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思考研究论文范文

2023-10-04

阅读教学思考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1 教材本身而言, 教师应立足分析教材在立意、选材和语言运用上的新颖之处

语文教学离不开课本, 语文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园地, 完全抛开语文课本去教语文在目前是不现实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必须从教材的分析入手。“改变传统的满堂灌,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在立意、选材和语言运用上的新颖之处。”[1]“新颖”即与其它同类题材课文在写法上的不同。让学生找不同, 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本身就是在培养创新能力。教师须认真对待, 重在点拨。

先说分析立意。写文章贵在立意新, 只有“新”才能发表, 作者在写作时首先应考虑这个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在这上面大做文章, 让学生认识创新的重要性。比如在教《雨中登泰山》一文时, 教师指出古往今来描写泰山的文章举不胜举, 其中不乏名篇佳作, 如果不另辟蹊径, 是很难超过前人的。然而作者却别开生面, 写出了“雨中登泰山”的情景, 突出“有雨而无淋漓之苦”的主旨, 以“新”取胜。可见立意新是文章成败的关键。

在文章选材问题上, 分析也应从“新”字着手, 强调选材新颖的重要性。事实也正如此, 材料新可使旧题生色, 这是在写作中已证实了的。作为教材的文章也应是这样。所以教师的教学也应分析文章选材的新颖之处。如在教《散步》一文时, 引导学生找出作者莫怀戚在选材上的别致, 使学生明白作者“以小见大”, 通过“散步”这样一件小而平凡的家事, 突出地表现了亲情这一主题。如果都选一些重大题材, 恐怕就达不到目的, 或者是因为找不到重大题材而写不出来。应该说选材“新”使文章充满了感染力。

利用课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少不了对语言运用的分析。语言的新颖一旦为学生所理解, 印象是十分深刻的, 这一点, 我们应十二分重视。因为语文能力, 在相当大程度上是遣词造句的能力, 这个能力差了, 听说读写就无从谈起。所以不可小觑。比如在教《春》一文时, 对“绿叶儿却绿得发亮,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的“逼”进行分析, 学生就可以领会到“逼”的新意所在。相类似的例子在语文教学中举不胜举。同时, 他们也会在平常的说话和作文中注意遣词造句, 尽可能选择新颖的词语, 创新能力自然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鼓励学生挑战思维定势, 尊重学生思考和体验的多元性”[2]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的核心, 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有意义的思维成果。“传统的语文教学, 由于受到儒家中庸思想和从众心理的影响, 往往注重发展学生的聚合思维即求同思维而忽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的训练, 学生极易形成直线型单一的思维方式, 极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 严重影响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力、想象力及主动性的培养。语文有语文之特色, 语言文字的灵活性和模糊性, 它的多义性和个性化以及对文学作品情感体验的差异等因素, 使语文教学必然会出现不同的阅读个性以及阅读感受的多元化, 绝不是以科学主义为基础的所谓‘标准答案’所能规范的。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相抵牾的严重问题, 就是唯书是从, 唯教参是从, 唯教师是从, 对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缺乏应有的尊重。”[3]

在阅读教学中, 对作品的解读, 对文学形象的界定, 对已有评价的评价, 对作品空白的想象等都要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鼓励学生不囿陈说, 敢于打破定势思维, 更不拘于“标准答案”的权威, 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多听一种声音, 寻找另一种阐释, 多一点选择。只要持之有故, 言之有理, 就应该受到老师的鼓励的肯定。并且, “还要允许、鼓励学生发现‘有益错误’, 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意见, 有时要实行延迟评价, 引导学生在提出大量意见基础上再求佳求优。”[3]

比如课文《愚公移山》, 是通过“移山”来表现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 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 而学生却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愚公为什么不移屋?既然愚公“惩北山之塞, 出入之迂”, 把家搬出去, 不就万事大吉了吗?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思维定势的一种挑战。

如何解读《风筝》, 课本和教参都说这篇文章主要有作者与其弟弟的手足之情, 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 作者的自省精神, 作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我和学生在讨论这篇作品时, 学生提出:除此之外, 还有批判当时一些人对儿童的不正确的态度和教育方法, 批判封建的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及其对人们的危害, 表现对美好事物 (童年、春天等) 的怀念和向往, 写了鲁迅先生对兄弟的恳求宽恕和兄弟的全部忘却, 反映了他们美好的心灵。学生这种敢于质疑探索, 提出新见解的表现, 正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

3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宽松自由地学习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结论趋同, 答案唯一, 更是严重地束缚了师生的情感和思维, 学生只是配合完成预定教学方案的工具和被填充“标准答案”的容器。何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要实施语文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的教学作风必须民主, 课堂氛围要相对宽松自由, 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 让学生有自己读书、自己寻找答案的机会和时间。

学生在独立钻研文章的习惯形成后, 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如教《荔枝图序》, ‘实如丹’一句, 有个同学提出‘丹’是指荔枝果实的形状, 而不是指果实的颜色, 他的理由是下文说‘壳如红缯’, 这就是介绍了荔枝果壳的颜色, 他说白居易是很了不起的大作家, 决不会重复写荔枝的果实的颜色。”[4]学生不仅对课文提出问题, 而且听课当中及时发现老师讲课中的问题, 一位资历颇深的老教师说他在讲《论雷锋塔的倒掉》一课, 一位学生给他提意见:“同学照注释解‘禅师’一词, 老师就给肯定, 这是不够的, 他没有讲出作者用这个词的深刻含义。”即使在公开课上, 学生也能及时指出老师讲课中的不足和错误之处, 说他有一次公开课上翻译文言文练习, 把一个“之”的用法解为取消句子独立性, 但学生认为错了, 当场就把它提出来, 待大家共同分析之后, 他认识到那个“之”字确实是一般的结构助词。这件事使他后来明白:学生的聪明才智一旦发挥出来, 是很了不得的。如果学生只知道照老师讲的, 书上写的去做, 不自己动脑, 那是不会有发展的。可见, 教师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环境是很重要的。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除要求语文教学秉持主体教学思想和教学民主思想, 还要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启发式”既是一种教学方法, 也是一种教学思想。实践证明, 启发的方式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彻底扭转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状况的有益方式。集体讨论, 被教育专家评为“创造性集体思维法”, 它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 引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 正如一位大文学家所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彼此交换, 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彼此交换, 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这里所谈只是其中的一二。在这个问题上, 还要靠我们语文教师去探索, 去总结, 找出最能适应学生的途径和方法。只要我们努力, 我相信, 语文的创新教育一定会开出绚丽之花, 结出丰硕之果!

摘要:语文学科既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 又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0年4月1日发布《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指出:“语文教育必须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在发展学生语言的过程中, 努力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语文学科中听说读写的内容, 存在着大量思维能力及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因而,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其在人们已有经验基础上, 发现新事物, 创造新方法, 解决新问题, 形成新颖、富有独创性的良好思维品质。

关键词:创新思维 (能力) ,立意,选材,语言,多元性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之友, 2001 (3) :9.

[2]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1 (5) :44.

[3]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1 (5) :45.

阅读教学思考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1 情感引课勾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情感教学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优良素质和潜能, 教学应当充分发挥人的这种潜能, 教学应当在一个自由而安全的环境下进行, 充分尊重学习者的需要和尊严, 使之达到自我实现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学应当是一个不断情感交流的过程。语言教学过分强调认知因素而忽略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导致情感空白, 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态度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 它具有激励、推动、调节、感染和移情功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是英语教学的一大任务, 情感引课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探究的强烈动机, 能勾起学生阅读的强烈欲望。在教学课文China National Flag时, 教师先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历史, 让学生感到China is a great country with a long history, 然后通过问答及资料介绍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有关中国国旗的知识:The National flag of China has bright red base with five golden stars on the upper left side corner.The star on the left is larger than the other four, and it represent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other four represent millions of Chinese people.The bright red color represents the great communist revolution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whole flag means the Chinese people can overcome all the difficulties, defeat all the enemies and succeed in all the revolutions and construction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On October 1st, 1949, the Chinese flag was first hoisted at Tiananmen Square.在课文学习之前, 学生就树立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以及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强烈愿望, 勾起了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的欲望。

2 赏识教学燃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赏识教学法是以和谐人际关系产生的情感效应、移情效应、期望效应和激励效应为动力, 从学习动机的构成需要和和诱因入手, 通过教师赏识学生的优点, 尊重、理解、接纳学生, 满足学生尊重需要, 让学生从我能行中觉醒, 产生自信心, 形成自我实现的学习需要;通过教师的期望形成自我概率, 产生理想自我, 形成学习诱因, 通过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形成成功感, 发展自信心。

而现在的职高生素质相对偏低, 在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方面都有较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应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任务式地实施阅读翻译教学, 在学生理解受阻时, 不应任其自然或是不分场合、不计方式地指责:“你真笨,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如果无人指点迷津, 再也没有信心寻找太阳和出路, 心态变得更自卑、更胆怯。因此, 只有转变教学观念, 采用积极有效的阅读教学手段, 才能重燃学生的阅读兴趣。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 就是赞美和鼓励。”作为一名职高英语教师, 应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 大至一方面, 小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都可以成为教师激励学生的素材。我们不必等待学生取得巨大成绩时才表扬, 学生看似平常的小进步都应得到教师的赏识与认可。在英语学习中, 习惯了自卑和受责备的学生突然听到“Right”“Yeah, very good”“Well done”“You have made fast progress”, 学习心情会豁然开朗, 必会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新审视及定位。阅读教学中, 学生一个单词发音发准了, 可以表扬;一个句子读准了, 错误少了, 可以表扬;一个问题回答对了一个讨论积极参与了, 应该得到表扬;一次考试进步了 (即使还未及格) , 一次学习态度端正了, 更应该得到表扬。赏识是一枚火种, 能够点燃人心中的希望之火, 能够给成功插上飞翔的翅膀。试想, 如果教师以赞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 肯定学生, 而不是一味指责学生的错误, 学生能不欢迎教师的课吗?赞美是学生喜欢教师以及教师所教的课的秘诀。学生会期待教师的到来, 因为教师将发现他们的进步, 肯定他们, 让他们看到太阳, 看到出路, 使他们不断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原来我在英语学习方面还真行, 我还能阅读英语课文, 我有这么多优点, 我正在不断进步, 老师很关注我, 我是个受到老师赏识的学生, 老师认为我是很有潜力的……这样,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竭尽全力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 喜欢上英语, 喜欢上阅读。

3 分组活动发展学生阅读的能力

分组活动教学也可以称为合作教学。所谓合作教学主要是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 共同利用资源, 互相支援, 去进行学习;并利用小组本位的评核及组间的比赛, 制造团队比赛的社会心理气氛, 以增进学习的成效。一方面使学习机会更加平等, 一方面使学习动机更为强烈。

阅读是职高英语教学的难点部分, 既要扩充词汇, 又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职高生而言, 要一口气完成阅读理解教学内容, 既枯燥又吃力, 必须注意分解阅读任务, 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提高阅读能力。分组活动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补, 组员之间的相互合作, 取长补短, 各抒己见。分组活动打破了一个人完成所有教学任务的尴尬和无助局面, 营造了相对宽松、流动性的环境, 为学生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 赋予学生权利, 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 在参与中体验, 在参与中感悟, 在参与中创造, 在参与中发展。分组活动非常适合在职高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

3.1 分组完成教师设置的阅读任务

在教学阅读课文时, 教师可以把阅读理解的任务细致化, 把班级学生分为几个活动小组, 指导每组学生有计划地共同完成指定任务。如在教学课文China National Flag时, 教师可以针对整篇课文, 细化、简易地设置每组译3句。

然后, 教师把班级学生分为4个小组, 每个小组共同活动, 共同寻找问题答案, 最后由小组派出代表或教师点名回答该组问题。这样就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 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3.2 分组完成对阅读文段的讲解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引出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后, 根据文段意群, 把教学文段分为几个部分, 发出指令, 要求每个小组组织讨论一个文段, 讨论文段的理解思路、重难点内容、词汇和语法结构等, 把讨论结果做好记录, 然后每小组推出一位学生, 到讲台上充当小老师, 为全班同学讲授该阅读部分的学习内容, 讲完后再由教师给予评价以及补充。这种模式增加了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 充分调动了学生探讨的积极性, 发扬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大面积提高了阅读课文的教学质量。

此外, 在分组完成教学任务时, 教师还可以让各小组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然后让各小组在参与中竞争, 看哪个小组完成任务最好, 并给他们分别计分, 一段时间后总结、公布成绩, 以此促进学生在竞争中发展。

总之, 职高英语阅读教学任务艰巨, 但只要教师多想办法, 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 持之以恒, 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阅读理解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增加词汇量的有效手段, 也是职高英语教学中的重点训练项目。笔者认为, 在职高英语阅读教学中, 通过情感引课、赏识学生、广泛开展分组活动, 对提高英语阅读课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极大帮助。

关键词:职高英语,阅读,情感教学,赏识教学,分组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国华.职业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阅读教学思考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我们却不知不觉将这些珍贵的东西抽掉了, 在任务性学习的轨道上, 教育者的阅读训练真是“韩信将兵, 多多益善”, 不但霸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他口若悬河得同时, 也使得学生主体意识失落。本人以为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主体, 特别是在人文色彩浓厚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阅读是一种情感得投注、心灵的感悟。我们绝不能在课堂中忽略阅读的文学本性, 降低阅读的品味。在阅读过程中作为读者会有一种期待视野, 主要体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1) 文体期待意味着学生希望体味到某种文体可能具有得特定艺术韵味和魅力。比如, 学生学习《红楼梦》, 自然就会期盼着波澜起伏的情节和血肉丰满得人物塑造。而阅读《春江花月夜》, 则会期待节奏、韵律以及某种抒情意境得出现等。形象期待意味着学生希望从接触到得形象和情景中, 看到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或符合某种特定情绪得氛围得展示与渲染。比如, 当学生读到“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娴静时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时, 会期待在作品中看到一位聪慧、纤弱又多愁善感得美丽姑娘。意蕴期待是学生对作品得较为深层次得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等方面得期待。

阅读期待时一个十分积极的阅读心态, 学生学会对一篇新文本提出问题, 形成自己的阅读期待是十分重要的。它是问题意识的觉醒, 是学生深入思考的起点、持续阅读的动力, 也是产生阅读创意的源泉, 更是他们关注和思考社会人生、催化善心良知的开始, 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在不同层面上存在着教师串讲分析或串讲串问的形式, 严重蒙蔽了学生视野, 学生课堂上读书得时间太少, 独立思考得时间更少。无论什么样的教材, 什么样的教学对象, 都是时代背景, 作者介绍, 正音解词, 句段分析, 结构主旨, 写作手法等, 从头到尾, 也不管学生是否需要, 课文是否有必要, 最终导致了阅读的程式化、模式化。这种天花乱坠的“一言堂”, 表面热闹的“满堂问”, 架空分析的“解剖课”, 把学生死死得框在老师建构的“樊笼”里, 学生象笼中的困兽, 渐渐失去了野外寻踪的意识和能力, 也不想有自己的天地。原本颇具诗意的文本, 变成了练习“解题术”的范文, 语言感受能力没有了, 形象感悟没有了, 思想升华也没有了。

面对种种问题, 我思考了很多。语文课是人的精神家园, 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 是内心情感的流露, 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 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因而, 语文课应该是老师和学生发挥性灵的课堂, 如果忽视这非常重要的一点, 教师会变成一个不知变通的教书匠, 学生也会变成有头脑僵化的“解题机器”, 所以愚以为, 教师要首先有自省意识, 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 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 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学生成长的引领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下讲台, 走到学生中间, 和学生一起走在汨罗江畔与屈子同吟, 走进桃源与陶潜同乐, 走出樊笼, 与学生共同欣赏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 为他们在精神上开辟一块蔚蓝的天空。

当然, 在进行角色自省的同时, 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阅读本身就有再创造性质, 学生要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 对文本进行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教师应致力于学生情境的创设, 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习惯的促成, 而并非“画地为牢”绞尽脑汁的讲学生诱入自己预设的答案中, 而后滔滔不绝, 喋喋不休的硬塞给学生一些东西, 否则其结果只能是语文的形象被淡化、语文的情感被稀释、语文的直觉被斩断、语文的想象被禁锢、语文的灵性被扼杀, 学生难以自主的欣赏风景。我们的教育老祖在几千年前就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之者, 不如乐知之者”。如果学生学会充满乐趣的自己寻找答案, 我们的课堂就成功了一半。

我们的语文课堂是通向“心灵幽处”得一条道路, 它是一个“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的圣地。我们对之的把握应如教育前辈们所说的“一枝一叶总关情”, “嫁与东风不用媒”, 这样我们才能从一朵花中看到整个春天, 从一粒沙中发觉整个世界, 从一个文本中领悟整个人生。

摘要:阅读本身具有再创造性质, 学生要以自己的期待视野为基础, 对文本进行富于个性色彩的解读。而现阶段的阅读教学存在众多忽视语文真正价值的问题。教师串讲分析或串讲串问的形式, 严重蒙蔽了学生视野, 教师要有自省意识, 调整好自己的角色, 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让语文课堂成为通向“心灵幽处”的一条道路。

关键词:文本,阅读,期待视野,自省,再创造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思考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为了改进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笔者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反复思考,认真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 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

将英语阅读课与多媒体设备相结合。夏赛花老师和吴古华老师早在“英语泛读课的现状及改革———北京三所高校的调查报告”一文中就曾经提出“多媒体结合阅读课就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问题。”通过实践笔者也发现,图文并茂,音视频与文字相结合的阅读材料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鉴于英语阅读课的性质和要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更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广泛阅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开发和利用网络及电子资源,能增加课外阅读材料的来源。不仅如此,以多媒体方式呈现的阅读材料跟容易随时增添和改进,从而保证阅读材料的及时更新。

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者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最需要、最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从而在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材料挑选上有的放矢。笔者就所带班级的调查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阅读材料主要集中在:英文经典名著,流行小说(如《哈利波特》,《暮光之城》等),时事热点新闻及评论等。而鉴于目前英语专业阅读教材的有限性,教师应尽可能的扩展不同题材的英语阅读材料,这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在阅读材料中,既含经典名著片段也有充满时代感的文学作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以外,将以上阅读材料编辑成册,作为学生的课外读本。

2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英语阅读课中尤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某些单词,句子或语言点的解释上,而应引导学生学会抓全局、分层次、理逻辑,逐步训练他们在面对不同阅读材料的时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把握全文,理清逻辑。这离不开平时教师对学生阅读技巧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训练。笔者认为在整个学期的阅读课程体系中,应开设专门的阅读技巧课程,在向学生充分介绍各种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辅以实践训练。此外,在其他的阅读课上教师应反复示范、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

3 组织多种形式的二课活动,促进阅读教学

如今,课内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他们寻求更主动、更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而事实也证明,目的明确、设计合理的二课活动对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例如,开展读书报告会,也可以在阅读课内开设presentation class,鼓励学生自己制作PPT,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也可以开展知识竞赛,从而扩充学生对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阅读教学。此外,还可以开展词汇比赛(如猜词游戏等)和阅读比赛(如快速阅读小组竞赛等)等。二课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而且会促进他们去主动阅读。

摘要:英语阅读课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它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英语阅读教学,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同时也不应忽略二课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 洪岗.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外语,1994(2).

[2] 庞继贤.有效提高英语阅读[J].英语学习,2002(6).

阅读教学思考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1 提出针对性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篇文章的难点和疑点是进行阅读教学必须抓准的关键之处, 教师应深入挖掘难点和疑点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在讲授《孔雀东南飞》一文时, 教师巧妙设置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刘兰芝和焦仲卿, 最后的命运却是“举身赴清池”和“自挂东南枝”, 他们这样死真的值得吗?这个问题主要是以社会背景、主人公性格特点和主题思想为出发点, 具有针对性地在此关键处设疑提问。在当时礼教森严的社会背景下, 很难追崇自由的爱情, 爱情的命运是由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封建礼教来决定的, 而导致主人公的命运最后只能一死了之。这个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意识, 从而提出更多的质疑和问题, “他们一起私奔可以吗?”“他们联合起来抗争可以吗?”通过学生深入比较和思考, 得出刘兰芝和焦仲卿别无选择、非死不可的结论时, 从而深刻地认识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通过教师巧妙地设疑和引导, 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2 从切入点入手设疑, 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

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在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写作技巧上作文章, 设疑提问尽量避免概念化, 而应逐渐开拓新型的思路和方法, 以全新角度为切入点巧妙引入, 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进一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授《蜡烛》一文时, 可以从标题的含义为切入点设疑提问:要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 强烈赞美反法西斯各同盟国之间的深厚友谊, 怎么用《蜡烛》而不用《友谊》作标题呢?接下来要求学生通读全文, 了解到为了赢得南斯拉夫的解放, 一位苏联战士不幸牺牲, 一位慈祥的南斯拉夫母亲不忍其暴尸战场, 顶着连天的炮火掩埋了这位烈士, 并将她最珍贵的、珍藏45年一直不舍得用的结婚喜烛, 点燃在烈士的坟头, 以此来悼念烈士表达深厚的敬爱之情。因此, 《蜡烛》作为标题, 足以诠释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战士难以言喻的崇高感情, 这份感情已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这烛光, 是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 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无限哀思, 可见用《蜡烛》具有超脱寻常的非凡意义。这样的设疑提问, 较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 安排曲折性的设疑提问,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语文教材内容有课前提示、课后练习以及基础知识训练辅助, 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直截了当地提问, 学生必然会感觉索然无味, 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将直白的问题做到曲折性地设疑, 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巧妙变换提问的思路, 突破固化的思维模式, 从问题的其它角度寻求思维突破口, 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实际效果[2]。例如在讲授《我爱这土地》一文时, 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面对我们所热爱的伟大祖国, 我们面带微笑, 而为什么作者却是眼含泪水呢?学生对于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而需要紧密结合文章的社会背景, 才能真切领悟到诗人深刻的爱国情感, 也真正懂得如何鉴赏和品味。曲折性的设问, 能较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达到意想之外的效果。

4 设置具有趣味性、拓展性的提问,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 在讲授《未选择的路》一文时,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依据你所掌握的关于“路”的名言警句还知道哪些?这样迅速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 随即产生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鲁迅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等。在教授《变色龙》一课时, 文中具有这样一情节: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 端着一个筛子, 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那么就是说来这之前, 警官刚刚“处理”了一件“案子”, 依据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展开充分想象, 构设一个场景, 深入描述了奥楚蔑洛夫和助手与一个卖醋栗的小商贩如何周旋的情景。这样的设问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了想象力, 较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总之, 设疑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必须将质疑问难置于一个关键位置来对待, 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带动, 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从而较大程度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

摘要:在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做好阅读教学课堂中的设疑提问显得较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 从几个方面出发, 深入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设疑提问的方法与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疑,提问,思考

参考文献

[1] 屠永刚.增强提问艺术性提高教学实效性——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2, (5) :15.[1]屠永刚.增强提问艺术性提高教学实效性——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2012, (5) :15.

阅读教学思考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1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现状

1.1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不达标

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存在很大的问题,在英语阅读时,文中很多词汇学生都无法很好的理解,这导致很多句子学生无法顺利的阅读下来,从而影响对整个文章的理解。 简单地举个例子:dragon的意思是“龙”的意思, 代表着权利以及吉祥。 但是这在英美文化中,则是代表贬义,属于大凶大恶的意思。 因此若是学生对英语以及汉语中龙的文化含义,那么将会直接影响整个文章的理解,影响学生的效率。

1.2学生阅读语篇内容不丰富

对于语篇来说,主要是利用一些特殊的内容部意义结构相互连接的语言表现形式,相关学者将其分为表达性文本、相互性文本以及诗学类文本,表达性文本主要是指一些日记等[1]。 相互性文本指一些广告、用户手册等。 诗学类文本指一些喜剧以及小说等。 另外很多学者对其也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其包含内容十分广泛。 而对于初中英语阅读的一些语篇来说,很多都属于学术性语篇,即使是存在一些实用性的语篇,但是也经过了改革,这导致语言缺乏相关的真实性。 同时语篇的形式十分单一,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的语用能力。

1.3教师语用水平的局限性

很多初中的英语教师都是一些本科、专科以及大专学历等毕业,其学制比较短、导致了很多的课程无法有效开展,这样学生缺乏语言功底以及一些较强的汉英文化修养。 在对学生的教学中,教师仅仅是简单地讲解一些,同时为了应付升学的压力, 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的讲解时仅仅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对语言结构的讲解,很少能讲解一些国外的文化等,忽视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2提升初中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策略

2.1提升学生语言知识能力

要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 教师要做好对学生单词、短语以及相关句子中语用知识的讲解,提升学生对其的理解[2]。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将词语以及句子的含义为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将这些单词的语用含义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其在英语口语阅读中的应用。 让学生对这些词语的语用知识进行整合,使其经常进行回顾,从而来提升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

2.2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

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教学方案,并且为学生提供较多的阅读资源以及语篇的形式。 教材不是唯一的阅读资源,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扩展阅读,从而来提升阅读的资源,利用一些庞大的网络媒体来做好对资源的补充。 教师在设置课堂教学内容时候,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或相关的阅读资源,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一些科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从而来促进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 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要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网络教学,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一些于都的资料,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 在学习中教师作为引导者,随之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与学生做好交流工作。 同时教师也要设置一些合理的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查找一些资料来进行问题的解决, 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以及语用能力。 另外,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等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口语交流, 这样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从而来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2.3教师提升自身语用能力

对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属于一个引导者,来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语用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3]。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开拓自身的阅读空间,利用一些网络技术来在网上搜集一些资源以及资料,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讲座以及研讨会,对教师进行再教育活动, 促进教师丰富自身语用知识。 学校也可以创设一些交流群,促进教师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相互之间进行学习,从而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另外,教师要对英美文化有一个更好的了解,这样会对各种词语句子等的真正含义有一个认识, 以此来教会学生对其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世界。

3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促进学生会英语素质的提升。 所以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内容,设置一些科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阅读量,逐渐的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英语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主要是重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处理能力,学生阅读的资料很少,教师在讲解时候仅仅是翻译一下材料,这样就导致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以及学生对于语用能力的提升缺乏相关的意识,导致学生无法在初中英语阅读中提升自身的语用能力。因此,教师以及学生必须改变自身的观念。本文主要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上一篇:青藏武术文化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家用电器财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