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下林业经济论文范文

2023-09-24

可持续发展下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一、在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林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效益功能发挥受阻。林业生态环境关乎经济运行水平,在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林业经济发展目标较难实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制定了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将林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需要保护林业资源,开发林业资源的可再生能力,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助力。社会发展更迭,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相对滞后,需要立足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林业建设,并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保护能够优化林业资源建设,提高林业物质生产力,因此必须增强环保理念,探索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行之路。

二、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路径

(一)提升认知水平

林业经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态环境对林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需要率先开展环保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复杂性特征,相关部门必须理清林业经济与环保工作的关系,将生态环境优化作为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林区内的土壤、地表等都可以视为生态圈,其能够调节局部气候,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在正式开展环保工作之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保工作实效。环保工作需要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寻找利益链与生态链的契合点。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推进,需要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高效化的效果,实现生态环境、林业经济协同发展的大目标。

(二)完善法律法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规范行为的利器,我国需要善用法律,保护林业生态环境。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我国幅员辽阔,森林覆盖面积较大,林业资源相对丰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林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林业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问题时有发生。林业生态环境破坏的致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人为破坏,第二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性,会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威胁。而人为破坏具有可抗性,需要应用法律法规制约行为。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需要洞察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依据《森林保护法》等完善管理条例。

(三)开展生态建设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缺一不可,生态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前提,经济建设是生态建设的后续。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我国需要投入更多的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并引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构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信息化系统,获取生态建设的信息数据,总结林业资源的退化规律,分析林业资源的开发路径。林区容易出现病虫害等问题,外来物种侵入会阻碍树木的健康生长。在林区监测过程中需要评估树木的生长情况,并采用多种方法防治病虫害,如喷洒绿色农药、培育捕虫益鸟等。同时,需要不断优化林场设施,对林区施加外部防护,稳定林区的生态环境,助力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贯彻国家方针

我国制定了林业经济发展方针,包括“科学规划”“全面保护”等,在林业建设中需要牢牢把握林业发展方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中,需要全面保护林业资源,重点开展生态建设,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区域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而足,政府制定的发展政策呈现差异,需要分地区落实新政策,优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为了调动林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应该扩大政策宣传范围,对林区工作者进行培训,使林区工作者采用更加科学的生态环保方法。

(四)更新发展模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不再适用,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混农经济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对经济建设、生态建设都具有裨益作用,我国可以扩展混农经济模式的应用范围,对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进行综合利用。林区内可以培育多用经济植物,构建复合立体生态系统。

(五)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如今已经成为林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更多机遇,林区应该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收获经济利润。为了加大生态旅游的辐射效应,需要开展环保宣传工作,展示森林的自然美景,架构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旅游之间的桥梁。森林生态旅游应该挖掘林区特点,发挥林区的自然优势,设置不同的旅游模块,如自然保护区观光模块等,吸引更多游客的注意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林业经济更加繁荣,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日益加大。如何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在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开展林业经济建设,需要顺利开展生态环保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如生态旅游等等。

摘要: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林业建设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文将立足我国林业,探讨林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及路径,以期为有识之士提供参考,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满永,张鑫.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9,(13):143-144.

[2] 何津源,何君,宁哲.乡村振兴战略与林业经济发展研究———以辽宁省新宾县为例[J].林业经济,2019,41(06):117-122.

[3] 周海锋.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9,(11):249-250.

可持续发展下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1 新常态下林业产业的发展机遇

1.1 小康社会战略的实施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机遇

我国在实施全面小康社会战略时提出:完善我国国土开发、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体制, 加速对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并且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大大推动了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1]决策中强调, 以建设美丽中国为中心, 对生态文明体制进行深化改革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其不仅能促进社会的公正性, 还能造福于人民。习近平主席还指出:应该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环境污染治理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着深入的认识, 必须自觉地加强对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推动, 坚持绝不为了经济增长去损害自然环境的原则。由此可以看出, 社会对于林业的重视越来越大, 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1.2 解决“三农”问题给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新的依据

想要解决“三农”问题, 最迫切的就是解决农民增收较慢、农村难以发展的现状。因农村的发展及农民收入的增加都紧紧地依靠着林业, 所以发展林业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关键有效的途径。与其他产业不同, 林业的就业空间相对较大, 且是劳动密集、能循环发展的产业群。传统林业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农民最可靠、最适应的就业方式之一, 其森林旅游、有机绿色食品、林下经济、生物质能源开发等产业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让更多农民拥有就业机会。

1.3 林产品供需矛盾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

林产品贸易交易额的增长使我国在世界林产品贸易中地位得到提高, 逐渐成为世界主要林产品贸易国。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对林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但森林资源却在不断减少, 使林产品供需矛盾明显。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不仅对林产品的需求日渐增长, 对森林旅游、森林食品及果品的需求出现大幅度的增长, 一方面导致林产品供需矛盾突出, 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林业产业迅速发展。

1.4 森林培育产业前景开阔

我国拥有大约3亿多hm2的林地, 培育森林的潜力较大, 前景较为开阔。但现如今, 我国林地产出远不如耕地产出水平, 若对其加大投入及管理, 将林地的单位产出提高到与耕地一样, 那么可每年创造高达数万亿的财富。

2 新常态下林业产业面临的挑战

2.1 环境严重污染, 减排压力大

我国环境处于恶化的趋势, 重点流域的污染及一些地区大气污染都较为严重, 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 而气候的变化是影响林业产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某些地区严重高温干旱, 使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 生态系统也变得很脆弱。同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大, 使减排压力更加巨大。

2.2 外贸需求降低, 产业发展下行压力大

金融危机以来, 国内产生众多不利因素严重影响林产品出口贸易。在外贸需求降低、成本上升以及企业盈利下滑等影响下, 一些林业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甚至一些企业出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小于成本上升速度的现象, 导致企业倒闭。从此可以看出, 林业产业的发展压力巨大。

2.3 新规则出台, 产业发展的挑战压力大

由于林业产业新规则的出台, 使林产品环保、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升, 世界林业产业在技术、能源、市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激烈竞争。因我国林业产业外贸还不够多元化, 所以对于新规则的适应能力较差, 产业发展挑战压力增大。

2.4 新优势的培育任务艰巨

新常态下, 个性、多样化消费已成为主流趋势。我国林业产业中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人均的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 对木材的依赖及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我国林产品加工业处于产业链末端[2]。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 是我国林业产业向高端、高效、低碳的方向发展的关键。

3 新常态下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林业产业目前没有科学性、系统性及操作性较强的发展规划。因部分地区林业生产力分布不合理, 导致出现区域性、结构性产能不足或过剩的情况, 技术品种方面长期得不到创新和优化, 缺乏科学性的引导, 使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地区间的发展不能平衡。此外, 林业经济的发展还主要体现在木材加工方面, 往往对林业副业的发展过于忽视。此种不合理、不科学的产业结构, 使林业产业的高效发展难以实现。

3.2 森林资源少木材紧缺

相于其他国家来说, 我国属于森林资源较少的国家, 在人均占有森林数量及人均消耗森林资源水平上和许多林业发达的国家差距甚大, 但却需同时满足1/5的世界人口生活、国家经济和环境生态等方面的需求。此外, 由于缺少森林资源, 并受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 造成后备资源不足, 资源品质不断下降成为影响林业产业发展速度的主要原因。同时, 因我国产业政策和信息对于市场动态信息、产品价格指数等方面明显滞后, 使政策落地的时效[3]产生严重的影响, 而行业发展政策的不明确也为行业持续发展的实现带来影响。

3.3 林产品质量信誉降低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优胜劣汰为自然界不变的规律。由于能源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等诸多因素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度上升、盈利下滑, 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同时, 由于某些企业生产劣质的人造板林产品, 不仅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还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林产品质量信誉下降, 对林业产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3.4 技术水平低、技术人员少

我国林业技术整体水平的落后, 对林业产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第一, 林业产业科技水平较低, 对产品质量和结构造成影响。第二, 科研成果通过生产实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果较少, 影响了产品生产成本。第三, 由于我国技术创新的步伐比较迟缓, 所以我国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生产技术水平差距较大, 甚至只有发达国家几十年前的技术水准。第四, 因为林区所在位置偏远以及产业效益较低, 所以难很引进人才, 造成企业技术人才的匮乏。第五, 大部分企业在林业产业发展方面对科技起到的推动作用认识不足, 导致在实际经营中忽视了科技的重要性。

4 结语

新常态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使经济的增加趋势逐渐平稳, 增长动力也更加多元化, 发展前景变得更加稳定。而想要实现林业产业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要求, 改革林业产业的生产模式、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关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使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在面临新机遇和挑战的同时, 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新常态,林业,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 韩冰.新常态下发展“休闲林业”的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11 (5) :69-72, 76.

[2] 侯跃龙.适应新常态推进林业新发展[J].内蒙古林业, 2015, 14 (10) :4-5.

可持续发展下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林业企业的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将林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信息化管理,明确适宜林业重点运行发展地区,及时监测防范林业灾害,获取市场信息和趋势,促进林业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 林业企业 管理

一、引言

林业企业处于信息时代下,将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必然趋势。林业信息化有利于管理高效,工作便捷,信息完整,更灵活的适应市场趋势,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林业。

二、目前林业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布局不合理,生产经营方式粗放

目前大多数省份的林业企业均存在布局不合理的现象。森林资源、果树资源、湿地资源等没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开发。同时人工造林较多,但安排不够合理。不合理布局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例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洪涝等。另外,大部分林业企业生产规模比较小,且粗放型生产经营,对木材进行简单的加工便可销售,产品附加值低,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二)员工文化素质较低,运用信息技术较少

在林业企业中从事的员工大多文化程度较低,误认为林业只是一个体力付出较多的工作。然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大规模膨胀,给林业企业带来了新的变革,使林业企业不得不顺应潮流,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员工文化素质低,对信息技术不了解,不会运用相关技术,难以为企业设计自己的网站,也不能做其他的技术贡献,是阻碍林业企业进行信息化变革的一大障碍。

(三)市场信息不完整,动态趋势掌握不准确

企业的生产决策与市场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传统的林业企业市场信息分散,区域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够迅速。因此林业企业对于市场的动态掌握是比较缓慢的滞后的,难以及时根据市场动态,预测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对本企业的生产决策进行快速调整。

三、将林业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必要性

(一)林业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迅速大规模普及,网络超过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企业多种多样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这个无限大的平台及时传递给每一个人。传统林业企业在面对信息化时,迎头赶上,改革企业管理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时传递和收取信息,使企业在市场中保持前进。林业企业管理走上信息化发展道路是时代所趋,无法逆行。

(二)林业企业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林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林业发展,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也利于制定措施防范自然灾害,当灾害发生时及时研究解决方案,将损失降到最小。林业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企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路程加快,有利于促进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林业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有利于准确预测市场走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完整的市场信息链条,建立市场模型,及时迅速的传送、更新、收取整个林业行业内的有关信息。企业能够全面搜索想要的市场信息,及时跟踪市场中的变化,把握市场动态,预测市场未来走向和趋势。并依据这些有效信息冷静做出决策,对本企业中不适应市场的行为给予改正,努力做到和市场对口衔接。从而扩大销售量,提高利润空间,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实现林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一)提高员工文化素质,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林业企业为实现管理信息化,必须具备充足的技术人才。因此提高员工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林业企业可以对本企业的相关员工进行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企业的变革,并为企业的信息化变革出谋划策。另外,林业企业可以重新招聘具有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队伍,成立专门的改革机构,为企业的改革贡献力量。同时,设置具体的绩效评价措施,在月末或年末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鼓励员工在企业工作过程中不断上进。

(二)利用信息系统及时监测防范灾害

目前科学研究人员研发出来了专门用于检测林业灾害的相关技术,例如遥感技术,基于MODIS数据监测方法等。将这些技术运用于林业企业管理可以明确各地区森林覆盖变化,对林业的布局安排做出适时的生产规模调整。采用森林火灾防范系统,可以有效对火灾加以防范,及时检测是否有火灾发生,并依据火灾的不同程度制定灭火对策。同时还能利用相关技术观察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及时跟踪治理效果。

(三)建立市场信息模型,掌控市场信息动态

林业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应多上网,了解相关市场动态,并依据此对本企业的生产方案研究分析,及时做出调整。另外尽可能获取市场中热销的林木类商品信息,面向市场,生产加工适应销售人群的产品,制定相关销售策略,在市场中扩大销售量,增加利润。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林业厅发布公告。“目前正在全力以完善建立各类林业网站,整合各类林业信息资源为突破口,抓紧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咨询平台、林权交易平台、林业电商平台等四个平台的建设。将快速准确,透明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渗透到林业行业各领域、各服务。”企业通过这些平台可以随时了解林业行业的各类信息,能够在市场中获得主动权。

五、结论

经过上述探讨,可以看出信息时代下的林业企业进行管理模式的变革是大势所趋,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行为。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信息技术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及时监控防范自然灾害,跟踪了解市场动态等等,这些都是使林业企业走上信息化道路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俊芹,蒋敏元.林业企业信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中国林业经济,2010-03-10.

[2]陈凤安.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林业管理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06-26.

[3]张海莲.论述现代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的信息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5-05-10.

作者简介:戴达鹏(1973-),男,汉族,江西赣州人,江西美和家居有限公司总经理,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家具工程及行业发展研究.职称:讲师/林业工程师。

可持续发展下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现代社会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发展生态林业,必须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对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林业可持续生态发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林业;可持续;生态发展

从提出森林资源管理理念以来,我国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在这些相关管理工作上下了大功夫,制定了一系列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制度和规范,改善了森林资源监管体系,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几十年虽然为国家建设累计提供了大量的木材,耗材量达惊人数据50多亿m3,但总体上我国的森林资源仍然保持着不断增长的良好趋势,目前森林覆盖率比建国初期的森林覆盖率翻了一番,由最初的8.6%增加到现在的16.55%,这种趋势与全球森林资源总体下降的情况正好相反,显示了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美好未来。

一、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地域辽阔,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森林资源管理不周,力度不够,局部破坏严重,超额度砍伐、毁林开荒和滥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仍然不断发生。严重损害国家和集体的森林资源财产,危害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注重眼前效益,生态环境意识薄弱。全国很多林区经营森林都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只注意到眼前利益,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的观念不强,没有规划滥砍滥伐,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减弱地方洪涝灾害的抵抗力,这使得森林没有充分发挥其他方面的效益,保护森林资源便成了一句标语式的口号。

2.管理手段不当,技术不高。目前仍然找不到切实可行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加以实施,森林资源管理集调查、统计、规划、设计、管理、监测、采伐一体化,需要建立健全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使得这一系列管理信息得到全面共享。要实现快速准确的调查、统计,全面的规划、设计,高效的管理,有力的监测,科学的采伐仍然有长远的历程。

3.大部分林区缺乏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由于各种主观的、客观的原因,我国大部分林业经营单位还没编制可行的森林经营方案,这样使得确定年森林采伐限额时出现定量不准等问题。

4.国家森林资源管理制度、法律、规范不够完善。在制度、法律、规范方面,目前还处在“人治”状况,森林资源管理法规的不配套会给不法分子制造钻漏洞的机会,有法不依的现象无处不有;另外,没有处理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分配不均、流失过多。

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谓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良性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经济效益则是发展林业,把其当做生产原材料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收益。普遍来说,一般认为森林具有三方面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生态效益的价值远超过作为原材料的经济价值。但是,林业发展所带来的三种效益中,由于经济效益能让人感受到,往往其最先受人关注,而生态效益则容易被人忽视。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今生态效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也意识到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效益实质上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如果过分追求林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尽管在初期经济效益可能收获较大,经济增长速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但是到后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导致环境恶化,其造成的损失会使经济发展停滞或萎靡。如果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不仅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能保持其良好的势头。因此,在森林资源管理时,要积极的注重生态林业和经济林业的协调统一,这样才能保证强有力的经济实力,从而支撑生态林业的良好发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林业可持续生态发展

1.科学发展。协调统一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必须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改变以前粗放式发展模式(即以环境为代价),实现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竞争力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从而促进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实践检验科研成果这一真理,然后将经实践检验了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去,起到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林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严重脱节的难题。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鼓励技术人员采取技术承包、转让、服务等手段及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林业生产基础学科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做好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加强研究良种壮苗的培养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良种壮苗的成活率,抓好树种结构、布局的调整;研究开发先进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来替代传统的木材生产技术,加快提升木材生产总体技术水平的速度,提升木材和林产品的社会经济价值,增强林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

2.实践中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目前,林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有效协调的措施,包括有: (1)林农结合。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建立林农结合的多样化经营,综合开发利用的林业发展新模式,使其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如林草结合、林药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种植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生态效益也得到提高。 (2)规模化造林。规模化发展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林地,同时快速提高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 (3)建立完善法律机制。法律是最有效的保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目前建立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的道路上,还需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利用管理、森林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实行强有力的执行力度,从“人治”转变为“法治”。

实施强有力的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和完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林业政策、法规、法律方针,逐步由“人治”过渡到状态。

四、结语

只有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林业才能有跨越式发展,为把我国打造成林业大市提供有力的保障。森林资源管理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协调统一森林资源和生态林业,需要用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 吴清文.谈如何加强森林资源管理[J].科技:科技天地,2011,(17).

[2] 闫玉国,邵凯先.谈对生态林业发展的分析[J].中华民居,2011,(1).模式影响分析[J].林业经济,2008(10).

[3]永红,张宝东.林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J].中国林业企业,2005.01.

可持续发展下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国深刻认识到自然环境问题的出现,将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列为发展核心,我国整体发展规划中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探索该发展理念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促进增强国家可持续建设力度,保障自然环境发展的稳定性。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演变和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让世界各国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有了新的认知。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一直在执行中,各地方植树造林、森林养护工作也从未停止过。近年阿里巴巴集团的“蚂蚁森林”计划得到非常多用户的支持,2019年4月之时“蚂蚁森林”面积已达近140万亩,而截至2020年9月“蚂蚁森林”造林面积高达306万亩,植树超过2.23亿棵,这从根本上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支撑和动力,同时促进了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完善。
1 生态文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的一种,其重要前提是尊重自然、维护自然。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个国家的责任,而是全世界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于我国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来说,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生态文明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是改善我国陆地环境的关键保障。第二,林业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推进,能够从根本上增加植被覆盖率,促进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第三,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稳定保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国家绿色发展理念,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有着充足的动力和支撑。
2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2.1 缺乏科技性

林業可持续发展需要技术支撑,也可以说技术与技术人员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就目前情形来看,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支撑不足,植树造林过程中和树木养护中缺乏科技性,大多还是依靠人工手段,这增加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成本,影响林业经济增长。并且,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缺少对口专业教学,导致社会中缺乏林业相关的专业技术类从业人员,从而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文明。

2.2 资金不足

经济乃是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但当前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缺少资金。植树造林资金的短缺和森林树木维护资金的不充裕,导致林业工作开展和维护没有了充足的动力,并一度造成人才流失,林业部门应当寻找其他融资渠道,增加资金量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 促进生态文明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提高社会重视度

提高社会重视度可以让大众正确认知生态文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基层政府和林业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首先,可以印发有关生态文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手册,在学校、居委会等组织中进行宣讲教学。其次,可以组建专项宣传工作小组,通过下基层教学的方式向基层民众普及生态文明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知识,从而提高普通大众对这一方面的认知,为生态文明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2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推进中,工作人员应积极融入生态文明理念,通过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的形式促进建设生态林业项目。林业部门要注意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环境变化状况,及时调整林业发展规划,比如植树造林地点选择、树木种类选择等。同时需要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促进完整发挥生态文明理念价值,从而保障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稳定前行。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并且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我国林业部门务必要注意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将其融入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通过完善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社会重视度等进行实现,从而促进保护自然与生态稳定,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可持续发展下林业经济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要把我国中央提出来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的落实到位,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林业资源的最终目的,首先就要从保持林业生态发展平衡出发,要科学合理的保护、管理、开发林业资源,这样才能循环的、更好的利用林业资源,才能维持、保持动态平衡、上升的趋势。随着生态环境在现阶段不断的、持续的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实际中的落实情况,营林造林工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下,更加重视生态效益和目标,并逐渐把混合经营模式转变成分类化经营模式。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营林造林;策略

随着我国近些年来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式和社会需求,城镇的发展重心逐渐由片面的经济发展转变成了可持续发展,这也给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也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林业经济,同时也为群众经济与生态经济提供了基础来源,因此需要在经济、社会、生态方面把林业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林木加强建设、监管抚育,能够达到提高林木质量和强化森林综合功能的目的。营林造林特别是建设经济林木,能够起到增加居民收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

一、营林造林工作的有效实施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一)有效的开展营林造林工作能起到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存在着水土严重流失的问题,且有着日益加重的趋势,特别是最近这几年,随着气候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导致植被覆盖面积连年减少,甚至有一部分土地根本就不能再继续种植农作物,还有一些植被在局部已经灭绝,严重的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同时对于我国林业可持续性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障碍。树木有着良好的防风固沙的积极作用,还能更好的控制和缓解流失水土的现象,并对土壤中包含的有机成分更好的进行保护。因此,营林造林工作的重要性就更好的显示出来。合理有效的开展营林造林工作一方面,可以起到稳定土壤、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河水带入泥沙的含量、增加种植森林面积、改善生态平衡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形成绿色生态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凈化空气、改善不良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1]。

(二)有效的开展营林造林工作能起到提升经济效益的作用

人们为了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经常会发生过度砍伐开采森林资源的现象。为了最大程度的解决和缓解我国现阶段林业资源紧张的局面就要不断的对营林造林工作进一步加强管护的力度,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对树木的需求,进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营林造林工作中还涉及到很多可以供人们观赏的植物,因此营林造林工作合理有效的开展能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间接促进的作用,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目的[2]。

二、营林造林工作中所采用的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有效的对幼苗育种的质量进一步的提升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营林造林工作的有效实施对林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幼苗育种工作是营林造林工作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幼苗育种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树木能否正常的、健康的生长。苗种的质量越好,树木生长的也会更加的健康和更加的快速。因此,营林造林工作的从业人员要对生产种苗加大力度,要在种苗生产工作中引入更加科学、合理的先进技术。另外,从事营林造林工作的人员要对种苗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要对种苗的繁育速度提高重视程度,要把现代化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种苗繁育过程汇总,以此来不断的、持续的提高繁育种苗的速度,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种苗的质量,才能把繁育种苗过程中涉及到的质量问题科学的、有效的解决掉。营林造林工作人员结合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的建设和规划繁育种苗的基地,严格的把控种苗的质量,推动繁育种苗基地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从而达到把优质的、高质量的种苗供给林业发展的目的。从事营林造林工作的管理人员还要重视对苗种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要让所有参与营林造林工作的相关人员都能意识到优质的种苗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以此促使在参与营林造林实际工作中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有意识的选择使用优质的苗种[3]。

(二)有效的对林业管理体制进一步的完善

林业要想得到真正的、良好的、可持续的发展,就要对现有的林业管理体制进行不断的、持续的改革和创新。例如:为了改变传统的粗放的林业经营方式,可以采用完善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制度,把林业资源按照作用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采用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针对公益林主要从社会服务和生态服务两个方面进行经营管理,由我国政府部门从总体上全面负责,发动社会上面的力量一起对公益林进行建设、管理、变革。各级政府要利用各种不同的渠道给经营公益林以内的森林资源的所有经营者一定数量的经济补偿。森林经营者如果把公益林的经济效益收益权以及经营自主权放弃,并执行的时候没有严格的遵照国家的法律以及规范,就需要按照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商品林的主要作用是根据市场的需要供给林产品以及木材等,并且对森林树木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不断的加快其生长速度,政府要放宽商品林的政策约束,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发展的真正需求,才能使得商品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4]。

(三)有效的对营林造林质量管理进一步的加大力度

良好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林业不仅直接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正常运行,还具有推动我国地区经济更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从事营林造林工作的工作人员要做好营林造林的日常工作,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出一份力量。森林资源虽然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却不能肆意破坏森林。为了促使林业经济更好的进行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在营林造林工作中做好保护森林资源的工作。另外,从事营林造林工作的工作人员要充分把握营林造林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并要对营林造林的管理模式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要对营林造林管理制度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要把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的做好。根据地区营林造林的实际发展状况,对本地区管理营林造林的对策和方案进行制定、完善、健全,建立科学合理的责任制度,不断的完善和健全管理档案的相关制度。一旦营林造林工作中出现任何问题,就要在第一时间找到负责该营林造林工作的责任人,并做出相应的惩罚方案,这样才能让从事营林造林工作的工作人员重视自身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而达到对营林造林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目的[5]。

(四)有效的对营林造林进一步的加大资金的投入

近些年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在营林造林方面的理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越来越重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在不断的加大投入到林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从我国现阶段林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各个地区都已经成立了很多的林业重点项目,例如长江防护林以及西北防护林等林业项目的建立,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林业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国家要重视向全社会加大宣传营林造林重要性的力度,调动整个社会的力量去进行林业生产建设,并制定最优惠的政策,从而达到对林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扩大的目的。

(五)有效的对营林造林的经营手段进一步的改进

只有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经营营林造林的手段才能促进林业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营林造林工作来说可以利用集约型经营方式来提高工作质量,在营林造林的耕作工作中合理有效的使用集约型经营方式,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整地、利用化學手段进行除草等,这样的经营方式不仅可以把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最大程度的减少,还可以有效的对耕作质量进一步的提升。另外还可以把修整枝形以及配方施肥等方式合理的应用到营林造林工作中,有目的的培育森林资源,对营林造林工作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的提高,从而达到推动林业更好的发展和进步的目的[6]。

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全社会都已经达成了保护和开发森林的共识。营林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两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因此,要从发展的理念角度出发切实的对营林造林科学的加强管理,把前沿的营林造林技术及先进的管理方式引进营林造林工作之中,对森林的质量进一步的持续的提升,对林地面积进一步的持续的扩充,促使我国林业经济更加健康的、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从而达到推动社会经济更快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凤兰,朱艳如.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分析[J].农家致富顾问,2020(2):278-278.

[2]范忠志.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林造林工作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1):108-109.

[3]蒲兴文.基于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试论营林造林工作[J].农家致富顾问,2019,(14):266-266.

[4]常明靖.做好营造林工作以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乡村科技,2020,v.11;No.272(32):53-54.

[5]杨智雲.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营造林工作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No.762(4):149-149.

[6]乔春芳.浅析在可持续发展下营林造林工作的意义及完善[J].农村实用技术,2019,(1):104-105.

上一篇:德育教育发展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物流发展下国际贸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