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范文

2023-09-21

发现美范文第1篇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所说的正如我们的现实。因为身边有许多美数也数不清,可是却没有多少人发现美,正因为如此的不发现美,不寻找美,有些人就会感觉不到世界的美好。让我们去寻找美,去体会美吧!

在日本有一匹明星赛马,它的名字叫春丽。它之所以能够成为明星,不是因为善战,而是它从来没有赢过一场比赛。它败第88场时,高知县报纸对它作了专门介绍,由此,成为了当地明星。它虽然没有赢过一次,但是还有人为它加油,这是因为它虽然败了,可是它从不灰心懈怠,这一点让人感动。许多人事业失败,精神不振,每年自杀的人已经超过三万。春丽在失败中不放弃,使许多人找回了自信。日本人不是简单的同情弱者,而是欣赏、鼓励,崇拜奋斗者,因为只要努力奋斗,就值得人们尊重,结果其实并不重要。这是一种美。

在1963年霍金被诊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个病会使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当时大夫预言他只能活两年。他听到这个消息,学业几乎都放弃了,可一个女孩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后来,他还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这又是一种美。

还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也患上了一个症状,可是她坚强地活了下来,还获得艺术博士学位,她在被人问的时候,她并没有半点不高兴,在黑板上写了几行字。她以一句话作总结: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这又是一种美。

4月28日下午,京西小学举行了学生文艺节目表演。小演员表演课本剧、快板、舞蹈、朗诵、相声、小品等,好戏连台。体现了该校对学生的关爱。小学生享受着校园艺术节给他们带来了快乐。这又是一种美。

走向美丽的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借着春游活动的契机,让同学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亲近感受大自然。从而可以拓展了大家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知识,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也是一种美。

传统节日也是一种美好。像中秋节、元霄节、端午节、春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它体现了中华儿女对自然的亲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对家庭的热爱,对祖先的孝敬,对先烈的缅怀,对亲情的寄托,对友情的珍视,对情绪的宣泄,对人性的回归,对和谐的追求。这都是一种美。

在这么多种的美中,我们都要去体验,观察。美是什么东西?你们也许不知道,没有体验,所以不知道。只有亲身体验一下美,观察一下美,就会发现美是什么东西了。美是快乐的,美可以拓展大家的视野,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丰富知识。

在美中,像明星春丽那样坚持的动物,它从来没有赢过一场比赛,但人们不讨厌它。人们看了它的演出以后,能够从失败中找到自信。霍金也是一个自信者,身体的不便和只能活两年的消息差点让他放弃自己的学业,但是,他后来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还有一个叫黄美廉的女子,从小就患上了一种症状,可是她却坚强地活下来。还有在文艺节目汇演中的孩子们,在台上欢快地跳着

舞。难道不美吗?

我们去大自然春游,体会大自然中的美,享受大自然中的乐趣。这都是一种美。中国传统节日也有美。像中秋节吃月饼,元霄节吃汤圆,端午节吃棕子,春节吃团圆饭这都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美,我们能体会到的美。

生活中的美数不清,团圆是美,劳动是美,很多的东西都能够给我们带来美。美无处不在,只要去寻找,去观察,就一定会找到美,去体会这个美。只要用心去体会,世界、生活一定会很美,很美。

发现美范文第2篇

1 充分利用课堂中你能有效利用的所有时间为学生创设美, 使其体验美, 从而引领学生心理健康发育

(1) 课堂上依据教材内容, 以此为载体, 合理的使用音乐、歌曲来激发学生内心对美的追求, 丰富学生内心世界。如讲斯大林格勒战役, 苏联人民面对德国疯狂的法西斯侵略, 唱着“共青团员之歌”, 穿越莫斯科红场, 走向战场。让学生一面听, 一面观看老师演唱, 一面欣赏、体验俄罗斯音乐的旋律美、音乐的力量和生命力。再把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偶像崇拜、追星结合起来, 引领学生体验什么才是真正的音乐美, 什么是音乐, 懂得追星也应追他背后的拼搏精神的内在品格, 从而引导学生从表象走向实实在在的自我, 会欣赏、会学习、会追求。

(2) 课堂中适时设计优美的故事、电影片段来让学生体验美, 提升独立思考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

九年级思品课学习“弱势群体”, 设计了一部电视连续剧, 给学生播放该剧片段, 讲述这个故事, 教室里静静的, 非常安静。电视剧里那群贫困山区的孩子读书的辛酸、对接受良好教育的渴求与期待以及对小小粉笔头的珍惜的电视镜头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使学生深刻地领会到学习机会的珍贵, 读书的美丽, 爱与被爱, 打动了学生的心, 也提升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课堂中学生发现了受教育的美, 也体验到了学习对自己一生的弥足珍贵。

(3) 课堂中让学生朗读诗歌、交流课本中的名言、格言, 紧扣教材中的名人、伟人、科学家的感人事迹, 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美。滋润学生的心灵, 学习伟人的品格, 引领学生发自内心的以伟人为榜样, 会学习、会做人。思品、历史课每课都设有名言、格言框, 内容丰富, 贴近生活。学习“电”的发明, 讨论爱迪生;学习美国南北战争交流林肯生平;学习近代艺术大师, 师生一起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扼住命运的喉咙”等。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 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用艺术、文学、语言的魅力来引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2 参与学生生活和各种活动, 带领学生体验生活、热爱自然、奉献社会, 心理自然而然的健康发展

(1) 心理健康教育要选择好发现美的突破点。例如:对于调皮、有不良习气但又爱好篮球的学生, 不妨对他的“学习差”问题先放一放, 认同篮球带给他的魅力, 参与这个小群体的篮球活动, 与他们交流NBA球队、球星以及关于篮球的所有内容, 使这部分一带二、二带三的学生群体都活跃起来, 都有追求、都有成就感, 使他们的愿望和需求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你成为这一非常正式团体的一员后, 你就有了吸引力, 如果多点特长, 还可能有了亲和力。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心理有了稳定的得以发挥的优势平台, 做其他方面的工作, 比如思想工作、学习、做人等就有了说服力, 学生更加认同, 效果也要好得多。

(2) 心理问题定位要准确, 方法要得当, 心出诚意。对行为失范, 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 欣赏她的美, 从而使其从心理上认为你是爱她的, 引领她快乐的向你要求的方向努力。比如学生穿衣服, 穿什么款式、颜色;比如佩戴首饰的问题;还比如“你说东她说西”的学生等。作为老师不能就一定认为她思想有问题, 其实我认为是学生与老师对美的认同感不一致, 审美标准不同。不管在何种场合, 要学会对他们说:你的这件衣服挺不错的, 款式新颖……你的这双鞋……你的发型……用语言描述、赞美几句, 或投以欣赏的目光, 学生会觉得老师挺好。过一段时间在恰当的场合与他交流, 交流对美的感受、美的标准。学生体验了美、也发现了真正的美, 师生一起分享她的美。“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以此来引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不失为良训。

一句话, 创造条件, 不论课内还是课外,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生活的充实与乐趣, 更多发现生活中的美, 使其追求人生, 实现人生。

摘要:思想问题从心里健康教育入手不失为一种可行有效的途径, 教师在课堂内外创设情景和氛围时时关心留意发现学生的美, 利用多种教学载体和平台, 引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净化心灵, 进而达到思想教育之目的。

发现美范文第3篇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歌唱教学,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我相信,每个孩子都爱唱歌,但一旦到歌唱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就有些被动,有时会出现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现状,而且总觉得孩子的歌声不动听。为什么会这样呢?重新审视我们的歌唱教学,造成这种困惑的因素很多,但更多的在于我们老师自身。如何来提高我们歌唱教学的效率,让歌唱成为孩子们的乐事,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孩子的学,追求并真正实现“真、善、美”三者的和谐统一。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信心激发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

1.引导幼儿主动愉快地歌唱。

我们的音乐活动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情感教学活动。在以往的歌唱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幼儿是“老观众”,一部分幼儿是“老演员”,而老师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演员们”的身上,于是,造成了恶性循环,后果可想而知。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歌唱教学要面向全体,并引导孩子们能用心、用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就会唱出动听的歌声,也给每个孩子带来欢乐和愉快。 2.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歌唱

有位教育家曾言:“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江泽民总书记也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我们

歌唱教学中,不光强调歌唱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我们教师首先要引导孩子大胆地创新,独立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爱心鼓励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歌唱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俗话说:“不让下田,怎会耕田。”不让孩子去尝试、实践,怎么会知道孩子有这方面的愿望和能力。虽然孩子们不会作词,谱曲,但他们能说,会唱,那就行了。在孩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的基础上,我便让孩子更加大胆、自由地编自己的歌曲,对于这个“创举”,孩子们一下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思维变的非常活跃。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二、用心启迪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唱第六单元歌曲《渴望春天》时,学生们听了几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于是我决定让学生畅谈春天的美景后再看课件,果然,图片、音乐一出来,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纷纷讨论,踊跃举手,畅谈春天的美景。紧接着两个乐句的不同节拍对比又从听觉上再一次地让学生感受音

乐。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接着我就让学生一句句地跟着琴声学唱歌曲,这样一来让原本课堂上情感刚投入的学生们又被拉回了原点,歌声又黯淡无光下来,刚燃烧的火即将被熄灭。

发现美范文第4篇

佛山市禅城区东方村尾学校

(2013年1月8日)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和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我校提出探究实践“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我校地处佛山市禅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城区比较落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因此,学生仪容仪表、行为习惯等不“美”的地方较多。所以,我们提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作为我们的育人模式,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二)现状趋势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美学研究的共同特点是,都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也就是一种美;在教育指导思想上,都强调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都提倡启发式教学。但是,研究的范围大都只是论及到了教学的艺术问题,而且大多是教师的言语艺术。

目前教育界对教育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理论方面的专著。如青年学者叶学良在1989年撰写了一部我国先期的教育美学专著——《教育美学》;江西师范大学的何齐宗在其专著《教育美学》中对教学美学的中心问题——“教育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还有《教育美学导论》(钟以俊、焦凤君、1991)、《教育美学》(崔光审、林逢祺、2000)等和一些分学科的美学专著,如《课堂美学初探》(周继尧、1989)等等。但是来自鲜活实践的行为研究比较欠缺。本课题试图紧密结合民办中小学的特点,侧重“以美养德,以

1 美育人”的行为实践研究。

(三)概念界定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简单说就是用美涵养人的道德品格,用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以美养德"的内涵之列。“以美育人”,即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四)理论依据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春秋时期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取代宗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 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和实践则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教育事业作为美的事业、把以美育人作为教育者神圣的职责。

现代中国越来越重视美育,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这是党和国家的最高层用红头文件的形式界定了美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学校美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总结历史经验,我们认为学校美育工作之所以薄弱,一方面是因为在教育观念上,对美育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作用理解不深;另一方面是在教育行为上,对美育的多元化执行不力。我们认为,所谓学校美育的多元化,一是指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原本都包含美育,二是指学校原本就应该全员参与、全局实施、全程贯穿美育。“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育人模式的实质,就是以美育的研究和实践带动学校教育的整体运作,树立学校美育多元化的新理念,提高美育资源的利用率,优化学校的美育结构,强化学校的美育功能,最终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五)课题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从美育入手,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化情,构建我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新机制,实现我校“孝、善、真、美”的育人目标,形成我校以美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特色。

(六)课题特点

本课题旨在培养教师有意识、有目的、主动自觉地运用美育的特殊功能,把美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课外活

2 动、校园文化中自觉地渗透美育,使欣赏美、喜欢美、创造美成为师生的习惯和品格,内化在师生的血液中。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从美育入手,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化情,通过对“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的研究,构建中小学育人新模式。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学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意识看事物的途径和方法,用校园文化之美熏陶学生、培育学生的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准备与启动阶段通过该方法,掌握国内外校园美育的研究动态,广泛学习古今中外著名教育专家的固有经验,分析我校美育基础,确定可移植的他人的理念、经验和方法,为我所用。

(二)问卷调查法,包括调查、观察、测量、访谈等等,主要了解当前学生的课堂、课间活动方式和审美观的状况,了解学生对校园美育文化、对本课题研究的认同感、期望和收获。

(三)行动研究法

1、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在审美教学互动和审美活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审美需求、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提升师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内涵,培育师生的内在美德。

2、通过对研究方案的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进一步调整研究计划,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研究,形成“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育方式的机制。

(四)个案分析法。收集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措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五)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归纳和总结本课题在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所做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积淀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

本阶段重在开展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及文献研究,从图书著作,报刊杂志和网络信息中,收集有关美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全面育人关系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并聘请专家担任本课题的顾问,咨询课题研究的方向及重点。形成调查报告:

1、完成《学校教师、学生对学校美育文化了解程度现状的调查报告》;

2、完成《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美化建设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3月9月――2018年7月)

按照方案开展课题具体内容的实践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开展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实践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意积累相关研究素材,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1、隔年举办一次“体育节”、“艺术节”活动,让学生感受美;

2、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成立合唱队、鼓号队、器乐队、舞蹈队、乒乓球队、篮球队、国画营、书法俱乐部、摄影爱好者、学科社团等,让学生创造美;

3、探索在主题班会、专题活动、团队、社会实践等德育活动中渗透美育的途径与方法;

4、利用校园电视演播中心、广播站、宣传栏等,创设一种优美、高雅的学校文化氛围,以利于学生的良好人格形成;

5、探索在学科课程中渗透美育的途径与方法,形成相应教学模式;

6、收集整理老师的原始教学案例、课件、心得体会、学生活动的原始资料,影像资料等;

7、定期开展学生形象设计,班级文化评比等主题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细节,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8、设计并完成学校物质环境的建设,优化校园环境;

9、编写学校美育校本教材;

10、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汇报展示活动,请专家顾问组指导。

(三)总结提炼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2月)

1、验证课题研究成果的可行性;

2、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并汇编成册,写出结题报告,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五、实施过程

(一)构建美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各科教学,是实施美的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阵地,因此需要我们构建美的课堂。构建美的课堂,首先要搞好艺术课的教学,这是因为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但是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美育,美育具有自身的更

4 广泛的内容。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各门学科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所以, 我们在所有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收到美的熏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科科能审美”。学校要把课堂教学作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渠道,把学科组的主要功能放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上。研究的方向是: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学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时机和做法。要求教师:

1、备课时要从审美的意识出发,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且研究确定施教过程中的美育手段;

2、上课时要以美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讲求语言美,声音美,情境美,板书美,把简洁的内容和美观的形式结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材中美的因素丰富多彩如: 语文——

社会美:

人物美:教材中的古今中外人物,如:屈原、诸葛亮、鲁迅、保尔等

生活美:如课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自然美: 如《济南的冬天》、《春》等

艺术美: 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 数学——

科学美

对称美:轴对称、中心对称等

简洁美:概念、法则、公式等

构图美:各种图形结构等

社会美 如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的动人事迹 英语——

艺术美

语言美:英语词汇丰富、语言优美

形象美:英语文章中介绍的人物形象

情景美: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

社会美 课文介绍的一些风俗民情、历史事件、异域情调、异国风情等 音乐——

韵律美、节奏美、形象美; 美术——

5 线条美、构图美、色泽美; 体育

平衡美、竞技美: 物理—— 化学——

化学家的创造美、化学抽象的内容美形式美、化学实验的自然美 生物—— 地理——

包含了自然方面和人文方面丰富多彩的美育素材 信息技术——

充分挖掘学科中固有的美育因素,有选择的引入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的内容和具有内在联系的材料,进行整体设计,使之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必能收到“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功效。

(二)开展美的活动

“美的活动”是学校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策略是:

1、在班级、年级、学校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中要突出美的教育;

2、开设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各种艺术课外兴趣活动班或小组;

3举办摄影爱好者、棋类俱乐部、球类协会、文学社团、主持人之家、少年科技学院、自然爱好者等学生社团

4、各课题组成员要有计划地结合自己的课题开展美的教育专题活动:

5、学练手语操、健美操、武术操、校园舞、广场舞

在这些活动中,重美感教育,培养学生不断提高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兴趣,尤其是重视对学生美的心灵的启迪和美的行为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学校要开展全校性的美育活动,要举行“课堂立美”教学竞赛、学生讲美育故事比赛、美育活动课公开教学、书法绘画手工作品展评、书画现场比赛、校园十佳歌手评比、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大型美育活动。 学校还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美育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三)营造美的环境

环境美是人的本体美的扩展和延伸。环境的面貌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在实施美育中,我们要把校园自然环境美与人文环境美和谐统一起来,富有美感韵味,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6 为了营造一个美的育人环境,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布局,在现有的硬件基础上,进一步合理科学规划,艺术性地进行改造,使之体现自然美;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加强软件建设,逐步形成“尊师、爱生”的校风,“务实、善导”的教风和“勤学、好问”的学风。

(四)塑造美的教师

教师自身的美的素养是加强美育的关键:而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过程,也是教师是自己成为一个美的教师的过程。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可感知的富有感染力的审美形象,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美的影响力,以教师的美影响培育学生的美,即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优美的心灵感染人。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除了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敏锐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修养。因此,教师应经常博览群书,不断拓宽知识领域。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美的示范,力求做到具有

1、形象吸引力:教师的形象包括其着装朴素、外貌修饰大方、言谈举止潇洒有风度,使学生易从整体上对教师产生好感或美感。

2、情感吸引力: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怀,要能关心、爱护学生,用情感去激励、愉悦学生。师生之间应关系融洽,对待学生应亲近、宽容,使学生愿意接近你、拥戴你。

3、学识吸引力: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多才多艺的素质。

4、品德吸引力:这是最重要、最持久的一种吸引力。教师的道德、品质、性格、作风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最深,影响时间最长,有的甚至影响一生。

(五)练就美的领导

全体领导首先要牢牢树立以美立校的意识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由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两方面构成的。教育活动是育人的核心,管理活动是育人的保障体系。学校管理的关键是领导,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办学模式,要求学校全面工作都体现出美育的特点。在实施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求全体行政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曾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育人是学校的根本职能。

7 以往人们在理解学校教育的功能时过多地强调社会功能(政治、经济、道德等),而忽视了人本功能(身体、心理、审美等)。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下降,因此,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也是学校工作的战略方针。

2、完善自身的审美修养。 马克思曾说:“人也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实质是按照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来建造客观世界。全体领导完善自身审美修养,第一是确立科学决策的思想。 。第二是依靠教师。 第三是服务师生。

(六)培育美的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特别是培养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使自己成为审美的人、完整的人。

1、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欣赏美:课堂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迁移审美情感的主场所,教师发掘出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后,按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意识学习接受,这个过程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审美欣赏过程。正如我国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说:春风微雨,娇莺嫩柳,小溪曲涧,麦田荷塘之类的自然物和赵孟俯的字画,《花间集》、《红楼梦》、《春江花月夜》„„都令人起秀美之感。对学生来说,各种形态,各个领域的美在课堂学习中都能得到体会。

2、引导学生在课余自学中体验美:科学认为,人的感官与动物的感官不同,动物的感官是纯粹生理性的,而人的感官则具有社会性。特别是视觉与听觉“人化”程度更强些。学生课余自学中有很强的美感体验,如读了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你会感受一种崇高;读了《红楼梦》中黛玉烧诗稿,宝玉哭灵等,你会感受一种悲痛;读了《山中访友》你会感受一种欢喜;看了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的美等描写你会感受到心情舒畅、胸怀宽广;看了月光幽静、杨柳依依的场景描写你感到温情脉脉,心旷神怡„„

3、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美: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劳动,因而也是一种美的创造活动。围绕这一要求,学校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六、课题组成员

(一)顾问:安文铸 袁小红 黄国宏

(二)课题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王树贵

副组长:姜立波 汤晓浦 黄雄强

(三)课题组核心成员分工:

1、王树贵 姜立波 汤晓浦 黄雄强

主要职责:审核方案过程管理和提炼成果管理

2、李新伟 苏海盛 黄清平 郭丹 各学年组长 各学科组长

主要职责:实践操作、积累资料、收集信息、总结经验、提炼成果

(四)课题组其他成员—— 除主研人员以外的全体教师

主要职责:实践操作、积累资料、收集信息、总结经验

七、物质保证

发现美范文第5篇

一、散文翻译要体现散文的风格特点

散文的原文于译文的文体需要保持一致, 在翻译散文时, 译者首先用弄清楚的是这篇散文讲述的是什么, 在翻译时可以做到不仅对意思进行翻译, 也对文章背后的风格特点进行翻译, 这在散文的翻译中是比较困难的, 十分考察译者功底, 因为语言的内容是比较好翻译的, 但是作者的风格更是却是难以捉摸的, 就拿著名的《荷塘月色》来说, 荷塘月色中有一句写道: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句话不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也采用了通感来描述荷塘中荷叶的茂密, 通感是朱自清写散文时最常用的修辞手法, 译者在翻译朱自清的散文时, 也要注意体现散文当中的风格, 朱纯生对这句话的译文为:The leaves爥爥are caught trembling in an heave of the pond.在这段翻译中, 朱纯生采用了压头韵的方式翻译了“winding爥water, what”, 采用多种比喻的方式体现了朱自清文体的特点, 我们再来看英译汉的例子:High in a smooth ocean of sky floated a dazzling majestic sun, 翻译过后是万里晴空, 像水波荡漾的大海, 威严的射出绚丽的光芒。我们在阅读英文时, 看到了文章采用的是倒装的修辞手法进行展开, 那么我们在翻译成文本的时候就不能直接译为广阔的天空, 而应该译为万里晴空, 体现散文的风格。

二、散文翻译要注意整体的完整流畅

散文的特色在于形散而神不散, 在汉语的散文当中, 作者会通过不同实词与虚词之间的切换表达出散文中的音乐美与节奏性, 这就更加要求翻译者在翻译中要表达散文的整体性, 才能够在译文中也让读者感受到散文中蕴含的音乐节奏, 表达出浑然一体的特点, 不然采用直译的方式不仅会让译文显得生硬, 而且会影响译文的整体效果。因此,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可以从散文的节奏感出发, 发掘文章特点、修辞以及作者写文章蕴含的音乐美感, 再进行翻译整合时, 文章才显得韵味十足。例如:The years season in the sun has run its course.Nature begins to prepare for winter.After the color in the woodlands the leaves will blanket the soil.这是一篇抒情散文, 文章虽然采用的都是简单的英文单词, 但我们在阅读时可以自然地感受到散文中的音乐节奏, 在翻译时首先要遵循文本, 了解这是一篇描写什么的论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冬天大自然的变化, 所以我们要在英文翻译的基础上表达出散文的整体流畅, 可以翻译为:阳光下, 九月健步的走完了它的旅程, 大自然开始进入冬季, 丛林褪色、树林凋零, 大地铺上了厚厚的一层毯子。

三、散文翻译要把握词语翻译得当

词语是散文的基本组成单位, 译者在翻译散文时不仅要重视散文作者风格, 整体流畅性, 也要认真对待每一个词语的翻译, 一个小小的词语翻译不同造成的整体文章大意也会不同, 因此, 译者要从散文的特点出发, 选出最为贴合的翻译词汇, 做到与文章中的意境相结合, 突出这个词语在原文中的地位, 才能够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词语翻译是散文翻译的关键, 例如这个句子:There was less work for the mules and horses after a tractor came to the farm.They spent much time in idleness, munching the summer grass.在阅读这一段文字时, 我们在翻译时也要遵循作者采用的写法, 采用口头化的语言进行翻译, 例如在文章最后的将“只顾”与“嚼着夏季的青草”搭配起来, 巧妙的贴合了原文的情绪。同时, 译者翻译时也要注意对文章语境的理解, 表达出作者背后的意思, 因为作者写散文的不同心境影响了作者笔下的人物性格的差异, 例如:Father’s attitude towards anybody who wasn’t his kind used to puzzle me.It was so dictatorial.There was no live and let live about it.在这一句话中, 是作者的一段独白, 采用的是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感染读者, 所以我们将“puzzle”翻译成为“不懂”就可以把全句都带活了, 将“no live and let live”翻译为“一点你好我好也没有”简洁得当, 让人感觉就像是作者在对你娓娓道来, 讲述自己父亲与自己发生的故事。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在翻译散文时要与语言形式相结合, 理解散文当中的音乐美, 了解散文节奏, 才能够更好的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对话, 做到原文与译文的相统一, 内容美与风格美的融合。

摘要:散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 作者在散文当中通常以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散文的意境, 让读者走进作者笔下散文的世界中, 就像著名的《荷塘月色》就是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荷叶的魅力, 不论是中国的散文还是西方的散文, 其音乐没主要通过声音的节奏与意义所实现, 不仅创达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也营造出散文独有的意境美。文章通过实例分析, 探究不同散文在翻译上的翻译方法, 使翻译过后的散文依然能保持相同或相近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散文语言,音乐美,散文翻译

参考文献

发现美范文第6篇

2011年6月份,毕业不久的我正式进军保险行业——学习保险基本知识,背诵保险条款……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整整五个月的展业奋战,不知不觉间我从保险盲转变成了掌握保险基本知识的行业内人士。(得意中:信心满满)

刚刚接触保险时,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内心只剩下一片茫然,只知道在办公室做什么都不要出错(虽然还是出的不少),慢慢的我发现保险公司还是以保费收入为主,以个人业务量为首要,最主要的是收入很可观,所以我决定发挥我热络的性格,积极展业。

比如利用早上,跟妈妈去早市的时间,看见汽车就主动凑上去,左看右看,但还是不敢跟陌生人搭话,经过几次都没有预期的效果,后来我就试图先自我介绍,然后打听车辆信息及保险情况,还好遇上的车主都比较有素质,突然有一天两位车主找到我入了保险,我的内心说不出的激动,这便为我增添了不少信心。从此,我的展业步伐第一次成功的迈出了!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接二连三的联系各种朋友,缠着爸爸要电话号码,无论介绍或是引见,我都战战兢兢,生怕哪里做的不妥。不过一切还好,我把目标放在能看到的地方,等到实现了,我就把目标放的再远一些,只是,一切就这样平常的开始了,也慢慢的习惯了。现在的我敢大声的告诉所有朋友,我是中华保险人。 去小商品发名片、菜市场发传单、打车专打黑出租与司机聊保险……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发展自己的业务圈子,我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今后揽下更稳定的客户,收入也会相应稳定。

在这五个月里,有过信心更有过失败,于是,我把信心都记得,把失败全打败,然后也记在心里当做警示。

感谢大家这么长时间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给予的很多帮助,我相信温暖的公司会是我努力上进的最大动力。在这里我发现了我喜欢的工作,与其说喜欢不如说它很美丽。

上一篇:下乡扶贫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数学学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