《关于开展2014年“敬老月”活动的通知》要求,大力弘扬尊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xxx乡镇老龄办通过形式多样的敬老爱老活动,号召广大青少年们积极加入到敬老爱老的精神宣传中,创造敬老氛围,为建设全民孝道文化创造良好环境。

二、活动时间:2014年10月17日

三、活动内容

(一)走入敬老院,慰问老人,送去温暖

走访慰问xxx乡镇敬老院老人,倾听老年人心声,关心老年人生活,为即将到来的冬天送去一份温暖的问候。清洁家园,帮助老年人清扫房间、院子等,为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的提升添砖加瓦。动手包饺子,和老年人们团团圆圆吃一顿温馨的午饭,让老年人们感受到膝下的欢乐,团圆的幸福。

活动对象:xxx乡镇青少年、xxx乡镇敬老院老年人

(二)广泛宣传孝道文化,征集“感恩”作文

深化“孝行三衢”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寻孝、宣孝、行孝、展孝”系列活动进校园,向学生们广泛宣传第二届衢州市“百佳小孝星”和第二批衢州市孝文化教育基地的孝亲敬老典型事迹,进一步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社会氛围,并以“感恩”为主题,开展作文征集比赛,评出十佳作文。

活动对象:xxx乡镇

四、

五、六年级小学学生

五、活动经费:

弘扬民族文化范文第4篇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时代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显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崭新的精神风貌。弘扬时代精神对于团结和凝聚全国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祥街由来以久素有“第二中街”的吉祥步行街在上世纪90年代末才初具雏形,历史虽不悠长,但规模已日渐壮大。现在,已经成为一条集餐饮、娱乐、购物、休闲等行业于一休的商业街。漫步在吉祥步行街上,记者发现,步行街两则的建筑十分有特色,欧式风格的现代化建筑使这座现代化商业街显得“洋”气十足,而更具特点的是,街的周围多以“吉祥”为名。

据当地的老人讲,吉祥街在清代末年就已经存在了,当时名为“吉祥里”。由于吉祥街是北部进入沈阳的要道,所以随着商贾的云集,这条街日渐兴旺起来,成为商业繁华之地。如今,吉祥街已经成为毗邻大东广场、八王寺湖东北端的一颗明珠。

一、弘扬时代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必然要求

从本质上说,时代精神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它是在继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今时代的客观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适应时代变化、引领时代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客观事物总是要存在于一定的时空中。在社会生活中,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时”,就具体表现为历史发展所处的不同的大的阶段——时代。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关键正在于对“时”的正确把握。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纠正了“左”的错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出现的复杂局面,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成功地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国际社会发展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阔步前进。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任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必然是能够充分反映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适应和引导时代潮流的积极成果。我们对时代的把握越准确,越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具体的历史时代、历史任务相结合,我们的事业就越发展。弘扬时代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必然要求。

二、弘扬时代精神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勇于创新的民族。还在公元前3000多年,甲骨文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最先走入了文明史的行列。2000多年前都江堰大型水利工程的

完成,展现了华夏先祖巧夺天工的奇思妙想。而以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为代表的四大发明,更是成为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伟大创造。只是到了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极度腐败和无能,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束缚。闭关锁国、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成为晚清的社会痼疾。而中国也在这个时期大大地落后于世界了。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扫清了束缚中国进步的藩篱,为重新焕发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开辟了道路。l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邓小平带领全党冲破了“左”的思想束缚,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制定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以及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时代精神的灵魂。近30年我国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全面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是全面改革进程中思想解放的科学总结。他提出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关于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评价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关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等一系列新的论述,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创新,都是对时代发展特征和发展要求的正确把握,是弘扬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时代的客观发展对我们提出的一个创新性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形态,必然要求实行充分的对外开放,唯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使国内的统一市场与世界市场相连通。只有通过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充分利用全球化所形成的世界资本市场,才能实现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尽快提高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也只有在国内改革中,大胆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改革。

21世纪初,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创新主导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背景下,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农业人口仍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工业化进程尚未彻底完成转向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从以“引进来”为重点的开放战略转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各种落后的条条框框和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开拓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的新天地。为此,党中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本身就是不断丰富发展变化的。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认真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概括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新创造,并把这些经验和创造上升到理论高度,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新的论断,从而推动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前进,都迫切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时代精神,就是要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和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全社会都倡导、推崇、遵循、践履的重要价值观。在当今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我们弘扬时代精神,所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所要树立的共同理想,是既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又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所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既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又汲取社会主义时代精华的价值原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始终都要努力培育和

弘扬民族文化范文第5篇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内容十分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

二、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四、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 ,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上述种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地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罗素曾说过:“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

七、勤劳勇敢, 富于革命的精神。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由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才创造出世界最早的四大发明, 又号礼仪之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 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

八、注意人际和谐的精神。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和谐, 简称“和”。“和”即是不同的事物相聚集而达到平衡。可以说是多样性的统一。孔子第一个把“人”同“仁”联系起来, 并把“仁”

2 解释为“爱人”。“仁”既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 又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在人和人的关系中, “和为贵”只有从“爱人”出发, 才能达到“人恒爱之”的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

九、顾全大局的精神。在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和长远的、关系到战略全局的根本利益之间, 中国传统文化更重视的是后者。它把前者称作小利, 而称后者为大利。孔子强调, 不论国家或个人, 都不可因只顾小利而妨碍大利。

十、中华民族具有努力自我修养的精神。孟子讲“人皆可以为尧舜”, 这一切都是同正心、诚意、克己、自省的功夫相联系的。“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自省”, “见善如不及, 见不善如探汤”, 曾子要求经常“三省吾身”, 孟子讲“养性”、“养身”、讲“良知”、“良能”, 直到宋代理学家们主张“尊德性”, 明代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 都特别强调道德的修养践履功夫, 认为这是知善、行善并达到成贤成圣的最重要的关键。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密切关系。

第一,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 都是以不同的文化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作为指导的。每个民族, 都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传统文化, 任何一个人都要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包括传统道德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哺育和影响。在实现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 究竟怎样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 这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个着眼于未来、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和民族, 必然不会忘记自己的历史, 更不会抛弃

3 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而实行的现代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道德, 更有特殊的意义。

第二, 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就必须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 包括西方近代伦理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但是, 我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 要排除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应当看到, 由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所诱发的自私自利、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和损公肥私的行为, 是极端有害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人们必然会面临着多样化的价值取向, 但是, 社会主义根据其基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要求, 在价值导向上必然是一元化的, 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道德, 也就是用民族的美德来更好弘扬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

弘扬民族文化范文第6篇

日照市莒县第二实验小学在2013年把剪纸作为本校的美术特色教育。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剪纸社团的孩子不仅掌握了剪纸刻纸的技术,还学会了设计简单剪纸作品的方法,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剪纸、会剪纸的孩子。在指导教学中,让孩子们了解剪纸的基础知识和本地剪纸的发展历史,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目前,我校美术组教师正積极完善剪纸教学,发展传承特色剪纸技艺,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作者:卢立梅 谢振黎

上一篇:农产品销售策略范文下一篇:赏月的诗词佳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