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范文

2023-12-22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范文第1篇

摘要: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的组织开展水平,是深刻影响我国老年人口群体综合性生存质量的代表性因素,针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现状特点进行分析,发现通过加强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重视的提高、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的认识、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指导和健康状况的分析,可以使农村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各种常见病和多高发病的困扰,减少因此给老年人带来的经济负担。该文围绕老年人健康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管理;基本现状;发展方向

世界卫生组织将年龄超过65岁以上的人定义为老年人。我国通常界定60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在我国城镇民众群体的平均寿命和持续工作时间的不断延长背景下,我国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的年龄下限,正在逐步被调整为65岁。从20世纪末期的1999年时间节点开始,我国已经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并且在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群体中的基础性临床慢性疾病患病率,以及死亡率不斷上升问题,逐步引起了我国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以及基础性人口学相关研究学者群体的密切深入关注。在这一实践历史背景之下,扎实做好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工作,其不仅可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因此会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由于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的认识不足、道路交通不便和经济收入低等诸多原因,我国一些农村老年人就诊率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鉴于此,该文围绕老年人健康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问题展开简要阐释。

1 健康管理基础理论概述

1.1 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界定

所谓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就是针对社区内部所有年龄在65岁之上的居民,在完全充分知情自愿条件下为其展开老年人管理工作,且其具体内容包含:①采集获取老年居民的基础性健康信息;②系统评估老年居民的健康状态;③定期针对老年居民展开健康指导。实施社区老年居民健康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于有效保障全体老年人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确保我国老年人的基础健康水平实现显著的改善和优化。

1.2 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工作对象和服务工作范围

1.2.1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工作对象 社区内部现有的全体常住老年居民。

1.2.2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 以年度为单位为老年居民至少实施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其具体内容包含多个方面。

①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价。借由基础问诊和健康状态自主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社区老年居民的基础健康状态、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既往病史,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②基础性体格指标检查。针对社区老年居民的基础性体格生理指标项目展开粗略性的测量和判断,实现对基础体格指标表现状态的全面清晰认识。

③辅助性生理指标项目检查。要针对社区内部现有老年居民的的血常规指标、尿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空腹血糖指标、以及血脂指标展开全面系统的检查分析。

1.2.3老年人健康状况评估

老年人健康管理重点在于借由对老年社区居民基础健康水平的综合性评价和动态监测,尽早发现社区老年居民群体中存在的,与常见种类慢性疾病、肿瘤疾病,以及损伤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尽早发现和诊断老年居民群体中出现的慢性疾病和肿瘤疾病,针对老年居民展开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改善提升社区老年居民的生存质量。因此,将参加管理的老年居民按以上目的具体划分为4种基本情形。

①存在能够引致常见种类慢性疾病以及损伤性疾病的危险因素(通常是能够借由适当手段加以干预的因素):吸烟习惯、饮酒习惯、肥胖习惯、不合理性日常饮食习惯、不合理性日常生活习惯,以及视觉感知能力和身体运动能力缺陷等。

②最新发现的慢性疾病患者:泛指在某一次健康管理服务过程中最新诊断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该类患者通常需要经历进一步的诊断确诊。

③已经获取到明确确诊的慢性老年疾病患者:其中包含处于一切治疗处置状态的,经由明确临床诊断确诊的社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

④在具体组织开展的基础健康状态评估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异常的老年居民:泛指排除上述3种基本情况的其他社区居民。

1.2.4基础性健康教育指导

社区内部设置和正在运行状态之下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通常不承担针对现有社区居民群体所患慢性疾病的诊断工作任务,主要承担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及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性教育干预等基础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针对全部的目前已经加入到社区健康管理的老年居民,应当督导相关居民定期参与健康体检活动,发生身体不适下应当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同时还要结合社区老年居民群体实际具备的基本情况,为其展开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

①针对已经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组织开展系统性的社区性健康管理干预。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及疾病危险因素干预。每3个月随访1次(每年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②对患有其他疾病的(非高血压或糖尿病),应及时治疗或转诊。③以已经发生健康异常状态的老年患者群体,要督导建议其定期参与疾病复查,或者督导其及时前往上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接受转诊处置。④组织社区老年居民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学习,并督导相关居民积极参与基础性的基本预防实践行为活动。⑤向实际参与社区性健康管理的老年期社区居民全面系统讲解参与社区健康管理活动的多元化实践价值。⑥鼓励居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⑦对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的老年居民要帮助寻找原因,提出改善与辅助的建议与措施。⑧建议老年居民每年检查1次,预约下一次健康管理服务的时间。

2 我国基层农村老年人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老年人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对资源的利用尽可能充分,以期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兴起,主要原因在于即使是美国这样的卫生资源较为富裕的国家,也难以承受疯狂增长的医疗费用。而健康管理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模式,更多地通过对居民的健康教育和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发生及控制疾病发展,有效减少老年人的失能或推迟失能的出现。虽然从健康理念的发展来看,在人群中实施健康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上有所涉及,如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但在实践中,远远没有达到健康管理应有的效果。目前我国老年社区健康管理从其服务理念、服务项目到服务管理与老龄化趋势所带来的健康管理要求,以及日益增长的老年社区健康管理服务需求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管理效果、服务水平、服务过程科学性、服务态度、费用分担、健康价值观及心理疏导等方面尚待完善,致使居民对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的利用率不高。

结合笔者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及实际面对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对象的具体情况,应当为实际组织开展的基层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制定形成具备充分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的管理控制制度,从而发现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对老年人的影响,要遵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对这两类慢性病患者4次/年的定期随访。

而从整体性视角展开分析,想要在未来一段历史时期之内确保我国基层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组织开展,并且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应当严格遵循如下所述的基础性管理控制规则。

①组织开展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活动的乡镇卫生院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机构,应当具备在组织开展社区性老年健康管理过程中需要运用的基础性设备设施支持条件,以及人员性支持条件。

②切实强化与所在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机构之间的基础业务联系,加强宣传力度,全面系统宣传普及服务内容。

③每次健康检查服务环节结束后应当及时将检查过程中获取的相关信息记入对应的健康档案。传统的信息化管理容易使数据不全或出现错误,给医生造成误诊,让病人错失最好的治疗时期。农村卫生服务计算机网络可以和医院的医疗服务进行分工,基本医疗归社区,重大疑难杂症归医院负责。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医生误诊延诊的问题。在农村社区医院治疗时查出不在治疗范围之内的疾病时,可以转到医院进行治疗,当然,在医院查出是小病时或者需要康复治疗时,可转到农村社区医院。这样的互相转诊, 该网络把患者的健康资料储存起来,给医生提供长期有效的医疗数据,加强农村社区与医院之间的信息传输,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④积极引入运用中医药方法为社区老年人群体提供基础性养生保健服务支持、基础慢性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服务支持,并将中医体质辨识记录到健康体检表中。

⑤建构形成基础性电子档案。每次健康体检之后将老年人的健康体检表、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等相关内容及时地录入电子档案中;电子档案内容与纸质档案内容要保持一致。构建健康档案可以了解一個人一生的身体健康变化情况,它详细记载了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和各项卫生的服务情况,所以建立健康档案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的实行体现了“以人为本”,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一体化,积极响应了2003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信息发展摘要》中提出的要求。全科医师通过健康档案了解居民的身体状况及家庭资料,准确地判断病情,为病人排忧解难,提高医疗服务的综合质量。

从现阶段我国基层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的组织开展过程角度展开分析,只有切实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才能够顺畅有序地获取到最佳的预期实践效果,促进我国基层农村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水平不断改善优化。

3 结语

针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问题,该文从健康管理基础理论概述,以及我国基层农村老年人管理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展开简要的分析论述,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惠芬,李红.老年人健康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8,29(4):187-189.

[2] 周心驰,王悦,牛虹懿,等.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528-2529.

[3] 牛虹懿,王悦,倪荣,等.浙江省部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分析[J].健康研究,2015,35(5):481-483,486.

[4] 李春玉,刘姝,陈宏吉.试论我国老年护理现状和发展方向[J].护理学杂志,2014,29(3):1-3.

作者简介:曹佳,1983年10月5日出生,女,2008年本科毕业于承德医学院英语护理专业,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现居北京。在职研究生专业是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工作单位:合商科技有限公司养老事业部。

(合商科技有限公司养老事业部  北京  100020)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范文第2篇

【摘 要】自2012年教育部修订并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现实问题。秦淮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充分利用行政力量,形成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方法与内涵,积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在区域性推进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心理辅导中心;区域性;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王雁,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文昌校区(南京,210002)教师,一级教师。

一、区域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的政策支持

2010年6月,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组发布了《大力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这份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新一轮区域性心理辅导中心建设在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下将启动。中央文明办明文指出,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是中央文明办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央文明委和省文明委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评选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的前置条件,进一步督促各区县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同步增加,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学习压力、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青春期问题、心理行为障碍等困扰着他们。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服务也成为文明城区建设的指标之一。文明城区建设的要求和各区心理辅导中心本身进一步开拓发展的愿望,促成了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新一轮的建设和发展。

因为南京市有“陶老师”工作站这个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所以各区县开展建设工作相对来说驾轻就熟,有相应的参照模板。

二、秦淮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建设运行情况

1.硬件建设。

2013年,秦淮区文明办与教育局将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列为全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经过对全区学校及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摸底调研,发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的需求很大,尤其是社区,因缺乏专业教师和社工的指导,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对困难。因此,文明办决定依托南京三中文昌初级中学心理咨询室成立秦淮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下文简称“中心”)。中心建设面积220平方米,分4大功能区:接待办公区、宣传介绍区、功能测评区、户外放松区;内含6个功能室,配设心理健康测试及评估软件、生物反馈压力管理系统、音乐反馈放松治疗椅、智能呐喊宣泄仪等专业设施。

2.机构设置。

成立中心的同时,在15个街道建立了社区心理健康工作站,和南京市“陶老师”工作站形成了一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三级网络系统。(见图1)

低级系统包括学校层面和街道层面。学校层面以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和德育主任为主,将心理健康普及、辅导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筛查和基本的疏导;对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及时识别,进行有效干预;不能解决的向区级中心转介。社区层面以设立在街道或社区的心理健康工作站为主,由街道负责人组织开展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教育,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特殊儿童,对于需要进一步心理辅导的个案,转介至秦淮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中心在区教育局和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全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各学校建设心理咨询室、培养心育骨干教师、发展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充分发挥本区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作用,并为他们的能力提升提供支持。通过培训和招募,建成热线咨询、个案面询、团体辅导、社区宣讲和危机干预等专业团队。中心针对街道工作站开展专业的业务指导、社区宣讲和个案接待工作。

中心根据本区学校和社区的情况形成相对完善的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及运作机制,由区文明办和教育局提供运行资金,区教师发展中心心理教研员统筹安排相关的工作。

3.主要工作。

中心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及管理工作,主要进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发展性原则:“传授知识和促进发展,以促进发展为最终目的;发展性任务与补救性任务,以发展性任务为主。”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和指导,这是中心工作的首要任务。

中心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放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及检测平台,设立心理邮箱、在线心理测验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专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然后整合热线和在线咨询平台的数据,动态监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并定期回访,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通过对数据的梳理,中心、学校以及社区工作站组织专题活动,立足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及实际需求,解决未成年人的各种现实问题。如:针对中学生学习压力问题,首先通过家长课堂“大国母亲”课程缓解家长的焦虑;之后提供区域内班主任班队会课程的培训,让班主任掌握压力管理的相关知识,并为他们研发相关课程,在班级范围内解决学生的基本问题,缓解班主任的管理压力;最后通过筛查和访谈,使个别有需要的学生进入中心进行生物反馈或沙盘游戏的相关辅导。这样一个流程的操作,效果明显优于心理健康教师的个别辅导。 三、秦淮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运行的几点思考

1.行政力量对推進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梳理文献发现,国外的心理咨询中心虽然相对而言专业化程度高、独立性强,但也必须与学校各方面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所以,行政力量是尊重专业发展、助力专业发展的有效武器。

大量的工作实践也表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需家庭、社区、学校、社会全方位参与,构建未成年人成长生态环境的整合,而文明办和教育局等行政力量可以强有力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文明办可以协调社区及一些民非机构的资源,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以及高校的专业心理老师可以指导社区的普教工作;教育局的参与可以为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个人成长平台,督促学校领导切实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有了行政力量的支持和带领,整合学校、社区专业资源,加上社会专业机构的配合,才能将发展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实践过程中,中心形成“行政主导、各部门配合、专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了中心、学校、家庭、个人的多方互动。

2.形成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模式。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颇高,一般需经过长期系统培养并积累大量实践经验,最好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及医学等专业知识背景。秦淮区在行政力量的支持下,分批培养不同层次的心育人:初级要求——所有近三年内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必须完成区级168学时的心育教师资格培训,具备基本的心育教师素养,拥有科学先进的育人理念,可以在自己的教育管理中适当运用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技巧进行工作;中级要求——班主任、德育主任等参加南京市心理健康管理骨干教师培训,掌握学生发展成长规律,学习团体辅导课程,学会德育融合处理一些简单的学生问题;高级要求——学校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参加专业的实践培训,成为中心的核心成员,进行个别的心理咨询工作以及危机干预工作。

中心还聘请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以及医院的心理科主任作为督导顾问,带来心理健康教育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结合实践工作共同研发更适合未成年人的心理辅导策略。此外,中心还有一批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在中心完成实习任务,参与基本的数据整理及社区调研、课程研发等工作。

3.丰富健康教育实践的方法与内涵,积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性工作,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开展工作意义重大。利用已有经验形成一个可操作的参考模板并迅速复制发展,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南京第五高级中学的杨静平老师是我区心育工作的领头羊,她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带领中心核心成员共同研发了一系列家长课程。参与学习的家长因为收获颇丰,又成为课程传播的志愿者,为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宋梅老师,作为区心育名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名师团队帮助一线教师研课磨课,形成了具有秦淮特色的心育课程。文明办联合社区街道工作站,利用寒暑假开展社区宣讲和心理拓展活动,丰富社区的心育工作。

秦淮区是由原白下区和秦淮区合并而成,学校和社区数目很多,层次区分也很大,在区域化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中,通过分片合作的思路,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人而异、因需献策,在大的統合基础上又分为4个小片区,针对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心育工作策略。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区域性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作为一个公益组织,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利用行政力量,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切实做好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生态环境,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范文第3篇

2、壮心不已 心怀感念 乐享晚年

3、我们的心愿:让您更愉快、更充实、更健康、更幸福

4 、一步一步脚步慢慢轻轻,一点一点笑容温暖雍容

5、夕阳无限好,黄昏亦美好。

6、尊老为德,敬老为善,助老为乐,爱老为美

7、我运动 我锻炼 我健康 我快乐

8、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要讲科学

9、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老年活动室标语

1、“牌”忧解难,乐在“棋”中。

2、“牌”忧解难,强健身心。

3、参加文体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4、参加文娱活动,实现老当益壮。

5、创设优质活动环境,丰富老年文体生活。

6、发挥老年人的优势,开展与子女面对面谈心活动。

7、发展老年人体育事业,增强老年人身体素质。

8、建造适合老年人活动的舒适环境。

9、健身与娱乐同在,健康与生活相伴。

10、开展老年活动,关爱老人健康。

11、开展老年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12、老人融入活动,参与健身活动。

13、老人要健康,活动不可少。

14、离休不离党,退岗不褪色。

15、麻将娱情,书画怡心。

16、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17、琴棋书画,老有所乐。

18、让您更愉快、更充实、更健康、更幸福。

19、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20、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

21、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

22、完善软硬件设备实施,丰富老年人文体活动。

23、我运动,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

24、舞动老年,夕阳更美。

25、夕阳送亲情,科学保健康。

26、夕阳晚霞翩翩舞,青春健康伴君行。

27、夕阳无限好,黄昏亦美好。

28、夕阳无限好,活动乐趣多。

29、一步一步脚步慢慢轻轻,一点一点笑容温暖雍容。

30、壮心不已,心怀感念,乐享晚年。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范文第4篇

摘 要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河源某社区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进行入户调查。并将符合研究要求的老年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165人对干预组病人进行 个月的支持性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为测评工具对两组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结果:①干预前两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1;人际、敌对因子分显著低于常模P<1;②心理干预后抑郁、焦虑、躯体化分值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强迫症状、恐怖、人际关系、敌对分值与干预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分值均高于常模。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普通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老年人 心理健康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生活适应能力、身体状况减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的时期。这一时期各种慢性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就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问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本课题随机抽取河源市某社区6岁经上无严重精神疾病的老年人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由经过相关专业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对筛选出的老年人进行为期个月的支持性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对其基本情况躯体患病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老年人心理、生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在河源市某社区随机抽取6岁以上老年人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65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 年龄6~85岁;②住在社区。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而不能参加活动者;②有严重精神疾病者。两组病人干预前的年龄、性别、婚姻、慢性疾病及文化程度有均衡性。

研究工具:心理健康水平评定:采用SC-9量表[],此表共9个项目,包括9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采用~级评分制。分别于入组时和干预结束时将上述研究工具由心理测试专业人员统一指导进行集体测试测试采取不记名方式、测试后当场收回。

干预方案:由经过专门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对研究组进行为期个月的精神卫生服务分别针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老年期所面临的社会、家庭、职业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老年期应注意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其相应解决方式等内容每周进行1次集体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时进行个体心理干预利用倾听、解释、保证、指导和建议、疏泄、鼓励、促进自助等基础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内容包括老年期角色转变、慢性病的应对、 应对不良生活事件、培养兴趣爱好、改善睡眠质量、建立良好家庭关系、增加日常生活活动、增加人际交往等。

统计处理:采用SPSS11 统计,样本组与常模组平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 果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前两组间SC-9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而人际关系、敌对分值显著低于常模。见表1。

干预组在为期个月的心理干预后SC-9因子中抑郁、焦虑、躯体化分值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常模;强迫症状、恐怖、人际关系、敌对分值与干预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分值均高于常模而人际关系、敌对分值显著低于常模。见表。

讨 论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已达到老年型人口的标准,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而社区是老年人的主要生活圈子之一社区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名6岁以上无严重精神疾病的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由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对干预组进行为期个月的支持性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相关研究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了解老年人心理、生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正常人群差 其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常模与周敏娟、刘金光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支持性心理干预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发现在为期个月的支持性心理干预后干预组老人心理健康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其中抑郁、焦虑、躯体化分值较

[]

干预前显著降低。

老年期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躯体健康状况的下降、经济问题、婚姻问题、离退休等生活事件可能都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我国已面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压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而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研究发现消极应对方式、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利用度等构成了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5]而其中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等因素难以改变从而提示只有从认知、应付方式等层面进行心理干预是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本研究通过支持性心理干预显著提高了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从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角度来看支持性心理干预主要提高了研究对象心理、社会功能方面的健康水平 而对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导致的躯体不适和病感等方面的改变不大与刘向红[6]等研究结果相符。

国内外学者多将支持性心理干预应用于某些慢性病人的康复而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的影响尚比较少。社区是国内老年人退休以后的主要生活范围维护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和进行精神康复是当前精神卫生领域不能忽视的职责。因此,本研究应用支持性心理干预技术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在社区对普通老年群体进行初级预防切实可行从而为心理卫生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在开展老年人工作中提供了新思路。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健康中心全面查体的60岁以上1 165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男723例, 女442例, 按年龄情况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3组:60~69岁老人组, 70~79岁老人组, 80岁以上的老人组。见表1。

1.2 查体项目

按照规范的体检标准对所有老人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的测量, 另外, 分别做内科、外科、口腔科等科室的检查;采用心电图、X光胸透、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辅助检查;静脉抽血进行血生化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肝功、肾功) 指标检查, 血生化指标主要有血常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乙肝系列、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等;若研究对象伴有头晕、耳鸣等症状, 需加做双侧颈动脉彩超和颈椎4位片。若出现心慌、下肢水肿等症状则加做心脏彩超。采用统一的体检表进行记录体检结果, 检查结果汇总后由主任医师以上的医师进行主检, 并做出相关治疗及保健的建议。

1.3 诊断标准

①参照相关指南或文献[1,2,3,4]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肝囊肿、肾囊肿、前列腺肥大等疾病进行检查及诊断;②按国内诊断标准TG>1.69 mmol/L, CHO>5.6 mmol/L, 空腹血糖≥7.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3%判断为高脂血症, 体检中发现异常者需复诊3次后确诊。③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著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5]对其余疾病做出相应诊断。

1.4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构成比

有1 165例老人参加查体, 共检出患有类疾病的老人1 070例, 占91.8%, 患2种以上疾病或指标异常者占85.5%, 结果表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其中, 口腔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其他慢性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见表2。

2.2 不同年龄组老人的患病率与慢性病患病率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高 (P<0.05) , 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人患口腔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率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 (P>0.05) 。见表2。

3 健康教育

3.1 优化膳食结构

3.1.1 热量控制

60岁以上老年人轻体力劳动者每日能量供给量控制在1 700~1 900 k Cal左右[6]。制定控制热卡措施, 让患者了解常吃的食物所含热卡数, 少食多餐, 餐后不吃甜点, 进餐中提倡细嚼慢咽;用白开水或茶水替代含糖饮料等。

3.1.2 选择食物

不食或少食高糖、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红肉等, 鼓励进食新鲜水果、蔬菜和全麦食品 (杂粮) , 戒烟戒酒, 并限制食盐, 每日盐摄入量应≤6 g。

注:*表示与60~69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3.2 心理指导

向老年人普及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关注老人因退休、丧偶等造成的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 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老人进行针对性地心理指导, 引导老人主动的释放出消极的情绪, 调节心理承受能力, 保持开朗、愉快的心情。

3.3 健康锻炼

应陪同老年人适量运动, 形式尽量多样化, 如练练太极拳、太极剑;做保健体操等, 注意不宜锻炼过度以及自身安全问题, 尽量不要独自锻炼。

3.4 疾病预防、控制知识普及

让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患者知道坚持按时服药和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告知患者要遵医嘱用药, 不能随意加减或停药, 以及家庭常备药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怎样识别过期、失效及变质药品等。督促老人每年坚持至少进行一次查体, 这样有利于老人自己及其家人及时、全面地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促进健康老龄化。

3.5 建立社区老人保健服务站

家人的关爱对于老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 老年人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仍然需要社会的关爱与帮助。因此, 充分利用当地政府对卫生资源的投入, 积极开展高龄老人社区卫生保健服务, 建立社区老人保健服务站, 努力做好老年人的保健工作, 提高其生活质量。

3讨论

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 机体器官功能会本能地发生衰退, 由于免疫能力的下降, 大部分老年人或多或少会患有不同的疾病。本研究结果说明:共检出患疾病的老年人占总查体老年人人数的91.8%, 患有2种或以上疾病或者出现指标异常的老年人占85.5%, 体检中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主要包括口腔类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老年人口腔疾病患病率高达99.06%, 充分说明口腔卫生、口腔疾病预防的知识亟待普及, 老年人口腔疾病的预防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健康查体中患病率较高的疾病, 仍应列为老年人健康查体的重要项目。

综上, 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 且各病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器官功能性退化、不良生活方式及环境的影响等, 针对常见的健康问题, 笔者制定了上述相应策略, 以期加强老年人自身慢性病的预防和重视, 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水平, 积极做好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工作。

摘要:目的 通过健康查体, 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 探讨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 寻求符合城市老年居民卫生服务基本功能需求的健康教育策略。方法 收集2011年7月—2013年1月在该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6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资料。结果 高血压、高脂血症、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口腔类疾病、前列腺肥大症、胆囊炎、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和慢性支气管炎为老年人多发疾病, 其中脑血管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与随年龄的增加比例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脑血管疾病应成为老年人保健的重点, 十分有必要对老年人进行血脂和血糖的健康检查, 应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查体及健康教育。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查体,分析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7) :579-616.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07年版) [J].中华医学杂志, 2008 (18) :1227-1245.

[4] 鲁树坤, 周启昌, 梁明锦.现代超声诊断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357.

[5]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

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范文第6篇

一、此类老年保健品消费陷阱的主要手段及特点

1、“免费”骗局

有的老年保健品经营者常装扮成“义诊医生”,在社区、街道像模像样地免费进行一些血压、血脂和钙缺乏等常规检查,煞有介事地指出老年人有这样那样的严重疾病,然后推销其产品,甚至开通免费健康咨询热线,花言巧语推荐保健品。

2、健康讲座

推销者抓住老年人体弱多病,渴望健康的心理,办班授课,聚集人气。先讲一些疑难杂症的病症、成因、危害及防治难度,借机夸大所推销产品的效果,忽悠听课者上当购买。

3、馈赠诱惑

老年人大都勤俭节约,保健品商家往往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附赠小礼品或抽奖,以诱惑其购买保健品。

4、雇托诱骗

高薪招募推销员,利用老年亲戚、朋友、同事等关系进行游说,推销其产品;请所谓“专家”、“学者”、“权威”在公开场合介绍产品的“特殊疗效”,发布“权威检测报告”;指使他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现身说疗效;在销售现场制造抢购假象诱骗消费者购买等等。在一连串手段的交互作用下,普通的保健品变成了既治疗又滋补的良药,甚至可以“包治百病”。

5、“高科技”误导

有些经营者以高科技、绿色、健康、进口产品等概念误导消费者,宣称其产品是负离子、超声波、微循环、高氧舱设计等专利技术应用,能包治百病,片面夸大保健功能,促使消费者误以为其所销售的保健品有巨大功效,甚至可以代替药品,同时商家故意回避保健品存在的副作用及不适应症,不告知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的信息。

二、针对此类老年保健品消费陷阱的防范措施

1、理性消费

只有提高老年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水平,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上当受骗事件的发生。

(一)要正确认识保健品。老年人要正确认识保健品的作用,注意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治疗疾病;应理性对待商家的保健品促销活动,不要轻信商业广告夸大的宣传,对自己不了解的所谓“高科技”产品,不要道听途说、轻易购买。

(二)通过正当渠道购买。老年人应参加老年人协会、政府部门等组织举办的“健康讲座”,不要听取以销售商品为目的的宣讲。购买保健品时要到证照齐全有固定经营场地的正规商店购买,并注意查看该公司有无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同时应注意索要和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

(三)受到侵害要及时举报。如果由于保健品经销商的原因而使老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要简单地自认倒霉,而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除了向商家讨回公道,还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反映情况,举报问题,以求解决。一旦发现有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2、加大防范宣传力度

上一篇:联片大教研活动总结范文下一篇:老婆外遇出轨后表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