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范文

2023-09-21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范文第1篇

生活不是一滩清澈的湖水,总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常常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产生了情绪,尤其是不良情绪如愤怒、生气、恐惧、悲哀、焦虑。不良情绪会扭曲我们的知觉和思维,从而影响我们的表现。并且使我们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心情变得郁闷压抑,长此以往,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利用暗示,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得情绪的缓解。比如语言暗示,在考试之前的焦虑期,我会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真的很不错,我是最棒的,然后深呼吸,心情就会稳定下来,就可以很好的发挥自己的实力。

你有什么秘密?“保守秘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能力!相信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过各色各样的秘密藏于心中,或大或小,而保守秘密的本事却往往能加强一个人的吸引力。但是我们也经常发现,真实的世界中的很多人因为长时间严守一个秘密而在精神上精疲力竭。他们努力压抑自己不说出秘密,最后不幸导致一种反弹效应,使得他们对心中秘密的顾虑竟然会淹没自己正常的意识,尤其是当秘密泄露之后会受害的人就在他们附近的时候。这个时候正确的心理调节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个人能否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情,往往取决于他是否坚持不懈。这个时候意志力就格外重要: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凡是建立在某种需要或愿望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其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过程。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为了实现目标,支配人们产生努力克服困难的行动。正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才表现了一个人的意志力量。掌握心理基础知识,便可以发挥出你身上特有的意志力,让你活得更精彩!

爱,相信是所以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但相爱的人为什么会吵架,包括伴侣之间的争吵还有子女与父母间的叛逆等等。明明是相互关心,在乎的,却总是避免不了争吵。其实,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感情如果很一般,就很客气,很有礼貌,很尊重人家跟你不同的东西,有一种求同存异的倾向;而感情越好,对对方越关心,求同的倾向越强,达到一个峰值,也就是最高点,就接近全面求同。明知对方对自己有感情,感情强烈,就越不讲理、苛刻,有点专制了。这种情况,特别是情侣之间,同时也存在于母子之间。母亲最爱孩子,但是最难沟通。感情好反而不讲理了。爱情就是强烈的感情。情和理是矛盾的,强烈的感情就是强烈的不讲理,这也是人性的一种缺陷,可人性的美 好也在这种不讲理之中。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范文第2篇

1 日常交际

有人会问:语言的模糊性会不会妨碍我们的日常交际?其实只要我们恰当的运用模糊语言, 语言的模糊性是不会妨碍交际的。事实上, 日常的言语交际需要大量的模糊言语, 通常人们尽管使用不精确的表达方法和难以下定义的术语, 但仍能互相理解。语言模糊性的积极语用功能主要是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和准确性、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使语言表达更委婉、含蓄、礼貌, 更生动形象。Brown和Levinson指出, 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策略之一是:当说话者要表达一些可能对听话者造成面子威胁或无理的信息时, 经常会选用模糊语言。交际中, 礼貌、谦虚、谨慎是不可少的, 它能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 避免或减少语言的刺激性, 使语言委婉动听, 这也符和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如:A:Where's your mother?

market.B不能准确地说出母亲在哪里, 实际上就是不清楚, 他完全可以如实回答, 但是出于礼貌, 他不想让A失望, 因此把话说得模棱两可, 既满足了A的要求, 又隐约告诉A他并不能准确说出母亲到底在什么地方。再例如:A:How do you like her?B:Sh e i s a wom an wit h a dr agon to ngu e.“dragon”对于中国人来讲具有吉祥之意, 但在英语文化中却指怪兽。例2中“dragon”的语用模糊意在形容该妇女是个如同母夜叉似的人。再如, 人们见面时寒暄:“最近在忙什么呢?”这里“最近”的时间范围是什么呢?一个星期?十天?还是半个月?这个所指的时间段就比较模糊, 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有学者已作过论证, 在很多场合, 交际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语言表达的得体与否。借助模糊性语言不仅能实际交际的得体,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广告

广告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一类事物。因为广告的宗旨就是用最少的词语传达最多的信息, 所以很多广告人在设计广告言语时非常钟爱模糊语言, 使广告生动形象、引人深思, 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让消费者记住该品牌, 以达到它的促销目的。如More牌香烟的广告词是“Ask for More”。这则广告的经典就是他的模糊词“more”, more的含义既表示了“更多”, 又代表了香烟的品牌, 利用more的双关意义, “多”和“摩尔”, 广告人独具匠心, 要消费者不仅要“摩尔”这个牌子的香烟, 而且要“多多的”, 从而幽默地起到了促销作用。还有麦当劳的广告词是“I’m loving it”。这一则广告的创意点也在于它的广告词“it”。从认知语言的角度来看, 指示词“it”, “that”, “this”, “here”, “there”等本身就是模糊的, 这里, “it”所知究竟是麦当劳的某种食物呢?还是麦当劳所有的食物呢?是指麦当劳这个品牌?还是指麦当劳的餐厅?或是麦当劳的服务呢?由此及彼, 幽默自然, 任消费者去想象, 无论是指什么, 都不知不觉达到了它的广告效应。再如: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 (一则百货公司广告) 。广告制作者利用了deal一词的词义或用法上的模糊性, 将a good deal的常用意义“许多、很多”, 与广告内的特殊意义“一笔好买卖”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 增强了广告的趣味性、可读性, 引起了读者的联想, 并能加深人们对该广告的记忆。

3 新闻

模糊语言在新闻中应用是不可回避的。新闻报道中适当运用“模糊语言”, 有利于有分寸的把握, 增强贴近性, 准确体现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新闻中会采用大量的模糊用法, 如:“据有关媒体报道”、“据知情人透露”、“某地”有关媒体到底是哪家媒体?知情人到底姓甚名谁?某地到底是哪个地方?出于对隐私的保护或其他因素的考虑, 新闻的编者采用了上述的模糊用语。再如:“本报讯最近, 市公安局和市音像管理部门联合对我市音像市场进行检查。从检查结果看, 大多数音像经营者能依法经营但少数经营者的店中也查出了大量非法盗版光碟, 在极个别店中甚至发现少量黄色碟。”在这条新闻中, 不可能把每个音像店的检查情况一一列表统计出来, 而模糊词“最近”、“大多数”、“少数”、“大量”、“极个别”、“少量”的运用, 使一些存在的问题, 从定性的角度, 加以抽样分析, 从中批评某一现象或某一业主, 达到罚一儆百的作用。此时, 模糊语言是不可避免的, 它使新闻内容简洁明了。新闻有时是非常敏感的, 如果对某项大众普遍关心而又观点很难统一的问题, 编者可以进行模糊处理, 把问题返还给读者去评判, 从而达到软化问题的目的。这样可以使话题更客观, 更富有弹性空间。所以, 用模糊方法, 使类属边界, 形态边界呈现出模糊特征, 是新闻文字工作者经常使用的一个技巧。

4 结语

综上所述, 语言的模糊现象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现象, 语言的模糊现象是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语言描述的模糊性能用较少的代价传递足够接受者理解的信息, 提高语言表达的效率。相关的例子在人们的日常交际、阅读和其他的日常行为中屡见不鲜, 它们记叙都很简略, 具有模糊性, 但却能传递丰富的信息, 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通过以上的举例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模糊语言和精确语言一样, 同是语言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日常生活的运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要:模糊语言学就是将一般模糊理论和方法具体应用于语言学研究的一门边缘学科, 是模糊集合论与现代语言学相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学科。模糊是自然语言的必然属性, 这种模糊性缘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模糊性及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确定性。正是自然语言的这种模糊性, 使它显得更丰富多彩, 更富有表现力。

关键词:模糊语言,日常生活,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育.日常会话中的语用模糊现象[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2]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范文第3篇

2、从政治经济学到经济学的演化逻辑及其问题

3、商家对消费者的心理透析及引导研究

4、考察人类经济行为的若干方式

5、水库移民家庭搬迁安置模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

6、博弈论视角下政府APP便民服务的研究

7、社会公共信任建设中的权力伦理

8、关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消费异化理论的思考

9、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职务舞弊行为研究

10、生活垃圾分类的实践困境与义务进路

11、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腐败预防与治理研究

12、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动员启示

13、沉淀成本效应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14、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文化消费行为研究

15、爱情经济学:寻找维系亲密关系的最适选择

16、对《经济数学》课教学感想

17、企业刑事合规的经济学分析

18、斯密的伦理学及对经济学的贡献

19、基础经济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20、“中产阶级文学:题材或趣味” 笔谈(二)

21、腐败治理:解释框架、逻辑基础与制度设计

22、青少年学生消费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23、莫让社会竞争突破道德底线

24、行为金融学基本问题

25、论行为经济学视角下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26、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河南省贫困农户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27、我国劳动者个体压力的纾解路径选择

28、对话:行为金融学应成为后危机时代金融制度设计的明灯

29、消费文化、认知偏差与消费行为偏差

30、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若干新动向

31、浅谈域名市场供求关系

32、文明视阈下青年意蕴与未来教育

33、行为经济学中的公平互惠

3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研究

35、论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渊源

36、社会转型、关系距离与城市居民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

37、村民自治中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

38、经济学方法论视域中的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39、新政治经济学的复兴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40、行为经济学—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41、理查德·塞勒:从边缘到主流

42、论经济生活世界中的交换正义

43、近二十年来人类学汉族社会研究述评

44、论我国P2P网络借贷投资人保护的实现机制

45、经济学的非对称信息范式分析

46、行为经济学视阈下的体育消费行为研究

47、征税与纳税行为博弈关系的实证分析减少税收流失的对策选择

48、有限理性乃塞勒经济学的立石之基

49、经济学视角下遏制足坛不正当行为的研究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 课程思政; 经济金课

《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西方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因其内容多包含抽象的理论,诸多的数学方法,按照传统的讲述方式方法,学生在学习时难免出现畏难而退却,而这将使得教学效能、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质量等大打折扣。“课程思政”突出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强调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立德树人的作用。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基于学校自身“农”学特色,以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为基础,以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为引领,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等体系,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1。

一、构建层次递进、系统全面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体系

四川农业大学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是由经济学院开设,一般在大学本科的二年级阶段,开设的对象從横向分为本科经济专业基础、非经济学专业经管类专业必修、非经管类选修、留学生必修四个层次。纵向则从教学内容深浅程度由网络教育——本科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教育依次递进,在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时围绕课程思政所要求的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分别针对不同的层次,在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模式方法上面均做了差异化设计。

(一)目标定位

针对经济学专业学生,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正确看待,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批判性的学习西方经济学,强化专业知识,细化隐形思政,强调学科交叉,达到精益求精;对非经济学经管类专业学生,强调经济学知识积累,强化显性思政,为后面专业课程学习夯实基础;对非经管类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通过开设经济学基础课程,结合农业大学特色,重在对经济与社会的通识教育;面对与年俱增的留学生规模,专门开设了全英文的微观经济学课程,通过中国案例与经济故事的引入,丰富留学生的学识。

(二)教学内容

经济学院《微观经济学》团队充分挖掘经济学课程背后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形成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针对经管类专业开设的必修课,基于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及前沿性,着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导向。内容涵盖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消费者选择;企业的生产和成本;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一般均衡和效率;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对非经管类开设的推荐选修课,主要作为通识课,内容包括个人主义方法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微观经济主体选择理论;效率与公平的实现路径;经济发展理念和社会进步。

(三)模式方法

二、创建讲好中国农业、经济故事的案例库与讲义集

虽然在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早已引入案例教学,教材中含有案例,但是大部分的教材案例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缩影,因为其代表着资产阶级利益,更多宣扬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势,而淡化其缺陷。同时,对于大部分本科阶段学生而言,国外案例要么过于违拗、理解起来晦涩难懂,要么给了学生不切实际的憧憬,影响到部分学生的价值观。教学中所谈到的案例往往随意性较大,不够完整系统,引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作用较为有限。

同时,作为农业类大学,开展经济学课程具有鲜明的农学特色,又有强而有力的显著优势,即学科交叉优势。如何面对四川农业大学的学生讲好《微观经济学》这一课程,经济学教学团队结合思政元素,分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筹备编制案例集与讲义,表一是部分体现思政理念的章节案例。以“效率与公平的实现路径”这一部分为例,安排了关于我国精准扶贫效果与经验的案例,同时,这也是在市场失灵中的体现之一。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确是有效率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存在失灵的时候,那么“富裕中的贫困”亦是市场失灵的体现,中国的精准扶贫政策,即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见证,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通过案例的讲解,学生的消化,既振奋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了“四个自信”,同时也了解到市场制度的特征差异、经济运行机制,理论与思想都得到了升华。

三、线上线下多渠道实施专业基础知识教育

(一)线上微课教育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成为了复学的障碍,但是不会阻止学生学习,教师教课的热情,倒是催化了微课、网课的加速进展。微观经济学团队可以说是未雨绸缪,在未接到进行网课通知前,就已事先准备中国大学慕课、超星慕课、雨课堂等多个数字平台资源,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组织团队成员在线学习腾讯会议、腾讯课堂、QQ课堂等流程操作,为后面的网课顺利开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大学生群体习惯于通过网络了解社会,易被虚拟的网络世界所影响。因此,充分利用网络等传播媒介以及多样化的课堂设计弱化学生的听觉惰性,将越来越多的不想听、被动听的学生转变为我要听、主动听的学生,将大学生的虚拟世界营造得更加健康,让其乐于接受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

线上微课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师生共享权威的电子教材、多样化的习题库、全国著名经济学教师的教学视频和PPT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同时,也提高了效率,课前,课程微信大群和分组微信群联动,形成老师到组长、组长到组员的知识点与思政元素传递模式。课中,利用其签到、随机点名、在线测、课件实时存档等功能,完成对知识点的即时考察,利用会议平台各项功能,实现师生各种分享与互动,在最大程度贴近传统思政课堂的同时实现线上教学模式的创新。课后,配合在线试卷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大数据技术,摸清学生听课效率与思政关注点,及时掌握教学反馈信息,建立双线答疑机制,运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为思政课程保驾护航。

(二)线下课堂教学

线下课堂依然是主战场。对于理论性强、数学方法运用较多的知识板块,依然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课堂讲授与思政元素的融入,以讲授价格理论中价格管制为例,价格管制分为最高价格管制和最低价格管制,即天花板价格与地板价格,在讲授本节课之前,先布置给学生问题“我国小麦价格变化趋势?价格制度是什么样的?”开讲前,提问思考过的同学,随着同学们各种各样的回答,逐渐引入地板价格管制,即我国的关于小麦价格的最低价格管制制度,然后分析其利弊,并引申至我国的其他农产品价格及我国农产品价格支持与生产保护,这样,同学们的大国农业情怀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更表达了爱农的敬意。

通过在课堂中分析探讨经济学原理和经济案例中蕴含的对价值观、素质教育、人才品质培养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启发,提升个人的价值追求和思想道德修养。比如阐述经济学有关资源稀缺性、资源有效配置等知识点时,通过联系生活中关于人类资源和时间成本的事实案例,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等稀缺资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阐述创新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时,通过分析创新所带来的生产力和市场价值对产业和社会发展进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讲解边际决策原理时,通过对人们行动计划的增量调整这一实质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边际决策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根据事件的轻重缓急,井然有序地安排与处置。

四、开展与打造面向全校的经济金课

国外的经济学教材全盘介绍并宣扬资产阶级经济学思想,美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国内的教材注意到西方经济学的阶级性,特别是马工程版教材强调了对西方经济理论的批判性学习。上海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几所高校在新的形势下创新了公共课《经济学基础》课程改名为《经济与社会》,集大专家以讲座形式开设,未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仅停留在讲义阶段。因此,我们希望创新完善公共(开)课程《经济与社会》的理论体系,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面向全校非经管类专业来介绍经济学基础知识与理论。

教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手段,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的新成果,批判学习西方经济理论,以实现经济学教学中“思政为先、育人为主、明辨中西”的教育理念;同时紧密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讲好中国“大国农业”的故事,培养具有三农情怀的优秀人才。

《经济与社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批判借鉴西方经济理论,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最新成果,面向非经管类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导论——西方个人主义方法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微观主体选择理论、效率与公平的实现路径、经济发展理念和社会进步、宏观经济管理的初心等章节,以中西比较的方式阐释中国方案、讲述中国故事、学习中国智慧。

《经济学基础》课程以讲授西方经济理论基础知识为主,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已讲授十多轮。西方经济学课程组(包括校级微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和宏观经济学教学团队)教师在经管类本科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全校公共课程的教学中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优化的讲义已经使用,很好地引导同学们端正了三观,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从下学期开始,将引入《经济与社会》讲义,形成教材,目标是创建为面向全校的公开经济金课。

五、形成“知行统一”的微观经济实验手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不缺理论的广度与深度学习,更多缺少的是实践,而形成微观经济实验手册,为学生实战实习提供了便捷。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的互动体验来让学生体会到经济行为的动机和影响,从而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相关知识,并且让学生能感受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关系。实验教学结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主题发言和课后练习等方法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困难。

实验手册基础包括三个模块,一是经济学综合实验沙盘手册,二是微课研平台实验手册,三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调研手册。第一模块经济学综合实验沙盘手册,除了在实验室通过组队对抗实验外,还有全国经济学综合实验比赛,每年会组织学生参赛,并已经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第二模块是基于微课研平台进行的。微课研平台是针对社科实验研究与教学需求搭建的高性能可扩展的服务平台。基于该平台,有一系列适用于多门课程的实验模块,涵盖了常用的16种经典实验模版。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安排来让学生参与相应的实验,并可以自行设定参数来展示不同知识点和不同学习角度。比如在人性假设理论验证方面,论及“理性人”与“非理性行为”的矛盾时,要点明价值引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进而正面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模块主要针对学校所对接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前的演练手册。

提升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效,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作为《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师,本身需要较高的政治站位和道德修养,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融入微观经济学教学。知识储备更是关键,“大雪无痕”般实现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自然渗透主流价值观教育,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这需要老师本身做足功课。同时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动力,一日三省吾身,不断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项目来源:四川农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本科专业经济学类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瑢,協同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9(12):81-84

[2]储丽琴,孟飞,《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研究[J]时代经贸,2019(34):102-103

[3]陈进,《微观经济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J]教学实践探索,2020(5):167-168

[4]马艳艳,任曙明,“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9(8):1-3

作者简介:屈改柳,1980年生,女,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通讯作者简介:曹正勇,1973年生,男,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系主任,硕士,硕士生导师。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微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将教学目标、学生特点与考核方式相结合,提出了旨在实现持续性鼓励和检测、多维度考核和综合能力培养三个目标的过程性考核方案的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法。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  双语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一、考核方案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之一。作为专业基础课,学生在本课程中学到的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规范、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构建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框架,养成的严谨的经济学思维模式,以及接受的经济学研究训练,对其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乃至整个学科專业的学习都将产生重要的基础性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自2002年开始,对微观经济学设置为双语教学。本课程同步选用国际一流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授课模式,旨在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外语水平,为今后升学或就业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外语基础。

课程考核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为此,设计一整套既符合经济学学科特点,有适用于当前教学班学生学习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案,对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

教学活动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全面、客观、充分的学情分析,对学生特点及其预期做全方位地了解,有助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考核方案、选择恰当的考核形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与评价体系,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的先修知识基础

本课程是双语课,面向国际商学部有双语教学要求的教学班开设。根据教学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本课程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在进入本课程学习之前,没有先修课基础。

微观经济学属于理论性和系统性都较强的课程,学生对先修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对后续章节的理解和学习效果。加之部分教学内容相对抽象,且使用全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授课模式,这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机制,在教学的全过程上给学生提供持续性的鼓励、促进和学习效果检测,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00后学生的学习特点

从2018年开始,00后学生开始进入大学。00后大学生更加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兴趣多元,他们既尊重个体差异、又重视自我价值,愿意与他人合作,也愿意接受挑战,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同,同时渴望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

这些特点使得学生非常重视“学习体验”。当他们在学习过程的多个环节上做出不同尝试和各种努力后,非常期望从教师这里获得多维度的客观、公正评价。单一的考核形式很难实现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化努力做出全面、公平和客观地反映。

(三)双语教学班学生的学习特点

本课程是双语课,面向中加合作办学模式教学班和2+2中外联合培养模式教学班开设。入学时已经历过专业遴选,学生的英文基础相对较好,且对自己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及将来的升学或就业有更为明确的规划,因而对在校期间的课堂教学效果、自己的学业进展、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的养成都怀有较高的期待和要求。这部分学生对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有明显的偏好,以期借助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对自己多方面能力的养成进行检验和督促。

三、过程性考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考核方案的设计思路

基于学情分析,同时结合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本课程在设计考核方案时考虑了以下三方面因素:

1.持续性鼓励和检测。如果学生能在学习的全过程上接收到持续性的鼓励和学校效果检测,始终感受到有力量在推动和鼓励自己,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有所提高。此外,持续性的学习效果检测提供的成绩反馈,也会督促学生及时查遗补缺,在教学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上夯实所学,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多维度考核。与单一的考核形式不同,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带来的多维度的考核指标,不仅可以兼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体现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而且可以借助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更为全面、综合和客观的反映。

3.综合能力培养。以多维度的考核指标为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将课堂所学理论应用于对现实经济现象分析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考核方案的实施

鉴于上述,同时为确保在教学全过程上逐一实现各个教学单元的预定教学目标,实现“教考相长”,本课程设计了“多样化的过程性考核方案”用于教学实践。在遵循学校有关课程考核相关要求的前提下,综合使用多种考核方式,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向学生提供持续性的鼓励和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

具体包括三种形式:

1.在线测试。每章理论课程结束后,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在线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为了向学生提供持续且及时的学习效果反馈,在线测试的总次数一般设计为每个教学周期(一整个学期)测试6 - 10次,即每1-2周测试一次,以突出“过程性”考核的优势。测试题目的选择以教学大纲为准,确保各章节测试覆盖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全部知识点。

为尽可能地降低测试在各学期之间的重复率,保证测试质量,同时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网络测试资源,本课程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系统中建设了试题库,并在每个教学周期中进行更新、完善和补充。目前平台试题库已收录测试题769条,全面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2.小组presentation。为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尝试将课堂所学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用于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本课程设计了“小组presentation”形式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数据资料,或实地走访、调研,同时结合课堂理论讲解,以小组为单位,就所学某一微观经济学专题或现象展开研究和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一次经济学学术研究过程,并将研究结果向全班做课堂presentation。

考虑到学生是新生,设计“小组presentation”的考核形式,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在参与团队合作、共同解决经济学问题过程中的努力和尝试。旨在借助团队研究这种方式,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解决现实经济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课程制定了详细的小组presentation作业说明、文献利用指导、数据库信息综合和详细的评价标准,向学生提供全面的解释和指导。

3.课堂考试。根据本课程知识体系的特点,在完成“基础概念及原理”的教学内容后,安排1次课堂综合考试。旨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帮助學生及时查遗补缺,为接下来学习“厂商行为理论和最优决策”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上述三种具体的考核方式涵盖了“笔试与口试、理论与实践、开卷与闭卷、独立与合作”等多种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客观、全面地反映,更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挖掘学生潜力、鼓励创新思维和培养终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保证整个考核过程及评价标准的公平性、一致性和透明度,本课程为每种考核方式均制定了细致、明确的考核依据、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向全体选课学生公布,供学生随时查阅。

四、对过程性考核方案的评价

本课程设计了多样化的“过程性考核方案”并用于教学实践,主要是源于这种考核方案所具备的两个突出优势:

(一)获得实时反馈

过程性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始终,旨在获得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实时反馈。对教师而言,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巩固,确保每个教学单元的预定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对学生而言,则可以根据反馈信息查遗补缺,及时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短板。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更为综合、客观的评价

由于考核形式多样且考核环节贯穿课程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多样化的“过程性考核方案”可以有效避免因考核形式单一或考核次数偏少而可能带来的偶然性偏差,有助于鼓励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上重视每一次考核,并不断付出努力。由此得到的考核结果因而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更为综合、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王庆宇,彭帮保,李忠宇.基于过程性考核的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8):19-21.

[2]陆冷飞.高校课堂教学过程性考核的信息化解决方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79-81.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经济学范文第6篇

摘要: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只有通过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才能改善其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应以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以案例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以快乐式教学法提高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快乐教学法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教育部指定的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掌握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因此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培养高质量财经类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不足,对此国内相关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我校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学方式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教学过程以教师单向传播知识为主,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不足。以往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课堂支配者的角色。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讲台上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提问和参与的机会很少。教学过程普遍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②教学内容以抽象理论分析为主,缺乏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方面,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往往注重抽象理论分析,突出对学生运用公式与图形解析教材习题的应试能力培养,忽视对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普遍不高。③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接受性较差。就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方法而言,一般采用课堂讲授方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性

1.互动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转变教师单向知识传播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变单向知识传播为双向的知识交流与互动学习,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自发提问、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实践性。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内容源于现实世界,课程教学应体现实践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应与现实经济事件的分析相结合,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而是能运用理论知识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与水平。

3.可接受性。课程教学方法要保证能够被学生乐于接受,单纯的课堂讲授很难达到良好的接受效果。教学方法要强调对学生心理的研究与把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快乐的情绪,乐于学习,乐于参与,达到“快乐学习”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1.以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启发式教学强调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与寻找答案,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与教师交流,以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2.以案例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案例式教学强调以现实世界的经济事件为微观经济学学习的载体,通过对现实经济事件的分析深化课程内容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改善学习的效果。

3.以快乐教学法改善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快乐式教学法强调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在把握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改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综上,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个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框架(如图1所示)。

四、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基于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1.提问式教学与互动性。提问式教学是指在讲授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时,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得以形成。教师一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互动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主动设定问题、主动学习,遇到困难时再寻求教师的帮助,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动与交流。

2.推论式教学与互动性。推论式教学强调在讲授微观经济学原理时,如果该原理与前面学习的内容存在逻辑关联,教师可以采用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然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已经学习过的微观经济学相关原理中推导出新的理论或结论。推论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逐步演绎过程中实现学生与教师良性互动,使学生与教师的逻辑思维在理论推导与证明中相互融合,改善教学效果。

3.参与式教学与互动性。参与式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具体实施过程表现为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布置研究问题,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找资料、撰写报告、形成研究结论,并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成果的汇报与交流。在“双重互动”的基础上,教学效果能得到更有效的改善和提高。

4.讨论式教学与互动性。讨论式教学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成不同的小组,围绕教学内容,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辩论、质疑,形成研究结论;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相应的互动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讨论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五、案例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案例式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以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重理论分析、轻联系实际的根本缺陷。微观经济学课程实施案例式教学,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案例本土化原则。微观经济学案例的选取要坚持本土化原则,一方面是由于本土案例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近,便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本土案例具有与国外案例不同的体现形态与价值取向,本土案例的采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2.案例来源多样化原则。微观经济学案例的来源要体现多样化原则。案例的确定当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自主设计,但不能单纯由教师进行设计,而应坚持来源多样化原则。案例可以从历史典籍中选取,也可以从热点时事中选取。对于不同来源的案例,教师应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适当改造,以更好地满足教学要求。

3.案例关联性与综合性原则。微观经济学案例式教学要体现关联性与综合性原则。案例关联性原则强调案例内容要与教学内容具有关联性,不能仅仅由于提高学生兴趣等原因,忽视案例关联性,盲目引入案例式教学;案例内容要体现综合性,不能因为针对某一知识点,而采取过于简化现实事件的抽象案例,案例要有综合性特征,以更好地与现实世界相吻合。

4.案例创新性原则。微观经济学案例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类似,需要坚持创新性原则。案例创新性原则不仅仅是要求案例本身的新颖性,而且包括分析角度与分析视角的新颖性。微观经济学本质上是分析问题的视角与方法,学习微观经济学从根本上需要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教师更应强调分析方法与分析视角的新颖性,以更好地体现微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性的要求。

六、快乐教学法:改善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

快乐教学法以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为实施前提,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过程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由应试学习向兴趣学习转化、由接受知识向探索知识转化。快乐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实施快乐教学法,要注意从以下环节入手。

1.研究学生心理,把握学生需求。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研究学生心理,凝练学生的兴趣点,做到课程教学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的需求密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2.精心选择教材,认真设计课件。好的教材是成功的课程教学的基础,目前微观经济学教材的版本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教学要求精心选择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建立以影视资料、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为载体的立体课件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的展示形态,活跃课堂氛围,改善教学效果。

3.创新课堂组织,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快乐学习应与创新性的课堂组织相结合,教师要注意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的主动表现,教师应予以鼓励,实现“快乐学习”的目标。

4.优化考核体系,实践素质教育。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考核以书面考试形式为主,学生学习受到考核方式的诱导,过于注重经济学习题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在快乐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微观经济学考核体系应加以优化,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考核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体系,考试试卷的设计与考核方式的设定应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现实经济问题拟定考察内容,采用论文、报告、课程讨论、研究设计、书面考试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

5.交流学习体会,完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学习体会的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与要求,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完善授课方式,探索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在教学过程组织方面,以教师单向传播知识为主,缺乏互动性;在教学内容方面,以抽象理论分析为主,缺乏实践性;在教学方法方面,以单纯讲授为主,学生接受性差。经济学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以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的互动性,以案例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以快乐式教学改善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经济学教学模式是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组合,综合性改革是对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冬霞.基于启发式教学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增刊,2007,(10):135-137.

[2]刘施扬.《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探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12):11-13.

[3]项锐.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新尝试[J].经济师,2012,(1):147+151.

[4]张志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浅谈[J].当代经济,2012,(4):108-109.

[5]张玲.微观经济学教学探讨[J].商业经济,2012,(6):120-121.

基金项目:本文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阶段成果,项目代码(ZX090102006)。

作者简介:沈炳珍,女,教授,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姜海波,男,讲师,研究方向:经济伦理学、经济思想史。

上一篇:弘扬雷锋精神作文范文下一篇:营销策划部日常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