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初探范文

2024-03-14

企业改制初探范文第1篇

一、加强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 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措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同时, 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控制工作, 加强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通过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能够使会计部门提供真实、及时、完整、全面的经济信息, 帮助电力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 可以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在我国的很多电力企业中, 都装备了先进的发电机、送电机、输电机, 这些设备不仅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而且还具有很复杂的技术标准。电力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保护电力企业的财产安全非常重要。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可以有效地对企业设备进行监管, 还能规范物资采购、验收、入库保管等经济活动, 能够保护企业资金和设备的完整性。

(三)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 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 电力企业必须注重改革。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 能够有效防止我国电力企业财产的流失, 提高资产管理力度。会计部门对企业经济状况进行有效监督, 能够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当前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是导致会计控制无法有效进行的重要原因, 会计工作混乱、会计核算不准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由于电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将会使会计核算工作缺乏规范性。目前在我国省级电力公司、地市级供电公司的会计核算还比较规范, 但是到了县级、乡级供电所, 公司内部会计的核算工作就失去了统一的标准, 变得有点混乱。

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凭证的审核装订没有考虑到具体业务。传统的装订以时间为依据, 这将会造成各种会计业务的混乱, 不利于进行会计核算。一旦存在舞弊问题, 也很难及时地发现, 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同时, 我国很多电力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匮乏, 存在着“账外账”的问题, 导致企业的资金向外流出, 将危害了企业的利益。

(二) 缺乏完善有效的会计控制管理体系。我国有相当大一部分的电力企业没有完善的会计控制管理体系, 这不符合我国财政部《内部会计制度规范》的要求。很多电力企业对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 有时候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才匆忙设立控制系统, 这并不能对会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正因如此, 电力企业的执行力降低, 使企业的制度流于形式, 导致挪用公款等问题时有发生。同时, 我国很多电力企业的电价不合理, 企业之间财务关系不明确, 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不是很高, 这些都是电力企业缺乏完善会计控制体系的具体表现。

三、加强我国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一)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作为直接从事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参与者, 会计人员是否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否规范有序进行的先决条件。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必须注重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使会计人员能够为企业提供真实、系统、全面的经济信息。电力企业应该让会计人员多学习一些先进的会计理念, 让会计人员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规律。在对会计人员进行聘用时, 应该多考察应聘者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 看他们是否能够胜任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

(二) 完善会计控制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 不断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制度, 要在电力生产的各个方面建立会计控制制度。电力企业应该明确不同部门中会计的职责, 把每个会计的责任与权利进一步地具体化。对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外币管理、资金筹集、收入和利润分配等工作, 应该建立相关完善的法规制度, 让会计人员认真地负责起来。不相容的岗位人员的业务不能出现交叉, 对某些会计一人多岗、身兼数职的不相容业务问题要及时纠正。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近年来, 我国很多电力企业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壮大。在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会计部门是保障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规范进行的重要部门。然而, 我国的很多县级、乡级电力企业的会计工作中, 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 会计信息失真是影响会计控制有效进行的重要问题。为了加强我国电力企业的会计控制, 应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建立完善的会计控制制度。

摘要: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资委、国家计量局对于许多电力企业的管理将会也越来越严格, 电力企业也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电力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模式, 将传统粗放型生产转变为精细化生产模式。为了规范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 必须加强电力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管理。会计部门负责监管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能够保障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本文具体研究了会计管理制度, 并对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电力企业,会计部门,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吴志林.关于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08) .

企业改制初探范文第2篇

1 军工企业项目管理的特征

军工企业既有普通企业固有的属性, 又国防建设的属性。军工企业在对国家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军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就成为了其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世纪初, 我国的军工企业项目管理进行了流程优化, 实现了以WBS编制为中心的项目管理基础, 并逐步以信息化作为推进其发展的手段。由于军工企业具有人才密集、高技术、大投入、保密性强等特点, 军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则更易于实现。而我们目前的企业急需开展项目管理。且需要网络计划技术应用的配合, 并且要实现自主创新, 军转民的应用等特点。

2 军工企业质量控制的特点

与民用项目相对, 军品项目的具有显著的特点, 在方案阶段, 需要不断地论证及验证, 形成研制任务书, 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制与试验等。在项目研制的初期阶段, 我们需要把方案转化为设计并需要规范地实验。评审阶段, 我们还需确认关键技术的解决、主要指标的满足并验证阶段样本。正样是后期阶段, 我们把分系统方案转化为设计和规范, 把部组件要求转化为其设计方案和元器件要求。

所以我们首先要求目标明确, 包括明确的军贸合同、明确的客户群体, 如国内的军队装备部门及国际军贸市场。其次, 我们的产品要创新独具。军工产品是适应未来战争要求的新式武器, 必须具有独创性, 否则就没有研制的必要。其次是项目的不确定性, 该类项目由于具有高技术难度的特点, 因此其是研制是否成功具有不确定性。同时, 研制出来以后是否就一定能在国内军方立项或拿到国外用户的合同也具有不确定性。需注意的是, 军品项目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完成后, 都要提请军方和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评审, 评审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

3 军工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途径

目前, 我国的多数军工企业并没有推行全面的项目管理, 而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如何尽快建立现代军工项目管理模式, 全面推行现代项目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3.1 大力推进项目管理, 促进企业的发展, 不断开展新品研发和技术改造

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现代管理制度已远远超出了传统仅对生产进行精益管理的范畴, 它涵盖了从预测、研发、制造、供应、营销与售后等全流程。其与精益管理有着相似之处。军工企业在不同条件下, 在研发阶段应以抓现代项目管理为主, 在试制和批生产阶段, 则需追求精益管理。同时要注意兼容并蓄。

3.2 健全监控机制

单纯强调管理也不可以, 我们还应加强项目研制工作的融合、质量体系建设和健全监控机制。需要加大质量管理部门介入力度, 处理质量问题, 项目质量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项目的研制的特点和需求, 以更好地指导项目的研制工作。

3.3 加大对设计质量的控制力度

强调设计质量的控制, 把控制重点放在军品质量上, 主要控制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质量, 强调产品生产与设计报告和图样的符合性, 加大对设计报告和图样本身的合理性、正确性的重视程度。

3.4 质量控制与技术工作的有机结合, 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人员对军品研发项目在技术应增进了解, 从根本上进行质量管理, 主动地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监控项目产品的指标、功能及可靠性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军工产品管理部门对军品承制单位提出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 也是认证机构对实施认证审核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要以人为中心, 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使其自觉地参与持续的质量改进。

3.5 保证军工企业的信息安全

军工企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担负着军事装备的开发、研制与生产的全过程, 其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 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水平的加速推进, 多数军工企业都已实现了协同设计和信息的共享, 经历着从传统走向现代信息化与集成化的转变。同时, 由于军工企业的信息系统中承载着国家的机密信息, 因此, 军工企业的信息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军工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已不仅是技术性的问题, 还涉及到技术与管理模式的创新。

军工企业不同于普通民企, 因其涉及国家安全, 所以其质量要求极为严格, 项目管理手段也就要求先进。因此, 我们认为军工企业必需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无论从实践, 还是从现实条件, 我们都面临的这样的形势, 军工企业都需要改进项目质量管理方法, 提高项目质量, 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我国的军工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相应的项目管理的规范和制度, 这些将围绕着军工企业生产工程项目开发与管理的各个环节, 并且在我国军工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和建设性的作用。针对军工企业, 笔者将通过理论分析研究, 采用现代项目管理的方法开展军工企业项目管理的研究。

关键词:军工,企业管理,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国平, 邱苑华.军工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洪都科技, 2008 (12) .

企业改制初探范文第3篇

2006-10-12 21:28:1

4文字大小:[大][中][小] 评分等级:0

作为世界性的通病,腐败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干部队伍的躯体,税务干部队伍对此也没有先天的免疫力。因此,反腐败的斗争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加强税务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在国税人心中构建运行良好的反腐生理机能是最现实、最有效抵御腐败瘟疫侵袭的防腐屏障。如何建起这道屏障,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加 以探讨。

一、 抓素质、增强“体质”

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公民素质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智能;二是品德。智能内涵即所谓的专业知识;品德问题,一是指人的思想、品质、为人、修养、操作等。它包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政治觉悟的培养与提高。

现实中,人们往往是注重“智能内涵”而忽略了“品德内涵”造成素质整体的不完整,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素质是良好工作作风的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作风,就没有良好的工作质量,就不能真正在心中筑起一道防腐屏障。税务部门亦如此,税收任务越是繁重,越要加强队伍的素质建设,转变以往“思想政治工作是软任务,完成税收计划才是硬指标”的观念,克服税收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两张皮”现象,尤其重点抓好青年干部思想素质建设,针对当前青年干部特点和自身存在的弱点,着重抓好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对待金钱、名誉、苦与乐的问题,划分是与非、荣与辱、美与丑的界限,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 抓责任心,提高“免疫力”

狭义上来讲,责任心是对自身的本职工作做到尽心尽职,从广义方面而言,是对国家、社会、集体、家族的一种应尽的责任态度问题,也就是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责任心的加强与提高在新时期和推进税制改革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热爱税收、依法治税、廉洁奉公、文明征税”这是税务部门应有的职业道德。道德是通过善恶评价来调节人们的行为,税务部门在这方面应在社会上大力宣传,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倡导新的道德风尚,揭露、批评抨击不符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言论和行为,达到惩恶扬善、激浊扬清,普及税务职业道德规范,形成道德自律意识,具有道德使命感,自觉遵循道德准则、规范,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吃、拿、卡、要、报”,敲诈勒索,以权谋私等行径表现为税务干部缺乏一种职业道德,一种责任心。这类问题大多发生在税收征管第一线的专管员,直接败坏了税务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税务机关应着重教育税务干部树立集体主义、集体荣誉感等思想,同时要定期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加强廉政有效监督。税收工作是经济工作的执法部门,能否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廉洁奉公关系到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社会影响,认真开展税收执法检查,结合岗位考核,每季有针对不同问题确定检查的范围和主题,开展各项检查与考核活动,以规范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加强责任心,抵制各种歪风、邪风的侵袭。

三、 抓制度,提高“抵抗力”

提高执法水平,搞好优质服务需要有一支高素质队伍,提高干部素质必须设立统一规范的岗位责任制度,引进一套切实可行的用人机制。制度硬、机制好、高标准、严要求才能

奏效。税务部门一方面应实行岗位轮换,建立廉政运行机制。税务干部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长了,容易形成熟人熟事,不可避免地会遇上托关系、走后门,说情送礼等“人情风”的干扰,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长期固守一地,逐步形成的“关系网”、“裙带风”等已成为依法行政的一个严重障碍。一些思想觉悟不高,在歪风邪气面前经不住考验者就可能会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从而损害国家的利益。实行岗位轮换可以为税务干部公正、合法、廉洁有效地行使税务权力,执行公务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健全监督机制,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就当前情况看,社会监督比较薄弱,普遍存在“说了也白说”“惹不起躲得起”“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在一定程度助长了腐败瘟疫的漫延。税务部门应在社会上建立和健全监督系统,注视大众行为选择动向,尤其应监察税务干部的行为方式,及时反映和揭露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公开的或隐蔽的违规行为。

企业改制初探范文第4篇

现代化文明监狱是以现代化的监管改造设施和健全的狱政制度为基础,依法对罪犯实施科学、文明管理和改造的社会主义监狱。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必须以良好的狱内监管秩序和改造环境及有效的狱政管理活动来保障。

一、监狱管理标准化的具体内涵 标准化是近代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和现代化生产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美国人泰勒在1911 年提出了以标准化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方法(亦称“泰勒制”),其主要内容是:工人利用标准条件,根据操作标准进行标准作业,完成按标准时间计算出来的生产定额,超额者奖励,完不成定额者受罚。“泰勒制”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劳动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当前国际经济领域流行一种说法:“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当前,标准化建设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标准化建设从工业领域向农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和行政管理系统等领域拓展。

把标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监狱管理领域是一次重大尝试。推行监狱管理标准化,就是要依据法律、法规和工作制度,将监狱各项管理工作制订量化考核标准,建立和完善监狱管理工作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化体系,把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融于实际工作流程中,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从而实现监狱管理的转型升级。监狱管理标准化必须体现以下特征:

1、科学性。实现监狱管理标准化,既是监狱法治化进程的内在要求,又是衡量监狱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参数。因此,在监狱管理标准化体系中的各项标准,要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把能促进监狱管理、提高改造质量和强化监狱职能的最佳方案纳入标准中去,并随着管理手段现代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高,使监狱管理标准化活动始终保持科学性和先进性。

2、导向性。确立标准是监狱管理标准化的起点。标准一旦确立,就对监狱管理活动所指向的预期效果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监狱管理标准化活动,既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完善,又是今后一个时期新的目标和要求,它通过总结过去的实践,设计未来的目标,科学地确定总体标准,分层次、分等级地确定各科室、各专业、各职位的分项标准,并以纵横交错的网络方式连结和协调总标准与分标准之间的功能,构成一个彼此协调、相互支持的标准系统和标准网络矩阵,引导监狱每个职位角色将注意力集中于实现标准上,使监狱的工作秩序、改造质量、管理效能和社会效益始于标准、终于标准。

3、实践性。在监狱管理标准化的全过程中,贯彻标准、实践标准是关键。监狱管理标准化的实践性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制定、颁布的标准必须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二是标准化的效果只有标准实施以后才能获得,没有付诸实践的标准只能是一纸空文。三是标准的准确性必须由实践来检验,只有经过实践才能不断完善标准和迅速建构标准化体系。如果实践标准的环节中断了,标准的循环发展过程也就中止了。

4、协同性。监狱各执法岗位彼此间纵横交错,构成监狱的动态工作系统。其协同性主要体现为: 一是制定和实施标准既要考虑和兼顾到各部门、各岗位的特点,又要从整体出发,建立起相互依赖和支持、整体联动和制约的群体标准化体系;二是监狱各部门和岗位的分项标准,都是监狱管理标准化体系的组织部分,必须服务于总标准;三是要做好监狱各部门和职业角色之间的协调工作,合理地分解和量化分项标准,使所有人的活动都在期望的规范之中,实现管理标准化活动的同步化、和谐化与整体化。

5、权变性。在实施标准的过程中,随着主客观环境条件的变化,监狱工作者要不断追踪标准,及时修正标准,使标准在反馈调控中日渐规范和科学。监狱各项标准只有通过不断的制定、颁布、实施、反复修订、再实施的循环往复过程,才能最终形成真正科学严谨的监狱管理标准化体系。

二、 监狱管理标准化与管理正规化的关系

监狱管理正规化转型就是要通过强化监狱一切工作的法律、法规、工作制度或公认标准管理,在管理效果上实现监狱设施完善、装备先进、法制健全、执法公正、管理文明、改造手段科学、队伍素质过硬、物质保障有力。其基本要求是:监狱的各项工作依法依规制定建立相应的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管理。从哲学层面分析和考量监狱管理标准化与监狱管理正规化转型,二者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系:

1、管理标准化与管理正规化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管理正规化是通过监狱各项工作的标准化运作体现和反映出来。离开了管理标准化建设,监狱管理正规化将成为空中楼阁;管理标准化是监狱管理正规化转型的显现,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的。管理标准化是监狱管理工作转型升级在每个具体执法环节和执法管理流程的具体显现。

2、管理标准化与管理正规化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管理标准化是从微观的角度,以监狱管理各个环节为着眼点,以推进监狱狱政管理、生产劳动、教育改造、生活卫生等各项工作标准化为着力点,通过制定岗位标准和工作标准,促进监狱各项具体管理环节的标准化进程。管理正规化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监狱管理的整个领域,强调全盘考虑,从宏观的角度探索监狱管理的转型升级。

3、管理标准化与管理正规化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基础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管理标准化是监狱管理工作转型的量变,而管理正规化是监狱管理工作转型的质变。管理标准化是管理正规化的前提基础和必要准备,是实现监狱正规化的有效途径。监狱管理正规化是旗帜,是方向,是管理标准化的必然结果。管理标准化达到一定程度实现质的飞跃就是实现管理工作正规化。监狱管理正规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通过管理标准化的量变过程来逐步实现。

三、推进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具体途径

1、科学设置岗位是前提和基础。要实现监狱管理标准化,工作岗位设置标准化是前提和基础。换言之,要把警力资源配置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才资源开发管理转化,做到人尽其才。要对监狱内部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激励、使用与增减进行统一管理,从执法管理岗位设置、岗位人员资格、工作内容、职责与权限、检查与考核等方面制定严格标准,特别是要量化工作内容,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考核和奖罚,以实现人力资源最大化。同时,要对专业技术岗位的层级、比例、结构、程序等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设置,逐步建立与职务岗位相对应的岗位薪酬制度,完善警察津贴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警察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是关键。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是监狱管理标准建设的关键因素。加强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在监狱警察招录中,要结合警察队伍的现状,分析队伍结构的现实优势、潜在优势和存在不足,根据实际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需要,确定招录警察的学历、专业和技能。二是加大分类培训力度,完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模式。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结合岗位需要和警察个体状况,建立警察个别培训教育档案,建立一套系统性、针对性、吸引力和强制性兼容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制度,将“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的培训工作体制贯彻到位;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广泛开展业务知识和实用技能培训,着重培养警察的履职能力,实现警察队伍整体专业素质的跨越。三是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成长机制。建立健全警察岗位考核制度,将岗位考核成绩与评优、津贴发放、职务晋升挂钩;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的正常晋升机制,建立专业人才库,逐步形成鼓励成才、促进成才的长效工作机制。

3、建立健全监狱制度体系是重点。所谓现代监狱制度,是指具有中国特色,以现代科学理论为指导,与中国现代社会建设相适应、相协调、相一致的科学文明公正法治的制度体系。监狱制度是一项政治制度,但同时它又是一项技术制度,体现的是矫正技术。健全完善监狱制度体系,能规范监狱日常执法行为,提供业务指引,使监狱警察日常执法行为在制度的允许框架内进行,树立法律的权威。一是建立监狱各执法环节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明确监狱每个执法岗位的工作标准,岗位职责、责任划分,使警察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二是加强执法流程衔接制度建设。建立部门间和部门内部工作流程对接制度,建立单个执法环节的标准化结算制度和零违规操作目标责任制,确保执法链条的每一环都不存在违规操作、随意变更和变通的问题。三是加强执法流程监督制度建设。没有强有力的监督保障机制,监狱执法管理流程标准化将会是一纸空文。因此,加强业务监督、层级监督、纪律监督和警务监督等各种形式监督的制度建设,建立全方位、动态的监督体系,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确保执法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从而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企业改制初探范文第5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大众对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程度关注度也在逐步提高。而个人所得税筹划管理, 作为大众个人资产管理的主要部分, 始终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表明:科学把握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法, 能够充分体现社会公平。由此, 关于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法的探究, 将为社会经济资源协调分配提供借鉴。

二、企业个人所得税相关理论

(一) 企业个人所得税的内涵及外延

(1) 企业个人所得税的内涵。个人所得税, 是指国家征税机关, 与自然人之间的金收益整合的过程, 是个人收入的公平性、平衡度的调节手段, 是促进社会公平,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动力。主要包括:劳务劳动薪资、偶然所得、劳动分红等方面。企业个人所得税, 主要是指企业员工的薪资部分。其中包括:年终奖、补贴、股份分红等方面。

(2) 企业个人所得税的外延。企业个人所得税的分析过程中, 不仅要考虑到薪资所得税的基本缴纳标准, 也要考虑员工额外收益的税收缴纳标准, 由此, 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具有基础性、关联性。同时, 企业个人所得税, 作为企业充分激发员工创造能力, 实现人力资源综合利用的条件,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由此, 企业个人所得税具有创造性、推动性作用。

(二) 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筹划原则

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筹划过程, 是调节企业与个人资金关联的主要环节, 其筹划过程必须遵循综合性原则。即, 其筹划过程, 不仅要保障企业税收缴纳比例最低, 又要确保员工个人利益受损最少。同时, 企业个人所得税,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部分, 与企业经营投资成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因而, 筹划过程, 要体现出税收筹划节约成本的价值。即, 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 具有前瞻性、预测性价值。

此外, 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筹划, 要善于从多个方面上, 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 继而在符合国家税收管理规范的前提下, 又促进企业发展。即, 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 具有灵活性、合法性原则。

三、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法

(一) 明晰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思路

明晰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思路, 是确保企业税收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科学进行企业与员工利益调节的基础条件, 主要分为:应纳税所得额与税率的筹划,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两方面。

(1) 应纳税所得额与税率的筹划。应纳税所得额, 是指纳税人在所有纳税收入中, 扣除可依法减除收支余额, 是个人所得税计算的主要标准。企业进行个人所得税筹划时, 应着重把握“所有纳税资金”和“扣除纳税部分”两方面。进行企业个人税收额度筹划时, 可通过“增加”可扣除纳税部分, 实现“缩减”纳税总量的效果。如, 某次企业个人纳税金薪资部分占2000元, 奖金部分占500元, 但薪资部分个人补助资金占700元, 则最后计算纳税总额就是2500-700=1800 (元) , 这就是应纳税所得额应用的体现。

同时, 应纳税所得额比, 也可以通过减少个人所得收入中, 扣除成本费用, 减少企业个人所得税的最终缴税结果, 达到建立清晰的企业个人所得税规划路线的目的。如, 企业进行员工薪资个人所得税分析的过程中, 将薪资部分细分为:加班补贴、交通补贴、项目分红、基本薪资、考勤等, 这样企业进行个人薪资纳税筹划时, 就可以将加班补贴、交通补贴等部分扣除, 继而达到了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总成本, 缩小所得税缴纳比例的目的。

(2) 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时, 为减少税收带来的压力, 也可以在筹划的过程中, 利用国家优惠政策, 减少企业个人所得税缴纳比例。依据我国税收管理相关制度可知:企业为员工发放的安检费、保险赔偿、津贴、抚恤金等, 均属于满足个人需求的资金补助, 该部分资金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进行员工个人所得税筹划时, 应时刻注意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期间, 对福利政策的借用。如, 某企业进行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时, 财务管理人员, 就借用了企业员工安家费、每月生活补助、食补等政策, 减少企业个人所得税每月的缴纳比例, 实现了充分利用国家政策, 解决员工个人生活资金需求的效果。

(二) 把握企业个人所得税的实践要点

(1) 年终奖在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环节的把握。年终奖是指企业经营年终为员工发放的资金福利, 属于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的部分。依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若企业实行绩效和年薪制管理, 员工的个人所得税纳税标准, 应按照员工单月收入缴纳个人税, 但此时企业季度奖、现金奖、加班补助等, 均要作为员工日常收入交税的内容。

举例来说, 某员工的年终奖为5万元, 每月薪资为5000元, 按照年终发放奖金计算:50000×30%+2755=17755 (元) , 5000-3500=1500 (元) , 1500×3%=45 (元) , 45+17755=17800 (元) ;按每月计算:5万÷13=3846 (元) , 员工每月所得收益3846+5000=8846 (元) , 个人所得税: (8846-3500) ×20%-555=541.2 (元) , 年终发放的 (3836-3500) ×3%=10.08 (元) 。共计缴纳:12×541.2+10.08=6504.48 (元) 。工资计算标准, 我国2011年颁布个人所得税标准征收标准和速算结果为准。对比案例中两种企业个人所得税缴纳比例可知:企业每月为员工发放奖金, 比集中性为员工发放年终奖金所缴纳的资金量较低, 这也是可以作为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法的借鉴方式。

(2) 个人所得税报销要点把握。个人所得税报销环节的把握, 也可以作为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法把握的要点之一。依据我国《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可知:企业员工薪资中餐补、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部分, 均可以凭借报销凭证, 扣除在个人所得税之外[3]。即, 企业员工, 通过正规途径获得的报销凭证, 且凭证与企业业务往来有联系, 可免除个人所得税计算部分。如, 某企业进行员工个人税款计算时, 尤为注重企业日常外出、业务拓展需求等方面的资金补助筹划, 按照其投放比例, 将其从企业个人所得税总额中扣除, 继而达到了减少企业员工个人所得税压力, 又按照国家纳税标准, 进行个人所得税规划目的。

(三) 优化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管理体制

优化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管理体制, 企业善于从企业自主经营、业务拓展、市场开发等方面, 寻求更广阔的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法。同时, 在合法的前提下, 制定企业个人所得税管理标准, 报销凭证管理制度等, 完善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各个环节。同时, 优化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管理体制, 也是从国家税收管理层面, 寻求更加科学的税务管理方式。即, 国家应依据社会的实际情况, 合理进行税收缴纳标准的调整, 直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缴税压力。如, 完善对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管理体制外部辅助部门, 建立企业、税收管理部门互助定税收分析体系, 管理部门以第三方视角, 帮助企业梳理当前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中问题, 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科学的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法初探, 是社会资本公平分配的要点归纳, 为社会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实践方向指导。在此基础上, 通过明晰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思路、把握企业个人所得税的实践要点、优化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管理体制, 寻求有效的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法。因此, 本篇文章的探究, 将为社会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新思路。

摘要:个人所得税科学筹划, 是提高个人资金利用率、实现公平分配的首要条件。基于此, 本文结合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相关理论, 着重对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法进行探究, 以达到充分发挥经济规划理论优势, 促进社会经济分配制度完善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法,实践要点

参考文献

[1] 金巨涛, 王永贞.企业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法初探[J].财会学习, 2018 (24) .

[2] 齐乐.劳务报酬所得中的个人所得税筹划探究[J].冶金财会, 2018 (5) .

企业改制初探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不断推进,探索在国有工业企业中开展环境保护审计,对于推动我国环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促进企业健全完善环境保护体系,发现企业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环境保护审计的主要内容入手,着重分析了环保审计应关注的重要事项,并就如何开展环保审计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环境保护审计;国有工业企业;环保风险

DOI: 10.19840/j.cnki.FA.2021.03.003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管理,2014年4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号称“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修订案,以刚性的法律力量向污染宣战。修订后的《环保法》加大了政府与企业的环保责任,也加大了对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惩治力度。随后,国家环保部门印发了54项规章制度和配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环境保护管理体系。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三大攻坚战,其中之一就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将环境保护提升至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

生产经营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平衡,是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加强环境保护、坚持绿色发展是国有工业企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因此,开展国有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审计,对于推动我国环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促进企业健全完善环境保护体系,发现企业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能力,规避环保风险,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意义[1]。

一、環境保护审计的主要内容

环境保护审计是指由审计组织依法审查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评价其经济和环保责任的活动,上级单位根据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下属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环保管理、措施执行以及实际环保效果等情况进行的专项审计检查[2]。

环境保护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方面内容:

环保资金预算与执行。包括审计期间环保资金的来源是否合规;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所做出的资金预算是否合理;预算实际使用执行情况以及环保资金支出和使用是否合理合规等。

环保制度建立运行及环保培训情况。包括企业是否建立完善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全国性法规要求的制度是否完备、地方性法规要求的制度是否完备;法律法规清单标准识别、获取和更新是否及时;环境保护培训是否组织落实到位等。

环保相关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包括企业是否考虑自身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否建立环境风险与机遇识别清单;是否开展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并形成清单;重要环境因素筛选是否正确并形成清单、是否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否开展各类环境保护检查,并对问题进行整改与验证,做到持续改进;环境风险单元控制措施是否有效。

防治的实际情况。包括污染达标排放,固体废物管理,辐射管理,化学品管理等实际环保情况等。

环保设备设施管理情况和环保档案。包括防治污染设备设施是否有效运行;在线监控设备设施是否有效运行;监测设备仪器是否规范管理;排污口是否规范管理;环保档案内容是否齐全等。

环保应急反应和信息交流。包括是否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与演练;内、外部环境监测是否齐全;环境保护信息公开的执行情况及相关各方管理是否完善;内、外部信息交流是否顺畅等。

二、环境保护审计需重点关注事项

结合国有工业企业的实际,在环境保护审计过程中,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需要着重关注的事项包括以下六项:

企业环保资金的管理。是否建立环保资金年度预算管理;是否建立归口或专户管理资金并跟踪使用成效;是否对相关人员进行环保培训;国家环保投资、排污费、污染治理专项基金、环保贷款及相关政府补助等各项环保资金使用是否合规。

环保制度体系建设。是否建立专门的环保管理职能部门或专职专业人员;是否建立符合本企业生产实际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环保相关认证是否在有效期;是否建立环保台账;是否建立定期环保自查机制与报告机制;是否遵守排污许可制度;是否建立环保事故应急预案及紧急处理机制;是否建立环保目标责任制、是否签订环保责任状、是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环保风险点。是否通过自查进行环保风险评估查找环保风险点;是否对高污染、高风险的原材料进行有效管控;是否建立完善、完备的闭环管理措施;是否及时获取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定期进行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并得出合规性结论;建设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规定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环境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遵守了环保登记、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排污方面是否遵守排污许可制度;与环保相关的财务收支的核算是否准确;是否对环保突发事件定期进行模拟演习。

高污染、工业“三废”处理情况。是否安装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完善且专业的处理设施;日常生产经营中产生的三废管控与处理是否合规。

重大在建工程项目环保方面管控。重大在建工程项目“三同时”的相关制度是否完善并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是否建立环保定期报告机制;项目立项是否通过环评,取得相关环保资质或政府有关证明;环保相关认证证书是否在有效期;环境管理措施是否已经实施、环保投入的资金是否足额到位、环保工作是否取得预计效果、环评报告中所列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否真实、环评报告编制是否合规。

环保方面接受外部审计、检查、督查的情况。企业是否接受外部检查、是否受到行政处罚,是否制定后续整改措施,实际整改效果是否达到环保部门认可标准等。

三、如何开展环境保护审计

由于环境保护审计与其他审计项目相比需要专业的环境保护知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环保审计的开展也与常规审计项目所面临的情况不同。为了更好地开展环保审计,结合实际情况考虑,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结合现有法律法规,开展审前综合研究。以《审计法》和《环保法》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相关制度规范,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审计理论研究,将审计的权威性与环境保护的专业性有机融合,形成专业程度高、综合性强、适宜性强的环境保护审计方法工具、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等[3]。

根据被审计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实施方案和关注重点。由于企业的性质和行业差异,在具体实施审计时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调整具体审计实施方案和重点关注事项。

创新环境保护审计方式。由于环境保护审计的特殊性,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熟练掌握财务审计技术和方法,还要求其拥有环境政策法规、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现阶段此类复合人才较为匮乏,因此可采用专业环保人员与审计人员相结合组成联合审计组的方式,按照统筹有序、合理分工、沟通协作的原则开展工作,从环境保护的实际工作状况分析,环保部门与审计部门协同作战,切实搞好重点企业的专项环保审计,确保审计工作高质量完成[4]。AFA

参考文献

[1]耿建新,刘长翠,李永臣.企业环境保护审计初探[J].审计研究,2002(6):11-16.

[2]丁炜,单蕊.环境审计初探[J].中国市场,2016(05):126-127.

[3]王红.企业环境保护审计现状与存在问题的思考[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16(4):5-6.

[4]王永刚.环境审计初探[J].会计之友,2006(2):29.

(审稿:张国永编辑:张春红)

上一篇:七上历史错题范文下一篇:企业上市融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