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人口分布范文

2024-03-12

藏族人口分布范文第1篇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 是山西省面积最大的市级行政区, 行政区划内共14个区县, 其中包括1个市辖区, 1个县级市和12个县。辖区总面积25 180km2, 地形地貌多样, 以高原山地为主, 占到辖区面积一半以上, 并且集中分布于西部地区, 因此山区各县市平均气温低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势平坦, 属于山西五大盆地之一的忻州盆地;山脉河流众多,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种类齐全, 储量丰富。14个区县中有11个是贫困县, 且多数位于西部山区, 因此总体上在经济水平上忻州市仍然是山西省发展水平最低的地级市。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处理与计算

在Excel中处理人口数量和面积数据, 计算出各县区的人口密度并排序。

2.2 人口经济一致性指数与人口经济偏离度指数

人口经济一致性指数 (CPE) , 是通过计算一国内某级行政区人口占比与GDP占比的比值, 可以反映某一地区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一致性程度[1]。CPE大于1, 该地区为人口集聚程度高于经济集聚程度;CPE<1的地区为人口集聚程度低于经济集聚程度;CPE越接近1, 则区域人口分布与经济一致性越好, 反之越偏离1则一致性越差。

人口经济偏离度指数 (CD) , 是基于CPE指数上计算的用来准确衡量大区域尺度上的人口经济协调程度的指标, 它能够反映实际情况与理想状态的偏离程度, CD指数的值越趋近于0表示偏离度越低[1]。

3 忻州市各县区人口分布概况

以忻州市各县区为单位分别计算了其2015年的人口密度。计算结果中, 忻府区、定襄县、保德县以及原平市人口密度较大, 山西省平均人口密度为233.98人/km2, 忻州市平均人口密度为124.75人/km2, 因此高于忻州市平均人口密度的有忻府区、定襄县、代县、保德县、原平市, 人口密度分别为286.43人/km2、258.50人/km2、127.81人/km2、167.68人/km2、195.11人/km2;但只有忻府区、定襄县的人口密度高于山西省人口密度。表明作为山西省行政区面积最大的忻州市的人口密度在全省范围内属于偏低水平。

在忻州市人口分布方面, 整体分布表现为不均衡情况, 呈现出东部六个县人口密度远高于西部八个县的特点, 因此可以将忻州市人口分布分为两类地区。一类是东部人口密集区, 即为“东六县”, 包括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繁峙县、代县、五台县, 面积占忻州市总面积49%, 但人口数量占总人口66.3%, 平均人口密度为168.73人/km2, 是忻州市的人口稠密地区。二类是西部人口稀少区, 即“西八县”包括宁武县、静乐县、岢岚县、五寨县、神池县、偏关县、河曲县、保德县, 八县面积占忻州市面积51%, 人口数量占比只有33.7%, 平均人口密度仅为82.45人/km2, 人口稀疏。东部人口稠密区与西部人口稀疏区在忻州市面积各占一半, 且东部县市数量少于西部, 但分布着一半以上的人口数量, 人口密度远大于西部县区, 忻州市东西部人口分布差距较大。

4 忻州市人口分布空间差异原因分析

4.1 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

忻州市以山地多, 平原少为整体地形特点, 地势起伏大;东西两侧地形高, 中部地形低, 为忻州盆地。河流数量较多, 有黄河、汾河、滹沱河, 为人口分布提供水源。气候条件由于山区众多地势高, 又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区, 纬度偏高, 年均温整体较低。

忻州市地形中东部地区县市地形较平坦, 忻州盆地主要分布在此, 滹沱河两条支流清水河与牧马河流经五台县、定襄县和忻府区, 盆地较山地平均气温高, 利于农作物生长, 优越的地形和水文条件为人口分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因而东部地区成为人口稠密区;西部地势较东部整体偏高, 虽然境内河流数量比东部多, 水源较丰富, 但山区整体平均气温较低, 气候方面条件较差, 影响农业种植和经济发展, 人口宜居性不如东部, 成为忻州市人口稀疏区。

4.2 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环境

4.2.1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

为更好地分析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利用SPSS软件计算忻州市人口密度与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726, 表明忻州市人口与经济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按照CPE分类标准, 人口经济基本一致的县市为忻府区、代县、繁峙县、宁武县、岢岚县、偏关县、原平市, 面积占忻州市总面积56.56%, 人口数量占忻州市的61.16%, GDP占60.42%, 三项指标比例基本一致并且占比均超过半数;人口集聚低于经济集聚的县市为河曲县与保德县, 面积占9.17%, 人口数量占比9.97%, GDP产值分别为全市第四、第五名, 占19.64%, 人均GDP为全市第一、第二名, 表明两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人口集聚程度, 经济发展与人口数量相比发展更为突出;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的县市有定襄县、五台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 面积为忻州市的34.27%, 人口占28.87%, 相应GDP为19.95%, 这些地区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但经济水平低, 发展缓慢。

经过计算, 忻州市2015年的人口经济偏离度指数为0.311, 为中等一致水平。由此得出, 忻州市人口集聚大于经济集聚的五个县市人均GDP在全市处于偏下水平, 其中有三个为西部县市, 人口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忻州市西部县市人口经济不协调程度大于东部县市, 西部县市经济发展受人口分布影响较大。

4.2.2人口分布与基础设施完善水平。

基础设施能够反映当地经济水平, 也与人口分布密切相关。影响人口分布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 忻州市近年来在这些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然而忻州市的14个县市中除东部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外, 其余均为国家级贫困县, 这样的条件也是形成忻州市人口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攻坚脱贫和实现“摘帽子”难度很大。在面临自然发展条件有限、经济基础差的情况下, 各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在积极利用本区特有资源和优势努力发展。全市交通达到基本普及水平, 但全市重要的交通干线, 如同蒲线、京原线、以及在建的大西高铁, 108国道、大运高速等铁路公路主要分布在地形为盆地的东部, 整体上交通便利程度呈现出东部优于西部。在医疗与教育水平上忻府区和原平市在这些方面为全市先进水平, 也是东部县市优于西部县市。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忻州市各县市人口密度的计算, 得出忻州市人口分布的空间分布规律, 并对其空间分布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 (1) 忻州市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地形较为平坦的东部地区, 位于黄土高原及山地地区的西部人口稀疏, 人口分布与地形起伏关系密切。 (2) 忻州市人口分布规律人文社会因素方面依然以经济为主导, 人口与经济呈现中等一致水平, 经济水平较高的东部六县市人口密集, 经济落后的西部县市人口稀疏且均为国家级贫困县。 (3) 基础设施水平对忻州市人口分布有一定作用, 但各县市基础设施水平差异基本上以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

摘要: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人口分布也是一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真实体现, 分析一地的人口分布情况能够掌握人口分布规律, 探究区域自然、经济、文化条件的意义。文章基于忻州市统计年鉴, 以县域为单位, 通过计算各县区人口密度, 总结出忻州市人口空间分布规律为东部人口集中, 西部人口稀少, 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个方面对人口空间分布状况原因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忻州市人口分布空间差异的原因主要以地形起伏、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导因素, 同时在分析过程中也发现忻州市贫困县在人口方面的发展劣势。

关键词:人口空间分布,空间差异,忻州市

参考文献

[1] 封志明, 刘晓娜.中国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空间一致性研究[J].人口与经济, 2013 (2) :3-11.

上一篇:财务人员聘书范文下一篇:财政支农能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