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与表演艺术论文范文

2024-01-26

声乐表演与表演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话剧表演与声乐表演属于两种不同的表演艺术, 但是在艺术教学中, 两种艺术形式已经逐渐形成了融合。因此, 两种艺术必然存在一定的契合点, 具体来看,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首先, 话剧表演与声乐表演都是展现视觉与听觉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其中, 话剧表演是在剧场中上演, 而声乐表演则一般在音乐厅中。虽然现代科技的发展能够更好地记录、保留和传播话剧表演和声乐表演, 然而, 仍然有更多的观众愿意选择在剧场中零距离的观赏这两种表演艺术, 才能获取到更加原汁原味的观赏体验。

其次, 话剧表演与声乐表演对“声”的要求都较高, 主要表现在要求演员和歌者具有较好的声音条件, 能够对嗓音进行科学的运用以及对声音可塑性的训练等几个方面。

另外, 话剧表演中主要是台词的表现, 其基础也是要求对演员的声音进行训练, 好的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扎实的台词技巧和动情的语言来吸引观众。同一端台词, 由不同的演员读出来, 能够带个观众不同的体验, 这主要是由于每个人的语感存在差异, 这与声乐表演中需要的节奏感要求非常类似。在声乐表演中, 要求演唱者能够充分把握节奏, 并非随心所欲地对每个音进行调整。

无论话剧表演中的演员还是声乐表演中的歌者, 他们的追求都是一致的, 他们都会非常注重生活中的激烈, 通过生活积累创作情感, 丰富内心, 都会在剧作者以及歌曲创作者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再次创作和丰富, 最终向观众展现一个丰富立体的形象。

对于话剧表演和声乐表演而言, 其在各自的领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两种艺术形式具有大量的契合点, 我们可以通过两者的契合点将两者的优势充分融合起来, 实现相互的补充, 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话剧表演和声乐表演的形式, 同时能将艺术家精益求精的精神体现出来, 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

二、声乐表演对话剧表演的借用

话剧表演与声乐表演的表现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中话剧表演主要以“道白”方式表演, 而声乐则是以“歌唱”的形式进行演唱。很多声乐表演仅仅只是注重曲目的表面体现, 忽略了曲目所代表的人物情感, 通过在声乐表演中借用话剧表演, 能够进一步丰富声乐表演的内涵。比如声乐作品《梅花引》, 是一首具有古风古曲韵味的歌曲, 在一般的教学中, 更多的是对歌曲演唱技巧的把握, 侧重音准和咬字等方面的训练, 而且最初对该曲目的感性认识是歌颂梅花的傲骨之姿, 描绘梅花的孤独之感[2]。而在学习话剧表演之后, 在回过头来演唱《梅花引》时, 就会获得不一样的体验。演员对作品的初次印象是非常重视的, 往往能够在演员内心根深蒂固, 而在学习话剧表演之后, 在重新认识歌曲, 细细品读歌词, 歌曲的第一段歌词“一枝梅花踏雪来, 悬崖上独自开。一枝梅花踏雪来, 悬崖上独自开。回眸一望, 遍地芳菲都消尽, 红颜寂寞, 空守天地一片白。谁是我知音, 谁解我情怀, 谁是我知音, 谁解我情怀。疏影横斜, 一树梅花一断魂, 一片冰心等君来。”通过反复的研究和思考, 感受到梅花踏雪而来, 表现出不畏严寒, 傲然开放的品质, 而在冰雪覆盖大地之后, 只有梅花仍然伫立在寒风中, 表现出梅花的孤独。通过深思高潮部分的“谁是我知音, 谁解我情怀”两句歌词, 其所体现的并非仅仅是表面上所体现的梅花的古都, 更多的是通过一种拟人的方式, 将具有美化品质的人渴望遇到知音而久久无法实现的孤独之感体现出来, 从而也为曲目建立了一个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女主人公形象。

演唱者通过在内心建立一个这样的形象, 能够在演唱过程中, 让自己从心理上向这样一个“梅花”女的形象上靠近, 最终通过自己的眼神、表情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将这一想象展现给观众。根据对人物的分析和丰富的想象, 找到人物的整体感觉, 从“我就是......”这一角度出发, 这样就构成了演唱者与角色之间的冲突, 在大部分情况下, 演唱者与歌曲角色之间从性格、时代等方面来看都存在极大的区别, 但是无论这种区别有多大, 演唱中都需要充分认识这一角色, 并使自己与其充分融合, 通过自己向观众展现“角色”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 并非要求演唱者完全脱离自身的来展现角色, 而是在角色动作中通过规定的情境来围绕自己, 使自己与角色相互融合。

声乐表演教学中, 更多的是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 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让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音准, 强化对音的长短、气息的强弱以及音色的判断, 然后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把握。最后, 在演唱过程中, 对歌声的力度、演唱的速度以及气息的控制进行训练。这些方面的能力仅仅是声乐表演的基础要求,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往往通过这些方面的教学来培养学生, 然而对于一门艺术的学习而言, 这仅仅只是刚刚开始。比如在表现人物形象的曲目中, 演唱者首先应该接触曲目需要表现的人物, 然后再体验情感, 但是情感又需要通过人物形象来展现, 这一过程中, 角色的体验非常关键, 角色体验越深入, 演唱者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也更加真实。比如女生演唱曲目《拉骆驼的黑小伙》[3], 其中“黑小伙”的形象是乡亲们都夸赞的角色,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 需要让“黑小伙”的形象在眼前展现出来, 并打心眼里爱上黑小伙, 如果演唱者心中并未形成黑小伙勤劳朴实的形象, 就很难将对黑小伙赞扬、爱慕的感情表现出来。当然, 这就要求演唱者对自己内心进行很好的定位, 如果自己定位错误, 无论如何演唱, 也难以体现出歌曲的真实情感, 这样就难以打动任何一个听众。

三、话剧表演中融入声乐表演

在话剧表演中, 通过将声乐表演的优势融入进来, 能够帮助表演者更好地展现剧中角色。以话剧《红玫瑰白玫瑰》进行分析, 这部话剧是由张爱玲小说《红玫瑰白玫瑰》改变而成的作品[4], 作品中的三个角色佟振保、红玫瑰以及白玫瑰均为一角两饰, 代表每个任务都由内心和外在两种性格, 两种性格相互矛盾, 相互统一, 共同塑造一个完整的角色。其中, 白玫瑰这一角色的性格和生活充满着苍白与枯燥, 并且其在爱情和婚姻中, 她的春节与软弱都非常值得同情, 其性格的沉闷与话剧的整体背景格格不入。为何在故事中要如此安排这一人物角色, 通过对小说原著进行深入阅读可以发现, 小说是张爱玲1944年创作的,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剧中所描写的是20世纪3、40年代的上海, 以白玫瑰为代表的妇女, 都生活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之间, 其沉闷、羞涩等性格, 都是对传统中国妇女纯洁形象的象征。同时, 它体现出了封建社会的陈腐, 但又是中华五千年来所特有的文化传统, 她始终被束缚着, 她并非是笨, 而是缺乏勇气去姐考捆绑自己的铁索。

另外, 在话剧表演中, 肢体僵硬是一个很难克服的问题, 声乐表演中的动作幅度以及肢体动作都需要以声音的稳定为基础, 因为声乐演唱以声音为主, 而在话剧表演中, 最主要的是解放演员的天性, 让演员认识到身体是表现人物角色的重要工具, 所有表演元素都需要围绕身体的动作来展开。针对这一点, 需要演员渐渐靠近角色, 将自己想象为剧中角色, 不能机械化的编排动作, 需要根据人物形象和剧情需求进行灵活的设计, 需要有目的的去“动作”。在这部话剧中, 有几个地方意图体现“间离效果”, 比如白玫瑰说:“我生了个女儿叫慧英, 慧英......”, 而剧中慧英这个任务是从虚空中换出来的, 由扮演白玫瑰的角色同时来饰演这一角色, 在表演过程中, 不会换服装造型, 仅仅只是通过动作、神态、声音来做出角色的转换, 直接将角色展现给观众, 并且这种转换不能显得过于突兀, 需要与演员所表现的角色保持距离, 同时又要使观众与剧情产生间离。在这个转换过程中, 声音的可塑性非常重要, 而在话剧表演教学中通常不会注重声音可塑性的训练, 而声乐表演则非常重视声音的训练, 通过对声音可塑性的训练, 能够更好地塑造一个角色, 在这种一人分饰多个角色时能够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四、结语

声乐表演与话剧表演的相互结合, 能够有效地形成合理, 将声乐表演在“声”方面的优势与话剧表演在“演”方面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 形成“1+1>2”的艺术效果, 相互丰富各自的表达形式, 实现优势互补, 形成相映生辉的艺术格局。声乐表演与话剧表演是艺术发展的重要选择, 他们会更胜于各自自身的艺术价值, 而对于两者的融合, 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实践, 更好地促进艺术的发展和融合。

摘要:话剧表演与声乐属于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其中, 话剧表演更加注重“演”, 而声乐则更加注重“声”, 但是都是展现给观众视觉和听觉的艺术, 是表演中不可缺少的。然而就当前的话剧表演教学和声乐教学来看, 往往也是只重视一个方面, 对学生的提升产生了较大的限制。论文对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一些简单的参考。

关键词:话剧表演,声乐,契合点,融合

参考文献

[1] 修力舟.话剧排演对演员训练融合研究[J].汉字文化, 2017, (05) :95-96.

[2] 刘峰.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研究[J].戏剧之家, 2015, (04) :10.

[3] 王小春.话剧表演与声乐的融合[J].大众文艺, 2014, (23) :266.

声乐表演与表演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声乐表演和情感表现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声乐表演只有做到歌唱演绎与情感表现的完美统一,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艺术。为了有效提高声乐表演者的情感表现能力,在演唱前必须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内容和情感基调,努力练习歌唱技巧,充分调用伴奏与舞台等辅助手段,培养声乐的想象能力,从而让声乐表演绽放个性之花,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关键词:声乐表演;情感表现;表现方法

声乐表演是一门文学、音乐与舞蹈等艺术相结合的综合艺术,集合了声乐的演唱、肢体动作的表演和内心情感的表达,不仅能够通过优美的音色和旋律,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官盛宴,还能通过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引导观众的心理活动,让观众更好地沉浸于声乐表演当中,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作为词曲人与观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声乐表演者想要获得不同凡响的表演效果,就必须提高对声乐表演当中情感表现的重视程度,努力提高演唱水平,将词曲人倾注的情感完美地演绎出来,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诠释声乐表演的无限魅力。

1 声乐表演艺术的特征

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声乐表演艺术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思维特征、想象特征和情感特征,下文逐个进行分析。

1.1 声乐表演艺术的思维特征

声乐的演唱实质是歌唱者大脑对发声思维反映的过程,在思维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诸如“让我思考思考”“让我想一下”等歌唱发声思维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出一种声乐表演艺术的思维特征。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无论是呼吸还是发声,无论是歌唱还是表演,大脑必须认真钻研思考,切忌盲目胡乱地去唱[1]。

著名演唱家鐘伟曾经在《用心去歌唱》这篇文章中指出用头脑歌唱的重要性,在对《王贵是个好后生》这首声乐作品进行深度剖析时,钟伟分别从创作思维、审美思维和艺术形象思维等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例如,《王贵是个好后生》的第一段歌词,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与父亲相依为命的香香的悲惨命运,以及革命者王贵出现在她生命中后,她产生的巨大变化。在演唱这一段时,演唱家钟伟主张充分发挥歌曲本身的说唱性与抒情性,向观众娓娓道来香香的悲惨身世和贫困生活。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在保持原有思维特征的基础上,声音的处理不追求鲜明的对照,情感上不追求戏剧化的渲染,确保音色的纯净度,保持歌唱的原本性质。正因为《王贵是个好后生》注重思维艺术的特征,在声乐表演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

1.2 声乐表演艺术的想象特征

声乐表演的想象特征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通过具体的表象来实现。所谓的表象,就是人们在生活中感知的事物在脑海中再现的映像。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这一帧帧温馨动人的画面,都是人们在脑海中呈现出的表象,这些表象在演唱者脑海中形成了直观的画面,就像是演唱者亲眼看到了这些景象一样,即使时过境迁,每当想起仍然历历在目。

歌唱的想象过程,就是表演者对表象进行加工处理后,形成新意象的过程。歌唱者在表现声乐艺术情感时,首先要对原表象进行加工,同时还要注意对新意象进行艺术处理。例如,后世演唱者都没有见过岳飞,但根据《满江红》这首宋词当中的“怒发冲冠”“仰天长啸”“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等意象,演唱者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岳飞的英雄形象,经过综合分析和加工再造,从而产生一个全新的历史人物形象。

1.3 声乐表演艺术的情感特征

声乐表演兼具音乐和文学这两种艺术功能,而情感表现恰好是音乐和文学共有的特征。声乐表演的情感,是演唱者对词曲创作者投射在歌曲当中的情感的二次创作,在唤起隐藏在歌曲当中的深层情感后,演唱者通过声音的力度和色彩、演唱的速度和节奏、表演的动作和表情等,将自己所领悟到的情感传达出来,使观众在欣赏声乐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3]。声乐表演艺术中情感的产生,与演唱者再创作时的情感冲动,以及观众对歌曲情感的领悟能力密不可分,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与情感有关的现象,便是声乐艺术的情感特征。

2 声乐表演与情感表现的关系

2.1 声乐表演是情感表现的载体

声乐艺术是情感表现的载体,可以把词曲人寄托在音符、歌词之间的深层情感因素彰显出来,然而必须注意的是,有情和传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词曲人是音乐作品的“父母”,对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作品了如指掌,知晓歌曲所隐含的情感,因此可以准确把握歌曲当中的情感内涵;而歌唱者则是音乐作品的“老师”,是音乐作品的情感演绎者。“父母”领入门,演绎靠“老师”,词曲人大多缺乏声乐表演技术,不能很好地表达出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还需要歌唱者充当情感表现的角色,因此才有了歌曲有情和歌唱传情的差异之分。由此可见,在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中,歌唱者以声传情,达到了在词曲人与观众之间搭建桥梁以传递音乐情感的目的,所以说声乐是情感内容等艺术表现形式得以呈现的重要载体。

2.2 情感表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声乐表演的优劣

与一般的物质性活动不同,声乐表演艺术活动可以在某个程度上引领观众进入全新的精神世界,实现情感共鸣[4]。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演唱者必须具备较强的情感表现能力,将音乐作品中包含的词曲人的情感表现出来,赋予声乐作品强大的生命力,从而提升整个声乐表演的水平。相反,如果演唱者的情感表现能力较差,不能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声乐表演就是不合格的。

2.3 声乐表演和情感表现相辅相成

声乐表演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艺术活动,其中包括声乐方面的操控和情感方面的表现,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都是为增强声乐表演艺术效果服务。一方面,演唱者通过日常练习不断扎实个人的声乐功底,在音色的调整、音量大小的把控、肢体动作的运用等方面收放自如,便可以在声乐表演中更好地配合情节发展表现情感变化,达到声情交融的美妙境界;另一方面,演唱者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投入充沛的感情,从而向观众完美地传达歌曲的原始情感,大大增强声乐表演的艺术效果,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有效提高声乐表演者情感表现能力的方法

3.1 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背景内容,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

音乐作品通常由曲谱和歌词组成,在创作的过程中,词曲人投入了丰富的情感,从而赋予了音乐作品强大的生命力。作曲人通过轻快欢乐的节奏或如泣如诉的旋律,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而填词人创作的歌词则具有较强的文学特性,人们可以通过歌词直接领悟到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曲谱与歌词的有机耦合,确立了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

在《东风破》的开头部分,曲谱运用古筝伴奏,营造出一种凄凄惨惨戚戚的氛围,而歌词“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则采用了拟人手法,将“离愁”具体化,为接下来突出主人公的孤独奠定情感基调,也为主人公对青梅竹马不可遏制的思念埋下伏笔。整首歌曲充满了离愁别绪和类似“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般的意境,是作曲人周杰伦的仿古小调曲风和填词人方文山借由古诗词入歌的想法一拍即合的杰作,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形成了有机整体,打破了古诗与歌词分离的常规,开启了中国风的音乐年代。

因此,在声乐表演之前,演唱者不能停留在对歌词望文生义的阶段,唯有在深入挖掘音乐作品背景内容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填词人想要在歌曲中表达的思想内容,才能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根据意境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情感处理方式,向观众准确地传达出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词曲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3.2 锻炼声乐艺术的歌唱思维,提高歌唱技巧水平

目前我国的声乐派别主要有两种——美声学派和民族学派,由于在语言规律方面存在差异,这两种学派在发音方式和吐字用气等方面也有着明显不同。美声学派的基本原则是立腔为先,立字为后。也就是说,演唱者先通过无字练习的方式,找准发音位置,然后让字头归于正确的发音位置上[5]。虽然在歌唱时都十分讲究咬字和吐字,但是两種学派在咬字吐字的清晰度和力度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美声学派讲究缩小吐字的技巧,特别是在高音环节,在子音渐轻渐弱阶段,要对其进行清脆结实的灵活处理,保证其唱法的规范性。例如,《我像雪花天上来》《大海啊我的故乡》等歌曲,在演唱的过程中应避免吐字不清的问题,在真假声混合阶段,尽可能多地释放共鸣。由于高低声部不同,嗓子的用法也因人而异,美声存在各式各样的唱法。

民族学派则侧重于对不同唱法技巧的掌握,为演唱各种派别的声乐作品能够正确发音提供保障,以便完美演绎声乐作品,使观众感同身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军营里飞来一只百灵鸟》《送我一枝玫瑰花》等歌曲,需要深入研究呼吸方式和发声位置,尽可能地呈现汉语的韵律之美,使观众在亲切的语言环境中更加深入地体会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

3.3 充分调用伴奏与舞台等辅助手段

声乐表演作品集合了温馨的歌词文字、优美的曲谱旋律、扣人心弦的伴奏节拍等音乐元素,其中音乐伴奏在营造意境、烘托气氛和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功效在以山水景象为主题的声乐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音乐伴奏,让观众如身临其境一般,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伴奏的旋律发生变化,观众的情感也会发生改变。伴奏不但能够帮助演唱者定音,而且能对演唱者理解歌曲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即使是同一首歌曲,如果伴奏风格不同,其情感变化和演绎方式也会截然不同。演唱者只有将歌曲的前奏、间奏以及和声部分安排得当,才能做到情景交融,将声乐作品蕴含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舞台是演唱者向观众提供声乐表演的主要阵地,其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赏感受。演唱者不断积累舞台表演经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利于营造舞台表演的氛围,实现其对声乐作品的完美演绎。

3.4 培养声乐的想象能力,对曲调有切身的真实感受

声乐作品的曲谱是静态存在的,要想呈现出动态性的内涵,则需要演唱者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握好声乐作品的曲调,对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实现对其情感内涵的充分理解。例如,装饰音在声乐作品中的应用,能够增强旋律的沉重感,为曲谱奠定悲伤的情感基调等。锻炼声乐想象能力,能够让演唱者对曲调产生真实感受,久而久之便对自身的精神情感产生深远的影响。

3.5 让声乐表演绽放个性之花

每个演唱者的审美观念、个人经历、性格特征以及演唱习惯都不一样,在演绎同一个声乐作品时,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和演绎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观众可以对同一个声乐作品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为声乐表演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供无限的可能。如果演唱者想要尽情演绎声乐作品,充分表露内心情感,必须在了解声乐作品的基础上,在声乐表演中充分释放自己的个性[6]。

总体来说,演唱者的内心情感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情感的萌芽。在充分了解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涵之后,演唱者便萌发了情感,为了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演唱者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才能更好地领悟声乐作品中更深层的情感。第二,情感的融入。演唱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生活经验,加强文化积累,这样才能在表演中将自身情感与音乐情感融为一体,从而增强声乐作品的感染力。第三,情感的表现。经历情感萌芽和情感融入之后,演唱者便能够结合自身经历,对声乐作品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创作,在保证声乐作品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演,确保声乐表演艺术富有创新思维而又不失真。

4 结语

作为一门结合文学、音乐、舞蹈的综合艺术,声乐表演需要同时具备思维、想象和情感等多种表现能力。在情感表现能力方面,演唱者需要在深入挖掘声乐作品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努力锻炼自身的发音技巧,充分发挥想象力,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给观众带来最佳的表演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骈.声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分析[J].艺术评鉴,2021(16):64-66.

[2] 谢金灵.试析声乐表演中情感表现能力训练策略[J].当代音乐,2021(6):123-125.

[3] 刘丹.声乐表演中情感表现能力训练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9(10):63.

[4] 李佩玉.论声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J].戏剧之家,2018(11):76.

[5] 姜敏.浅析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201-202.

[6] 江燕.声乐表演艺术的特性及情感表现方式[J].艺术品鉴,2018(5):141-142.

作者简介:贾舒宇(2000—),女,河南开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表演声乐(美声)。

声乐表演与表演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民族音乐经历近百年的发展,不断在国内和国外艺术舞台上绽放魅力。本文具体分析了民族声乐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的辨证统一关系,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演唱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风格;演唱技法;辩证统一

一直以来,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一直是声乐研究者研究的重点,但是却忽略了民族声乐演唱技术和艺术风格的关系,本文重点分析了民族声乐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的辩证统一关系,通过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找到促进二者相互融合的办法,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一、民族声乐演唱技法

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是声乐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发声、气息、咬字等方面的技巧,这些技巧对于民族声乐的演唱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民族声乐演唱需要气息上的技巧,这是民族声乐演唱的基本功。气息的训练的目的就是学会运用气息正确发声,并运用气息表现出演唱中的情感。气息主要是训练口腔、胸腔等发生器官的作用,使气息能够控制好发音的音调、高低、强弱、旋律等,还要训练如何使用气息的长短、快慢、高低进行情感表达。其次,民族声乐需要高位置共鸣的技巧,这是民族声乐演唱上要求较高的技法。

二、民族声乐艺术风格

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就是对民族声乐的风采、特点、情感等方面的总体概括,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是通过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表演表现出来的,演唱者在演唱中,加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再创作,使民族音乐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如果民族音乐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那么就不能发挥出其艺术价值。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风格经过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种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地域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形式风格等方面。

三、民族声乐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的辨证统一关系

(一)民族声乐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相互作用、相互统一

1.民族声乐演唱技法是艺术风格形成的基础

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形成需要通过演唱技巧实现,演唱技巧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随着演唱者演唱技法的不断提高,那么所能表现出的艺术风格特点就越明显,因此,二者是成正比的关系。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主要训练演唱者在发声、气息、咬字等方面的技巧,这些技巧对于民族声乐的演唱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试想一个连演唱技法都不精湛的演唱者怎能称得上是艺术家,他所演唱的民族音乐怎能称得上是音乐艺术,更不用说艺术风格的形成了,因此民族声乐演唱技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艺术风格的高低。

2.民族声乐艺术风格是演唱技法的最高境界

民族音乐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演唱中情感的表达,演唱技法是艺术风格的基础,艺术风格是民族声乐演唱技法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就像上文中所说,如果民族音乐的演唱只有精湛的技法,而不具有任何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那么这样的民族音乐演唱就会显得苍白空洞。民族音乐演唱者一步步学习、积累演唱技法,就是为了更好的运用演唱技法协调、融入演唱情感,使民族音乐演唱是精湛技法和浓厚情感向结合的产物,最终形成独具自身特德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情感,这样才能真正的表现出不同时代特点、不同地域特点、不同形式特点以及不同人个人特点的民族音乐演唱艺术。

(二)民族声乐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相互矛盾

1.民族声乐演唱技法的欠缺影响艺术风格的表现效果

过分欠缺演唱技法也会影响艺术风格的表现效果。在学习民族声乐的过程中,基本的演唱技法是不可或缺的,演唱技法越熟练,就能正确掌控和协调演唱技法和演唱情感之间的关系,准确的将情感融入到演唱中,民族音乐的演唱技法使表现艺术风格的重要途径,因此如果缺乏民族音乐演唱的技法,不利于艺术风格的形成和表现。

2.过分追求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使艺术风格的表现适得其反

虽然民族声乐演唱技法在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中作用重大,但是在演唱过程中过分的使用演唱技巧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过分表现演唱技巧会使演唱艺术风格显得过于浮夸或苍白,不能使听者感受到民族音乐演唱的艺术美,也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民族音乐表演者在具备精湛演唱技法的基础上,学会控制情感表达和技法的运用,切忌不能过分卖弄、炫耀技法,否则将会影响演唱艺术风格的形成。

四、促进民族声乐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相融合的办法

民族音乐演唱属于听觉艺术,而听觉艺术的表现需要演唱者充分发挥演唱技法,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将民族声乐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完美的融合,展现出我国民族音乐的强大魅力。

(一)民族音乐演唱者要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民族音乐作品就如同电影剧本,只有演员深入的理解剧本的内涵和情感,将自己融入到剧本中去,才能在拍摄中充分表达剧本任务的情感,这才称得上是一部好电影。民族音乐作品的演唱也是如此,音乐作品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要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将自己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情感中去,适当地创设具体的情境是自己感同身受,有利于培养自己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演唱者还要仔细分析音乐作品在演唱过程中所需要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正确把控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尺度。最后还要通过反复的练习、试唱,利用先进的设备仪器展出演唱的缺点并能及时进行纠正。

(二)民族音乐演唱者要不断积累阅历和经验

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所有的艺术形态都是根据社会生活实践形成的,民族音乐也是在社会长期发展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民族音乐歌唱者并不是简单地练习技法就能形成歌唱艺术,歌唱者也需要通过实践和阅历不断提高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断提升自己对艺术的感受。歌唱者只有拥有丰富的阅历才能拥有强烈的情感表达,比如经历了离别才能体会到离别的感伤,在民族音乐的演唱中才能更真实的表现出离别时的伤感情绪,表现的情感越真实就越能与听者产生共鸣,逐渐培养出演唱的艺术风格。

五、结语

因此,民族声乐演唱者要充分把握民族音乐演唱技法和艺术风格的辩证统一关系,充分表现出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靖雯.论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J].黄河之声,

2015(04):51.

[2]胡晓.传统音乐在当代民族声乐艺术中的继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5(04):163-164.

声乐表演与表演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在声乐表演中,不仅需要依靠清晰动情的声音来表现艺术的情感,同时也需要借助一定的形体动作来帮助艺术的表达。形体艺术如手势、面部表情能够展现出声乐表演的魅力,能够使声乐表演更加富有张力,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本文通过对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促进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声乐表演 艺术 形体艺术

为了在声乐表演中充分地表现出形体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应当加强对形体艺术的应用研究,使形体艺术能够在歌唱表演中表现自如,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结合形体艺术,能够有效地拉近声乐表演艺术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便于观众充分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提高音乐表演艺术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一 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价值和意义

1 形体艺术的重要价值

对于声乐表演来说,不仅需要演唱的技巧,同时还需要良好的表演艺术。通过利用形体艺术来表现声乐表演中的感情等,能够满足观众的听觉和视觉的需要,特别是在当今传播艺术更加发达的今天,形体技术的表达也日益的重要。观众审美的不断提高,使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艺术形式也更加的多样化和丰富。声乐表演和形体艺术的关系日益紧密,特别是在现代的演唱会中演唱和形体表演更加密不可分。在声乐表演中添加形体艺术,能够使声乐作品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能够达到提升声乐表演的效果。如果一个歌唱家站在舞台的中央只进行歌唱而没有任何的表情动作,那么演出就会变得沉闷呆板。因此,在声乐表演中不仅要进行歌唱,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舞台表演,通过美好的声音和形神兼备的形体艺术使歌声更加的动人和传神。不同的形体语言能够恰当地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悲伤、喜悦、激动等,而且形体语言具有高度的直观性,能够快速地表达演唱者的感情。

2 形体艺术有利于人物形象的表达

形体艺术作为情感的外化性表现,能够有效地体现出声乐表演中人物的性格、身份等。这种特点在歌剧表演中更加的突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有特定的动作和行为,例如,对于青年人来说应当表现出青春和活力,对于老年人来说则步履蹒跚、弯腰驼背等。在声乐表演中通过人物形象之间的不同肢体动作,才能够使观众了解作品表达的涵义。在声乐表演中,肢体语言也受到了人物性格的影响,对于乐观开朗的人物来说其形体语言应当表现出洒脱大方的特点;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人物性格,其形体语言也应当表现出稳重的特点。例如,在演唱《阿里山的姑娘》的表演中,歌曲的内在涵义就是为了表现出年轻阿里山姑娘豪爽、热情的性格,所以在表演的过程中就需要有干练的动作语言来进行配合。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项情感的艺术,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应当和形体艺术进行搭配,同时进行,同时完成。形体艺术作为声乐表演中的辅助表达手段,在声乐表演开始之后表情和肢体动作也纷至而来。对于表演者来说,不仅要重视声乐的音色、旋律等歌唱技术,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身体语言来强化其艺术美感,这样才能突出声乐表演的完整性。同时,形体艺术能够帮助声乐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强化声乐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

3 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意义

在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应当和作品的旋律保持一致和协调性,使形体艺术和作品的内容能够有效的统一。舞台为声乐表演提供了平台,对于形体艺术的表达提供了外在的条件。特别是在歌剧表演中,演员的形体艺术不仅要符合声乐艺术的情境,同时也应当和其他演员的形体艺术保持一致。通过借助形体艺术的强大功能,表演者还可以和观众进行现场交流,从而帮助演员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表演的效果。演员和现场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够提高现场的表演气氛,同时也有利于舞台艺术的展示。适当的形体动作能够有效地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内涵,例如,眼睛作为形体动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演者可以通过眼神的变化来表达出作品的神韵,达到吸引观众注意力和调动观众感情的艺术效果。形体艺术作为声乐表演中的重要辅助手段,仅仅依靠歌声的力量来进行声乐表演是不充足、不完善的。

二 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研究

1 加强形体艺术的训练工作

演唱者在应用形体艺术之前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提高长久的练习,能够使表演者的身体形成某种协调性和艺术的灵感。形体语言的表达不是杂乱无章的,在表演的过程中追求其形体动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而且随着音律的变化肢体动作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这可以通过表演者个人的身体细微动作表现出来。同时,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年龄、角色等,主动地协调自己的形体动作,达到吸引观众的艺术效果。

形体动作的练习和学习是一个长久复杂性的过程,特别是在中国传统的戏剧中,其表现更加明显。首先,演唱者的站姿是形体训练的重点,当表演者站在舞台上时,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其个人的站姿和面部的表情。一般来说表演者站在舞台的中央时,应当放松,保持自然的状态,眼睛平视着前方,然后双手自然下垂。这种站姿有利于声音的平衡,同时也有利于展现出表演者个人积极的精神面貌。只有保持良好的站姿,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艺术水平,特别发音的技巧受站姿的影响比较大。站姿也受到了音乐风格的影响,例如,在某些作品中需要通过形体语言来塑造和表现一种含蓄的意境;有的作品为了表现出人类生命力的张力,需要迅猛急速的动作。所以,内容和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其站姿也相应的不同。

对于表演者来说,在进行歌唱的过程中应当保持优雅的姿态,身体的各个部分应当自然协调,这样才有利于艺术的表达。在形体艺术的表达中,除了身体的姿态之外,最能够影响表演效果和观众注意力的当属于表演者的个人面部表情。表演者面部表情随着表演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作品比较欢乐时应当保持足够的微笑;作品比较悲怆时应当表现出悲伤或纠结。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是面部表情最为丰富的部分。在表演的过程中,歌唱者的心理变化和自身的感情,都可以通过眼睛来表达,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练习让眼睛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意蕴。微笑作为表演的基本表情,在微笑时也要自然随意,这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达到艺术表演的效果。在形体艺术的表达中,常见的也是比较复杂的动作是手的动作。其他动作的表现常常和手的动作联系在一起,例如,眼睛的动作也会随着手部的动作变化而变化。手的动作能够清晰快速地表达出个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做好手部动作的联系,使表演者能够将手部的动作和其他的动作有效地结合起来,而且反映在作品的关键点上。

正确的手部动作能够帮助表演者保持气息的连贯,从而有利于声乐表演艺术的表达。一般情况下演唱者在舞台中的动作比较固定,但是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需要和观众进行互动,这就导致了表演者台位的变化。在过去的间奏或者前奏的过程中,如果表演者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就显得非常的呆板无趣,难以吸引观众的眼光。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和观众进行适当的互动,能够有效地点燃观众的热情,有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取得良好的表演效果。在移动的过程中要保持步伐的自然、均匀,而且和音乐的节奏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舞台的表演效果。上下场也是形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给观众留下最直接的印象和感受,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练习。在出场的过程中要保持自然的神态,不要过于紧张而导致面部僵硬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同时还应当保持稳健的步伐,给人以自然、自信的感觉。

2 形体艺术和声乐表演的统一

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要正确地认识到音乐的内涵,包括音乐的时代背景和风格等。例如,对于古典音乐,主调音乐比较流行,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重音乐的严肃性表达,在音色和舞台动作中都不能过于夸张;对于浪漫音乐来说,其形式多样化而且也注重自我意识的表达,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挥形体艺术的魅力,敢于用形体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在应用形体技术的过程中,要尊重人物形象的性格,不同作品人物的性格也不同,所以其音乐风格也大不相同。对于中国来说,各个民族之间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这是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的结果。对于中国的民歌来说,它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声乐艺术,涵盖了中国的地方民歌和戏曲等特征,是一种综合性的声乐表演艺术。其歌词不仅简洁有力,而且其情感也比较真挚朴实。在演唱民歌的过程中,要注重民族风格的把握,例如,对于长调来说,作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其节奏非常的自由宽大,其旋律则悠长而又曲折,在内容上则包含万物、丰富多彩。在表演的过程中,要突出表现蒙古民族的豪爽、辽阔的胸襟,使形体艺术和民族风格能够统一。

3 掌握适当的声乐表演风格

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表演风格,例如,表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方法,再加上个人的音乐特征所形成的个人风格;还有一种在不同的演唱流派中所具有一致性的演唱风格。对于中国现代的声乐艺术表演风格来说,主要有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原生态唱法和流行唱法等。对于美声唱法来说,其强调发音的方法和技巧,唱法上比较严谨、科学,因此对表演者的形体语言要求其下巴自然放松、面部表情放开而且兴奋,肢体动作放松而且积极。民族唱法涵盖了中国民间民歌的唱法,是不同表演艺术的融合,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唱者的每个手势或者眼神都可能代表了歌曲旋律或者歌词的意义,对于艺术效果的表达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流行唱法和其他的唱法相比较,其肢体语言更加自由开放,在肢体语言的选择上只要能够符合作品意境的需要和情感的表达就可以,没有固定的形体语言模式。原生态唱法作为中国民族的民间唱法,体现了不同民族自然、朴实的文化风格和气质,其音色也相对清脆、甘甜,富有感情色彩,在肢体语言的选择上比较自然,浑然天成。对于演唱者来说,进行表演是对歌曲的第二次创作,不仅要领会歌曲的内涵,同时还要能够表现出个人独特的歌唱能力和艺术魅力。这对于演唱者个人的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肢体语言的选择和使用能够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而且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表演方式,最终成为个人的演唱风格,对于个人的艺术魅力提高具有重要的帮助。

三 结语

声乐表演需要通过形体艺术来表达作品的感情和内涵,从而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声乐表演不仅是舞台艺术,同时也需要和形体艺术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声音、肢体、面部表情、眼神等动作的有效结合,使整个舞台能够充满艺术的张力和味道,使艺术表演能够生动形象。因此,在应用系统艺术的过程中,要加强形体动作的联系,不断提高个人的艺术素质和修养,使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成为其中自然的组成部分。通过适当的练习,能够有效地掌握好形体动作的规律和连贯性,使形体艺术能够更好地衬托出声乐表演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彭维熹:《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肢体语言研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2] 宁馨锐:《对歌唱中形体语言内容的探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 安华文:《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艺术》,《戏剧之家》,2013年第7期。

[4] 班丽梅:《浅谈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音乐时空》,2013年第3期。

[5] 马玉:《论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年第5期。

(李艳红,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声乐表演与表演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从古至今,中国的文艺体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在变革中完善。文化艺术的繁荣也带动了民族声乐的发展。在新的时期,对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中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丰富民族声乐教学的内容,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将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引入歌剧表演。歌剧表演相比于其他的音乐表演形式,内容更加的丰富,服饰也更加的具有特色,若是能够将二者完整的结合起来,就能够帮助学生们加深印象,掌握更多的民族声乐技巧。本篇文章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浅谈歌剧表演对民族声乐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歌剧;表演;民族声乐;教学;促进作用;研究

我们国家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的长河的国度,地域辽阔且人口众多,经过几千年历史的孕育,我们国家的各个民族的人民留下了许多非常宝贵的遗产,构成了我国最丰富的精神文化。大体上来说,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它包括一些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以及民歌演唱,同时它还包括一些新形势下的民歌、歌剧的演唱以及西洋民族唱法。所以我国民族声乐的种类比较多,风格也大不相同。但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族声乐艺术,只是民族唱法中的一种歌唱形式。民族声乐不仅能够继承传统的声乐民间声乐的唱法,又可以继承民歌的唱法,民族声乐就是将西洋唱法以及我国传统的唱法相互结合,进行融汇贯通。民族声乐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其中,专业化、高水平的歌剧表演是民族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合理的将民族声乐教學与歌剧表演艺术衔接起来,有利于创新民族歌剧演唱技巧,提升民族声乐教学效率。

一、歌剧表演是对民族声乐艺术的继承

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积淀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现代的民族声乐艺术是由我国传统的声乐技术发展演变而来的,是对传统的声乐艺术的继承。通过对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以及对我国古代戏曲的研究,能够看出,现代的民族声乐就是来自于传统的戏曲表演,但是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在某种程度上,它们还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但是在某些方面又不尽相同。比如,民族歌剧在表演的过程中注重的是整个故事的演绎,而民族声乐在演唱的过程中,是通过乐曲来表现内心的思想感情。将歌剧表演融合到民族声乐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理解民族声乐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们民族声乐的表演能力。歌剧的表演是对民族声乐艺术的一种继承,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中融入歌剧的表演,有利于提高现代人对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能力,从而更好地去展现民族声乐的魅力。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中传授一些歌剧表演的知识,能够十分有效地促进学生们去借鉴传统的戏曲表演,加深对民族声乐知识的理解,在表演的过程中,更好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二、歌剧表演促进学生们学习民族声乐的能力

在现代民族声乐的教学中,添加歌剧表演,能够十分有效地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效果。因为歌剧表演具有十分强的表演性,所以在表演的过程中必须要将角色的特点表现地更加精准,同时也需要演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歌剧的表演也不是一个人的表演,需要随时将声部进行转换,使每个角色之间的衔接恰到好处,这样才不会显得突兀,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完美地展现出歌剧魅力。在声乐教学中,添加歌剧表演,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看民族声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能让学生们体会到重声、和声以及一些专业性的声乐技巧是如何处理的。同时学生们可以用心感受到歌剧所描绘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进行声乐表演时,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一来,就可以不断地完善学生们对声乐的表现能力。

三、歌剧表演可以促进学生释放情感

歌剧表演可以促进学生释放情感,音乐的灵魂就是情感的表达。通过观察来,在我国绝大多数的老师只将一些声乐的专业知识以及演奏的一些技巧传授给了学生,而很少让学生们去体会音乐所要表达出的情感。这样出来的学生在演奏技巧上绝对没有问题,但是演奏出来的声乐就有些机械化了,一旦变得机械化,音乐就不再是音乐了,没有融入思想感情,就不能吸引观众。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中入歌剧表演,有利于表现出现代民族声乐的灵魂。

四、通过歌剧表演来提高民族声乐的教学水平

我国的歌剧表演一般都是将民歌和传统的戏曲表演相结合,把歌剧里面的人物与传统的民族戏曲融合在一起。在声乐课的教学中,歌剧表演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对学生的声乐表演有很大的帮助,在表演声乐时,可以丰富学生们声乐的表演能力。在进行民族声乐课的教学时,添加歌剧表演内容,这无疑对民族声乐教学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在民族声乐艺术的教学中,增设歌剧表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声乐技巧的掌握、对情感的体验以及在舞台上的表演技巧。在今天的社会形势下,有很多的学生不能够充分地了解传统的民间音乐的知识,也认识不上去我国的歌剧表演,对歌剧的兴趣也比较少。导致我国民族歌剧发展不够迅速。因此,教师们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经常在教学的过程中播放一些我国传统的民间歌剧,为学生创造一些表演的条件,不仅能够从中发现学生们所存在的不足,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声乐技能,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们对民族声乐的兴趣爱好。

五、结束语

虽然在表面上歌剧表演以及民族声乐没有多大的关系,概念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某程度上,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歌剧表演是对民族声乐的一种继承,相对于民族声乐,歌剧表演的内容及表演方式更加丰富,具有较高的表演性。如果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中,将民族歌剧真正融入其中,将为我国的歌剧表演以及民族声乐的教学带来新的发展的动力,将会培养更多民族声乐方面的人才,更进一步地加深歌剧表演和民族声乐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栗婷.基于新时期下的民族声乐教学的多样化分析[J].戏剧之家,2016(24).

[2]蒙玲玲.“自然歌唱”理念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实施的必要性[J].音乐创作,2016(04).

[3]张塘林.刍议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2).

声乐表演与表演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一、影响声乐表演活动的基本心理因素

1、主体意识的矛盾

中国音乐心理学学会会员范晓峰提出一种观点, 那就是在声乐表演中关于主体意识的矛盾问题, 即“有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矛盾。“有意识”其实就是人在主观上的一种目的所控制的意识;“潜意识”实则为一种不受主观支配的自然意识。在声乐表演活动中这两种意识在相互碰撞, 这就需要演唱者要尽力将两种意识进行相互平衡, 从而稳定自己的表演状态。在声乐表演过程中, 音乐的变化会时刻牵动表演者的情绪, 于是在高音区会给表演者带来压力, 可能影响发挥, 但是如果在练习过程中单拿出这一部分对于表演者来说又能轻松驾驭, 其实。这就是两个主体意识相互矛盾导致“有意识”大大超越了“潜意识”, 打破了平衡的规律。在表演者无法控制两者的平衡时, 就会影响声乐表演的质量[1]。

2、情绪的把控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的主要根源就是情绪的带动。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 然而, 在这丰富的情绪世界就要求人本身要擅长情绪的把控。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 情绪的波动会影响到演唱的效果。所以, 这就要求表演者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作为声乐演唱者, 就要在舞台上将表演尽力完成, 全身心投入音乐的旋律之中, 摒弃个人的消极情绪, 否则就会使整个表演受到一定的影响。

3、生理与心理的平衡

生理与心理的平衡关系是保持声乐表演者整个状态的关键因素。这是因为在声乐表演中会有生理动作的表现, 那么表演者的心理状态就决定了其动作的完成质量。反之, 生理动作完成的质量也会带动表演者的心理状态。自然与放松对于声乐表演活动来说是最完美的一个整体状态, 当然这种状态的保持也是有难度的。只有在生理与心理相对平衡的时候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声乐表演活动中, 表演者是需要发力的, 但是在发力的同时又要使整个身心状态处于非常自然与放松的境界, 这就需要心理的控制与调节使生理状态保持相对平衡, 从而使气息更加平稳。如果在表演的过程中使其生理与心理呈失衡状态, 那么就会导致整个身心状态的慌乱, 其表演的质量将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2]。

二、声乐表演活动中的心理控制与调节的有效策略

1、实践是锻炼一种心理素质的有效策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其实, 也就是说针对声乐表演活动, 实践就是表演者对自己能力的检测与完善, 从而进一步达到提升的效果, 这是锻炼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策略。对于表演者而言, 需要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 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在不同环境里的心理适应度, 从而减少上台的心理负担。多次的实践是培养表演者把演出当作一种习惯, 那么心理状态自然就有有所改善。

2、提升声乐表演的专业技能

在声乐表演活动中, 整个表演的质量与表演者的专业技能息息相关。提升声乐表演的专业技能, 把握演唱技巧以及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克服心理障碍的关键因素。“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一种表演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与汗水的, 加强专业技能会使表演者具有自信心, 才有足够的底气登上舞台表演。所以, 要想克服心理障碍, 就必须从自身的专业技能入手, 以免由于自身能力欠缺的压力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紧张心理[3]。

3、全面了解表演内涵

控制与调节声乐表演心理状态的重要一点就是全面了解表演内涵, 也就是说在表演之前, 表演者必须要熟练掌握表演的曲目, 包括其内在的风格、主旨以及情感。只有在了解曲目表演的全部内容的前提下, 才更加有助于演唱者将整个曲目的思想情感进行整体的把握, 从而有助于表演者全身心地投入作品中。除此之外, 曲目作者的主要背景, 介绍, 以及创作时的情况都要去全面分析, 这样才有助于对整个表演的情感把握以及气息的调整。

投入整个表演是减少心理波动的最好的办法, 所以全面了解表演的内容是表演者在演出前务必要完成的首要任务, 只有将其情感的领悟与自己的歌声相互融合, 才能营造出一种艺术的氛围, 使人陶醉, 便会让自己遗忘表演的紧张, 把这种高歌, 只不过当成自然的流露而已。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声乐表演活动中的心理控制与调节关系着整个表演成败。通过以上对影响声乐表演活动的基本心理因素分析以及声乐表演活动中的心理控制与调节的有效策略的探究, 我们不难发现要想真正控制与调节整个心理状态需要从各个方面去加强与完善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够驾驭整个表演的舞台。

摘要:随着我国艺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声乐表演作为综合性极强的一个门类也受到了艺术界的瞩目。所以, 人们渐渐对声乐表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声乐表演活动中, 在注重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础上, 更不能忽视心理素质对表演的影响。本文将全面探究声乐表演活动中的心理控制与调节。

关键词:声乐表演,心理,控制与调节

参考文献

[1] 赵春晓.浅谈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表演心理[N].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01:144-146.

[2] 梁辉民.心理素质对声乐表演的影响[J].黄河之声, 2017, (02) :19-20.

上一篇:烟草产业多元化经营论文范文下一篇:现代化改革政治体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