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经营范文

2023-10-22

持续经营范文第1篇

综上所述,从管理者视角来看,企业持续经营的含义包含了企业的自生能力和持续竞争优势两个因素,其中企业的财务质地、经营质量以及治理效能决定了其自生能力,而产业环境、 战略资源和持续创新性构成了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自生能力是前提,持续竞争优势是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从会计视角下来看持续经营的概念,持续经营假设认为,在正常的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直到实现企业主体的计划和完成受托责任为止。对会计主体前途的这种稳定性的设想,反 映了同主体有利益关系的所有集团的愿望。持续经营假设为会计工作的正常活动 作出了时间上的规定,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会计主体才能采用历史成本而 不是清算价值来确认、计量其资产要素,所有资产也将按照预定的目标在正常的 生产经营过程中被消耗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如期偿还,企业提供的财务 报表也就被理所应当的看成是一系列连续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见,持续经营假设 在会计理论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很多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这一假设基 础之上的。

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即假定每一个企业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因而它所拥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同样的过程中被偿还。若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须放弃这一假设,在清算假设下形成破产或重组的会计程序。

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即假定每一个企业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因而它所拥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同样的过程中被偿还。若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须放弃这一假设,在清算假设下形成破产或重组的会计程序。

从其本意来讲,持续经营假设并不是假设特定的会计主体可以无限期地生存下去,而只是假设其将持续经营足够长的时间以使之可以履行其现存的应予承担的义务。同时,这种默认是有条件基础的,即在没有“反证”表明其无法持续经营的情况下,方有此假设。而所谓的“反证”,就是那些表明企业经营活动将会中止的证据,如合同规定的经营期期限即将到期、企业资不抵债已被宣告破产、国家法律明文规定要求停业清算等。

三、持续经营假设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在传统财务会计中,持续经营假设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 为一些会计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持续经营假设使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方法得以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上来保证他们的稳定性。它反映了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愿望和目的,旨在解决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企业可以按照正常的情况使用它所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和依照正常的情况来偿还它所负担的债务。

持续经营范文第2篇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已经不只是一个产业,更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现在的林业已经不在狭义、封闭式的产业,已经是全球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林业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由有效的促进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是实现林业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森林;可持续;经营;林业;可持续;发展

1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及特点

1.1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

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是在森林经营过程中,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和在生产能力得到维持,主要就是以利益的可持续性为基础条件,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使森林可持续经营强调的森林生态系统自我维持的持续性和长期的利益可持续性一致下经营,产出合适的产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要对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合理经营,以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以满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确保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1.2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特点

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有生产能力和再生产能力持续发展,森林的经济效益有持续性、稳定性,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资源利用有机的进行结合,其中还有决策多样性和过程导向性。

1.3可持续性的概念

可持续性就是指决定事物可以久存的属性、特质或者是状态,可持续性有经济的、生态的和社会文化的不同解释,可持续性是人类福利在无限时段内可以维持可接受的状态。可持续性就是描述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概念,主要就是为了保持生物多样性不下降,生态资本保持生态系统潜力的概念,是可以保持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可持续性可以分为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弱可持续性就是总资本存量在时间上是非下降的状态,对于强可持续性是国家关键性自然资本存量不下降的一种状态,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可持续性是保持社会和文化体系的稳定,尤其是对保护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可持续性的最基本内涵都是保持自然资源与环境存量不变。

2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必要性

森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还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森林的需要越来越大,但是人们却对森林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认识,不均衡的发展导致资源消耗很大,现在人们对森林与环境、森林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传播也越来越快,现在的森林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得森林生态系统可以获得最大的效益,这就需要不断的控制和调整森林资源系统,目前我国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的浪费、环境压力越来越严重等问题,怎样促进和控制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国必须要走一条符合我国和地区特点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道路。

3森林可持续经营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作用

在林业的建设中,工作者要有效的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于林业发展中,对于现在的林业经营模式是很难达到森林持续经营的,而且由于现在的人口增加迅速,过去的老路已经我发适应现在的需求,可持续经营森林成为林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可持续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不会有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如果没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其他条件,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就很难实现。现在我国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建立了一些很大的林业工程,有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理念的天保工程,还有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这些工程为基础实现了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可持续经营是一些重要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依据,在这些工程中,森林可持续经营充分的体现和发展,并且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有效的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了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4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发展趋势

4.1中国森林与林业的现状

由于现在森林资源的总体数量不足,可以使用的资源十分的少,导致结构失衡,林产品供给能力较低,由于现在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粗放,技术水平十分落后,使得林地生产力和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使用效率很低,产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规模、布局不尽合理,林业综合实力弱,已经无法适应现在人们对林业需求,我国现在的森林资源十分的匮乏,而且我国的林业发展是比较慢的,不能满足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森林和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由于现在自然、社会经济十分复杂,而且基础设施条件的薄弱,资金不足,森林经营技术和模式的制约,另外还有森林、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这些都是我国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4.2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对可持续发展一词的提出,传统的森林经营被森林可持续经营所取代,现在的林学不断的现在多学科综合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学方向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表示林业科技向着集约经营的农业科技靠拢,基础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信息科学等向着林业科技领域渗透,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的发展是一种社会行为,这就要求社会的参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综合性学科,会关系到温室效应、全球碳循环、大气臭氧层变化等,其中会涵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领域、防治荒漠化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领域,其中会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人类学、人权等学科领域,森林可持续经营就表示林产品加工行业现在转化利用,耐久利用、循环利用、洁净生产、生物技术和高新技术方向转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方向和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严重,国际的社会借着一定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各国的行为,国际的法律法规是强制性的手段,主要表现就是发达国家为了制约发展中国家,推动环保问题的法律化,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新的义务,现在全球性的国际环保法律法规不断的出台。对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支撑体系要进一步的完善,这其中包括森林资源与环境的检测体系、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森林资源规划与管理体系、林业生态保障体系、森林与林业政策、法规的保证体系,及加强公众在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的参与。

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向社会提供木材及林产品,以促进经济的繁荣,随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森林资源实行可持续经营,并且可以充分的利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切先进成果,推动林业不断的发展,是可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最佳途径,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忠田.木材合法性进程对中国热带林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2]李小勇,陈晓倩,侯方淼,曾晓晔.林产品绿色政府采购内涵及衡量标准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6.

持续经营范文第3篇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二○○九年十月

目 录

引 言............................................................... 1 1.总则.............................................................. 3 2.规划定位、作用和依据.............................................. 4 3.规划组织与程序.................................................... 6 4.规划内容和要求.................................................... 6 5.规划方法......................................................... 10 6.规划成果......................................................... 11 术语............................................................... 13 案例............................................................... 14

引 言

森林经营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只有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建立和培育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才能提升林业的三大功能,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央九号、十号文件精神,国家林业局积极探索不同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法规、政策、规程、技术和模式。从2004年开始,开展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试验示范,先后制定下发了《全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关于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的通知》等,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试点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体框架,就是在森林分类经营的宏观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四个体系,即:以全国林业发展区划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为基础的宏观指导体系;以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为基础的区域决策体系;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系;以多种森林经营方法、方式为基础的技术模式体系。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作为森林可持续经营区域决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林业分类经营、集体林权制度和森林采伐管理等相关

1 改革的深入推进,产权主体日趋多元化,迫切需要从宏观尺度上,对森林培育、资源利用、森林保护及生态修复等森林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统筹考虑;在区域水平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协调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因此,编制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作为各类经营主体进行森林经营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推动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制度体系,特制定《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编制指南》,明确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等要求,规范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编制的程序、方法和主要成果,为全面推进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保障。

2

1.总则

1.1为规范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编制,切实推动可持续经营思想的贯彻落实,为县域所有森林经营主体经营利用森林资源和县级人民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提供科学指导和依据,特制定本指南。

1.2本指南适用于县级或相当于县级的单位编制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其它森林经营规划可参照执行。

1.3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森林经营方案与实施纲要》、《森林采伐作业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1.4规划编制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宗旨,以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森林经营方针,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步建立区域内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1.5规划编制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兼顾的原则,协调好森林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保护、发展与利用森林资源并重的原则,协调好国家、地方与经营者等各方面的利益;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协调好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协调好不同功能区、不同森林

3 类型的功能与潜力。

2.规划定位、作用和依据

2.1规划是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规划既是县级人民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基本依据,也是县域所有森林经营主体经营利用森林资源的基本依据。

2.2规划是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省级森林经营规划与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环节。

2.3规划的主要作用包括:落实国家、省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的策措施;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需求;指导各类森林经营主体在规划期内开展森林经营活动。

2.4规划应根据当地森林经营管理水平、资源结构和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地方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或森林经营的要求确定规划内容。规划应紧密围绕森林经营活动,重点关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相关要素,如森林培育、森林保护、资源利用和经营管理等。

2.5规划应重点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2.5.1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环境保护、生态景观等生态功能如何保持、提高和持续发挥。

2.5.2社会功能的可持续性

森林的生态休闲、人文、宗教和教育功能,以及促进就业和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如何保证。

2.5.3木材及林产品生产的可持续性

木材及其它林产品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如何维持。 2.5.4生物多样性保护

4 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2.5.5林地生产力维持

如何防止森林生态系统和林地退化,如何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2.5.6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界定

区划和界定出高保护价值森林,如何保护和经营管理。 2.5.7森林健康和活力维持

如何通过森林经营提高森林抵御林火、有害生物入侵和其它自然灾害的能力。

2.5.8森林经营管理政策完善

调整和完善森林经营管理的相关政策,如何调动社会或农民参与森林经营的积极性、解放林业生产力。

2.6规划应依据国家和省级林业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森林经营规划和区域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明确区域森林经营的指导思想、方向、目标、范围、对象和要求;按照《全国森林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等相关要求,落实分解区域森林经营管理的政策措施,参照《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森林采伐作业规程》、《森林抚育规程》等技术规程,科学设计森林经营模式。

2.7规划必须以满足要求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土地详查数据、社会经济统计年鉴等为编制基础数据。

2.8规划应统筹考虑区域内正在实施的森林经营方案的相关情况,充分反映森林经营主体的意愿及相关利益者的意见。

5

3.规划组织与程序

3.1规划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相关部门、企业、团体和个人,以及其他利益群体要选派代表参与规划编制工作。

3.2规划包括准备、编制、征求意见和修改送审几个主要阶段: 3.2.1规划准备:成立编制小组;收集有关资料;总结森林经营管理成效和经验;分析森林经营环境、森林资源现状和经营需求;明确经营目标以及重点内容等。

3.2.2规划编制: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备选方案,通过对备选方案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确定最佳方案。按照最佳方案进行森林经营区划、布局和森林经营规划设计。

3.2.3征求意见:要重视与不同管理部门、经营单位和其它相关利益者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吸收相关意见。

3.2.4论证和送审:根据各方面的意见修改后,提请县级人民政府或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论证。

3.3县级人民政府或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审批规划,规划期内因社会经济等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可征得审批部门同意后对规划进行调整修订。

4.规划内容和要求

4.1规划的主要任务:分析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经营管理的需求;明确森林经营中长期的指导思想与经营目标;统筹进行森林经营多目标、多功能布局;确定规划期内实现森林经营目标的活动、规

6 模、安排等经营措施;预测和评估森林经营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等综合效益;提出规划实施的政策需求与保障措施等。

4.2规划期一般为10年。

4.3规划目标应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长期目标保持一致,应与省级森林经营规划目标相衔接,纳入县域林业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目标体系。规划目标包括资源目标、生态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

4.3.1资源目标: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发展的具体指标,如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林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生长量、森林结构等。

4.3.2生态目标:提出生态保护的区域、对象、规模和成效等具体指标,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维持等。

4.3.3经济目标:提出木材与林产品产出、经济发展和收益等具体指标,如合理年伐量、主要林产品产量等。

4.3.4社会目标:提出劳动就业、旅游休闲、生态文化发展等具体指标,如就业贡献率、森林旅游规模、森林休憩地面积等。

4.4规划应进行森林功能区划、森林分类区划和森林管理分类区划等。

4.4.1森林功能区划:从林地和森林的主导功能考虑,功能区可分为生态功能区、社会功能区、经济功能区三类,应优先区划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功能区确定后,应以森林可持续经营思想为指导,明确规定不同功能区的经营约束条件和主要经营措施。

——生态功能区。将生态区位比较重要、生态比较脆弱及生态保护价值高的区域区划出来,主导功能是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包括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自然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景观保

7 护、基础设施保护等。

——社会功能区。将社会服务价值高的林地或森林区域区划出来,主导功能是发挥社会公益效益,包括人文遗产保护、宗教保护、生态休憩、大气或噪声等环境保护等。

——经济功能区。除生态、社会功能区外,主要生产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区域,包括用材林区、工业原料林基地、经济林基地、能源林基地等。

4.4.2森林分类区划:以小班为单元,根据森林的主导功能进行森林用途分类,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

——公益林。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为主要经营目的。

——商品林。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

4.4.3森林经营管理分类区划:以小班为单元,依据《全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在林地立地分类、功能区划和分类经营区划的基础上,再区划为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保护经营和集约经营4个类型。

——严格保护。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特有自然景观等为主要目的,禁止任何形式的人工干扰活动。

——重点保护。以维护生态安全,防止自然灾害,改善脆弱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的,允许进行森林抚育,限制更新采伐,禁止主伐。

——保护经营。兼顾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在充分发挥森林生态防护功能的基础上,允许合理采伐利用,适度开发林下资源。

——集约经营。以实现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采取综合性措施,可持续生产木材和林产品。

8 4.5规划应综合考虑森林培育、森林采伐、森林健康、非木质资源经营、森林景观管理和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4.5.1森林培育

——分别公益林、商品林进行规划,对经营目标基本一致的区域(如森林公园),可按照功能区进行规划。

——培育措施主要分为更新造林、中幼龄林抚育、低产(效)林改造等。

——培育任务按森林类别(或功能区、林种)—森林经营类型(或经营管理类型)—经营措施类型(组)进行组织,落实到不同规划分期(如5年期)。

4.5.2森林采伐

——采伐类型。依据森林分类和功能区划,合理设计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和其它采伐类型。

——技术指标。按照《森林采伐作业规程》等标准,分别森林经营类型设计采伐对象、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采伐间隔期限和采伐年龄等。

——合理年伐量。以经营类型设计为依据,在保障森林长期、稳定提供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服务能力的前提下,科学确定年合理采伐量。

——测算周期。森林合理年伐量以5年为一个测算周期。 4.5.3森林健康

——林火预防。合理配置耐火树种,科学安排控制火烧,系统建设防火隔离带。

——有害生物防治。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提出树种选择、有害木清理、有害生物防控等措施。

9 ——地力维护。从培育技术、采伐要求、培肥技术、化学制剂应用及防污染措施等方面,提出维护和提高地力的技术措施。提倡培育混交林,速生丰产林应考虑轮作、休歇、间作种植等措施。

4.5.4非木质资源经营

深入分析非木质资源现状和开发潜力,合理确定培育措施、利用方式、产品种类和经营规模等。

4.5.5森林休憩

充分利用森林景观资源,因地制宜地确定森林景观修复、景观维护和经营开发等内容。

4.5.6生物多样性保护

明确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类型与保护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保护措施。

5.规划方法

5.1规划方法:采用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优化决策方法模拟、优化森林经营过程,确定最优经营途径。经营决策的核心是多效益综合、多方案比选、长周期预测。

5.2多效益综合:在综合考虑森林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空气净化、碳储存、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景观提供等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森林的木材和其它林产品的生产功能。

5.3多方案比选:根据经营方向和经营条件形成多个预选方案,通过对预选方案进行模拟和优化,确定最优森林经营规划方案。

5.4长周期预测:对各预选方案进行一个半森林经营周期的优化模拟和决策分析,重点模拟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影响。

10 ——生态影响评价。分析评价规划对当地的水、土壤、空气、物种和种群、重要物种生境、碳汇平衡等的影响。

——社会影响评价。分析评价规划对人居环境改善、地方居民就业、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以及少数民族风俗和宗教等方面的影响。

——经济影响评价。分析评价规划对林产品产量、经营成本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

6.规划成果

6.1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附件包括附图、附表,专题报告和相关文件等。

6.2规划文本

包括基本情况、指导思想和目标、经营区划、经营类型组织与设计、森林培育、资源利用、森林健康、效益分析、政策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6.3附件

6.3.1附图:包括森林资源现状分布图、规划期森林资源预测分布图、森林功能区划图、森林类型分布图、森林经营措施规划图等。

6.3.2附表:包括各类森林资源现状表、分析表和规划预测表等。 6.3.3专题报告:包括森林经营管理现状分析评价报告、生态与社会影响评价报告、森林经营决策分析报告等。

6.3.4相关文件:包括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规划论证意见,以及其它相关会议纪要等。

11

12

术语

1. 森林可持续经营

是指森林经营过程中,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的森林经营体系。

2.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是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典型模式,是指人类在与森林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中,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健全性为目的,追求生态系统内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以及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3. 森林经营规划

是按照可持续经营的原理与要求,规定一定时期内森林经营要开展的活动、地点、时间、原因、完成者等要素的一个工作文件。是指导区域、经营单位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个中长期战略规划。

4. 森林合理年伐量

经营单位内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每年允许采伐利用的森林蓄积量。

5. 功能区划

是指依据森林的某一主导功能或经营目标,以地域、地段为单元(如小流域、林班)进行的一种区划。森林的功能或经营目标可分为

13 生态、社会、经济等不同类型,同一类型功能区在空间上不必地块相连,可能是单一的一块林地或由分布于整个林区的几块林地组成。

6. 经营类型

是在一个经营区内,地域上不一定相连接,但林况、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基本相同,需要采取相同或相似经营措施的经营小班组成的联合体。

7. 森林经营管理分类

是指从森林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森林的生态重要性和区域生态敏感性,并根据社会经济要求和森林经营管理的主导方向对森林进行的保护管理严格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保护经营和集约经营四个类型(组)。

8. 生物多样性

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案例

持续经营范文第4篇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二○○九年十月

目 录

引 言............................................................... 1 1.总则.............................................................. 3 2.规划定位、作用和依据.............................................. 4 3.规划组织与程序.................................................... 6 4.规划内容和要求.................................................... 6 5.规划方法......................................................... 10 6.规划成果......................................................... 11 术语............................................................... 13 案例............................................................... 14

引 言

森林经营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只有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建立和培育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才能提升林业的三大功能,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央九号、十号文件精神,国家林业局积极探索不同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法规、政策、规程、技术和模式。从2004年开始,开展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试验示范,先后制定下发了《全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纲要》、《关于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的通知》等,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试点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体框架,就是在森林分类经营的宏观战略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四个体系,即:以全国林业发展区划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为基础的宏观指导体系;以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为基础的区域决策体系;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系;以多种森林经营方法、方式为基础的技术模式体系。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作为森林可持续经营区域决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林业分类经营、集体林权制度和森林采伐管理等相关

1 改革的深入推进,产权主体日趋多元化,迫切需要从宏观尺度上,对森林培育、资源利用、森林保护及生态修复等森林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统筹考虑;在区域水平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协调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因此,编制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作为各类经营主体进行森林经营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推动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编制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制度体系,特制定《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编制指南》,明确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等要求,规范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编制的程序、方法和主要成果,为全面推进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保障。

2

1.总则

1.1为规范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编制,切实推动可持续经营思想的贯彻落实,为县域所有森林经营主体经营利用森林资源和县级人民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提供科学指导和依据,特制定本指南。

1.2本指南适用于县级或相当于县级的单位编制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其它森林经营规划可参照执行。

1.3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森林经营方案与实施纲要》、《森林采伐作业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1.4规划编制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宗旨,以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森林经营方针,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步建立区域内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1.5规划编制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兼顾的原则,协调好森林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保护、发展与利用森林资源并重的原则,协调好国家、地方与经营者等各方面的利益;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协调好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分区施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协调好不同功能区、不同森林

3 类型的功能与潜力。

2.规划定位、作用和依据

2.1规划是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规划既是县级人民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基本依据,也是县域所有森林经营主体经营利用森林资源的基本依据。

2.2规划是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省级森林经营规划与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环节。

2.3规划的主要作用包括:落实国家、省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政的策措施;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需求;指导各类森林经营主体在规划期内开展森林经营活动。

2.4规划应根据当地森林经营管理水平、资源结构和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地方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业或森林经营的要求确定规划内容。规划应紧密围绕森林经营活动,重点关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相关要素,如森林培育、森林保护、资源利用和经营管理等。

2.5规划应重点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2.5.1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环境保护、生态景观等生态功能如何保持、提高和持续发挥。

2.5.2社会功能的可持续性

森林的生态休闲、人文、宗教和教育功能,以及促进就业和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如何保证。

2.5.3木材及林产品生产的可持续性

木材及其它林产品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如何维持。 2.5.4生物多样性保护

4 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2.5.5林地生产力维持

如何防止森林生态系统和林地退化,如何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2.5.6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界定

区划和界定出高保护价值森林,如何保护和经营管理。 2.5.7森林健康和活力维持

如何通过森林经营提高森林抵御林火、有害生物入侵和其它自然灾害的能力。

2.5.8森林经营管理政策完善

调整和完善森林经营管理的相关政策,如何调动社会或农民参与森林经营的积极性、解放林业生产力。

2.6规划应依据国家和省级林业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森林经营规划和区域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明确区域森林经营的指导思想、方向、目标、范围、对象和要求;按照《全国森林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等相关要求,落实分解区域森林经营管理的政策措施,参照《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森林采伐作业规程》、《森林抚育规程》等技术规程,科学设计森林经营模式。

2.7规划必须以满足要求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土地详查数据、社会经济统计年鉴等为编制基础数据。

2.8规划应统筹考虑区域内正在实施的森林经营方案的相关情况,充分反映森林经营主体的意愿及相关利益者的意见。

5

3.规划组织与程序

3.1规划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相关部门、企业、团体和个人,以及其他利益群体要选派代表参与规划编制工作。

3.2规划包括准备、编制、征求意见和修改送审几个主要阶段: 3.2.1规划准备:成立编制小组;收集有关资料;总结森林经营管理成效和经验;分析森林经营环境、森林资源现状和经营需求;明确经营目标以及重点内容等。

3.2.2规划编制: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备选方案,通过对备选方案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确定最佳方案。按照最佳方案进行森林经营区划、布局和森林经营规划设计。

3.2.3征求意见:要重视与不同管理部门、经营单位和其它相关利益者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吸收相关意见。

3.2.4论证和送审:根据各方面的意见修改后,提请县级人民政府或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论证。

3.3县级人民政府或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审批规划,规划期内因社会经济等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可征得审批部门同意后对规划进行调整修订。

4.规划内容和要求

4.1规划的主要任务:分析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经营管理的需求;明确森林经营中长期的指导思想与经营目标;统筹进行森林经营多目标、多功能布局;确定规划期内实现森林经营目标的活动、规

6 模、安排等经营措施;预测和评估森林经营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等综合效益;提出规划实施的政策需求与保障措施等。

4.2规划期一般为10年。

4.3规划目标应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长期目标保持一致,应与省级森林经营规划目标相衔接,纳入县域林业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中长期规划目标体系。规划目标包括资源目标、生态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

4.3.1资源目标:提出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发展的具体指标,如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林地面积、有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生长量、森林结构等。

4.3.2生态目标:提出生态保护的区域、对象、规模和成效等具体指标,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维持等。

4.3.3经济目标:提出木材与林产品产出、经济发展和收益等具体指标,如合理年伐量、主要林产品产量等。

4.3.4社会目标:提出劳动就业、旅游休闲、生态文化发展等具体指标,如就业贡献率、森林旅游规模、森林休憩地面积等。

4.4规划应进行森林功能区划、森林分类区划和森林管理分类区划等。

4.4.1森林功能区划:从林地和森林的主导功能考虑,功能区可分为生态功能区、社会功能区、经济功能区三类,应优先区划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功能区确定后,应以森林可持续经营思想为指导,明确规定不同功能区的经营约束条件和主要经营措施。

——生态功能区。将生态区位比较重要、生态比较脆弱及生态保护价值高的区域区划出来,主导功能是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包括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自然遗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景观保

7 护、基础设施保护等。

——社会功能区。将社会服务价值高的林地或森林区域区划出来,主导功能是发挥社会公益效益,包括人文遗产保护、宗教保护、生态休憩、大气或噪声等环境保护等。

——经济功能区。除生态、社会功能区外,主要生产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区域,包括用材林区、工业原料林基地、经济林基地、能源林基地等。

4.4.2森林分类区划:以小班为单元,根据森林的主导功能进行森林用途分类,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

——公益林。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为主要经营目的。

——商品林。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

4.4.3森林经营管理分类区划:以小班为单元,依据《全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在林地立地分类、功能区划和分类经营区划的基础上,再区划为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保护经营和集约经营4个类型。

——严格保护。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特有自然景观等为主要目的,禁止任何形式的人工干扰活动。

——重点保护。以维护生态安全,防止自然灾害,改善脆弱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的,允许进行森林抚育,限制更新采伐,禁止主伐。

——保护经营。兼顾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在充分发挥森林生态防护功能的基础上,允许合理采伐利用,适度开发林下资源。

——集约经营。以实现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采取综合性措施,可持续生产木材和林产品。

8 4.5规划应综合考虑森林培育、森林采伐、森林健康、非木质资源经营、森林景观管理和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4.5.1森林培育

——分别公益林、商品林进行规划,对经营目标基本一致的区域(如森林公园),可按照功能区进行规划。

——培育措施主要分为更新造林、中幼龄林抚育、低产(效)林改造等。

——培育任务按森林类别(或功能区、林种)—森林经营类型(或经营管理类型)—经营措施类型(组)进行组织,落实到不同规划分期(如5年期)。

4.5.2森林采伐

——采伐类型。依据森林分类和功能区划,合理设计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和其它采伐类型。

——技术指标。按照《森林采伐作业规程》等标准,分别森林经营类型设计采伐对象、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采伐间隔期限和采伐年龄等。

——合理年伐量。以经营类型设计为依据,在保障森林长期、稳定提供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服务能力的前提下,科学确定年合理采伐量。

——测算周期。森林合理年伐量以5年为一个测算周期。 4.5.3森林健康

——林火预防。合理配置耐火树种,科学安排控制火烧,系统建设防火隔离带。

——有害生物防治。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提出树种选择、有害木清理、有害生物防控等措施。

9 ——地力维护。从培育技术、采伐要求、培肥技术、化学制剂应用及防污染措施等方面,提出维护和提高地力的技术措施。提倡培育混交林,速生丰产林应考虑轮作、休歇、间作种植等措施。

4.5.4非木质资源经营

深入分析非木质资源现状和开发潜力,合理确定培育措施、利用方式、产品种类和经营规模等。

4.5.5森林休憩

充分利用森林景观资源,因地制宜地确定森林景观修复、景观维护和经营开发等内容。

4.5.6生物多样性保护

明确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类型与保护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保护措施。

5.规划方法

5.1规划方法:采用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优化决策方法模拟、优化森林经营过程,确定最优经营途径。经营决策的核心是多效益综合、多方案比选、长周期预测。

5.2多效益综合:在综合考虑森林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空气净化、碳储存、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景观提供等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森林的木材和其它林产品的生产功能。

5.3多方案比选:根据经营方向和经营条件形成多个预选方案,通过对预选方案进行模拟和优化,确定最优森林经营规划方案。

5.4长周期预测:对各预选方案进行一个半森林经营周期的优化模拟和决策分析,重点模拟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影响。

10 ——生态影响评价。分析评价规划对当地的水、土壤、空气、物种和种群、重要物种生境、碳汇平衡等的影响。

——社会影响评价。分析评价规划对人居环境改善、地方居民就业、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以及少数民族风俗和宗教等方面的影响。

——经济影响评价。分析评价规划对林产品产量、经营成本与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影响。

6.规划成果

6.1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附件包括附图、附表,专题报告和相关文件等。

6.2规划文本

包括基本情况、指导思想和目标、经营区划、经营类型组织与设计、森林培育、资源利用、森林健康、效益分析、政策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6.3附件

6.3.1附图:包括森林资源现状分布图、规划期森林资源预测分布图、森林功能区划图、森林类型分布图、森林经营措施规划图等。

6.3.2附表:包括各类森林资源现状表、分析表和规划预测表等。 6.3.3专题报告:包括森林经营管理现状分析评价报告、生态与社会影响评价报告、森林经营决策分析报告等。

6.3.4相关文件:包括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规划论证意见,以及其它相关会议纪要等。

11

12

术语

1. 森林可持续经营

是指森林经营过程中,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的森林经营体系。

2.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是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典型模式,是指人类在与森林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中,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健全性为目的,追求生态系统内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以及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

3. 森林经营规划

是按照可持续经营的原理与要求,规定一定时期内森林经营要开展的活动、地点、时间、原因、完成者等要素的一个工作文件。是指导区域、经营单位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个中长期战略规划。

4. 森林合理年伐量

经营单位内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每年允许采伐利用的森林蓄积量。

5. 功能区划

是指依据森林的某一主导功能或经营目标,以地域、地段为单元(如小流域、林班)进行的一种区划。森林的功能或经营目标可分为

13 生态、社会、经济等不同类型,同一类型功能区在空间上不必地块相连,可能是单一的一块林地或由分布于整个林区的几块林地组成。

6. 经营类型

是在一个经营区内,地域上不一定相连接,但林况、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基本相同,需要采取相同或相似经营措施的经营小班组成的联合体。

7. 森林经营管理分类

是指从森林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森林的生态重要性和区域生态敏感性,并根据社会经济要求和森林经营管理的主导方向对森林进行的保护管理严格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保护经营和集约经营四个类型(组)。

8. 生物多样性

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案例

持续经营范文第5篇

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前很多地区都处于一种靠山吃饭的类型,凭借天然的地理资源来获取收益。森林的发展之所以发展成为部分个体经营的状况,就是因为一些地区的森林管理有很大的不足之处,造成了很严重的自然问题。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经济状况相对好了很多,对于自然资源的要求相对可以轻松很多。这样就促进了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不但能够科学的获得相应的利益,同时也是一件有利于自然环境的事情。

1森林管理的不足之处

1.1管理体制上的问题。由我国的国情决定,林业的发展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一项很能促进社会发展的资金收入。刚开始的时候它和铁路等都是同一等级的,是一项管理非常严格的国家资源。森林的管理工作也因此出现,很长一段时间里,森林管理工作主要就是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原材料,还可以为国家赚取很多外快,同时林区的经济来源主要就是靠着木材的出售。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对森林保护的认知度不够,导致大部分林区出现空地,这是由于森林管理人员对于林区的树木只砍伐不栽种。在原本的管理者眼中,森林有自我恢复能力,砍伐的树木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恢复,这样也更加导致了森林资源的加速流失。不仅仅是相关的工作人员的问题,还有就是不法分子的乱砍乱伐,导致森林资源急剧下降。综合上面的原因,我国的森林资源由于管理的不足,导致总体资源量的下降,同时这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1.2森林资源输出不平衡。虽然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我国很多地区的资源并不是很丰富,特别是林业资源。在林业上,森林资源的分布相当的不均匀,我国的树木主要是集中在西南和东北两个方位。这也导致了用木材量比较大的东南沿海地区无法很容易得到木材。这样的话就要进行相当复杂的交流才能保证相关的木材不足的问题的解决,但是不同地区的管理层又有不同的想法,这样想要让木材达到相对的平衡就变得更加艰难了。还有就是不同的领导追求不同的经济效益,很多情况下就是追求一些表面上的利益,从来不考虑以后的林区发展情况。这样也使得全国的经济市场在木材上的输入输出极其的不平衡。

2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管理

2.1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原则。

可持续发展在森林上来说总的就两个方面,首先是生态系统上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自然的发展是很有利的;其次是管理系统的整体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森林进行管理。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森林,它的生态系统本身如果没有人为条件的干预,只会更加符合自然规律。所以对于人类管理下的森林来说,我们需要做的最好的是就是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或者说尽可能地去弥补人为的因素。所以在管理过程中,放在最首位的是生态系统的发展。相关的管理者在进行相应的工作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以生态学的研究方向作为主要的管理手段,这样才能够使得生态系统的发展是相对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还有就是在进行工作时,一定要经常性作出检查,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出现相关的生态系统破坏时做出相应地应对措施。同时也可以增加相应的分析资料,尽可能的为生态系用的研究提供可参考数据,也为研究经营管理措施中的避免生态系统损伤作出实质性资料。除了要对于生态系统进行管理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森林的管理层的完善性。也就是说在管理森林的时候,从多角度出发,通过相应的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进行管理,最终得以确定整个生态系统的整体发展趋势。具体的来说就是对于生态系统本身,不单是要通过木材的生产获得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别的经营手段来获得利益,比如一些森林景观之类的。在景观和生态系统两个方面的结合下,整个的森林系统管理就显得很清晰了,一面景观一面生态,很具有层次感。这样的层次感不但规划时方便,在管理的时候也简单得多,由于生态本身的自身功能,还可以减少对生态整体结构的全面把握。总的来讲,生态系统结合管理系统共同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1]

2.2可持续发展利益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主要是可持续发展本身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对公众的好处还有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合理性。可持续性除了森林本身的生态系统带来的自我恢复里以外,还有就是相关的人为措施增加恢复的速度。这样的话可以增加森林本身给相关部门带来的木材的恢复速度,同时也能相对的增加产量,因为恢复力的增加,产量也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随之增加。这样的可持续原则只要坚持就可以做出一套很长远的获利方案,当然了,森林的资源不仅仅是树木而已,还有一些别的产物,特别是对于一些植物,都可以通过这种可持续发展手段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通过可持续发展性的管理获利区域来带动整个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为公众的利益一定要考虑在内,因为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不管是可持续发展还是别的,都要想着对人群有利的方向发展,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少数人的利益。对于林区的情况就是经营管理目标以及措施要符合当地社会的长远利益,可以积极鼓励当地社会来参与管理,为森林的经营管理献计献策,从而得到社会上的公益支持。还可以通过相关教育活动,提升社会大众对可持续性经营的认识,这样对于宣传森林可持续性是很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既然是长久的措施,就需要与其周围的人群相融合,所以森林经营应当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统一,不但要确定森林的可持续性,还要保证当地社会经济随着发展。[2]

2.3发展需要注意的原则。

对于相关的管理阶层而言,再进行管理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要随便下决定,一定要找相关的专业人士或者进行严谨的分析之后再说,否则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谨慎性原则要求森林经营管理以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社会满意性为基础,对于相关经营管理措施对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的影响,管理者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并统筹各方面信息,对经营效果做出客观的预测和评价。我们必须明确,森林经营管理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社会以及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森林经营管理应当坚持谨慎性原则。

3结论

森林的功能在环境方面就是可以固氮、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等,在文化方面、人类生活供给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随着现在环境问题的逐渐升温,森林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森林能够更加有效率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森林的管理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政策,都是根据各自的国情而定,我国虽然已经提倡可持续发展很久了,对于森林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还是有些不足。现在也有相关的政策作为保障,相信森林的经营管理一定会很好的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赖昌巧,聂珍臻等.浅谈森林资源经营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4):234-236.

上一篇:经营分析下一篇:企业经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