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民间艺术论文范文

2024-02-10

陶瓷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我国悠久的瓷器历史中,民窑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明清两代尤为繁盛,民窑瓷器绘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介于民间美术与传统绘画艺术形式之间的一种独特画种。民窑瓷器艺术绘画的写意性实现了器物与艺术的完美交融,瓷绘的写意特质进一步升华了瓷器的艺术美感和艺术价值。对于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的研究,有助于为当前民窑瓷器文化的研究以及制作工艺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宝贵经验。为此,本文以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民窑瓷器绘画内涵的阐释,深入探究了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写意特质的表现,这对于丰富人们对我国瓷器绘画美学的认识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写意特质

民窑瓷器是相较于官窑而言的,自唐代起,我国瓷器的装饰艺术形式开始逐渐向绘画延伸,并且我国民窑瓷器的造型纹饰更多地以绘画形式呈现,题材丰富多样、风格自由而张扬,将绘画图案的写意性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瓷器绘画图案的写意性使瓷器装饰更具艺术感染力,代表了古代人超群的智慧和绘画技艺,也象征了古人思想的突破性。通过瓷器艺术绘画图案的写意特质,将我国传统文化、民风习俗、社会伦理、书法艺术等主题融于日常器物之中,赋予了瓷器装饰审美更加高深的意境和内涵,也为中国瓷器艺术开辟了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

1 民窑瓷器绘画内涵阐释

瓷器绘画是从“瓷器装饰”概念中剥离出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一种艺术形式,明确“瓷器绘画”概念对于研究某一时期特定地点的民窑或官窑瓷器的图案绘画艺术形象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能够促使人们基于绘画艺术从全新的视角对瓷器绘画做出系统、全面的认识和探究。瓷器绘画艺术是指运用绘画工具将图案描绘在瓷器器表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在绘画风格上又划分为绘画装饰性画面及图案装饰性画面。民窑瓷绘则是具有独特性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从绘画图案写意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探究,对于消除人们以往对民窑瓷器的某些偏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促使人们从新视角去观察其中所蕴含的真实与灵动。对瓷器绘画的写意性特质进行研究,是民间美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推进我国传统写意绘画理论的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

2 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写意特质的表现

2.1 写意重“神”轻“形”,内含强烈的艺术张力

抽象和具体作为艺术形象表现的两种基本手法,其中,抽象艺术表现手法在民窑瓷器艺术绘画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崇尚绘画图案的精炼与简约,往往对一些简化的符号进行有机组合从而构成画面图案,并赋予瓷器作品生动活泼的艺术张力。我国传统审美习惯讲究形妙神肖,民窑绘瓷工匠们深谙此道,在进行瓷器图案绘画时,将以神造型的减笔抽象艺术符号充分体现在瓷绘画面中,实现了与其绘瓷技艺的完美结合,使瓷器画面展现出生动传神的写意特质。

2.2 以“线”写意,传递瓷绘的思想情感

线条这一绘画符号在我国传统写意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特殊的绘画语言符号,具有表情传意、展现客观物象的作用,同时也是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中表现画面形象的关键元素。线条本身的形式美感、律动感使其成为构成富有生动意趣画面的基本要素,在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中,绘瓷工匠常常把大自然中的物象抽象成意象化的线条,来表达思想情感。比如,线条的形态粗细、长短曲直、轻重缓急等都是对情感的流露和宣泄,表现愉悦欢快的线条总是流利顺畅且无停顿的,而当所表达的情感忧郁低沉时,线条常常是停顿艰涩的。此外,线条笔触的轻重浓淡变化,也会传达出不同的写意之美,瓷器绘画中,通过线条色料的深浅便能带给观赏者不同的感官体验。比如,淡而润的线条柔媚明丽,意在展现含蓄美,色浓遒劲的线条画面则表达出刚强有力、气势逼人的力量美。民窑瓷器绘画中各种形态线条的巧妙运用,不仅勾勒出了图案物象的形态美,更显现了线条的魅力和绘瓷匠人的思想与情感。

2.3 瓷绘图案写意重在“趣”

民窑瓷器绘画中对“趣”的艺术表现,是对瓷器艺术写意绘画内涵的极大丰富和创新。艺术趣味是我国传统写意绘画艺术中永恒的主题和追求,民窑瓷器绘画艺术作品中展现自然幽默之趣的图案颇多,也有一部分民窑瓷器绘画展现的是诙谐幽默之趣。比如,民窑瓷器作品中绘画的动植物与自然风光画面,展现的便是生机盎然的自然天趣,或者通过拟人化的处理手法,赋予绘画图案中的元素以自由天命之趣。在瓷器绘画中追求“趣”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贊美,也给予瓷器作品生命力和隽永的艺术魅力。民窑瓷绘工匠通过写意手法,表达自身对自然万物的感悟和认知,是植根民间的艺术宝藏。

3 结语

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发根于民间,瓷器绘画图案的写意特征是民窑瓷器最具表现力的装饰特点之一,集当时的社会习俗、人文观念等意义于一身,并兼具民间美术朴素率直的现实主义风格,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存在形式,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的写意特质是对特定历史阶段社会风貌的体现,民窑瓷器艺术创作的自由性为瓷器绘画图案写意风格的发展提供了成长沃土,也推动了我国民间美术思想理念的深入发展。了解我国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图案所蕴含的写意特质,对于进一步明确民窑瓷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让更多人主动深入地了解民窑瓷器艺术绘画形象的艺术魅力。与此同时,笔者也希望借助本课题的研究,在社会上引起人们对民窑瓷器艺术绘画的广泛热议,促使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广泛地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在群策群力的作用下共同实现本课题研究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青阳.质佳而色耀之美——从制胎工艺的角度解析康熙瓷器绘画[J].中国陶瓷,2016,52(05):111-114.

[2] 龙德明,邹乐.明代民窑景德镇青花瓷器“国画”艺术研究[J].兰台世界,2015(06):150-151.

[3] 叶长喜.浅谈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J].景德镇陶瓷,2012,23(03):132-133.

陶瓷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发展中出现了不可忽视的“卡通”潮流,这一现象是在各种内外复杂因素影响下形成的,需要立足本土文化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关键词:当代陶瓷艺术;“卡通”现象;成因;文化思考

1 引言

自步入新世纪以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都市文化和青年文化的兴起与更新,使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加快了其文化转型的步伐,而在这一文化转型的浪潮中,“卡通”潮流无疑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现象之一。这主要由中国陶瓷艺术新生力量主导的陶瓷艺术“卡通”现象而影响的,但由于其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文化,既是一种流行文化,也标示着中国陶瓷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因而值得深入探索与思考。

2 当代陶瓷艺术“卡通”现象概述

近年来,随着创意陶瓷艺术的快速发展,陶瓷艺术“卡通”现象日渐增多,蔚然成风。从事“卡通”陶瓷艺术创作的大多为年轻一代陶艺家,他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艺术流派,也从未在艺术理论上进行铺垫,但却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这些大多数为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陶艺家,所创作的“卡通”陶瓷艺术,或雕塑、或彩绘等来表现漫画卡通形象,表达着完全不同长辈的审美趣味与气质。

“卡通”化陶瓷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承载着年轻一代的美好理想,简单、亲切而充满童真。“卡通”陶瓷艺术绝大多数为人物和动物题材,许多取材于中外各种动漫和儿童读物,也有不少是陶瓷艺术创作者的独特创造,人物形象多夸张变形,有趣可爱,既有颇具时尚感的形象,亦有如中国戏曲、民间玩偶类同的充满乡土气息的形象,具有一种虚拟的游戏场景。

虽然“卡通”陶瓷艺术作品从表面上主要追求一种天真愉悦的童趣,但实际上其含义绝不止于幼稚的视觉快感,更不是对儿童生活的追忆,而是同时在表达着创作者的迷惘、痛苦、压抑等个人情绪,充满了叛逆精神,因而其实际思想内涵远比人们想象得要丰富。“卡通”陶瓷艺术作品普遍色彩明快、造型单纯、气氛热烈、充满活力,抛却了使命、责任等具有沉重感的字眼,具有脱离现实世界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卡通”陶瓷艺术作品兴起时间不长,尚处在早期探索阶段,具有明显的实验性特征。“卡通”陶瓷艺术并没有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这是因为每一个“卡通”陶瓷艺术创作者表达的均是其个人的卡通体验,具有显著的个人化特征,是完全意义上的向内视角。不过,虽无明确发展方向,但从整体而言,“卡通”陶瓷艺术更多追随的是包括欧美、日韩等在内的西方动漫艺术发展方向,缺少必要的原创性基础。

“卡通”陶瓷艺术虽然已经颇为兴盛,但与创作热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学术冷,几乎没有专家学者关注到这一现象的存在,使之长期处于“非主流”的尴尬地位,这显然非常不利于“卡通”陶瓷艺术身份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也不利于青年一代陶瓷艺术创作者的成长。

3 当代陶瓷艺术“卡通”现象成因分析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卡通漫画开始在中国少年儿童中风行,中国的“新人类”以及“新新人类”或曰“卡通一代”开始出现。这批主体为70末至90后的“卡通一代”的成长年代浸润于卡通漫画流行时代,“卡通”成为其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卡通”一代已经成长并活跃于陶瓷艺术舞台,其在部分作品中引入卡通形象,以此来追忆和寄托自身的“卡通”情结,从而成为当代“卡通”陶瓷艺术的主要创作群体。创作群体的形成是当代陶瓷艺术“卡通”现象形成的最关键因素。

“卡通一代”所成长的环境从总体上来说是稳定和谐的,与前代相比,没有经历过多少严酷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伴随着各类西方动画片、电脑游戏成长,因而也缺乏如父辈般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厌弃世俗道德束缚,被称为长不大的一代或者是拒绝成熟的一代,其内心充满童真童趣,不大关注或无力表达重大主题,而是将更多的艺术创意视野专注于社会流行时尚当中,这其中即包括卡通动漫,这实际上也代表了中国当代整个社会审美倾向的转变,创作审美趣味的社会转型亦成为当代陶瓷艺术“卡通”现象形成的主要动因之一。

青年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群体,而传统陶瓷艺术高、大、上的形象以及价格使许多年轻一代敬而远之,而以卡通形象示人的陶瓷艺术作品则给年轻一代带来亲切之感,易形成打动其心弦的魅力,而相对低廉的价格亦使年轻一代能够负担消费。因此“卡通”陶瓷艺术作品具有无限的市场开发前景,市场化和商品化无疑也是促使陶瓷艺术“卡通”现象形成的重要因素。

上世纪80年代,传统文化处于极度缺失的状态,这也使得新时期青少年在传统文化修养上相对缺乏,使之不需要背负任何传统包袱,思想超前,思维活跃,极易接受新事物,而卡通所承载的文化非常广泛多元,大多来自于西方,易于为青年陶瓷艺术创作者所接受并将作为作品的文化表达方式之一。因而,传统文化缺失和多元文化发展潮流亦是陶瓷艺术“卡通”现象形成的内因之一。

4 当代陶瓷艺术“卡通”现象的文化思考

当代陶瓷艺术出现的“卡通”现象不是偶然的,它与艺术全球化潮流息息相关。在艺术全球化下,中国陶瓷艺术创作者正从传统的文化与家庭背景下走出来,开始关注自我、解释自我并希望改变和重塑自我,其思维结构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年轻一代的陶艺创作者尤其如此,他们通过虚幻的卡通人物,承载的是对未来的种种想象,而卡通形象本身也往往寄托了其对自身形象精神重塑。因而,当代陶瓷艺术“卡通”现象的兴起,绝不是在题材上微不足道的改变,实际上是中国陶瓷艺术文化转型的开端,呈现的是一种陶瓷艺术中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文化观念。

由于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卡通”现象的兴起是受艺术全球化和西方“卡通”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因而我们不得不考虑到由此而带来的文化“殖民”问题。尽管当代中国陶瓷艺术主流对此现象视而不见,或者故意加以冷落,但这种不正视更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具有原创精神的中国“卡通”人物完全无力抵挡西方“卡通”的文化倾销,这就使得当代“卡通”化陶瓷艺术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西方文化趣味与价值观,成为西方文化殖民的一部分。

面对西方的文化入侵,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家从未停止过对艺术本土化的固守与追求,年轻陶瓷艺术家亦同样如此,因而,在得不到应有关注的情况下,当代中国陶瓷艺术“卡通”现象中出现的文化殖民问题仍需要通过年轻陶瓷艺术家自身的努力来加以解决。在当代“卡通”陶瓷艺术作品中,已有相当一部分直接引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显现出明显的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在这样一批陶瓷艺术创作者的努力下,许多作品已经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中国风。当然,希望这样的本土文化符号并非是年轻陶艺家反观传统的文化猎奇现象,不是用来借以寻求国际陶艺界承认的装饰性符号。

只有立足于本土文化,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现象,中国当代的“卡通”陶瓷艺术才能够真正寻求到属于自身的语言文化体系,摆脱自说自话的窘境,并实现与其他陶瓷艺术类型的文化融合、交流,按照自身的文化轨迹向前发展。

5 结语

当代陶瓷艺术的“卡通”现象在各大陶瓷艺术区的创意作品中日益显眼,成为创意陶瓷艺术的显著文化标志之一,也是文化全球化的反映之一,而这一现象至今仍未引起中国陶瓷艺术界的足够关注,但无论如何,它作为一种中国当代陶瓷艺术新生力量正在崛起的重要现象之一,已经成为当代陶瓷艺术中一股新的潮流,而这一潮流的未来走向则取决于年轻一代陶瓷艺术家进一步的文化变革,而我们希望这一变革所带来的是推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积极意义而不是反之。

参考文献

[1] 马钦忠.卡通一代与消费文化[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 黄一翰.卡通一代及未来艺术[M].西北美术,2001(02).

[3] 戴维斯,陈琳娜.现代陶瓷设计的新元素——陶瓷卡通造型[J].

中国陶瓷,2014(01).

[4] 杨科明,唐娇.谈卡通形象在陶瓷饰品设计中的现状及创新[J].

陶瓷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中国的陶瓷艺术来自于民间,又运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实用的同时也起到了观赏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从吃饭的锅碗瓢盆到喝茶用的茶壶杯子,从一般居家环境的室内陈设到公共场所的户外雕塑,陶瓷作为一种媒介材料,来自生活又提升了生活的质量,成为艺术的一个门类。还从艺术的角度去引领人们的审美品位,可说是从物质走向精神又从精神深入物质生活。

艺术是源于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因时代和生活形态的改变而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今天的陶瓷创作者,已非昨日的陶瓷工匠,创作者所处的时代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当拿起画笔时,首先,就要想到如何布局、如何装饰、如何领悟现代陶瓷本身的精神;如何让题材与风格跟上时代,走向未来;如何将心悟和感知化为崭新的陶瓷风格。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陶瓷艺术是写实主义古典美的话,那么充满时代感的现代陶瓷艺术更具有抽象主义的浪漫形式美。现代陶瓷与传统陶瓷在概念上已有了很大区分。传统陶瓷造型源于生活、充满理性的设计中追求的是质朴严谨,实用大方的含蓄之美,最终以形体的多样化和釉色装饰的丰富性来完成陶瓷不同的形态面貌。现代陶瓷艺术注重的是人们心灵轨迹的自然情感流露的表达,在一种完全释怀内心情绪世界和偶尔性思维情感渲泄的轻松创作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审美视觉意识逐步确立了现代陶瓷设计追求形式美。运用不确定多变的现代绘画艺术处理手段,制作时恰到好处地体现不同材质本身的语言特色,崇尚返朴归真的自然之美则是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陶瓷具有反传统、反技术的叛逆精神,有一种敢为人先的设计思想观念,打破了传统设计中平衡、对称的设计模式,把陶艺造型装饰的整体美与当代人的审美喜好结合起来,共同构筑起现代陶艺丰富多彩的思想内涵和设计理念。

一、现代陶艺的概念

所谓“现代陶艺”是指由陶艺家以“陶”或“瓷”为载体进行创作的、用以表现个性和情感的、具有前卫意识的陶艺。现代陶艺并非泛指现代所有的陶艺,而是指在艺术追求上具有明确指向性和相对独立性。它不是一个时间上的界定,而是指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将创造作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是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它超出了传统陶艺的视觉和造型习惯,从某种意义上看,是情感的渲泄、个性的体现和观念的展示。

现代陶艺不仅是追求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强调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并在作品上倾注了自由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而且也彻底地抛弃了传统陶瓷产品“实用”观念的局限限制。使现代陶艺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是会聚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充分利用陶瓷土的材料的特性,以陶瓷材料为媒介进行探索的艺术形式。

二、现代陶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陶艺综合材料的创作是最大的结合,传统文化精神中的观念经过现代的洗礼,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民族血脉的积淀会为艺术作品留下抹不去的痕迹,这就是艺术的真谛。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中国现代陶艺也无不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中国的文化精神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中国人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中把握自己的精神,获得自己的本质特征的。因此,对中国文化精神而言,中国哲学思想是中国精神之魂,而中国艺术审美体验则是哲思之灵。和谐、妙道、圆融之境是中国文化中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最高境界,其讲求的都是“自然”二字。同样在陶艺中也是离不开自然。而这种自然就是将传统工艺材料和现代、自然相连接的天衣无缝。现代陶艺对于陶瓷材质的追求恰似古人,不加修饰的、肌理状态的、手拉坯体的质朴和以回归自然为主的造型主题相结合,使现代陶艺回归到其形态意识的本源,将陶瓷材质的美学品格和文化内涵完整描述出来,正是体现人文精神中“自然”之魅力。

艺术是时代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陶艺创作自然也反映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纵观现代陶艺的发展,从萌芽之初到走向现代,从混沌之源到遍地开发,无不贯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意识的交织。陶艺家们在创造过程中把握精神与语言的统一,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找语言的自然表现。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从艺体验,从某种角度探向陶艺的深层,追求的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

中国传统艺术符号在中国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不仅体现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使得中国现代陶艺作品继承了传统艺术的文脉。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与再创造,极大扩展和丰富了中国现代陶艺作品的艺术内涵。这些源自传统材质和具有秩序感的象征性传统艺术元素语言,结合极具抽象力的现代艺术符号表现特征,强调个人内在精神的体验,注重自我价值的体验,对这些艺术符号的再创造呈现出的温和、宽厚、从容的瓷质品性大大延伸了作品主体。

三、现代陶瓷的本质

现代陶瓷艺术同传统陶瓷艺术有本质的区别。现代陶瓷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载体,它不是传统陶瓷的简单重复和延续。从本质上讲,现代陶瓷艺术是对传统陶瓷的一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它把陶瓷从“器”的概念中,从古老的、已经定型的工艺模式中解脱出来,重新审视陶瓷的本质内涵,并加以挖掘和发展,开拓成富有时代精神的纯粹个性化的艺术形式。因此,现代陶瓷艺术比古老的陶瓷艺术更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现代陶瓷抛弃传统陶瓷必须“实用”的观念。而是一种在艺术追求上具有明确指向性和相对独立性、以陶瓷材料为媒体进行实验性探索的艺术样式。它强调个性,强调感性,强调自身情感,用独特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艺术形式,摆脱了多年来受传统审美标准制约的思想束缚,成为当代艺术创作者用来挑战自我、标新立异的手段。它以新的感知方式,多样化的表现,体现着当代人的情感表达。

四、当代艺术观对瓷艺术的影响

陶瓷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和价值取向。由于每个时代的大环境各异,因此,陶瓷作品在社会发展的各阶段所折射出来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气息也不尽相同。现代陶瓷艺术创作思维异常活跃,表达形式的多样化,让艺术家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来施展各自的才华,完善造型的个体特征。现代陶瓷艺术理所当然在设计上反映当代人的文化特色、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构思的独特性、创意性,用最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具流行的时尚文化元素,准确地将当代人的思想和对世界的感悟主动糅合到形体的设计中去。当代与传统的不同概念在于:现代陶瓷艺术摒弃功能效用的特点,逐渐把造型的观赏美感放在了首位,以符合当代社会审美的需求。作品本身的魅力体现在造型、装饰、工艺等诸多因素上,艺术家个人思想品格与修养融入造型形式美之中是作品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五、当代观念融合于陶瓷传承

随着当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生活模式,而乐于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茶道的兴起、饮茶之风的盛行刺激了陶瓷茶具的生产设计,室内外装修运用陶瓷艺术品作为美化空间的装饰点缀,以体现思想文化品味。把当代人的文化精神、艺术思想、审美情绪悄悄地渗入到当代陶艺中去,提高了现代陶瓷的艺术性和品味性,从而使得陶瓷艺术的社会属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

我国的传统陶瓷是附属于陶器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限制了当代陶瓷艺术发展。在这种观念下,陶瓷艺术只能属于工艺美术,其功能只是实用加玩赏。

当代陶瓷艺术的作用在于它扩大了原有陶瓷的艺术属性,使陶瓷艺术家不受“制器”的限制,可以在其审美和价值批判领域里驰骋。他既可以在原来的设计领域里继续有所作为,又可以充分发挥其艺术家的天性。

因此,传统陶瓷艺术无论如何发展都有“器”的约束。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在认识上首先做到的便应是功能论上的转移,从而脱离对“器”和固定造型的依赖,从而真正走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烧造史的陶艺大国。历代陶瓷工匠们所创造的精美绝伦的陶瓷珍品已成为人类文化中一份独特而宝贵的遗产。传统陶艺凝聚着华夏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和卓越的文化品格。中国陶瓷文化的深厚传统,正是现代陶艺家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时代在前进,艺术长河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充分利用前人为我们创造的这门艺术,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不断探索,不懈努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创造出更完美、更优秀的陶瓷艺术精品。

陶瓷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唐代长沙窑不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而且也是世界釉下彩陶瓷的发源地。虽然,唐代长沙窑瓷器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但其却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与文化遗产,唐代长沙窑的制瓷理念、装饰艺术、工艺技法等方面都深深影响着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在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唐代长沙窑瓷器对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影响,分析唐代长沙窑瓷器是如何影响与推动着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唐代 长沙窑瓷器 现代 陶瓷艺术 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的瓷器业一直是独树一帜,有着令人惊叹的发展历史。而唐代长沙窑瓷器就是其中的一种,该古窑所生产的瓷器造型各异,尤其是在装饰艺术上非常优秀,不仅新颖独特、包罗万象、内涵丰富,而且还实现了将文化与艺术相融合。尽管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唐代长沙窑瓷器的发展历程相对短暂,但是唐代长沙窑瓷器在发展过程中所探索与创造下来的宝贵经验及技法对后世陶瓷艺术发展极为有利,时至今日仍旧深深影响着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而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在积极借鉴唐代长沙窑瓷器的经验与技法上不断进行着新的突破与创新,陶瓷艺术家依托新时代环境中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以探索现代陶瓷艺术的新发展。

一 唐代长沙窑瓷器及其装饰艺术

1 发展历程

兴建于唐代的长沙窑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铜官窑遗址上,具体位于现在的望城县丁字镇到石诸湖一带。从长沙窑的历史贡献意义上来说,其不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而且也是世界釉下彩陶瓷发源地,并且开创了铜红釉彩的先河,这为之后几个朝代有关铜红釉产品(如宋朝的钧窑、元明清期间的釉里红、豇豆红、郎窑红等)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此外,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唐代长沙窑瓷器还有一个卓越的艺术成就,那就是瓷器着色装饰艺术的创举,陶瓷艺术家们采用独特的釉下彩绘、多彩釉工艺、铜元素为瓷器着色装饰,这一艺术成就成功打破了陶瓷只有青、白两种单一色调的局限,从而推动着釉下多彩陶瓷的发展。然而,纵观唐代长沙窑的发展历史不过是昙花一现,在短短两百年之间就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大起大落。

虽然,唐代长沙窑瓷器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但却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与文化遗产,其凭借着自身新奇独特的器型、五彩缤纷的釉色、丰富多样的彩绘纹样、绝妙的釉下彩工艺等优势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重新焕发生机。现代陶器艺术家运用新时代制陶理念赋予长沙窑瓷器新的发展活力,从而令长沙瓷器艺术作品重获大众的青睐,影响与推动着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2 装饰艺术

深究原因,唐代长沙窑瓷器之所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源于其在装饰艺术上的独树一帜,它的装饰艺术不仅表现在艺术形式、工艺手法的丰富多样,而且其装饰艺术同样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可以说,唐代长沙窑瓷器是真正称得上将工艺技术与艺术价值融为一体的陶瓷艺术,陶瓷艺术家们运用出色的釉下装饰技法与独特的釉下彩绘工艺塑造瓷器外形,同时艺术家们还创造性的将山水花鸟绘画、诗文书法、雕塑、谚语等融入到陶瓷造型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长沙瓷器的观赏性与文化性。

唐代不同时期的长沙瓷器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与纹样装饰,而其也正是因为这些新颖独特、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令长沙瓷器闻名于世。如公元618-684年是初唐时期,也是长沙窑瓷器早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长沙窑瓷器以抽象性特征为主,因而其纹样装饰也大多是抽象纹样,运用简洁的点、线勾勒出抽象的艺术效果。到了公元684-756年长沙窑瓷器已进入发展期,这一时期的瓷器装饰艺术更加娴熟、自由,不仅仍沿用抽象纹样,而且还创新使用花草、山水、动物、人物等纹样,进而丰富着长沙瓷器的装饰形式。在公元756-840年成熟期的长沙窑瓷器在装饰艺术上更加的独特且富有创新,层次分明的纹样组合为人们营造出不同的艺术审美效果。而这些装饰艺术也一直影响着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视觉语言与感染力。

二 唐代长沙窑瓷器对现代陶瓷艺术的影响

陶瓷艺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持续发展着,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层次,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家们纷纷在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与创新。唐代长沙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具有显著成就,其制瓷理念、装饰元素与技法、制瓷材料与功能、制瓷工艺技术对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大影响。

1 遵循原有制瓷理念,发展作品意境美的新内涵

纵观那些唐代长沙窑瓷器艺术作品会发现,长沙窑的瓷器艺术家们秉持追求意境美的制瓷理念,他们制作任何一个瓷器艺术作品都极力强调意境与传神,因而他们才会独具匠心地将山水画、诗歌、书法等艺术形式融入到陶瓷的创作中。于是乎,唐代长沙窑所推出的瓷器作品都会给人一种神形兼备与充满无限意境美的审美感受。

追求意境美是唐代长沙窑瓷器对现代陶瓷艺术的影响之一,这种制瓷理念符合现代艺术创作的规律与审美要求,所以现代陶瓷艺术家接受与认同了长沙窑瓷器艺术家强调意境与传神的制瓷理念。因此,中国现代陶瓷艺术是在遵循唐代长沙窑瓷器原有意境美制瓷理念的基础上实现新发展,并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意识来进行陶瓷艺术作品的创作。只见,现代陶瓷艺术家运用具象、抽象、隐喻等艺术手法来构建陶瓷的艺术形式,通过各种造型元素(如点线面、色彩、光线等)来塑造陶瓷作品的艺术形象。与此同时,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家开始注重发展陶瓷艺术作品中意境美的新内涵,以此来丰富陶瓷艺术作品的意境美,从而令现代陶瓷艺术作品更加具有观赏性。正是由于现代陶瓷艺术遵循唐代长沙窑瓷器意境美的制瓷理念,并不断丰富陶瓷艺术作品中的意境内涵,于是现代陶瓷艺术逐渐活跃在大众的生活中。

2 借鉴原有艺术手法,探索新的装饰元素和装饰语言

唐代为长沙窑瓷器提供了一个宽松、开放、多元的发展环境,这一期间唐代与中亚、西亚来往交流密切,因而长沙窑瓷器的创作吸收了大量的佛教、伊斯兰教、中西亚的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长沙窑瓷器的装饰题材与装饰元素。原本,唐代长沙窑瓷器艺术家大多从生活中发现美,提取生活中具有审美性的装饰元素,而为了能够让长沙窑瓷器获得中、西亚这些异国人们的喜爱,所以瓷器艺术家们还会创作具有异域风情的装饰元素(如金色卷发女郎、异国植物等),进而增添了长沙窑瓷器的异国风格,开创了长沙窑瓷器装饰艺术的新天地。

长沙窑瓷器在发展过程中所创作与总结的装饰元素、装饰技法同样深深影响着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长沙窑瓷器艺术家们在创作中用笔简练、大胆取舍与艺术变形,从而令瓷器艺术作品呈现出自然洒脱、雅拙生动、逼真夸张的审美效果。而在现代的陶瓷艺术发展环境中,唐代长沙窑瓷器原有的装饰元素与装饰技法已成为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家积极提炼与借鉴着长沙窑瓷器作品中的装饰元素与装饰技法。不过,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家们还会将个人的、全新的创作理念融入到陶瓷作品创作中,从而探索陶瓷艺术新的装饰元素,以丰富现代陶瓷艺术的装饰语言,赋予陶瓷艺术作品新时代的韵味。

3 沿用原有制瓷材料,挖掘材料新功能

泥料与釉料是制作长沙窑瓷器不可或缺的两种材料,这两种制瓷材料是塑造陶瓷艺术作品形象的物质基础,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功能与材质美感,陶瓷艺术家只需要合理选择与发挥这些材料的功能就可以制作出具有不同审美效果的陶瓷艺术作品。关于唐代长沙窑瓷器的制瓷材料以及材料功能至今保留了一些文献记载,这对于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极为有帮助。

于是,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家们不仅沿用了长沙窑的制瓷材料,而且他们还积极学习与掌握着文献记载中关于泥料与釉料这两种制瓷材料的功能。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家能够更轻易获知不同泥料与釉料的特质、质地、光洁度、肌理美、透明度、滋润度等信息,瓷器的装饰色彩也不再单一性,而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而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家们正是在这些理论的支持下开始挖掘制瓷材料的新功能,以此来丰富现代陶瓷作品的艺术表现。例如,色泥、色釉的创新发明与使用,陶瓷艺术家巧妙地将颜料融入到泥料当中,从而丰富泥料的色彩,减少施釉的复杂工序;而色釉的创新运用能够让陶瓷艺术家更加有意识地控制颜色,从而发挥釉料丰富多彩的艺术装饰功能,进而令陶瓷艺术作品的审美意境得到升华。当然,现代陶瓷艺术对这一切材料新功能的挖掘正得益于唐代长沙窑瓷器的贡献。

4 传承传统工艺手法,创造新的工艺技术与表现形式

陶器制作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艺过程,需要运用各种工艺手法(如绘、刻、填、镂等)来塑造陶瓷的泥胎,而后当泥胎成型之时又需要运用各种技术手法对其进行施釉及烧制,最后陶瓷艺术家还需要通过各种工艺手段来修复、弥补作品在烧制期间造成的裂痕与缺陷。由此可见,陶瓷艺术家在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事业需要掌握一套完整、科学的传统工艺手法与技术方法,这样他才能够制作出令人满意且富有深意的陶瓷艺术作品。

唐代长沙窑瓷器所遗传下来的传统工艺手法与技术方法无疑为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但是现代陶瓷艺术家并没有满足于已掌握的制陶工艺技术,而是大胆尝试与创新,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现代陶瓷的艺术设计与制造,研发现代化的陶瓷生产工艺设备与技术来开拓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创造新的工艺技术与表现形式,以进一步推动现代陶瓷艺术的前进。陶瓷艺术家们通过电脑辅助进行作品的设计,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电脑来进行模拟尝试,如造型变形、曲面过滤、质感变化等,电脑能够逼真地模拟艺术家想要尝试的效果,从而达到精工细雕的视觉效果。因此,当传统工艺手法与新的技术相融合时,现代陶瓷艺术更加炉火纯青,同时也更能创作出令广大民众喜爱的陶瓷艺术作品。

三 结语

在艺术设计领域,传承与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发展理念,这对于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时代与科技在发展,现代陶瓷艺术在设计方面也是尽可能地满足广大现代人的审美追求,在传承与创新中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之路。我们了解了唐代通过上述分析长沙窑瓷器的相关信息,尽管它的发展历史相对较为短暂,但其给后世留下来的制瓷理念、装饰艺术、工艺技法等都对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辅助现代陶瓷艺术实现传承与创新。因此,现代陶瓷艺术以传统民族陶瓷艺术文化为发展基础,在创新中为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打开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何力:《浅谈唐代长沙窑瓷器的装饰特点》,《云梦学刊》,2005年第5期。

[2] 余莺姿、黄海红:《论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人文背景》,《江苏陶瓷》,2010年第2期。

[3] 李小贵:《传统装饰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的体现》,《景德镇陶瓷》,2012年第4期。

[4] 程雨:《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年第4期。

(扈亚改,太原理工大学2011级设计艺术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陶瓷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佛教在中国扎根已逾千年,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佛像绘画之所以在历代陶艺家们流传至今,可见佛教文化的魅力所在。笔者选择陶瓷佛像绘画创作,不仅是因为对于佛教艺术的喜爱,还希冀通过对佛像的塑造,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心灵的净化。

1、儒、道、佛之佛学信仰

笔者本是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陶瓷艺人,较为了解儒、道、佛之学理在国学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作为陶瓷佛教工作者,不懂学理是不可能成就陶瓷佛像绘画的。就组成传统文化精髓的这三教而言,儒学同道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正统学理,惟独佛学一脉是东汉由古印度传入我中土。释家学理既是泊来之品,为何缘能在我中土数千年来存活及蓬勃发展,更不可思议的是它居然还能同我国经典的儒学、道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话题。

依笔者拙见,这其中的因缘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释家学理极具有信仰性,它的讲义和思想很是能够迎合国人的信仰崇拜心态;二是释家学理重在阐释心性。它的教理主旨重在讲究见性成佛,这一主旨在完全的农耕文明时代,恰恰又很迎合我国古人修身养性的秉性,从以上两点民族性的整体迎合,加上高层统治阶级的大力鼓吹和推崇,再结合其它诸多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就不难解释东渡的佛学在我中土生根发芽乃至蓬勃发展的根由了。依照此理类推,一家外来之学有了适合它生长发育的土壤,那么释学最终能够占据国学精髓中的三足鼎立之势,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2、国粹艺术一陶瓷佛教绘画

关于佛学在中土历代发展的兴衰史,不是本文阐释的内容,这里笔者不便过多赘述,本文重在阐述极具有代表性的国粹艺术——陶瓷佛教绘画。

佛教在我国又被称为“象教”,因为它以图像作为传播教义的重要手段,有佛教的地方往往就有与之有关的形象,这就是佛教艺术的渊源。几乎是在佛教传入的同时,我国佛教艺术创作也开始起步,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艺术成为中国古代艺术中一个全新的领域,它影响了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因而陶瓷佛教绘画占领了一席之地,也成为陶瓷绘画创作中的重要门类。在我国,由于民众对佛教的普遍信仰,使得陶瓷佛教绘画受到社会各阶层人的收藏于摆饰,以供敬仰。而陶瓷绘画艺术的一个特点是易收藏,易摆设,它不同于纸类绘画不易保存,历史上许多享有声誉的陶瓷艺术家,借用陶瓷这一特点,致力佛教绘画的创作与探索;而广大的民间陶瓷艺人,也流传和模仿佛教画中的代表之作。

在陶瓷佛教绘画中,佛、菩萨、罗汉、高僧以及佛国天堂、地狱里的众神鬼都是常见的形象,《天龙八部》《鬼谷子下山》《禅宗六祖师图》《圆乘龙象图》等。还有老百姓喜闻乐见带有精神寄托类的《观世音图》,《财神图》《三星图》《八仙图》等等。他们组成了神奇的佛国世界,佛教通过陶瓷绘画这一方式,来告诉古往今来的信徒们,人生的种种生死轮回和善恶报应,从而宣传它的教义。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受陶瓷文化的浸润,并与之相融合,逐渐形成陶瓷独有的佛教艺术。同样,陶瓷佛教绘画作为艺术品种,经历了一个本土化演变的过程,与此同时,它又和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审美潮流以及艺术样式相融合,在题材、风格上体现出鲜明的风格。

3、人性化成分

在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佛画人物越来越多地流露出一种世俗的审美趣味。这些人物形象充分体现出来自人间现实性的美感要求,人性化成分不断增强。在当时的一些绘画中,出现了《菩萨如宫娃》的现象,更有甚者,一些陶瓷画家径直以豪贵家中的姬妾形象进行创作。宋元以后,禅宗、净土宗的盛行,加剧了佛教的通俗化,同时也使世俗化趣味进一步渗透到陶瓷佛画当中,这令佛教人物画在内容上与过去有了更大的不同。首先,禅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的理论使得人们对佛祖五体投地的崇拜之情渐趋淡化,而菩萨、罗汉、高僧则由于更接近人性而成为社会各阶层的日常信仰。其次,佛性的理想化、佛经对佛形象的严格规定,使得人们不可能对佛像进行太多创造性表现,相反既有神通法力又兼有人性的菩萨、罗汉和那些富于传奇色彩的高僧形象,更适合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创造。由宋元至明清,罗汉像、高僧故事题材在绘画当中的流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那些画中的温婉善良的菩萨、美丽动人的天女和性格各异的罗汉已不再仅仅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他们身上充满人情味,更是人们心目中智慧、美好、高尚人格理想的化身。因此佛像的面目几乎相同相近,由此给陶瓷佛像绘画工作者拟定了格式。

4、心领神会

艺术的最大功用莫过于对社会的精神领域以贡献。“道俗瞻仰,忽若亲遇”,佛教绘画给读者的心灵触动和艺术感觉,是崇高而透彻的,笔者在创作数幅《罗汉图》时,不由得心羡先师笔下的诸罗汉灵光独运,质朴脱俗,再凝神细观之深感先师的教导才得于弄笔运墨,遗貌取神,写出了主观的感受。古人论画,重风骨,重品格,重境界。董其昌讲“士气”,按推测可以作“情怀”解。“情怀”本来是人之为艺的基本起点,如缺少这种“情怀”纵使勤笔不辍亦难达到艺之妙境,所以不管怎么说,艺事总还是需要天赋和创造性的,需要具备“澄怀观道”的灵性和修养,更需要干净的内心和坚定的精神。当一幅幅用心揣摩而成功时,惊叹笔笔真可谓得心应手,意到笔随,不象之象有神,不到之到有意,不囿规矩,自成一格,说明了得教才得益。面对人生的体验与咀嚼,常能在画面写出几分耐人寻味的禅门佛理来。早年曾听先师们讲过,研究一幅禅画,重点不在于画面技巧的好坏,而在于悟道心境的流露。禅者讲究不让人执着,虽本无常法,但亦是法。

纵观人类文化史,宗教和艺术总是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而佛教绘画对传统的陶瓷绘画,其影响与其它的佛教流派艺术相比,要广泛和深刻得多,它改变了陶瓷创作者的文化心理结构,从而对其作品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相应变化也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陶瓷民间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陶瓷雕塑作为一项传统行业艺术,一直备受人们关注。陶瓷雕塑的制作工艺和质地各不相同,其中蕴涵了丰富的艺术元素,这也是现代陶瓷雕塑应吸取的精华部分。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保护保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的发

展思路。

关键词: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存在问题;发展思路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也留下了很多文化产品,陶瓷雕塑就是其中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需要后人对其传承并弘扬发展。然而,目前来看人们常常为了当地经济发展而对传统文化进行过度改造,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将现代经济发展的因素过多地融入其中,这非常不利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历史价值逐渐被人们遗忘。因此,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支撑,加强对其保护力度。陶瓷雕塑是我国传统文化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本文就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思路进行浅谈。

一、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陶瓷雕塑传承的外界环境不断恶化

传统的历史文化产品是我国悠久历史发展的记录与印证,现代社会人们过分的追求物质生活,对文化产品的重视也多是源自于其背后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很多传统文化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已逐渐消失,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过分追求和过度盲目改造导致的,使传统文化产品本来的韵味消失殆尽。陶瓷雕塑是我国一门传统的艺术学科,其中蕴涵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是无数先人智慧的结晶,但受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冲击,陶瓷雕塑传承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植入了更多的商业元素,使其本质发生改变。

(二)陶瓷雕塑艺术品制作传承断代

陶瓷雕塑手工艺术品是当时历史年代艺术思想凝结而成的,和时代的发展融合异常艰难,这就要求在传承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淘洗”。但是当时的手工艺人们忽视了制作技术的重要性,手工作坊是家庭生产模式,技术传播范围狭窄,导致了手工家庭的陶瓷雕塑艺术品虽然有着深远的历史,蕴藏着宝贵的历史文化,却文化水平有限、不懂手工制作技术重要性的传承人认为是“没价值”的破烂东西,而在生产制作中,忽视了传统技术的传承,导致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和制作工艺在今天断代失传,使我国陶瓷雕塑艺术品的保护工作陷入了困境。

(三)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发展机制不完善

从思想层面来说,对陶瓷雕塑艺术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强大的思想意识,撑不起健全的保护机制,没有完善的保护发展机制,导致了保护工作异常艰难,众多种类的陶瓷艺术品被损坏,甚至是消失,这是艺术品保护工作中遇到的最为现实和严重的问题。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要加强对所在地区陶瓷艺术品保护的重视,正确认识它们的文化价值,做到千古文化在今天的有效传承。

二、我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思路

(一)营造良好的传承陶瓷雕塑艺术品的舆论氛围

艺术品的创作最重要的思想便是创作性思维。这就要求今天的传承者们在创作陶瓷雕塑艺术品时,不仅仅要基于传统的制作工艺,更要发挥创作性思维,将陶瓷雕塑艺术品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做到有效传承。陶瓷雕塑艺术品不仅是当时历史时期文化的凝结,同时不同地区的艺术品也蕴藏着当地的文化传统,在当今的传承过程中,大量的陶瓷雕塑艺术品为了适应商业发展的需求而改变得面目全非,这不仅仅不利于文化的传承,更加会制约商业的长期发展。这就要求当地将目光放长远,在创作性发展艺术品的同时,分一部分资金用于传统经典艺术品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建立艺术节等等相关的第三产业,延长商业线,吸引文化投资。这样共赢的举措,既能够保证当地陶瓷雕塑艺术的保护工作顺利进行,又能够为当地带来文化影响力,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建立共赢模式。

(二)加强陶瓷雕塑艺术品保护和传承发展

各地陶瓷雕塑艺术品的保护工作上,政府部门要起到牵头作用,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提供帮助,加强对传统工艺制作人的保护力度,完善保护体系。聘请专业人员,将这些代表文化遗产的陶瓷雕塑艺术品进行有效保护。注重特色性和区域性,将特色陶瓷雕塑艺术品保存下来,收集带有当地特色文化及本土知识的艺术品,使得文化精髓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流传。同时保持创新性,在传统的陶瓷雕塑艺术品的制作风格上,融合加入当代的时代元素,丰富艺术品的文化内容。只有将保护工作落实到位,才能将当地的悠久历史文化发扬光大,使优秀的艺术品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三、结语

总之,我国的陶瓷雕塑艺术想要得到多样化的发展,必须以吸收传统陶瓷雕塑艺术精髓为基础,将创新性思维融入其中,追求艺术的真谛,这是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卓然,龚继遂,张新建.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市场分析[D].中央美术学院,2016.

[2]罗七妹.陶瓷雕塑的藝术语言[J].艺术科技,2015(04).

上一篇:实验课解剖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地基结构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