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基地模式化学教育论文范文

2024-03-14

实践基地模式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高等院校思政课的现状 (内容、形式及效果)

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课存在于高校中, 其重要作用理应不容忽视。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高校学生的认识不足和部分教师的认识偏差, 以及单纯的理论教学, 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度不够高, 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暴露了很多弊端:

1、教学内容较为陈旧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主要依靠单纯的理论教学来实施, 依靠书本来传播知识, 而课本章节的内容大多是关于人生问题、爱国主义、道德问题的探讨, 对于年轻一批的学生来说会觉得这些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授课方法单一重视理论和说教, 教学内容不能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相关, 没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针对这点, 教师要有效地整合和选择教学内容, 尽量做到贴合实际生活, 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式的结合, 可以更好地满足青年学生的诉求。当然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去改善, 避免发生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脱节的现象

2、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当前的思政课教学当中, 教师大多采用自愿式主题讨论的方式, 对这些有兴趣的学生自然是积极地参与了进来, 那么不感兴趣的呢, 课堂上睡觉的、玩手机的、阅读课外书籍的大有人在, 就连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也会选择看其他科目的书籍, 而且, 对于一些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 学生们也只是在网上找到类似内容抄袭一下草草了事, 并不很认真地对待, 更不要说谈论自己的感受了。这并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问题, 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来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更多具有灵活性的教学方式, 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当地景观, 开展相关讲座等方式来拓展视野、熏陶品格。

3、教学效果不显著

目前高等院校的思政课大都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 人数众多, 课时和教师的精力都有限, 这对于分组活动有很大的难度, 教师也不可能去认识每一个学生, 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观点, 更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对每个学生都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不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正常的互动和进一步的交流。大班教学在点名上也不能面面俱到, 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部分学生的逃课行为。教师应加强教学环节的监督, 并及时在课后进行总结分析,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计入平时成绩, 提高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

二、高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形式。目前许多高等院校都在分析思政课教学中出现的弊端和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积极地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 内容可以少但必须精, 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 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所提高, 在能力培养上也有所增强。另外, 课堂授课一定要打破传统模式, 以互动式讨论取代灌输式教育, 使学生乐于主动去接受新知识而不是被迫接受, 这样教学效果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还需注意学生在平时上课的表现, 加大考核力度, 着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实践教学能够是学生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魅力, 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 学生有机会去亲自观察、亲身体验, 在自我经历中认识和总结社会热点、道德问题, 提高个人修养。

2、实践教学的特点

1) 不同于理论课的抽象性, 实践课是具体的。学生不必在语言中用心体会一些无形没有实体的规律和本质, 实践课往往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亲身去感受一些具体的实物, 进而产生发自内内心的感受。

2) 相对于理论课的普遍性, 实践课往往是具有特殊性的。目前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依然比较滞后, 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还没有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 实践课还是一种较特殊的存在。而且从内容来说, 理论课主要解释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是人类长期认识的结果;而实践课则是对特定的现实事件的感受和领悟, 因此具有特殊性。

3) 相较于理论课的明确性, 实践课则多了模糊性。理论课确定的内容就决定了其想表达的思想、想体现的内涵是明确的, 对赞成和反对什么给了学生一定的暗示。反观实践课教学, 不可能像理论课那样直截了当地将隐含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 需要学生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 升华感受。

4) 与理论课的单一性相比, 实践课更富于多样性。理论课在教育方式和效果上都存在单一性, 由于所表达的思想具有明确性, 导致教学的方式存在局限性, 所以带给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单一。对于实践课来说, 正如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每个学生在看到同样的事物的看法和理解也有所不同,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判断能力,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的问题和建议

虽然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已经得到了众多高等院校的足够重视, 但在具体的实施中还是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诉求, 对于一些专题讲座和事件调查活动, 由于缺乏足够的监督和严谨的组织过程, 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效果也和预期有很大的出入。另外, 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表现出淡漠甚至厌恶的态度,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 加强对学生正确性认识的导向,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保证思政课教育的效用最大化。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组织环节和实施过程中起到规范和明确方向的作用。

思政课教学还可以引进一些新的形式, 如:

1) 情景模拟实训, 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情境中, 设身处地的思考和分析, 做出合理的判断。

2) 学生自主授课, 分组准备, 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 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而且在备课、讲课的过程中也可以加深对教师的理解。

3) 可以邀请当地一些有名望的模范人物来进行课堂讲授, 学生对厉害人物一般会有的尊敬之情和崇拜之情会使他们的讲授更具说服力和渲染力, 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和借鉴一部分经验。

4) 组织志愿者活动, 经常鼓励学生去敬老院、孤儿院进行公益性劳动, 参加边远山区的支教活动等, 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关心社会发展。

三、高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内涵和作用

思政课教学基地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学基地就是在课堂以外建设的思政课实践基地, 通俗说就是“第二课堂”, 包括校内教学基地和校外教学基地。校内教学基地可以选用学生创新创业区、重点实验室以及教工或学生宿舍区, 便捷安全, 也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支持, 具有很大的可行性。校外教学基地, 如附近街道和周边城镇的企事业单位、列士陵园和纪念馆等, 定期开展一些活动, 宣传一些法制知识, 传播积极向上的观念, 使学生在活动中明道理、悟精髓。有助于高校学生磨炼钢铁般的意志, 培养高尚的品德和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 树立正确的三观, 增强责任感和爱股意识;促进学生脑力和动手能力的协同发展;通过建设教学基地, 向社会提供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人才, 让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缓解地方人才不足的窘境, 密切高校与周边群众的关系和情感。

2、教学基地建设的问题和建议

教学基地的建设有效提高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但是目前教学基地建设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 与实践教学的配合程度还不够, 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两者应互相配合, 互相促进, 绝不能互相脱离而自成一体。其他专业的安排与思政课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思政课的教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针对性, 学生在进行专业实训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思政课的学习, 相应地, 思政课基地建设也要对专业课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两者相互协作, 力求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2) 对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的教学基地多为革命圣地、列士陵园、纪念馆等, 对企业作为教育基地的认识还有所欠缺, 所以企业只是作为专业实训基地存在,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不能充当思政课教学基地, 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对能够作为基地的企业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充分挖掘和利用实践基地的资源优势, 实现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的深度融合、促进和补充, 在教学过程中引发高校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学校为教学基地培养其所需的专业人才。

四、结语

高等院校思政课是培养高校学生做人的课, 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 陶冶高尚的情操, 塑造健全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影响学生一生的课, 学生的行为举止、言辞表现无一不受其影响。所以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教学基地的建设义不容辞, 通过引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管理体系, 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充分调动高校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注重发展教学基地的建设, 各高校各部门加强与基地的沟通和协调, 共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各高等院校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也日趋提升。其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是大学生接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 由于很多高等院校学生并不能正确和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认为思政课与他们的专业以及以后的就业没有必要的联系和帮助, 所以在课堂上缺乏学习热情。而部分老师认为开设思政课占用了专业课的学习时间, 这种认识偏差直接减少了思政课的课时, 导致了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思政课的内容、形式及现状, 从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 谢洪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含义和形式研析[J].文化建设, 2008, (6) .

[2] 李娟.高校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特点与形式研究[J].管理教育, 2008, (1) .

[3] 赵伯庄.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教学状况调查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02, (13) :32-33.

[4] 孙英梅、岩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运行机制探索[J].教育探索, 2010 (7)

[5] 戴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体系模式构建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 (1) .

[6] 夏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时效性探究[J].鄂州大学学报, 2013, (1)

[7] 张华.高职院校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 2009.

实践基地模式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凤翔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活动纪实

凤翔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2011年4月7日

改革创新求发展

素质教育拓新路

——凤翔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活动纪实

一、“基地”创办的背景

凤翔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县文明办、县教育体育局的关怀和支持下,根据县上撤点并校布局调整规划,由县政府拨专款,在原姚家沟镇姚家沟学校基础上改建而成,有效地利用了撤点并校后的教育资源。“基地”的创办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开辟了新的教育途径。

“基地”始建于2010年10月,2010年11月8日由县教育体育局在“基地”隆重举行了开班典礼暨揭牌仪式,“基地”正式开班投入运转,至今各项活动开展正常,运转良好。

我县创办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尚属全省第二家,全宝鸡市第一家。

二、“基地”基本情况

凤翔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位于县城东北部22公里处的浅山区,是凤翔县“十二五”教育改革重点工程之一。“基地”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厚,育人功能强。

占地23亩,建筑面积2513平方米,有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共22人,设有实训部、安保部、后勤服务部三个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有基地教师自编培训教材四大篇共计两万五千余字。每期培训时间为一周,可培训学生近200人,每年可完成6000人次的培训任务。

三、基地办学方向及培养目标

“基地”以中小学生为服务对象,依托当地资源,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培养学生“自省、自理、自立、自强”的意识,通过让每位学生“感受一段经历、尝试一次创新、体验一次成功;解决一个问题、积累一些经验、掌握一种方法;张扬一次个性、培养一种意识、塑造一种品质”, 让学生“到社会中了解社会,到自然中感受自然,在劳动中体验劳动,在生活中享受生活,在探究中学会探究”,达到“学会发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育人目标。今后我们将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将基地打造成名蜚西府、享誉三秦的特色学校。

四、“基地”活动内容

根据全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基地”以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为重点,开发了法制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烹饪、洗衣、军训、内务整理、手工缝纫(编制)、蔬菜种植、体能训练和社会调查等活动项目,

并设立了“五室两房一区”等实训场所。“五室”为:德育室、手工缝纫操作室、影视播放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教室。其中德育室有70平方米的写真版面,以丰富的内容、典型的事例、生动的图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家乡人文地理知识教育、法制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增强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使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感恩社会、珍爱生命,向往真善美;手工缝纫操作室设有台桌9张,实习工具和材料齐全,通过讲解演示,人人参与,巡回指导,使每个学生掌握家用一般手工缝纫技术、仪表整理、领带的打法,并教授初级工艺品的制作方法,继承凤翔“姑娘手”的优良传统;影视播放室主要是让学生接受法制、安全教育,并配合德育室播放优秀影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二房”为烹饪练功房和洗衣房,房内设备齐全,烹饪练功房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练就初步的烹饪基本功,掌握各种常见烹饪电器安全正确的使用方法及凉拌、炒、炸、烩等调味的一般技法;洗衣房让学生掌握手洗及机洗的一般要领及操作方法。“一区”为种植园区,占地面积5亩,主要让学生掌握蔬菜的栽培种植和管理技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通过手工缝纫、烹饪练功、手工洗衣和宿舍内务整理,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生活,感知父母养育的艰辛,达到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

通过体能训练(爬山有氧运动)、社会调查(参观水库、移民新居、新农村建设),让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感受自然、感受祖国变化,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塑造品德,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育人目标。

通过“基地”内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基地创办以来取得社会效益

“基地”的创办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全县中小学生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搭建了新的平台,为全县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课堂,必将对中小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凤翔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的跨越。

至今,基地已举办培训活动15期,培训了11个初中学校的八年级学生2560多人次。“基地”在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磨砺学生意志,强化动手实践,培养良好习惯,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做出了大胆而又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为推动我县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学生实践活动深受学生、家长、参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和一致好评。

“基地”建立后省“创强”复验专家组组长柳谋同志,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副主任宗辉同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明明同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董润丽同志、县教育体育局局长王新立同志、县文明办主任、宣传部副部长许小林同

志、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张洲奎同志曾先后到“基地”检查指导工作,对“基地”各项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基地”创办以来,《宝鸡日报》分别在2010年11月16日第三版和2010年11月27日第一版两次做了报道;《宝鸡教育新干线》第537期以“丰富第二课堂,推进素质教育”为题做了专题报道。“基地”被县委评为“2010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

今后我们将继续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创新机制,让“基地”在发展中壮大,在壮大中发展,将“基地”打造成名蜚西府、享誉三秦的特色学校。

凤翔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模式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 优良的教学条件是实现分层次教学模式的保证

多年来, 我们十分注重教学条件的改善, 以提高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1.1 优秀的教学队伍

我们现有教师队伍中, 教授占30%, 副教授占30%。其中, 5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不含在读博士) 。为了推动学科建设, 2008年, 我们引进了1名分别在美国Birmingham大学和Illinois大学工作过的博士后, 这对于我们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和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 优良的实践性教学环境

2003年, 我院新建了一幢1万m2的实验教学大楼。我们有机化学学科的实验教学用房面积达600m2, 包括基础部分的有机化学实验室、综合化学实验室、研究型实验室、药品准备室、教师实验准备室等。化学化工学院是江苏省化学实验示范中心, 化学学科是学校一级重点建设学科, 江苏省低维材料化学重点建设实验室、化学分析测试中心是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我们的大中型仪器设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这些设备除用于学生的“综合应用”和“研究型”实验 (包括学生毕业论文) 教学外, 还实现对社会开放。这些大中型仪器主要是:400MHz核磁共振仪、单晶X射线衍射仪 (CCD)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聚焦微波加速有机合成系统等。

1.3 先进的实验教材

实验教材我们以曾昭琼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和周建峰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为主, 同时参考借鉴其它先进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 如兰州大学、复旦大学编的《有机化学实验》, 曹健、郭玲香主编、周建峰等副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在此基础上, 我们编写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化学实验》、《半微量有机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集》, 以弥补现行《有机化学实验》教材的缺陷与不足。在我们自编并出版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 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我们把基本操作和相关的性质实验尽可能地融合到合成实验中, 把单步合成实验改为多步序列合成实验, 这样, 既节省了时间, 又避免了过去那种为了操作而练习操作的枯燥。在多步序列实验中, 要合成目标分子, 每一步产品的产率与纯度都关系到下一步实验能否正常进行, 这就使得学生对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非常认真。同时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每一步实验结果有差异, 学生就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查阅文献资料, 拟定下一步的实验方案, 从而给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发挥各自能力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得机械照搬实验教材内容, 而是灵活运用仪器进行组合安装, 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手段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从培养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为一体的角度, 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方法和体系。实验技能训练由简到繁、由单元到综合安排了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综合性实验技能训练和研究性实验方法训练。实验教学方法从跟班教学逐步过渡到开放教学, 使学生从适应大学教学、学会自我管理过渡到自主选择和学习。教师在对基本操作严格要求的同时, 对实验原理的传授突出实验设计的方法论, 体现实验技能中科学思维的创造性, 善于从认知规律上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发现—思考—创新”, 并给学生留有自主思考的余地, 从而在根本上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形成了以学生为本, 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我们具体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2.1 基础训练阶段

在这一阶段, 我们采用知识传授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机化学实验初期, 教师对一些实验中的关键问题, 如实验原理、基本装置的安装方法、基本操作的规范和安全常识等内容讲细讲透, 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及实验产生的结果, 则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 并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其目的是进行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实验的积极性。

2.2 综合应用阶段

在这一阶段, 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提供实验内容→学生实验前阅读实验内容、查阅相关物理常数、写预习报告→教师抽查预习报告、教师提出问题 (如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导致实验成败的关键等) →学生独立进行实验, 经过半微量有机合成得到目标产品→学生分析产品 (如测熔点、光谱分析等) →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学生上交实验报告。报告中讨论部分要结合实验现象, 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 根据实验数据讨论实验成败的原因, 实验所得的收获等, 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操作技能。

2.3 研究创新阶段

研究创新性有机化学实验课题的提出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是考验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 能否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和方法, 以实现目标分子合成的很好的训练途径。

从2005年开始, 化学化工学院在化学 (师范) 和应用化学专业实施了分层次实验教学, 在基本实验模块和综合性实验模块的基础上开设研究设计性实验课,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二是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目的更加理解;三是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这一阶段, 我们还实施了如下的几个结合:

(1) 实验教学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课题相结合。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 与江苏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课题相结合, 旨在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锻炼, 培养科研的能力和创新的兴趣。

(2) 实验教学与毕业论文相结合。

将教师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一些新实验和新技术引入学生实验, 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我们利用现代的合成设备 (如微波合成反应器) 和开放实验室条件,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有十多篇毕业论文在《S y n l e t t》、《S y n t h e t i c Communications》、《Acta Crystallographica》和《有机化学》等SCI (E) 刊物上发表。

(3) 实验教学与产学研合作相结合。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为重点, 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近年来, 一些同学由于在校期间参与了教师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研究, 使之毕业后被分配到企业工作, 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例如, 2006年毕业的黄岳军、张金宝、朱延法、仲玉婷等同学, 分配到淮安万邦香料工业有限公司, 由于业务熟练, 工作能力强, 在不到二年的时间, 就胜任产品研发工作, 先后开发了柳苄系列、龙延酮系列和δ-癸内酯新产品, 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 青年教师是实现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新生力量

近年来, 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课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改革中, 采取引进、培养和传、帮、带等措施, 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承担《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作用。因为青年教师大都具有高学历、高学位, 他们在国内外著名高校工作或学习过, 有瞄准学科前沿的学术思想, 有各类研究项目, 有丰硕的研究成果, 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我们实现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新生力量。近年来, 通过培养以及青年教师的自身努力, 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其中在《J.Am.Chem.Soc.》、《Synthesis》、《Adv.Synth.Catal.》、《Tetrahedron Lett.》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有1位教师晋升为教授, 3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 1人被评为淮阴师范学院教学标兵。

5 实践效果和努力方向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 我们所进行的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是成功的, 这为有机化学实验精品课程的建设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006年我们所承担的有机化学实验课与理论课一起获得江苏省精品课程。2007年初,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独立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经过二年的努力, 该课程顺利通过学校验收, 并获得校级精品课程。2006年, 我们自编并出版的《有机化学实验》获得校级优秀教材。2009年, 韦长梅教授参加的《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和《化学实验分层次教学新体系构建及操作》分别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淮阴师范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最受益的是学生的有机化学实验水平和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表现在有的同学在中学里工作了5年后考取一些重点大学的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 期间, 用了不到二年的时间, 就出色完成了学位要求的研究目标, 受到了导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今后, 我们将更加注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实现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合理采用、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和合理配置, 进一步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迎接新的挑战。

摘要:分层次教学模式是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从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对“有机化学实验”课分层次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 周建峰.有机化学实验[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2] 曹健, 郭玲香.有机化学实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 曾昭琼.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郭广生.精品课程建设专家谈 (续) [J].中国大学教学, 2003 (7) :10~12.

[5] 林敏, 阮永红, 周金梅, 等“.有机化学实验”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8) :23~25.

实践基地模式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科研思维对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始终坚持推进素质教育, 要求提高学生服务国家的责任感, 探索创新的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探索创新的精神需要创新思维和科研思维, 只有科学的科研思维的养成才能保证创新过程的有效性和操作过程的合理。在大学本科阶段, 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 主要靠他们的内在动力, 因此在该阶段形成独立思考、大胆假设和勇于探究等基本素质, 而这些素质的提升正是科研思维形成的主要阶段。科研思维包含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解析思维等众多内涵, 是一种需要长期锻炼, 慢慢形成的思维习惯, 并非一朝一夕之力。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教师的引导启发是科研思维培训的关键。目前, 大多数本科生都存在知识结构片面, 知识面窄, 实验技能低, 科研思维缺乏等问题, 作为一名材料化学专业本科学生, 科研思维的培养不仅是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必备条件, 同时对于今后科研与工作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材料化学知识系统的学习, 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解释, 能够帮助加深知识的应用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创造先进的理念, 进而实现社会主体追求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因此, 科研素养的培养作为一种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 在大学本科阶段的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培养材料化学本科生科研思维

(一) 重视通识教育, 打破专业壁垒

通识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它包含人格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人类核心知识三个核心内涵, 与专业教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识教育不仅重视知识体系, 还要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使其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而且注重能力培养, 鼓励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长春理工大学在制定新版培养方案时, 就提出注重通识教育培养, 打破专业壁垒, 开展全校范围内的特色“大光电”选修课程, 以此为契机, 材料专业学生可以选修光电特色的其他专业课程, 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有助于知识储备和发散思维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进一步有效改善专业口径狭窄、课程体系封闭、基础不宽厚、缺乏通识性等弊端, 为科研思维的培养奠定广泛的基础知识储备,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 注重科研思维的逻辑性训练

科研是以现有的知识为起点, 在某个专业领域进行新知识的探索, 通过相关文献查阅寻找新的创新点, 通过不断的搜集和整合信息, 结合自身的实验条件, 进行实验设计。在整个科研过程中, 科研思维贯穿始终, 它是从观点的提出开始, 经过相关文献论证与可行性分析, 确定并开展实验方案, 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的思维逻辑。只有对科研实验的整个过程全面宏观的把握, 才能够在本科学习阶段有限的时间内对科研思维能力进行提升。

在材料化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中, 在课程设置方面, 就注重科研能力培养的基础素养, 从文献查阅的实践实训, 材料化学计算机理论模拟与工具软件的使用, 再到专业课综合实践实训、科研训练等, 逐步随基础知识的增长, 逐步加强科研基础素养的培养。在授课方面, 注重将材料化学专业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 根据课程特点, 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 鼓励学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和系统的实验设计, 提供实验与验证平台、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对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论证, 使科研思维的锻炼贯穿始终, 从而锻炼科研的逻辑思维与应用能力。

(三) 科研思维训练实施方法

材料化学专业教学过程中, 提高学生接受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是培养他们科学知识的系统观和进行科研思维训练的前提条件。在具有鲜明光电特色的长春理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科研思维训练培养与训练中, 既注重涉及科学研究思维培养所必须的相关科学知识, 为后续科研思维训练奠定基础, 又强调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科研思维培养实践过程。

在培养科研思维教学实践过程中, 本专业主要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实验平台建设三个方面进行。在教材建设方面, 教材内容设置结合光电特色, 符合学生知识储备及认知规律, 由于本科生基础及专业知识储备有限, 因此需要构建好知识框架和结构, 同时满足学生现阶段的理解能力并适度提高。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方法培训及交流活动, 注重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多元化开放式教学方式。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在理论教学环节, 教师提出开放性科研问题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融入学习中去, 教学相长。在实践教学环节, 在大二阶段, 开展文献检索实训, 学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使用相关的检索工具查找文献, 是获取大量原始文献的有效手段, 掌握检索工具查阅文献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文献的检索, 分析和综合利用的能力。对所阅读文献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是科研实验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三阶段进行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课程综合设计, 培养学生掌握测试方法, 为今后的科研结果分析提供有效手段。随后大四阶段开展功能高分子材料综合课程训练, 针对特色功能高分子课程, 以制备特色光电功能材料为目的, 以前期积累的文献检索能力、测试分析技术、专业知识为基础, 学生自主调研论证, 设计实验路线, 测试分析并得出结论, 形成一个完整的科研实践体系。除此之外, 设置科学实验平台, 围绕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开展学生实验, 建设综合实验平台。

三、总结

伴随高校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各高校完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以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引领, 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 加快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必然对学生培养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 科研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利用合理的教育模式来提升其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作为理工科类专业, 在各门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中积极挖掘、探索, 大胆尝试, 既通过完善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效果, 提升科研思维能力培养, 同时激发了学生被压制的自主学习潜能, 又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科研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发挥其科学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发现, 通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 缜密的科研思维, 即使是被动接受科研训练, 只要具有一定科研的敏锐性和较为扎实的专业背景, 也会在日后材料化学相关领域工作中受益终身。近年来, 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主要进入了京东方、友达光电、维信诺等国内外知名大型股份公司从事平板显示器件、照明器件、新能源器件的生产和研发工作。相关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评价较高。部分优秀毕业生考入985、211等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因此,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实验平台建设三方面开展的科研思维培养探索对于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对高校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以及目前教学型高校大学生科研思维培养中出现的缺少长效机制及科研思维培养的不连续、不系统等问题,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材料化学专业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实验平台建设三方面开展的科研思维培养探索, 对于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材料化学,科研思维,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峰, 胡骞, 刘静, 贾涓, 甘章华.材料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 2018 (8) :25-26.

[2] 纪靓靓, 马小娜, 孙敏, 李轶.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对大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 2017 (23) :61-63.

[3] 李存金, 闫永晶, 杨青.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 2013 (3) :29-35.

[4] 朱欣娟, 赵雪青, 李莉.科研第二课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研究与实践教育[J].教学论坛2018 (9) :84-85.

实践基地模式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建设计划与发展目标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核心要求, 坚持“基地引领、制度保障、校企联合、协同推进”的育人模式, 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支撑, 充分依托专业优势, 整合各项要素资源, 打造协同创新合力, 通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提供社会服务、技术服务等方式, 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和思想支撑。

从2017年至今, 高职院校在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等全要素实践育人方面,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内容和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20年, 高职院校应当全面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逐步建立健全文化引领、课堂教学、指导帮扶、创业实践、基地平台融为一体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并以各项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和发明专利研发为切入点, 贯穿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过程。

二、组建方式、主要分工以及培育过程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 分管院长任副组长,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定期研究部署创新创业工作, 审定工作制度, 统筹教育资源, 决定重大事项。创新创业办公室设在招生就业指导中心, 具体负责相关工作。建立专兼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师资团队, 制定实施方案、竞赛奖励、学分认定等系列文件, 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学院资金用于创新创业课程、实践场地及孵化建设, 保障创新创业教学服务管理实效。

三、运行体制机制建设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创新点

高职院校服务国家“双创”战略, 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十三五建设规划》, 通过“完善工作机制, 优化培养方案, 组建师资队伍, 搭建实践平台, 开展双创大赛”等途径,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构建了系统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主要凝练了以下主要创新点:

(一) 构建了完善的社会实践育人体系

形成了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公寓文化艺术节三大艺术节为阵地的精品文化活动群。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依托, 实行分类引导, 一年级重“体验式”实践, 二年级重“专业性”实践, 三年级重“服务型”实践, 不断提升提升实践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精品社团发展为方向,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工院论坛为平台,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以“名片学生工程”为窗口, 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二) 自创了“钢铁连”新生军训自训模式

钢铁连是在原国旗队和大学生校卫队人员的基础上, 重新合组建的一支准军事化管理的学生组织。学院新生军训工作创新性的采用“钢铁连”学生自训模式, 以军训为载体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将新生军训与实践育人活动有机结合。

(三) 构建了“1+N+Z”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N+Z”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N”是结合各系专业特点开设创新创业专业课程, “Z”是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实训类课程。

(四) 建立了“六库合一”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资源云

“六库合一”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资源云包括:导师库、课程库、项目库、资金库、学生库、基地库。

(五) 培育了以国家级众创空间为引领的三大高标准、各具特色、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培育了以国家级众创空间——育米众创空间为引领, 来吧创客咖啡、3D打印中心为骨干支撑的三大高标准、各具特色、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六) 形成了掌握TRIZ理念的创新型师资队伍

应用TRIZ先进理念, 开展了系列培训,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的创新型教师, 提高教师综合创新能力。

四、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的运行情况

(一) 立足学院学生特点, 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群

学院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开发了一批适合学院学生特点, 符合人才培养规律, 契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群。面向新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基础必修课程, 32学时, 3学分, 主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主;结合各系专业特点, 开设了创新创业专业课程, 如:结合工商管理系会计专业特点, 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经济法基础》和《财务管理》;结合计算机系专业特点, 开设了《职业素养》、《创新思维》和《技法训练》;结合经济贸易系专业特点, 开设了《创意思维》、《特色产业营销》和《广告实务》等。同时, 学院还利用先进教育资源, 先后引进、开发和建设了一批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创新创业在线选修课程, 为学生在线学习、职业测评、创业体验等提供条件保障,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导师执教能力

为进一步深化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实施创新创业导师能力提升计划, 建立了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导师库, 导师库由学院内部创业导师、政府、高校、企业专家、优秀创业毕业生共同组成, 共70名, 其中学院专职教师43人, 政府部门9人, 本科院校5人、知名企业10人, 创业优秀毕业生3人, 教学队伍结构合理。导师库的建立大大弥补了学院教师缺乏创业经验的不足, 切实提升了创新创业导师的执教能力。坚持“让导师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的理念, 共组织参加了20余次师资培训, 涉及近300余人。其中, 两名教师考取了高校创业指导师证书, 5名老师考取了二级创业咨询师证书, 8名教师被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聘为合作师资。通过一系列的培训, 指导教师转变了观念, 开阔了视野, 学到了经验, 创新了教法, 大大提升了创新创业执教能力。

暑期, 学院引进TRIZ创新方法, 提升博士团队的创新能力。聘请河北工业大学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导师团队, 对博士团队进行了为期两个半月的TRIZ创新工程师培训, 与以往的TRIZ课堂不同, 本次课程强调“实战”, 采取分小组学习、线上线下同步练习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带领学员进行项目解题思路指引及演练, 课后学员在网上完成对应练习, 以便于学员从理论出发, 结合实际应用, 打破惯性思维, 掌握真正的能够使用的TRIZ创新工具。此举不但大幅提升了教师素质能力, 为科技研发储备了坚实的力量, 同时也为推进学院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了优秀师资。

(三)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打造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5年3月, 学院依托河北省重点专业——电子商务专业 (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的优势,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联合石家庄赢拓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创建了以服务互联网+、电子商务、双创教育等为特色的国家级众创空间——育米众创空间。投资700余万元, 场地面积5000平米, 创客工位800个, 可为50家以上创业团队提供全方位孵化服务。目前已经孵化初创企业23家 (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 , 在孵团队30个, 创业导师61人。同时建设了线上众创服务平台——育米共享平台, 为学院互联网创业者提供注册、认证、孵化、在线员工、项目对接等全方位服务。2016年2月, 我院育米众创空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也是河北省高职院校唯一入选的国家级众创空间。今年9月13日, 值2017年全国“双创”活动周河北分会场开幕之际, 《河北新闻联播》栏目组赴学院育米众创空间专访, 韩提文副院长就学院“双创”工作接收了媒体采访, 介绍了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面的先进做法和成效。

2016年, 学院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 以创客咖啡为载体, 创办了以“创业投资主题+开放办公空间+创业孵化器+创新实训+IT体验”为特色的创业技术交流平台, 通过打造环境、培养氛围、提升专业兴趣和凝练资源, 向学生提供开放、自由和灵活的技术交流空间, 同时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科技技术支持。目前入驻新华创客、觅云研究院等六家科技企业, 为学院创业学生提供技术支持, 实现技术创新与突破。

2016年, 学院引进石家庄及时雨科教文体设备有限公司先进的3D打印技术, 结合机电专业特点, 投资460万元, 为学院3D打印方向的学生搭建了一流的教学实践基地。基地场地面积800平米, 拥有100余台3D打印机, 是集师资培训、大学生创客、生物医疗研发、3D食品打印机研发、3D打印笔研发、3D打印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功能实践基地, 为3D打印方向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训体验。2016年12月, 我院学生已经开始在3D打印中心实践基地进行实习实践, 其中2名学生已经正式上岗。

(四) 形成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

学院联合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起致力于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体系研发, 建立了“1+N+Z”课程体系 (1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 N是结合各系专业特点开设创新创业专业课程, Z是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实训类课程) ,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标准, 校企开发了两门课程, 先后引进5门在线选修课程, 根据专业特点, 开发创新创业教材9门, 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积极通过专业社团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依托“五月学社”专业社团,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将社团成果转化为产品或项目。五月学社建立创业基金会, 将校园文化特色产品盈利全部作为创业基金, 针对有创业意向和发展前景的项目提供资助支持。联合无锡美域高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投资6万余元, 打造DIY室内陈设纯手工工作室。与石家庄新视界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实践”战略合作单位, 形成了“借鸡生蛋”孵化创业骄子的创业模式。

主动探索双创实践结硕果,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双创大赛2016年参加“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 获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加全国第一届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 获三等奖1项、团体三等奖1项。2017年参加第三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728个参赛项目涵盖“互联网+”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等六大领域, 参与学生达2481人, 获14个省赛奖项。

五、结语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实现高等教育的新突破。将传统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将专业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实现多维度的统一。

摘要:知识经济飞速发展新社会, 迫切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离不开各高校实践平台的建设。文章以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进行分析, 提出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构建的要素, 提出许多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 高志宏, 刘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27-45.

[2]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6.

[3] 张臣, 周合兵, 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11) :262-265.

[4] 邓汉慧, 刘帆, 赵纹纹.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 2007 (9) :10-15.

实践基地模式化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探索

一、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理论,轻实验。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学校少开实验课或不开实验课。这样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的化学教师缺少课堂设计,对于化学实验生搬硬套,对教学效果缺乏高效化的管理。教授方式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兴趣。有的化学教师只顾自己上课,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厌倦化学学习。

第二,重成绩,少应用。许多化学教师只想着帮学生考高分,忽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化学教学实践

1. 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具有差异性,如果教师统一运用理论灌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化学知识不扎实的学生会难以跟上教学进度。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开辟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平台,让学生用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方式学习知识。例如,在讲“空气”时,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活动前为学生播放PPT,首先利用几幅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空气污染的现状,让学生提出问题:空气是什么?它是单一的物质吗?它被污染的原理是什么?然后展示拉瓦锡的空气实验,其中详细展示每一个实验步骤,说明每一个实验步骤应用到的化学反应式,说明拉瓦锡实验的要领。同时,教师提出问题:结合学习结果,空气是什么样的物质呢?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空气的构成呢?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在PPT上附上拉瓦锡实验的视频及其相关资料的下载地址。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情:有些学生擅长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有些学生擅长在体验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有些学生习惯直接学习理论知识。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开展教学活动以前,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多元化的学习材料,包括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在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搜索学习资源。

2. 开展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需要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探究学习活动,开展课外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开展家庭小实验。如让学生按照教材内容,在家中用一些常见的材料进行小实验,以此观察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2)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读一些化学家的故事或者科普读物,也可以组织他们阅读一些关于现代科技成果的文章,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3)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参观和调查活动。结合课本知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化工厂、化肥厂等,使其能够了解到一些工业生产原理,并鼓励学生提出一些污染防治方面的建议,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兴趣。

3. 开展实验教学

初中生对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有效地组织实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为学生做好一切,学生只需按照教师的步骤进行操作即可。这样组织实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难以实现有效教学。因此,教师要在有组织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例如,在讲“氧气的性质与制取”时,笔者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对氧气的性质进行探究。学生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有的小组看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的小组并没有看到。此时,学生就对这个实验结论提出质疑。经过探究,学生认识到不复燃可能是因为瓶子中的氧气含量过低;而后,将木条再次伸到有足够氧气的集气瓶中,学生看到木条复燃。在这个实验中,如果直接将实验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就不能看到“不一样”的实验现象,导致他们的学习体验受到影响。

三、结语

初中化学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情况,在教学中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建立信心、夯实基础为主。而且一定要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雷万秀.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2]李景坎.初中化学在线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3]梁琳琳.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表现性评价[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4]白丹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如何运用认知同化论[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350.

[5]任美亚.初中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論与实践),2016(11).

上一篇:以人为本小学教育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