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践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2023-12-13

工程实践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当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本着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在

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其他辅助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了课堂授课及听课效果,有利于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做学结合;专业综合改革;课程整合;工程实践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人才在新的工程背景下,从事与工程相关工作所具备的各种能力,是保证其能够有效参与社会,进行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1]。有学者认为:工程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实践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曾提到“建设英才培训基地,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培养模式”。

这些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等工程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视。在政策的推动下,各学校陆续开展了自己的卓越计划。唐山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面向工程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在人才培养上,以工程一线需求为导向[3],确立了包括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了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的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一)理论教学

当前的课堂教学

主要以教师为中心[4],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陈述教学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听课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知识、讲授水平和经验程度。好的讲授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直接讲授也有其不足,在长时间的课堂讲授过程中,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很难长时间投入到听讲中,在这种知识传授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机械地去接受,而且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多数学生以应付期末考试为目标。学期中的作业、考试等练习环节远远不够,不足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学完结构设计类课程以后,学生很难把一门课程中的各个章节联系起来,更不容易把各门专业课程联系起来,完成一个整体的结构设计,学生对知识仍然缺乏整体性认识。

(二)课程设置方面

在课程设置方面,仍然是采用传统的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缺乏整体性。如结构设计类仍然是开设传统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建筑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筑钢结构设计等课程。不同的课程如结构设计和抗震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强,软件使用课程和专业课程联系不紧密等,造成学生学完各门专业课程以后缺乏对工程结构的整体认识,学生的综合能力差。

(三)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

1.试验课程

结构试验类课程内容相对工程实践的发展较陈旧,试验内容多属于验证性试验,老师采用课堂灌输的方法使学生失去了自行查阅资料、设计试验方案、分析试验结果的机会,加之学生对试验课程的不重视,导致大部分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

2.实践环节

(1)课程设计

当前的课程设计仍然存在脱离工程实际的现象,设计内容陈旧,跟不上工程实践的要求,且各门课程设计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使得学生在做完课程设计以后对规划、设计、施工、预算各个环节缺乏系统性认识。

(2)毕业设计

目前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题目类型较单一,如结构设计类题目多年来一直以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对于其他的结构体系很少涉及;二是结构设计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手算轻电算的现象,学生往往会把较多的时间花在手算计算方面,而对于后期的PKPM建模、模型计算、施工图设计乃至施工图的完善不够重视,以至于设计完成后学生对真正的结构设计及设计成果的要求了解甚少。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应用型人才是擅长操作的技能型人才,他们具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应用型人才的核心是“用”[5]。培养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人才培养上,应用型本科人才更多地偏向于知识和理论的基本应用,在知识和应用层面上,更注重技术知识和技术应用。

唐山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在房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矿山建筑等领域的施工、设计、管理、监理等单位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除各专业的通用能力和土木工程专业基本能力以外,在人才的专业应用能力方面,还提出了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具体包括工程施工综合能力、工程勘察设计能力和工程项目组织管理能力,这些正属于工程实践能力的范畴。

三、新教学模式的提出

(一)新模式的构思

新的教学模式本着激发学生兴趣、把握学科及工程前沿动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则,在3个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课程整合和课程内容优化,还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采用了“做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如图1。

在该教学模式中,对各教学环节和辅助环节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先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初步的认识,而配合相关课程进行基础性训练,然后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及相应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初步培养,最后进行综合性训练和创新能力提高训练。

(二)具体实现方法

1.理论教学

(1)优化课程设置

理论教学方面,采用优化课程体系的方法,将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去掉重复的教学内容。如将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整合为工程结构一,将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及砌体结构设计、建筑钢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整合为工程结构二。如此一方面简化了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抗震构造措施与具体的结构体系结合起来讲授,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与此同时,理论授课中省去繁琐的理论推导,增加综合性案例或项目教学,使学生有机会接触项目的分析和设计。

(2)课后作业

在原有的以计算为主的作业基础之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作业和兴趣作业,鼓励学生自选题目,提交不同形式的课程作业,以此完善学生不同方面的知识。

(3)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整合以后,就一门课程而言,内容偏多,单靠期末考试不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对于设计类课程仅依靠考试并不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采用增加中间考核环节的做法,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

2.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环节,指导教师可以选取实际工程项目的某一子项,让学生自行提炼设计题目,简化计算模型,完成设计。

毕业设计环节让学生在电算阶段,尝试给出不同的结构方案,分别计算,并分析计算结果,然后按照设计深度图样完成施工图。

3.其他辅助环节

(1)创新性试验

每年学生可以通过直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者自行选题、申报不同级别的创新性实验的方法来参与科研工作,通过研究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和行业发展动态,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性试验,在题目的选择方面,指导教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查阅资料、选择题目、申报题目、设计试验方案、完成试验操作、处理数据、撰写结题报告。整个研究过程学生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这对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学科竞赛

在每年一度的建筑文化艺术节上,学校要开展制图与构型能力大赛、测绘技能大赛、建筑创意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等方面的比赛。通过比赛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为大家提供合作、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学生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需要参赛队员团结协作。参赛队伍的组合提倡跨年级、跨专业组队,这样可以让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从而调动整个专业各个年级学生的积极性。

整个比赛过程需要参赛队员广泛查阅资料、精心设计自己的方案、细致加工构件、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结构整体。制作好的模型最终通过加载试验确定胜负。通过此类比赛可以锻炼学生文献检索、方案设计、加工制作、团结协作、表达和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

(3)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利用暑假,发挥专业优势,深入社会市场、工程一线进行调查、考察,通过暑期实践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4)专题讲座

定期聘请行业资深人士为学生做专题讲座,以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工程实践应用及发展。

4.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教学体系,在综合改革过程中,还构建了本专业的创新实践辅助教学平台,该平台可以为师生提供相互沟通、交流合作、资源共享、项目选题申报、作品展示等多种功能。

四、新模式的效果

在专业综合改革中,通过课程整合加强了相关教学内容的联系,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专业知识。同时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三年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等各种辅助教学活动的比率达到50%,

学生的专业兴趣,以及实践及创新能力大有提高,课堂听课效果也有明显改善。

五、结语

鉴于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的缺陷,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听课效果下降的现象,在综合改革中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还提出了“做学结合”的辅助教学模式,通过辅助教学模式的相关训练,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且有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余晓. 面向产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开发研究[D].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2]吕俊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中国高教探索,2001 (3):51.

[3]鲁嘉华.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兼”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8.

[4]Robert J. Sternberg Wendy M.Williams.教育心理学[M].张厚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5]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66.

工程实践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从当前社会对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土木工程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培养适合当前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新培养方案,着重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创建校企合作平台,实施保障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旨在为地方土建类专业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平台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一举成为世界教育大国。目前全国普通高校中地方院校占绝大多数,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主力军[1]。截至目前,中国接受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约371万人,研究生约47万人。用人单位指出高等工程本科教育存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欠缺和工程素质不高两个方面的不足[2]。经济全球化使中国在世界各地开展国际工程项目的机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工程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熟谙工程技术,具有创新意识、经济管理意识和创业精神,而且还要了解各国的文化、历史、法律,能够使用多种语言,了解世界市场变化,在工作中灵活主动。

针对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求,结合教育部2010年6月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沈阳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实施方面进行了尝试,试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当前社会所需的工程技术型、创业型人才特点出发,探索地方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新的模式和途径。

一、原有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定位

在制定新的培养方案前,先后调研了开设有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不同层次院校,包括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并比较了国内外其他院校该专业培养方案,包括香港科技大学、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情况。

国外一些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的结构体系和内容与国内存在一定差别,国外的培养方案分支更细、专业性更强;国内重点大学的培养重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上,地方院校侧重培养宽基础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沈阳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原有培养方案中的不足

原有培养方案不足体现在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各实践教学环节独立,没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课程或课程设计教学仅仅围绕某一具体课程展开,忽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连贯性、整体性,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融合不够[3]

第二,实习任务重,时间短而集中。学生在有限的实习期内只能参与其中部分甚至某一道工序,无法全面了解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与施工工序,也无法真正掌握实际的施工工艺,实习效果不佳。

第三,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脱离,实习基地相对匮乏,面向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导致实践教学理论化。

第四,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实践教学缺少自主性和创新性。

(三)改革的必要性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教学在培养方案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作用和功能是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鉴于此,必须对原有培养方案的教学体系,特别是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使之更有利于培养时代所需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二、新培养方案体系及其构成

(一)新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积极探索和创建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工程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学校工程教育的水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新方案制定的基本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原则,以优势传统产业和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学科专业为依托,以培养“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为平台,以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及教学方法与形式改革为核心,积极探索和创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全面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新方案的培养目标及要求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土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能力,能够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理、投资开发、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重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新的培养方案要求毕业生系统掌握理工科理论基础、力学基本理论和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熟悉土木工程的建设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土木工程设计及施工的主要规范和标准,受过专业技能、专业实验和实践等方面的训练,掌握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监测、工程概预算以及工程招投标等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与研究能力;具备工程过程管理和工程运行及维护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工程信息获取和鉴别能力、职业技能和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表达交流能力;具有撰写国内外土木工程招投标或邀标书、合同协议书的能力;具有从事土木工程领域工作相关的职业资格或具备相应职业资格要求的能力[5]

(四)培养方案体系构建

土木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以“一二三四五”人才培养模式为基本思想,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任务,通过课堂理论教学、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一二三四五”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主线、两个平台、三个层次、四条不断线、五大模块”。“一个主线”,即以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主线,培养学生基本素养、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两个平台”,即校内资源基础平台和校企合作拓展平台;“三个层次”,即不断提升基本素质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和综合实践能力教育基准水平;“四个不断线”,即确保学生从入学开始的的大学四年内外语、计算机、实践教学和职业生涯教育不间断;“五大支撑体系模块”,即外语知识和能力培养模块、计算机知识和能力培养模块、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模块、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块和设计知识、能力培养模块。

整个培养方案结构科学、合理,各环节间衔接有序,结构体系如图1。

(五)培养方案中实践体系构建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使学生验证和深入领会基础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既互相渗透又相互支撑,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新培养方案中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社会实践体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实习教学体系、课程及毕业设计教学体系。其中,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三部分构成;实习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两部分构成。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能力,正确掌握专业技能技巧,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4]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改革后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实践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与科学技术同步,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更具前瞻性与系统性;更新了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案,确保与社会、企业紧密联系;教学环节安排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实践教学内容体现了应用特色;构建了实践教学平台,真正投入了实践教学经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

新实践教学体系着眼于避免实践教学环节各自孤立,保证了知识的持续性、连贯性,较好地解决了实践教学与具体实际工程脱节,流于形式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新培养方案的特色与要求

(一)新培养方案特色

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充分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和地方院校的特点,突出“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综合素质高”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指导思想为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强化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加强素质教育。

二是,培养目标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突出适用原则,在大土木基础上,专业分设房屋建筑、道路与桥梁、地下工程和建筑经济四个方向,择业相对灵活,实现了互补。

三是,在体系结构上,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并行设置,保证既相对独立又衔接有序,实现了相互支撑。

四是,突出实用性原则。为满足总学时的限制要求,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删减了如普通化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等与专业关联较小的非专业课程,增加了地下工程、道桥概论等课程。

五是,鼓励双语教学。培养方案中在第五、六、七学期设置双语教学课程,鼓励教师双语教学,选择双语教学的学生可免修当学期的科技外语或专业外语课程。

(二)培养方案中各类学分学时要求

在培养方案中,整体教学环节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其中,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20.7%,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42.6%、40.6%和12.9%。按课程性质可分为必修和选修,其中必修部分学时占总学时的80%。各类学分学时具体要求详见表1。

毕业生在毕业前要修满188学分,其中理论课程教学(包括:实验课)139学分,集中实践教学39学分,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10学分。专业有房屋建筑、道路与桥梁、地下工程、和建筑经济4个方向,要求学生在第6学期必修一组方向课程5学分,同时在第6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中至少选修5学分,在第7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中至少选修10学分(可在其它相关专业选修课中选修);素质拓展教育课程要求在全校公共选修课程中按类选修6学分,学生自选上课学期;专题教育4学分。在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除了修完必修的36学分外,还需在专业领域内选修任一专业方向3个学分的实践内容。

四、实践教学的实施

沈阳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借鉴欧美等国外发达国家土木工程专业“回归工程实践”的教育理念,按照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原则,把课堂内外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为一个衔接有序、层次分明的体系。开展实践技能训练,突出能力培养,实施面向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模式,与设计院、监理公司、施工企业等30余家企事业单位展开合作,创建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培养模式,开展了四类基于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包括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就业基地、青年教师实践基地和创新试验与科技活动平台等。自2010年以来,各类合作平台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具体情况如图3。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采取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方式,通过该培养模式的实施,采取轮训、顶岗等实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专业理念,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了各类实际工程施工程序、工艺和技术要求,为即将踏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确保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有效落实,学院建立了实践教育保障体系,包括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开放实验室,培养创新精神,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教学评价、质量监控体系等。

五、结语

当前,地方院校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一定要适应于社会各行业的发展需求。沈阳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为增强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在新构建的教学体系中加大了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及工程实训等实践教学比重,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真正实现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近5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良好,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基本实现了地方性院校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鲍文博,金生吉,宁宝宽.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4):111-113.

[2] 李书伟,刘绍娜.“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实践教育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23(11):138-140.

[3] 李远瑛.地方性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改革[J].山西建筑,2009,35(17):177-180.

[4] 潘睿.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103-105.

[5] 夏建中,吴建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环节教学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5):388-342.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 teaching training program for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local colleges

JIN Shengji,BAI Quan,XU Jinhua,BAO Wenbo

(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 110870,P.R.China)

工程实践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建筑工程测量这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更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它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如果测量出现任何问题都会给工程的实施带来很大损失。为此,教师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应结合学科发展以及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除教授学生课堂理论知识之外,还要给学生留下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本文就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学方法等方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进行以下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构建实践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开展实践教学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拥有足够的仪器设备,让学生在接受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直接进行操作,只有这样做才能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投入实践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中需要用到电子经纬仪、垂准仪等设备,为此,职高院校负责人要专门投入一定的经费在仪器设备上,以此来满足实践教学的多种需求。同时,还要构建实训室,为实践教学提供场所,在该场所中,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很好地进行课堂上的理论实践,从而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利用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完成实践活动。

二、重视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操作仪器设备的能力。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其要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减少理论知识的讲解时间,增加实践动手的时间。以“经纬仪的构造和操作”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在讲解这部分理论知识的时候,如果能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自观察经纬仪,学生就能形象地了解到经纬仪的构造。在以前的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因为设备的不齐全造成理论实践过长,实践课的学时较少。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专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的需求,学校逐渐将实践放在了首位,加大了设备投资,实践课的学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当实践课的数量逐渐上升时,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占据核心地位的,当然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也不例外,教师没能领会新课程的思想,课堂始终还在教师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测量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老师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也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要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改革首先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1.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本身集视频、动画、声音等优点于一身,在讲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的形式将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接受、消化这部分理论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讲,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造了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运用自主式学习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谓自主式学习法,是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明确掌握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与方法等,顺利完成老师所安排的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接受能力等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台仪器,让小组内的成员根据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制订本节课的学习计划,随后小组内成员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自主学习。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每位学生会发挥自身的优势,克服自身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改革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革新,任何一种传统思想都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就被新思想取缔,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更是如此,教学对象是学生,他们的天性是好动乐学,只有激发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改革才能产生它的实质性作用。

所以,在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出发,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经验,探索出一条新型的改革道路,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多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龙飞,韩文娟,赵威,等.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错误及应对措施分析[J].四川水泥,2015(5).

[2]何玉莲.建筑工程测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5(14).

[3]王小广.任务驱动法在《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6):270.

工程实践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然而, 并非所有人都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大多数学校的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都没有完全的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由于教育培养机制跟不上发展步骤、社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等等原因, 许多实践都是流于形式, 马虎了事, 不能起到充分锻炼同学们的作用。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而笔者经历的本次科研实践使笔者获益匪浅, 从零起步搞研究, 一步步完成实际的工作, 经历学习——应用——研究的过程, 不流于形式, 不浅尝辄止, 深入现场, 切身感受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1 实践过程

笔者分几个方面详尽介绍了本次科研实践项目完成的八个过程, 即技术背景分析, 矿井概况,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技术经济指标, 研究实验方法, 计算与可靠性分析。

1.1 技术背景

矿井通风系统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根本, 通风系统的优化改造是煤矿的一项重要工程, 改造工程的实施直接关系到矿井中远期通风系统的运行, 甚至直接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 因此对通风系统现状进行优化, 对矿井中、远期通风方案进行模拟, 对提高矿井当前的通风保障能力, 保障矿井今后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将在对矿井进行系统通风阻力测定的基础, 应用先进的Ventsim煤矿三维通风仿真系统, 建立矿井三维通风系统模型, 通过模拟检验, 保障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应用建立的数值模型, 进行系统现状改造方案模拟、工作面热害防治通风方式效果模拟、矿井中远期通风方案模拟等工作, 建立的三维通风系统模型可为矿井通风科学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数字化通风模拟技术开始在我国得到研究和应用, 它通过将矿井通风系统数字化, 使用网络以及分支、节点上的属性来代替真实的矿井通风系统, 构建矿井通风系统的数值模型, 从而进行矿井通风的数值仿真。这样做不仅可以预测通风系统改造的效果, 而且可以预测矿井今后开采中安全生产对通风系统的要求。这种方法基于完善的矿井通风数学模型和可靠的数值计算方法, 经过国内外广泛的实践应用, 证明是可靠的、科学的, 是矿井走向科学化、数值化管理的必经之路。

1.2 矿井情况

黑龙江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东海煤矿1965年移交鸡西矿务局, 经1975年至1985年两次大型改造后, 完成了-450水平的全部工程, 当前矿井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年。

矿井采用皮带斜井开拓, 有二、三、五、六四个采区, 经2007年矿井瓦斯鉴定为高瓦斯矿井。采用混合抽出式通风, 由7条入风道, 2条回风道担负矿井通风任务。矿井运转主扇2台, 分别为二采区主扇和立风井主扇, 主扇型号:BDK-6-17和BDK-10-36, 风压分别为162mmH2O, 立风井主扇水柱为295mmH2O, 矿井总入风量为13720m3/min, 总排风量为14566m3/min。

近年来,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 瓦斯涌出量也随之增加, 矿井现已开采至-1100m以下, 现有高瓦斯工作面5个, 分别是三采区196采煤工作面、五采区195采煤工作面、303综掘工作面、605炮掘工作面、601综掘工作面。矿井通风系统比较复杂, 且存在热害威胁, 因此, 优化、简化矿井通风系统, 对矿井深部采区的开采进行通风保障模拟预测, 提高矿井通风的保障能力, 是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 对矿井瓦斯、热害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3 主要研究目标

在对东海煤矿通风系统进行阻力测定的基础上, 分析当前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通风阻力分布状况等, 确定通风系统参数, 提出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应用矿井三维通风仿真软件构建矿井通风系统模型, 对通风系统改造、工作通风降温方案进行效果模拟, 通过对比分析, 确定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方案;针对矿井今后5~10年内开拓开采规划, 预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规划设计矿井通风方案, 预测通风状况, 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1.4 主要研究内容

(1) 东海煤矿通风系统阻力测定。

依据《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MT/T440-1995的要求, 对东海煤矿当前通风系统进行全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2) 东海煤矿通风系统现状分析。

依据通风阻力测定的结果, 绘制矿井通风网络图, 对测定数据进行处理和模拟验证, 在此基础上, 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分析。

(3) 东海煤矿当前通风系统三维模型构建。

应用三维通风系统建模软件, 构建真实矿井三维通风系统模型。

(4) 东海煤矿当前通风系统优化研究。

通过对通风现状的分析, 提出通风系统改造方案, 进行改造方案的数值化, 模拟改造的效果, 优选确定科学、可靠的通风方案。

(5) 东海煤矿工作面热害防治通风方式研究。

通过井下热害参数的收集、测定, 构造防治热害的工作面通风方式, 对其热害防治的效果进行模拟计算, 确定合理的工作面热害防治通风方式。

1.5 技术经济指标

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符合《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MT/T 440-1995的要求;对矿井通风系统的分析内容全面, 切合实际;提出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方案、中远期通风方案切实可行, 模拟结果可靠;建立的三维通风系统模型符合矿井实际, 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提供必要的阻力测定、三维建模、通风方案数值建模和模拟结果分析技术培训。

1.6 采用的研究试验方法

(1) 现场调研, 收集资料。

(2) 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和数据处理。

(3) 通风系统基础参数模拟验证。

(4) 通风系统三维建模和通风方案模拟。

(5) 通风现状优化方案模拟、通风系统中远期方案模拟。

1.7 调研、计算

现矿井总需风量:11660m3/min。

矿井总进风量:14554m3/min。

矿井总排风量:14963m3/min。

矿井近期风量情况。

根据东海矿实际情况, 二采区只有1个普采工作面, 4个掘进工作面, 2个硐室。二采区总入风量为2182m3/min, 二采区总排2353m3/min。现三采23#层只有1个普采工作面, 3个掘进工作面, 1个硐室, 现总入2112m3/mi n, 总排风量223 9m3/mi n。五采32#层共有1个采面;4个掘进;5个硐室, 总入风量2400m3/min, 总排风量2460m3/min。现六采区进风立井已贯通总入风量5040m3/min, 六采区总排风量:5250m3/min。

矿井长远风量需求情况。

根据东海矿长远规划, 二、三、五采保持现有生产能力, 3个采煤面;1个备面;9个掘进面;6个硐室, 六采区需要2个采煤队, 32#层、34#层共计2个采面, 同时34#层设1个备面。2个均为高档普采工作面。7个掘进队, 5个硐室。则矿井总需风量如下。

(1) 按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进行计算[1]。

式中:4为每人每分钟供给的风量, (m3/min) ;

N为井下同时作业人数;

K矿通为矿井通风系数, 取1.35。

(2) 按采掘工作面、峒室及其它地点的实际需风量的总和计算。

式中:ΣQ采、ΣQ掘、ΣQ峒为采煤、掘进、峒室需风量的总和, m3/min;

ΣQ其它为其它井巷所需风量的总和, m3/m i n;

K矿通为矿井通风系数取1.2。

根据以上公式验算, 矿井长远时期需要风量、长远时期矿井风阻特性曲线方程为:

二采区:总需风量为2300m3/min;

风阻特性曲线方程为:h=0.5Q2;

三采区:总需风量为1800m3/min;

风阻特性曲线方程为:h=0.25Q2;

五采区:总需风量为3000m3/min;

风阻特性曲线方程为:h=0.68Q2;

六采区:总需风量为5000m3/min;

风阻特性曲线方程为:h=0.26Q2。

(3) 矿井风量的供需比情况。

东海矿矿井总入风量为14554m3/min, 矿井应进风量为11660m3/min。矿井总进风量比为125%。达到了矿井备用风量系数的要求。

(4) 矿井内外部漏风情况。

东海矿井中二采区主扇内部漏风量为100m3/min, 外部漏风量为150m3/min, 内部漏风率为4.1%, 外部漏风率为5.9%。立风井主扇内部漏风风量为:300m3/min, 矿井外部漏风风量为:500m3/min, 内部漏风率为:3.25%, 外部漏风率为:5.1%。

(5) 矿井等积孔情况。

东海煤矿2台主扇供风, 二采区主扇风量为2353m3/min, 主扇水柱为90mmH2O, 二采区等积孔为1.57m2。立风井主扇风量为12610m3/min, 主扇水柱为380mmH2O, 立风井等积孔为4.09m2, 矿井联合等积孔5.18mmH2O。

1.8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分析

1.8.1 矿井主扇运转稳定性分析

东海矿现主扇工况点为M1 (40.3, 80) , M2 (177.6, 390) 。现主扇叶片角度均为25度和35度, 现主扇运转稳定, 主扇均在风机稳定区内工作, 符合矿井现阶段安全生产的需求。

1.8.2 矿井各用风地点风流稳定性分析

(1) 开拓布置合理性分析。

各进、回风道布置合理, 矿井由7条入风道进风, 由3条回风道进行回风, 最后由2台主扇排至地面。矿井中各采区都有专用回风巷, 大大提高了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在建成立风井将更大的提高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性。

(2) 通风设施合理性分析。

矿井在通风设施上取消了风桥, 取消了临时性通风设施, 主要入排间风门均连锁, 并设置了风门开关传感器及风门开关语音提示装置, 同时设置反向风门, 密闭及挡风墙前设置检查箱, 按规定检查瓦斯及设备情况。倾斜巷道中未设置通风设施。

2 实践过程分析

认知教学理论[2]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符号运算和想象等技能。本次的科研实践活动正是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亲临现场观察、实验数据运算处理和建模想象等技能。

认知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有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动机原则是指学习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促进和调节学习者的良好心理倾向和动机。在实践活动中, 大到纵观整个煤矿的采掘工作布置, 安排下井测量的行走路线, 小到对于矿图上一点标高的查找与确定, 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促进和调节下自主完成的。正是因为有对此次实践的充分准备和对科研的追求与向往, 才使得笔者收获良多。

结构原则是指知识具有层次结构, 它反映事物本身之间的联系或规律性。掌握知识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 掌握某学科的结构, 就是掌握构成该学科的那些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在科研期间查找地形图、核对掘进图、修改参数、计算参数、查找标高、计算标高等过程中, 需运用所学过的AutoCAD、工程制图、计算机技术、高等数学、物理等相应基础学科知识和安全法律法规、采煤概论、通风安全学及其它专业综合知识。从而了解了各个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掌握了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 进一步加深了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论原则的理解。

程序原则, 即按照最佳顺序呈现教学内容。在整个科研过程中, 需要参与的实践工作很多, 每一步骤都要小心翼翼, 按照特定的程序, 不能有丝毫差错。此次科研项目的8个过程也正是呈现教学内容以及达到科研训练目的的最佳顺序, 即技术背景分析, 矿井概况, 研究目标, 研究内容, 技术经济指标, 研究实验方法, 计算与可靠性分析。

强化原则, 即通过反馈使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结果, 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活动是否正通向已定的目标, 并不断地矫正或确定下一步的学习活动, 从而强化有效的学习。每天都要对自己当天的科研工作进行总结与汇报, 从中让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同时不断调整下一步的活动与安排, 在反复中强化是本次科研实践顺利完成的关键。

认知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主张的是“发现法”。穷则变, 变则通。在实践中, 我们受益最大的是学会了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发现问题。在仔细观察、细心思考下, 我们发现很多情况下原本书本上学的那些知识在这里不能直接拿来应用, 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总会有一些当地特定的影响因素。当一种解决方案行不通时我们会去思考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 然后再继续思考、积极主动地去尝试, 去探索。在这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情况下我们自己的思想就受到了影响, 得到了进步。

现代教学就是建立在现代社会基础之上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思想、教学制度和教学模式的集合体, 它是以理论为指导的具有多样综合教学模式的追求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形态。现代教学是依据教学认识的基本规律采用多样综合的教学结构去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所以科研实践能够在各种方面很大空间上锻炼我们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 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更能增加我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思索和融会贯通, 让我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3 结语

本文所叙述的仅是安全工程专业科研实践中偏于应用的一类课题, 但以其为例可以得出结论。

(1) 科研实践作为一种实践方式的典型, 与一般实践不同, 不抛弃书本, 但也不依附于书本, 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过程。

(2) 科研实践不同于和工人同吃住的“体验生活”形式的实践, 注重理论与生产的结合, 更符合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性质, 但也不脱离生产, 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

(3) 科研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论知识强化的过程, 有助于发现现场出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不断思考, 不断探索。

摘要:实践教学是工科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各大院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均设有实践教学环节, 但是由于安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 实践地点大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许多实践流于形式,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是浅尝辄止。本文首先分析了安全工程专业的性质特点和实践现状, 再举笔者亲身经历的一个科研实践的过程以及从中得到的收获和体会, 通过认知教学理论与当代教学理论分析, 得出这种科研实践的方式值得推广和应用的结论。

关键词:安全工程,科研实践,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 吴中立.矿井通风与安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89.

工程实践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目前实践教学存在的最为关键问题之一是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本文总结目前国内外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经验,并以黑龙江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存在的問题,结合目前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立足本单位实际,提出了构建的方法和管理、运行的新机制;在实践教学平台构建过程中,建立了以校内实验室、企业生产实习基地、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基础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综合实践教学平台;优化与配置;工程能力培养

1 概述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迈进,社会产业结构也大幅度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和质量要求也发生变化,而面向应用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对工科毕业生的培养与工业企业对人才特定素质的要求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严峻,由于目前课程教学中实验条件所限,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大大降低了试验效果;在实践环节中权重最大的企业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与企业的工程实践脱节。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条件、管理机制和运作方式达不到要求,因此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已经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最关键环节之一。

高等学校教学方式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往教育理念中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环节,影响了学生工程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国外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的实践教学过程与管理均以企业为主导,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也主要来自企业,并经常到企业参观考察,实验、设计、实践联系、实习等环节占教学总学时数的2/3;美国高等工程院校与企业通过开展继续教育课程、聘用企业专家授课、校企共同研发项目等形式开展广泛合作。[1]这两所学校的实践教学的切入点实质是构建校企联合产学研教学进行平台,用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MIT 则利用教师的科研项目,将科研项目分解为本科生的各类研究性教学活动和工程实践训练项目,利用科学研究的各级各类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平台;英国的实践教学以职业资格证书推动进行,建立了在国际教育中领先的证书体系,并明确各种证书间的互换关系;利用了工程技能资格标准作为基础,并利用社会认证体系作为实践教学平台。[2-3]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高校也进行了改革,如: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土木工程系李琨老师结合嘉庚学院土木工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硬件管理和应用方式的转变、开放式创新实践平台的建立、课程融入竞赛教学的模式改变 3 个方面,制定了激励学生参与创新竞赛的机制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措施,初步建立了依托专业竞赛的开放式教学实践创新平台,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教师的教研学效果。[5]李娜等通过对目前实践教学状况的分析,提出了产学研结合及校、政合作、校企合作、中外合作、改制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改革。[2]

综上,可以看出,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平台构建尤为重要,包括校内开放实践平台、校外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平台都是实践教学改革的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2 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人们对教学实践改革付出了诸多努力,但对于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存在不能合理运用现有资源,平台实践运行模式不够灵活的问题。经分析,具体如下:

2.1 不能综合运用资源

由于对实践教学平台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单一利用专业实验室和生产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行,对怎样将各种形式的软硬件及社会资源综合运用到试验、实习及实训中没有综合考虑和优化。例如、课内实验仅仅立中与专业实验室进行而忽视企业资源,认识实习仅仅利用企业资源而对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中心资源没有有效运用。

2.2 实践平台基本建设,组织管理及考核有待加强,具体如下

a)设备、场地及人员管理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绩效标准。b)实践平台的运行机制有待建立,运行效果的考评缺乏标准。c)对实践平台存在问题缺少及时反馈和对整改效果缺乏有效评价。

2.3 实践平台内进行的针对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

以往实践平台内进行的实践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没有对企业和社会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不匹配。

3 实践教学综合平台的构建新思路

3.1 合理运用资源并优化配置

a)软硬件的合理配置。按照实践教学大纲群进行设备配置和场地设计,使得实践教学条件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建设过程中应该以课内实验、工程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大纲建立实习计划书,按照计划书兼顾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综合设计,最终实现设备和场地配置。b)实践环节进行时资源优化配置。在建设时,应综合考虑利用国家及省市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的资源,不作重复建设。对专业实验室和生产实习基地在功能上进行深入开发,并对各种形式的软硬件及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具有不同功能的实践教学平台。并以本专业国家级竞赛或教师所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为成果导向目标,建立阶段性嵌入式模块平台。另外,还可以将校企合作的研究生工作站,作为实践教学平台的重要支撑模块。

3.2 加强实践平台基本建设,建立合理的组织管理及考评机制

a)建立实践教学平台的管理机制。首先加强平台的管理制度建设,包括设备、材料及人员的管理及平台的运行机制等,这样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好平台资源。对平台按照功能不同的各个模块,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采用激动灵活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平台的优势。b)建立综合的考评机制。对实践教学平台的运行效果、实验平台人员工作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评,以成果导向为基础,建立绩效机制,来考评实际效果,查找问题所在,并建立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

3.3 实践平台内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所立足能力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

对于实践平台内进行的实验教学环节进行综合改革,以工程认证为出发点,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实验大纲实践大纲及实验内容及实践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建立以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为导向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并建立持续改进模式的运行机制。在此过程中,对企业家、在企业的校友、近期的毕业生走访,并组织座谈会,调研会,建立社会企业参与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及企业需求相适应。

4 结合实践平台的实践教学新举措

1)实践教学与专业基本技能培训相结合。针对黑龙江科技大学实践平台的特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利用材料成型实验室、材料模拟实验室和材料分析测试实验室的部分设备、人员优化资源组建了专业技能培训特色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这一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够对本专业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从以往教师组织演示转变为教师根据工程实践问题下达任务,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自己设计方案并动手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教师起到正确启发和指导的作用;教学方式由灌输式转变为引导方式和互动方式教学。2)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提升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质量。针对目前存在的产学研平台和研究生工作站,进行整合、并利用校友资源进行再生和优化,形成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用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研究生实践,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形成“双师制”指导方式。利用产学研基地和实践教学过程也对实践教师的工程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并形成初、中、高级师资搭配结构。3)工程项目、科研项目及大赛导向的实践平台运行模式组建阶段性实践教学微平台,将教师与企业合作项目、科研项目的相关工程问题和科学问题以及本行业的技能竞赛的相关技术问题作为目标,形成阶段性的功能微平台模块嵌入到实践教学平台之中,并将以上工程问题、科学问题及技术问题引入到技能训练和毕业设计环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科学意识及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 结语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尤为重要,它是实践教学环节得以实施的物质基础,黑龙江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通过近5年的摸索与总结,得到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相关规律和大量经验,并建立了以校内实验室、企业生产实習基地、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基础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可以为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目标达成提供保障,这对工程教育认证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柳蕾,陈海萍,洪沛.欧美工程教育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0):14-15.

[2]李娜,贾方,杨瀚宇.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5,1:16-18.

[3]王兴芬.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涵建设及其管理机制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118-120.

[4]刘国荣.刍议工程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9,5:57-59.

[5]李琨.依托专业竞赛构建高校土木工程教学实践平台——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土木工程系教学改革为例.福建建筑,2018,246(12):110-114.

本文受以下项目支持:平台创建 综合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研究(黑龙江科技大学教研项目编号:JY17-67);材料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产学研平台构建研究(黑龙江科技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改项目编号:JGXM_HKD_2017003)

作者简介:尹冬松(1974-),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教学及科研奖励10余项,出版著作及教材4部。

工程实践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本文对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基于O2O的V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一套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了实践教学平台,取得良好成效,能对高校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通信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O2O

当前,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之一就是加强工程实践教育,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完善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是继本科教学评估和质量工程后,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焦点工作之一。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意味着通过我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的毕业生将得到该协议其他成员认可,在这些国家申请工程师执业资格时将享有与本国毕业生同等待遇。2007年1月,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由中国科技大学牵头,18所高校参与开始着手研究和试点“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评估研究与实践”项目。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郑州大学、苏州大学等14所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时,开设了通信工程专业的相关院校也在积极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以此为指导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江苏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是我校首批立项确定的校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需要以此为目标对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构,特别是要对其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研究新型的实践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共建教学平台,提升专业工程教育水平。

1创建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传统的人才培养偏重于告诉学生“怎么做”,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异创新的能力。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工程应用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产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培养新时代的新型工程应用创新人才。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新能力培养模式,推动学生独立思考及个性发展,启发他们从“怎么做”过渡到“做什么”。为此,我们联合相关企业,将开展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内外资源进行规划和整合,将实践环节的学习重新整合划分为校内、校外两个部分,将文献中的V型O2O学习模式进行升级,形成了新的开放的、基于O2O的V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

这个新型的V型人才模式包括三个层次,即入门阶段、深化阶段和提高阶段,五个基本环节,即学习、引导、组合、把关和创新融合。其三个层次是符合学生学习成长和认知规律,每个阶段我們设定了目标、项目形式和评价机制(表1)。

2形成基于O2O的V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课程体系

在图1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根据表1的学生学习成长和认知规律,构建“通识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验实践”以及“自主个性化实践训练、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训练”的多同层次,紧耦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图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从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习、参与科研及企业项目等多方面展开校企合作,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实现工程教育认证的培养目标。(1)基础实践训练和专业基础实践训练,通过有引导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基本概念的建立、基本工具的掌握、基本系统的实现,由教师直接评价。(2)专业实验实践训练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按照自己的兴趣开展综合性的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团队合作能力。项目完成后,小组成员相互打分,逆向评判。(3)校内外科技创新、创业与自主个性化实践训练以融合拓展为目标,学生可以用新的方法构造出新的应用,通过实践设备构造自己所需的新的平台,然后在新拓展的平台上开展实践。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培养,在横向上不断拓展,在纵向上上下贯穿,最终实现对学生工程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3建设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在我院的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简称“实践教育中心”,图3)上开展的建设与实施,同时在实践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促进了实践教育中心的进一步完善。在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需求,我们融合了校内外各种资源,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优势,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在整个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角色从平台的使用者逐步成为平台的建设者,拓展了平台的范围,然后又变成新的平台的使用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4结束语

本文根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遵从认知规律,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O2O的V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校企合作,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有效地缩短他们与实际工程应用的距离,提升了他们的竞争力。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了适应专业认证标准、又具有行业特色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可以在开展“工程教育认证”的相关专业建设中推广本文的成果。

上一篇:绿色会计低碳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编辑加工农业科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