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护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 探究在肝膽胰外科的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分析管理对策。方法 对 2019 年的肝胆胰外科科室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各类护理问题,分析风险因素,进而针对性的制定对策,修订护理管理制度,并在 2020 年开始实施修改后的护理管理措施,对两年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 对比两年护理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新制度后肝胆胰外科护理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实施后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低于实施前 (P<0. 05}。结论 通过总结分析上一年度的肝胆胰外科护理问题,深入剖析原因,进而制定管理对策,修订护理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护理管理水平,进而减少了风险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肝胆胰外科;护理管理;风险因素;管理对策

肝胆胰外科的病患涵盖了各类人群,有着发病急、病情反复、病情较重的特征,所患的疾病类型也各有不同,给科室护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护理人员经常应对突发状况而手忙脚乱,有时也会顾此失彼,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提高肝胆胰外科病患的护理水平,笔者就 2019 年度的护理工作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对护理中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成立了护理工作小组进行原因分析,和对策的制定,进而在 2020 年中实施了新的护理管理制度,对两年度的护理工作进行总体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回顾性分析的时间为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将这一年中,肝胆胰护理工作中涉及到的 20 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护士 2 名,女性护士 18 名,年龄最小的 23 岁,最大的 37 岁,工作年限为 0.5-16 年,大学本科的有 15 位,大专学历的有 5 位,副主任护士 1 位,护士 4 位,护师 8 位,主管护师 7 位。

1.2 方法

成立风险因素管理小组,小组组长为护士长,小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一周培训,然后对 2019 年的护理工作作总结性回顾,重点统计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由护理人员自查、互查,归结出重点的护理风险因素, 找出原因。护士长带领组员通过组内讨论、学习研究、咨询专家等,根据原因找对策,提出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措施进行护理改进,进而完善肝胆胰科室的护理制度,最终确定新的护理管理制度,在 2020 年度开始实施。

1. 3 观察指标

对比 2019 年、2020 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2019 年、2020 年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主要从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健康宣讲、专科护理和护理记录来进行评分,分值高则表示护理质量高。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 excel 表进行数据录入,使用 SPSS20.0 软件处理,t 检验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

2019 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8.9%,2020 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2.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2.2 护理质量评分情况

实施新的护理管理对策后,2020 年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健康宣讲、专科护理和护理记录评分分别为(93.83±1.55)、(96.43±1.06)、(96.12±1.09)、(97.39±1.51)、(96.88±1.15),2019 年的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健康宣讲、专科护理和护理记录评分分别为(86.77±4.45)、(86.01±3.34)、(85.72±5.33)、(86.31±2.84)、(86.05±4.76),可见,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

3 讨论

此次研究中,风险因素管理小组主要归纳出四个主要风险因素,一是肝胆胰外科接受的病患具有特殊性,很多病患都病情紧急,需要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而手术中容易出现并发症等问题,给术后护理加大了工作难度,进而引发安全问题;二是护理人员中存在一些因经验不足、缺少风险防范意识的问题,面对突发状况,无法第一时间采取有效而正确的措施, 进而延误最佳时机,发生风险事件。三是护理人员和病患之间的沟通问题, 有时由于工作多、任务重,容易忽视和病患的沟通,沟通仅限于必要的询问和解答,没有把宣教工作做到位。四是传统的管理体制,使得有些岗位职责不明、分工不细,对护理流程和规范有时缺乏必要的监督,护士之间缺乏配合监督,管理层对护士反应的实践性问题重视不够。针对这些问题, 管理小组提出了四项管理对策:一是完善肝胆胰外科护理管理制度,明确护理工作流程和规范,明确护理分工,明确应急预案,明确奖惩制度。二是成立质控小组,小组对管理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反馈,对未按规定执行的护士给予指正,对经常性问题开会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措施。三是人性化排班,基于肝胆胰外科的工作量,给予人性化排班制度,进而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有利于调整护士情绪,更好的投入护理工作,同时以老带新, 促进新护士提高能力。四是加强风险防范,对常见风险因素进行提醒,定期学习培训,养成良好的风险预防意识,从工作细节出发,将风险掐灭在苗头。五是建立奖惩机制,护理人员有时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对于表现优异,严格按照科室规章制度执行的护士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安全防范意识低、业务能力不强的护士给予指正,出现严重失误的应按规定处罚。此次研究中,实施了新的管理制度后,肝胆胰科室的护理质量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也有效增强了,病患的风险发生率也降低了,这表明,开展风险因素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今后科室也会继续延续风险管理办法,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我院整体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调整后的管理制度更加符合科室情况,更有利于护理风险事件的减少,从而提升肝胆胰科室的整体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谢燕芳 . 对接受肝胆胰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观察 [J].当代医药论丛 ,2020,18(09):248-250.

[2] 钟钦球 , 谢权边 , 罗凤明 , 黄彩洪 . 个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肝胆胰外科疾病中护理效果观察 [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20,41(04):308-309.

[3] 孙玉 , 袁卉 . 优质护理对于肝胆胰外科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 ,2019,6(63):102.DOI:10.16281/j.cnki. jocml.2019.63.089.

课题:肝胆胰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与管理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 失血性休克

1.妥善固定患肢,就地抢救,避免过多搬运或远距离转移。

2.体位 头腿各抬高30度,增加回心血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4.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和晶体溶液。输液途中密切观察输液反应及速度。

5.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变化。

6.止血 表浅伤口出血或四肢出血,先压迫止血或止血带止血,休克纠正后进行根本止血。

7.采集血标本以备输血。

8.保留尿管,记录每小时出入量。

9.镇痛,保暖。

二 肺栓塞或脂肪栓塞

1.保持病房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2.绝对卧床休息 防止活动促使脱落,发生再次肺栓塞。

3.注意保暖。

4.止痛 轻,能够耐受,可不处理;但对胸痛较重、影响呼吸的患者,应给予止痛处理,以免剧烈胸痛影响患者的呼吸运动。

5.吸氧。

6.监测重要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心律及体温等。

7.定期复查动脉血气及心电图。

8.观察用药反应。

三 挤压综合征

1。扩容抗休克 。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足背动脉波动的情况,注意保暖,观察皮温、皮色末梢血液循环。

3.保护肾功能,及时留置导尿,观察尿量及颜色的变化。当出现肾衰时,严格控制液量与滴速。

4.伤肢制动并妥善固定,密切观察皮肤色泽、弹性及创面渗出坏死等情况。

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室,定期进行床上及空气消毒,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

6.高热期间及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做好口腔护理和呼吸道管理,做好饮食指导,增强机体抵抗力。

四 大血管损伤

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休克症状时及时给予抗休克护理。

2. 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严密观察肢

端有无剧烈疼痛、肿胀、麻木感,皮肤有无温度降低、苍白或青紫。

3. 及时留置导尿,观察尿量及颜色变化。

4. 妥善固定患肢,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及更换体位。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加上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6%,证明在护理中加上健康教育,其护理效果更好。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护理,患者对疾病认识更加全面,更加配合治疗,护理效果更好,值得在护理方法中推广和使用。

【关键字】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护理效果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每年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这种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心理因素、饮食因素有着很大的关联[1]。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促进患者循环系统正常发挥,但患者容易对药物产生依赖,不能起到根治作用[2]。随着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医学护理也向健康教育方面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分析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治疗

选择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45-76岁,平均年龄为(56±3.2)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为46-75岁,平均年龄为(58±3.2)岁。两组患者均被确诊为心血管类疾病,这些疾病有冠心病、心率不齐、心绞痛、高血压等。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分析意义,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主要是针对针对患者的疾病,嘱咐患者按时吃药,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护理人员每天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实验组采取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入了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健康教育方案:在实验组患者入院治疗后,根据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诊断情况,对患者施行健康教育。首先对护士进行健康知识的系统培训,让护士从患者的心理着手,真正做到为患者着想,从而有效展开健康教育。其次,培训必要的理论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制定健康知识册,问卷调查等,帮助患者对疾病了解更深,从而改变不良习惯,促进患者健康。最后对患者施行针对性教育,从患者的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内容:首先要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让患者意识到心血管疾病是可以有效改善的,增强患者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信心,让患者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治疗态度;其次,让患者保持充足的休息。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时身体特别不适,因此不能够得到充分休息,在护理期间,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患者的疾病压力,通过与患者交流,让患者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从而安心休息;接下来是健康饮食,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心血管患者不宜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要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减少盐的摄入,保持少食多餐,多食用水果和蔬菜等。最后,健康活动教育。指导患者适当活动,促进身体免疫力,患者在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与朋友交流,促进身心健康。

在实施一段时间的健康教育后,医院针对这些患者开展一次健康教育讲座,再让患者填写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知识问答,加强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健康意识。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结束以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展开为期一年的随访,通过对患儿在1年内住院次数及发病情况进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16.O 软件实现。组间计量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P<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对照组治愈人数为16例,显效9例,无效5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实验组治愈人数为20例,显效9例,无效1例的总有效率为96.6%.数据显示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在常规护理中加上健康教育,其护理效果更好。

3.讨论

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是近年来医学护理中的科学创新。心血管疾病病因复杂,这给疾病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3]。由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为老人,他们的身体免疫力下降,疾病给老人带来的痛苦是巨大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心血管疾病病因与患者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心理因素、饮食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治疗中发现,很多患者对心血管疾病认识不足,因此在护理中结合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5]。通过对护理人员制定健康教育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在实行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从患者的心理着手,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进了护患关系,促进了患者对疾病治疗的积极性。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深入交流,及时解决患者的治疗问题,提高了疾病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健康教育培训,我院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明显得到提高,在护理期间更愿意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提供帮助。通过对患者的饮食、作息、生活习惯等方面健康教育,患者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了。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6%,证明在常规护理中加上健康教育,其护理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将健康教育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护理,有利于增强护患之间的关系,患者对疾病认识更加全面,更加配合治疗,护理效果更好,值得在护理方法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黄敬,江华立.健康教育学[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34(45)122-125.

[2]刘继英.国外心血管的发展趋势[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3,19(19):23-24.

[3]李银仙.浅谈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61(03):14-15.

[4]马璐璐,刘毅,王刚.健康教育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21(72):58-59.

[5]陈庆敏.樊捷.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3,18(29):89-90.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张纤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能有单侧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有少量或大量的痰。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而感染性肺炎有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以弥散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点,需及早诊断,正确处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病例资料

患儿王斌之子,男,母孕40+3周,胎盘脐带apgar评分不详,日龄12天,因咳嗽3-4天,加重2天入院。患儿4天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咳嗽,每次咳嗽1-2声,有密切接触感冒史,自予口服药物(不详)。近两天咳嗽加重,每次咳嗽3-4声,予口服感冒药物未见好转,人我科拟诊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收住新生儿监护病房。

二、治疗要点

立即给予暖箱、心电监护、吸氧、早期抗感染给予优立新,并给与乙酰半胱氨酸化痰,,气泵吸入缓解气道高反应,雾化后排痰,营养支持等治疗。

三、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急促,患儿咳嗽反射功能不良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有关。 3.药物代谢异常 与自身免疫系统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与严重缺氧、酸中毒有关。

四、护理措施

(1)清理呼吸道的护理。

协助患儿更换体位,一般每两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同时为患儿拍背,促使痰液排出改善肺扩张。叩背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轻拍背部,拍击频率为100-120次/min。然后吸痰,吸痰的顺序为插入吸痰管至口腔咽部后放松吸痰管,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净痰液。新生儿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防因吸痰造成患儿缺氧,负压吸引应小于-300mmhg。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水肿,阻塞呼吸道。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吸痰时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心率、SPO2以及痰的色、质、量,如有问题,及时告知医生,患儿如有不难受,应及时停止。如果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可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来湿化气道,促进分泌物排出。 (2)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

患儿具有呼吸困难,我们给与鼻导管吸氧,氧浓度为21%-40%,不能超过40%,氧流量为3-4l/min,2-3d后氧流量为1-2l/min,吸痰前调高氧流量1-2min,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及时调整氧流量,使SPO2维持在88%-93%,以避免高氧血症引起患儿视网膜病变。用氧过程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用氧效果,观察患儿面色、口唇、肢端的循环情况、SPO2及血气分析,及时调节氧流量。 (3)用药护理

新生儿的肝脏解毒及肾脏的排泄功能较差,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较低,药物的容量分布较大,血脑屏障较差,因此新生儿在用药种类及剂量方面取决于周龄、体重、病情。患儿诊断为感染性肺炎后,立即使用优立新治疗,抗感染要早期、联合、规律及全程用药。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况,注意有无恶心、呕吐、过敏、皮疹等现象。使用优立新局部易出现静脉炎,可通过减缓滴速来预防,还可以引起肝脏损害,需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功能。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柯兴综合征诱发或加重感染。用药前仔细核对医嘱中的药物剂量及用药方法。患儿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小,药物的剂量较难把握,对我们的要求较高。患儿住院过程中无药物的不良反应,肝功能正常。 (4)预防心力衰竭与严重缺氧、酸中毒的护理。

新生儿肺炎易引起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同时患儿易并发呼吸衰竭,我们应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每一小时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一次。准确记录出入量,达到出入平衡,减轻肺部负荷。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气,根据血气分析调整氧流量。患儿如有拒奶、呛咳、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考虑患儿发生心力衰竭,应立即进行抢救。新生儿肺炎易并发呼吸衰竭、心衰、酸中毒,因此尿量观察非常重要,应认真记录排尿次数,准确计算每次的尿量,并做好记录。

五、健康宣教

由于患儿住在新生儿监护室,其家长未与患儿见面,对此我们应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及时将患儿病情告知家长。出院时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告知其母乳喂养的重要 ,教会患儿母亲授乳方法,授乳时一般采用坐卧位,哺乳一侧的脚稍抬高,斜抱婴儿,使婴儿的头肩枕于母亲哺乳侧肘弯,用另一手的食指、中指轻夹乳晕两旁使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及乳头,能自由呼吸。哺乳结束后,为防止溢乳,应将婴儿竖抱,头部紧靠母亲的肩部,用手掌轻拍背部以帮助吞咽下的气体排出,然后将婴儿保持右侧卧位,以防止呕吐造成窒息,母乳喂养时也要加强体格锻炼,改善小儿呼吸功能。在寒冷季节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定期检查,按时预防接种。告知家长婴幼儿晒太阳的重要性,指导家长给婴幼儿补钙。

六、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其感染性肺炎在产后多见,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的抵抗力较差,没有建立完善的免疫机制,易受外界的影响。新生儿易患重症肺炎,在护理过程中,病情观察十分重要,基础护理也要一丝不苟,每一项操作都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患儿再次感染。患儿易哭闹,哭闹时给予安慰,喂养时特别要细心,防止呛咳、窒息,要有爱心与同情心。在新生儿肺炎的护理中,给予患儿适和的温度、湿度,合理喂养,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和维持体温正常对患儿康复很重要。护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护士责任的重大,工作要认真、负责;同时儿科的护理要求善于发现病情变化,尤其是新生儿,各项身体机能尚不完善,病情变化来得快,要求新生儿监护室的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时具备过硬的技术。对于病情危重,复杂多变的NICU患儿,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患儿家属的支持、理解,对患儿的治疗及检查息息相关,也对我们顺利完成护理十分重要。让家长放心,对患儿负责。在这例护理病例中,正确的给氧可以缓解呼吸困难,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衰的发生;在营养支持下,有效的氧疗是肺炎监护的重点,所以我们要做好基础护理、呼吸护理及氧疗。这样不仅能减少患儿的心衰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死亡率。我们医护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熟练的护理技术。做到眼勤、腿勤,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高清源、张建新、徐新娥 内科护理技术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8 [2]吕艳梅、江思思 新生儿肺透膜病72例呼吸道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1):0061-02 [3]林梅芳、顾莺、夏爱梅 极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先天性结核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11(46)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2.皮肤准备:将准备范围内皮肤上的汗毛或毛发剃净再清洗擦干。

(二)术后护理

1.选用硬板床按照一般外科术后护理常规及麻醉后常规护理。 2.卧位:

(1)四肢手术后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 (2)对石膏外固定的肢体摆放,应以舒适、有利于静脉回流、不引起石膏断裂或压迫局部软组织为原则。 3.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4.骨科手术后一般10天~14天拆线。

(三)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及时恢复功能锻炼,目的是恢复局部肢体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并发症,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 一般术后锻炼可分为3期:

(1) 初期:术后1周~2周,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

(2) 中期:从手术切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时间,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及时增加运动量、强度、时间。 (3) 后期:加强对症锻炼,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运动,手拉吊环,抬高身体,增加肺活动量及促进循环,防止肺不张、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二、石膏固定护理

(一)一般护理

1.凡行石膏固定患者应进行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并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知觉及运动情况;遇有血液循环障碍,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石膏未干固前需搬运患者时,须用手掌托住石膏,忌用手指捏压,预防变形与折断。

3.石膏包扎不宜过紧,以免产生压迫。将患肢抬高,预防肿胀出血。寒冷季节更需注意石膏固定部位的保暖,以保障患肢远端的血液循环。观察和判断石膏固定肢体的远端血液循环、感知觉和运动状况,密切注意患肢肿胀肿胀程度,以及皮肤温度、颜色、感知觉

的改变等。

4.会阴及臀部周围的石膏易受大小便污染,故除保持局部清洁外,该部石膏开窗大小要适宜。有污染时,及时用软毛巾擦拭干净;换药时及时清除分泌物,严重污染时应更换石膏。

(二)预防压疮

经常观察和检查露于石膏外的皮肤,石膏边缘及足跟、肘部等未包石膏的骨突处,督促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以防止压疮形成。

(三)出血观察

1.石膏内面切口出血时,应观察石膏表面、边缘及床单有无血迹

2.若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应观察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判断石膏表面血迹是否扩大,如发现血迹边缘不断扩大,应报告医生。

(四)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加强未固定部位的功能锻炼及固定部位的肌肉等长舒缩活动。定时翻身,患肢置功能位;病情允许时,适度下床活动。

三、牵引术护理

(一)牵引的定义

牵引术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力达到整

复和维持复位,包括皮牵引和骨牵引。

(二)一般护理 1.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2.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加强肢端血液循环观察,重视病人的主诉;及时检查有无局部包扎过紧、牵引重量过大等所至的血液循环障碍,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同时,严密观察有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发现相应临床征象,及时汇报处理。

3.保持有效牵引。皮牵引时,注意防止牵引套松散、脱落。骨牵引时,注意定期拧紧牵引弓的螺母,防止脱落。牵引时,应保持牵引锤悬空,滑车灵活,保持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行。牵引治疗期间,必须保持正确的体位,明确告知病人及家属,不得擅自改变体位,达到有效牵引。牵引重量不得随意增减,不可随意放松牵引绳。

4.预防并发症。预防压疮:骨突部位经常按摩,并保持皮肤、床单位整洁、干燥。预防牵引针眼感染:钉孔处每日滴75%酒精两次,避免牵引针滑动。预防关节僵直:应鼓励病人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包括肌肉等长收缩、关节活动和按摩等。预防足下垂:下肢牵引时,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加强足部的主动和被动运动。预防坠积性肺炎:定期翻身、

排背、促进排痰。预防便秘:适量食用水果,合理饮食,腹部环形按摩等。

(三)健康指导 1.坚持功能锻炼。 2.保持牵引的有效性。 3.做好出院指导。

四、小夹板固定护理

利用与肢体外形相适应的特殊夹板,配以薄软的衬垫,外侧给予绷带包扎形成2处-3处着力点,可以固定骨折部位,防止移位。

(一)一般护理

1.执行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心理。 3.选择合适的夹板及内衬。

(二)夹板固定后护理

1.夹板和内衬不可随意移动或消除。

2.绷带捆扎松紧合适,一般以围绕两周,上下活动1cm为宜。活结打在外侧或离开伤口。

3.复位外固定后搬运肢体,应充分给予支托,保持局部固定不移位。上肢要用前臂吊带托起,悬吊在胸前。

4.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发现肢端皮肤苍白或青紫,

温度下降,脉搏减弱或消失,剧烈疼痛或指、趾麻木,活动障碍时,应立即放松绷带,重新检查处理。 5.复位后患肢肿胀,应每日调整放松绷带,复位4天后肿胀开始消退,须每日调整收紧绷带。

6.抬高患肢,以助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及疼痛。 7.注意倾听病人主诉,避免因纸垫移位或包扎过紧造成局部压迫性溃疡或坏死。

8.鼓励病人进行固定以外关节和固定以内肌肉的活动,避免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

(三)健康教育

1.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即肌肉静止位收缩等,动作要轻柔,辅助按摩。

2.上肢夹板固定第1周,嘱病人握拳和进行背肌收缩;第2周握拳同时做腕关节及肘关节屈伸活动,第3周开始加做肩部的前屈、后伸活动。

3.下肢固定者,第1周做踝关节、足趾伸屈活动;第2周开始进行膝关节伸屈;第3周加做膝关节活动;第4周~6周,骨折基本稳定,可柱拐下地活动,但不可负重。

4.一般上肢固定6周~8周,下肢固定8周~10周,要及时复诊。

五、骨折护理

骨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中断称骨折。

(一)一般护理

1. 心理护理:耐心倾听病人主诉,理解、同情病人感受,与病人一起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及不适,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的因素,满足患者卧床期间生活需要。

2. 饮食:给予骨质愈合所需的营养需要。

(二)专科护理

1. 密切观察患肢感觉、活动、皮温、血运等情况。 2. 如有疼痛,查明原因及时给予处理。 3. 注意外固定处的松紧,应及时调整。 4. 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预防肿胀。 5. 外固定期间应注意未被固定关节的活动,解除外固定后再行整个肢体的活动。 6. 预防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三)健康教育

1. 环境应安静舒适并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方便。

2. 讲解疼痛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3. 说明外固定的意义,抬高患肢的目的。 4. 介绍功能锻炼的意义,以取得配合,并教其正确的方法。

5. 做好饮食指导。

六、锁骨骨折护理

锁骨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好发于锁骨中外1/3处。成人多为短斜骨折,儿童多为青枝骨折。直接暴力可以引起粉碎性骨折,但较少见。

(一)保守疗法护理

1.执行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复位后保持有效固定,不能压迫太紧,尽量卧床休息。

3.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两肩胛骨间垫一窄枕以便两肩后伸、外展。

4.了解疼痛的性质,及时向医生汇报处理。 5.观察有无神经损伤及压迫症状。 6.给病人以精神安慰,减轻其焦虑心理。 7.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适时功能锻炼的方法。

(二)手术治疗 1.术前护理:

(1) 执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 保持有效固定。 2.术后护理:

(1) 执行骨科术后护理常规。

(2) 用“8”字带固定者,须注意保持有效固定,不

能压迫太紧,尽量卧床休息。 (3) 观察切口渗出情况。

(4) 观察患侧上肢有无感觉、运动障碍,出现异常及时处理汇报。

(5) 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适时功能锻炼的方法。

(三)健康教育

1.局部固定后应保持挺胸提肩姿势,练习手部及腕、肘关节的各种活动,并叮嘱练习肩关节外展、后伸,如做挺胸、双手叉腰动作。除了必须以卧位保持复位和固定的病人外,均可下地活动,但要禁忌做肩前屈、内收等动作。

2.解除外固定后,开始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首先分别练习肩关节每个方向的动作,重点练习薄弱方面,如肩前屈。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然后进行多个方面的综合练习,如肩关节环转活动,两臂做划船动作等。

七、四肢骨折手术护理

常见的四肢骨折有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尺、桡骨干骨折,桡骨下端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区骨折,股骨髁骨折,胫腓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髌骨骨折等。

(一)术前护理

1.执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取得配合。

(二)术后护理

1.执行骨科术前护理常规。

2.采取合适的体位,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股骨颈骨折者,应保持肢体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因髋关节内收、外旋造成髋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者保持患肢外展、抬高位;长期肢体固定及关节内骨折,应置患肢于功能位。

3.若无禁忌症,应早期进行关节和肌肉的主动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利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4.及时调整夹板、绷带或石膏的松紧度,对疑有骨筋膜室综合症者,应及时通知医师做减压处理。 5.严密观察四肢骨折病人肢端有无剧痛、麻木、皮温降低、苍白或青紫等征象;有无肢端甲床血液充盈时间延长,脉搏减弱或消失等动脉血供受阻现象。对血液灌注不足的肢体,需防抬高患肢时过高加重缺血症状,严禁局部按摩、热敷、理疗,以免加重组织缺血损伤。

6.观察伤口的渗血情况。

7.对长期卧床者,定时排背,鼓励病人咳嗽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协助病人定时翻身和按摩骨突处,保

持床单位整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

8.根据骨折愈合过程,指导病人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废用综合征等的发生。

(三)健康教育

1.营养指导:调整膳食结构,保证营养素的供给。 2.功能锻炼:指导病人有计划和正确地进行功能锻炼。 (1)胫腓骨骨折:伤后早期进行髌骨的被动活动和趾间关节运动。外固定期练习膝、踝关节活动,禁止在膝关节伸直状态下旋转大腿,以免影响骨折的稳定。待除去外固定后,全面进行关节活动,逐步下地行走。 (2)肱骨干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开始手指主动伸屈活动。外固定或手术内固定者:2周~3周后进行腕、肘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肩关节的外展、内收活动;4周~6周进行肩关节的旋转活动。

(3)肱骨髁上骨折:伤后一周内开始进行练习握拳、伸指、伸腕活动。

(4)尺、桡关节双骨折:进行功能锻炼时应避免骨折段再移位。

(5)Coles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即开始握拳,运动手指、掌指、肘关节及前臂主动舒缩,并逐渐进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环转和屈伸活

动。至3周~4周解除固定后,两手掌相对练习腕背伸,两手背相对练习掌屈。

(6)股骨颈骨折;按康复进程进行功能锻炼,正确使用拐杖及其他助行器,以防跌倒。

(7)股骨干骨折:疼痛减轻后,即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以促进血液循环

3.定期复查,评估功能锻炼恢复情况。

八、关节脱位及损伤护理

在运动中关节面相互间的关系超出正常范围之外而不能自行复原时,即可形成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多见有:肩锁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桡骨小头脱位、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一般多为先天性的。

(一)病情观察

1.石膏固定者,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若肢端出现肿胀、麻木、皮肤青紫、皮温降低及疼痛,说明有血液循环障碍,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牵引病人应观察是否牵引有效,有无压迫神经症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

(二)常规护理

1.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协助医生及时复位,并向病人讲述复位后固定的重

要性,防止习惯性脱位。

3.疼痛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局部早期可冷敷,超过24小时局部热敷,以减轻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 4.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 (1)肩关节:

①复位后用肩锁固定带患肢悬吊于胸前,疼痛肿胀减轻后,可指导患者用健侧手缓慢推动外展与内收活动,活动范围以不引起患肢疼痛为限。

②3周后指导病人进行弯腰、垂臂、甩肩锻炼。病人弯腰90°,患肢自然下垂,以肩为顶点做圆锥形环转运动,开始范围小逐渐扩大画环的范围。

③4周后指导病人做手指爬墙和高举摸顶锻炼,病人面对或侧身对墙而立,患手摸墙用手指交替向上爬直至肩关节上举完全正常。手高举摸顶,是指患侧手触摸对侧肩胛骨,使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3) 肘关节:

①固定期间可以做伸指握拳等锻炼,同时在外固定保护下做肩、腕关节的活动。

②外固定去除后,练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及肘关节的周围肌力。锻炼时应注意主动锻炼为主,被动活动时应轻柔,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度,禁忌粗暴,以免引起骨化性肌炎从而加重肘关节僵硬。

(4) 髋关节:

①复位后在皮牵引固定下行上肢及患肢踝关节活动 ②3日后,进行抬臀练习。

③去除皮牵引后,指导病人用双拐练习步行。 ④由于髋关节脱位后有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可能,因此患肢不能过早负重,最好观察3个月,经X线检查证实股骨头血运良好后方可弃拐步行。 (5) 膝关节: ①石膏固定当日,疼痛减轻后开始练习足趾的活动。 ②固定期间积极锻炼股四头肌舒缩。

③石膏去除后开始练习膝关节的主动伸屈活动。如主动屈伸有困难时应辅以外力锻炼,主要的方法有弓步压腿,扶床下蹲,负重伸膝等。

(四)健康教育

为了促进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防止关节功能障碍,避免发生再脱位,在关节复位数日后,就要开始适当的关节周围肌肉的收缩活动和其他关节的主动运动。

九、手外科一般护理

(一)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要求,取得患者密切配合。 2.根据医嘱备齐各项常规检查单,如血常规、尿常规、

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B超、血管造影、心电图、X线片等。

3.手术野皮肤准备:原则是超过手术部位上下两个关节以上。 4.手术前1天:

(1)根据医嘱做血型测定、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

(2)手术前晚10时后禁食,12时后禁水。 5.手术日晨按医嘱给术前用药,并将病历及患肢X线片带入手术室。

(二)术后护理 1.按麻醉术后常规护理。

2.体位:平卧位,患肢抬高20°~30°,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显微外科手术患者需绝对卧床10天~14天。

3.严密观察指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觉、运动及切口渗血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4.按医嘱给予抗生素及扩血管药物,并观察药物反应。 5.如用石膏固定或用外固定支架者,按石膏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常规护理。

6.恢复期必须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尤其是肌腱损伤者,术后3天~4天后应立即进行伸屈指运动。

(三)健康指导

1.带石膏固定出院者应按期来院拆石膏。

2.带外固定支架出院者,遵医嘱随访,并注意保持钉孔的清洁和干燥。 3.按医嘱定时服药。

4.加强主动和被动运动,并逐渐加大运动幅度和量,直至手的功能恢复为止(肌腱损伤手术后,以主动锻炼为主;周围神经损伤手术后,以被动锻炼为主)。

十、游离皮瓣移植术护理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手术后被动体位时间久,生活绝不能自理,要有心理准备。

2.协助做好各种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出凝血时间测定等。

3.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卧床需要,劝 戒烟。

4.手术野皮肤准备:术前1天备皮,包括受区与供区皮肤。

5.术前1天,完成药物过敏试验及其它术前准备。 6.手术日晨按医嘱使用术前用药。

(二)术后护理 1.麻醉术后常规护理。

2.卧位:平卧14小时左右,患侧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双下肢桥式交叉皮瓣应四周垫稳,搬动时,双下肢同时抬高,防止皮桥血管蒂撕脱。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定期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必要时吸氧。

4.局部观察:遵医嘱局部使用烤灯照射,注意观察皮肤温度、颜色、毛细血管充盈,并与健侧对比。发现皮瓣血循环障碍,及时通知医生。

5.做好裸露部位的保暖,防止感冒及肺部感染发生。 6.预防皮肤感染:保持创面清洁及床单干净。 7.正确进行皮温测定,并与健侧皮温相比较。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发布日期:2009-9-16 17:27:00 点击次数:2362次 字体:[大 中 小]

目标一:能有效预防足下垂

1、 有足下垂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 能够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腓总神经损伤、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

3、 卧床休息时保持足背伸90度中立位,在足部置放一个软垫,避免足悬空。

4、 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的辅助用具。

5、 指导、督促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主动踝泵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6、 指导、督促截瘫、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被动作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

伸展活动,每日4次,每次15-20分钟。

7、 及时准确的记录护理过程。 目标二:正确摆放病人技体功能位

1、 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2、 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3、 肩关节:外展45度,前屈30度,外旋15度

4、 肘关节:屈伸90度

5、 腕关节:背屈20-30度,尺倾5-10度

6、 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15度

7、 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180度

8、 踝关节:背屈90度

9、 能在病情允许下有计划指导个体化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目标三:防范和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1、 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 能够准确采用AUTAR DVT风险评分表评估有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患者。

3、 术后患者抬高患肢时,不建议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4、 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每日四次,每次5-10分钟。

5、 病情许可时鼓励饮水2000ml/天,早期下床活动或离床坐位,有预防便秘的措施。

6、 指导患者避免吸烟,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

7、 运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护理单准确观察记录临床观察各项指标及护

理措施。

目标四:严防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

1、 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小册子。

2、 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中的内容,准确评估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

3、 保持患肢15度外展中立位。

4、 使用便盆时,患肢与便盆在同一水平线上。

5、 教会患者离床时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度。

6、 指导患者不可蹲/不可交叉腿/不可弯腰拾物/不可坐矮凳或软沙发。

7、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助行架/长杆辅助器/坐厕加高器。

8、 按照《使用防跌到评估及措施单》中的内容,防跌到护理。

9、 发现患者患髋突然出现弹响声、活动受限、双下肢不等长时及时报告医生,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单》中记录。 目标五:保持有效的下肢骨牵引

1、 建立骨牵引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单。

2、 保证牵引绳在滑车内;防止牵引架向一侧倾斜。

3、 下肢牵引床尾摇高20~25cm度。

4、 保持牵引绳要与患肢长轴长一直线。

5、 牵引重量不能随意增减;量要悬空,不能碰地上或床沿。

6、 严防在转移体位时放松牵引。

7、 严防棉被/衣物压放牵引绳。

8、 发现牵引弓脱落、移开及时报告医生调整,并记录。

目标六:防止断肢再植/皮瓣转移组织循环不良

1、 有观察断肢再植/皮瓣转移组织血运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 按照《断肢再植/皮瓣转移组织血运观察护理单》,准确评估断肢(指、趾)再植、皮瓣移植的患者。

3、 保持室温24-28摄氏度。

4、 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

5、 正确使用床托架,避免患肢受压。

6、 严禁按摩与热敷患肢。

7、 指导患者术后避免吸烟、喝咖啡、茶和可乐。

8、 正确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15-30cm。 目标七:及时发现膝关节手术后腓总神经受压/损伤

1、 评估患者手术肢体的体位。

2、 观察膝部绷带包扎松紧情况,以能伸入一指为宜。

3、 按《外周血循环观察评估护理单》评估标准评估患肢皮肤温度、皮肤颜色、足背动脉博动情况、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及肢体肿胀情况并记录。

4、 发现病人患肢足部不能背伸或背伸乏力,发现患肢小腿前外側伸肌及足背前、内側出现麻痹感等感觉障碍情况时马上报告手术医生。

5、 准备好拆除伤口敷料及加压包扎绷带的准备。

6、 组织护士学习腓总神经受压/损伤的临床观察及典型个案分享。 目标八:保持颈椎损伤/手术后病人呼吸道通畅

1、 收治颈椎损伤前及颈椎手术前常规准备吸氧、吸痰装置。

2、 教会病人深呼吸及正确咳痰方法。

3、 颈椎术后24小时内每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

如有以下异常情况,马上报告医生:引流量>100ml/h,呈血性,持续3小时,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引流量术后12小时内突然减少,患者出现颈部肿胀,呼吸困难,提示有颈部切口血肿发生的可能。

4、 在高级责任护士或专科护士指导下运用颈椎损伤/手术患者呼吸功能观察护理单。

5、 痰液粘稠度3度伴排痰困难、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病人、颈椎手术后患者出现颈部肿胀,呼吸困难或颈围增粗、血氧饱和度〈90%的患者准备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套管、呼吸气囊等急救准备。 目标九:提高脊柱骨折病人翻身的安全性

1、 有脊柱专科翻身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 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病请、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

3、 翻身前有告知患者翻身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4、 每2-4小时翻身一次或根据病人需要翻身。

5、 有足够人力和使用正确的轴线翻身方法。

6、 翻身前后放置好各种管道,保持管道通畅。

7、 指导具有配合能力的病人全身放松,双手交叉放置胸前,双腿曲起。

8、 翻身过程始终保持患者头、颈、肩、腰、髋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符合生理曲度。

9、 翻身过程有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询问舒适度。

10、 翻身时为患者保暖,保护病人隐私并防止坠床。

11、 翻身时为患者背部有翻身枕支持身体,两膝之间放有软枕并使双膝呈自然弯曲状。

12、 准确记录翻身时间。 目标十:正确使用助行器

1、 根据《肘杖护理单》评估内容:使用前评估双上肢肌力需达到四级、双下肢

三级肌力以上。

2、 正确调整助步器高度:患者仰卧,双手放身旁,测量自尺骨茎突到脚后跟的距离再加

2、5cm。

3、 协助并指导患者正确离床:关节置换患者从术側离床;下肢骨折后、截瘫、不完全截瘫、下肢单側无力患者从健側离床。

4、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步行前站立在助行器中间,双足尖与扶手側脚架在同一水平线上;行走时先向前移动助行器20cm,健側先迈步患肢后移动助行器中间。

疾病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 常规处理 1. 保证足够的氧供,机械通气维持PaCO2 34~38mmHg,可使用短暂的过度通气(<2min)以快速降低过高的ICP。 2. 足够的循环血量,维持血红蛋白在110g/L,HCT在0.35以上,血浆白蛋白接近40g/L;维持每8小时阶段出入基本平衡,保证水电介质和内环境稳定。 3. 4. 5. 病情需要时,应行血肿清除,颅内压监测。

避免高体温,允许给予冰毯控制低温状态(T在36~37度左右)。 主要经胃肠的低热卡代谢支持(对成年人,最大热卡供给量为15~20Kcal/kg/24小时);避免高血糖,控制血糖在5~7.5 mmol/L;避免低钠血症,允许性的高血钠值为150mmol/L。 6. 头位抬高30~45度,头部处于中立位。

二.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 经验性治疗选择有利于通过血脑屏障药物:罗氏芬(头孢曲松)2.0 qd或特治星4.5q8h。 2. 当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应完善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尽快转为目标学治疗,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三. 颅内压>15mmHg,适当给予20%甘露醇100ml ivgtt q6h。 四. 早期给予充分的镇静

给予丙泊酚(得普利麻)30~80mg/h或咪唑安定(力月西)3~5mg/h。

1

五. 为控制脑水肿,给予控制性降压,减少内源行二茶酚胺释放 1. β1受体拮抗剂美托洛尔(倍它乐克)0.03~0.05mg/kg iv q6~8h,25~100mg po bid+中枢性的α2激动剂可乐定0.3~0.8ug/kg iv q4~6h。控制目标:成年人维持CPP在60~70mmHg。 2. 小剂量的前列环素(凯时 0.4~0.8 ng/kg/min)可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并有修复损伤的血脑屏障的作用。 六. 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1. 2. 早期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40mg iv qd 恢复肠内营养后,即更换为H2受体阻断剂(雷尼替丁)0.15 bid 七. 预防继发性癫痫

早期给与鲁米钠0.1 im q12h,开放饮食后替换为丙戊酸钠片0.2tid,并注意监测血药浓度。 八. 营养脑细胞及促醒药物 1. 2. 早期给予脑复康8.0 qd,慎用尼可林。

脑水肿高峰期过后,可给予适当促醒药物:醒脑静30ml qd。

九. 老年或较长时间机械通气者,可适当给予化痰药:沐舒坦/伊诺舒90~150mg qd.。

外科大手术后处理常规

常规处理 1. 2.

维持呼吸稳定,保证足够的氧供。 监测血流动力学

3. 4. 5. 早期禁食,观察胃肠道恢复情况。 注意各种引流管道的位置和引流情况。 保证水电介质和内环境稳定。

上腹部手术

一. 抗生素使用: 1. 常规上腹部手术(胆囊,胃,脾切除等):给予二代或三代头孢,如达力欣3.0 bid 2. 消化道穿孔手术:针对G-及厌氧菌,选择酶抑制剂,舒普深2.0 q12~8h或特治星4.5 q8h联合灭滴灵0.5 bid 3. 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或感染性休克:选择泰能/美平 0.5~1.0 q8h 4. 常规进行腹腔引流液培养,长时间机械通气者加做痰培养,明确感染菌,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 二. 止血药物使用 1. 2. 预防使用:止血敏3.0+PAMBA 0.6 qd 1~3天。

伴有活动性出血:加用立止血 1ku iv/im q12h 必要时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400u q12~6h,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物质。 3. 保守治疗无效,随时与专科联系,必要时外科干预。

三.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1. 2. 早期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40mg iv qd~bid 恢复肠内营养后,即更换为H2受体阻断剂(雷尼替丁)0.15 bid 四.老年或较长时间机械通气者,可适当给予化痰药:沐舒坦/伊诺

3

舒90~150mg qd.。 五.营养支持

1.早期应激过后,可进行营养支持,初始以肠外营养为主,可加用谷氨酰胺(力肽)。

2.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尽早开通肠内营养。

肝硬化门脉高压断流手术

一. 抗生素使用:常规二代或三代头孢,如达力欣 3.0 bid 二. 降低门静脉压力:生产抑素 施他宁 3mg q12h 5~7天 三. 止血药物使用 1. 2. 预防使用:止血敏3.0+PAMBA 0.6 qd 1~3天。

伴有活动性出血:加用立止血 1ku iv/im q12h 必要时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400u q12~6h,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物质。 3. 保守治疗无效,随时与专科联系,必要时外科干预。

四.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1. 2. 早期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40mg iv qd~bid 恢复肠内营养后,即更换为H2受体阻断剂(雷尼替丁)0.15 bid 五.减轻肝脏负担,改善肝功能 1. 2. 使用肝用氨基酸(肝安),慎用脂肪乳,减轻肝脏负担。 合并肝酶或胆红素升高,可使用护肝药物:古拉定/阿拓莫兰2.4 qd 或 易善复465mg bid 3.

预防肝昏迷:加用谷氨酸钠及谷氨酸钾 2~4支 qd

重症胰腺炎

一. 抗生素使用: 1. 早期以预防为主,选择胆道浓度高及血胰屏障通过性好的药物:舒普深2.0 q12~8h或特治星4.5 q8h 必要时加用灭滴灵 0.5 bid 2. 3. 并发严重腹腔感染,针对G-杆菌,选择泰能/美平 0.5~1.0 q8h 注意深部霉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二. 抑制胰酶分泌 1. 2. 生产抑素 施他宁 3mg q12h 5~7天 乌司他丁 10~20u q6h 三. 减少胃酸分泌,预防消化道出血:洛赛克40mg iv bid 四. 改善胰腺微循环:PGE(凯时)10~20ug q12h 五.营养支持

1.早期应激过后,可进行营养支持,初始以肠外营养为主,可加用谷氨酰胺(力肽)。

2.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尽早开通肠内营养。

常见内科系统疾病 合并肺部感染

一. 抗生素的选择 1.

患者来自于社区,胸片没有提示大片(超过2个肺野)的感染

改变:单用二代/三代头孢或奎诺酮类 如达力欣3.0 bid or 罗氏芬 2.0 qd or 可乐比妥 0.5 qd/拜复乐0.4 qd 2. 患者来自于院内,短期使用抗生素或胸片无大片实变:联合二代/三代头孢+奎诺酮类。 3. 患者来自于院内,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胸片提示有较严重的感染病变:单用酶抑制剂或联合奎诺酮 舒普深2.0 q12~8h or 特治星4.5 q8h 4. 患者长期住院,反复使用抗生素,已有耐酶病原学结果,或胸片提示两肺广泛严重病变:选择四代头孢 马斯平2.0 q8h 或 泰能/美平 0.5~1.0 q8h 5. 入科后尽早完善各系统的病原学检查,必要时使用纤支镜防污染毛刷取得真正病原学诊断,力争迅速转为目标学治疗,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二. 老年或较长时间机械通气者,可适当给予化痰药:沐舒坦/伊诺舒90~150mg qd。 三. 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1.早期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40mg iv qd 2.恢复肠内营养后,即更换为H2受体阻断剂(雷尼替丁)0.15 bid

合并心功能不全

一. 以左心功能不全为主 1.

改善氧和,减少肺间质渗出。

2. 多巴胺40 mg+多巴酚丁胺80 mg及米立农 10~15 qn 两者交替使用。 3. 根据CVP,液体出入情况,适当使用利尿剂,必要时可行有创/无创心功能监测。 二. 以右心功能不全为主 1. 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右心后负荷:前列腺素PGE 凯时10~20ug q12h 2. 减轻肝脏淤血,改善肝功能:古拉定/阿拓莫兰2.4 qd 三. 急性心肌梗死:改善心功能的同时,加用抗凝药物 1. 2. 低分子肝素:速碧林/克赛 0.4ml q12h 阿司匹林0.1 qd + 波力维 75 mg qd 四. 营养心肌治疗:有明确心肌酶谱的异常或影响学流动力学的心律失常可选用 1. 2.

合并肾功能不全

1. 2. 避免使用肾毒性的药物,保证肾脏灌注,减轻肾脏负担。 改善肾脏微循环:凯时10~20 ug q12h 或 小剂量的多巴胺极化液:10%GS+10%KCL+25%MgSO4+RI FDP或果糖液5.0~10 qd (<5ug/kg/min)。 3. 4.

适当使用利尿剂:速尿或利尿合剂(总量不超过1200mg/日)。 必要时使用CRRT治疗。

附录:几种特殊药物的使用规范

一. 生长激素 1. 适应症包括:大面积烧伤,严重营养不良(促进营养支持效果),COPD或大手术后脱机困难,各种消化道瘘急性应激后促瘘口愈合。 2. 使用时除严格掌握以上适应症外,需监测氮平衡以及动态观察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指标,并且注意避免高血糖及水钠潴留。 二. 白蛋白 1. 2. 短期提高胶体渗透压,纠正低蛋白血症。

大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合并多个脏器衰竭的患者,同时合并血清白蛋白<30g/L。 三. 丙球及胸腺肽 1. 2. 短期内提高机体被动免疫功能。

有明确免疫功能低下指证,需有5天内体液及细胞免疫化验。

Swan-Ganz导管

临床上一些监测指标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其它的一些浅表体征,限制了人们对于疾病疾病严重程度的认识,随着危重病医学的迅速发展,人们更加渴望了解危重病患者主要器官功能状况。尤其

8

是血液循环相关的各种生理及病理变化,逐渐产生了由实验到临床的血液动力学监测技术和理论,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应用使心排出量的监测各种血管阻力测定和计算成为现实,进一步发展使血流动力学增加了许多新的极有价值的内容。如人休中心体温、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氧供给、氧摄取和多种物质的代谢监测,对危重病人的整体监测和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近年来人们不仅重视整体监测,更加重视主要脏器的监测,如脑循环、冠循环等这些主要脏器在危重病抢救过程中是成功的关键。

Swan-Ganz导管进行危重病人的监测在欧美已近三十年,但在ICU使用的指征,导管的安全性,对导管获得的大量数据的正确解读和如何指导临床抢救,能否降低危重病人的死亡率,一直争论不休,临床上还需大量的工作对判定Swan-Ganz导管带给病人的益处。

上一篇:中学生论文范文下一篇:医疗学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