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反恐论文题目范文

2024-02-05

民航反恐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改革

在高职《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并要求学生能够自律自觉进行礼仪习惯的培养,让礼仪习惯成为日后生活工作中的良好习惯。因此高职院校还需要在结合了民航乘务人才需求基础上,进行现有教学模式的积极改革,促进学生的礼仪素养以及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

一、高职《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节少

在现有高职《民航服务礼仪》的教学过程中,多是教师们在课堂上进行礼仪要点的讲解,学生被动进行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视力度不足。在这一教学模式中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课程两者的有效融合,还会导致《民航服务礼仪》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对于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造成了比较大的阻碍,礼仪训练的作用也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因为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礼仪教学规范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难以得到实施,对于《民航服务礼仪》的课程教学质量也会造成一定阻碍。

(二)课程教学过于教条化

《民航服务礼仪》课程与学生的一些专业课程相比,学生们多是将关注点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面,对于礼仪课的重视度不足,使得学生参与到《民航服务礼仪》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不足。此外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有教材内容过于陈旧的问题,多只是对学生们的行为进行规范,缺乏对于起源的详细介绍。在过于教条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中,学生们对于各种民航服务礼仪的由来以及背景难以理解,也就难以很好的把握礼仪课程的学习重点。因此在高职《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积极转变以往的教条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社会生活以及职业接触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于《民航服务礼仪》的学习力度,促进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三)课程考核模式过于单一

在《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还有着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比较强的特点,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考核过程中,还存在有课程模式过于单一的问题,也没有在结合了实际工作情景以及工作环境进行职业模拟训练。在进行《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考核模式多是进行礼仪理论知识的考核,对于实践操作的考核力度不足,对于学生们实际民航服务礼仪的把握水平也就难以进行有效评价,影响到了学生的整体培养效果。

二、高职院校《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进行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

高职院校在进行《民航服务礼仪》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在结合了民航人才市场实际需求基础上,将国际民航乘务人员的礼仪规范作为标准,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与综合素质的培训力度,来为学生的日后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民航服务礼仪》教学时,还要进行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以及工作环境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国际礼仪知识与具体操作,从而满足我国民航空乘领域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进行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民航服务礼仪》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还需要进行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得以提升,还能够激发学生提升《民航服务礼仪》课程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良好过渡。在礼仪实训教学体系中可以在结合了不同专业所队形的岗位内容以及工作内容,进行相应实训教学内容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民航服务中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明确,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比如在进行空乘礼仪实训方面的教学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在基于形体训练、空乘服务沟通、客舱技能训练以及航空应急抢救等几方面入手,构建一套完善独立的实践礼仪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够转变传统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促进实训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对于高职院校《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结合实际场景開展教学

对于要进入到空乘行业中的学生而言,在后续步入到工作岗位之后还会面临非常多的场景,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也就需要学生能够在学校期间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民航服务礼仪》中的正确礼仪以及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充分掌握,这样才能够满足后续工作中的实际需求。但是在高职《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简单的校园课堂教学模式是无法提供学生们充足的机会使用礼仪知识的,也就要求教师们能够积极利用所有机会,鼓励学生们在课下开展多样化的礼仪学习活动,结合实际场景开展该课程教学。比如在进行客场服务的模拟训练过程中,可以将教室作为客舱实景,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乘客组以及空乘服务人员两组,让学生在交叉扮演解决过程中进行各项礼仪知识点的掌握,为了保障训练质量与效果,在模拟训练结束之后还需要进行打分评价,促进《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航服务礼仪》作为高职空中乘务专业的重要课程,其课程教学效果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了满足空乘专业对于人才的礼仪能力需求,高职院校还要积极开展《民航服务礼仪》的课程改革力度,从教学目标、实训教学以及场景教学等方面入手,促进《民航服务礼仪》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帮助学生们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来达到预期的高职院校开展效果。

参考文献

[1]甘素云.高职《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时代教育,2017(23):170-172.

[2]詹庆.高职《民航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青春岁月,2019(20):243.

[3]陈莹.关于高职民航服务类专业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研究[J].魅力中国,2021(26):294-295.

民航反恐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航小社区服务;成本补偿;收入补偿;财务会计成本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民航业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运输大众化已成为一种趋势。2006年,根据党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民航总局提出了建设和谐民航的发展目标,民航小社区服务就是和谐社会理念在民航业的重要体现。

一、民航小社区服务概述

民航小社区服务来源于美国,是1978年《航空公司放松管制法》(The Airline Deregulation Legislation Act)的产物。放松管制后,由于许多小型和中型社区缺乏人口基础和经济实力,从而缺乏使得航空服务持续盈利的必要的客运量,因此很难获得或维持商业航空客运服务。为了解决该问题,美国议会提出了基本需求服务(Essential Air Service,EAS)计划,以确保较小的社区有充足的航线与国家航空运输系统连接。2002年,议会又通过了《21世纪航空投资和改革法案》,其中提出了针对民航小社区服务的“小社区航空服务发展计划(Small Community Air Service Development Program,SCASDP)”。与EAS不同的是,前者是对服务于缺乏航空服务的小社区的航空承运人进行补贴,后者是对缺乏航空服务的小社区进行补贴,两者共同构成了美国民航小社区服务的基本法律框架。

对于我国民航业来说,民航小社区服务就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以维护全体公民的基本出行权益、缩小贫富差距为出发点,以保证航空服务的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我国国家航线网络为目标,实现全民享有民航小社区服务,推进服务型政府,全力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出行权利。

根据美国民航小社区服务的目标,结合我国航空业自身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如下:民航小社区服务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全体公民的基本权益,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向偏远地区或经济不发达地区提供航空服务,使得这些地区能够接入国家航线网络,并且有关航空票价是普遍可以接受的,从而使该国的全体公民获得能够满足交通出行的基本服务。

二、民航小社区服务补偿的原则

为了保证民航小社区服务的健康发展,有必要确立成本补偿的基本指导思想。民航小社区服务补偿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是指民航小社区服务补偿要符合小社区服务的发展目的。在进行成本补偿时要合理确定补贴社区的资格,使小社区服务的资金运用更加合理和有效。

(二)系统性原则

在选择进行补贴的小社区时要遵循系统性原则,要做到既少冗余又尽可能全面,既要考虑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如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便利度),又要衡量该地区后续经济发展和资金使用计划情况,既考虑动态的因素又考虑静态的指标,相互协调,相互映衬。

(三)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指民航小社区服务的成本补偿应该是便于评价的。它要求在确定成本补偿的社区和数额时要采用可以收集到的或者是可以获取的标准,便于政府部门实际操作。

(四)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

在进行补偿的过程中,民航小社区服务补贴资格标准应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来考虑。从定量方面来说,应根据社区现有情况的统计和计算,可以得到该社区的实测值;从定性方面来说,要考虑那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可以通过专家判断来确定,并将专家判断结果定量化。

三、我国民航小社区服务补偿的资金来源

(一)建立民航小社区服务基金

根据美国小社区服务的经验,建立小社区服务基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补偿方式,可以为小社区服务补偿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小社区服务基金是一种竞争中立和透明的资助小社区服务的方法,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补偿资金问题。

在小社区服务基金中,所有航空承运人和机场都要交纳小社区服务基金,承担小社区服务的义务。航空公司和机场的收入都来自于用户,实质上也就是由航空服务的所有用户来承担小社区服务义务。在小社区服务资金集中起来后,再统一补贴给实际承担小社区服务义务的航空承运人和机场,用于弥补他们因承担小社区服务义务而产生的亏损。这样所有航空承运人和机场都承担了小社区服务义务,而且在这种机制下也不会与竞争机制产生矛盾,满足了竞争中性。

民航小社区服务基金除了来自航空承运人和机场外,还应多渠道融资。政府可以提供一部分资金,也可以通过一些业务拍卖中获得一部分小社区服务基金,还有一些国际发展机构也可提供一部分资金(见图1)。

(二)社会性补助

社会性补助主要包括一些低息无息贷款、特殊税收和接受各项捐赠活动等。例如,考虑到小社区服务建设项目的风险性和无利润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提供给小社区服务建设项目以无息低息贷款;对小社区服务项目投资实行免税政策,其实是一种反向的财政补贴;接受来自各种机构的现金捐献和实物捐献等等。

四、建立民航小社区服务补偿机制

根据小社区服务补偿的来源与去向,小社区服务补偿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成本补偿、收入补偿、价格补偿。

(一)民航小社区服务补偿模式的分析

市场放开之后,只有依靠合法合理的补偿机制才能保护国家的利益,维护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民航业目前实际情况,参照美国民航小社区服务的经验,对我国民航小社区服务的补偿模式的选择进行了以下分析。

1、成本补偿是美国民航小社区服务采用的补偿模式。如基本需求服务计划旨在对飞往需要小社区服务的航空承运人进行一定的补贴,使其在该航线的经营能够保本或略有盈余。但成本补偿模式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是一个不断输血的模式,即不断给予航空承运人补贴,而不去考察补贴后的效果如何。因此,小社区服务的前期可以采取成本补偿模式;而当民航小社区服务不断发展时,除了成本补偿模式外,还应引入其他补偿模式以弥补成本补偿模式的不足。

2、价格补偿有些类似在垄断时期的内部交叉补贴,规定某些航空公司必须经营一些小社区服务的航线,即航空承运人对盈利性航线实施高资费,来补贴实施小社区服务航线的亏损。这种补偿模式在垄断时期可以采用,但随着市场放开,航空承运人有了申请、退出航线、在一定范围内制定票价的权利等,这样的补偿模式相当于向弹性较高的航线提高价格,来补贴弹性较低的小社区服务航线。前者对涨价敏感,提高价格会降低其收益,后者对涨价相对不敏感,航空公司的总收益将会下降。因此,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这样的补贴模式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3、收入补偿是依靠对低收入者进行货币补贴,以保证其有条件享用航空服务的方式。收入补偿的必要性是由小社区服务的基本要求所决定的。小社区服务的目标是使任何人,无论职位高低、收入多寡、不分年龄性别都成为服务对象,但不同人群收入差别极大,在不得实行价格歧视(即按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同确定不同资费水平)的条件下,将补贴款直接提供给低收入者以减轻他们的负担是简单、有效的选择方式。

(二)民航小社区服务补偿模式的选择

1、成本补偿模式辅以收入补偿模式。在上述分析的结果下,本文提出了民航小社区服务补偿模式的选择——成本补偿辅以收入补偿模式。就是对航空承运人的补贴辅以对小社区的补贴,当然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民航小社区服务的发展初期,应实施成本补偿模式,即对飞往需要民航小社区服务地区的航空承运人进行成本补偿,在民航小社区服务发展成熟时,应实施成本补偿辅以收入补偿模式,即除了对飞往需要民航小社区服务地区的航空承运人进行成本补偿外,还应对需要民航小社区服务地区进行补偿,对地方政府给予经济援助。

2、定量补偿辅以项目补偿。单一的定量补偿会导致需要小社区服务的地区产生等、靠、要的结果,使得补偿受益者由于长期被输血而缺乏造血功能。而项目补偿是一种指定用途的补偿形式,规定了资金明确的使用方向和具体用法。这种补偿形式所起的作用更具有直接性和确定性,而且可以看到小社区服务的成效,从而有助于克服定量补偿的缺陷。例如,美国小社区服务就是以项目的形式来确定补偿金额和评价补偿效果的。

3、民航小社区服务补偿数额的确定。小社区服务成本的核算可以采用政府部门(或相应监管机构)测算,航空承运人自行测算报批,或是委托中立第三方进行测算等方式,通常采用财务会计成本法和经营权拍卖来测算补偿数额。(1)财务会计成本法。财务会计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航空承运人提供小社区服务与不提供服务时的业绩进行比较,这可计算出如果不提供小社区服务所能够避免发生的成本即“长期可避免成本”,以及不提供小社区服务时预计所不能得到的收入即“放弃的收入”。航空承运人放弃的收入不足以补偿可避免成本,因而应对其“净成本”(长期可避免成本与放弃的收入之差)进行补贴。计算公式如下:NC=OC-UR,其中NC是净成本,OC是可避免成本,UR是放弃的收入。(2)经营权拍卖。针对民航小社区服务的特点,在补偿小社区服务的成本时,可以使用经营权拍卖的方法。具体做法为:政府部门针对特定地区提出一揽子小社区服务项目以及最低质量要求,通过竞价机制选择航空承运人,再通过小社区服务基金对该航空承运人予以补偿。财务会计成本法比较清晰,计算简便,工作量小,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简单。但它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由于信息是由提供小社区服务的航空承运人提供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始终存在。企业通常会有夸大成本数额,以获取更高补贴的倾向。而经营权拍卖可以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效率,但是实施过程比较复杂,对监管者的能力要求较高,而且仅局限于区域性补助。从我国目前现行的行业管理制度和数据来源来看,我国民航小社区服务补偿以财务会计成本法较为适宜,但经营权拍卖将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五、结论

在发展民航小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如何对提供服务的航空承运人进行补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结合我国民航业的现状,成本补偿辅以收入补偿模式是当前可行的。同时可以采用财务会计成本法确定具体补偿数额,未来市场发展成熟后可以引入经营权拍卖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永良.我国电信小社区服务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

2、张冰.我国电力小社区服务补偿机制的经济分析研究[J].四川水利发电,2007(8).

3、马芸.电力小社区服务成本补偿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6.

4、赵甫.我国电信普遍服务基金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

5、陈淑正.论必要航空服务原则在中国空运管理之适用[J].广州商学院学报,2005(4).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其中,刘光才为副教授)

民航反恐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民航强国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场行业作为民航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协调业务流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民航机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重要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角度进行具体分析,针对性提出了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机场;问题;对策

一、民航机场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企业长短期战略的分析,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在预测与决策基础上,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经营和财务等做出的一系列具体安排。全面预算管理具体体现在:全部经济事项应纳入预算管理,所有部门纳入预算管理,全体人员参与预算管理,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考核过程完备。全面预算包含经营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

(二)民航机场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1. 有助于民航机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将民航机场公司航空性业务、非航空性业务的发展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至各职能部门,通过量化指标落实到企业管理、生产保障的各个环节,便于各部门制定具有明确目标的实施细则,提高了各部门的行动一致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 有助于民航機场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无形资产资源、生产保障资源等纳入到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将预算的编制和企业优势资源的利用相结合,趋利避害,使资源的使用更有针对性,更利于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有助于民航机场公司协调统一行动。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特征就是全员参与,所有部门纳入预算管理,有利于协调统一上下级、各部门之间的行动,有利于信息的沟通,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二、民航机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同企业战略相脱节

民航机场公司全面预算的编制应以五年计划为依据,在五年计划预测的飞机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并以航空性业务、非航空性业务结构调整为重要考虑因素。但在实际编制时,全面预算管理往往与企业战略相脱节,一方面是由于民航机场公司的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等生产量受经济环境变化影响比较大,对于二、三类机场的影响更为突出,实际生产量与年初预算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由于民航机场公司非航空性业务实际发展情况达不到战略规划预期目标,也降低了预算同企业战略的匹配度。

(二)全面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

目前,民航机场公司主要采用增量预算方法来编制预算,增量预算编制方法是以历史期实际经济活动及其预算指标为基础,结合预算期经济活动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通过调整历史期经济活动项目及金额形成预算指标的编制方法。民航机场公司在使用增量预算编制方法时,往往没有剔除历史预算数据中不合理的部分,各预算项目的增减变动百分比的确定也有较大的随意性,这就很容易造成各部门在上报预算时只考虑部门利益,引入较多的预算松弛。

同时,民航机场公司的经营管理受国家政策、外部经济形势影响较大,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影响更为突出。民航机场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又存在专业性强、投资金额大的特点,进行灵活调整较为困难,这也就降低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可行性、科学性。

(三)全面预算管理缺乏全面性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全部经济事项应纳入预算管理,所有部门纳入预算管理,全体人员参与预算管理。民航机场公司编制预算的责任部门一般是财务部门,设置了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企业也是以财务部门为预算编制核心,长期以来形成了编制预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他业务部门只是配合提供数据,普遍存在完成财务数据预算就是全面预算等错误理念,这就造成了预算编制全员参与、所有业务、部门纳入预算范围的要求流于形式,造成了预算数据不够准确。

(四)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考核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是评价预算管理绩效,总结预算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目前,民航机场公司预算主要考核收入、可控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忽视了对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运行组织效率、战略目标实现情况等非财务指标的考核,造成了考核缺乏全面性,过于注重目标完成情况,忽视了对经营管理过程的考核。

同时,全面预算管理考核的指标分解存在责任划分不明确的情况。民航机场公司在预算编制时存在多个部门对同一指标进行预测的情况,在考核指标分解的过程中就会造成指标分解的重叠;对于一些难以分解的公共指标,则采用强制分解的办法,造成部分指标难以落实。

(五)全面预算管理缺乏完善的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民航机场在航班保障、旅客服务、指挥调度、道面管理等业务方面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未能有效地将财务系统、业务系统进行整合,有些只是依附于财务系统的一个小型模块,存在基础数据不准确、统计查询功能不完善,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充分的分析和决策依据。

三、完善民航机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企业发展战略的引领作用

企业发展战略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指引和方向,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发展战略的先进性、科学性、连贯性是保证全面预算管理效果的重中之重。民航机场公司,特别是中小型机场需要仔细研究、预测未来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尤其是周边支干线机场的辐射范围、高铁发展的影响;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人文环境,积极调整航空性业务和非航空性业务结构,创造新的收益增长点。只有确保发展战略的稳定性,长期的全面预算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民航机场公司发展战略要逐年、逐级分解成为年度目标、部门目标,这样才能确保年度预算、部门预算同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

(二)采用科学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

民航机场公司在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导向、市场经济变化等因素。机场行业作为国家的公共设施服务企业,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具有金额大、专业性强的特点,需要增强对国家政策研判的前瞻性和准确性,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编制的有效性。

民航机场公司要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制定具有侧重点的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对于新建机场及新完成改扩建的机场,要充分侧重考虑资本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对于飞机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增速较快的机场,要侧重考虑收入预算;对于生产保障量较为稳定的机场,要侧重考虑成本预算。同时,结合企业内部财务、人力、运行组织具体情况,在充分分析以前年度数据的基础上,科学的使用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滚动预算等编制方法,引入平衡记分卡、KPI等先进管理方法,减少预算松弛,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三)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 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意识,首先要打破预算只是财务部门职责的错误认识,其次要对各部门员工进行培训,加深其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丰富预算管理手段,让各部门员工明确自己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职责,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行动一致性。

2. 建立全面预算决策机构。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考核,由机场公司一把手担任总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为预算基层单位责任人,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决策机构的统筹协调能力。各部门指派特定人员为预算管理人员,业务部门人员要学习财务预算基础知识,财务部门人员要学习业务知识,形成双向学习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协调。

3. 建立全面预算监督及调整制度。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对各业务环节、各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对于在执行过程产生的预算差异进行分析,对于因生产环境变化造成的预算差异提出调整意见,对于非正常的预算差异要调查原因,及时汇报纠正,避免资源浪费。

(四)建立有效的预算考核制度

建立权责利对等的预算考核制度,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不仅要设立财务考核指标,还要将非财务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尤其是在民航机场公司调整非航空性业务结构时,侧重对战略调整过程的预算完成效率和效果、预算质量进行考核。

(五)建立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民航機场公司要加强信息系统顶层设计,利用专业机构技术力量全面梳理企业业务流程、预算管理要求,搭建面向未来经营管理的集成信息系统,将生产运行保障系统、指挥调度系统、服务信息发布系统、财务系统、结算系统等大规模信息系统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发掘已有系统潜力,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便捷的数据支持。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便于预算在编制、执行、调整、考核过程中产生的会计数据、业务数据在公司各部门间高效流动。同时,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管理,确保系统平稳高效地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支持。

四、结论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它的有效执行有利于民航机场公司分解战略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发展目标。因此,民航机场公司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全面的预算体系,完善的考核制度来确保全面预算管理有效运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涵霄.全面预算管理在机场行业的运用探析[J].会计师,2017(15).

[2]吕敬芳.浅议民用机场行业全面预算管理[J].会计师,2018(18).

[3]李旭.探讨民用机场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智富时代,2018(01).

[4]潘松斌.关于机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策略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7(14).

[5]何柳.机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2018(19).

(作者单位:太原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

民航反恐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航空管;信息安全;创新策略

一、民航空管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管理体系

国内的民航空管在网络构建与使用的过程中,需做好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将其作为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基础。虽然信息系统需要相应的安全技术提供保障,但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控制,也是一项重要手段。单纯依靠安全技术开展安全工作与保密工作,则不需要管理系统的支撑。在民航空管的信息系统当中,安全技术处于主体地位,将相应的管理体系贯彻到实处,实现长期且稳定的安全管理,但是现阶段的民航空管,尚未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安全体系。

(二)缺少足够研究力度

信息安全在网络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技术标准、与网络的设计与规划的措施、加密等均包含其中。在相关领域当中的运用,应全面研究信息安全与网络运行情况,并进行长时间的坚持。安全管理的融入,难以在短时間内获取显著的经济效益,但能够有效降低因不安全因素的存在,而产生的各种损失。现阶段民航对于信息安全缺乏足够的研究力度,需要进行长期且共同的坚持。

二、民航空管构建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策略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在信息管理的体系下,应加大力度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工作人员参与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使其思想与观念得到更新。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可通过运用典型的示范激发其他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使其掌握科学有效的政策与管理理念,主动参与到安全文化的活动中。另外,管理者还可建设相关活动,与其他部门员工加强交流互动,为开展安全空管工作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针对一些长时间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加大力度做好现场监察工作,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在生产的过程中树立安全模范,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学习,严格遵守管理手册当中的各项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应用安全技术手段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新型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与安全管理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也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全新的形势下,为民航空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要精确识别出安全问题的位置,还应明确出现安全的隐患因素,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具体措施。在信息安全管理当中,防火墙技术属于一种重要的预防技术,更是保证空管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因当今社会的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着重提高防火墙的隔离性能与识别性能,工作人员开展操作工作时,对其行为进行严格规范。研发人员还应不断升级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对于其中存在的漏洞进行修整与完善,保证民航空管信息管理的网络安全。

(三)提高人员专业素养

发展空管的过程中,需要通信技术、导航技术、监视技术进行辅助,因其具有较快的变更速度,能够在民航发展的历程中,在技术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在空管系统当中研发与运用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能够切实保证航空飞行的安全性,空管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均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为管制人员的适应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可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工作,彼此相互交流与研讨,管理人员能够快速使用各种创新性技术,满足民航事业发展的需求。另外,在应用各种新型技术的过程中,可降低管制工作人员的压力,保证航空能够快捷且安全的运行。

(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若要保证民航空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后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保障。相比较而言,民航空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在制定各项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一部分的作用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在制度层面给予管理充分的保证,民航空管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可因此得到保证。在相关规定当中,应对工作责任的分工进行明确,网络管理、应用管理、设备管理等内容均包含其中。建立项目与设备的接入准入制度,切实做好全程管理工作。另外,赋予民航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协调性与适应性特征,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尽可能满足具体发展需求。信息安全管理不仅需要协调性,还需要稳定性,最大限度减少制度的离心倾向,将制度的向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现实作用,开展民航空管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信息的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受多元因素的影响,尽管构建了完善的管理体系,但因缺少足够的研究力度与完善性,需结合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与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民航的空管系统在结构方面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提高与创新网络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合理运用安全技术,保证民航在空管方面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面向商业航空气象的遥感大数据的应用现状及展望[A]. 杨春蕾,周怡雯,顾明剑.第七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20

[2].浅谈航空气象服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A]. 江俊杰.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1 创新驱动智慧气象服务——第七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论文集[C]. 2017

[3].互联网技术在航空气象服务中的应用[A]. 陈阳权,张利平,杜安妮,王楠楠.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1 创新驱动智慧气象服务——第七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论文集[C]. 2017

民航反恐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 要:“9·11”事件发生以来,恐怖主义对世界的威胁越来越猖獗,航空运输关系广大乘客以及航空从业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航空领域安全关系领空、领土和国家安全,预防民航机场、飞机、低空飞行物、地面设施、旅客免受恐怖袭击是航空反恐怖工作的重大责任。当前,暴力劫持航空器及恐怖袭击机场、利用低空飞行物或无人机开展对地面设施实现精准打击,航空恐怖主义更具有专业化与组织化特点,已成为新的暴恐袭击手段。通过梳理针对航空实施恐怖的犯罪特征,剖析国内外航空恐怖主义犯罪法律规制,进而提出反恐防控对策,以利于公安及其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关 键 词:恐怖主义;航空反恐;警务工作

收稿日期:2016-07-06

作者简介:李恒(1986—),男,辽宁海城人,西北政法大学2016级反恐怖主义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四川省资阳市公安局雁江区分局民警,研究方向为涉藏警务、反恐怖。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公安反恐怖工作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CZA1501。

一、航空反恐面临的时代背景

(一)航空反恐面临的新形势

自2015年法国巴黎“11·13”暴恐事件发生后,2016年3月22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机场再次发生系列重特大暴恐事件,死伤上百人;同年3月29日极端组织劫持埃及民航客机……随着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中东地区特别是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的不稳定因素逐步叠加,国际恐怖组织势力与“东突”等极端组织的合流可能性进一步加深。目前异常活跃的\"伊斯兰国\"(“IS”)组织被称为最危险的恐怖组织,在伊拉克攻城略地,发展迅猛,其实际就是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与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组织“救国阵线”的联合,目的是建立一个宗教极端思想的伊斯兰哈里发国家。目前来看,恐怖组织利用互联网实施恐怖活动、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募集资金、招募人员和发布恐怖技能培训等音视频现象进一步加大,偷逃出境参加“东伊运”组织和国际恐怖组织人员对疆内的渗透、回流问题愈发突出,暴力性、组织性、破坏性与针对性更加明显,劫持人质和暴力劫持民航客运飞机事件多发频发,公安机关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据反恐专家预测,航空安全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仍然是恐怖主义。“9·11”事件以来,恐怖主义对世界的威胁越来越猖獗,“伊斯兰国”“救国阵线”“哈里发战士”“东突”等恐怖组织迅猛发展,并且比基地组织更残酷、更狡猾、更具有组织性,影响势力范围在全球不断扩张蔓延。航空运输关系着广大乘客以及航空从业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航空领域安全则关系着领空、领土和国家安全。其中,机场作为特殊场所,领空作为国家领土面积的特殊空间,其公共安全特别是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尤为重要,因此,预防民航机场、飞机、空中飞行物、地面设施、人群免受恐怖袭击是航空反恐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大责任。当前,暴力劫持航空器及暴力恐怖袭击机场、利用低空飞行物或无人机开展对地面设施实现精准打击,航空恐怖主义更具有专业化与组织化特点,现已成为新的暴恐袭击行为手段。[1]

(二)航空恐怖犯罪活动的主要方式

1931年秘鲁发生了世界上第一件劫机案件,1960年以后,劫机成为恐怖分子的惯用招数。2001年“9·11”事件更是将劫机恐怖袭击推向高潮。2012年6月29日,由新疆和田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发生劫机事件,6名歹徒暴力劫持民航飞机,被机组人员和乘客制服。航空恐怖主义犯罪是恐怖分子为了达到政治、经济、报复社会或其他特定动机等目的,采取劫机、炸机、撞击、控制低空飞行物或无人机来摧毁地面重要设施、攻击无辜群众等极端恶劣的犯罪手段,意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社会一定范围内群众恐慌的严重暴力犯罪。总结近年来全球发生的航空恐怖犯罪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利用低空飞行物或无人机对地面设施、人员实施恐怖袭击。二是利用肩扛式地对空弹等武器在地面袭击飞行中的航空器。三是利用航空器做武器冲击目标,飞机一旦被恐怖分子劫持,就会成为一个飞行炸弹,随时可能冲击地面目标或高端建筑,危害后果不堪设想。四是使用航空器非法释放、排放生化核等危险危害物质危害公共安全。五是利用航空领域实施核恐怖主义威胁,特别是利用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实施恐怖活动。六是利用电子、网络在航空领域实施恐怖犯罪活动。面对航空领域日益复杂的反恐斗争形势,必须深刻分析近年全球发生的航空领域恐怖袭击事件,找出当前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侦查手段和防控对策,指导航空反恐怖主义工作的有序开展,防范于未然。[2]

二、航空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要特征

(一)犯罪动机的多样性

纵观全球,航空领域恐怖犯罪案件动机多样,主要包括以政治、经济、个人报复社会和逃避打击等为目的。一是出于政治目的。在已经发生的案例中,劫机的政治色彩较为浓厚,具有某种政治目的而实施劫机的占大多数,包括政治打击、政治报复、政治要挟和政治丑化国际形象等。二是实施外逃出境。有的犯罪分子把劫持航空器作为外逃出境的一种途径,将劫持航空器作为达到外逃出境或其他某种目的而采取的特殊手段。如因经济目的或逃避刑事打击而实施恐怖活动。三是由民族极端宗教主义者和分裂主义者组织、蛊惑和策划,打着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教义的旗号,以报复国家和攻击执政党政策为目的,制造大量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扩大国际影响,要挟政府,报复社会。

(二)犯罪方式的多样化

1.从全球发生的航空恐怖犯罪分析,特别是劫持航空器犯罪行为,极端个人主义向团伙组织发展倾向明显,恐怖分子前期训练、踩点、潜藏、隐蔽、收集情报、准备工具、制造条件都是有步骤和有计划的开展行动,以保证既定目标的顺利实施和恐怖活动的秘密开展。

2.航空公司和机组内部人员被策反或因个人极端思想而参与的劫机案事件时有发生。这类人员经过深思熟虑或长期预谋,且接受过飞行驾驶技术培训,具备飞行驾驶的基础本领,对相关路线较为熟悉。航空恐怖犯罪包括空中实施暴恐袭击、地面实施暴恐袭击和破坏地面重要航空保障设施设备使飞行指挥系统瘫痪等表现形式。

3.从作案手法上看,包括藏匿武器或管制刀具携带上飞机;藏匿或伪装捆绑携带爆炸物、烈性可燃物等上飞机;散布、造谣机场或飞机上有爆炸物,意图制造混乱;收买从业人员将伪装爆炸物装上飞机;袭击通信导航设备、破坏指挥中心照明航号灯或破坏电力供应设备等。

(三)犯罪工具的复杂性

目前,航空恐怖犯罪工具已由传统的武器、刀具实施航空恐怖活动开始向易燃、易爆物品方向发展。传统的枪支、弹药、武器、管制刀具和危险品工具在早期航空恐怖犯罪案件中较为常见。但随着航空人力安检技术的提高和科技安检的广泛投入,各国均强化了对乘机旅客和行李物品的安全检查力度,迫使恐怖分子开始改变作案手段和行为方法,将作案工具转变为隐蔽性较强、不易被检查出来的非金属易燃易爆原材料和危险性溶液来实施航空暴恐活动。恐怖分子运用高科技手段逃避检查尤其是在对作案工具的伪装技术上突出反映了高智商和高科技等特征。例如:曾经发生过的空中爆炸事件大多使用了气压和电子延时组成的联合引信装置,为了躲避安检仪器的检查通常采用液体炸药等非常规爆炸物实施航空恐怖活动。

(四)犯罪手段的科技化与隐蔽性

在科技化方面,恐怖分子不仅大肆利用各种传统工具手段制造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而且疯狂地猎取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来不断增强恐怖犯罪活动能力。恐怖犯罪手段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杀伤力和破坏力等危害性越来越大,其目的趋向于制造最大的社会、政治影响和恐怖气氛。在隐蔽性方面,实施爆炸仍将是航空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要方式。恐怖分子使用的炸弹技术含量和制爆技术已经大大提高,但据实际发生的事件来看,自制的土制炸弹依然会长期存在;绑架人质与劫持航空器仍将是恐怖主义犯罪的基本方式;网络恐怖袭击航空指挥部中枢和操作系统将越来越突出;利用航空器实施生物、化学、核物质恐怖主义犯罪危害性更大;利用肩扛式导弹对起飞和降落的客机实施攻击也将是今后防范的一大难题。

(五)犯罪分子的心理特征

⒈在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大背景下,社会转型期的风险矛盾导致社会极端人员对现实生活十分不满,为了满足个人欲望和需要,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积极参与并受涉恐人员的蛊惑、煽动,意图制造事端。该类犯罪分子大多为亡命之徒,心理阴险狡诈,凶恶残忍,制造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其主要心理预期。

⒉从已发生的航空恐怖案事件来看,大多数恐怖袭击事件的犯罪分子不为财、不为金钱利益,有些也不为实现某个具体要求,甚至不留谈判、妥协的回旋余地。犯罪的幕后策划者可能抱有不为外人所知的其他目标,但就这类行动造成的客观影响来看,更像一种以极端残暴的形式传达某种极端仇恨,犯罪分子与无辜群众同归于尽的绝望表达和现实表现的突出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且达到势不两立的程度。

3.恐怖分子为了实现或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往往也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可行性或不可行性因素,从筹措恐怖活动经费到日常行为组织管理、培训、训练和集体生活,从指定恐怖行动计划到实施恐怖活动的程序与步骤,恐怖分子遵循的也是与平常人一样或类似的行为与心理规律。[3]

三、航空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剖析

(一)国际公约法律规制

⒈《东京公约》。1963年在东京举行了国际航空法会议,签订了第一个打击危害国际航空安全非法行为的公约。该公约第1条规定,劫持航空器的行为是针对航空器内发生的各种犯罪或其他行为中的一种。公约第11条规定,非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包括航空器内某人非法地用暴力或暴力威胁对飞行中的航空器进行干扰、劫持或非法控制这三种行为类型。发生劫持航空器的行为后,缔约国有义务采取一切适当措施恢复或维护机长对航空器的控制,航空器降落地的缔约国应准许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尽快继续其旅行,并将航空器和所载货物交还给合法所有人。目前已有180多个国家加入该公约,我国于1978年11月14日交存加入书,1979年2月12日该公约对我国生效。

⒉《海牙公约》。因《东京公约》未对航空恐怖主义犯罪规定较为明确的惩治措施,1970年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通过了《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即《海牙公约》。公约规定,劫持航空器犯罪是指任何人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或任何其他方式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或企图从事上述行为,或对从事或企图从事上述行为的人予以协助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不改变航向就杀死或实施恐怖爆炸行为。明确要求缔约国对本公约规定的罪行给予严厉惩罚。目前,已有180多个国家加入该公约,我国于1980年9月10日加入该公约,同年10月10日对我国正式生效。

⒊《蒙特利尔公约》。该公约的目的在于通过国际合作,惩治那些从地面破坏航空运输安全的恐怖犯罪行为。该公约规定,任何人如果非法地故意从事下列行为便构成犯罪。一是对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人实施了危害该航空器安全的暴力行为。二是破坏使用中的航空器使其不能飞行或危及其飞行安全,或用任何方法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内放置一种将会破坏该航空器安全飞行的装置物质。三是破坏航行设备或妨碍其工作,或转递虚假情报以危害飞行中的航空器安全。目前,已有180多个国家加入该公约,我国于1980年9月10日加入该公约,该公约于同年10月10日对我国生效。

⒋《北京公约》。2010年全球生效的《北京公约》也称《制止与国际民用航空有关的非法行为的公约》。该公约主要规定:一是利用航空器造成死亡、人身伤害,或对财产、环境的严重破坏。“任何人如果利用使用中的航空器旨在造成死亡、严重人身伤害,或对财产、环境的严重破坏,该人即构成犯罪。”应当受刑事法律处罚。二是从使用中的航空器内释放或排放任何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和核武器或炸药性、放射性、或类似物质而其方式造成或可能造成死亡、严重人身伤害或对财产或环境的严重破坏。三是涵盖了滥用航空器作为武器进行恐怖袭击,利用生化核武器进行恐怖袭击,在航空器上运输生化核武器及采用“威胁”手段进行恐怖犯罪等新的犯罪行为类型。

(二)国内法律规制

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专门针对涉及航空领域犯罪设立了相关罪名、犯罪行为和刑罚标准。一是破坏航空器罪,破坏航空器足以使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二是破坏航空设施罪,破坏航空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三是劫持航空器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特别是致人重伤、死亡或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四是暴力危害飞行安全罪,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以上涉及的航空领域犯罪虽未达到恐怖犯罪的构成要件,但其行为一旦上升到通过暴力、破坏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重大社会危害的恐怖活动的主张和行为时,即可构成航空领域内的暴力恐怖犯罪案事件。

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该法于2016年1月1日施行,相关条文主要针对航空器反恐怖防控措施进行了安全防范的相关规定。第35条规定,对航空器、列车、船舶、城市轨道车辆、公共电汽车等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营运单位应当依照规定配备安保人员和相应设备、设施,加强安全检查和保卫工作。第37条规定,飞行管制、民用航空、公安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空域、航空器和飞行活动管理,严密防范针对航空器或者利用飞行活动实施的恐怖活动等。

⒊《民用航空法》。该法规定包括: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对飞行中的民用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聚众扰乱民用机场秩序的;隐匿携带炸药、雷管或者其他危险品乘坐民用航空器,或者以非危险物品名称托运危险品的;传播虚假信息危害航空安全的等等。该法是我国涉及民航的最高专门法律,已经施行了20年,该法对维护航空安全、防范和打击各类航空犯罪、航空暴力恐怖犯罪行为等方面都收到良好效果。201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了《关于依法严厉打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威胁民航飞行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对打击传播虚假暴恐信息危害航空安全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

四、航空恐怖主义犯罪防范对策

(一)航空反恐情报工作

⒈情报归口。《反恐怖主义法》第43条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反恐怖主义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对搜集的有关线索、人员、行动类情报信息,应当依照规定及时统一归口报送国家反恐怖主义情报中心。地方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应当建立跨部门情报信息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反恐怖主义情报信息工作,对重要情报信息,及时向上级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报告。”航空恐怖威胁预警的首要前提条件是对恐怖威胁情报信息进行有效识别、筛选,以便及时发现有关民航恐怖袭击事件的可疑行为。发现的可疑行为必须依靠于对恐怖组织行为轨迹、资金流向、活动规律、住所落脚点、主要关系人实施全面的监测。即通过甄别与研判广泛搜集到的一切涉恐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从而掌握恐怖活动动态。

⒉情报预警。《反恐怖主义法》第47条规定:“国家反恐怖主义情报中心、地方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以及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应当对有关情报信息进行筛查、研判、核查、监控,认为有发生恐怖事件危险,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应对处置措施的,应当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和单位,并可以根据情况发出预警。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通报做好安全防范、应对处置工作。”由此,可以将恐怖活动威胁预警分为四个等级,依次为“轻度”“较严重”“严重”“极严重”,其中“严重”和“极严重”预示着航空恐怖犯罪活动随时要发生。

3.情报搜集。航空反恐情报收集以关注人员异常活动情况为重点,全面搜集掌握“三股势力”“IS”等境内外恐怖势力企图针对我飞机、机场等策划、发动恐袭的预警性情报信息。此类情报主要包括:一是筛查涉恐重点人员;二是碰撞比对涉恐重点人员的活动轨迹;三是在通过特定重点区域滚动检测,发现形迹可疑人员;四是配合侦察部门挖掘人员身份背景和活动轨迹;五是串并案分析来报线索,查明疑点,深挖扩线;六是落地查实线索中的虚拟身份和基础信息;七是利用社会信息综合资源筛查可疑人员;八是与各地公安机关协作核查。

(二)航空反恐特殊侦查手段

⒈公安机关应与机场合作规划布建多方位、立体式的机场反恐“天网”系统。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诸多机场现已布建的视频系统存在以下隐患:受所处的地理环境限制,少数机场“死角”及其周边地区无任何发射信号;视频点位布局还不够合理,部分视频点位前端探头的方位、朝向、角度、电力支持考虑还不够周全,影响技术监控的成效和图像视频的清晰度判断。对机场航站楼、候机大厅、安检口、货物检查区和登机口等重点部位、机场外周边重要区域视频监控还存在盲点,整体布建设置及其隐蔽性有待优化与调整。[4]因此,机场公安机关应积极争取属地政府和电力、电信、网信等相关单位的配合与支持,高起点规划、严标准建设、多渠道保障、秘密布控与安插,科学规划机场视频监控系统各种项目,优化视频点位布局,综合考虑布局走向、高低朝向、安装取电等因素,统筹规划建设。另外,要做好视频监控安装的秘密掩护措施。在航站楼重要区域,如值机台、售票点、安检口、登机口、自助银行等地安装隐蔽监控系统和报警装置。安装机场内部视频监控可以充分借用电力设施设备、电线光缆、大型照明灯、消防报警装置等固定装置布设探头。[5]

⒉对机场及其周边实施特殊侦查手段。一方面,机场公安机关可以利用公共无线wifi账号方式,掌握关注对象或重点人员目标手机活动轨迹,实时监控手机运行记录。还可以在机场及其周围建设有限的微蜂窝、热点基站,让机场区域内的通话都集中通过微蜂窝、热点基站实现;同时结合现在的机场监控系统对微蜂窝、热点基站实施网格化的布控。力争全面掌握机场内可疑通话和上网记录。另一方面,公安出入境部门要加大对出境回流关注人员和重点敏感人员的行为轨迹进行分析。特别是强化对出境到涉恐重点国家回流人员的盘查、询问,同时还要通过技术手段分析研判可疑迹象,通过技侦手段严密管控危险物品流入源头。

⒊加大机场周边技术检查力度。一方面,采取传统人力和新型科技方式的技检力度,严密防范境外分裂势力对机场内部及其周边实施暴恐活动。可通过专门技术检查手段,扫描邮政包裹、快递的方式对境外航空运输进入我国的可疑书籍、报刊、杂志进行技术性邮检。另一方面,通过公安机关网安部门的技术分析和网信部门的技术检查,加大对乘机人员笔记本电脑、移动存储设备包含有涉疆、涉藏等敏感信息、互联网盘、音视频网站、聊天交友软件的技术检查工作,及时封堵和删除传播暴恐音视频以及分裂思想等有害信息。同时,对机场及其周边的上网信息数据等业务进行技术监控,对已掌握的重点关注人员及其线索,侦查部门可以通过其手机、邮箱、聊天介质进行集中技术控线,锁定重点人员手机号码和实名信息,搜集掌握有价值的情报线索。[6]

(三)航空部门开展的防控措施

⒈对人员的预先审查。在飞机起飞前对准备登机的人员实施严格的安全检查,阻止可能对航班飞行安全和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人员登机。人员预先安全审查是在航空旅客预订购买机票后,对比旅客提供的身份证明信息,以便发现可能威胁航空安全的旅客并阻止其登机的审查过程。一方面,公安机关反恐怖和出入境管理部门预先设置可能威胁航空安全的重点关注人员所具有的基本特征,诸如违法犯罪前科等信息;然后再将身份信息录入专门系统,由系统自动完成购票旅客信息同设定条件之间的比较、评估、筛选、初查,及时筛查出可能威胁航空安全的购票人员,再进行详细、严格的安全检查。另一方面,旅客预定并购买机票后,航空部门的承运人要第一时间对比旅客提供的身份背景信息,及时与公安机关列管的重点人员信息进行比对。如果购票旅客提供的身份信息与公安机关提供的重点关注对象的信息吻合,该旅客就应当被禁止出票和阻止登机,并及时通报公安机关查证,给出相关合理解释。航空承运公司对购票旅客进行预先安全审查后,承运人还应将旅客身份、购票时间、航空路线等信息提交给公安机关相关部门,公安机关还要对旅客身份等信息进行登机前第二次预先审查。如果发现购票旅客属涉恐重点关注人员,那么该旅客应当被拒绝登机,并给出法律上的合理解释,依法开展进一步调查。[7]

⒉登机前的安全检查。《反恐怖主义法》第35条规定:“对航空器、列车、船舶、城市轨道车辆、公共电汽车等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营运单位应当依照规定配备安保人员和相应设备、设施,加强安全检查和保卫工作。”第37条规定:“飞行管制、民用航空、公安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空域、航空器和飞行活动管理,严密防范针对航空器或者利用飞行活动实施的恐怖活动等。”因此,登机前航空部门主要针对旅客人身、随身携带物和托运行李实施安全检查,检查乘客是否携带易燃易爆物品、管制刀具、器械武器、危险物品及液体等违禁物品。机场安保部门要对所有在预先安全审查中被认为可能对航空飞行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的旅客进行机场附加的人身安全检查;进入候机大厅前,所有旅客和工作人员必须通过金属探测器和人工搜身的方式检查,其随身携带物品和穿着服饰都要经过X光和红外线检测,如果在检测中发现任何异常,该旅客及其随身携带物品还要再接受更进一步的详细安全检查,只有在人和物最终被确认不会对航班飞行安全造成威胁的情况下才能登机。同时,应在候机楼出入口设置防爆检查点,配备爆炸物探测仪,防爆罐、防爆毯等工具。目前,除传统的X光和金属探测器检查外,新型易燃易爆物品探测设备已经开始在美国使用,旅客通过这类探测端设备的时候,设备会自动提取旅客身边的空气立即开展爆炸性物品分析检测实验,即使是微量爆炸性物质也会被检测出来。[8]

(四)针对低空飞行物的管制措施

⒈规范低空飞行物的法律管制。⑴对机场飞行区围界控制。机场飞行区实施的是封闭管理,使之与公共活动区隔离的设施就是围墙。围墙主要防止人员、车辆以及低空飞行物随意进入。大型机场一般要实施分区管制,因此,需要设置二次围界对机场飞行区内的重要区域进行保护。恐怖分子欲对机场实施破坏,利用低空飞行的航空器远程遥控,而主被动红外线、主被动微波干扰、张力网线、电子围栏、振动光缆等均可对飞行区围墙附近的低空飞行物实施拦截或干扰。⑵加强重点区域的空防措施,特别是对机场道口、巡场路线、停机坪等地的戒备。对跑道两边围界应设置向外开启的应急出口,及时封堵拦截不明飞行物的进入。⑶开展摸底排查,切实摸清底数,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地面治安管控。低空飞行物目标管控工作遵循“属地管理、预防在先、制空于地”的原则,严格落实低空飞行物目标地面管控、侦察监测和先期处置工作。确保低空飞行物不出事、无意外,控制在地面,处置在起飞、升空前,确保禁飞期间不发生违规飞行活动,不发生利用低空飞行物从事恐怖袭击、肇事肇祸、制造政治影响等案事件。[9]

2.评估风险。机场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地理位置、交通、旅游等方方面面,其组织结构极为复杂,因此,须强化落实防控责任,健全评估机制。特别要针对近期国内外机场发生的袭击事件和暴露出的安全隐患,机场等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空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特别针对机场控制区的主要人流通道口进行防冲撞评估,第一时间安装防控装置,对控制区围界的安防设施进行评估。要对主要干道周边安全系数开展评估,对靠近机场外主干道的停机坪加装防抛物围网。对候机楼安检区前端玻璃门进行加高封顶并开展可行性评估。对航站楼出发层进行客车停靠时间风险评估,禁止未载客车驶入航站楼出发层,对驶入航站楼出发层停靠下客车辆限时停靠;对机场货运通道两侧电线杆加装攀爬刺圈。

⒊针对低空飞行物的防控措施。⑴强化对低空飞行物的安全监管。根据航空反恐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在空防安全大检查基础上,应重点针对发现的空防问题隐患进行监督整改;在针对航站楼及公共区域、商家、宾馆、驻场单位、外来出租屋等重点区域进行治安检查中,要重点检查安全防范措施、治安防控力量等情况,切实消除安全隐患。⑵开展交通整治。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上级、周边交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建立和完善针对低空飞行物实施破坏活动的应急预案;重点强化航站楼及其周边的飞行物、无人机等飞行器的管控。⑶分析研判。发现低空飞行物活动时,要及时整合情报资源、及时分析研判、及时指挥调度,确保情指联动、动态指挥、快速处置。特别要加强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利用公安网的情报系统和民航安保平台及时搜集研判低空飞行物的信息,切实做到全面掌握,及时上报,及时处置。⑷抓好排查摸底。针对低空飞行物的生产、运输、存储、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认真做好各种低空飞行物的排查摸底、登记造册工作;对低空飞行物使用管理单位和具有制作、操纵、驾驶技能的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加强对非法入境小型航空器具和空飘物的查缉工作;做好商场、集贸市场、流动摊点等销售渠道及买售人(单位)登记备案工作。⑸严格管理。由机场公安机关会同辖区派出所与涉低空飞行物企业、组织和个人签订禁飞售责任书。要切实加强对广场、空地、园林等适宜升放低空飞行物场所的日常训练管控,防止有关协会、单位和个人违规升空飞行物。要强化对酒店和旅馆业的监管,防止群众在喜庆活动中违规使用空飘气球、系留气球等飞行物。⑹加大查处力度。各级治安部门要严厉打击和查处未经批准私自生产、销售低空飞行物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密监控重点区域、场所和重点人员,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违规放飞和操控行为予以严肃处理。[10]

【参考文献】

[1]周春.试论国际反恐合作的历程与形式[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4,(01).

[2]商鹏.论民航领域恐怖犯罪的侦防对策[J].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颜宁.论航空恐怖活动犯罪的刑事法预防[J].鸡西大学学报,2014,(06).

[4]林泉.航空恐怖主义犯罪的防范与控制[M].法律出版社,2015.97.

[5]尹生.击落有恐怖袭击嫌疑的外国民用航空器的合法性[J].法学,2013,(12).

[6]王吉美.反恐背景下美国国土安全的强化与困境-基于航空安全的视角[J].国际论坛,2011,(03).

[7]潘德;李正军.航空集装箱与“反恐”[J].国防科技,2010,(03).

[8]黄力华.从9.11恐怖袭击事件看航空旅客运输承运人责任[J].法学,2002,(10).

[9]刘昊阳.建立健全航空安保体系,遏制恐怖主义犯罪浪潮——“6.29”劫机事件警示[J].中国民用航空,2012,(08).

[10]宫晓东.视频监控在侦查破案中的应用[J].公安教育,2014,(02).

(责任编辑:王秀艳)

民航反恐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加强民航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迫在眉睫,但我国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从顶层设计到内容安排都缺乏职业特色,针对性不强。本文拟通过对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探索,从课程设计的原则、内容安排等方面入手,为民航类高职院校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提供具有实操意义的参考意见,推动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教育部高教司在[1998]2号文《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文化素质教育。”同时,教育部相继在多所高等院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引发了诸多高校专家与学者的关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国家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和重任。因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也成了时下研究的热点。民航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要求其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而民航类高职院校作为民航从业人员培养的“孵化器”必然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然而从现行的民航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情况看,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及实践经验,就如何进行民航高职院校的文化素养课程设置也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与建议。

1 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差异较大

近些年来,文化素质教育在各个高职院校得到了普遍的重视,都在积极的推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然而由于不同的高职院校之间存在着专业、层次、能力的差异,导致各个高职院校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特别是一些边缘化的高职院校,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不齐、资金短缺等原因,在文化素质教育課程设置的过程中受到制约。民航类高职院校受专业的限制,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环境下,民航类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大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1.2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必须修满8个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学分才能顺利毕业。但是部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不达标,课程教学方式不合理,大多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进行的,对课程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还有部分老师的教学只是照本宣科,没有深入挖掘课程的人文培养目标,教学手段单一,教法枯燥,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科技与创新成为时代的强音,人文与科技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兴趣、潜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关注。从长远发展来看,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都亟待加强。

1.3 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缺乏体系

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普遍缺乏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缺乏会导致办学方向不明确,教学思想和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不清晰,实施主体教师和学生并没有清晰的愿景和方向。开设的课程有的是根据本校老师已有的资源开设,并没有从课程顶层架构上去考虑,有的是随波逐流,开设一些通识类课程,很少涉及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徒有其表未见其实。有些学校把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当作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进行了设置,这样就把职业素质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概念界定变得模糊了。与专业课和实训课相比,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仍然存在着边缘化的价值取向,各高职院校在这些课上的投入力度和重视度不够,导致这些课程缺乏体系,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同时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专业课程实训课程的建立,对文化素质课程的设置缺乏足够的认识,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 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2.1 系统性原则

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应该是按知识结构形成序列和板块。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的设计中,应当从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从内容的安排上,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既要有面对全体学生的文化素质必修课程,也有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具备专业特色的文化素质选修课程,体现出系统、规范、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特色分明的特点,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2.2 渗透性原则

不能因为过分追求文化素质教育而淡化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特色,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中,就应该从人才培养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将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技能教育相融合,促进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系统发展。在日常的教学中,调整课程设置,强调文化素质与专业技术发展并重,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计划,使之成为民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人文素养培养的教育渗透,培育学生的人文理念。

2.3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在于文化素质的教育形式上,可以不拘泥于课堂。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安排、上课时间地点都可以选择,除了传统课堂教学课程以外,网络微课等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形式都可以考虑。信息时代的到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学生普遍能接受的网络学习平台,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提升学习效果。一场经典的演说、一次校企合作的宣讲都可能改变着一个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他的选择。

2.4 显性与隐性互补原则

“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学中有计划、有组织地施的正式课程,通常以课表的形式展现,是学校课程体系的主体部分。与之相对“隐性课程”则是指,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通常以社会实践、人文讲座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体现。由于高职学生的学制较短,除了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很多的课时都要让步于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因此,如何利用好各种实践讲座等隐性课程活动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民航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2.5 切近性原则

民航高职类院校在设置文化素质课程时还应考虑到本校的现实情况,如师资队伍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有明确针对性和目标指向性的课程设置才能更好的切中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明白了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水平的重要性,才能更有利于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的开展。

3 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3.1 显性课程的设置

3.1.1 以文史哲、自然科学类课程为核心构建文化知识结构

文化素质是指人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因素在内的精神品质,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能反映人的思想、行为、道德、价值观等。因此,要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就要以文、史、哲及自然科学类课程为依托,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多样化,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科学精神及文化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理解力,以及“工匠精神”。

3.1.2 以表达沟通、心理教育类课程为依托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除了提升人文修养和文化水平,文化素质教育要重视高职学生关键职业能力的培养。所谓“关键职业能力”是指“超越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包括沟通交流、自我表达、情绪调节、社会适应等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体系中应当增设例如《交际与口才》、表达沟通、心理教育等应用类课程,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培养行为組织沟通、表达交流等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3.1.3 以艺术欣赏类课程为载体培养审美情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教师节致辞中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可见加强美育,培养具有良好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优秀青年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良好的审美情趣可以充盈学生的精神生活,满足内心世界发展的需求。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体系中还应当将艺术赏析、审美培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类的课程纳入其中,不但丰富了人文素质课程的内涵,还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发扬。

3.2 隐形课程的设置

3.2.1 人文社科类讲座

民航类高职院校可邀请行业专家、行业劳模、杰出校友等给学生做讲座报告等,介绍行业发展动态,让学生更早、更全面的了解到民航业的前沿发展趋势和所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职业人形象的树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勤奋务实的职业道德品质。

3.2.2 校园社团活动

健康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增强组织沟通协调能力。民航类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本校的师资力量,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开展一些具有民航特色的文化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视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在做中学,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

3.2.3 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区义工服务、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各种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同时,利用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去”,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协调能力,学会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能够正确处理与人的关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4 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对学生文化素质养成的作用体现在,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等,校园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可以没有固定的课堂、教室以及上课流程,它的开展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句标语一首音乐,树林里的英语角,礼堂里的辩论赛,食堂里的文明礼让,运动场上的志愿服务,都将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阳光和雨露。民航类高职院校可以将航空文化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出发点和着力点,发挥行业特色,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有效服务航空产业发展的同时,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积极开展各种文化素质教育相关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4 结语

如今,中国正处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民航业也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同时,这也对新的民航业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仅通过专业技术培养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为民航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是每一个民航人需要去思考的。作为民航技术人才的“摇篮”,民航类高职院校在完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结合自身行业特色,处理好专业技能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平衡关系,让民航类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真正走向科学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1998.

[2]王湘玮,胡雪菊.试论如何进行高职文化素质课程设置[J].职业技术,2011,(132):28-29.

[3]崔恒展,马武军,张军,等.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建设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6):48-50.

上一篇:动物科技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haccp类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