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与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2023-10-07

审美教育与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基本职能, 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美育可以激发人们坚定信念。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情感常常使每一件在它的影响之下产生的事物具有特别的、浓厚的趣味, 它甚至使事物具有特别的魅力, 特别的美。”音乐教育在完善人格、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学习和欣赏, 在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 使人得到了人生搏击的勇气和信念, 给人以无限的力量去战胜不幸, 从而去创造新生活。那么, 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操作。

1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是美育的首要任务。一个不能欣赏高雅艺术的人不是一个审美型的人, 也不是合格的现代人, 如果一个大学生只能接受流行音乐、地摊文学, 那他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通过音乐教学, 要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让学生分清美与丑, 辨明雅与俗。高师音乐教材中的作品, 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本身的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诸方面的要求编选的, 在重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体现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兼顾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 大都是一些久经考验的优秀声乐、器乐作品, 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利用, 可以起到美育的导向作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但这必须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要上好自己的第一堂课, 开好第一次歌曲演唱会、办好第一次音乐欣赏活动。通过这些工作, 让学生初步懂得一点音乐的社会功能, 音乐对人类生活和开发智力等方面的作用。

2 重视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 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 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 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 以便面对全体学生, 让大家都能够接受, 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 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说, 音乐课的每一环节, 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 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 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 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快感。

3 努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 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 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 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 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 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 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总之,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就要让学生多听各种类型、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 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丰富生活阅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一是要靠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 去体验音乐、理解音乐, 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 实现师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全面发展过程。

4 注重课堂教学

(1)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 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 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 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 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 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 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 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 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 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 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 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 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一首歌 (乐) 曲的不同音响资料) , 挂图、幻灯片, 录像片、图片等等, 可增加信息量, 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 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 (奏) 等方式进行, 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 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 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 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 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 可拓宽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形式, 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 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 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 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 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 激发起学习兴趣进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 趣味盅然。

总之,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就要让学生多听各种类型、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 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丰富生活阅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一是要靠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 去体验音乐、理解音乐, 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 实现师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全面发展过程。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所以,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审美能力是人们在长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能力。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 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 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7.

[2] 徐寅.音乐教育怎样才能成为审美教育[J].北方音乐, 2010 (1) .

审美教育与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提升学生审美观念的重要一课。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对于人文教育、美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高校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的价值便在于通过不同的音乐体验,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平衡综合的逻辑思维,满足青年人的审美需求。虽然音乐教育对于高校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校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兴趣普遍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针对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了针对性的分析,希望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分析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素质教育;审美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音乐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社会文化的现代美学鉴赏的新格局逐渐形成,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同时,对于教育的审美价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由于年龄等因素,思想较为成熟,对于美有了一定的认知,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鉴赏能力、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等还没有完全形成的能力的培养。高校音乐教育需要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升其自身的审美价值,需要在不断探索中找到新的视角,对审美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对未来社会人才的审美视角和审美心理产生一定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对于高校的音乐教育势必产生更加高的要求,如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体现社会性和艺术性是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高校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角度

通过高校的音乐教育,能够宏观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角度,对审美认知的形成也有极大的助推作用。音乐通过营造氛围,能够对人产生心灵的净化作用,通过正确的引导,能够对人的审美能力进行深入挖掘,提升审美的能力。

2高校的音乐教育能够立足于社会美德

高校的音乐教育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立足于社会美德,引导人们的内心对美的感悟,对人才的审美认知进行优化,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健康的审美价值观。

二、高校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现状分析

高校音乐教育本来是提升学生审美价值的非常重要的途径,但从近几年来音乐教育在高校的执行情况来看,并没有起到提升学生审美的作用,主要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音乐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俗不同等因素导致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许多大城市的学生,从小接触过系统的音乐训练,有些同学甚至掌握很多门乐器的使用,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而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生长环境的限制,没有机会接触的到系统化的音乐课程,有些同学甚至没有上过音乐课。这样巨大的差别导致高校音乐教学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我国的美学教育及审美课程本应该在中学时候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许多同学来自农村,学校的现实条件根本无法满足教学大纲的需求,因此根本无法培养出具有基本审美能力的人才,这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展开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老师对教育目的理解偏差、音乐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极大的问题,就是音乐教师对于高校音乐教学的目的、教育任务等理解上有偏差和误区,导致高校音乐教育无法深入推行。老师对于自己传授的课程不重视、不熟悉,就无法把精髓传递给学生,更不要奢望能够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价值了。还有些老师在进行高校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一直沿用过去传统音乐学院的教育方法,导致学生对于音乐教育的兴趣大打折扣。许多学生反映,高校音乐的教学模式与中学音乐教学模式没有本质的区别,没有在音乐课堂上学到新的知识。高校音乐教学内容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内容陈旧,无法吸引现代的年轻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缺乏合理的评价系统

当前,不同高校的音乐教育水平也参差不齐,势必导致学生审美价值的提升有所偏差。由于现在对于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目前仍然没有形成一套合理的评价系统。如果没有评价的系统和指标,就无法对教学成果做到及时的反馈,导致对学生的审美价值的提升程度了解不够,极不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展开,致使高校音乐教育工作具有极强的随意性。一些高校通过文艺活动汇报演出等评定学生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能力,这些都是极其片面的,不能完全正确地反映出学生现有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能力。

三、针对高校音乐教育问题的具体分析

1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层教学

每一個学生都有自身不同的情况,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将锻炼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对每个等级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每个等级上的同学,分别设定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同一等级上的同学,也要根据音乐基础状况等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组别。通过具体的分层教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潜力的发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近十几年来,互联网技术方兴未艾,各个行业像信息化数字化整合,高校音乐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互联网先进技术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音乐教育的资源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提供的书本与乐器,互联网线上资源丰富,学生可以在网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资源,音乐教育的形式趋向于一种自主化的新型模式。高校音乐教育应该紧跟时代浪潮,给学生创建更加便捷的网络环境,改变原有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单一教学模式。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进行网络资源的共享,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音乐评比活动,在相互鼓励和促进中共同进步。我们通过网络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快乐的大环境。我们还可以通过建设各种个性化的音乐网站,适应不同学生不同的音乐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享受信息化教育的优势,随时随地获得音乐的熏陶。通过这种音乐教育模式,学生的音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提升,审美空间得到扩展。同时,老师要从意识上重视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作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时俱进。

3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我们运用上述方法提高高校音乐教学有效性后,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进行师评、学生分组评价也可以进行师生互评等,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反思此次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在老师的总结和激励中,学生会更多的反思感悟此次教学活动中的经验与收获,在教学过程中也达到了学习与巩固的目的,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和进步。在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能对过程中的不足及时予以提醒,让学生恰当地进行改正和完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全方位能力的提升,同时,对高校音乐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结

本文针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现状分析、针对高校音乐教育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做了具体的阐述,希望学生们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能充分认识到这项课程对于审美价值提升的重要性,并希望本文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分析有所帮助。

[参 考 文 献]

[1]程德祥.电影音乐在音乐艺术教育中的审美价值[J].电影文学,2012(14):156—157.

[2] 张靓.略谈职校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J].科技资讯,2014(31):162—164.

[3] 薄巍.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审美价值[J].新课程:小学,2012(01):112—112.

[4] 陈媛.论视唱练耳教学中审美价值的体现[D].湖南师范大学,2013.

[5] 平丽华.浅谈影视音乐的审美价值及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电影文学,2010(06):147—148.

(责任编辑:张洪全)

审美教育与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现代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学生知识文化素养的学校教育,在学科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将教育教学改革理念贯彻落实到学科的课堂教学内容中,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其重要的教学目标。本文就是对小学音乐学科中审美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问题浅析

引言:所谓的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使得学生具有欣赏美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文学、艺术等作品中存在的美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感受、评价。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所提升。

1.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1 提升学生的感知力

审美能力的形成需要具有对美的感知能力,只有感受到美,才能学会欣赏美以及评价美,由此可见,感知能力的培养在审美教育教学中也是极为重要的。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利用听觉器官感受捕捉音乐的美,以此使得学生感知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1]。比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学生《致春天》这首歌时,会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小学生通过聆听歌曲的内容感受春雨、小鸟带来的春意,从而体会到春天的美,进而体会大自然的美。

1.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还能够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激发。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大多数会先让学生聆听音乐歌曲,然后让学生对听到的内容进行想象,以此启发学生对音乐进行赏析,这样的音乐教学在使得学生审美能力获得培养的同时,也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进而促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激发与提升,更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1.3 引起学生对音樂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本身就对音乐感兴趣的基础上,增加了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从而对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也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进而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提高。

2.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

2.1 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

受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往的音乐教学并没有受到学校以及教师的重视,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多数教师更着重于语文、数学等在考试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一类学科,而对音乐、美术等偏向于素质培养的这类学科的重视程度极低,部分小学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让学生听听音乐或者讲解一下简单的音乐知识,也没有加深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的理解,而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缺乏一定的认知,使得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无法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2]。

2.2 学唱的教学模式不合理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唱,学生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使得小学生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学到了相关的音乐知识技能,却没有让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以及审美能力获得相应的培养。比如,有的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牧羊姑娘》这首歌曲的课堂教学时,教师会反复的唱或者用教学设备反复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学唱,教师有对学生讲解《牧羊姑娘》这首歌曲正确的唱法,却没有对学生讲解歌者的情感,使得学生对于歌曲中所包含的情绪与情感的变化无法进行深刻的理解,以至于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曲时的效率并不高,而且在这种反复学唱的过程中还会感觉到枯燥乏味,降低学习效率。

3.小学音乐审美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3.1 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于音乐的心理需求,也无法实现新型教育教学理念的贯彻与施行,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对以往的音乐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使得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不再以传统的学唱方式为主,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不仅要传授学生唱歌的技巧,还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游戏教学、课堂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此让音乐审美教育教学能够顺利开展。例如,教师在教授二年级学生学唱《郊游》这首歌曲时,可以先利用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体会郊游的快乐,然后引出学生将要学习的歌曲,让学生对《郊游》这首歌曲进行聆听,并要求学生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出与郊游相关的动作,使得学生可以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畅游的快乐,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3.2 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以往的音乐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方式也较为乏味,这就使得学生无法通过单一的教学内容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相关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得音乐审美教育的教学活动更容易开展;或者可以在曲目上选取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使得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避免受到现代社会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3]。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关于歌曲的创作背景或者关于作者的一些创作经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了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向学生传达出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美,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4.结语

通过上述对小学音乐中审美教育的分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养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教学理念的实行。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以及音乐审美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佳.有关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若干问题探析[J].音乐时空,2015(11):185.

[2]冯宇.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龚晓丹.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0);45.

审美教育与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音乐作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重要课程,在初中教育阶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对提升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有着很大帮助。本文通过对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应用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的阐述,并结合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就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中的情感教学的应用策略给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关键字: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情感教学;运用策略

引言: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是人类情绪和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音乐的表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情感的抒发和宣泄的过程。所以,初中音乐审美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在音乐审美教育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从而保证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音乐的魅力,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升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一、初中音乐教学应用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1.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初中教育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应用情感教学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和突破。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积极实施情感教育是各方教育机构和老师对音乐教育的充分肯定,它能够促进初中音乐教育更好发展。音乐审美教育融入情感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2.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情感教学融入到初中音乐审美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内在魅力,让学生学会鉴赏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帮助老师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另外,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启迪人类心灵的艺术形式,音乐自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通过情感教育可更好地将音乐的感染力表现出来,并且进一步提升音乐教育感染力。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主要通过声音的方式来表现,進而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和感情,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所以,要想实现音乐的感染力,真正深入人心,就需要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而缺乏感性认知的人是无法真正体会到音乐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的。

二、初中音乐情感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对情感教学方法的认识不到位

现阶段初中音乐教学中,老师还没有完全掌握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认知水平。在初中音乐情感教学过程中,老师并没有遵循新课改要求,只是机械地将情感教育应用到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不高。久而久之,就会阻碍初中音乐教学的质量的提高,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最终导致情感教学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2.初中音乐情感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落后,音乐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完全实现既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这样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初中音乐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全面认识到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存在的差异性。音乐教学不是讲解理论概念,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而是要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初中音乐老师仍没有领悟透彻情感教育的真正含义,教学不能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高,大大降低了情感教学在音乐审美教育中的有效性。

三、初中音乐审美教育应用情感教学的策略

1.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初中音乐作品所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因素,需要老师深入地去挖掘,借助真正的音乐情感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情感方面更好地体验音乐作品。音乐教学其实就是情感体验教学。老师要在对教学内容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老师要将作品中所挖掘出来的情感因素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呈现和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另外,老师还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情境,将学生领入特定的环境下,让学生亲身体会美的享受,唤起学生音乐审美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运用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初中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学生只有在形成健全人格之后,才能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协同发展和进步。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维和情感方面的教育十分关键,因为思维和情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特别是情感教育,良好的情感教育会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3.做好音乐审美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激励性教学评价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初中音乐老师在评价学生过程中,要本着鼓励、引导的态度,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从而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保证学生能够拥有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另外,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充分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随着音乐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个性审美意识会渐渐产生。所以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这些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发展情感个性以及音乐个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是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它能够将丰富的情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进而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最终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维婷. 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3):81-81.

[2]张锦连. 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J]. 才智,2017(23):117-117.

审美教育与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课标 》揭示了音乐教育的本质 — ——审美 。 从理论上来看 , 音乐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 她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 也就是说,审美体验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是末。 但遗憾的是, 在我们现实的教育中,却实实在在的是本末倒置。 笔者认为,这种状况最主要的根源来自广大教育工作者陈旧的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和评价往往以学生在音乐技能方面达到了什么程度来衡量音乐教育质量的高低,评价重结果清过程,重量化而轻质量。 考级热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应该明白,真正的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科目(特别是智育)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教育过程本身比教育结果更为愉快、轻松,但我们所见到的现实课堂教学却并不是如此。 我们常常看到一节课中,老师为了使学生掌握某一技巧唱好歌曲, 而不惜一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训练,他们认为掌握了技巧也就自然而然有了审美体验。 于是,悠扬婉转的歌曲在学生的口中却成了小和尚口中的无心经了。 其结果虽然达到了技能技巧的熟练,但没有深层次审美内涵和意蕴的表达,其演唱也只是没有灵魂的外壳罢了。

音乐教学活动应重在审美体验,重在感受。 其教学内容除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还包括音乐感受,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 而不是以技能知识获取多少为目标。 而我们的学生在目前课堂教学中, 在现行的评价机制之下,只能说是爱音乐而不是爱音乐课。 老师把“双基”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或唯一目标,又怎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又如何去审美,如何去体验,如何去创造。 音乐的美也就永远无法体现在课堂之中,也就永远无法去感染学生。

1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绝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不是搞“精英教育”。 所以,我们一定要勇敢地淡化“双基”,把注意力转向对学生兴趣、情感和创造力的培养,以审美体验为教学核心, 让学生时刻保持着一种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和愉悦体验。

2要把课堂让给学生

传统的授课形式中,教师是学习的主宰者、中心点,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学中缺少学生的参与,缺乏民主、融洽、活跃的课堂气氛,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我们应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主体成长发展的需要和现有水平去实施教学计划。 师生之间不应是单纯的知识授课关系,而要树立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知识融入情感交流活动中来学习, 尊重学生, 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要努力营造这一种和谐轻松, 师生双向交流的宽松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各种音乐审美活动中,这样才能“润物细无声”,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必须优于目前的课堂教学。

3改变评价机制

《课标 》中指出 :“音乐课程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你,着眼于评价教育、激励与完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的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因此,我们的评价观念首先要改变,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我们教育的成果绝不是有几个人在某某大赛上获了大奖, 某次检查全部过关等等。 我们的教育不是为几个人,而是为了全体学生。 我们还要认识到,我们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过程中,而不是只注重结果。 如果我们用一般学科考试的方式方法来对待音乐考试, 不仅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科学的、准确的客观的评价,而且也背离了音乐学科自身的规律和特征。 最后,我们还必须改变评价的体系,依照《课标》的要求,依照音乐学科的特点,依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音乐课堂的评价体系必须多元化,只有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才能形成准确、公正的评价,这样既能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我们只有端正自己的认识,以科学、辩证的眼光来对待音乐教育,还音乐教育“审美”的本质,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态度和习惯,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意识和情趣,最终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我们的教育才会是真正“为人”的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音乐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教学活动应重在审美体验,重在感受。在音乐课上要把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权力和方法交给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要把课堂让给学生,最后,还要改变现有的评价机制。只有还音乐教育“审美”的本质,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态度和习惯,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意识和情趣,最终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我们的教育才会是真正“为人”的教育。

审美教育与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音乐是人文科学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同时, 音乐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作为审美教育的首创者, 德国近代美学家席勒认为, 人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 由没有灵魂的动物变成拥有灵魂的个体, 在这其中必须架起一座桥梁, 那就是艺术审美教育, 让艺术充当使人恢复健康、具有美的心灵和人性的灵魂之师。通过审美将感性的人转化为审美的理性的人。在这变化过程中, 人在审美状态时的灵魂得到了净化。而在这一过程中艺术教育就显现出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华民族自古就非常注重审美教育。大教育家、古圣先哲孔子就提倡六艺 (即“礼乐书数射御”) , 并把音乐摆在第二位。经过学习教育, 读书人大都能知美丑、辨善恶, 成为洁身自好的君子, 不屑于与贪婪的小人为伍。正如“大乐与天地同和”。这里说的乐, 是音乐欣赏, 也就是审美。

近代, 蔡元培先生首倡把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 使人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用艺术、美学教育人们陶冶情感, 是人们获得高尚纯洁的习惯, 而一些污浊的思想逐渐消蚀。由此可见, 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美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性、个体心灵净化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当前, 学校音乐教育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首先, 音乐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为了追求升学率, 变相的补课, 很多学校只在低年级开设音乐课, 有的学校甚至取消音乐课。现在很多中学、音乐课有的是两周上一节, 有的更是形同虚设, 都被班主任老师要去, 做了自习, 孩子们唯一的一点轻松快乐的时光也被夺走了。第二, 注重经济利益, 无限制地扩招, 音乐教室、活动室被改造成教室、宿舍。以牺牲学生群体的审美教育来获取经济效益。有些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课, 虽然有专门的音乐教室, 可是里面的桌椅缺失和损坏严重。第三, 音乐教育没有长远的计划和可行的方案与目标。一般是上级有什么活动文件, 下面就搞什么活动, 临时凑数。学校音乐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未来全民审美素质的高低。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审美文化媚俗化与民族文明失落的悲剧。

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培养具有较高审美修养的、综合能力强的社会人才。我们教育的对象处在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期, 有最旺盛的生命力, 最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求知欲非常强烈。“美国《音乐教育研究》1993年的一项调查表明, 在中学的角色行为模范比例中, 音乐教师最高, 为36%, 英语教师28%, 体育教师7%, 校长1%”。这一结果显示, 音乐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我们要利用音乐教育在青少年身心成长中的重要性, 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运用高雅的文化去熏陶和感染他们的心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由于音乐它表现情感, 它赋予情感以形式, 它培养能够接受情感形式的感官, 因而, 音乐教育最突出的特征是情感教育和感觉教育, 其最大优势还是表现在人类情感的陶冶、灵魂的净化上, 这一点是任何其他教育所望尘莫及的”。一首优秀的声乐和器乐作品, 不仅让人能从感官上和听觉等方面得到享受, 更多的是唤起人们内心情绪体验。歌曲演唱, 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对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也有着特殊的作用。它通过感受优美的旋律与歌词的意境、通过审美过程的渗透来充实学生的灵魂和思想, 从而影响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这种情绪是直接的。

在一些校园艺术周或纪念活动中, 合唱通常作为重要的表演形式, 选择的作品往往是一些歌唱祖国、热爱家乡以及一些优秀的中外艺术歌曲和校园歌曲。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积极向上、朗朗上口;节奏或平稳或欢快跳跃;演唱形式丰富多样;歌曲内容健康、清新、感情真挚, 富于时代感和朝气蓬勃的精神。如多声部混声合唱《祖国颂》, 被称为建国以来最优秀的合唱曲目之一。作品结构宏大、旋律优美动听、表现形式多样。如:朗诵、领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合唱, 表现了祖国到处都是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展现出我们伟大祖国正走入了社会主义的崭新时代, 整个作品气势磅礴、催人奋进, 唱者听者无不为之感动, 心潮澎湃, 深深激起了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 使学生更加勤奋学习, 励志报效祖国。

音乐不仅可以调节情绪, 使人快乐, 另外, 音乐还能够开发智力。这是当下人们普通认同的观点, 也是现在社会上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之一。音乐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近几年, 有研究发现, 弹琴的孩子在英语和电脑方面独具天赋, 实践证明在学琴的孩子中, 那些钢琴弹得好的学生更有耐心, 各科的成绩也都很优秀。

最后, 来谈谈音乐教育对美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性的培养。

“音乐是打开人类心灵的窗户, 美妙的乐音能穿透你的身体直抵心灵, 抚慰、感召、激发、震撼着我们;音乐也是最贴近心灵的艺术, 它给我们遐想, 给我们梦幻, 给我们画境和诗意, 给我们淡泊和宁静, 也给我们喧哗和骚动”。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多梦的年龄, 他们爱幻想、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梦想, 经常给学生欣赏一些旋律优美抒情的乐曲, 如舒曼的《梦幻曲》;情绪激昂向上、向往人类和平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等。能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美, 音乐内容的健康向上, 达到净化灵魂的作用。

“音乐是驾驭人类精神的王者, 让我们灵魂升华, 让我们精神净化。一首交响曲会带着磅礴的历史巨响, 引你进入如梦如幻的时空宇宙, 在沉醉痴迷中获得美的享受。一首宗教音乐会使你如闻天上的伦音, 使你肃然、释然。音乐是一种自我解放, 也是一种智慧和良知的呼唤。”

当然也不是说学习音乐就都可以使人变美、变得高尚, 就有那些自认为是学艺术的大学生, 梳着怪异的发型、穿着奇装异服, 言谈举止却粗俗, 上课时发短信, 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种不尊重。也不具备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风范, 这说明他们的审美判断出现了偏差。音乐教育工作者, 运用音乐的特殊功能对他们实施审美教育, 将意义深远, 因为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些学生, 而很可能是影响几代人的事情。

音乐作用于人的是精神。一个人审美情趣的培养是长期、渐进而又复杂的, 也是受益终身的, 效果显现于个体每一阶段的成长过程之中。作为教育者和教育部门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民族的未来, 重视学校音乐教育, 为审美教育健康发展尽职尽力。

摘要:音乐教育是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 使人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用艺术、美学教育人们陶冶情感, 是人们获得高尚纯洁的习惯, 我们要利用音乐教育在青少年身心成长中的重要性, 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运用高雅的文化去熏陶和感染他们的心灵。

关键词:音乐,学校审美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冰.论音乐在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J].中国音乐教育, 2006, 5.

[2] 郭声健.把根留在校园[J].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 107.

上一篇:教育装备与学校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威海对外加工贸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