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论文题目范文

2024-01-22

内控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控体系要点内容

企业财务内控体系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实际情况看,部分企业在发挥财务内控作用方面存在差距,因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控制效力不佳等原因,导致企业资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立的要点

建立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应当在各种理论的指导下,在各项条件的支配下,明确其总体思路,这是其根本所在。从长期的实践中可以看出,财务内控制度的作用表现在内外两个方面,对内有助于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和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提高单位内部的管理水平,对外则有利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和整个国家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在研究构建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时,要充分考虑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在特定企业中所处的现状和环境,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

企业应当以《会计法》、《具体会计准则》和其他有关法律制度为依据,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为基础,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为中心,针对财务会计工作和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制定便于操作和监督检查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从而规范单位内部管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保护单位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并成为企业内控体系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企业在制定财务内控制度,建立其控制体系时,应当在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分工中,弄清财务活动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所应担负的责任和所处的地位,弄清企业各个层级的作用和责任,弄清每个层级间相互的制约因素,使纵向和横向的制约机制得以明确,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方面应实行的管理职责,纵向与横向的相互约束监督机制,达到总体与局部、各局部之间控制的目的。对于从事各项稽核人员必须确立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分工、稽核的职责权限、稽核的程序方法等,并保证稽核工作的独立性。

企业应建立起严密的财务组织机构,形成完善的财会机构管理模式,分清单位负责人、财务总监(总会计师)、会计部门及其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起岗位责任制,即明确各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设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标准,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和具体分工,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轮换,各会计工作岗位的考核等。财务会计工作必须作到“四分开原则”,即决策者和执行(决策)者、执行(决策)者与记录者、记录者与稽核者、稽核者与保管者之间都要在业务上相互分离。同时也必须实行会计人员的回避制度,以达到分工明确、相互制约之目的。企业应根据国家各项规范性要求及企业业务需要,选用和设计适当的凭证、单据、账薄、内部报表和各项资料的记录,严格实行各项规则和手续,保持凭证及记录的质量与完整性,以达到从基本环节最全面的控制,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核算、记录环节控制。企业的财务控制,在于结合企业情况,符合企业管理要求的情况下,将企业的财务会计政策、方法和程序予以规范和实施。财务会计政策是企业财务控制的一个标准,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会计核算体制、资金筹集运用体制等政策都是企业必须首先确定的框架。

二、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立的内容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度(体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构建。如按控制方法构建、按控制的对象(要素)构建、按结构层次构建、按管理环节构建等。但不论从何角度出发构建均须达到对相同内容的控制,达到预期目的。企业可将几种框架的结构结合起来,特别是将财务内控制度控制方法与控制对象(要素)相互结合构建具体制度结构。

1、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

企业制定财务内控制度与企业其他内部管理一样,应当具有纲领性的规范制度,国家以《会计法》作为全国会计工作的最高法规,企业在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方面也应当有自身的“母法”。为此,企业制定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作为统控,作为“母法”是极其重要的,它将指导企业的其他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在“母法”中,既要考虑财务方面的原则控制,也要考虑会计方面的原则规范,这样企业就应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

2、基础性管理制度

基础性的管理制度范围广泛,在这里定义其要达到几个方面的目的:第一,对财务会计活动的各项基础进行具体规范,达到基础工作的明晰化和程序化,控制各基础要点。第二,对一些专项的控制进行阐述,以达到对专项的基本目标控制。第只,对基础工作的综合性业务予以控制,达到全面牵制的作用。为此,企业应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会计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分析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财务收支审批与授权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财务检查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

3、会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

会计机构是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组织基础,它是否合理关系到整个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会计人员则是内控制度的最直接的执行者,会计人员的各项素质是实现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最根本的保障。对财务行为的限定、评价与处罚则是巩固执行力度的有力手段。企业应根据其生产经营特点和综合管理要求建立起适合的会计机构,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实行相应的奖惩措施。为此,企业应制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执行财经纪律与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奖罚规定》等制度。

4、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销售一定产品所发生的生产耗费的货币表现。成本费用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挖掘潜力、努力降低成本。成本费用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企业制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从制度上对上述情况进行规范,从而达到“抓环节、降成本、增效益”的目的。为此,企业需制定《费用报销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办法》等来实现成本费用的相关控制。

5、购销流程管理制度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是物资流和资金流的转移过程,对购销过程企业应予以严格控制,因为购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始,而销为企业一个营运周期的结果,是创造升值价值的过程,又是新一循环的开始。如何控制首尾这些与外部接触最多的过程就成为财务内控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控制好了,才能保证资产的完整、价格的合理、销售实现的准确。同时在购销流程中企业也存在“内部购销”问题,即内部产品转移和内部销售及相关利益的实现,这也是控制的重点。为此企业需制定《物资采购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办法》、《内部计划价格管理制度》、《税金管理制度》、《单据管理制度》等来实现上述控制目标。

6、其他财务风险内控制度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规避损失的重要方面。不少企业由于缺乏风险意识,不分情况对外担保、拆借资金、大量投资等,从而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后果,小则使企业损失数百万,大则几千万上亿元,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为此,企业应加强风险意识,确定风险管理机制,达到对各项风险的控制。为达到上述目的,企业应建立《对外担保管理制度》、《保函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办法》、《投资管理办法》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到最小程度。

7、内部审计制度

虽然内部审计独立于财务机构,但从广义上讲应在财务内控制制度体系的范畴之内。内部审计是实行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它能指出企业在财务控制环节中的各项问题,并能对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进行评价和建议,因此,加强各项内部审计至关重要。由于内部审计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在此对内部审计的主要方面做一简述,即内部审计制度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制度》、《预算决算审计制度》、《离任审计制度》、《任期审计制度》、《内控制度审计制度》、《效益审计制度》等多个方面。

8、相关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由于企业的业务活动是相互关联的,企业的财务内控在其他管理制度中也常得到体现,从而保证了财务内控制度的完备性和在本企业活动中的有效实施性。为此,企业必须将相关的内部控制予以实施。企业的相关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主要有《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管理制度》、《财产物资保管制度》、《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都涉及到企业财务内控,促进财务内控环节控制,因此从财务方面企业要密切配合其他管理部门做好上述管理工作,达到财务的“边缘”控制。

上述八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是“母法”而第一、二、三、四、五、六方面从不同侧面论述相关制度的控制要点和作用:第七个方面落实财务之外的审计监督,最后第八方面则是一个“边缘”补充控制。通过上述八方面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企业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整体性。当然,企业在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具体构架时,由于其所处环境、企业特点等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但从总体上讲企业需普遍具有上述制度控制,只不过其组织制度的方式不一定相同罢了。

【参考文献】

[1] 冯建、伍中信、徐加爱: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与选择[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2]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 杨宗昌:会计组织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4]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财务成本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5] 郭复初:公司理财[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内控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路桥施工企业;财务内控;问题;措施

对于路桥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而言,财务有效的控制方法进行管控对促进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就目前而言,企业财务内控工作开展时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该项工作难以有效进行。因此,对路桥施工企业财务内控影响因素研究,寻找出有效的技术措施是促进路桥施工企业不断发展的关键。

一、财务内部控制意义分析

(一)可以不断规范企业管理工作

对于路桥施工企业来说,在项目开展时具备施工周期长、施工项目分散等特点,这就导致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难度增加。因此,通过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全面的对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控制、监督、那么企业就能够按照经过分析财务数据后,及时的将其中的风险问题归纳起来,而后按照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这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有积极作用。

(二)可以有效规避一定的风险

对于路桥工程项目来说,其存在施工周期长、资金使用大等特点。在具体项目实施中,施工企业需要提前融入大量的资金,这种行为就让施工企业承担较大的经营与财务风险。因此,通过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将企业的风险问题避免,在实践中财务内部控制可全面的对风险进行评估,能及时的将潜在的风险分析扼杀,大大的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控制能力。

(三)可以促进企业经济利益的提升

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可以将企业中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能力,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可以利用财务内部控制对企业员工进行监督和考核,不断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而能带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路桥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现状解析

对于路桥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而言,该项工作是具备系统性的一项工作,其涉及的事物、领域非常广。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控制才能将实际效果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内部控制工作还是存在相关问题,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当前在路桥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越来越多的路桥企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来越大,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将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出来。但是就目前来说,路桥施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虽说很多企业构建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这种制度在应用的时候不能发挥出有效的作用,或是内控制度的管理范围有限。同时一些管理人员不够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内容,这就导致财务内部控制体现的应用效率下降。另外,由于路桥施工企业在财务机构设置上缺乏合理性,这就导致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不够畅通,实现不了实施共享目的,与此同时,一些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以及执行工作人员,其自身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内容部署需要,在工作开展时没有做好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这就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的质量下降。

(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完善

在路桥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载体,精确的财务预算是提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质量。但就目前现状而言,很多路桥施工企业在财务预算工作开展上,或多或少存在相應的问题。例如,企业部门之间编制、提交的财务数据不够真实,相关财务资料不完整等,此类问题的存在使得财务预算工作质量下降,不能给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开展时,由于相关的数据整理归档不及时,或是工作人员在进行管理时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操作,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这种问题也是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出现问题的基本原因。

(三)人员综合能力欠缺

财务内部实施与监督工作开展中,财务人员是主要的载体,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综合素质高低在一定的范围上会给财务企业内部控制运行的质量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施工企业平常管理与经营决策的判断。当前,虽然很多路桥施工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了培训,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在会计人员选用的过程中,没有对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全面考核,同时对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没有认证复核,这就导致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时出现不熟悉等情况出现,另外,由于个人原因在经受不了外界诱惑下也会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出现。

三、加强路桥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在路桥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选择有效的控制策略对提升内部控制效果有重要作用,以下对常见的财务内部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一)强化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在强化路桥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环节,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关键内容,以下为主要措施。

1. 根据企业自生情况,将针对性的财务工作流程制度构建,从而保证内容控制的流程具备针对性,一般来说,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需要重点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内容进行详细划分,使其能够按照不同控制要求罗列出对应的控制目标,继而形成一个规范的制度体系。

2. 路桥企业财务责任部门,需要对企业预算以及决算工作重视,要将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机制构建出来,并且在该项工作开展时要加强财务风险研究,提升资金运作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3. 相关管理人员要将财务制度落实到基层,让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按照财务制度的要求做好内部控制。同时在制度落实的环节,需要按照责任划分的方式应用,按照谁负责谁处理的原则实施,这对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效果有积极作用。

(二)融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与信息技术

路桥工程项目具备施工规模大,资金使用量大等特点,因此在开展财务管理时工作量就会增加。为了切实的将财务内部控制水平提升,需要按照企业自身的情况,做好财务内部控制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以便从根本上将财务内部控制的效果强化。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对相关数据提升,例如采用BIM信息技术结合应用,通过BIM技术模型构建的方式,可将财务内部控制的模型构建出来,并且通过相关指令的输入实现数据的调整、修正,减少人工操作出现的数据缺失等问题,大大的提升了财务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以及严谨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内部控制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内容,减少各种风险的存在,从而提高两者结合的有效性。

(三)要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路桥施工企业需要不定期的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进行培训,使其综合能力可以全面提高。

1.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财务人员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进行强化,使其意识到财务控制以及财务监督内容的重要性,并且在通过各方面培训之后,将他们的财务解决能力提升,使其能够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按照问题出现的原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

2. 要求相关财务人员能够对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还需要做好企业资金流动的管理控制工作,通过这种方式的应用,能够帮助施工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状况连接起来,更好的给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这对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内外部监督审计

强化路桥施工企业内部与外部监督审计工作是提升财务内部控制总量的关键。因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需要在完善财务内控體系的基础上,将工作人员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意识提升,使其能够积极的参加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来,同时,在完善预算管理机制的基础上,需要将全面质量监督理念引用,从而切实的将资源的利用水平与开发水平提高。

2.需要对内外部综合审计工作进行重视,该项工作开展时不仅需要定期对内部审计进行监督管理,而且还需要采取第三方机制对审计内容进行核对,保证存在的风险问题得到有效的排查,减少风险问题的出现。

四、结语

综合以上叙述,在路桥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提高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水平,就需要将影响因素探寻出来从而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上文研究中总结归纳了路桥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并且给出了相关的处理方案,目的在于促进路桥施工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敏.S电力建设公司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18.

[2]赵好冲.国有路桥施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现状及措施研究[J].会计师,2018(01):44-45.

(作者单位:山西路桥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内控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国家电网公司就把全面贯彻落实依法从严治企作为实现“一强三优”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央企、国企监管的不断加码,国家电网公司在全面推进集团化管理的同时,更将依法从严治企提升到战略高度。在当前外部环境日趋严峻的新形势下,如何强化财务内控体系建设,深化依法治企仍是供电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把握政策,加强宣贯,转变观念

法是治国之根本,对供电企业而言,国网公司发布的通用制度则是公司内部法,是各项经营业务办理的标准和规范。一是公司组织领导班子专题学习依法治企、“三重一大”决策等相关规定要求,避免经营决策行为的集体违规,防范决策风险。二是要求各部门加强通用制度学习与应用,准确理解政策标准,准确把握关键环节要求,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禁止做,避免不清楚导致的业务管理违规;三是组织相关的具体业务人员学习研究业务范围的具体操作规定,重点是环节的把握、流程的把握、标准的把握和细节的把握。四是定期开展党风廉政学习,加强部门责任人、关键岗位的廉政教育培训,提高依法守法意识,通过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书》等,强化责任意识和奖惩考核。

二、认真分析、对症下药,建立分析体系

深入分析问题、风险形成的原因是风险防控的前提。经分析,目前县级公司违章问题主要分四类:一是“意识性”经营违章,是对经营行为的思想认识问题,认为上级规定要求太繁琐、要求太高、太麻烦,对规定要求不以为然,简化经营管理中必需的手续。二是“经验型”经营违章,始终认为我以前一直这样做,也没有什么问题,把经验当做正确。三是“能力性”经营违章。相关部门和经营管理人员不重视学习上级新要求,对一些政策规定研究不透,导致风险问题看不到,也不清楚如何规范,如何执行政策,缺乏基本的风险防范意识。四是“机制性”经营违章。公司缺少相关制度或操作规范,业务行为随意性较大,横向缺少沟通,纵向缺少联动。通过风险分析体系的建立,对经营管理中各类违章问题进行分类,明确了下一步管控的方向。

三、全面排查,自我诊断,建立风险体系

为便于全面掌握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并对风险和问题进行管理和控制,要认真研究近年的内外部检查结果,分析问题形成原因,并按问题所属业务类型和风险等级进行归类汇总,建立风险点库。按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第一类高级风险点为长期未得到解决、整改的历史遗留问题,该类问题具有时间跨度长,形成原因复杂、整改难度大等特点;第二类中级风险点为经营中惯性问题,该类问题具有经常发生,整改不明显或屡改屡犯等特点。第三类风险点是经营中偶尔发生的问题,该类问题具有发生次数少、易整改等特点。风险库建立后,按问题业务归口,明确风险防控整改措施,制成风险防控手册,要求关键岗位人员人手一册。

四、扎实整改,规范治理,完善控制体系

将依法治企工作有效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领域全过程,通过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书》等,强化责任分工和奖惩考核;建立财务、纪检、审计、法律“四位一体”监察联动机制,形成了覆盖全面、责任清晰、流程顺畅、注重实效、无缝链接的监督闭环管理体系,有效避免和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

第二,以网省公司专项检查整治工作为抓手,根据最新的网省公司工作标准和要求,建立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在公司范围内全面开展全业务、全层次的排查工作,具体梳理内容包括国资委工作部署、经营管理、党建三方面,建立问题清单,明确了问题整改措施与时间节点,对照问题严格落实问题整改并完成制度修订、规范业务流程,强化制度约束力。

五、常态跟踪,定期纠偏,建立內外共治机制

一是内部建立“联动”机制,定期纠偏。公司成立财务、监察和业务协同工作组,推行“季度经营管理回头看”工作机制,每季度以外部检查的视角,对公司经营管理决策、行为开展内部排查,重点针对职工福利、关联交易、“三公经费”支出等敏感问题的决策合规性、经营行为的合规性以及原始凭证、支撑材料的完整性进行排查,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及时堵塞漏洞,做到预防在先,合理规避经营风险,并形成常态机制。二是外部加强与税务、物价等监管部门的沟通交流,营造和谐关系。对政策、法规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主动邀请专家开展培训和上门指导,预先规避风险。

六、结语

依法治企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把依法从严治企作为常态化、机制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才能全面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和发展动力,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作者单位为国网安徽石台县供电公司)

内控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摘要:内控机制与监管措施是离岸金融风险监管制度中非常重要且联系紧密的两个方面。对于离岸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应进一步强化其质量,并开展全面的内控机制建设。在离岸金融监管措施方面,我国应形成一个职能健全的离岸金融监管机构体系,并赋予监管当局足够的采取预防性或补救性措施的权力;应在离岸金融市场上推行统一监管模式,建立一个拥有广泛权力的核心监管机构;应对具体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措施在制度上作出改进。

关键词:离岸金融;内控机制;监管措施;次贷危机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0.02.013

在步入“后次贷危机时期”之后,市场关注的焦点正在逐渐从危机抵御转到业务开发上。对于意欲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中国而言,需要一方面借鉴次贷危机的教训,一方面继续实施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开展全面的离岸金融业务。而在此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离岸金融业务的监管。本文拟从次贷危机的启示入手,从内控机制和监管措施两个方面探讨加强离岸金融监管的问题,从而为中国未来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离岸金融交易的特点及其失控的教训

(一)离岸金融交易的特点

离岸金融,一般指不具有金融市场所在国国籍的当事人在金融市场上从事的货币或证券交易行为。离岸金融市场是真正意义上的彻底的国际金融市场,具有虚拟性、监管的多头性和松散性等区别于传统金融市场的特点。依据中国人民银行《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的“离岸金融业务”,是指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经营外汇业务的中资银行及其分支行,吸收非居民的资金,服务于非居民的金融活动。其服务对象“非居民”,指在境外(含港、澳、台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含在境外注册的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包括中资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但不包括境内机构的境外代表机构和办事机构。离岸金融业务试点范围主要包括以下8项:吸收境外居民和非居民的外币存款;发放对境外居民和非居民的贷款;办理对境外居民和非居民的外汇买卖、汇兑和国际结算业务;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拆借业务;组织和参与境外国际银团贷款;代理境外居民和非居民的证券买卖业务;办理在国际金融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业务;为境外公司和企业提供担保业务。

大体来说,中国大陆离岸金融业务的试点,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9年到1998年的首次试点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2002年的停办整顿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从2002年至今的重新开办阶段。中国的离岸金融试点在经历了初期的快速发展之后,遭遇到了较为严重挫折,有关业务尽管后来重新开办,但发展极为缓慢。

2006年,天津被获准进行资本项下人民币可兑换的试点并开办离岸金融业务,而在“十一五规划”中,天津的滨海新区被列为综合改革实验区,可优先进行重大金融改革试点。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从指导思想上确立了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上海和天津等地的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正在被逐渐提到日程上来。

离岸金融交易更便捷,资金流量更大,利润往往也更多,但相应地,离岸金融交易所带来的风险也更大。这就意味着离岸金融市场在风险监管法制上必须设计得较为合理与完善,既不妨碍离岸金融业务的正常发展,也不放任风险不受控制地增长。

(二)次贷危机中风险失控的教训

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空前巨大的损失,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最大的原因不在于金融风险监管规则的不完善,而在于有关的金融风险监管规则未能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尽管在本次金融危机之中,中国由于其金融市场的相对封闭型而受到的损失有限,但这并不是我们高枕无忧的理由。一方面,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实体经济衰退与金融市场萎缩,势必间接增加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打击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恶化中国货币金融环境。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为了全面参与国际金融竞争并争取国际金融秩序的话语权,中国需要逐步开放本国金融市场,而这同时也意味着未来的中国金融市场必须有能力直面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即使不看那么远,目前中国已经试点了开办国际性极强的离岸金融业务,这类业务就好比在封闭的中国金融市场屏障上开了一个口子,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爆发将直接影响此类业务。因此,有必要结合次贷危机中的风险失控问题,进一步总结中国离岸金融试点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对离岸金融试点中的风险防范与监管问题予以深入探讨。

引发这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是典型的信用风险。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在货币业务或者证券业务中,债务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所导致的风险。在国际金融业务中,信用风险是一种主要的风险,而当市场上金融交易的资金量比较大的时候,一旦发生信用风险就很容易导致整个市场的剧烈震荡。以信用风险为代表的各种金融风险是无孔不入的,即便是在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上,一旦监管松懈,风险就会积累并适时爆发出来。因此,金融市场所在国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监管法制的建设和实施。而就国际性极强的离岸金融业务而言,其所涉及的信用额度通常较大,重大信用危机一旦发生,就会波及全球,引发连锁效应,造成恶劣后果,因此,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国监管当局必须对离岸业务的风险监管慎之又慎。

二、强化离岸金融监管中的内控机制

所谓内控机制,是指金融机构依据法律规定而制定并实施的,明确其内部组成各部分的职能,对整个业务流程实行控制,并对从业人员实行有效检查监督的一套内部制度。内控机制的存在及其质量,直接影响着离岸金融机构控制与防范风险的能力,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国监管当局有必要督促金融机构依据法律与国际惯例,建立合理有效的内控机制。

(一)内控机制的重大影响

内控机制不完善,非常容易导致各种金融风险,尤其是极为严重的违法风险。目前位居世界金融违规交易数额头名的案件——2008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违规交易案就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在该案中,虽然银行极力试图将全部责任推到凯维埃尔这个“电脑天才”身上,但显然,银行内控机制极不完善,自己也难辞其咎。首先,银行交易系统的安全防护关卡被一个普通交易员轻易突破,说明该系统的安全性本身就很成问题,将其简单地归咎于“天才说”是片面和不负责任的。其次,早在2007年11月,欧洲期货交易所就曾经对凯维埃尔的交易行为提出过警告,而当时法国兴业银行没有引起重视,而是仅仅对凯维埃尔提出质询,并且在收到后者提供的伪造的文件之后,事情就作罢了。再次,实际上银行早就知道违规交易的存在,但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内部控制。凯维埃尔认为,他的上司知道他开的盘口有多大,因为他所赚的钱不可能来自小额交易,但当他赚钱时,上司对他所使用的方法和交易额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所使用的技巧并不高明,银行只要按程序进行检查就能侦察到这些运作情况。事实上,法国兴业银行的其他交易员从2005年底就开始进行越权违规交易。正因为如此,在2008年2月4日,法国经济、财政与就业部长拉加德在其向总理府提交的有关法国兴业银行欺诈案的专项报告中,专门指出了法国兴业银行内部监控机制存在的问题。这份报告说,法国兴业银行内部监控机制并未完全运转,内部监控系统多个环节有可能存在漏洞,主要包括对交易员盘面资金的监督,对资金流动的跟踪,后台与前台完全隔离规则的遵守,信息系统的安全及密码保护等。

(二)内控机制的基本内容

依据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银行监管当局必须满意地看到,银行具备与其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相匹配的内部控制。各项内部控制应包括对授权和职责的明确规定,银行做出承诺,付款和资产与负债账务处理方面的职能分离;应包括上述程序的交叉核对,资产保护,完善独立的内部审计;应包括检查上述控制职能和相关法律、法规合规情况的职能。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一家银行的业务能根据银行董事会制定的政策以谨慎的方式经营;只有经过适当的授权方可进行交易;资产得到保护而负债受到控制;会计及其他记录能提供全面、准确和及时的信息;管理层能够发现,评估,管理和控制业务的风险。

由此,一项符合巴塞尔协议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四个主要内容:组织结构,包括职责的界定,贷款审批的权限分离和决策程序;会计规则,包括对帐、控制单、定期试算等;“双人原则”,即不同职责的分离,交叉核对,资产双重控制和双人签字;对资产和投资的实际控制[1]。此外,这类控制措施必须有内部审计职能进行补充,通过内部审计职能在机构内部独立地评价控制系统的完善程度、有效性和效率。

(三)强化离岸金融机构内控机制的质量

中国涉外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现在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质量高不高的问题。内控机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离岸金融机构控制与防范风险的能力,内控机制的不完善,非常容易导致各种金融风险,尤其是极为严重的违法风险。法国兴业银行之所以发生严重的违法风险,其不健全的内控机制难辞其咎;而中国企业在投资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也曾经因为不重视内控机制建设而导致了巨大的市场风险和违法风险,“中航油事件”就是明显的例子。正如2005年中国银监会就“中航油事件”发出的风险提示所指出的: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在衍生产品交易过程中,严重违反内控程序,授权和止损制度形同虚设,造成了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各行应引以为戒,在进行衍生产品交易时必须严格执行既定的分级授权和敞口风险管理制度,任何重大的交易或新的衍生产品业务都应得到董事会的批准,或得到由董事会指定的高级管理层的同意,在因市场变化或决策失误出现账面浮亏时,要严格执行既定的止损制度。各中资银行总行及授权从事衍生产品交易的分行,其衍生产品交易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必须自动连结,分行不得有游离于总行监控之外的衍生产品头寸。

目前在在岸市场上,我国要求外资银行建立健全内控系统,其中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还需要设置独立的内部控制系统,并遵守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关关联交易的规定,而且外方股东还应当具有有效的反洗钱制度。可见,在内控机制方面,我国强调跨国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独立性,较为具体的规定主要集中在防范关联交易方面,但这离巴塞尔协议所建议的内控机制还存在距离。因此,我国应借鉴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要求跨国银行建立全面与完善的内控机制。

仅仅要求内控机制的独立性,仅仅关注关联交易的控制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必须确定离岸金融机构具备与其业务性质及规模相适应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确定离岸金融机构具有完善的政策、做法和程序,以促进金融部门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标准,并防止银行有意或无意地被罪犯所利用。

三、确保离岸金融监管中的监管措施到位

监管措施与内控机制具有相辅相成的联系。内控机制着眼于从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风险,而监管措施着眼于通过金融监管机构所施加的外在强制,引导金融机构符合监管要求;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够保证金融风险监管的有效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除了关注离岸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并要求离岸金融机构建立合理有效的内控机制之外,对于市场上已经暴露出来的风险或者正处于发展期间的风险,离岸金融市场所在国的监管当局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减小或者避免风险造成的损失。

(一)监管措施应当遵循通行的规范

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对这一问题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1.监管方式。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要求监管当局对单个银行、银行集团、银行体系的总体情况以及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有深入的了解,并将工作重点放在安全性和稳健性方面。

2.监管技术。监管者必须与银行管理人员保持经常接触,并通过获得和分析有关信息,全面了解银行机构的业务情况。监管当局可以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两种手段获得信息。

3.监管报告。银行监管当局必须具备在单个合并表基础上收集,审查和分析各家银行的审慎报告和统计报表的方法。在离岸市场上,离岸金融机构的业务申报是取得监管信息报表的一种常见方法。在美国,美联储要求已经建立国际银行设施的金融机构每月以递交“国际银行设施帐户报告”的形式向其申报以国际银行设施名义经营的一切活动;对于外国银行在美国的分行或支行机构,还要求他们在每季的“财务状况报告”中如实反映有关国际银行设施的经营情况;凡从事离岸业务的金融机构,必须以明细分类账的形式单独记录其国际银行设施的业务往来。而依据新加坡法律的规定,经营亚洲货币单位的银行,都要按月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呈送外汇头寸状况和指定的货币头寸状况的报告,并按季度呈送有关贷给受指定地区境外居民所控制的新加坡居民公司的放款与透支的情况报告[2]。

4.会计处理和披露。银行监管当局必须满意地看到,银行要根据国际通用的会计政策和实践保持完备的记录,并定期公布银行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的信息。

5.监管当局的纠正和整改权力。银行监管当局必须具备一整套及时采取纠改措施的工具。一般来讲,金融监管当局可能对离岸金融机构采取的惩戒措施包括:警告,包括从轻微警告到严重警告;指令,即直接发出命令;限制,即对持牌金融机构规定条件或附加条件;罚金,即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不同的罚金数额;禁令,即禁止某些个人担任股东、董事、秘书或管理人员;公示,即向公众告知有关情势;停业,这往往与公示相伴随且是吊销牌照的前兆;考虑到顾客的利益,监管当局通常会允许金融机构兑现对既有顾客的正在履行中的义务,其他一切营运则必须停止;吊销牌照,这是最严厉的惩罚,通常与公示相伴随[3]。

可见,要形成较为完善有效的金融监管措施体系,至少应当在监管方式、监管技术、监管报告、会计处理以及披露、纠正、整改权力方面形成一定规模,而这其中最为根本,就是所有这些类型的监管措施都应当贯彻和落实审慎监管的原则,所有的监管措施都应当有助于监管当局审慎地行使监管职能。

(二)构建完善的离岸金融监管体系

1.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依据1998年《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离岸银行应当定期向当地外汇局报送离岸银行业务财务报表及业务分析报告,并保证所报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外汇局将定期对离岸银行各种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和考评。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的银行在有特殊情况发生时,应当在一个工作日内主动向外汇局报告,并且及时予以纠正。接到报告后,当地外汇局需对离岸银行实行特别监控,督促其及时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及时通报国家外汇管理局。

在构建未来的离岸金融监管体系的时候,应当注意通过监管方式、监管技术、监管报告、会计处理,通过披露、纠正和整改权力等方面的机制建设,设置较为全面监管措施。而在具体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措施层面,我国还需要作相当大的制度完善和改进工作。对现场检查而言,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现场检查组织管理体系和严格的检查质量控制制度,实现现场检查工作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高现场检查的效率;加强监管的信息交流。对非现场监管而言,应制定出统一的监管报表格式和要求;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离岸金融监管信息网,实现地区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离岸银行非现场监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加强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的结合。

2. 设立职能健全的监管机构。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两种金融监管体系。第一种是美国为代表的伞形监管体系,在这种体系之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作为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监管者,在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至于此架构下的金融子公司在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的单项业务,由原各自主管机关监管,即分别由美联储、货币监理署、证券交易委员会、期货交易委员会和保险监管署等功能监管者负责监管,法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的做法与之类似。第二种是英国为代表的“全能统一型监管”体系,在这种体系之下,市场所在国不区分上市银行的上市公司属性和商业银行属性,均由统一权威的监管机构加以监管;1998年金融服务局成立,将除英格兰银行外的8个监管机构合为一体,全面整合了原先各机构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权限;英格兰作为纯粹的中央银行,不再承担对金融业的日常监管职责;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进一步强化了金融服务局作为“超级金融监管机构”的权限;日本和韩国的做法与之类似[4]。

在我国,长期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既作央行又作商业银行,承担金融活动的调节和监管。1978年后,中国先后设立了外汇管理局、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2003年4月,中国成立了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分离了央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央行负责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我国目前区分不同的金融行业进行监管的做法,类似于美国的伞形模式,只是“伞骨”(各专门监管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伞顶(统筹监管部门)也没有确定而已。笔者认为,在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过程中,应当设立或安排一个职能健全的监管机构体系。短期内,考虑到我国暂时不会推行金融混业经营,而近几十年来伞形监管模式在监管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上被证明是比较成功的,故而我国可以继续采用并进一步完善这种类似于美国的伞形监管模式,以央行为统筹监管机构,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为专业监管机构,对离岸金融市场实行充分的监管。但从长期来看,我国总有一天要完全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实行混业经营,故而在离岸金融市场上推行统一监管模式,建立一个拥有广泛权力的核心监管机构将是大势所趋。

我国应设立或安排一个职能健全的离岸金融监管机构体系,并赋予监管当局足够的采取预防性或补救性措施的权力。

综上所述,内控机制与监管措施是离岸金融风险监管制度中非常重要且联系紧密的两个方面。内控机制不完善,非常容易导致各种金融风险,尤其是极为严重的违法风险;对于离岸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我国应进一步强化其质量;全面的内控机制建设,具体应当包括对授权和职责的明确规定,银行做出承诺,付款和资产与负债账务处理方面的职能分离,上述程序的交叉核对,资产保护,完善独立的内部审计,检查上述控制职能和相关法律法规合规情况等诸多方面。在监管措施方面,我国应设立或安排一个职能健全的离岸金融监管机构体系,并赋予监管当局足够的采取预防性或补救性措施的权力;在离岸金融市场上推行统一监管模式,建立一个拥有广泛权力的核心监管机构将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罗国强.跨国银行风险监管中的法律问题[J].法学,2008(3):73.

[2] 左连村,王洪良.国际离岸金融市场理论与实践[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218.

[3] Hilton McCann.Offshore Financ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494.

[4] 李仁真,国际金融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99-203.

(责任编辑 高文盛)

内控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在对中国石油所属酒店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石油所属酒店强化财务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酒店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给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国石油;酒店财务管理;财务制度;资金风险预警

0前言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它是根据现行财税制度,按照财务管理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实行科学、规范、有序的财务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规范性的企业财务目标,进而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石油不断推进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对油气田勘探开发、石油炼制、天然气生产及管道运输等主业及石油石化物资装备、酒店经营等辅业实行以产权为纽带的跨地区、跨部门的合并重组,推进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一体化整体协调发展的战略,将原本属于中国石油所属各子(分)公司的大部分酒店、宾馆及疗养院移交中国华油集团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目的就是通过对酒店业资产重组来盘活资产,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形成规模效应,为中国石油所属酒店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这种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大背景下,中国石油所属酒店如何摆脱原有的主要面向石油系统内部进行服务的现状去面对市场机制条件下激烈的同业竞争,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中国石油所属酒店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中国石油所属酒店是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最初的主要职责是方便石油系统内部员工事务办理及中转接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国内经济形势好转,石油工业快速发展以及多种经营的开展,中国石油所属企业相继在一些大中城市和旅游城市投资兴建了一批较高标准的酒店、宾馆及用于员工休养的疗养院。与此同时,各石油企业还对原有的办事处、招待所加大投资进行改建和扩建,规模和档次都相应得到了提高。尽管这些年来中国石油系统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传统的石油系统主、辅业都面向市场转换体制和改变观念,但是其所属酒店在管理体制和经营观念上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

中国石油所属酒店在大部分划归中国华油集团公司进行集约化经营管理后,如何把这笔庞大的资产管理好,不断提升它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它的生存、稳定和发展的問题。如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不仅能够盘活资产,形成中国石油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对稳定员工队伍,实现中国石油整体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完善酒店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强化财务管理为突破口来提升酒店整体管理水平成为中国石油所属酒店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通过强化财务管理,不仅能够降低酒店运营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可有效提高酒店财务信用等级,从而更好的融资和筹资。同时,有效的财务管理,还有利于企业投资,提高投资收益率,通过运用财务杠杆,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使酒店管理和运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在竞争充分的酒店市场中健康、稳步发展。

2目前中国石油所属酒店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国石油所属酒店重组改制前,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和忽视经济效益,大部分酒店在实际运营中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使酒店日产管理局限在事务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同时,很多酒店囿于规模和人员素质的限制,往往存在会计核算不健全、财务管理缺位等现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简单

目前中国石油所属酒店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是采取财务、会计管理机构合并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很容易造成重视会计核算、轻视财务管理的状况,不利于发挥财务管理在风险分析、预测及辅助决策方面的职能。

2.2会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财务管理职能相对缺失

重组改之前,出于规模和成本的考虑,中国石油所属酒店在财务人员配置上业务素质水平相对不高,弱化了财务管理自身在酒店实际运营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辅助决策功能。

缺少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是导致中国石油所属酒店财务管理核心作用难以很好发挥的重要原因,不少酒店在财务报表填报过程中只是机械式的填写数据,而不会根据国家现行的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来评估酒店当前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甚至外汇平衡能力等财务状况,这就是明显的财务管理职能缺失。

2.3财务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尽管中国石油所属酒店的财务制度十分健全,但由于种种原因,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进行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规范财务管理,严格财务操作是今后中石油所属酒店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

2.4应收账款周转缓慢

由于依然存在关联交易和未完全融入市场竞争等历史原因,中国石油所属酒店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沉淀,使酒店资金周转不灵并隐含着较大的坏帐风险。及时收回应收账款,统一开展债权债务调查及清理工作,是中国石油所属酒店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2.5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防范、控制和协调,以保证企业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石油所属酒店管理过程中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普遍不足,使得酒店管理过程中的财务融资、投资、利润分配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3中国石油所属酒店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中国石油所属酒店合并重组后,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投资主体也随之发生变化。酒店服务行业作为竞争充分的第三产业,同业竞争非常激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逐步成长、发展和壮大,提升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水平势在必行,针对目前中国石油所属酒店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对策如下:

3.1 全方位转变传统酒店财务管理理念,设计和完善酒店财务组织体系

面对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中国石油所属酒店如不全方位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就很难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转变传统酒店财务管理理念的过程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财务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每个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在酒店财务管理机构设计上要合理设置会计机构,完善财会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辅助决策的职能作用。

3.2 不断提高酒店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突出财务管理的决策参谋职能

这既可以采用直接引入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的方式来改善当前财务管理水平相对偏低的现状,也可以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现有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之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通过基础财务数据的准备,对财务评价指标进行计算与评价,并分别与相应的评价标准或基准值进行比较,从而对各项财务状况作出评价,同时,也应通过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等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分析当前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及在不确定情况下的抗风险能力,为酒店日常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3.3加强现金、存货、应收帐款的管理,强化财务控制能力

中国石油所属酒店实行集约化经营后,资金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其次要加强存货的控制,监控存货资金占用量,评估存货风险,防止造成资金积压。同时还要定期清理应收账款,加速货币资金的回笼,尽量减少呆账、坏账的产生。

3.4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约束和控制酒店的财务行为

财务预算是通过财务手段把资源分配给特定活动的数字性计划,在酒店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既是计划的工具,也是控制的有效手段。通过编制财务预算,对财务目标进行综合平衡,将目标层层落实,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和个人考核的依据,从而保证各项计划的完成以及酒店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

3.5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石油所属酒店日常运营远离完全市场条件下的财务风险,重组改制后,企业面对的市场与经济大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中的不确定性正逐渐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务必要建立健全的内控体系,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堵塞财务管理,进一步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同时,要建立财务预警机制,根据财务警报情况来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实现事前化解财务风险的目的。

3.6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规避资金风险

中国石油所属酒店原来分属于不同的子(分)公司,相对比较分散,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也不尽相同,这给进行集中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应以中国石油财务管理平台为依托,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尽早进行ERP项目建设,以便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便于统一集中管理,规避资金风险。

4结语

中国石油所属酒店重组改制后,企业总资产及规模在同行业中是屈指可数的,但就企业资产质量及经济效益而言,与其他不少同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强化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财务管理,进而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将会使中国石油所属酒店的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有理由相信,涅槃重生后的中国石油所属酒店业也会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实现中国石油整体战略布局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黎明.现代企业管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2] 肖凌.财务管理实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3] 闫东宁.如何经营管理中国石油合并重组的酒店业[J].北京石油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8,(3).

作者简介:房洁(1971-),女,黑龙江人,供职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庆石油发展集团,研究方向:酒店财务管理。

内控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是企业能够在经济逐渐全球化趋

势下不断发展的重要抓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概念、对象、作用以及其发展历程着手,通过对我国目前企业开展的内控评价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企业内控评价工作的重点、难点,并针对我国企业内控评价工作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更好开展企业内控评价工作的思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发展探索

1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概念、对象、作用及发展历程

1.1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二条指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通过对企业目前存在的内部控制系统设计与执行情况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发现并整改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缺陷,达到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的活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必要系统性活动之一,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评价与反馈、整改与提升等所有连续动态过程中相对较重要的环节。

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之后,就应该有计划并定期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设计有效性与运行有效性。设计有效性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存在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现存控制设计不适当的问题。如果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正常运行,可合理保证企业实现控制目标。运行有效性是指设计有效(合理且适当)的内部控制不存在由于运行不当(包括由不恰当的人执行、未按设计的方式运行、运行的时间或频率不当、没有得到一贯有效运行等)而影响企业控制目标实现的问题。

1.2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是内控体系,是针对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发表意见。由于内控体系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五个要素组成,所以内控评价的对象也就是这五个要素。内部环境即企业内部实施控制的基础,通常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内部审计、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以及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风险评估即企业及时识别并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以此来制定合理应对策略。风险评估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必要时采取相应行动来管理风险。控制活动是企业通过对风险进行详细评估后采取的控制措施,并将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并传递内部控制相关信息,以此确保企业内部信息以及与外部间的信息能够得到有效沟通。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的专项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等监督检查,以此来评价内

部控制是否有效,并对内部控制的弱点和缺陷进行及时改进。

1.3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通过对企业及各部门组织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不断完善企业的内控体系,从而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

1.3.1 企业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并改进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性不仅包括体系自身原因,也因为体系在执行过程中所存在漏洞而引发。因此,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就是找出内部控制的弱点或漏洞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完善。

1.3.2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可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不仅是能够使企业保持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是促进企业走向成功的动力机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对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促使企业尽快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保证组织核心竞争优势等均有重要作用。

1.4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历程 早在1939年10月,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程序公告》里就增加了对内部控制审查评价的规定。早期内部控制评价仅是作为一种审计程序进行发展和研究,直到1979年4月3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的《管理层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中提议管理层要在年度报告中对企业内部控制做出评价,才逐渐开始涉及到企业自身内部控制评价的规定。1988年7月1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颁布了《报告管理层的责任》,要求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负责并评价有效性,可惜的是最终由于其高昂的成本而未得以执行。

为了应对安然财务丑闻及随后的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事件所造成的美国股市危机,重树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美国国会于2002年07月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把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作为关注的具体内容,不仅要求管理层报告公司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而且要求外部审计师证实管理层报告的准确性。《法案》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强制执行,促使会计师事务所和各上市公司均积极针对内部控制评价做出了进一步的探索,推动了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

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及保监会五部门于2008年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范》对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和内部控制评价问题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首先施行,以此推动其他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

2 我国企业目前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

由于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起步相对较晚,企业对内部控制评价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下面就我国企业内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2.1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在过去很长时间中更多用于为外部提供审计服务,主要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合规性、可靠性、资产安全性等方面。造成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在实务操作过程中更注重可靠性和规范性要求,而忽略或者较少关注其他方面的内容。由于财务报表审计时间和审计技术的限制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在时间方面也仅是针对某一个时间点的内部控制发表意见,而不能真正实现持续评价。

2.2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要通过详细评价法以及风险基础评价法来实现。所谓详细评价法,是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比对,对五个内部控制要素逐一检查,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最终得出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评价结论。而风险基础评价法则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将风险作为导向,对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识别,基于这些风险的控制情况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重点评价,得出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评价结论。

2.3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 首先,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评价的认识不足。我国通过三十多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企业内部控制意识得到了建立和增强,认识到内部控制是企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规矩,但对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认识比较肤浅。开展评价的目的还停留在满足外部监管的要求,没有上升为企业自身完善内部控制的需要,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尚处于要我评价的阶段。内控评价是对内控体系的监督和再控制,完善内控体系应该是开展内控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将要我评价上升为我要评价。

其次,企业内控评价的标准不统一,评价结论的可比性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企业外部相关方了解企业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企业依据各自的评价标准而做出的评价结论,可比性较差,会影响企业相关方对企业的认知,进而影响其决策。

再次,公众对企业内控评价报告的非理性解读,影响了企业内控评价报告的质量。个别投资者恶意炒作企业披露的内控缺陷,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市值,导致企业不敢如实披露评价中发现的内控缺陷,使企业评价报告成为报喜不报忧的官样文章,信息含量较低。这不仅对投资者来说利用价值较低,损害投资者利益,对企业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制定者与执行监管者来说也将会造成工作上的失误。

3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评价是重要的管理手段,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内控评价工作,才能逐步完成内控体系,进一步提高企业资本获利能力,对企业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全面性和实用性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灵魂。良好的企业内控制度,体现在企业经营各环节与层面的无死角控制中,即企业内控能够涵盖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同时,针对职责与责任进行具体明确的划分,使每个岗位的操作性大大增强,这也是良好企业内控的标准之一。规范的控制体系使内控评价工作受到重视,从而促进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将体系完善放在重要地位,并通过体系完善使企业风险大大降低。

从目前企业内控评价工作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重点与难点。

3.1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重点

首先,评价管理授权是否适度。万事万物均是遵循量变到质变这一规律的,“适度”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企业管理授权也是如此。企业经营管理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营与管理过程中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之间无法避免合理授权的发生,所授权力是否适度非常重要,是内控评价的重点所在。

其次,评价组织架构(组织机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是否合理。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从理论上讲要做到设计科学、权责分配合理、职能界定清晰,否则可能出现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的现象。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划分是内控评价的一个重点。

再者,评价企业的内控制度是否全面、科学、规范。企业内控不仅局限于财务控制的层面,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应覆盖到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对企业是否针对不同经营管理活动制定的内控制度、标准进行评价,是进行企业内控评价工作的又一重点。

最后,评价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否存在并有效运作和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能力。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发现内控缺陷,改善内控体系,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施行的有效性。对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否存在并有效运作和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整改能力进行评价,是进行企业内控评价工作的又一重点。

3.2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难点

首先,提高内控评价人员的素质是这一工作的难点之一。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涉及企业的所有管理层面和业务领域,对评价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很长时间与很高的投入,是目前企业开展内控评价工作的难点。

其次,准确认定、分类内控缺陷是内控评价工作的又一难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将内控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并原则规定了划分标准。企业内控缺陷的认定与分类和企业的规模、发展阶段、所处行业、业务复杂程度、管理难度等高度相关。针对某一企业的某一时点制定一个恰当的划分标准是非常困难的。

4 我国企业内控评价工作的发展方向

伴随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我国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与适应力。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变革使得我国企业在未来的内控评价工作中更加注重对企业的应变能力与快速的学习能力的评价。

对信息与沟通的评价在企业内控评价工作中的地位更加明显,信息与沟通能力的强弱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生存力与成长力的关键所在,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大量收集并及时分析处理内部与外部信息,并能够实现信息在企业各环节与部门进行及时地传递交流,以及是否能够率先进行知识创新,从而占领市场并把握先机。高效的沟通系统是所有控制运行的前提,也是企业内控评价的发展方向。

在实务中对企业文化的评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管理等环节在企业文化控制下更加柔韧,逐渐形成一门管理艺术。当今市场环境要求企业在快速的市场经济变化中要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这使企业随之进行分散决策,从而丰富了工作内容并使员工自主空间增大,这种情况下的企业只有通过企业文化来加强良性控制环境,对企业员工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与激励,使其面对压力时依然能够转化为动力,履行自我的职责,从而为企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5 如何开展良好企业内控评价工作

当今,在以人为本理论下,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工作人员应以行为理论作为指导,从而加强内控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探索,并对管理理念与流程进行创新,以适应企业内部控制向人性化管理方向转变,以调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创造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政府来加大企业内控评价工作的推进力度,只有政府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并采取适宜的措施来推进内控评价制度,切实引导企业将内部控制用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

另外还可以通过提高企业拥有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来积极实施企业内控评价,企业负责人只有在肯定了内部控制工作作用的基础上,才能够在企业重视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从而得到良好效果,由此可见,提高企业负责人对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视程度十分重要。

提高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的素质对开展内控评价也十分关键,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只有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职责范围,才能与企业积极协调一致,进而推进企业内控评价工作的高效运行。

我国的企业内部评价工作起步较晚,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需要探索的问题很多。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从事内控评价实务工作的人员要勇于实践、勤于思考,促进我国内控评价工作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取得双丰收,使我国的内控评价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文胜泽.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2]蔡俊杰,刘春志.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问题与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2(12).

[3]周小燕.国外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综述[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0(07).

[4]郝艳敏.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1).

[5]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讲解与案例分析,2010.

上一篇:计算机论文题目大全范文下一篇:环境法 有关的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