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定期研判范文

2024-01-16

网络舆情定期研判范文第1篇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持续的发展逐步消除了人们进入网络空间的障碍。网络新闻学者丹吉尔默讲到“人人都是记者”, 信息发布的自由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 也为一些不法分子带来了“便捷”, 例如:恶意造谣、捏造事实、诋毁他人等危害社会的行为。因此, 舆情研判作为舆情应对、引导的重要环节, 研判的结果影响着舆情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的制定。

二、舆情研判的目的

正确的舆情研判是为了正确引导舆论的前提和基础, 前提建立于庞大的数据基础上, 并运用了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结合经验对舆情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研判的工作是通过量化数据后, 对数据进行提炼、分析、聚类和再现。因此, 舆情研判决定着舆情引导工作采用的方式。舆情研判有几个关键的目标。首先, “论题性研判”即研判舆情形成的主要内容。主要分析出时间、地点、关系人、议题内容和形成的方式。这一环节成为舆情发展的重要部分。Web2.0带动着媒介时代的变革, 利用媒介传播的内容远不及于媒介本身给我们带来的讯息。因此, 要重视舆情发展中媒介介入的情况。如:大面积转载、发布传统媒介, 都会是舆情研判的重点。

三、常用的网络舆情研判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一) 人工浏览法

人工浏览法是指通过人工查阅或了解网络舆情的方法, 信息查阅的精准是人海浏览法无可替代的优势, 因为查阅者本身具有认识分析、价值判断和思维加工的能力。在庞大的互联网数据中, 人工查阅信息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人工查阅是各载体进行逐一排查, 将所设定的目标加以捕获, 对所设定的信息来源进行监控及捕获, 并对其统计方式、参与群体等关键因素纳入信息采集范围,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二) 关键词搜索法

关键词搜索法是根据目标舆情的信息特征,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议题内容作为所要检索的关键词, 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检索, 但检索质量也取决于搜索引擎的运行能力和检索水平, 如某些搜索引擎利用排名进行商业交易, 调整排名先后顺序, 因此检索质量也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更好的提高检索工作的效率以及检索质量, 使得人机交互所得结果更具有针对性;

(三) 多文档精选法

多文档精选法是一种可为舆情研判提供基础资料的方法, 在网络舆情研判中通过对目标舆情信息的文档摘要, 反映舆情内容本质的一种方法。载有目标舆情的文档可能存在于新闻载体及BBS互动话题等各种网络空间上, 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舆情文档凸显出其立场、态度、观点等。结合多文档精选法能够更为准确的反映出舆论的指向, 使分析者能够准确的得到该舆情的结论。

(四) 模板因子法

模板因子法是一种通过对历史舆情进行分析, 结合舆情发展规律, 提取相互作用的关键因子, 建立舆情发展模板的一种智能化研判方法;构成舆情因子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 (1) 内容因子具有冲突性、敏感性、热点性、戏剧性、利益性等特性, 其特点主要是舆情内容传播速度快, 共鸣效应强, 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爆发之势; (2) 客体因子主要是指网络舆情传播的受众情况; (3) 表达因子是指舆情客体参与舆论或媒体对网络舆情的描述及报道方式。

四、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网络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全新的媒介环境, 开创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 完全突破了传统媒介存在的时空特性, 信息传播的场所、时间、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的技术特性容易使“草根”阶层掌握着话语权, 形成“草根”偏向并催生“草根”文化;传统媒介环境存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其传播能力会受到时间和控件的限制, 而其特点在于有利于经营层掌控话语权, 形成精英偏向并产生精英文化。如何构建良好的传播环境, 有效的引导公众舆情, 成为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和媒介共同关注的议题。

(一) 及早介入, 把握舆论工作主导权

舆论主导权的争夺实质上是人心的争夺, 谁掌握了舆论主导权, 谁就一定赢得意识形态的主导权、话语权;做好思想理论工作, 及时介入, 把握好时机和关节点, 建立有效的宣传机制, 以获得舆论主导权, 舆情引导就倍道兼进, 宣传工作才得以见效。

(二) 建立快速有效的应急宣传机制

新闻媒介对社会舆论引导起着关键作用, 新闻媒介不仅是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反映, 更应该结合舆情事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意见。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创新正面报道形式、方法、手段, 着力改进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等,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互联网技术模糊了网络媒介的空间向度与边界, 深刻的改变了舆论生态。选择性的报道舆情事实, 影响人们对舆情的认知, 以达到减少社会舆论的影响。

(三) 把控网络传播环境中的“主体”

“意见领袖”主要由社会”名流、权威机构发言人、政府高层人士、专家学者、草根活跃任务等群体组成, 通过平凡的发言互动来获得意见的高位和保持影响力, 他在平台上的活跃表现不仅仅体现在他们发帖的数量及时间问题的即时探讨, 他们通过对其他论坛议题的积极参与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来带动并扩大网络社区的舆情效果。为了制定更为科学的舆情引导方案, 要发掘“意见领袖”的动向, 结合舆情关键倾诉点与“意见领袖”进行沟通, 尊重他们的人民权益及对社会监督的权利, 通过有效的沟通以适当的方式引导舆情传播, 绝不能用删帖、封号、关停等极端方式。

摘要:现如今, 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成为以技术为发轫的社会变革的前沿领域。互联网的诞生推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我国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 转型期的舆情环境错综复杂, 面对复杂的互联网环境应如何增强舆情应对引导能力提出了众多新的挑战及课题研究。本文通过对舆情信息的研判与引导等方式使得社会舆情阴晴变化, 对潜在舆情进行有效的判断及引导, 从而化解危机与危险, 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网络舆情,研判方法,引导机制

参考文献

[1] 双传学.让理论与舆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J].红旗文稿, 2016 (10) :12-14.

[2] 周庆安, 张珂.如何进行有效的舆情研判[J].新闻与写作, 2015 (6) :52-54.

网络舆情定期研判范文第2篇

制度

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学校重大突发事件,保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分管校长为学校安全信息收集、分析、研判、报告负责人,教导主任为学校安全信息兼职报告人。

二、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值周领导以便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和报告。

三、值班领导接到安全事故报告后,迅速采取应急措施组织抢救外,应当立即对事故情况进行收集、分析和研判,并如实报告教育局和与事故种类相关的职能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四、学校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应当组织人员对事故类别和性质进行分析和研判,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一)火灾事故。学校发生火灾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内,拨打火警电话“119”,向消防部门报告和求援施救;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在救援施救的同时,应当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学校负责人再按层级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二)治安(刑事)事故。学校发生治安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内,拨打“110”,向公安部门报告和求援施救;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在救援施救的同时应当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学校负责人再按层级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三)食物中毒事故。学校发食物中毒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拨打急救电话“120”,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和救援施救,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在救援施救的同时,应当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学校负责人再按层级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四)其它事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事故等)。学校发生其它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学校负责人,由学校负责人再按层级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上一篇:物流实践教学体系范文下一篇:网络研修培训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