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时代的通信行业特征论文范文

2023-09-23

3G时代的通信行业特征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后3G;LTE;WiMAX;组网

Outlook for Beyond3G Technology

LI Bin

(Institute of Command Automation,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7, China)

Key words: Beyond3G; LTE; WiMAX; network construction

随着3G技术的商业化,3G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享受其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我们可以预见,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现有的3G将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无线通信系统呈现出移动化、宽带化和IP化的发展趋势,在此形势下,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MT-Advanced,也就是我们说的4G技术,4G是一个无缝网,能实现全球范围内多个移动网络和无线网络的无缝漫游。其通信具有良好的覆盖性,传输速度更快,频谱利用更高,通信方式多样,业务更加灵活,但通信费用更低,兼容性更加平滑,能从第2代、第3代通信系统平稳过渡。4G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基于IP的移动网络,全IP的核心网采用IPv6,在IP网络上实现话音和多媒体业务。目前,LTE[1]、UMB[2]、WiMAX[3]和IEEE802.20[4]是向4G演进的主要标准,前两者将实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后两者将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

1 后3G技术简介

1.1 LTE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提出的3G的演进,其目标是向着“高数据速度、低延迟和优化分组数据应用”的方向演进,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以OFDM/FDMA技术为核心,下行链路采用频谱效率高的OFDMA为调制方式,上行链路采用FDMA,既降低发射终端的功率比,又减少终端的体积和成本。

与3G相比,LTE具有如下技术特征:通信速率提高了,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频谱效率提高了,下行链路5(bit/s)/Hz,上行链路2.5(bit/s)/Hz;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具有严格的QoS机制,能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的服务质量;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25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降低了网络时延,U-plan(用户面)<5ms,C-plan(控制面)<100ms;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的数据速率;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LTE系统在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基础上引入IP网络的特点,以更好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

1.2 UMB

UMB(Ultra Mobile Broadband,超移动带宽)是3GPP2基于CDMA2000在后3G时代的演进技术,是以OFDMA技术为基础、专门针对无线移动环境和实时应用优化的移动无线宽带系统,引入了基于MIMO(多路输入输出)、SDMA(空分复用接入)和Beamforming(波束赋性)等多天线技术,可以在达到更高传输效率的同时经济有效地支持各类具有QoS要求的应用。

UMB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高速数据传输,在移动环境下,系统基于20MHz传输带宽下载和上传的峰值速率分别可以达到288Mbps和75Mbps;增强的数据容量,在包括固定、步行以及超过300公里/小时的高速移动环境下均可提供大容量的语音和宽带数据服务;低时延,空中平均时延为14.3毫秒,支持VoIP、一键通和其它时延敏感的应用;增强的VoIP容量,在移动环境下,系统单扇区、20 MHz传输带宽下仍可以允许多达1000个VoIP 用户同时使用语音服务,同时不会降低并发数据服务的吞吐量;广阔的覆盖范围,大面积的广域网覆盖与现有的蜂窝网络相当,可以提供无缝漫游的广域覆盖或者基于热点区域的部分覆盖;完全移动性支持,UMB设计的各方面均考虑移动性支持,支持用户的无缝切换;组播,支持具有丰富多媒体内容的高速组播。UMB能够使纯IP以及各类可变包长的数据传输速度达到比目前商用系统更高的数量级。

1.3 WiMAX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接入互通)又名802.16,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城域网技术,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提出的一种新的空中接口标准。WiMAX的技术起点较高,采用了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OFDM/OFDMA、MIMO等先进技术。它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最高接入速度为70 Mbps,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提供优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服务。

WiMAX可以向用户提供具有QoS性能的数据、视频、话音(VoIP) 业务等丰富的多媒体通信服务,可以提供三种等级的服务:CBR(Con-stant Bit Rate,固定带宽)、CIR(Com-mitted Rate,承诺带宽、BE(Best Effort,尽力而为)。CBR的优先级最高,任何情况下网络操作者与服务提供商以高优先级、高速率及低延时为用户提供服务,保证用户订购的带宽。CIR的优先级次之,网络操作者以约定的速率来提供,但速率超过规定的峰值时,优先级会降低,还可以根据设备带宽资源情况向用户提供更多的传输带宽。BE 则具有更低的优先级,这种服务类似于传统IP网络的尽力而为的服务,网络不提供优先级与速率的保证。在系统满足其他用户较高优先级业务的条件下,尽力为用户提供传输带宽。WiMAX核心网络采用移动IP的架构,具备与全IP网络无缝融合的能力。

1.4 IEEE 802.20

IEEE 802.20即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MBWA),也被称之为Mobile-Fi。IEEE 802.20工作组的目标是制定一种适用于高速移动环境下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空中接口规范。在物理层技术上,以OFDM和MIMO为核心,充分挖掘时域、频域和空间域的资源,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频谱效率;在设计理念上,基于分组数据的纯IP架构应对突发性数据业务的性能也优于现有的3G技术,与3.5G(HSDPA、EV-DO)性能相当。

IEEE 802.20的主要技术特性如下:全面支持实时和非实时业务,在空中接口中不存在电路域和分组域的区分;能保持持续的连通性;频率统一,可复用;支持小区间和扇区间的无缝切换,以及与其它无线技术(802.16、802.11等)间的切换;融入了对QoS的支持,与核心网级别的端到端QoS相一致;支持IPv4和IPv6等具有QoS保证的协议;支持内部状态快速转变的多种MAC协议状态;为上下行链路快速分配所需资源,并根据信道环境的变化自动选择最优的数据传输速率;提供终端与网络间的认证机制;与现有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共存,降低网络部署成本;包含各个网络间的开放型接口。

2 组网构想

由于高通公司已经放弃UMB(EV-DO Rev.C)技术,由于出现不同意见以及缺乏公正和公开性,IEEE 802.20被IEEE-SA标准委员会暂停,至此,移动无线技术的演进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WCDMA和TD-SCDMA,均从HSPA演进至HSPA+,进而到LTE(分为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二是CDMA2000沿着EV-DO Rev.0/Rev.A/Rev.B,最终到LTE;三是WiMAX从802.16e演进到802.16m的路线。其中LTE拥有最多的支持者,WiMAX次之。

2.1 LTE与WiMAX分析比较

对LTE与WiMAX的技术对比可以看出:

1) 采用的技术相似度很高。都使用了相同或者相近的频带宽度、编码方式,都采用了OFDMA、MIMO等未来4G标准的主流技术,在未来有可能继续融合。

2) 兼容性方面,WiMAX(802.16e,移动标准)可以完全兼容WiMAX(802.16d,固定标准),在未来的4G中WiMAX(802.16m,长期演进)也可以完全兼容WiMAX(802.16e),对3G网络,可以开发传统手机与WiMAX相结合的双模手机解决这个问题。LTE FDD具有良好的向下兼容性,支持WCDMA/CDMA2000的演进,LTE TDD支持TD-SCDMA演进。在同一系统和终端平台上同时支持LTE FDD和LTE TDD技术将成为业界标准。

3) 频谱效率方面,LTE TDD和WiMAX都采用时分双工方式,不需要成对的频率,在频率资源紧张的今天,这种方式能够灵活配置频率,可以使用LTE FDD系统不易使用的零散频段。这也成为LTE TDD和WiMAX最大的优势。

4) 从峰值速率看,LTE TDD峰值速率会略低于LTE FDD。这是由于LTE TDD需要在同一个载频上保持一定的上下行时隙的比例和需要预留一定的时隙资源作为上下行时隙之间的保护,所以LTE TDD的峰值速率低于LTE FDD,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5) 从标准成熟度看,WiMAX已经商用,目前正向802.16m演进。而LTE最早商用要等到2010年之后,大规模商用可能要在2012年后。

2.2 LTE体系结构

以“LTE”所标识的无线技术体系,事实上包含了LTE RAN(RAN,无线接入网)和SAE Cor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系统体系结构演进;Core,核心网)两部分。其接入网主要由演进型NodeB(eNodeB)和接入网关(aGW)两部分构成,这种两层的扁平网络架构极大的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系统内部相应的交互操作随之减少,系统时延明显降低。

LTE-SAE体系结构基于GSM/WCDMA核心网,并从它们演进而来,有助于简化网络操作以及平稳、有效地部署网络。GSM和WCDMA/HSPA系统通过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和演进后的核心网之间的标准接口集成到演进后的系统中。移动性管理实体(MME)主要处理移动性管理。LTE-SAE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3 WiMAX组网

WiMAX技术的主要应用是基于IP数据的综合业务宽带无线接入,具体组网可以采用点对多点宽带无线接入、点对点宽带无线接入、蜂窝状组网方式和卫星通信组网等,对于不同的应用场合,能够灵活、快速地进行部署[5],组网如图2所示。

1) 点对多点宽带无线接入。点对多点的应用可以适应于固定、游牧和便携模式。与DSL等有线接入相比,WiMAX较少受距离和用户密度的影响,对一些DSL或者Cable接入方式难以覆盖的地方,可考虑采用WiMAX作为替代方案;对于一些临时性的聚集地,例如展会和体育赛场,WiMAX部署周期短的特点也比DSL或者Cable接入方式拥有更大的灵活性。

2) 点对点无线宽带接入。主要用于点对点的方式进行无线回传和中继服务。点对点无线宽带接入不仅大大延伸了WiMAX网络覆盖范围,而且可以为运营商的2G/3G网络基站以及WLAN热点提供无线中继传输。同时可以用于企业网的远程互联和接入。

3) 蜂窝状组网方式。WiMAX基站可以组成与现有GSM/CDMA网络相似的蜂窝状网络。采用基于IEEE802.16e标准的系统可提供稳定、高质量的移动语音服务以及高带宽的移动数据业务。

4) 与卫星组网。利用卫星可以把信号覆盖到地面设施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6],为WiMAX系统开发的下一代同步通信卫星,应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提供基于IP的服务等开创性应用。

2.4 LTE与WiMAX联合组网

LTE与WiMAX是互补的关系[7],它们具有相似的特征、指标和性能,并针对同一市场,LTE成员是目前3G的主流运营商,WiMAX可以作为对LTE的补充,提供固定和游牧式的宽带接入,实现WiMAX与LTE的互联互通。用户可以持有LTE和WiMAX的双模终端[8],根据环境和需求的不同进行选择,还可以在不同的服务间灵活切换。

2个异构网络可以根据集成和融合程度同分为紧耦合与松耦合。在紧耦合方案中,WiMAX网关与LTE网关路由器(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直接相连。在松耦合方案中,2个网络在各自网络的最高层通过互联网连接,网络各自独立运行,但可以为用户提供网络之间漫游的服务,并提供QoS支持和保持会话的连续性。如图3所示,注:实线连接为紧耦合方式,虚线为松耦合方式。

3 中国的4G

在1G、2G时代,标准由于被欧美厂商所垄断,我们不得不交纳昂贵的专利费。在3G时代,中国通信界迎来了转机――我国提出的TD标准成功晋级全球三大主流标准之一。现在,中国移动运营的TD网已经在全国铺开,在网用户超过165万户,并在一些海外市场也有斩获。目前国际电信联盟已经收到了6个4G候选技术提案,中国提案位列其中,一旦通过就意味着中国能在下一代通讯技术标准上获得更多话语权。中国移动将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推出TD-LTE(即LTE TDD)的试验,有理由相信中国将在4G技术发展上取得成功。

4 结束语

在通往4G的演进中,多种技术共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运营商的选择,LTE与WiMAX已经成为主流技术,这意味着这两种技术的对抗与融合将成为一个长久的话题。我国应抓住机会,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技术优势,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高广,吕廷杰.LTE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J].移动通信,2008(5):32-35.

[2] 高月红,郑瑞明,张欣,杨大成.超移动宽带UMB系统简介[J].移动通信,2008(2):104-107.

[3] 张冬英,田红心.WiMAX与3G及其LTE技术研究[J].无线通信技术,2007(4):25-30.

[4] Bolton W,Yang xiao,Guizani M.IEEE802.20: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J].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2007,14(1):84-95.

[5] 王利群,王雪,刘丹,岳振贵.宽带无线接入WiMAX系统组网设计[J].通信技术,2008,203(41):75-77.

[6] Marco Arcioni,ErikDaehler,RobertP.Mueller,WenckevanderMeulen.S@tMax—A space-based system enabling mobile IP applications in vehicle[J].Acta Astronautica,2009(64):1167-1179.

[7] 鲜其羽,王正勇,吴小强.第4代移动通信的几种制式特点及应用前景[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8,6(2):121-123.

[8] 卜翠,苑津莎.WiMAX与TD-SCDMA联合组网的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术,2008,29(193):14-17.

3G时代的通信行业特征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众所周知,3G业务的真正兴起需要技术、市场以及政策等多方面的成熟,其中所涉及产业环境方方面面环节众多,其对于3G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3G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及未来趋向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移动通信;多媒体;发展趋向

【作者简介】魏 爽(1990--)吉林省吉林市人,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研究方向:3G移动通信

众所周知,3G业务的真正兴起需要技术、市场以及政策等多方面的成熟,其中所涉及产业环境方方面面环节众多,其对于3G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3G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移动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具有哪些特点?3G终端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未来移动终端制造业的走势是什么?在中国通信产业界迎来3G时代之前,对以上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将有助产业链各方制订相应的战略。

1.3G时代的用户需求特点

首先,一谈到3G时代的用户需求,很多分析人员首先会想到的是各种各样的数据应用服务功能,如视像通话、在线浏览、互动游戏、高速下载等,但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即使是在数据业务高度普及的3G时代,语音通信仍然会是最大的用户需求。终端制造商在研发3G手机时,首要的考虑仍然是要确保3G手机在语音通信方面的表现,在2G手机上广受欢迎的一些功能,如大容量电话簿、和弦铃音、来电情境应用、超长通话时间与待机时间、大容量电池等仍有相当的发展前景。

其次,与欧、美市场不同,中国移动通信用户对于短信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短信可说是当之无愧的增值业务“杀手级应用”。在3G时代,消费者的这种消费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获得延续,因此我们认为用户对3G手机的第二项主要需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短信业务应用。在短信的输入、存储、转发方面具有独到优势的手机终端仍然会受到市场欢迎。

第三,3G业务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多媒体数据通信,除了3G的典型应用可视电话以外,3G终端还需要支持各类丰富的数据业务应用,因此从功能上,3G手机需要具备彩色高清晰度显示屏、摄像头、大容量及可扩展内存,从设计上,要考虑到用户使用多媒体业务与语音业务的不同特点,按键及菜单设计要方便简捷。

最后,与2G手机不同,3G手机都必须是至少支持两种技术的“双模手机”,随着研发能力的进步,未来还有可能出现“三模”或“多模”手机。这是由于在3G网络建设前期,运营商不会很快地建设能够覆盖全国的3G网络,只会选择在数据业务需要比较旺盛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先期建网,而在3G网络覆盖不到的地区,则要靠2G网络来实现漫游,因此前期的手机主要是能同时支持2G和3G标准的“双模”手机。由于3G技术有3种国际标准—WCDMA、CDMA LX 2000和TD-SCDMA为实现用户在不同标准的网络之间的漫游,就要靠研发出能够支持不同3G标准的“双模”或“多模”手机。

2.3G终端的发展趋势

3G业务较2G业务具备不同的特征,因此,3G终端也必将存在不同的发展趋势。

2.1单模、双模和多模终端共存

多种3G技术体制并存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初期,第二代移动通信不会在短期内退出市场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未来的移动终端必将是单模、双模和多模终端共存的局面。目前市场上已有GSM/WCDMA、GSM/CDMA2000、CDMA2000 LX/LX EV—D0双模终端;随着TD-SCDMA标准的正式商用,未来支持TD-SCDMA网络和其他网络的双模手机或多模手机也可能会出现。

2.2对3G终端的功能要求不断提高

3G的技术特性,决定了3G网络能够提供更为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移动业务,这就要求3G移动终端的功能日益增强。不仅要支持现有话音业务、短信业务、窄带数据业务等,同时应支持以多媒体业务和高速数据业务为代表的宽带通信业务等。

2.3智能化、多媒体化趋势明显

由于3G网络能够提供内容丰富的多媒体业务和下载业务等,因此,对3G终端而言,需要对其配备更大、更清晰和3D显示效果更逼真的显示屏,以便用户更好地欣赏移动多媒体业务要配备像素更高的摄像头以拍摄更清晰的图像,以增强图片的感观效果;要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来储蓄下载而来的更多图片和音视频文件等。

总之,以数据业务功能强大为特征的3G业务对其终端的要求将日益苛刻,3G要真正实现所预期的业务发展效果,加强3G终端的研发将一直成为3G发展阶段的重要主题之一。

3.未来移动制造业的走势

3G时代,对手机厂家是一次机会,利用得当,厂家有可能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更是一种挑战,应对失策,即使曾经辉煌的品牌也可能就此消失。归纳来看,3G时代对手机厂家提出了三大能力的挑战。

第一,产品研发能力。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LG等著名国外厂家均在3G手机的研发上早早地就进行了投入,而且已经在欧洲、香港、韩国等开展的3G业务中成功地进入了市场,树立起了市场领先者的形象。国内厂家则由于我国的3G牌照尚未获得发放、业务不能推出而暂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但这并不表示国内厂家没有后来居上的机会。

第二,产业链协作能力。3G的亮点是丰富的增值业务,增值业务的成功提供需要手机厂家、运营商、业务提供商等整个产业链的通力协作。在世界范围内已推出3G业务的市场,运营商在产业链中均发挥着主导作用。

第三,风险承受能力。与成功的可能相伴的是失败的风险。暂时的失败并不可怕,但只有风险承受能力强的企业才能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在资本市场建立良好的融资渠道,能够获得来自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将会是成功的3G手机厂家的一个必备条件。

3G时代的通信行业特征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大学生道德学习是高校德育研究的新领域,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大学生道德学习现状,要深刻把握当前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时代境遇,注重发挥大学生道德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把处于客体地位的大学生视为主体,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并且认识到当前大学生道德学习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大学生道德学习的规律,为我们制定适应当前大学生道德学习的策略提供必要的依据。

关键词:时代境遇; 主体能动性; 道德学习

道德学习在21世纪初进入我国学者和道德实践者的研究视野,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今,道德学习的有关研究越来越多,道德学习越来越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道德具有主体性,大学生道德的形成必须通过主体自身的活动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道德的形成不只是他人教授的结果,更主要的是自己学习和接受的结果。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时代境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大学生道德学习的影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要注重把握大学生道德学习的现状和特点,了解大学生道德学习的规律,为德育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现实的依据。高校德育必须重视大学生道德学习现状的研究,从实践层面来看,大学生道德学习现状的研究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从理论层面来看,有利于扩展高校德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一、深刻认识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时代境遇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超出一国的范围,通过资本流动、技术转移、对外贸易、提供服务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它使资本和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文明的扩展,有利于全球共同富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1]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我们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交流日益增多,各种思想、道德规范传入,势必对我们的道德学习产生影响,对我们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大学生作为当前时代特征下的思想活跃者,对全球化环境下的文化大交流特别敏感。通过交流,可以学习、掌握一些新的道德知识、道德规范,更好地与国际化接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同时,全球化环境下,肯定也会涌入一些不好的、有损社会主义风尚的社会思潮,也有一些不好的道德观念,大学生经受着这方面的考验。总之,大学生要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住机遇学习,抵御腐蚀,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2.中国社会转型

改革开放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出现了“转型”的概念,其最初的意义和现在有所区别,主要指的是体制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近20年来,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与加速发展的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思潮多元化,社会转型呈现多向度的特征,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分别处于不完全相同的转型度之中。中国社会的这种多向度必然会引起文化的多元化,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替、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中,有关道德的文化思想也是如此,各种道德观念和规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新的适应社会转型的道德规范,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学习。[2]

中国社会转型涉及体制、社会结构、社会发展各方面,对大学生道德学习肯定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的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文化,一些道德规范和准则都发生了改变,也适应了转型后的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文化的发展是受经济、政治决定的。我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也是如此,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实际。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道德准则也不一定适应当前的形势了,而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必然会出现。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期也要努力转变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出应有的调整,掌握适应社会现实、适应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利用社会转型期为我们提供的一切有利条件,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3.高等教育大众化

当前,我们的高等教育正在逐步走向大众化,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受高等教育的程度越来越深。高等教育大众化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首先,高等教育提高了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教育确实能改变人,教育也能改变整个民族。通过高等教育,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会得到显著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适应不断发展的实际,带动其他各方面的素质提高,最终提高了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其次,直接提高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道德素质要求大学生应具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大众化,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为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平台,给大学生道德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道德课程和道德实践不断丰富着大学生的道德知识,使他们的道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样,接受道德教育的大学生的队伍更大,也更强,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提高,使彼此的道德知识更加丰富,道德水平逐步提高。[3]

二、充分认识大学生道德学习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1.重视道德学习主体个体差异性

个体差异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特性,只有差异性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让事物具有自己的特点。作为道德学习主体的大学生也是如此,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区别于别的大学生的差异性,我们的德育教育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存在于道德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首先,刚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由于所在地域不同,高中学校不同,家庭教育不同,接受的文化熏陶不一样,因此,他们的道德水平肯定也不一样,这样就需要教育者制定的道德学习策略要充分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利益,能够促进大多数人的道德学习,不能只考虑一般的情况,尽量做到全面,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其次,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很大程度上要通过道德实践来完成。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差别,有的学生本身实践能力比较强,有的实践能力比较差,有的大学生适合参加这种活动,而有的大学生适合参加另外的活动,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活动,或者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尽量的照顾多的人。[4]所以说,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寻找不同主体的差异性,并且尊重他们的差异性,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的策略,求同存异,并且利用个体的差异性,发挥每个人的优点,最大限度地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学习。

2.重视道德学习主体的能动选择性

任何主体都有选择性,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周围环境,做出相关的选择,留下可能对自己有用的、适合自己的东西,去掉对自己用处不大、不太适合自己的东西。大学生道德学习也是如此,大学生作为道德学习的主体,在道德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自己的主体选择性。

首先,在道德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主体不同,自身的选择性肯定也不同。大学生对于一些道德观念、先进模范精神的理解和学习,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因为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不一样,自己的成长环境也不一样,导致对道德的理解就不一样,所以他们的选择也会不一样。同样对于道德精神的接受,有的大学生会认为某种道德精神是值得称颂和赞美的,有的大学生却认为这种精神是非常普遍的,不值得大肆宣扬,他认为这种品德在自己身上或周围人身上时有发生,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有的人会接受这种道德精神,有的人会放弃学习这种道德精神。

其次,由于大学生本身的道德水平不一样,他们的主体选择性也会不一样。有些人本身的道德水平相对较高,他们对于某些高尚品质、道德精神的理解也会相对较好,在选择的过程中也很有可能留下更多好的道德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事件的本质内涵。而有一些大学生,本身的道德水平相对不高,因此,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在选择的过程中可能会遗漏掉一些精神实质,或者对一些道德精神、道德法则的理解不全面。

最后,当前学习环境的不同,也会影响大学生对于道德学习的主体选择性。当前的环境,包括学习的氛围以及风气,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对于大学生的选择性也会有影响,对于道德学习风气比较好,学生道德学习氛围比较浓厚的学生集体,他们在选择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水平,更容易学习好的道德品德,杜绝不好的习惯,有利于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道德学习素质的提升

1.大学生道德学习意识的增强

200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并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是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做出的全面部署,是指导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这是一项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希望。[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不断探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德育工作新路子,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体制、开拓新视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大学生道德学习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道德具有主体性,大学生道德的形成必须通过主体自身的活动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道德的形成不只是他人教授的结果,更主要的是自己学习和接受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道德学习意识尤为重要。在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意识较以前有了较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对道德学习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增强,他们不再仅仅以文化课的成绩好坏作为评判自身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有些用人单位也是如此,他们更加重视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水平高低,以此作为人员录用,甚至是奖金评定的标准。这些客观因素也促使大学生更加重视道德学习,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道德学习中去。[7]

2.大学生道德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习能力体现了大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以及消化、吸收的能力,是其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道德学习能力包括两种,一种是对道德知识的掌握能力,一种是道德实践能力,这两项能力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当今社会,素质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道德知识的学习也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关键。与此同时,学校对德育课的开设较以前重视了很多,表现出课程的增多,教师力量的投入加大,教师德育水平的提高,等等。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在道德学习方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较以前能够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先进道德规范,特别是在道德学习实践方面,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显著地提高,他们更多地参与进了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角色,更好地理解了实践活动的目的及意义,使实践活动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3.大学生道德学习效果的内化

道德学习的效果就是大学生对道德学习的理解、吸收程度,它是评价大学生道德学习的重要标准。大学生道德学习效果的内化就是大学生通过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且指导自己的行为的过程。道德学习效果的内化是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掌握必要的道德规范、道德信条,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并指导大学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道德实践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认识,最终落实到实践中来。大学生要时时刻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不但要掌握必要的道德规范,而且要真正内化学习的道德规范,理解、掌握并且真正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学习知识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去运用这些知识,道德学习也是如此,单纯的去学习,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并不是很难,难的是把这些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当中,把这些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真正成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所以说,如何帮助大学生开展道德学习,并且内化道德学习的成果,成为我们实施道德学习策略的关键。[8]

参考文献

[1]秦振铎,李莹.高校德育教育资源及利用[M].太原: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健敏.道德学习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3]王振华.谈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高校德育教育体系的意义[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1):21-22.

[4]王伟.高校德育教育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9):99-100.

[5]胡巧娅.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人口的离婚态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2009.

[7]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李庆华,赵军.大学生道德学习实施策略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142-143.

[责任编辑:张俊华]

3G时代的通信行业特征论文范文第4篇

城市火灾灾害具有突发性、随机性等特点, 一旦发生或救助不及时, 就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城市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不断增大, 建筑高度不断增加, 人口流动性增大, 在促进了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火灾隐患。目前, 各个城市消防支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实现现场和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 在现有条件下, 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高效地完成消防救灾任务, 为此提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消防过程中的矛盾。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是3G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无线网络除了提供语音服务之外, 还提供多媒体、高速数据和视频图像业务。基于3G通信技术可组成3G公众网组成多层次的通信网络, 实现单兵与指挥中心之间、现场指挥车与指挥中心间的数据、图像等信息的可靠传递, 在火灾时将火灾现场的图像和数据实时回传给指挥中心, 以此作为现场决策的重要依据。

消防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日常决策数据90%以上具有其空间特性, 不论是大到消防队 (站)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还是小到消火栓等, 共同的特点都具有空间分布的特性, 如何有效利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采集的数据, 更有效地对监管单位进行管理和在灾情发生后消防支队处置灾情时的决策指挥,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和视频监控、无线网络传输等技术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技术路线

2.1 3 G通信技术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 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语音 (通话) 及数据信息 (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 。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 (1G) 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 (2G) , 3G, 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 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 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 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 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 (兆字节/每秒) 、384kbps (千字节/每秒) 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1]目前国际电信联盟 (ITU) 接受的3G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W C D M A、CDMA2000与TD-SCDMA。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 3G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为公众、企业、政府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无线接入服务, 提供随时 (A n y t i m e) 、随地 (A n y w h e r e) 、所有的人 (Anybody) 和事 (Anything) 的4A信息服务。

本系统利用3G的高带宽解决了移动状态下视频数据的传输问题。

2.2 无线视频监控技术

本系统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3G网络建设都在逐步完善。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 传输带宽不断提高, 通信终端的实时信息处理能力飞速增强, 无线多媒体应用日渐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也成为人们的必然需求, 已广泛应用于消防监控、工地监控、交通监控、安防监控等领域。本系统采用最新的视频编码技术H.264, H.264标准采用了高精度度、、多多模模式式预预测测技技术术用用来来提提高高压压缩缩比比以以降降低码流。H.264标准针对网络传输的需要设计了视频编码层VCL和网络提取层NAL结构, 网络抽象层是提供“网络友好”的界面, 从而使视频编码层能够在各种系统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2.3 移动GI S技术

空间信息技术和3G技术的结合是GIS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随着空间信息技术获得长足进步, GPS系统的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 PDA、智能手机、车载终端等智能移动设备出现, 3G移动网络与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结合, 为GIS的移动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GIS呈现出由桌面PC和工作站向移动终端发展的趋势。此时将终端设备处于移动情况下使用的地理信息系统, 称为移动GIS。移动GIS使得人们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可随时随地获取有关地理信息的服务。它不是掌上电脑等个人数字助理 (PDA) 与GIS、GPS的简单结合, 而有着更广泛的外延和更深刻的内涵。GIS和移动网络的有机结合为移动用户基于位置的信息交换、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发布提供了便捷、经济的技术途径。[2]

本系统通过智能手机、车载电脑等智能移动设备, 内置业务系统实现了移动办公, 是移动Gis应用的很好体现。

3 系统设计

基于3G通信技术的消防应急指挥系统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基础, 集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视频监控、无线网络传输 (3G) 、计算机辅助决策、数据库管理等技术于一体, 具有灾害现场应急指挥系统、消防车辆监控、消防水源管理等功能。通过无线视频传输实现现场图像和数据等重要信息及时与指挥中心进行实时传输, 通过GPS车辆监控引导消防车辆和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救援现场, 通过将消火栓、消防水池、消防分区等消防水源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存储和管理, 为执勤及灭火救援特别是跨区域作战提供快捷、方便、直观的辖区道路、水源信息, 为灾害现场实现不间断供水提供支持。系统结构如图1。

车辆动态管理系统、灾害现场无线图像传输系统要有机集成, 不可彼此独立。可分级、分层显示城市地理信息及相关消防要求, 如报警定位、行车路线与导航、灭火救援现场实况、周边水源情况和重点单位情况等, 使消防指战员直观、方便地获得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集合。消防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为消防出警处理、车辆调度、现场指挥等消防管理服务的, 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 GIS、GPS、视频监控等技术为支持的应用型技术系统。系统以统一的坐标系为基础, 以基础地形图数据、以消防专题信息数据和属性信息数据为资源, 紧密结合消防应急指挥工作要求, 为消防指挥提供实时可靠的车辆监控调度和现场指挥提供可视化消防管理手段。

4 主要功能

本系统由灾害现场无线图像传输系统、车辆动态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

4.1 灾害现场无线视频传输系统

灾害现场无线图像传输系统, 通过在消防指挥车上安装无线视频监控设备和在前线处理火灾事故的消防员身上配备无线视频单兵设备来实现视频实时传输, 消防支队领导可以在视频监控室通过监视设备或者手机来实时查看火险救灾处理的整个视频过程, 在必要的时候加入指导性的意见。

主要功能如下。

(1) 移动过程中或不确定现场的实时图像传输。

通过摄像机和无线视频传输设备, 借助于3G无线网络将视频数据实时传送到后台监控中心, 可以实现移动过程中或临时现场的监控图像实时向远程监控中心传送的目的。

(2) 监控中心实时调看现场的监控图像。

突发事件发生时, 监控中心通过视频监控软件, 实时调看灾害现场的监控图像, 以便于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3) 多种终端 (客户端) 访问监控图像。

用户可以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PDA等智能终端, 安装视频监控客户端软件, 并以有线或无线方式接入Internet, 输入已授权的用户名和密码, 便可轻松从监控中心服务器获得实时的视频图像。

(4) 多种图像录存方式, 方便、灵活。

系统支持无线传输设备本地录存 (即DVR功能) , 监控中心录存和终端 (客户端) 录存等多种图像录存方式, 同时可以对录像设备进行管理, 图像录存方便、灵活, 利于事后取证。

(5) 断点续传, 自动连接。

前端设备加电启动后, 即与监控中心建立通讯连接。如果通讯连接丢失, 监控设备可以快速恢复连接, 并再次发送图像。

(6) 本地或远程设置图像质量和传送速率参数。

根据无线网络速率和实际的监控需要, 可以通过本地或远程设置图像质量和传送速率。监控软件自带多种模式参数方案, 便于灵活选择和调整。

(7) 前端语音指挥系统。

系统配有无线对讲机, 使得前线抢险救灾工作人员和现场指挥部可以通过无线对讲机保持及时沟通, 配合视频画面, 使得现场指挥部对前线的情况更加了解, 从而使沟通更加高效, 更容易解决困难, 使得抢险救灾工作保持高效。

(8) 火灾现场外部实时视频浏览。

通过车载电脑, 显示现场指挥车摄像头采集的火灾现场外部实时视频并显示。

(9) 火灾现场内部实时视频浏览。

通过车载电脑, 显示单兵系统采集的火灾现场内部实时视频并显示。

4.2 车辆动态管理系统

本系统是一个基于GSM/GPRS/3G移动通信网的GPS信息、安全服务系统, 利用GSM/GPRS/3G移动电话网作为通信媒介, 利用GPS定位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高频无线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手段, 结合运用矢量化地理信息电子地图 (GIS) 软件平台, 实现对消防车辆的调度。

本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其一是移动终端部分, 其中装有GPS定位接收器、各种传感器、数据智能处理器和GSM/GPRS/3G通信子系统等;其二是监控中心, 由具有调度、管理、报警、监控、决策和大型电子地图的GIS功能的软件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组成。

系系统统网网络络拓拓扑扑图图如如图图22。。

图图33阐阐明明了了车车辆辆动动态态管管理理系系统统工工作作原原理。

44结结语

基于3G通信技术的消防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 为适应城市快速的建设及管理发展, 通过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快节奏、高效率的城城市市消消防防管管理理, , 在在紧紧急急情情况况或或发发生生突突发发事事件件时, 能够快速反应、实施及时有效处置, 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摘要:消防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 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基础, 集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视频监控、无线网络传输、计算机辅助决策、数据库管理等技术于一体, 为消防灾害现场的应急指挥提供无线视频传输、消防车辆监控等功能, 实现灾害现场与指挥中心统一指挥, 提高应急效率。

关键词:GIS,3G,视频监控,车辆动态管理,消防应急

参考文献

[1] 杨丰瑞, 王星.全球3G产业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J].中国多媒体通信, 2007 (7) :8~1.

[2] 李德仁, 李清泉, 谢智颖, 等.论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的集成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2:27 (1) , 1~6.

3G时代的通信行业特征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实现途径

摘 要:随着现代物联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与图书管理的结合,有效生成了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内部管理,体现的是注重人文特色的人本管理,而其在对外服务上,则体现的是以提供用户服务为重点的人性化服务。显然,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当前智慧图书馆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其管理与服务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收稿日期:2014-04-10

*本文为2013年泰州市社会发展计划(指导性)项目“智慧型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实现路径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图书馆建设为例的分析”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SF20130340。

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资源传播的重要枢纽,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诸多方面的条件制约,图书馆行业的发展速度缓慢。现代物联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图书馆能够有机会利用其技术优势加快实现自身的发展。对图书馆而言,利用物联网技术的目的是利用能力超强的中心计算机群,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时地进行管理和控制。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能有效降低管理部门对于人员、设备的监管风险,及时准确地防止一些违法行为的发生,也能很好地减轻员工进行现场核验图书的工作强度,减少工作量,从而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基于物联网建设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和管理,对于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物联网和智慧图书馆的定义

物联网被定义为当下的基本上所有技术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的结合,其能够进行智能化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从而实现物体和物体之间、环境及信息之间的实时共享。广义来讲,当下所涉及到的信息技术应用,都是能够纳入到物联网范畴的。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实时地采集各种所需要的信息,和互联网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巨大网络系统。物联网的目的,是实现物物、物人、物品和网络的连接,管理控制、识别起来比较方便快捷。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是以更加智能的方式,由物联网芯片、无线、有线通信和传感器等技术、后台管理系统、防火墙等组成的多层次全立体的结构,以实现对图书馆管理的一体化监控,从而使对人的管理走到对物的管理,改变图书馆松散的管理现状,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RFID技术,用系统的集成方法,建立智能信息化的系统,对图书馆环境、公用事业、检索服务等感知、管理,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舒适、高效、节能的环境,实现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这样也才能实现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在读者中的流通,进而实现信息的交互与传播。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实质上是用一种更加智慧的办法,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改变用户以及图书馆系统的信息资源交互方式,提高交互的灵活性、明确性以及响应速度,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图书馆管理的模式。

2 基于物联网下的智慧图书馆的特点

智慧图书馆是全方位的开放式图书馆,是综合学术资源的信息服务中心,是配套齐全的活动中心,是高效节能的智慧中心。物联网连接数据采集端的范围广泛(电脑、手机等),已具备强大的计算、通讯以及储存力终端,连接的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仪等可适时处理各类纸质文献资源。智慧图书馆具有广泛、互联、互通的特点:通过互联网、感知网络能够把各种数据采集端都连接在一起,能即时把采集的信息转变成适合网传的数据格式,再经过网络渠道把信息传输至图书馆的数据中心。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具有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自动顺架和盘点没有人员值守安防管理;馆藏文献自动定位;无处不在的地图导航;温度和湿度的机房预警系统等。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的特色具有“感、知、联、控”功能,智慧图书馆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图书馆应用架构,也使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模式变化,管理人员和读者能够通过网络精确地掌握各类图书信息。借助物联网的“感”,图书馆内遍布的各个传感器的节点得到应用对象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分析整理,由传感器的网络传输到图书管理信息的系统中,使传统图书信息从被动PULL 的模式变为主动PUSH 的模式;读者想要特定图书的时候,传感器节点借助读者智能终端系统引导读者查阅,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图书馆使得图书馆中有限区域里添置了智能的元素,如电子阅报器,读者只要触摸屏幕,报纸就满屏显示。读者还能戴上耳机,享受视听的感觉。拥有借书卡的读者只要拥有数字图书馆账号,就能随时随地地登录阅览。除了“网上书屋”,智慧图书馆的视听和视屏等多种多功能的阅读区还可以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现在的数字化图书馆经由互联网技术也是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但与智慧图书馆比较,由于每本图书都被植入了传感装置,变成了能够独立寻址计算的节点,因此,跨馆间的图书也可以互相感知,读者可以根据感知结果,方便快速地查找资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甚至能够实现电子和馆藏图书的信息交互和筛选,从而为读者提供多形式信息资源,提高图书查询的借阅效率。

3 构建基于物联网智慧图书馆的关键问题

把物联网技术全面地在智慧图书馆上应用,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成本问题。目前RFID电子标签的价格大约为在0.6 美元~0.85 美元中间,而正常情况下的一个图书馆,都拥有数以几十万计的文献资源,加上要组建庞大的网络系统以及其他设备,要投入进去的经费成本是非常多的。物联网承载着庞大数据信息,射频识别的系统标签的标识和识别码能在远程被扫描,标签自动回应阅读器指令,将所存信息传输至阅读器。尤其是智能标签和传感器能跟踪用户的行动、偏好和习惯等,会侵害到用户的个人隐私权。信息资源和用户隐私得到有效的保护,这也是构建良好智慧图书馆的一个重要问题。无线的传感网络作为实现物联网基础的设施,可以通过他把装在物体的电子介质所产生出来的数字信号传送出去。而近距离的通讯手段是核心技术,中间一些解决方案并不完善;另外,计算云在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智能服务上面也存有一些问题。如此,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要在信息处理、通信技术和接口传输技术等方面必须做到全面的协调。而且,在目前情况下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困境之一是源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且有产品创新慢和服务质量相对差的问题出现。而且物联网的技术和目前图书馆使用的集成系统进行整合的难度较大。ILAS 是以条码和磁条技术作为基础,RFID 是以RFID 的标签技术作为基础,在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接口等方面两者之间还需要整合。如果没有成熟的平台以及完善的技术,是很难做到的。

4 实现智慧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途径

4.1 实现沟通、服务和建筑智慧化

用物联网等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换的手段,及先进物联网通信的设备,可以构成基于物联网的通信智慧的系统。智慧图书馆里,可以用现有互联网开展一些文献的信息服务,也可以实现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在智慧图书馆,物联网把各独立事务的处理由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相互联系,构建成具有事务处理和管理决策功能服务智慧的系统。利用他能够以科学、高速、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接受知识技能,从而提高馆员分析、提炼和比较各类信息的能力,实现读者服务的智慧化。控制以及综合的管理建筑里的各种设备机器,构成了建筑物的智慧系统。消防和保卫系统的智慧化,其空调系统可以监测空气有害污染物的含量,自动通风消毒,确保图书馆员安全健康。对温度、照明度和湿度调节,为读者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另外,智慧系统要保障图书馆的机器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的智慧化,优化物资和人力资源配置,不仅是要降低成本,还要做到节能减排。

4.2 实现基于“第三空间”理念和资源共享发展要求的图书馆服务和管理途径

传统的以“书”为中心的图书馆需要转变成未来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以实现阅读者的阅读和休闲功能结合,已成为当今智慧型图书馆发展的共识。智慧图书馆强调图书馆休闲功能,“第三空间”一词准确地表达了近年来人们对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愿望,反映出来的图书馆休闲理念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理念之一。智慧图书馆能够以增加图书馆的音乐室、咖啡屋和文化活动室为重要方式,营造舒适的人文情境、休闲的生活情境和绿色的生态环境,凸显图书馆休闲享受氛围,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休憩,在休憩中阅读。信息社会海量信息量和用户信息的需求复杂多样化,是现代图书馆资源建设面临的挑战,基于物联网络的信息技术发展使得资源集成化成为现实的可能。构建地方公共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是近年来图书馆发展走向公共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趋势。集群式、总分馆和联合发展等资源共享的模式在我国东部沿海公共图书馆中已经得到实践。由于智慧图书馆服务是新型的以知识信息共享整合、多维度服务以及便捷利用的模式,资源共享发展是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特征。因此,每一所智慧图书馆在资源共享和服务实现途径中,都可借鉴在国外已经成熟发展的总分馆建设模式,因地制宜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资源,形成资源独特的公共服务空间。

4.3 基于物联网的图书管理系统架构设计构成

基于物联网图书馆管理的系统是由借书证办理的子系统、图书盘点分拣的子系统、自助还书的子系统、安全门禁子系统等构成。自助借书的子系统是由控制主机、卡阅读器、嵌入式打印机等系统组成。在借阅流程上,借阅者先把借书证放在卡阅读器,读出借书者详细信息,然后把图书放在读写器得到该书电子标签,由主机自助借书的软件将读者以及书籍编号发到处理终端做存储记录,完成图书自助借阅。自助还书的子系统由RFID读写器、控制主机等构成。还书者把图书放在图书馆外的还书口机器上,还可以24小时的自助还书。只要读者把书放在还书口,RFID读写器就能捕捉到相关图书信息并进行自动操作。还书完成后,指示灯会显示还书成功,然后该书的RFID标签会被重新设置。由于图书馆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点,因此,图书馆安防系统要考虑到用户对图书维护、灾难应急、实时监控以及智能分析等功能的需求。图书的存放和调度也是智慧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必须用现代的智能采集技术把安全、管理、存放等信息有机整合在一起,进行优化、提炼、处理,为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方面,需要由电视监测、移动目标的定位跟踪、运输系统监控、无线通信等组成,建立将视/音频会议、视频指挥调度环境数据采集有机结合的安全生产管理平台。

4.4 智慧图书馆新模式开发管理的实现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应用,同样也会出现行业的各自不同要求。成功构建基于物联网智慧图书馆,必须要结合所有智慧图书馆的特点,深入研究并且有目标地开发物联网技术。运营商在开发时,要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实际出发,开发出相应的应用系统。今后各类图书馆管理工作要努力适应现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系统进行调整。为此,需要改变图书馆里原来的工作形式和业务流程,甚至要调整图书馆文化以及行为。这种不同于以前的管理方法,特别是需要培养一种包容“智慧”的文化和流程,需要所有成员有不断发展和持续调整的全新技能。

5 结语

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图书馆被看成是一种最能体现文化的重要角色,被赋予满足读者阅读权利的功能。各级各类图书馆以其独有的快速便捷以及富有亲和力的服务,成为当今城市文化甚至于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和高效率。在物联网的环境下,最新的物联网技术不断被应用至图书馆中,使得图书馆的智慧建设成为可能、也成为必须。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不仅能降低管理中的人力和成本,更会给用户提供各种的智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ZK(#]付东炜.基于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 中外企业家, 2012(2):175.

[2] 田秀娟.应用物联网术构建智能化图书馆[J]. 情报探索, 2011(5):42-43.

[3] 苏红英.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 内江科技, 2011(3):146.

[4] 严 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 图书馆学刊, 2010(7):8-10.[ZK)]

(编校:马怀云)

3G时代的通信行业特征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纵观全球迅猛发展的高科技,电信业必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火车头,通信技术正发生着百年未遇的巨大变化。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展望了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移动通信;3G;发展;展望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Modern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Liu Bing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Hebei Co.,Ltd.,Network Center,Tangshan063000,China)

一、引言

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 Phase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1及Phase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 Phase2+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三、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左右。

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信: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1)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2)频谱利用率高。(3)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4)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5)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6)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7)安全保密性能优良。(8)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9)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10)终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

四、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系统中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无线通信全球覆盖;二是提供无缝的高质量无线业务。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具有以下特征:(1)网络频谱更宽。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率,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2)通信速度更快。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终端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有更快的无线传输速率。据专家估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速率可以达到10M~20Mbps,最高可以达到100Mbps;(3)通信更加灵活。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因为语音数据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4)智能性更高。(5)兼容性更平滑。

五、总结

总之,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优点,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将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胡可刚,王树勋,刘立宏.移动通信中的无线定位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2005,23:4

[2]谢显中.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曹达仲.移动通信原理,系统及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语言文化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通报表扬名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