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设计工作方案范文

2023-09-28

改造设计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南屯电力分公司装机容量2×50MW, “三炉两机” (3×220t/h+2×50MW) 配置, 电气系统的控制还停留在常规的表计、光字牌、手操站水平, 改造完成后, 南屯电力分公司4#发变组、5#发变组、110k V系统、高低压厂用电系统实现集中控制, 各系统相关开关、状态指示、电流、电压显示, 各类报警信号等功能在集控系统中实现。

南屯电力分公司电气控制系统 (ECS) 改造采用南瑞继保电气公司的RCS-9000系统, 该系统具备“五遥”功能。该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CANBUS现场总线技术, 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 间隔层装置按一次设备为对象布置, 以变电站层、间隔层两层设备结构构成, 硬件系统作为间隔层设备的通用硬件, 远动与监控系统共用间隔层信息采集装置, 专用远动主站从测控网络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直接远传至调度中心, 满足调度自动化信息直采直送要求, 系统能实现远方故障分析、装置故障诊断和定值管理。

2 改造范围

将4#发变组、5#发变组、中央信号、110k V母联及南铝Ⅱ线、110k V宿屯线南铝Ⅰ线控制屏共5面控制屏拆除并进行集控改造;将7面高低压厂用电控制屏移位并进行集控改造;新安装110k V线路及发变组测控屏、6k V厂用电测控屏、自动准同期控制屏、远动通讯屏、测控线缆转接箱、厂用电控制柜线缆转接箱、电源分配柜、集控操作台等多面屏柜, 实现集中控制。

3 改造施工

3.1#4发变组、#5发变组及110k V系统控制屏控制改造

将4#发变组、5#发变组、中央信号、110k V母联及南铝Ⅱ线、110k V宿屯线南铝Ⅰ线控制屏共5面控制屏全部拆除, 在原屏柜下方电缆夹层室内相对应位置安装线缆转接箱, 将原屏柜内线缆全部接至转接箱内, 再将ECS控制所需线缆从转接箱接至测控屏及同期屏。

原有手操式开关分合闸均通过电气控制系统 (ECS) 实现, 通过ECS发出指令至同期装置, 同期装置根据指令选择相应所要操作断路器的同期点进行同期判别, 发出同期合闸指令;原屏柜测量表计、光字牌全部接入ECS系统, 各保护装置发出的报警信号及其他数据通过网线经远动通讯屏接入ECS系统, 就地硬接线报警信号通过测控装置接入ECS系统。

3.2 高低压厂用电控制屏移位及控制改造

根据集控室总体布局, 需要将7面高低压厂用电控制屏按原排列顺序全部移位, 保留原有手操控制, 并同时实现ECS控制。在原屏柜下方电缆夹层室内相对应位置安装线缆转接箱, 将原屏柜内线缆全部接至转接箱内, 再从转接箱接至原厂用电控制屏, 同时将ECS控制所需线缆从转接箱接至测控屏及同期屏。

改造后厂用电系统同期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ECS控制, 通过ECS发出指令至同期装置, 同期装置根据指令选择相应所要操作断路器的同期点进行同期判别, 发出同期合闸指令;另一种是原屏柜手动操作, 操作方式不变, 通过原中央信号继电器屏同期继电器进行同期监测。

改造后原屏柜测量表计、光字牌全部接入ECS系统, 各保护装置发出的报警信号及其他数据通过网线经远动通讯屏接入ECS系统, 就地硬接线报警信号通过测控装置接入ECS系统。

4 设备配置及功能

本次改造将110k V线路、主变、发电机、电抗器以及6k V进线及厂变的显示、控制系统进行统一改造, 通过增加测控装置和智能通讯设备及后台监控系统, 采集电流、电压、开关状态等电气量信息, 实现后台系统对现场开关设备的远方分合闸, 电流、电压等电气量的监视, 达到综合自动化控制水平。

设备配置分成两个层次, 即变电站层和间隔层。变电站层及站级主站层, 由监控系统主站、远动主站构成, 监控系统由一台工控机和监控软件组成。间隔层及继电保护、测控装置层, 通过以太网直接接到交换机上跟后台相连, 后台对相关设备进行保护、测量和控制各间隔单元保留应急手动操作跳、合闸手段, 各间隔单元互相独立、互不影响。

4.1 测控装置

本次改造共配置了4台测控装置 (型号RCS9704C) , 分别接入原110k V线路及发变组控制屏、6k V室I段厂用电控制屏、6k V室II段厂用电控制屏、6k V室III段厂用电控制屏相关电气量。通过测控装置交流采样回路采集每台现场设备的电流、电压等数据, 在后台中实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以及有功、无功电度脉冲的统计计算;通过测控装置内遥信开入采集每台断路器位置、手车位置及刀闸位置, 在后台中能够准确反映出目前供电回路的开关及刀闸状态;通过测控装置内的遥控回路结合后台系统, 实现远方对开关的分、合控制。

4.2 自动准同期屏

采用RCS-9659数字式准同期装置, 配置20个点的同期功能, 通过该装置对发变组、110k V配电装置、电抗器、6k V厂用电系统等共计13路同期点进行检同期或检无压合闸操作。

4.3 远动通讯屏

配置了集规约转换、远程调度、GPS对时于一体的远动通信装置 (型号为RCS-9698N) , 4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型号为PCS-9882C) 。

RCS-9698N远动通信装置用于收集全站测控单元、保护装置以及智能电子设备的数据, 经规约转换后通过模拟通道、数字通道或网络向变电站当地或者远方的监控系统传送, 同时接收监控系统的遥控、遥调命令并向变电站设备转发执行。

PCS-9882C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负责采集整个站内保护装置数据, 实现保护信息资源共享。支持24个100Mbps快速以太网接口和四个100Mbps千兆以太网接口。

4.4 后台计算机监控系统

4.4.1 硬件配置:DELL 790MT商用机 (主机) , 10/100M网卡、声卡, 音箱, 语音报警, 打印机HP LJ5600 A3系列2套。

4.4.2 后台软件PCS9700

运行画面显示功能:显示站点一次系统接线图, 并通过点击设备显示相应设备规格型号等参数和电量参数, 实时显示各开关的工作状态;显示站点一次系统潮流图, 显示检测到的各电量和非电量参数, 以表格方式显示报警信息等显示功能。

遥控功能:具备就地/主站/远方三级控制, 能完成对开关的分合控制, 具备保护功能压板的投退、信号复归等控制功能。为确保控制的正确性, 系统提供延时控制、返校检查、拒动重发、成组控制等功能。系统经过键盘和鼠标的控制输出相应的操作记录, 此记录为加密记录, 其属性为只读。系统能对主设备的电气操作实现闭锁。对各断路器和开关, 在后台计算机上通过鼠标 (键盘) 进行操作时可设置不同身份的操作员密码和具有操作确认功能, 以防误操作。

PCS9700系统还具备运行记录功能、报警功能、报表功能、运行管理功能、计算功能、事故追忆功能、事件顺序记录功能 (SOE) 、数据转发功能、打印等功能。

5 结语

通过本次改造该厂实现电气系统的集控操作、监视、自动报表生成等功能, 提高了自动化水平, 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摘要:南屯电力分公司4#发变组、5#发变组、110k V系统及高低压厂用电系统的监控操作仍然停留在常规的表计、光字牌、手操站水平, 控制逻辑通过继电器及受控开关的辅助触点用硬接线方式实现, 自动化水平较低。通过本次系统改造, 该厂实现了电气系统的集中控制与监视, 提高了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电气控制系统,改造方案,设备配置及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良根, 张进, 田兰.ECS在巴蜀江油电厂的应用[J].四川电力, 2003.

[2] 高伟.计算机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0.

改造设计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一.工程概况

干船坞的三面接陆一面临水, 其基本组成部分为坞口、坞室和坞首。坞口用于进出船舶, 设有挡水坞门, 船坞的排灌水设备常建在坞口两侧的坞墩中;坞室用于放置船舶, 在坞室的底板上设有支承船舶的龙骨墩和边墩;坞首是与坞口相对的一端, 其平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半圆形和菱形, 坞首的空间是坞室的一部分, 在这里拆装螺旋桨和尾轴。干船坞配有各种动力管道及起重、除锈、油漆和牵船等附属设备。当船舶进入干船坞修理时, 首先用灌泄水设施向坞内充水, 待坞内与坞外水位齐平时, 打开坞门, 利用牵引设备将船舶慢速牵入坞内, 之后将坞内水体抽干, 使船舶坐落于龙骨墩上。修完或建完的船舶出坞时, 首先向坞内灌水, 至坞门内外水位齐平时, 打开坞门, 牵船出坞。

现有船坞分明已具有空间进行2条甚至多条船舶的修理建设工作, 只因无法同步进行而浪费大量时间及空间, 船坞使用效率难以适应现有船舶设备的及时维修及建造。

二.干船坞改造的解决方案

(一) 初步分析

根据船坞空间使用效率要求达不到高速发展的现状, 重新建设船坞弊端明显, 岸线的选择不易、工期长、成本高, 故而优先选择对旧有船坞进行改造, 而改造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类:

(1) 在旧有船坞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

方案特点:1、对旧有船坞部分结构进行破坏, 重新建造船坞结构基础;2、在改造完成期间, 船坞主要使用功能基本为零。3、结构破坏及重建, 对船坞工程整体的影响使用周期较长, 稳定性不确定;4、船坞结构改造周期长, 成本高。

(2) 新增船坞活动式中间坞门, 分割坞室空间

方案特点:1、避免破坏旧有船坞的结构稳定;2、工期短, 造价低;3、在施工改造期间, 基本不影响船坞使用功能。

(二) 船坞改造方案对比及结论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改造方案选择, 得出以下两种船坞改造方案的特点:

结论:结合本表中两种船坞改造方案相比较, 从工期和建设成本来看, 均以方案二效果为佳。

三.增加活动式中间坞门的具体改造方案

(一) 船坞中间坞门水工结构改造如下

新增中间坞门门槛总长18.0m, 总宽5.5m, 其中门槛段宽2.5m, 槛前段宽2m, 门槽1.2m。底部门槽形状为斜坡型, 配合坞门底部插入。

门槛段原结构底板凿除100mm, 然后整体现浇600mm厚门槛, 门槛下增加2排直径900的灌注桩, 每排6根桩。中间门槛底下布置一道齿墙, 齿墙伸入完整岩层1.5m, 厚0.8m。

两侧坞墙加宽混凝土基础至原基础宽度。在坞室原25m扩建段前增设横向排水沟, 宽200mm、深200mm。排水沟向两侧汇入现有集水井。

(二) 设计水位

本工程高程系统采用榆林港理论深度基准面。

设计高水位2.21m (高潮累积频率10%) 设计低水位0.20m (低潮累积频率90%)

极端高水位2.98m (50年一遇高潮位) 极端低水位-0.55m (50年一遇低潮位)

进出坞水位:+0.70m

(三) 新增坞门主要参数确定

增加中间坞门一座, 坞门为全钢质焊接结构, 长度为18.00m (坞门两端封板的外侧距离) 、宽度1.00m (坞门两端面板的外侧最大距离) 、高度为9.20m (坞门上、底甲板外侧距离) , 总重量约35T。

(1) 坞门主要结构和材料

坞门采用船用结构钢Q235A, 型材为A3钢, 铰链座和门轴分别用ZG 1C r13和35C r M。焊接材料:焊丝为H 08A, 手焊条为E4316, E4303。

(2) 坞门制作的技术要求

坞门的长度、宽度、高度的误差均为1/1000;坞门的四角不平度≤5mm。铰链中心距误差≤5mm;坞门承压木整体不平度≤3~5mm, 局部不平度≤1mm/m;坞门止水橡皮允许误差±1mm;对接焊缝采用超声波探伤检查和X射线探伤检查。

(3) 船坞改造工程监理工作要点

本工程船坞改造监理工作方法, 要求确保工期, 控制成本, 已满足工程质量、进度、费用和安全控制的监理工作目标。

四.结论

通过对现有干船坞采用新增中间坞门、门槛、增加锚拉桩和坞墙厚度等改造, 不仅缩短了改造时间, 还降低了改造成本;使得现有干船坞提升了现有空间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了现有岸线, 为有限岸线的可重复使用提供了实践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现有大部分干船坞改造提供了一条新的改造思路。

摘要:我国目前海运、航运行业及海军领域对船坞工程的使用要求不断提高, 尤其是干船坞在国内所有船坞中占据较大的比例。本文主要对部分现有船坞的改造方案及监理工作进行探讨, 解决使用效率难以适应现有船舶设备的及时维修及建造的现状。

关键词:干船坞,改造方案,监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董裔涛.浅谈干船坞排水系统的改造[J].江苏船舶, 2012, 29 (06) :13-14+21.

[2] 赵雨, 王明亮.4 0 0 0 t浮船坞技术改造[J].机电设备, 2014, 31 (05) :53-55.

改造设计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1.编制依据

1.1改造施工图及相关技术资料。 1.2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律、法规。 1.3采用的标图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1.3.1规范规程: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9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96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GBJ59-9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J46-88 1.3.2标准图集

《室内管线安装》D

(三)合订本 《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96SX501 《室内消火栓安全》97S202 《管道支架及吊架》S161 1.3.3质量评定标准: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4工程施工合同 1.5公司《质量体系文件》

2、工程概况

2.1本工程为室内二次装修工程,但室内原消防、喷淋系统全部安装到位。由于房间使用功能的改变,所以原消防、喷淋系统需局部改动,且有的房间需增设消防系统。 2.2工艺设计概况

2.2.1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

区域内更改功能后的疏散通道和公式场所设置感烟探测器、感烟感温探测器、消火栓按钮、带电话插孔式手动报警按钮、吸顶火警扬声器及种类输入输出模块。线路采用镀锌管吊顶内敷设。

2.2.2消防系统:原有的消火栓管道及消火栓(箱)、喷淋管道及喷头、 消防排烟系统等局部调整。消火栓管道采用镀锌钢管 ,喷淋管道采用镀锌钢管,风管采用镀锌钢板。 2.3施工特点

由于该工程是一个完善原有系统的工程,所以施工前,首先要了解该工程全貌,并将现施工图和现场仔细对照,以免拆除或新安装时发生错误,造成浪费,加大成本。

3.施工组织及目标 3.1施工组织机构

3.1.1参与本工程建设的所有管理人员要求思想、业务素质过硬,全部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以利施工技术管理的专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

3.1.2施工组织机构图:(详后) 3.2工程施工目标管理 3.2.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技术措施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在施工中必须认真贯彻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施工,严格按国家《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工程做到一次验收合格,竣工资料中间过程严格按有关规定制做并与工程同步。

落实以项目经理为首的施工管理组织,项目设专质检员,以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前作好施工方案交底、图纸交底等工作,使现场负责人、工长、班组及质检员等明确方案、技术要求,做到正确指导、认真操作,加强监督,确保质量。

3.2.2工期目标:在接到中标通知后4h内入场,主要设备、材料报价48h内报业主审批,审批完成后按照业主要求的时间完成。 3.2.3安全保证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坚贯彻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GBJ59-99 坚持使用“三宝”,加强现场用电管理,杜绝死亡及重大事故,轻伤率控制在3‰以内,搞好劳动保护工作。争创文明施工标准化现场。 3.2.4保修服务

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有关工程质量保修的规定,在国家规定的保修期(1年)内,随叫随到,保修期外,凡因我方施工质量造成的,接通知后8h内赶到现场,我司已配置专业回访保修人员和专用车辆,随时为业主排忧解难。 4.主要施工方法

4.1火灾自动报警联动工程 4.1.1配管工艺

施工准备→材料入场检验→线盒定位安装→管路连接→管路固定 4.1.1.1该工程的电气配管为吊顶内敷设,吊顶内的钢管支/吊架采用扁钢制作,用膨胀栓固定,要求管路安装应横平坚直、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固定点间距均匀。钢管连接方式采用螺纹连接,钢管间、钢管与钢盒间采用专用接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线,严禁采用熔焊跨接接地,整个管路不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连接。 4.1.2火灾探测器安装

4.1.2.1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拦物。

4.1.2.2探测器的底座安装应牢靠。外露式底座必须固定在预埋好的接线盒上;嵌入式底座必须用安装条辅助固定。导线剥头长度应适当,导线剥头应焊接焊片,通过焊片接于探测器底座接线端子上。焊接时不能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如直接将导线剥头接于底座接线端子,导线剥头应烫锡后接线,接线应牢固。

4.1.2.3探测器的“+”线应为红色线,“-”线应为兰色线,其它线色应用不同颜色区分。同一工程相同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4.1.2.4每安装完一只底座就应立即在施工平面图上正确登记编码号,并确认与同一探测回路中的其它探测点不重号。

4.1.2.5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

4.1.3手动火灾报警按扭、消火栓按扭安装

手动火灾报警按扭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手动火灾报警按扭的安装位置应醒目并便于操作。每安装完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扭就应立即在施工平面图上正确登记编码号,并确认与同一总线回路中其它控制点不重号。

4.1.4监视/控制模块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每安装完一只模块(箱)就应立即在施工平面图上正确登记编码号。 4.1.5布线及器具接线

4.1.5.1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禁止穿在同一管内。在报警系统中,探测器回路信号线、控制器间的通信线、电源线应分别穿管敷设;联动系统中的联动信号线、通信线及工作电源线也应分管敷设。

4.1.5.2火灾探测器的传输线路应选择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同一工程中相同线别的导线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

4.1.5.3穿线前,用压缩空气吹扫管内杂物,并安上管护口保护。 4.1.5.4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线。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4.1.5.5穿线和接线结束,应用500V摇表检查线路绝缘并严格记录。线对线、线对地绝缘电阻不得小于20 兆欧姆。 4.1.6系统的调试 4.1.6.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报警通用控制器技术条件》的有关要求对报警控制器进行下列功能检查:

1 火灾报警自检功能; ○2 消音、复位功能; ○3故障报警功能; ○4火灾优先功能; ○5报警记忆功能; ○6电源自动转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 ○7备用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 ○4.1.6.2调试前按设计要求查验,设备规程、型号、备品、备件等。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的规范要求检查系统的施工质量。对属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应会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并有文字记录。 4.1.6.3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在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3次后,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能自动转换。

4.1.6.4应采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其动作应准确无误。

4.1.6.5应逐个检测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扭),其动作应准确无误。 4.1.6.6应逐个检测火灾警报装置,其动作应准确无误;且其分贝数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4.1.6.7应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 4.1.6.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连续运行120h无故障后,按规范填写调试报告。

4.2自动喷淋/消火栓系统/送排风系统

对于吊顶部分的喷淋头由上喷改为下喷,房间分隔后造成喷头保护面积不够的,造当增加喷头,合理布置喷头位置;

移动装修部分的消火栓位置,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摆放消火栓位置。

5、消防设施改造价格

改造设计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有简要说明:

(1)省略视图。外观设计产品左右、上下,前后对称时,可以省略一幅视图,但要说明。例如:左视图和右视图对称,省略左视图。此外外观设计产品某一个不属于创作部位的方向,也可以省略视图,但要说明。例如:产品底部不属于创作部位,省略仰视图。

(2)突出主要创作部位。在外观设计较为复杂,对已有设计部分、创新部分不易被人注意的情况下,可以写明主要创作部位或设计要点。以加强专利批准以后的保护。例如台灯的外观设计.包括灯罩、灯座、灯架、灯头等几部分,如果创新只涉及灯罩部分,其他部分采用已有设计,应予以说明。

(3)补充图片或照片中难以清楚表达的内容。例如:产品外表或部分外表是用透明材料制成,图片和照片都难以清楚反映透明这一设计内容时,可以在图片或照片透明部位引出标记线,注上符号A、B等。并在简要说明中说明A、B等处为透明部位。

(4)图片或照片只表示产品局部时。较长的产品,如型材、 工字钢等,可画一段长度,在简要说明中说明产品全长及长宽比例。有些纺织物,例如:地毯上下左右都可略,只需画出局部花样和纹路,这样在简要说明中应说明地毯的长、宽尺寸。

(5)外观设计产品的效果与制造的特殊材料有关时,简要说明中应说明材料。

(6)对需要保护色彩的外观设计,除了提供彩色及黑白图片或照片各一套外,还应当在简要说明中说明。如:本产品要求保护色彩。

改造设计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摘 要】为了提升当前厂房维修改造工程的质量与效率,确保厂房安全质量问题可以切实满足当前工厂总体生产的要求,以此来保证工厂整体生产的效率,从而有效的提升其经济效益。本文将对厂房维修改造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与研讨,本文首先对厂房维修改造管理的实质目的进行阐述,其次对当前厂房维修改造工程中存在的通病进行浅析,最后对其有效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厂房维修改造;工程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型,企业工厂原有的老旧厂房已经无法再满足当前工业技术的发展要求,同时老旧厂房其本身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也对当前的工厂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企业要想快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竞争地位,就要确保内部生产的稳定,而在厂房的维修与改造过程中仍会存在一些工程问题,影响着工厂的总体生产。因此,企业管理人员要切实做好对老旧厂房的维修与改造工作,以此来保证工厂总体生产的稳定运行。

一、厂房维修改造的主要目的

一些厂房建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一定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多半都是由厂房的内部结构所影响的,而当前影响厂房内部结构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在对厂房进行兴建的初期,施工技术人员就没有做好施工现场的实勘工作,导致厂房的选址不合理,同时在对厂房进行工程结构设计得当过程中,一些设计指标出现了质量问题,在厂房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一部分的施工工序出现了偏差等。除此之外,一些施工管理问题以及施工建材的选择问题也都是影响厂房内部结构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工厂的管理人员面对上述问题,就需要切实做好厂房的维修与改造工作,因为厂房是当前企业生产的地点,企业产品的制作与存储都是在厂房内部进行的,一旦厂房出现了结构质量问题,就会导致企业的停产,甚至于出现人员的伤亡。因此企业为了确保生产的稳定与人员的安全,就需要对厂房进行及时的维修与改造,確保厂房建筑质量的标准切实符合当前生产的实际需求。也能保证厂房的质量问题始终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二、厂房维修改造工程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原图纸与施工现场存在偏差

在对厂房的维修与改造工作中,该厂房的原始设计图纸是当前维修与改造工作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厂房的维修与改造过程中,会经常性出现改造设计与原始的厂房设计图存在一定的偏差,严重的影响了当前的厂房维修改造工程的施工进度,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厂房的管理人员私下里对厂房的结构进行了改造,同时在向上报备的过程中却故意隐瞒了改造过程。例如某一企业为了方便厂房内部工人的进出方便,而在厂房的外部门窗处改造了一个角门,这就会导致厂房整体的外墙结构遭到了一定的破坏,进而对后续的厂房维修与改造工程带来大量的麻烦[1]。

(二)厂房维修与改造过程中的一些突发性技术问题

在对厂房维修与改造过程中,会经常性的出现一些突发性的技术问题,这些突发性的技术问题会对当前的厂房维修与改造工程的质量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在维修的检测过程中施工检测人员发现了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在对厂房维修与改造过程中,是需要技术人员对所要维修的厂房部位进行细致的检测,并编制好有针对性的维修改造方案。例如当检测人员以及墙体保温问题编制好了维修计划,但是在实际的维修中却发现墙体的问题是由内部结构所引起的,那么原有的维修计划便不能在满足当前的维修问题。

三、维修与改造工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笔者曾在2018年负责本田公司厂区道路维修改造项目;负责本田公司铸造车间休息室改造项目。2019年负责本田公司基础设施整体改造提升项目(厂房结构、地面、墙面、连廊...翻新改造)。2020年负责本田公司齿轮热处理加工区防火墙建设项目;负责本田公司停车场出入口道路改移项目;负责本田公司15周年庆建筑设施提升项目等。笔者将以上述施工案例为例,来对当前的厂房维修与改造工作出所存的问题进行解析。

(一)做好施工实勘与施工检测工作

为了有效的避免当前厂房改造与维修设计计划,与实际厂房的建筑情况出现偏差,企业管理人员要切实加强施工现场的检测与实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要始终保证厂房维修与改造工作的设计完美契合当前厂房的实际维修与改造要求。同时对于私自改造厂房而未上报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同时做好监管工作,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除此之外在后续的工作中管理人员还要坚持以下三种原则。第一,针对原有设计图与实际的厂房测量之间存在的偏差问题,管理人员要以最新的厂房实勘情况为主,指明二者存在差异的原因,并由此制定好维修与改造计划。第二,当维修人员对需要维修与改造的部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检测人员要坚持对所检测部位进行深入的检测,要找寻问题的深层原因,并制定好有效的维修与改造策略。第三,要不断的提升当前厂房检测技术的水平与效率,例如在墙体的开裂检测中,技术人员便可以借助X光对其进行探照,以此来发现造成墙体裂缝的真实原因。

(二)制定好突发问题的解决预案

针对在厂房维修与改造工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性技术问题,当前的技术人员要提前制定好与之相对应的紧急预案。在企业管理人员编制紧急预案的过程中可以遵守以下两点。第一,施工技术人员要对当前厂房维修与改造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性技术问题进行全面的预测。对突发性技术问题进行预测的过程中,可以先将以此几点作为预测的方向,例如,厂房的实际使用时间、工厂的生产特点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所要使用的生产设备,还有就是厂房选址地区的气候情况等。将以上的问题预案,全部都落实在突发性技术问题紧急预案之中。例如在钢铁制造企业,检测人员就要对厂房的地基下沉程度进行检测,并将其完整地落实在紧急预案之中。第二,当出现突发性技术问题时,施工技术人员要切实履行紧急预案。同时,在紧急预案制定完成后,管理人员要开展紧急预案的演习活动,加强紧急预案管理,召开紧急预案专项技术交底会议,并对紧急预案管理岗位实行责任化管理。

(三)协调厂房维修改造工作与设备改造工作之间的关系

当前一些企业在对厂房进行维修与改造的过程中,也会随手将厂房内部的一些生产设备进行改造,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施工单位会先对厂房进行维修与改造,之后再对厂房内部的设备进行改造,这种改造方式与顺序会造成厂房的二次施工。因为再对厂房内部的设备进行改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已经维修与改造好的厂房造成二次的伤害。因此,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厂房的维修改造人员与设备改造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可以使厂房的维修与改造工作与设备的改造工作共同开展,以此来不断的提升厂房维修与改造的质量与效率,为企业的维修与改造工作节约运行成本,进而有效的保证了当前企业总体生产的效率,最大化的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收益[2]。

结论:综上所述,加强厂房的维修与改造工程的质量与效率,不仅可以快速的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质量与水平,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安全生产质量。因此,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切实做好紧急预案的制定与管理工作,做好施工现场的实际检测工作,凸显厂房维修与改造的实用性。以此来不断的提升当前企业的经营水平,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丛广智,梁宵,栾泽. 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1,38(12):96-98.

[2]丛广智. 维修改造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技术与市场,2021,28(12):184-185.

改造设计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摘 要:

通过研究国外城市旧住宅区的改造理论与政策,分析国外对旧住宅区改善的市场化途径和控制管理方法,通过分析历史及内在的运行机制和成因,找出内在的规律,为我国城市旧住宅区的改善与发展,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旧住宅区改善发展规划与实施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旧住宅区;市场化;途径;管理

1 城市旧住宅区改善的趋势与政策

1.1 城市住宅建设的重点转变

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城市住宅建设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大规模新建、新建与维修改造并重及重点转为对旧住宅更新改造现代化。

20世纪70年代,各国在基本解决住房困难问题后逐渐开始重视城市旧住宅区的更新改造与维修。20世纪80年代,欧洲各国建筑日常维修资金投入年递增6-10%,旧住宅维修改造总额占住宅建设总额的1/3-1/2;瑞典1983年的住宅维修改造投资占建筑业总投资的50%,1988年旧房维修改造工程占建筑工程总量的42%;英国从20世纪70年代改变大规模拆旧建新的住宅建设方式,转为保护性维修改造和内部设施现代化建设,1978年改造维修投资是1965年的3. 76倍,1980年旧房维修改造工程占建筑工程总量33%。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建筑业新建市场日渐萎缩情况下,以旧住宅为主要对象的建筑维修改造业正发展成为“朝阳产业”。

1.2 城市旧住宅区的改善政策

当住宅建设和城市化水平达到较高程度后,各国将难以避免的出现城市旧住区的衰退问题,主要体现在:(1)城市住房大多逐渐老化或标准过低;(2)城区经济衰退和城市中心人口过渡外迁;(3)旧城区住房和土地价格不断上涨使旧住宅改造日益困难;(4)居住环境恶化,居住区传统经济基础损耗严重等。

各国通常采取的旧住区改善政策有:(1)升级改善:即认为旧住区政策实质是对主要城市尤其是老城市面貌和环境的升级,重点是修复更新陈旧住房和改善住区环境;(2)修汇改善:即制订新政策,以城市更新为重点,通过分区规划,限制市郊发展,鼓励社会参与,恢复旧城内部居住区的居住吸引力,从而改善城市旧住宅区质量;(3)经济改善:即通过复苏旧城萧条的经济状况,带动城市旧住宅区改造升级。

各国通常采取的主要政策改善措施有:(1)修订住宅建筑标准,促进旧房更新改造;(2)制订旧住宅(区改造)修复规划;(3)采取减税、借贷、补贴等经济措施资助私人及合作社改造旧房;(4)为低收入者提供帮助和贷款,使他们能继续住在改造后的住宅中;(5)修改住房租赁法规,鼓励私营企业公共住房维修管理。

1.3 城市旧住宅区的再开发

城市住宅开发是指城市以住宅为对象的生产活动及其过程。按开发性质可分为:(1)开发:又称新开发,是指在新市区、卫星城或曾开发利用的土地上建造住宅及其相关设施的生产活动;(2)再开发:是指对旧城区内旧有住宅区进行的改建、扩建、重建等生产活动。

城市旧住宅区一般采取综合再开发方式,具体分为:(1)维护性开发:指对有较大保护价值的城市旧住宅区通过维护住宅正常使用状态,改善住宅区内公共设施,提高住宅经营效益,增加居民就业机会和促进社会发展等方法,维持或恢复城市旧住宅区使用功能和居住吸引力,保持土地利用价值。(2)整建性开发:指对城市旧住宅区内各种住宅,视改造需要分别采取改建、扩建、部分拆建、维护养护、实施住宅内部设施的现代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化等方法,明显改善城市旧住宅区居住环境质量,保留城市旧住宅区原有的面貌特色,提高土地利用价值。(3)重建性开发:指对已无保留价值的城市旧住宅区进行拆除清理后,重新规划设计,调整用地功能或变更住宅形式规模标准,在住宅区内重建住宅或其它建筑及设施,彻底改善城市旧住宅区居住环境质量,优化土地利用。

2 城市旧住宅区改善的市场化途径

2.1 土地资源利用及利益影响

城市旧住宅区通常占用着宝贵的城市土地,其改善任务和动力首先来自于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对改善利益的合理分配,其市场效用主要有:(1)分配城市旧住宅区房地产资源利益。利用级差地价,寻求旧区改造用地供给与开发市场需求之间的价格均衡。(2)反映对旧区各种资源和利益的需求变化。经济发展、房地产趋向、税收政策导向、居民收入及居住愿望、政府干预支持等,都会对旧住宅更新改造产生需求变化。(3)反映对市场供给资源条件的变化。改造用地政策,代款供应方式,不同阶层居民对修缮旧住宅或购置新住宅的选择方式,新房建造与旧房改造市场供给数量比例等。(4)补偿旧住宅土地资源所有人或利益人。如旧区改造拆迁、居民回迁购房、居民安置补偿和提租资助等,此类一般通过资本投资或超额利润方式补偿。

2.2 旧住宅改造市场运行特征

旧住宅改造市场具有以下4个基本特性:(1)市场地方性:每一地区旧房改造都应适应地方市场需求和变化,不宜强求统一模式,应灵活机动,不应千篇一律。(2)市场扩散性:旧区改造要考虑对其他地区的市场影响,如新区开发、旧城新住宅供应、城市旧住宅区与商业区联系等。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影响全局,给以后的更新改造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3)调整滞后性:旧住宅改造投资大、周期长,必须制订长期改造实施计划。对短期项日则应增强抗风险变化能力,准备多种可调及动态改造方案。(4)品质多样性:旧住宅(区)更新改造不应象新建住宅那样采用统一标准和方案,而应多样化、多层次、多标准,充分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

2.3 市场扶助与产业化运作机制

联合国人居中心在2000年全球住房战略中提出住房发展两大扶助战略:一是社区扶助,指推动提供民间住宅过程的战略;二是市场扶助,指在住宅生产中为扩大私有住房提供便利的战略。两大扶助战略的宗旨是减少公有住房建造和实现住房市场经济。旧住宅(区)改善过程中的资金筹措一般可采取:

(1)政府拨款启动改造资金;(2)政府优惠政策减免部分改造费用;(3)银行为开发商和居民及业主改造提供项目贷款;(4)用房地产开发高收益项目补贴改造项目;(5)私人或企业集资或合资改造融资;(6)通过提租或提价售房从住房改善项目受益者处回收部分资金,实行滚动再开发等融资途径。

旧住宅(区)的改善是一项内容繁多、涉及面广、计划性强的社会发展过程,产业化是一种较普遍采用的运作方式。应明确旧城住宅更新改造目标和实施标准,制订更新改造计划和实施程序,市场调节与政策引导应该相结合,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发展。

3 城市旧住宅区更新改造的控制与管理

3.1 旧住宅更新改造的方法与规划控制

国外关于旧住宅(区)更新改造的法规较健全,大体分类为:

(1) 综合管理类:如日本颁布有《颓废住宅更新法》、《住宅区改造法》、《城市再开发法》、《聚落地区整理法》、《再开发地区规划法》等。

(2) 工程技术类:如《住宅区分等级法》、《建筑物区分等级法》、《旧居住区分区规划》、《已有建筑物可靠性鉴定方法和检验手册》、《危险建筑物法规》等。

(3) 经济计划类:如《住房折旧法》、《拆迁补偿法》、《减价资产的耐用年限规定》、《固定资产评价标准》、《居住和公共建筑物进行有计划的定期检修条例》等。

(4) 产业管理类:如《房屋管理法》、《公管住宅法》、《统一管理法规》、《房岸检查手册》、《住房与公共建筑人修手册》等。

历史风貌特色保护是各国在城市旧住宅(区)改善控制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包括:(1)是继续保护城市旧住宅区历史民居风貌并重新使用,还是拆旧建新以满足新的居住需求;(2)应采取何种经济合理方式保护城市旧住宅区资源和历史风貌,并同时增加旧住宅区的活力

3.2 城市旧住宅区改造的社会人口问题

城市旧住宅区改造是十分敏感的城市社会和人口问题。在旧城住宅区更新改造中应慎用大规模拆除重建方式,改变大规模拆建为渐进改造方式的优点:首先,能有效防止对旧城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可挽回的破坏;其次,保留旧城土地及公共设施等已有资源,为今后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再次,对低收入居聚地区按居民需要和能力适当改造旧住宅区,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实际情况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市场化更经济的途径。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旧住宅改善重要基础之一是鼓励社会居民积极参与改善计划的全过程。推行城市旧住宅区更新改造规划方案的社会参与是有效的更新改造原则之一。其主要途径有:建立旧居住区改造规划设计方案,向社区居民公示制度,由当地居民及社区组织评选和提出修改意见;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让居民有组织地参与旧住宅改造方式的决策议程和提出居住改善需求;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住房改善项目管理。

3.3 城市旧住宅区维修管理现代化

本文认为,城市旧住宅区维修管理现代化控制管理重点有:

(1) 提高修房效率,并定期维修,其费用支出比例提高到占维修总费用的60%-70%,因住房损坏后维修费比正常维修费高30%-50%。

(2) 旧房调查评定,确定居住最低标准和满意标准作为维修改善依据。

(3) 分析旧房结构体系优劣程度,如发现某种体系不适继续使用,即通过立法规定为不安全建筑,房主有权获得当地政府补贴进行维修改造。

(4) 鼓励营造商开发配套维修改造技术,政府择优认定推广,以降低成本造价和提高改善质量。

(5) 采用计算机管理,储存每户住房资料并与各城市房管所联网,并设有住房维修改造辅助决策系统。

总之,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城市住宅的老化和旧住宅区的改善需求将持续增长。国外城市旧住宅区的改善理论和方法研究表明,城市旧住宅区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社会大系统工程,涉及建筑与规划、住宅与房地产、经济学与社会学、历史与美学等众多学科和行业领域。城市旧住宅实际拥有数量占住宅总量比例的增加已被国外住宅建设演变所证实,旧住宅比例不断增加是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住宅目前及以后一段时间即进入“住宅高龄化”和大修改善高峰时期。与此同时,住宅建筑市场由新建项目为主向,维修更新改造等改善项目为主的“市场逆向化”转变进程已经开始。借鉴国外城市旧住宅区改善的发展途径和理论方法,研究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旧住宅区改善发展规划与实施政策,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韩毅. 国外城市旧住宅区更新改造的政策和再开发研究[J].工程建设与档案, 2005,(3).

[2]韩毅. 城市旧住宅区更新改造模式的探讨[J]. 安徽建筑,2005,(5).

[3]唐懿. 上海城市旧住宅区资源的整合与改造初探[J]. 北京规划建设,2004,(1).

[4]宋士芳. 实施乡域规划的策略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04,(1).

[5]杜宏武. 影响小区居住环境质量居民满意度因素——以珠江三角洲地区若干小区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2,(5).

上一篇:挂职锻炼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高中作文逻辑思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