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可持续发展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都属于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我国具有辽阔的土地资源以及丰富的农业资产,农业产业与我国的民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该怎样快速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这此背景下三农问题也逐渐被人们关注。本文主要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他们分别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况及主要目标,分析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做出优质的对策。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对农业的要点进行讨论,并且针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希望本文讨论的内容以及提出的对策能够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建议

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况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

产业生产模式,经济发展方式以及生态建设体系这三个方面的合成,可以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可持续发展的体系也是由这三个内容进行建立。要想能够让农业的资源得到永续的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实际的操作,除此之外对于目前拥有的农业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也是保证农业资源能够永续发展的前提。最重要的是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适应环境,改善环境以及保护环境,才能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生态资源。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

为了更好的解决民生问题以及为农民提供服务,在进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将主要目标进行确立。目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尊重自然环境的规律。首先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整体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和经济水平的前提是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力,同时还要改变目前使用的农业经济的产业模式,并加大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革新。在尊重大自然环境发展方面,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每一环节进行的内容都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而且对于目前拥有的资源尽量使用共享模式进行开发,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一直以来我国都属于农业生产大国,虽然目前农业经济作物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但是目前国内的城乡信息一体化仍然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对新科技以及新信息的了解。国内部分地区的交通和信息尚未达到便捷的程度,因此在这些区域的信息仍然处于闭塞的状态,因此他们无法及时的了解国内,甚至是世界上对农业经济作物的市场走向预测,导致他们无法把握下一阶段该种植哪种农业经济作物。对市场经济不了解导致农民需要承受惨痛的结果,甚至引起国内农业产业模式不合理。

2.经济增长模式滞后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工业化在一段时间内都将会是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发展战略部署的主要内容。而且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是以城市为主,因此农民的利益会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国内经济体系的发展需要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投入到工业的发展中,因此农业的发展甚至是农民自身的价值都会被逐渐分化到工业领域中。国内对于农业经济发展体系的投资远远不足对工业经济发展体系的投资,导致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缓慢。

3.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性

为了能够让农业经济作物带来大量的利益,国内大部分农民在进行农业经济作物选择时,都会使用高效的产业化模式,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使用大型机械类与农业化学产品进行经济作物的生产,这将会引起我国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主要表现内容如下。首先大量的化学农药以及化肥都使用会破坏土壤的成分,甚至是影响到人们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以及水体系统。其次农业经济作物的生产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源,然而我国目前使用的灌溉技术用水率相对较低,最严重的浪费了国内的淡水资源。最后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农作物的生产时对环境中存在的资源不合理利用,引起了国内土地沙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的现象。

三、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提高农业科技生产力水平

农业经济发展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属于较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但是要想使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跟上世界发达国家,就必须要加大对农业科研研究的投入。我们还可以引进世界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并且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农业农民的整体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质量,我们还可以对传统的农业经济作物品种进行进化或者采用引进的方式引进性价比较高的农业经济作物。

2.建立有效的农业管理机制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只有利用科学合理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管理机制才可以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然而要想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农业管理机制,必须要对农业执行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并且建立专门的科学小组进行农业种植知识或者技术的推广。只有在获得先进技术的前提下,农民才可以使用较低的农业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3.加强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因此人类不管是在进行任何一种形式的活动,都需要围绕着生态保护进行。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合理地利用目前我们拥有的资源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操作任务。首先减少化学农药产品的使用,其次对我国农业污染的源头进行调控,最后使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农业经济下的产品进行加工。

结语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在本文已經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此同时,文中的内容还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这种目标进行了明确。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经济增长模式的滞后性以及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性,这三个方面是本文针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产业中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文中已经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其内容主要是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农业管理机制,以及加强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希望通过上文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明文.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16,10(3).

[2] 申俊玲.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2).

[3] 李丽.制度创新视角下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6).

可持续发展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各行各业发展速度加快,各项生产力和是生产效益也在稳定增加,其中建筑工程发展最具有代表性。当生产力和经济建设稳定提升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建筑工程是一座城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高耗能产业,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环境问题,对于居民生活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进而,绿色建筑得到了普及推廣,绿色建筑工程相较于一般建筑工程来说具有较高的环保性,同时也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极大的可持续发展性。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可持续发展

前言: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建筑产业的功能性、环保性、可持续使用性也在提高,建筑在为居民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应当注意自身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

1、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缺少管理制度

我国的绿色建筑还处于发展阶段,刚刚脱离起步,对于这种新型的建筑种类来说,还缺乏一定的政策保障和规范问题。正所谓无规矩不方圆,对于所有行业来说,都需要完整、详尽的政策方针来进行业规范和发展道路的指引,而绿色建筑由于在国内发展不久,所以在此点上还略显薄弱,相较于一般建筑工程来说,能够使用的政策方针较少,部分地区的基层管理单位也不会对绿色建筑工程进行专项管理,将其视为一般建筑工程。在现今,对于绿色建筑的管理规范正在逐年增加,此时,建设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就异常重要。由于外部的监督管理制度较少,部分建设单位也会对绿色建筑管理视为普通建筑工程,对于绿色建筑的施工材料、工程设计来说不太适用[1]。

1.2关于绿色建筑发展问题

国内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并不完全,对于绿色建筑的本质和特点略模糊,多数都认为绿色建筑就是使用环保材料进行建设施工,甚至部分建设单位也是如此认为。绿色建筑是一种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要目的,在建设过程中会尽可能将污染降到最低,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遵循因地制宜建设原则的现代化建筑。绿色建筑工程提倡以健康、舒适为主,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收益,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国内的绿色建材市场价格过高,开发商就会无意中加大经济定价,最终就会导致建筑的环保效益低于经济效益,绿色建筑市场发展路线模糊,也对整体的绿色建筑发展进行了影响。

其次,绿色建筑工程要求管理人员要有专业的环保知识,对于施工环节也要有专业的施工技术,从实际来看,此要求略小众,多数的建设单位也无法满足。当专业人才缺少之后,自然就会将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进行拉低。但是此问题也是一个行业发展问题,因为国内的绿色建筑数量相较于一般建筑来说数量较少,而且要想将绿色建筑工程进行高质量建设管理,就要将经济效益放在后位,从此点来说,就已经限制了许多建设单位。最后一点,绿色建筑在建设管理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建设相关管理部门,同时也涉及到劳动部门、环保部门、民政部门等,所以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当由多个部门进行联合管理。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管理部门较多,所以工程管理难度也在增加,同时由于信息共享不到位,对于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指导也存在冲突,例如不同部门之间对于绿色施工技术的认定,对于绿色建筑工程的优惠政策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2、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完善管理制度,发挥政府职能效益

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这是绿色建筑产业的首要条件,第一步就是制定出适合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战略部署,结合实际生态环境问题,逐步完胜绿色服务体系,将国内的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理念与国际接轨,进而实现绿色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打造高质量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第二步,就是要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基于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应当将绿色建筑从一般的建筑中进行单独管理,对绿色建筑的开发、建设、运营等都要进行规定,并对绿色建筑的评判准入机制进行优化。此外,应当建设对于绿色建筑的认证制度,通过认证的绿色建筑应当享受对应的优惠政策,并授予绿色建筑标识,以增加绿色建筑的辨识度,也能对居民进行一定程度的绿色建筑宣传推广,增加市场活力。对于绿色建筑在管理中所呈现的制度问题,应当及时进行制度优化并完善制度漏洞,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当外部的职能效益得到发挥,那么绿色建筑的内部管理制度自然就会得到完善,进而整体产业发展才会稳定进行[2]。

2.2加强绿色建筑的全面发展规划策略

绿色建筑的发展问题将工程管理难度进行了提升,使得绿色建筑工程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多项管理漏洞,针对此,应当从多个层面和角度进行优化

(1)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建。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难以高质量地完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该产业的评价体系不完整。第一,应当建立严格的绿色建筑行业准入制度。在实际中有部分的建设单位为了获得绿色建筑的优惠政策,选择以绿色建筑的身份进入市场,进行开发建设,这种行为对于其他的正常的绿色建筑来说十分不公平,也会将绿色建筑产业的口碑拉低。因此,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十分有必要。对于不合绿色建筑认定标准的,应当取缔其绿色建筑标识,并对相关审批不予通过。第二,提高绿色建筑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绿色建筑在管理方面要求较高,对于工程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近年来,环保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对象,而绿色建筑也得到了质的提升,建设单位应当积极引进高水准管理人才,并对内部管理人员进行绿色建筑管理知识提升培训,增加人才储备。

(2)进一步加强安全施工技术。对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而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众多环节中较为突出的一点,其安全管理应当在基础的建筑安全管理准则上,增加安全维护原则,以保障施工顺利进行,也能提升绿色建筑的施工安全系数。在进行绿色建筑工程建设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将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点进行排查,并进行解决和预防。绿色建筑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决定整体建筑质量,也会对绿色建筑的后续运营进行影响。不合格的安全管理,轻则会出现工程延期、质量问题,严重者会造成人身生命安全威胁。在进行安全施工管理优化时,一定要将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并放眼长远,对于管理中的问题点要及时处理,以保障整体绿色建筑工程能够可靠、顺利完整[3]。

(3)合理使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和环保材料。绿色建筑的设计开发要以自然环保为本,建立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这就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对于绿色建筑的施工技术要尽可能地使用环保工艺。在绿色建筑的材料选择上,国内的环保建材市场也有生态环保性好,同时经济性价比高的材料,选择这种材料有助于绿色建筑合理降低工程成本,也能实现对工程资金的管理优化,增加经济效益。

3、总结

在当前社会,国家大力提倡环保生态,建筑行业也积极响应,于是绿色建筑得到了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难点主要在于制度和评价体系不完全,因此,首先就要积极推动建设行业规范制度和评价体系,进而才能逐步解决绿色建筑产业中的各项管理漏洞。

参考文献:

[1]宫庚鸣.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探析[J].陶瓷,2021(10):125-126.

[2]张德培.浅谈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智能城市,2021,7(15):91-92.

[3]蒋缙.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研究[J].居舍,2020(26):142-143.

个人简介:景志强,男,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1993.09.17,大专,江苏领航服务外包有限公司,工程管理

可持续发展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可持续发展观的概念自从一九七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广大人士的高度重视。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企业如何能在未来的发展上走上可持续发展路线,已经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的整个管理体系中,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為此,就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之间的关系,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关系

1探析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的财务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按照企业运作的发展目标,根据企业自身财务情况而对于企业自身实施财务管理的具体行为,合理、科学的分配企业运作中的各种资金,包括企业自身的资本购置,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投资,包括企业自身的资本融通,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筹资,还包括企业自身的现今流动等等,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合理、科学的分配、管理企业自身的各种资金。它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企业运作的关键所在。就我国各种企业的运作管理现状来看,每个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直接目的,都有企业的鲜明特征,通过对有的企业生命周期的长短情况的分析,我们就能够知道这个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征,大致就可以掌握它的财务管理模式,有时候根据企业具体规模的大小,我们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判断。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征不渗透在企业的各个管理因素中,比如企业自身的经营方式,企业自身的生产规模已经企业的性质等等。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因此企业的管理制定也在不断完善,就财务管理这个企业管理项目中的“重头戏”而言,管理理论知识也在不断的丰富中。而企业财务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企业管理者,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老板,企业发展以及企业员工的利益最大化。

2解读可持续发展

最先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这个概念是在一九七二年的时候,是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发展”上,这里不单单只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还包括了人与自然的核心发展,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发展。从可持续发展提出开始,就一直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各个企业,行业都在努力探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在企业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企业的内部经营模式、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手段的发展,同时要关注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探析市场未来发展的环境,再结合自己的管理、发展现状,内部管理发展的结构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制度、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通过科学的、全面的、合理的途径促使企业不断发展进步。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企业的管理制定,企业的管理方法、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等等。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在财务管理中体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3浅析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关系

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企业面对着激烈的社会经济竞争形势,为了未来的发展,企业就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因此,如何走可持续路线,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广大企业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首先,财务管理成为一个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深刻表现。在如今这个社会里,任何一个企业有有着它自身的文化理念和营销方式。自我推销能力和创新观念会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益处,这也反映在日常生活里的细节中。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着不一样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也就造就了高低不等的企业,这其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由于财务都需要人操控和整理,所以也受到人们各种心理情感观念的影响。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在平时都应该有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来看待企业的发展,努力认真的学习来自各方面的知识与文化,提高自身水平。

其次,企业的财务管理极大的推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在传统观念中,经营文化深入人心,管理资本并不需要受到关注,从资产角度出发就可以更好的管理财务。由于保守的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资金的积累往往需要历经很长一段时间,企业的生产链也处于停滞状态,经营就会出现难以想象的阻碍,企业也就无法发展下去了。在生活中,选择这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也是如此,当今迅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企业的内部结构以及社会中整个企业链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的最大受益者是股东”变成时代影响下的“最大限度的创造企业价值”。之前的财务目标已经不能再现代社会中适用了,如果目标仅仅是为了增长股东的财富而没有把其他相关的利益主体纳入范围内,一定会挫败大部分人的积极性,矛盾也会逐步升级,企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就好像我们经常会看到的木桶案例,我们把每块木板分别属于股东、员工、政府等,你必须保证每类人都能得到该有的利益,才能保证企业网良性发展。企业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之后,管理者必须得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根据现世环境,不断的变化目标以适应企业的最好发展。财务活动的涵盖面很广,包括资金的运转以及分配资金等多方面的活动,现代企业在收纳资金、融资的方式上也是富于变化的。在选择经营以及营销方式上应形成与之相匹配的企业资本结构。在不同的结构下形成不同的管理机制。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应该不断的总结经

验,在思考中进行调整与提升,任何可以提高企业发展水平的途径都应积极尝试和实践。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建立在企业走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相互渗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通过建立科学、正确、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定,才可以促使企业更好的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路线。与此同时,企业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工作,把握企业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

4完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建设中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显得势在必行,因此,管理者在面對以前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的符合企业发展规划目标,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

4.1根据企业可持续发展观念制定财务管理目标

管理者在制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将企业股东、企业员工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最大利益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调整。企业股东,也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指企业财务管理受益的主要对象,经济利益必须在科学、合理、合法的条件下保持最大,而企业的员工以及企业的相关客户的经济利益也必须实现最大化,换句说法,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必须实现双赢,从各个方面考虑,从而促进企业真正的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4.2协调好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财务关系

财务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面对的管理对象非常的多,处理的管理数据也是非常的庞大,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的管理者必须具备很好的调解能力,能够全面协调好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财务关系,正常处理好企业的各种活动以及企业正常运作的中各个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

4.3重视企业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状况,它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者在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可持续的发展能力,通过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促使企业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5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紧密联系,息息相关。财务管理在企业的整个管理系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在科学的、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中,才能促使企业高效的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路线。

参考文献

[1]秦春玲.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路径-绿色财务管理[J].环境保护,2008,(24).

[2]吴金波.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经济,2007,(02).

[3]李金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J].企业文化,2002,(06).

可持续发展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0月16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市民中心市民会堂举行的“浦东样本:中国第一份区域责任竞争力白皮书”发布会上,由《WTO经济导刊》和中德贸易可持续发展与企业行为规范项目联合编制的《区域责任竞争力的领跑者——浦东新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白皮书(2007-2013)》(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向社会发布。《白皮书》系统回顾了浦东新区自2007年以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升区域责任竞争力的实践,总结了浦东新区实践对于全国其他区域乃至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并提出浦东新区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未来规划建议。与《白皮书》同期发布的还有《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引领者:浦东新区企业社会责任经典案例》、《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区域责任竞争力指数报告2013》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镇区域责任竞争力指数报告2013》,展现了浦东新区从微观的企业个体到中观的开发区和镇域、再到宏观的区域整体对社会责任的深切关注和全方位落实,体现出浦东新区在提升区域责任竞争力上的前瞻性、创新性、引领性和可复制性,也显示出浦东新区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的战略高度、实践深度、推进广度和发展速度。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浦东新区还进一步推广区域责任竞争力,浦东周浦镇和合庆镇在发布会上与《WTO经济导刊》举行了区域责任竞争力指数报告签约仪式,彰显出浦东新区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提升区域责任竞争力方面已经进入到全面深化阶段,拓展出从全区到开发区、再到镇域应用的路径。企业代表巴斯夫继2007年在浦东新区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推进大会上与20家国资、外资、民营企业发布联合宣言后,在发展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布了以“责任竞争力 贡献中国梦”为主题的浦东新区企业社会责任宣言2014,呼吁企业在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携手构建和谐企业,共同营造和谐社会。

此次发布会是浦东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整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一项重要举措。

战略先导:引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作为国家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浦东新区于2007年发布综改 “一号文件”,把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作为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回应全球责任浪潮,落实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延续和升级浦东新区现代化建设的优势,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避免给环境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压力,浦东新区积极将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相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全球合作竞争与价值共享。

为此,浦东新区于2007年推出《浦东新区企业社会责任导则》、《浦东新区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若干意见》并制定三年行动纲要,从整体架构上实现规划超前,为企业履责提供明确的方向、要求和扶持政策。同时,浦东新区提出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自愿、社会监督的“四位一体”推进模式,联合17个政府部门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联席会议制度”,打破政府常规的行政管理方式,优化整合资源,创新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浦东新区确立标准,《浦东新区企业社会责任导则》于2009年上升为《上海市企业社会责任地方标准》并正式实施,由此,全国第一个企业社会责任地方标准诞生,社会责任建设从浦东辐射到上海,进而影响到全国,实现规则引领。在标准的指导下,浦东新区企业纷纷落实权益、环境、诚信与和谐责任,依照达标评估规范实现实践前瞻,形成浓厚履责氛围。在自身进步的同时,浦东新区政府与企业主动参与国内外合作交流,打造品牌效益,让成果共享。连续性的创新举措为浦东新区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组织保障和运作体系,逐渐培育出良性发展的新业态与合作共赢的新氛围,不仅让区域的每一个成员都真正享受到责任承担带来的价值,也带动全社会共同探索更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方式,树立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标杆。

和谐包容:深耕区域责任竞争力

为全面推动浦东新区区域整体发展,浦东新区与《WTO经济导刊》合作开展区域责任竞争力指数研究,将企业责任竞争力扩大提升到区域责任竞争力,以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建立区域责任竞争力理论模型,将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和影响融入到一套综合评估体系中,从经济发展责任、区域管理责任、商务服务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和社区发展责任六个方面作出全方位评价。浦东新区先后以金桥出口加工区、康桥工业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曹路镇为典型代表,分析开发区与镇域社会责任建设的现状、成效,总结不同功能定位区域的履责模式与特色,深入挖掘镇域内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综合竞争力,形成镇域特点的区域责任竞争力指数报告。

《WTO经济导刊》社长于志宏认为,之前不论是社会还是政府,都将注意力过多关注于经济产值,导致陆家嘴、金桥等高产能园区在每年的评比中遥遥领先,而地处边缘的镇域难以崭露头角,许多仍以农业为主导或以居住社区和核心的街镇更是显得“事不关己”。区域责任竞争力指数的提出,有效转变了以往单纯衡量经济发展指标的地区考核和评价方式,使得对地区的观察更加全面和立体,更能凸显自身的定位和特色优势,激发街镇发展的积极性,为区域责任竞争力的评估、定位、改进构建了科学、直观的衡量体系,也为区域客观了解并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提供了重要工具和依托,促进各地区因地制宜,展现百花齐放、各有千秋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浦东新区对区域责任竞争力概念的理解和对区域责任竞争力指数的应用堪为地区协调发展的模范和样本。下一步,浦东新区将区域责任竞争力指数模型的试点运用范围扩大到周浦镇与合庆镇,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实用性和适用型,为日后推广指数应用、检验及提升区域竞争力奠定基础。

面向未来:开创责任复制推广新格局

《白皮书》显示,在过去7年中,无论是政策突破、制度创新还是实践尝试,浦东新区始终结合国际经验、中国特色和浦东模式,探索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在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激发企业主动性和社会积极性,推动建设“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国际化浦东”。同时,《白皮书》明确了浦东新区推进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2014-2016年)的总体目标,提升价值创造和区域履责美誉度,进一步提高浦东新区区域责任竞争力。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孙永强表示《白皮书》为其他地区将社会责任建设纳入长期发展战略,深度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实现“中国梦”提供浦东样本。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主任辛雅琴也在发言中表示,浦东新区将通过鼓励支持的政策、公正有效的制度、公开透明的流程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界力量,共同探索创新,将自己置于生命有机体中,协调健康发展,并为其他区域的改革提供有价值、可借鉴的经验。

从2007年浦东新区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起步至今已经过了七年,浦东新区希望能将“七年之痒”转化为新的动力,站在更新更高的起点上再次出发,通过总结梳理现有的经验和成果,为其他地区社会责任建设提供一份有思想、有分量的指南,鼓励企业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引领者:浦东新区企业社会责任经典案例》为示范,以浦东新区企业社会责任宣言2014为目标,促进和提升自身履责理念的形成和落实,复制和开创优秀的责任实践;鼓励开发区和镇域以及全国其他地区以金桥出口加工区、康桥工业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曹路镇为样本,推广区域责任竞争力指数的应用,全方位评估自身优势,找寻提升空间,挖掘地区特色,回应社会需求;以《区域责任竞争力的领跑者——浦东新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白皮书(2007-2013)》为参考,建立符合地区情况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体系和区域责任竞争力发展模式,实现责任建设在全国的遍地开花。

编辑|罗曙辉 shuhui.luo@wtoguide.net

可持续发展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金融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自加入世界自由贸易组织以来, 不断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然而金融管理行业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的作用不容忽视, 因此, 必须立即改革我国金融管理模式, 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 金融管理行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很多国家放弃了封闭的外交政策, 不断融合到经济全球化的漩涡中, 社会经济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广阔的市场环境下, 到处都是投资机会, 但是, 一旦金融管理体系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就会滋生各种问题和矛盾, 同时, 投资者大多都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 因此, 在利益的诱惑下, 会经常做出一些过激的投资行为, 最终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作用。由此可见, 金融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性被进一步凸显, 有效的管理模式可以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秩序, 促进市场的长足发展。从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可知, 各大经济组织纷纷出台了金融监管政策,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金融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 比如:2013年G20峰会后, 世界各国达成了对金融机构进行合理监督的共识, 美国也积极参与到这一金融改革方案的实践中来。

2. 传统金融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

金融行业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是促进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 因此, 只有金融管理一直保持生命力, 社会经济才能不断进步, 因此, 金融管理必须立足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 摈弃传统落后的金融管理模式, 进行金融管理模式的创新,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后会遇见的重重困难, 从多个角度, 全方位地分析金融管理发展受阻的原因, 应用比较分析法, 将影响金融行业资金良性循环发展的症结找出来, 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 对金融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升级, 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 促进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善于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 解决了主要矛盾, 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金融管理会迎来全新的开始。同时还要探索寻找可以促进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 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要遵循金融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对金融管理系统进行整合, 创新管理模式, 建立风险防御机制, 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实现利润最大化。确保金融、社会、经济、生态的四方协调, 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

3. 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对金融行业的客观要求

金融管理是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管理的发展状况关系到金融行业未来的走向, 也关系着金融机构是否能够实现既定目标效益。金融管理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才能带领金融行业持续前进, 免受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让金融机构日常可以有秩序、稳定、科学的运行。可以化解金融管理现代化改革同金融机构利润最大化之间存在的矛盾, 因此, 必须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完善金融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稳健、科学、规范的管理系统, 以法律为准绳, 将金融管理纳入法律、规章规范的范围内, 明确责任追究, 一改从前玩忽职守、办事散漫、盲目无序的情形, 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同时还要做好预防规划工作, 做到未雨绸缪;加强日常管理力度, 保证机构的有序运行;不断地创新体制, 改进技术, 合理分配资源, 做到权责清晰, 各部门协调发展, 共同促进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经济、社会效益。由此可见, 金融管理模式的完善是关键, 怎么样促进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更是解决金融行业发展疲软问题的关键。

二、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当下金融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本身发展的步伐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 自身社会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更是迅速攀升, 也就是说, 一旦金融管理在发展中出现任何问题, 都有可能对世界市场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笔者觉得这些问题还是解决办法的, 只要我们共同努力, 不断推陈出新, 金融管理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 对于我国金融管理的发展, 笔者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

1. 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新突破

从发展现状来看, 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在应用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 这大大的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企业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生存现状堪忧。因此, 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改革势在必行, 这也是实现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 建立一支专门的企业法人治理队伍。从实践中可知, 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部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部门, 它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贯彻落实管理政策, 并且还影响着金融业务的扩展。从我国发展现状来看,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 经济制度在不断的改革, 因此, 外来风险的抵御能力相对较为薄弱, 在这样的情况, 更加需要专门的企业法人治理部门, 来加快体制的改革, 保护经济的发展, 带领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 从基本情况出发, 借鉴外国企业先进的管理制度。我国还处在发展阶段, 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制度都较为落后, 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各种问题日益凸显, 阻碍了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个发达国家的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 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予以借鉴, 但是不能完全照搬, 必须考虑到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将外国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我国实际相结合, 从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先进管理模式。

2. 净化金融管理的外部发展环境

注重内因和外因的结合, 是促进食物发展的关键, 因此, 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在不断优化内部机制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净化外部环境。

第一, 以法律武器武装金融管理行业。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对于金融管理也有相关的法律条例, 企业应该有效的利用这一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促进企业的稳健发展, 维护整个金融行业的秩序。尤其是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 可以利用法律进行科学的规范, 杜绝“天高皇帝远”的情形。

第二, 全面规范金融管理体系。对金融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管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我国要不断健全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规范金融管理行为, 确保金融行业健康的发展。金融管理的规范化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我们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来达成这一目标。

第三, 建立一个全面、全方位适用的管理规章制度。我国金融行业相关的规章制度还不尽完善, 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要明确责任追究, 严格落实规章的执行, 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 促进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3. 建设金融监管体系

制度的革新必须跟上社会的发展, 因此, 金融监管体系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地进行完善, 现代化企业的监管部门应该不断的鼓励、全面支持机构的创新。要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 在鼓励创新的同时, 做到同步的风险评估。全新的监管体系下, 要协调好各方利益, 首先给予创新方案可行性大或者创新能力强的金融机构先行试验的机会, 由于我国的创新活动尚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 创新风险的几率相对较大, 监管机构首先要对创新活动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项目才能进入审计环节, 进一步简化审批的程序,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在实践中, 对不同的产品进行不同的风险评估, 不断给予金融机构尝试开拓新空间的支持, 科学的监管体系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 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首先, 要不断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 为金融创新提供法律保障, 提供纯净的外部环境。其次, 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联通力度, 这样才能促进信息的全面采集, 保证信息的及时公开, 避免由于信息闭塞造成的信息发布的失误。在注重工作人员行为的监管时, 还要加强审慎监管的力度, 将激励体制与法律约束相结合, 明确责任追究, 规范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行为。

4. 培养和引进先进人才

就发展现状来看, 我国金融人才还处于短缺状态, 企业现存储备人才的专业素养满足不了市场发展的需求, 这大大地阻碍了金融管理的发展, 因此, 现阶段我们必须做到:

首先, 加强在职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针对我国极度短缺相关金融管理人才的现状, 只有不断提高和培养在职员工的素养才是当下最快速有效的解决办法, 然后在条件的允许的情况下, 在引进新的人才。在职人员相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拥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 拥有多年的工作经验的他们在提升了专业水平后, 无疑是如虎添翼。

其次, 摈弃落后的招聘模式。虽然, 从现在来看, 我国极度短缺金融人才, 但是从长远来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踏出国门, 出国求学, 等到学有所成后回报社会。因此, 现在对人才的选拔不能因为人才稀少而降低选拔的门槛, 应该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为目标。

最后, 要对职员进行定期的培训。长期生活在企业体制下的员工大多数会越活越安逸, 渐渐的思想观念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 因此, 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向他们灌输全新的发展理念, 更新他们的知识, 让他们时刻保持与时俱进, 从而共同推进金融管理的发展。

5. 创新金融技术支持体系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科技技术日新月异, 谁掌握了行业饿核心技术, 谁就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因此, 要加大金融技术的创新力度, 升级金融系统, 避免金融系统漏洞, 威胁交易安全, 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做到高效、安全、便捷。因此, 必须从根本上加强金融管理的技术支持, 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下, 可以灵活应对突发情况。同时还要加强金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而资金较为薄弱的中小金融机构, 则应该着力于基础设施的提升, 提升风险管理意识, 完善信息系统, 确保机构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全面提高管理防御机制。

三、结论

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 各方矛盾激化, 因此, 金融管理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基于现实,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借鉴外国先进的金融管理制度, 不断革新管理技术, 引进人才, 全面升级管理系统, 共同努力实现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 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金融管理行业为了适应这一变化,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但是从实践中来看, 金融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亟待改善。本文主要探索研究了让金融管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拥有持续生命力的策略。

关键词: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冰, 周晓冬.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7)

可持续发展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如今的企业竞争已不仅仅停留在产品、服务上,更重要的是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对人才的渴望与重视也催热了全球的人才管理服务。2011年12月,SAP收购员工管理软件提供商SuccessFactors;今年年初,Oracle收购人才管理云服务供应商Taleo;近日,东软集团宣布推出“东软慧鼎战略人才资本管理系统(TalentBase HCM)”。

东软集团软件产品事业部副总经理彭成宝介绍,东软慧鼎战略人才资本管理系统将人才供应链、组织能力建设、高绩效组织、高效员工关系以及核心人力资源五大板块合为一体,可以满足企业未来5~10年人力资源的发展需要,帮助企业人力资源部从职能部门转型为战略业务合作伙伴,实现企业战略发展规划。

21年间,东软集团由几个人的创业团队迅速成长为大企业的典型代表,规模和速度是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取符合企业发展的员工?如何促进员工发展?这些问题都是东软在过去人才管理上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东软从2000年开始系统地进行人才管理的创新和改革。“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东软主要完善细分IT领域的人才管理策略,引进方法学习、实践。2008年之后,主要进行固化人才策略和推广创新。”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经锡说。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现阶段,重心已变为需要通过IT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人才的细分,进行人才的识别、分析与业务的规划。这其中,需要将我们的人力资本管理系统跟业务系统进行有机集成,从而实现战略与执行的高效整合。”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知识官、首席技术官张霞说。

上一篇:旅游公司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专业学年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