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范文

2023-09-18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范文第1篇

1.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一般包括( )。

A.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B.经济增长、区域协调、物价稳定和进出口增长

C.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进出口增长

D.经济增长、区域协调、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2.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特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 )的增长。

A.经济产出 B.经济收入

C.经济产出和居民收入D.居民收入

3.下面宏观经济发展目标所对应的衡量指标错误的是( )。

A.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 B.充分就业——失业率

C.物价稳定——通货膨胀 D.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

4.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 )。

A.全国范围内的国民失业率 B.全国范围内的公民失业率

C.城镇登记失业率 D.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城镇从业人数的百分比

5.劳动力人口是指( )。

A.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人的全体

B.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人的全体

C.年龄在18周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

D.年龄在16周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

6.以下不属于衡量通货膨胀指标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B.GDP增长率

C.生产者物价指数

D.消费者物价指数

7.下列是关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普遍地上涨

B.生产者物价指数是指一组出厂产品零售价格的变化幅度

C.通货膨胀程度最好的衡量指标是消费者物价指数

D.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要比通货紧缩大

8.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即( )。

A.无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但可有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

B.可有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又可有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

C.无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

D.有巨额的国际收支赤字,无巨额的国际收支盈余

9.在国际收支的衡量指标中,( )是国际收支中最主要的部分。

A.贸易收支 B.直接投资 C.劳务输出 D. 政府借款

10.经济处于( )阶段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利润量处于最低水平。

A.繁荣B.衰退C.萧条D.复苏

11.下列不构成经济结构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是( )。

A.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B.国民经济的增长质量

C.国民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D.是否出现顺差

12.国民经济可以分为( )产业,金融业属于( )产业。

A.三个;第一B.三个;第三C.三个;第二D.二个;第二

13.以下10个行业中,属于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有( )。

①邮政业 ②采矿业 ③电力 ④金融业 ⑤渔业 ⑥建筑业 ⑦交通运输 ⑧燃气供应业 ⑨房地产业 ⑩技术服务业

A.①②③⑨⑩B.②③⑥⑦⑧ C.①④⑦⑨⑩D.④⑤⑥⑦⑧

14.用支出法统计的GDP,下列各项中不包含在统计指标中的是( )。

A. 政府消费 B. 固定资本形成

C. 储蓄 D. 净出口

15.从支出的角度来看,私人购买住房的支出,包含在( )之中。

A.私人消费B.投资的固定资本形成

C.投资的存货增加D.政府消费

16.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对象是( )。

A.个人B.企业C.政府 D.社会团体

17.金融市场功能不包括( )。

A.融通货币资金 B.优化资源配置 C.风险分散D.保险功能

18.金融市场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是( )。

A.货币资金融通功能B.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C.经济调节功能D.风险分散与风险管理功能

19.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通过买卖金融资产转移或者接受风险,利用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投资于单一金融资产所面临的非系统风险,这属于金融市场的( )功能。

A.货币资金融通B.风险分散与风险管理

C.资源配置 D.经济调节

20.下列关于金融市场分类错误的是( )。

A.按照交易的阶段划分可以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B.按照交易活动是否在固定场所进行可以分为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

C.按照金融工具的具体类型划分可分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等D.按照金融工具上所约定的期限长短划分可以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

二、多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状况包括( )。

A.经济发展水平B.经济发展状况C.经济发展前景

D.经济发展速度E.宏观经济环境

2.关于GDP的描述正确的有( )。

A. GDP是指国民生产总值

B. GDP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的最终生产成果

C. 统计GDP时是以国界为限,而且不包括境内外国居民

D. 统计GDP是以当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总值

E.是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

3.一般来说,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指标是( )。

A.消费者物价指数B.生产者物价指数

C.股票价格指数 D.居民生活消费指数

E.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

4.国际收支包括( )。

A.贸易收支 B.劳务收支 C.外资对华直接投资 D.对其他国家的捐赠E. 企业信贷

5.下列关于国际收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既无巨额的赤字,也无巨额的盈余

B.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差额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无巨额的赤字,但可有巨额的盈余

C. 国际收支是对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仅在经济方面的交易的记录

D. 本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的非经济交易也记入国际收支

E.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公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6.当经济处于复苏阶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B.企业对借贷资金的需求显著扩大

C.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规模明显缩小

D.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明显扩大

E.商业银行负债规模严重下降,信用投放能力锐减

7.下列属于经济结构的是( )。

A.地区结构 B.分配结构 C.技术结构

D.所有制结构 E.消费结构等

8.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比较低的原因有( )。

A.第

一、二产业的粗放式增长

B.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低

C.银行服务的需求由于各种因素而受到的限制

D.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观念不强,产品开发程度低

E.银行人员的从业素质较差

9.下列属于金融市场功能的有( )

A.资源配置功能B.定价功能

C.货币资金融通功能D.经济调节功能

E.市场引导功能

10.我国货币市场不包括( )。

A.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B. 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 C. 股票市场 D.外汇市场

E.债券市场

11.按具体的交易工具类型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 )。

A.货币市场B.股票市场C.外汇市场

D.期货市场E.黄金市场

12.下列关于我国金融市场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的货币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和票据市场等

B. 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从1984年同业拆借市场开始的

C. 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正式形成

D.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债券和股票等证券产品为主体、场外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并存的资本市场

E.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已有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以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13.下列既属于直接金融工具又属于长期金融工具的是( )。

A.企业债券B.银行债券C.股票

D.银行承兑汇票E.回购协议

14.按投资者所拥有的权利划分,金融工具可分为( )。

A.债权工具B.股权工具C.直接融资工具

D.混合工具E.长期金融工具

15.债券的构成要件是( )。

A.利率B.汇率C.面额

D.期限E.发行机构

三、判断题

1.统计GDP以常住居民为标准,常住居民是指在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人。( )

2.物价稳定是指零通货膨胀。( )

3.国际收支记录的是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的交易行为,居民是指在国内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 )

4.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反映的是一国同国外资金往来的情况。( )

5.经济结构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主体对商业银行服务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 )

6.金融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金融交易的市场。( )

7.金融市场的经济调节功能仅仅表现在借助货币资金供应总量的变化可以影响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

8.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债券和股票等证券产品为主体,场外市场交易所市场并存的资本市场。( )

9.资本市场允许银行在流动性短缺时,及时融入所需资金,而在出现流动性过剩时,又可以及时将资金运用出去,提高盈利性。( )

10.金融工具是用来证明融资双方权利义务的条约。

11.可转让大额存单既属于直接融资工具又属于短期金融工具。( )

1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目标,通常需要在同一时期内同时实现这四大目标。( )

13.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是相同的。( )

14.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

15.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M1被称为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2被称为广义货币;M2与M0(流通中现金)之差被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A/ C/ A/ C/ D/ B/ A/ C/ A/ C/ D/ B/ C/ C/ B/ B/ D/ A/ B/ D

二、多项选择题

ABC/ BD / ABE/ ABCD / AD/ BD/ ABCDE/ ABC/ ABCDE/ CDE/ BCE/ ABDE/ AC/ ABD/ ACDE

三、判断题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范文第2篇

[摘要] 高职金融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鉴于银行从业资格证书尚未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和有关法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金融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双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

一、高职金融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意义

“双证书”制度是指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完成专业学历教育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必须参加与其专业相衔接的国家就业准入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高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联系,相互补充。“双证书”制度其根本方向和主要目的都是以职业活动的需要作为基本依据,为了促进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持证者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在一些政策法规中多次提出实行“双证书”制度的要求。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8条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009年2月20日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中进一步强调“要积极开展工作,切实落实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这些法规为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职业教育实施“双证书”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银行业越来越需要既具有一定的经济和金融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2006年6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指出,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制度“是建立银行业从业的标准和用人规范”,是“确立银行业从业人员从业的起点标准”,是金融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证明。根据国家的法规政策以及银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要求,在金融职业教育中实施“双证书”制度已成为一种必然。

作为适应于职业教育特点的制度安排,在高职金融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既是现代银行业发展对高职金融教育的客观要求,又是高职金融教育的自我完善。通过学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恰当的衔接,不仅可实现高职金融教育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有机结合,而且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有的教育模式的局限和束缚,使教学计划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更贴近银行的工作实际,培养银行业真正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高职金融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面临的问题

1.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尚未被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我国与职业相关的资格认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开展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另一类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等组织按规定办理的非强制性的职业资格(水平)认证。1999年5月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的职业数目为1838种,而目前我国已制定出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并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只有205个,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尚未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目前,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由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委员会颁发并统一管理。

2.银行业就业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银行业招聘员工的渠道一般有两条,一是在校园招聘大学毕业生;二是在社会招聘有银行从业经验者。而在我国目前就业准入法律法规体系和职业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行业指导和管理时缺乏依据。由此,导致银行业在招工时更看重的是学历文凭和工作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并非必备条件,仅供参考。从而导致职业资格证书可有可无,学生对职业资格证的考取也不重视,缺乏考证的内在动力。而对于用人银行来说,新员工入行,有条件的银行还要花费人、财、物力进行岗前职业培训,加大了人力资源成本;没条件的银行,只能让新员工在干中学。结果不仅有碍于“双证书”制度的实施,而且加大了银行操作风险,增加了银行监管成本。

3.高职院校尚未将职业标准纳入金融专业教学体系

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对实施“双证书”制度认识层面上的差异,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学历证书教育,轻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倾向。认为高职教育本身就是职业教育,无需进行资格认证。至于学生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与学校关系不大。因此,有些职业院校并未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将职业教育的内容纳入到金融专业的教学计划;有些学校为辅导学生考取银行从业资格证,另行增开了考前辅导课,而有的学校甚至连考前辅导课也不开,并没有真正地将职业标准融汇到教学体系中,使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与银行对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影响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

还有的学校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建立金融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无法进行银行业务的实际操作和演练,使学生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缺乏必要的支持而大打折扣,导致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在银行招聘中,缺乏专业技能竞争优势,使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特色。

三、高职金融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的政策建议

1.健全和完善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专项立法保障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近年来,在高职院校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实践证明,仅在《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就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一般性规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和完善就业准入法律法规体系,配有专项立法。“专项立法应包括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性质、内涵、就业准入、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互通互认、激励措施、责任追究、实施证书制度相关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经费来源等重要内容,用专项条款加以规范,使其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保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从而使各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行业指导和管理时有法可依。

二是完善在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保障。就教育管理部门而言,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立一套与职业教育、特别是与高职教育相配套的“双证书”制度,将“双证书”制度实施细则纳入考核评估职业院校的指标体系,将考核内容融入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从制度方面保障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双证书”制度的实施。

2.完善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制度,严格实行行业准入

一是应建立和完善职业标准体系,将银行从业人员职业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管理监督,并授权于银行同业协会制定行业职业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各地授权机构如各省银行同业协会或经授权的职业技术鉴定中心等负责职业技术培训以及组织考试或鉴定。

二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作用,建立由地方政府负责的劳动、教育、财政、人事等部门参加的协调机构,负责落实在地方职业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三是严格实行行业准入制度——持“证”入行,凭“证”就业,树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使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有章可循,要求其严把银行准入关,以此增强银行人力资源成本意识,进而规范职业教育以及就业市场行为。促使学生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熟练掌握职业技能,达到职业标准要求,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实现顺利就业创造先决条件。

3.构建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融合的金融专业教学体系

一是将职业资格证书授课内容纳入金融专业教学计划,这是构建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融合的金融专业教学体系的第一步。以国家职业分类标准为依据,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金融专业教学计划之中,调整金融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根据金融专业核心技能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大纲与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金融专业教学大纲有机衔接,设置相应的授课内容,再辅以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内容与金融专业课程内容相融合的配套教材,使学生在校期间,在修满学历证书课程的同时,熟练掌握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实现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的目的。

二是将职业技能标准纳入教学评价体系。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应依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构建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等,并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纳入教学评价体系。使能力评价与课程教学评价合二为一,考核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是建立与培养职业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应改革金融专业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涉及金融实务的教学内容采用实训、实验、情景模拟教学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到实验基地实习,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

四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金融专业“双证书”制度的高质量的实施。培训指导教师是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关键条件,这些教师首先应技术过硬并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另外,亦可聘请银行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从而实现通过“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在教学上的互补,促进“双证书”制度的落实。

五是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开展“银校”合作。实验实训基地是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必备基础条件,建议那些教学实习设备数量少,设备场地等硬件设施不能满足职业技能培训要求以及没有实验实训基地的学校,加大实验实训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创造条件。同时,可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与银行联手共建实训基地,实现高职金融专业教学与银行的无缝对接,收到更理想的效果。总之,高职金融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一方面,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还要完善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制度,严格实行行业准入。另一方面,高职金融专业教学体系需重新构建,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金融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高职金融专业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雪梅.关于在我省大中专院校中推行双证书制度的调查报告.

[2]李建斌.对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新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02).

[3]史国有.高等职业教育与双证书制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05).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范文第3篇

更名为

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的公告为加强我国银行业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银行业从业人员素质,2013年12月2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印发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101号),决定将原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根据该制度规定,原“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更名为“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原通过考试取得中国银行业协会颁发的《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可在原文件规定的范围内继续有效。

特此公告。

附件:

1.关于原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更名为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的通知

2.人社部、银监会《关于印发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

上一篇:初三作文范文下一篇:检验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