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同富裕范文

2024-04-22

坚持共同富裕范文第1篇

姓名: 班级: 日期: 1.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适应新变化,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这是因为( ) 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③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党和政府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强调“共享发展成果”是因为( ) 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②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③只有多谋民生之利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 近年来,威海市深入实施精准扶贫:与爱心企业合作,电商进村扶贫,鼓励农民通过劳动改变现状等。这些举措( ) ①有利于逐步实现我市人民的共同富裕②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③能保证我市脱贫攻坚目标彻底实现④有利于解决我市民生问题,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 2016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明照成效,革命老区井冈山率先宣布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有利于( ) ①迅速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 ②增强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自信 ③提高落后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 ④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三农”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 当前,要关注农民增收放缓的现象,进一步完善农

业补贴制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上述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 善农业补贴制度,能从根本上消除农村贫困象②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④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2017年7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全片共十集,分别为《时代之问》《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民主新境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延续中华文脉》《守住绿水青山》《强军之路(上、下)》《党的自我革新》《人民的获得感》。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集中反映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 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的过程,并分别关注经济、政治、司法、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民生等领域的改革实践,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又讲述了生动的改革故事。 (1)从材料中看到改革的内涵和总目标是什么?

(2)实现中国梦进程中为什么要深化改革,将改革进行到底?

坚持共同富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想原理的一个支点,其理论来源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富裕思想的影响,列宁、斯大林的共同富裕思想影响,并且是对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1. 共同富裕思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追求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价值指向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利益。因此邓小平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目的,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1 ] “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1 ]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 ] [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总结多年的认识成果,更将共同富裕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地位:“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 ] 确立了共同富裕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的地位。与之相联系,邓小平认为只有共同富裕才能规定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的本质特征: “社会

[ 1 ]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在1990年12月的一次谈话中,

邓小平又进一步指出,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1 ]

2. 共同富裕意味着全体人民共同的富裕, 而不是少数人或阶层的富裕。

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上讲,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社会生产不是为了仅仅满足极少数个人的贪欲, 而是要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从而也就界定了共同富裕的主体应是全体人民, 而不是少数个人或阶层。一方面共同富裕意味着发展生产力, 消灭贫穷。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要求共同富裕, 只能导致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共同富裕又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发达的资本主国家是富裕的, 但它只是少数资产阶级的富裕, 存在着自身无法克

服的两极分化的严重弊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特点就是共同富裕, 不搞两极分化。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个剥削阶级都不可能提出的远大目标。1984 年6 月, 他说:“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 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 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 我国生产力起来了, 也不会两极分化。”他还说:“中国现在有人口, 到那时候十二亿人口, 国民生产总值可以一万亿美元。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 绝大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 按社会主义的分则, 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

3.共同富裕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富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物质生活是基础,必须有极大丰富的物质产品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这是共同富裕最重要的内容。邓小平指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2]“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1]因此,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2]但物质生活并不是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不能用物质生活的富裕掩盖和冲淡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邓小平在强调物质文明起第一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绝不能忽视,认为只有精神文明高度发达才能保证物质文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只有坚持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他多次强调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2]“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1]“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成功,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1]“没有好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即使现代化建设起来了也不好,富起来了也不好。”[4]由此可见,精神和物质是相对应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应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一种理想和道义要求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别, 其中一个根本区别, 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 不搞两极分化。贫富两极分化, 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的, 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动机和实质是剩余价值, 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增值, 而工人阶级由于劳动力价值是他们取得生活资料数量的最高界限, 这就必然造成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的财富日益扩大, 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的状况日趋恶化。尽管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会在资本获得更多剩余价值的前提下得到改善和提高, 但从他们的社会地位、就业状况、精神生活等整体来看, 仍然趋于贫困, 特别是与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增长更快的剩余价值和利润相比, 差距在扩大, 生活水平在下降。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假如资本增加得迅速, 工资是可能提高的; 可是资本家的利润增加得更迅速无比。工人的物质生活改善了, 然而这是以他们的社会地位的降低为代价换来的。横在他们和资本家之间的社会鸿沟扩大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只能产生财富积累和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 而不可能是共同富裕, 这已被资本主义社会长期发展的实践所证实, 也是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创造和享有物质财富的制度。只有在这个制度下, 社会生产的目的才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 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两个主体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 为我国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生产关系前提和物质前提。正如列宁所说, 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 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而且我们知道,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这一点。所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和其他所有剥削制度的本质特征,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想和道义要求。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 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根本原则。1985 年5 月, 邓小平在同陈鼓应教授谈话时强调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 不搞两极分化。”1986 年9月, 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时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 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1992 年, 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发展过程

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逐步的、动态的渐进发展过程,绝非意味着平均富裕和同

步富裕,而只能是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全国人民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以同等速度达到同等程度的富裕,不允许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是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在这方面我们是有历史教训的。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1]正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全新思想和主张。他指出:“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 我们知道,邓小平提出的这一共同富裕的构想,也是建立在他对我国国情深刻把握的基础之上的。邓小平曾多次指出,中国底子薄,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现在仍然是世界上的贫穷国家之一,这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来逐步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在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发展规划。再加上各地的自然资源分布、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劳动者之间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不可能做到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这就决定了我国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渐进历史过程。同时,邓小平也多次强调: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以达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一方面,先富裕起来的地区所开创的致富之路、所积累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走向共同富裕提供借鉴作用;另一方面,先富起来的地区有责任、有义务对落后发展地区提供援助和支持,带动落后发展地区也走向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人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2]为此,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他强调:“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4]他提出的“三步走”战略则体现

了共同富裕的不同的实现层次,与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总之,在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的时候,必须始终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把归宿点放在全体人民、整个国家和各个地区的共同富裕上,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第63页,第277-278页,第115页,第378页。

[2]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 .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第125页,第258页,第152页,第367页。

[3]邓小平年谱(1975―1997 ),下[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第255页,第78页,第38页,第184页。

坚持共同富裕范文第3篇

师:很高兴和同学们合作来共同探讨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老师先来播放一段有关华西村致富的纪实短片。请同学们认真欣赏,想想华西村的致富在于它走向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写板书:标题——走向的道路

播放视频1:学生观看

提问学生:共同富裕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准确。总结,补充标题——共同富裕

师:华西村正是走了这样一条道路,使得村强了,民富了,它得益于国家的哪些政策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重要内容。

师: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话题入手,大家来谈谈你所知道的赚钱方式(看学生的反映可以提点一下——想想你的父母是靠什么赚钱的,你的左邻右舍是靠什么赚钱的。)

鼓励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如果讨论起来了就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再放资料。如果不理想先放小张一家人的资料让学生作为参考来讨论。

(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赚钱方式还真不少啊,——那么我们来看看小张一家人的赚钱方式都有哪些?) 生:交流讨论——提问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以及小张一家人的收入情况我们能发现人们的收入方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按劳动获得的,有的是按资本获得的,有是按技术获得的,有的是按管理获得的等等。多种多样的收入方式体现了我国的分配制度。那么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一种怎样的制度呢?下面大家看教材93页

第一段的内容。——板书:分配制度

1、内容

师:通过看书,谁来说说你对我国分配制度的认识。

生:看学生反映可以提问个别的

师:答的非常好,这就是我国的分配制度。——放幻灯片。同学们来齐声朗读一遍。

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我国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分配制度呢?它与我国的经济制度有什么关系呢?

生:提问回答

师:大家回答的都很正确。我国的分配制度是由经济制度决定的,是与经济制度相适应的。那么,在坚持和完善这样的分配制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大家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放幻灯片:找学生来读

师:——板书:

2、注意问题

师:吴仁宝的这种做法,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啊?

生:奉献精神

师:对了,也就是说,在落实分配政策的同时,我们要提倡奉献精神。

师:大家再看看下面这句话,谁来解读一下它的含义?(学生思路不清时,教师可以点拨:大锅饭时期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这种分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

生:平均主义

师:说的非常好,那么大家想象一下,这样平均分配的方式,劳动者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吗?

生:不能。

师:说的非常好!所以我们要坚决反对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师:再看下面这幅漫画,说说你的理解?(生思路不清时可提示:一个人拥有这么大这么多的面包,而另外多数人占有少量的面包。如果我们把面包看成收入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说明贫富悬殊。(说明收入悬殊。说明收入差距大等等)

师:答的非常正确!大家想象一下这样下去的后果将会怎样?

生: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师可以总结:是不是“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啊?)

师:你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吗?

生:不喜欢。

师:老师也不喜欢。因为这样的环境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这就使得我们在分配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我们之所以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并注意分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什么?

生:共同富裕

师:总结,对,最终目的就是要走向共同富裕。

写板书:共同富裕 标箭头——目的

这一点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可以说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家听说过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这种贫富悬殊不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这一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优越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地方,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同时它也是我国的根本原则。

那么,如何理解共同富裕呢?下面大家来看这样一段新闻报道。

(展示视频2)

板书:

1、如何理解

师:根据这段报道,谁来说说你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生:回答

师:非常正确!下面大家看看这样两幅漫画,这是我们倡导的致富途径吗?

生:不是

师:那么我们必须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致富呢?

生:合法经营、诚实劳动。

师:非常正确!这是我们走共同富裕道路中必须注意的问题。致富途径必须合法。不能为了个人致富,不惜损害他人甚至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的致富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相信这样做最终非旦不能致富,还会被绳之以法。

师:我相信大家都希望通过合法的途径成为共同富裕中的一分子,那么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呢?这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为此国家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板书:

2、如何实现:国家

同学们可以看看这段材料,——放幻灯片。结合你所知道的来总结一下我国实施了哪些措施。

生:

师:回答的非常好,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那么,除了书中提到的,老师补充的,你们还知道哪些措施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帮助我们共同富裕的?我知道现在很多家庭很多学生正在受惠于我们国家的一些政策。老师刚才播放的那段新闻报道中就提到了很多利民的政策,谁来说说?比如?(新闻报道中也提到了相关政策:免除农业税;比如农村和城市的最低保证金,也就是低保;比如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些优惠政策等等。这些都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

那么,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社会形成了什么样的风气?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图片。

板书:社会

——放幻灯:

师:谁来解读一下这张图片。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什么事情?从这张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张图片也体现了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一个战略,是什么战略?通过实施的战略和你对图片的解读,说说我国对什么非常重视?

师:对了,说明 我国对科技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对创造的重视,对劳动的重视。也可以说对科技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的尊重。那么,在这样一种社会风气的带动下,自然而然人们就会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充分发挥出个人的潜能,从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出来。可以说目前很多致富者都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被激发出了个人的潜力,使自己走上发家致富道路的。像教材中小严的成功创业就是一个典范,同学们可以把它作为参考,思考一下我们个人应该如何去创造财富? (给1分钟时间看书,思考。)

板书:个人

生:看书回答内容。

师:说的 非常好。,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目前又应该如何做呢?对将来又有什么打算呢?给同学们一点时间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找几名同学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你的打算或者计划。(给1-2分钟)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打算?

生:联系自身自由发言。

师:老师期待着你们成为同龄人中先富的那部分人,到时别千万记得带带老师哦。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全部内容。下面谁来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自由谈收获。

师:看来大家各有所得。下面我和大家共同回顾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的分配制度,知道这样的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的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在分配制度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意图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我国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接下来了解了什么是共同富裕,以及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有关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教材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角度引领我们进行了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将来抓住机遇,实现自我价值而积蓄知识培养能力, 成为同龄人中的先富者,但别忘记“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也是课堂小结)

坚持共同富裕范文第4篇

1. 知识目标:

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

⑵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 ⑶知道“四个尊重”。

2.能力目标:

⑴从我国多层次生产力水平出发,理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的必要性; ⑵结合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况,体会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的道理;

⑶从激发社会活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角度,明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现实意义。 ⑷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认同现阶段我国基本分配制度,自觉做到“四个尊重”;

⑵使学生理解部分先富的政策,懂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各族人民应互帮互助,并积极投身到扶贫帮困的宣传活动中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⑴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⑵什么是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先富和共富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

教法指导: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⑴利用多媒体给出两组图片:第一组是华西村及其富裕的人们;第二组是贫穷的人和贫穷的孩子以及因贫穷而买不起药和上不起学的漫画。 【提出问题】:对比这两组图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我们国家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些地区和人们比较富裕,有些地区和人们仍然没有摆脱贫困与落后,我们这个社会还存在贫穷的人。

⑵文字材料:我国现阶段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依然庞大,到2005年末,全国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365万,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067万。这些贫困人口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的地区,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收入来源匮乏,极易返贫,是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结合多媒体介绍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召开)的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平正义;人与人和谐相处;民主法治;诚信友爱;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提出问题】:上述材料反应的贫富差距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吗:不能。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任务,其中重要一点是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也就是要缩小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提出问题】: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引出本课的课题: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活动二:事先调查:①调查自己家里经济收入来源,我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

① 父母参加工作获得的工资、奖金;②打工获得的劳动报酬;③做生意赚的钱;④购买股 票赚的钱;⑤买彩票中的奖;⑥出租房屋收取租金;⑦投资分红。⑧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

教师主导:总结概括:家庭收入有工资收入、劳动收入、利息收入、投资风险收入、技术入股收入、管理收入等多种方式。 ②材料:阅读下列四个材料,他们分别是通过哪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

 周某是某国有企业的工人,月工资为1800元;劳动  王某外出打工当建筑工人,一年挣了8000元钱—劳动

 张某取得了一项科技发明成果,专利权被某企业购买,获利20万元。—技术

 李某是位饮料厂的老板,年终交纳各种税款后,获利5万元。—劳动、管理、资本  王某购买了某企业的股票,年终获红利1万元。—资本

教师主导。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多样化的家庭收入体现了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板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对比讲解:公有制为主体,分配制度上必然是按劳分配分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上必然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向学生提示:不仅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能创造财富,资本、技术、管理也能创造财富,获得收入。 分配制度体现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向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按劳分配的意义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呢?

帮助学生理解实行按劳分配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奖勤罚懒,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家个人都是有好处的。强调个人与国家的统一。 活动三:多媒体出示两个材料:

材料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实业家,爱国华侨领袖陈家庚先生。他一生累计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捐款人民币5.4亿元,临终又把银行存款300多万元捐献,未给子孙留一分钱。

材料二:微软的创始人和主席比尔.盖茨,有580亿美元的资产,但他的3个孩子只能从父亲的资产中,得到几百万美元。比尔及美琳达·盖茨基金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

截至2005年,这家机构已向第三世界国家捐助了105亿美元,挽救了至少67万人的生命。 【提出问题】:这两个材料给你什么启示?富了不要忘了社会,要关爱弱势群体,要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扶危济困,要有奉献精神。 【联系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又落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的制度,极大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党的好政策的指引下,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

作为享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现在固定资产30多亿,年销售收入超100亿的华西村,多年来,始终坚持“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的共同富裕理念,拿出数千万元资金,先后在宁夏、黑龙江建立了两个“省外华西村”,并为中西部20多个省、区举办培训班100多期,直接培训10000多名基层干部,带动10多万人脱贫致富。2001年6月份以来,将周边10个村并入华西共同发展,不仅建设了一个18平方公里的大华西村,而且还帮助1.7万名村民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

华西村的事例给你什么启示?

⑴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⑵经济社会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分配中,既要讲效率,鼓励先进,反对平均主义,奖勤罚懒,落实按劳分配政策,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还要认识到:地区间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自然资源的拥有量不同;劳动者的素质、能力、技术的参差不齐,一些地区经济仍然比较落后,社会中还存在相当数量的急待救助的弱势群体,所以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就有责任、有义务利用自己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去帮助和带动那些比较落后的地区和人们提高技术水平,发展经济,提倡奉献精神,以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一、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板书) 【提出问题】:共同富裕是两极分化吗?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吗?同时、同步富裕能做到吗?为什么? 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结果(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因素)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劳动者素质、能力、技术以及对生产要素占有不同等因素) 所以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如何体现过程?) 共同富裕三步走战略:(多媒体)

⑴当前许多人和地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学识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率先富了起来。广大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成为中国较快富裕的地区。出示改革开放格局形成的地图,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建立了许多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东部地区利用自身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中西部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资源优势,在各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区的发展,使东部沿海地区很快发展起来(出示一些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图片); ⑵多媒体出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人口,土地,资源数量的对比表和人均GDP,人均收入的对比。

提出问题:从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西部地区土地和各种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比东部地区低,经济不发达,西部地区人才少。 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出示地图显示西部大开发的格局、包括的省、自治区。

并出示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就的图片: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开工的重点工程,总投资800亿,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生态环境的改善,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治理严重退化草原的成果。

⑶2003年中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出示一组图片进行对比,显示取得的成就。最后出示一组数据:全省生产总值,利用外资,改制国有大中型企业,农民纯收入增长情况。 【提出问题】:三步走战略给你什么启示?

2、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板书) 三步走战略目的就是让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富裕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3、什么是共同富裕?或者怎样实现共同富裕(板书)

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讨论:【提出问题】:先富和共富矛盾吗?你怎样认为两者的关系?

“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和共富并不矛盾。先富是共富的实现途径和手段,共富为先富指明了方向,是最终目的,可防止两极分化,这便是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提出问题】:怎样实现先富带后富?

⑴提倡奉献精神,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和带动后富者; ⑵要有制度和政策的保障:

①建立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②通过制度和法律使发达地区的富裕人、企业多交税,并利用这部分资金开发贫困地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③发达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④给予优惠政策,让发达地区通过技术转让,投资于贫困地区,使之共同发展。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板书)

多媒体展示(配合图片):材料:徐本禹,男,山东聊城人。华中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为什么成为“感动中国”人物?

介绍:徐本禹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教了一辈子小学,最多的时候每月能拿到270元的工资,最少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十几元,直到2003年转为正式教师后基本工资才到了800元。这点工资几乎就是全家的收入来源。

1999年,徐本禹成为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支教。徐本禹2008年1月10日荣获“中国第18届十大杰出青年”

颁奖辞: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提出问题:他为什么去条件非常恶劣的地方去支教呢?

因为他知道深山里的孩子更需要知识,唯有知识才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改变他们的人生命运。接受知识和良好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一生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一生的命运。

提出问题:作为中学生,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承担自己应该承担责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今后的成才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媒体展示⑴江泽民会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科技工作者;⑵胡锦涛会见优秀教师代表和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图片。

提出问题:从上面的图片中,⑴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对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尊重。

⑵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或者科技工作者,你最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意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创新,离不开人才。科学技术和人才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国力强弱依靠科技;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财富!等等。 引出:

所以在我们这个社会,才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1、四个尊重(板书)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干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仅劳动能创造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创造财富的力量更加巨大。 【现实例子】: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拥有的财富价值580亿美元,是靠一般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吗?是靠知识、技术、管理和创造。 在“四个尊重”的社会氛围下,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板书)。

2、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知识、技术、资本、管理(板书) 学生阅读课本的例子,课本第85页小严创业的例子。

提出问题:小严创业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分析小严创业的原因。 ⑴社会为小严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四个尊重”;(制度)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良好机制,如专利向市场转化;(政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低息贷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⑵个人素质:具有非常突出的创造才能;善于利用社会提供的有利于创业的各种条件;善于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研究的方向。

国家制定了共同富裕三步走的战略,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公民个人来讲,也应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公民应该怎么做呢?

3、发挥自身才智,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板书)

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3、什么是共同富裕?或者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四个尊重

2、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

坚持共同富裕范文第5篇

班级:三(1)班

课时:1课时

执教人:杨琴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识记共同富裕的含义,理解共富与先富的关系;识记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特点,理解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理解“三步走”战略,识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对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有一个全面和理性的认识;通过学生的讨论与自主探究,使学生能客观全面的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各自的特点 2. 如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 教学过程 1. 图片导入:

①多媒体展示华西村图片,在学生第一单元讲集体经济时所了解的华西村的基础上,从另一个侧面来进一步探寻华西村的传奇之处。 ②从华西村的大手笔投资入手,展现华西村的风采,得出华西村富起来的结论。

③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分析华西村的致富观,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题。

2. 新课学习:

①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②共同富裕的含义,理解先富与后富的关系。举例说明先富帮带后富,如华西村援建省外华西村,西部大开发等。

③ “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到1990年,解决温饱;第二步,到2000年,实现总体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④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目前的小康水平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即总体小康的特点) ⑤全面小康的特点:6个更加

⑥全面建设小康最关键的目标:力争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3. 时事连线:本月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十八大的召开,根据十八大的相关内容,加深对本课学习的理解。

四. 课堂小结: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的含义;“三步走”战略;总体小康的特点;全面小康的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

五. 板书设计:共同富裕的含义:三方面

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坚持共同富裕范文第6篇

师:很高兴和同学们合作来共同探讨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老师先来播放一段有关华西村致富的纪实短片。请同学们认真欣赏,想想华西村的致富在于它走向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写板书:标题——走向的道路

播放视频1:学生观看

提问学生:共同富裕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准确。总结,补充标题——共同富裕

师:华西村正是走了这样一条道路,使得村强了,民富了,它得益于国家的哪些政策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重要内容。

师: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话题入手,大家来谈谈你所知道的赚钱方式(看学生的反映可以提点一下——想想你的父母是靠什么赚钱的,你的左邻右舍是靠什么赚钱的。)

鼓励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如果讨论起来了就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再放资料。如果不理想先放小张一家人的资料让学生作为参考来讨论。

(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赚钱方式还真不少啊,——那么我们来看看小张一家人的赚钱方式都有哪些?) 生:交流讨论——提问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以及小张一家人的收入情况我们能发现人们的收入方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按劳动获得的,有的是按资本获得的,有是按技术获得的,有的是按管理获得的等等。多种多样的收入方式体现了我国的分配制度。那么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一种怎样的制度呢?下面大家看教材93页

第一段的内容。——板书:分配制度

1、内容

师:通过看书,谁来说说你对我国分配制度的认识。

生:看学生反映可以提问个别的

师:答的非常好,这就是我国的分配制度。——放幻灯片。同学们来齐声朗读一遍。

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我国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分配制度呢?它与我国的经济制度有什么关系呢?

生:提问回答

师:大家回答的都很正确。我国的分配制度是由经济制度决定的,是与经济制度相适应的。那么,在坚持和完善这样的分配制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大家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放幻灯片:找学生来读

师:——板书:

2、注意问题

师:吴仁宝的这种做法,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啊?

生:奉献精神

师:对了,也就是说,在落实分配政策的同时,我们要提倡奉献精神。

师:大家再看看下面这句话,谁来解读一下它的含义?(学生思路不清时,教师可以点拨:大锅饭时期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这种分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

生:平均主义

师:说的非常好,那么大家想象一下,这样平均分配的方式,劳动者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吗?

生:不能。

师:说的非常好!所以我们要坚决反对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师:再看下面这幅漫画,说说你的理解?(生思路不清时可提示:一个人拥有这么大这么多的面包,而另外多数人占有少量的面包。如果我们把面包看成收入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说明贫富悬殊。(说明收入悬殊。说明收入差距大等等)

师:答的非常正确!大家想象一下这样下去的后果将会怎样?

生: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师可以总结:是不是“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啊?)

师:你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吗?

生:不喜欢。

师:老师也不喜欢。因为这样的环境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这就使得我们在分配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我们之所以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并注意分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什么?

生:共同富裕

师:总结,对,最终目的就是要走向共同富裕。

写板书:共同富裕 标箭头——目的

这一点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可以说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家听说过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这种贫富悬殊不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这一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优越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地方,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同时它也是我国的根本原则。

那么,如何理解共同富裕呢?下面大家来看这样一段新闻报道。

(展示视频2)

板书:

1、如何理解

师:根据这段报道,谁来说说你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生:回答

师:非常正确!下面大家看看这样两幅漫画,这是我们倡导的致富途径吗?

生:不是

师:那么我们必须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致富呢?

生:合法经营、诚实劳动。

师:非常正确!这是我们走共同富裕道路中必须注意的问题。致富途径必须合法。不能为了个人致富,不惜损害他人甚至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的致富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相信这样做最终非旦不能致富,还会被绳之以法。

师:我相信大家都希望通过合法的途径成为共同富裕中的一分子,那么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呢?这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为此国家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板书:

2、如何实现:国家

同学们可以看看这段材料,——放幻灯片。结合你所知道的来总结一下我国实施了哪些措施。

生:

师:回答的非常好,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那么,除了书中提到的,老师补充的,你们还知道哪些措施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帮助我们共同富裕的?我知道现在很多家庭很多学生正在受惠于我们国家的一些政策。老师刚才播放的那段新闻报道中就提到了很多利民的政策,谁来说说?比如?(新闻报道中也提到了相关政策:免除农业税;比如农村和城市的最低保证金,也就是低保;比如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些优惠政策等等。这些都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

那么,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社会形成了什么样的风气?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图片。

板书:社会

——放幻灯:

师:谁来解读一下这张图片。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什么事情?从这张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张图片也体现了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一个战略,是什么战略?通过实施的战略和你对图片的解读,说说我国对什么非常重视?

师:对了,说明 我国对科技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对创造的重视,对劳动的重视。也可以说对科技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的尊重。那么,在这样一种社会风气的带动下,自然而然人们就会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充分发挥出个人的潜能,从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出来。可以说目前很多致富者都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被激发出了个人的潜力,使自己走上发家致富道路的。像教材中小严的成功创业就是一个典范,同学们可以把它作为参考,思考一下我们个人应该如何去创造财富? (给1分钟时间看书,思考。)

板书:个人

生:看书回答内容。

师:说的 非常好。,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目前又应该如何做呢?对将来又有什么打算呢?给同学们一点时间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找几名同学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你的打算或者计划。(给1-2分钟)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打算?

生:联系自身自由发言。

师:老师期待着你们成为同龄人中先富的那部分人,到时别千万记得带带老师哦。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全部内容。下面谁来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自由谈收获。

师:看来大家各有所得。下面我和大家共同回顾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的分配制度,知道这样的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的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在分配制度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意图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我国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接下来了解了什么是共同富裕,以及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有关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教材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角度引领我们进行了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将来抓住机遇,实现自我价值而积蓄知识培养能力, 成为同龄人中的先富者,但别忘记“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也是课堂小结)

上一篇:经典电影对白范文下一篇:解除聘用协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