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的论文题目范文

2024-03-10

我国人口的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问题探析

3、人口问题正处历史拐点

4、高中地理中人口问题的分析方法

5、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问题探析

6、运用图表诠释人口问题

7、百年变局下中国人口问题的特色、困境与出路

8、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方式方法的探讨

9、人口问题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低生育率导致人口结构失衡

10、中国人口问题的承上与启下

11、社会治安背景下的流动人口问题

12、安徽经济增长与人口结构问题浅析

13、人口问题需要整体性视野

14、抑制或鼓励:民族危机下的人口问题

15、一部探究世界人口问题的悬疑佳作

16、流动人口贫困问题研究综述

17、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18、我国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研究

19、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思考

20、中国人口红利问题综述

21、举国围观,“关注人口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识

22、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人口管理问题研究

23、人口问题对东北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多大

24、外来人口犯罪问题实证研究

25、美国社区如何解决外来人口的问题

26、城镇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研究

27、吃饭小康发展共享

28、现阶段中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研究

29、压缩型国家人口问题的经济学根源探究

30、振兴东北经济人口问题是重要因素

31、因人口问题受到批判的两位北大校长

32、基于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研究

33、农村老年人口贫困问题研究

34、基于多元线性回归解决人口问题

35、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理解和看法

36、立足考纲,用图表诠释人口问题

37、中国人口红利问题的若干思考

38、广州流动人口空间问题:基于社会地理学视角

39、人口迁移、生育率及人口稳定状态的老龄化问题研究

40、影响晚清政局变动的皇室人口生育问题

41、半城镇化人口问题及对策研究

42、俄罗斯再次敲响人口问题警钟

43、坚持科学发展理念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44、统筹解决江苏盐城人口问题的思考

45、中国人口转变——中国人口红利问题刍议

46、我国现阶段相对过剩人口问题研究

47、“全面二孩”前景下随州市人口发展问题分析

48、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判断与新的人口问题浅析

49、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广西各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我国人口的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空间经济学视角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动机制的构建

3、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动态分析

4、关于中央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问题

5、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6、产业生态化的分析角度选择——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产业生态化为例

7、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安阳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8、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空间传导及其实证检验

9、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分析

10、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质量:制度红利与人口红利的叠加效应

11、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文化认同建构的内涵分析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3、循环经济文化模式构建研究

14、新古典经济学在转型实验中的局限性

15、程恩富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学术贡献

16、我国城市群建设中的金融资源配置作用探讨

17、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增长

18、我国农村秸秆资源利用的综合效应评价

19、山东半岛城市群协调发展探析

20、人的发展视阈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21、城镇化建设的乡镇发展和环境污染效应

2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3、“一带一路”建设与当代新疆地缘战略价值论析

24、2006-2012年湖北省经济运行质量及动态分析

25、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的FDI、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产业异质性考察

26、城市灾害管理的核心环节及防灾救援的实施路径

27、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研究

28、基于价值链重构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调整的趋势与出路

29、青藏高原藏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30、反思经济学的道德基础

31、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32、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33、社会主义开放经济体制的构建与中国国家经济安全

34、刍议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改革研究

35、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

36、时间与空间文化经济学论纲

37、城市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

38、WTO困境下的国际贸易新格局与挑战

39、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0、“新常态”下政府如何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41、城镇化建设,钱从哪里来

42、清洁发展机制与中日合作前景:中国的视角

43、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高技能人才短缺分析

44、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企业商业战略

45、携手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

46、区域人口、经济、空间的城市化及其互动

47、包容性增长:理论视角与研究启示

48、关于皮凯蒂经济增长与社会平等理论的评析

49、我国城市经济转型测度研究述评

我国人口的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制度在不断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人均寿命,也增加了老龄化人口的比重,直接产生了养老保险金在供需方面的平衡性危机。本文先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金两者产生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思考了如何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金平衡性的问题,并提出几条可行性建议,对我国养老保险事业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险金   平衡性

现今,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老龄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支付养老保险金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养老保险的待遇一直在提高,倘若养老保险金组织管理协调不善,势必会造成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收支不均和短缺等问题。

一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金的平衡性问题

1.天南海北,区域差别难调剂

我国幅源辽阔,基础、资源、政策等因素造成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很大,所以养老保险金方面的供给与需求状况也有较大的区别。目前,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在养老保险金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状态,再加上国家并没有制定跨区域调剂养老保险金的办法,从而导致一些富足的地方有充足的养老保险金,而一些贫乏的地方不足以按时支付养老保险金,以至于没有明显地体现出养老保险金的使用效

率。如果能解决养老保险金跨地区管理这个问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养老保险金因地区差异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一制双轨,资金管理难统筹

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我国养老保险金制度实施的行政区域大多集中在市、县级城市。而国务院对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养老保险主要采取行业统筹制度的方式,这种养老金“双轨制”必然会导致地方养老保险金和行业统筹之间出现不协调。即使部分行业统筹的模式正在以一定的方式逐步向地方社保部门转移,但是统筹初期的缴费率和支付水平不一致等不规范的操作,都会直接影响到地方养老金的统筹。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供给不平衡性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

据资料显示,我国离退休人员的增幅逐年加大,预测到2050年,城市的退休员工与在职员工的比例将达到1∶1。可以说,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将会小于养老保险金的供给。如果不能找到有效的统筹管理措施,就不能实现日益增长的支取意愿,所以建立养老保险金的积累制度迫在眉睫。

3.三世同堂,支付压力很明显

目前,我国存在的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金平衡性的问题涉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统筹的问题。人口年龄结构预测表明,1990年,我国老年人与劳动年龄人口的赡养比率为13.7%,2000年上升为15.6%,预计到2025年将上升为29.46%,2050年上升为48.49%。如果再加上抚养幼年子女,2025年的赡养比率将达到59.55%,2050年将达到76.8%。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保险金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但却给现在的年轻人增加了经济负担和压力,他们不仅要养育子女,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还要积累自身的养老保险金,使得养老保险支付经济压力明显增大。

二、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金平衡性问题的对策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实现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金的平衡性供需,关系到国计民生,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维系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笔者建议可尝试如下措施,来缓解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金平衡性的问题:

1.加强监管及多体系融合

一方面,加强养老保险金的监管。行政职能部门内部监管和民间外部监督“双管齐下”,加强对养老保险金的监督和管理;保监会、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定期检查盘点养老专项资金,细化养老保险金的来源和去向,有效减少和遏制贪污、挪用等现象发生;大力提倡地方专业志愿者与离退休专业人员监督使用和管理养老保险金的过程,定时定期公开养老保险金收支情况,提高养老保险金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要结合使用和管理养老保险金的实际情况,制订完善的养老保险金法律法规,以此来约束养老保险金的使用、投资和管理,把养老保险金管理纳入政府社会保障预算体系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和理财,盘活“睡眠”中的养老保险金,增加养老保险金的合理收益,将养老保险金管好、管活、管出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保险金供需平衡问题。

2.延迟退休年龄,促进收支平衡

据资料显示,在全面推广养老保险制度下,截至2012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75亿,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有8400多万,而2013年全国企业参保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为621元。另据统计,1980年,中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1990年这一比例为10∶1,2003年这一比例锐减到3∶1。此外,每年新增退休人员300多万人。如果现行政策不变,社会统筹养老保险金收支均衡赤字将在2016年后凸显出来。同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只覆盖总人口的15%,97%的农村人口没有养老保障。

我国公民受教育的年限在延长,如果不延长退休年限,势必会缩短参与工作的年限,也容易导致老龄化与养老保险金在供需方面的不平衡,所以延迟法定的退休年龄势在必行。

3.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以有效应对挑战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金主要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两种积累形式,这是较为基本的养老保险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对于许多初期历史遗留的欠账问题,如缴费率不一致和支付水平差异等,尚没有有效的处理方法,于是出现了个人账户基金被挪用到基本养老金进行发放等情况。因此,在解决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金平衡性问题时,个人账户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按照法律法规去投资管理,使得个人账户资金升值,一部分利润用于个人账户的利润分成,另一部分利润用于弥补以往的亏欠,力促积累的个人资金规模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三、结论

对于广大退休人员来说,养老保险金是退休后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关系着大众“老有所养”的民生问题,所以在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参与养老保险金管理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我们就要及时剖析,挖掘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切实有效地改善养老保险金的统筹性与平衡性,全面促进养老保险的持续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戴佳晨.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金平衡性问题的探讨[J].商业时代,2011,(3).

[2]郭磊.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金供求平衡研究——以北京市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3]张乐川.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金“年龄缺口”分析——基于延长退休年龄的假设[J].南方人口,2012,(4).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大学离退休处)

我国人口的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现代中国经济学基本原理及学科形态创新研究

3、基于生态主义语境的绿色政策网络探析

4、论政府透明度研究的理论维度

5、马克思自由与平等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6、日本战后马克思环境思想研究评述

7、地利共享、分配正义与政府责任:一个分析框架

8、社会互构论视角下“半工半耕”的微观机制

9、环境科学特殊对象的哲学与伦理学研究的纲领

10、对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考察

11、上海城市发展的理念研究与文化阐释

12、全面落实二孩政策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13、作为生产的文学批评:《讲话》的生产性及其意义

14、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

15、城中村空间结构的社会因素分析

16、中国与国际法秩序的构建

17、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意愿的地区差异

18、国家能力、公民组织与当代中国的环境信访

19、历史的表达:主观认知与客观真实的辩证统一

20、困境与出路:回望清代律学研究

21、农村老年人的生计、福祉与家庭支持政策

22、2014年《理论观察》总目录

23、人工自然祝野下的和谐社会审视

24、协商治理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协调发展的思维向度和制度建构

26、论我国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关系的立法模式

27、以“权利束”视角探究数据权利

28、生态文化理论视角下的社会生态学与绿色变革

29、国家视野下的中国民族问题

30、社会转型陷阱生成的政治生态分析

31、全国期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

32、抑制或鼓励:民族危机下的人口问题

33、环境正义:环境法学的范式转移

34、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历程

35、压力性治理、民族身份与城市空间权利:少数民族流动摊贩街头治理的政治逻辑

36、在创新社会管理中解决民生问题

37、社会组织嵌入新乡贤引育何以可能?

38、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人文教育浅探

39、城市协同治理的社会组织:结构、机理与增效

40、重大利益协调视角下包容性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41、内政与外交的互动:论伊朗周边外交中的俾路支因素

42、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伦理性构建

43、中国民族政策实施环境及优化对策

44、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45、治理民主:民主研究的新进程

46、科学技术发展与生态危机

47、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问题研究趋势分析

48、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演进的四重维度

49、斯大林模式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我国人口的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2020年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失序、风险叠加

3、新冠疫情下老年人权益保障反思及完善

4、社会质量视角下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

5、社会发展代价研究综述

6、跨境流动视域中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构建

7、人普资料开发,布局进行时

8、我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研究进路与未来展望

9、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工档案管理模式研究

10、中国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问题研究综述

11、城镇化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机制研究

12、可持续发展与资源问题的基本哲学关系

13、现代化测度方法研究及广东省实证分析

14、新时代企业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15、中国传统社会领导层的建构和演变

16、正确处理成人教育的八大关系

17、瑞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等

18、黑龙江省人口变动趋势对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

19、中国:问题、经验与理论

20、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层次与结构体系的逻辑研究

21、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22、边疆治理中民族问题和区域性问题的调适与整合

23、试论民生的民权化与民权的民生化

24、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25、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问题意识

26、对中国模式的挑战:“纵向民主”与中产阶层发育问题

27、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28、土地制度安排与半城镇化问题研究:分野、论争及引申

29、浅谈地方财政制度体质改革

30、缓解贫富分化促进分配公平

31、城乡统筹中的农村基层司法行政服务模式创新

32、公民权利和贫富分化问题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基本理念

33、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常态报道

34、浅析近代德国公民身份的发展轨迹

35、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36、当代中国的儿童福利政策框架与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下篇)

37、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命题十大热点导学(下)

38、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体系

39、我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同质化及特色化发展

40、现阶段全国社会发展的统计观察与思考

41、在创新社会管理中解决民生问题

42、全国报刊民族学、文化(社会)人类学研究论文索引

43、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新视角与新趋势

44、城市协同治理的社会组织:结构、机理与增效

45、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制度研究

46、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理论问题的百年探索与创新

47、“中非命运共同体”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48、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的生成轨迹

我国人口的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长。在社会老龄化的背景下,适老化设计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社区健身器材在老年人健身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适老化设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适老化设计理念应用到社区健身器材设计上,提出了社区健身器材适老化设计原则,为老年人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设计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参考。

关键词    老龄化;社区健身器材;适老化设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长。随着老年人健康意识的增强,老年人健身需求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相比于居家健身、健身房等形式,室外健身更受老年群体的欢迎,逐渐成为老年人日常健身活动的主要方式。数据调查显示,定期的健身活动可以增强老年人身体素质,使身心愉悦。

老年人作为社区健身器材使用频率最高的群体,社区健身器材在保障老年人健康,增强体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有的社区健身器材设计缺乏针对性,适老化程度不足,忽视了老年人的特殊性。产品的适老化设计能够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对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设计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老龄化问题加剧,也为老年人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针对老年群体的产品适老化设计,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各方面需求。

1  适老化设计概述

适老化,顾名思义就是适合老年人使用。适老化设计是指在产品、建筑及公共设施中,综合考虑老年人身体机能、心理特征、认知能力、行为方式、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而进行的针对性设计,旨在通過产品的适老化改造,使产品更加符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适老化设计的本质是对现有产品的适老化改造。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加速了老年产业的发展,适老化设计将成为未来老年人产品的重要发展方向。

适老化设计作为一种理念,要求设计者遵从以“老年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站在老年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将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作为依据,尽可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使产品更加适合老年人使用操作。

2  社区健身器材现状

目前,社区健身器材已经成为老年人提高身体健康、增强体质、休闲娱乐的最基础、最有效的工具。社区健身器材种类多样,按照功能、训练形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4类,即伸展类健身器材,力量型健身器材,扭腰类健身器材,有氧类健身器材。常见的社区健身器材有漫步机,健骑机,太极揉推器,上肢牵引器,扭腰器等。但受空间限制,社区内一般很难具备所有类型的健身器材,且现有的社区健身器材在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a).现有的社区健身器材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设计专属性缺失。目前我国社区安置的健身器材主要为全民型健身器材,健身器材种类虽多,但缺少设计的针对性,设施适老化不足。(b).老年人身体状况存在差异,对健身活动需求不同,结构单一,训练强度、模式不能调节,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身需求。(c).现有社区健身器材社交性考虑不足,器材设计主要从功能性角度出发,忽视了老年人的社交需求,训练过程枯燥乏味,趣味性、互动性差,易增加老年人运动的疲劳感,消减锻炼的积极性。

3  社区健身器材适老化设计意义

传统的社区健身器材主要面向大众,缺少对老年人的设计

思考。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设计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健身服务,丰富健身活动形式,关怀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将得到有效地满足。推进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改造是当下非常有必要且有意义的。产品的适老化将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的关怀与温度。对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设计,也将进一步推动适老化设计理念在社区健身器材的研究发展,为老年人社区健身器材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4   社区健身器材适老化设计原则

4.1  安全防护性

安全防护性是指老年人在参加健身活动的过程中,确保产品的安全操作,达到预期的锻炼目的。健身器材的安全性是进行社区公共健身器材适老化设计的首要因素。老年人参加健身活动的目的是强健体魄,减缓老年疾病的发生。在健身过程中,如果不能确保老年人的安全性,将极大降低老年人活动健身的积极性。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生理特征发生变化,身体机能下降明显,在进行健身活动中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运动能力的下降和身体条件的限制,对社区健身器材的安全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设计,首先要注重造型的适老化,产品造型是用户获取的最直观感受,要通过造型传递给用户安全稳定的形态语义信息,去除不必要的装饰,简化造型、结构,如可以使用三角形结构传递稳固安全的信号。老年人身体稳定性、协调性下降,在使用器材过程中容易摔倒,应该增加一些辅助设施,保障老年人健身的安全性。调查发现,使用健身器材锻炼的主要以老年人为主,但目前社区健身器材仍然主要沿用全民型健身器材,产品尺寸无法适应老年人生理特征的变化,将增大老年人受伤的概率,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针对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改造应该考虑老年人身体尺寸的变化,保障其健身安全。同时,可以对老年人握持处进行表面工艺处理,在握持处增加磨砂或突起处理,增大摩擦,提升老年人握持的稳定性,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受年龄影响,老年人肢体控制能力及活动范围受限,应该在现有健身器材上增加限位卡槽结构,保证训练强度和活动范围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避免运动损伤。

4.2  社交互动性

退休后,老年人社会角色转变,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社会参与感降低,长期的缺乏社交和互动,容易使老年人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情绪低落。因此,社区健身器材适老化设计除了满足老年人身体锻炼的需求,还应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承担起老年人社会交往的重要功能。老年人生活孤寂、苦闷,需要与同龄人的沟通、交流,排解不良情绪,给予老年人精神上的慰藉,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保持身心健康。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设计应该注重提升老年用户的社会融入感,增加与外界的接触,扩大社交圈层。在健身过程中,增加互动性,有助于老年人走出封闭状态。社区健身器材适老化设计过程中,不

仅需要增强人与产品的互动关系,同时应该关注到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互动行为,现有社区健身器材社交性方面设计不足,在适老化设计改造时,应该考虑更多成员参与的情况。通过设计,让更多老年人参与到健身过程中,增加与其他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社区健身器材的互动性,满足老年人的社交功能需求。同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能够转移老年人注意力,在无意识状态下增加老年人锻炼时长。

4.3  舒适便捷性

舒适性是衡量一个产品好坏的重要标准。老年人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在产品设计的舒适性方面应该更加关注,以最大程度的保障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舒适的感受。在社区健身器材适老化改造过程中,应该注意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身体尺寸的变化,确保产品人机尺寸的合理性,使老年人训练过程中能够保持姿势的舒展自然。同时,社区健身器材的设计应该注重提高产品的易操作性,尽可能地按照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进行改造,使产品更加符合老年人使用的规律和经验,降低老年用户群体的学习成本,使产品更便于操作,进而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真正达到适老的要求。

在色彩设计上,可以通过颜色对各功能区加以区分,增加健身器材的引导性,帮助老年人更快、更规范地使用健身器材。在使用颜色上,要注意色彩的情感属性,尽可能地使用符合老年人色彩感知的颜色,采用冷暖色彩的搭配方式,控制使用颜色的种类、数量,避免使用饱和度、明度过高的色彩,这类颜色容易增加老年人的紧张情绪,造成老年人的视觉不适感。材质的选择上,应该注重老年人的触觉体验的舒适性。目前,常見的社区健身器材整体采用钢铁材质。金属材质容易受到温度

的影响,尤其在室外环境中,冬冷夏热,给老年用户使用上带来诸多不便。可以采用不同材质混搭的方式,在原有材质的基础上,在与老年人发生接触行为的部分,增加或改用其他材质,如在器材的抓握位置使用橡胶或其他类肤材质包裹,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老年人健身活动中的不适感。同时,注意采用不同色彩、不同材质的设计,增加产品视觉引导,更易于引起老年人关注,增强社区健身器材的易用性。

5  结语

本文研究了适老化设计相关概念,并结合现有社区健身器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局限性,指出了社区健身器材适老化设计的安全防护性、社交互动性、舒适便捷性原则,指导设计实践。希望通过对现有社区健身器材的适老化改造,提升产品适老性,使其能够更好的为老年群体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晓林.家用医疗产品的人性化设计[D].齐鲁工业大学,2013.

[2] 石园,吴海平,张智勇,梁广文,赵俊.人因工程下不同养老模式的适老化设计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04):987-991.

[3] 王振翔.基于老年人行为特征的家居产品适老化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4] 章业成.基于行为特征的老年社区健身器材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5] 刘永强.中国社区健身设施的适老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4):6145-6149.

[6] 周友成,王艳艳.老龄化背景下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室外健身设施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19(04):148-149.

[7] 郑柳杨.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适老化设计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9(05):13-15.

[8] 刘宇轩,沈杰.面向老年人的社区健身设施社交化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20(02):91-92.

[作者简介:阚志刚、李超,长春理工大学。]

上一篇:影视数媒方面的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傲娇与偏见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