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设计高中语文论文范文

2023-10-16

课堂导入设计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课堂导入整体性设计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科学地学习感兴趣的知识,把握住课堂导入环节的整体性,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营造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以高中政治课为例,探讨整体性课堂导入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明确整体性导入内涵,深化衔接铺垫

很多学生都对政治学科不感兴趣,教师也不知道怎样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导致课程教学质量不理想。整体性导入设计,其关键就在于对政治学科知识整体视角的把握,突出知识导入与组织、呈现,讲究课程衔接,重点梳理教学重点、难点,明确各自的教学任务,以便于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展开课程教学。如,对“经济生活”课程脉络的梳理,通过导入设计,将主人公设计为某一个人,从其曲折的人生经历中展现“经济生活”情境。毕业后找工作,工作后通过缴纳个人所得税来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从日常消费中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再到一些人辞职下海经商、组建公司、参与工程竞标等的过程。在这些情境导入设计中,要把普通的少年当成是成功的商人,并将经济、社会、生活、税收、科学、消费等内容贯穿其中,也让学生能够从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职业生涯观等,而这也是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新目标。

二、融入整体性教学任务,以兴趣为导向

课堂导入是优化课程教学结构的重点。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都比较重,对于政治课程,很多学生不感兴趣,更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问题上,可以借助教学导入环节来实现。如,在学习“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时,对于该节内容,我们将选举问题与高中班级干部的选举联系到一起。课堂导入伊始:各位同学,从小学到高中,你们参与过班级干部的选举吗?班级通常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进行选举?如此的课堂导入,既对应了本节教学内容,也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开始回忆班级干部的选举过程,有不记名投票选举,有候选人竞争角逐……从这些选举方式中,逐渐引入本文的“民主选举制度”,使课堂教学更有趣味性,也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以信息化教学为补充,优化课堂效率

高中阶段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较高,而政治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教学信息范围广,如果在教学导入环节未能充分展现教学内容,则难以实现课堂的高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也有助于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讓课堂导入更加生动。如,在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PPT,导入近年来农贸市场中生动鲜活的事例,“豆你玩”“蒜你狠”等概念的分析,能让学生认识到绿豆、大蒜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果蔬,竟然会受种植面积、产量、市场流通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格的波动。这些生动的案例导入,能帮助学生从直观的现象中体味经济学的内涵,加深对政治经济概念的理解。

四、梳理课堂导入的重点,体现教学重心

政治课程导入设计要把握教学重心,尤其是在整体性设计上,要发挥其纲举目张的综合作用,突出教学难点、重点,明确教学任务,提升政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节时,在课堂导入上,可以将“消费观类型的划分”“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消费观”“如何鉴定消费观的合理性”“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等问题作为本节课导入和探讨的重点,由此来细化知识点的呈现,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注重教学板块的衔接,要突出整体性

高中政治课程整体性导入设计,要重视不同教学板块之间的衔接,要确保教学活动组织的流畅性。课程导入设计,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还要兼顾不同内容转接中的导入细节,特别是从一部分内容转向其他内容时,要做好教学话语转承的预设,实现教学流程之间的无缝对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导入的整体性研究与教学成效息息相关,广大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研究,将教学导入融入整体教学设计与组织之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中学)

课堂导入设计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一、直观导入法

利用图片、声音和实物等进行直观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语言学习直接和清晰的感受,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从而降低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导入包括以下几种具体的导入方法:

1、视觉导入型

小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较强。当老师呈现一些直观的事物及其英语表达时,学生会对这些表达方式产生新奇感,并从中体会英语和母语的异同,充值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进而调动其学习的内在。视觉导入法可以细分为实物导入、绘画导入和肢体导入等方式。

实物导入:直接用实物作为导入的媒介。 绘画导入:包括简笔画导入和图片导入。

(简画circle——pig)这一导入过程注重启发、比较和联想。通过与原有知识的对比,学生能直观、清晰地分辨出本新语言点,从而逐步形成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及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图片在教学英语故事时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插图,猜测故事的大意,还可以围绕故事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引导根据学生自己从图片中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肢体导入:可以准确地表达实物和图片不易表现的内容,如果恰当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表示动作的单词)

2、听觉导入型

分为歌曲导入法和模拟声音导入法。

歌曲导入法:利用歌曲或音乐来导入新课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导入方法,即能让学生做好上英语课的心理准备,又能让学生从呆板、紧张和单调的学习环境解脱出来,有助于学生巩固和记忆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hesd,shoulder,knees and toes)

模拟声音导入法:可以模拟或录制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以此来刺激学生的听觉,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二、会话导入

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巧妙运用会话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产掌握新的语言知识创设情境。会话导入的方法主要有:

问题导入: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适用范围广、应用普遍且操作简便的一种导入法。既能帮助学生学生息和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对话导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经常会根据教学有选择、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学生进行问答。(I like swimming.I’m going to go swimming this Sunday.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morning?老师先示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运用并扩展了所学的语言知识。)

三、活动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能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英语,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猜谜、顺口溜、捉迷藏、小哑剧、找朋友,藏东西)游戏的设计一定要新颖,并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

全身反应法TPR是常用的游戏方式,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培养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通常用在课前复习和导入环节中。(Touch your nose; Simon says)

猜谜游戏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提高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衣服、物品的颜色、地方、动作、脚印是什么动物)一个难度适当且极具趣味性的猜谜游戏,可以引起广泛的参与和深度的思考。

竞赛导入采用竞赛和评比相结合的形式丰富课堂导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和调整竞赛的形式。

四、情景导入法

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缩短了进入语境和在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的过程,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故事导入,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导入新课,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欣赏力。不仅可以用于故事教学,在教学新单词时创编一个合理的小事故,利用图片、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课堂导入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5分钟为宜。课堂导入的目的是帮助快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活其相关知识,同时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果导入的时间过长,不仅导入本身会显得冗长,而且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

切忌生搬硬套。 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对不同的班级也要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特点而定。

课堂导入设计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为了保持并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中学英语教学普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应在如何导入上下功夫, 想办法用巧妙的课堂导入转移学生的兴奋点, 形成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流畅的学习状态, 从而达到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乐学境界。

实践证明, 好的导入能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抓好导入新课这一环节, 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呢?

在教学中, 要针对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有时开门见山, 切中要害;有时顺藤摸瓜, 演绎推理;有时设置情景, 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下面针对新课改对高中英语的要求, 谈谈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方法。

1 悬念导入法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 而不是强迫、代替, 设置疑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教SEFC Book 1A Unit 2, 在读课文前, 先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一幅插图, 告诉学生:Joe is an American who has come to Britain for the first time.At Nancy’s, he told Nancy that he wanted to use her bathroom.She agreed and gave him a clean towel.Joe was very puzzled.And he couldn’t find what he was going to find.Can you guess why Joe was puzzled and what he couldn’t find in the bathroom?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急于所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之后可以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 也可以带着问题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弄清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中bathroom的不同含义, 由此顺理成章地导入课文。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悬念导入从“疑”入手, 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 激起学生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需要, 能为提高教学效果创造条件。

2 辩论导入法

现代外语教育家张士一先生曾指出:“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汲取语言, 因为语言是人对于环境的一种反应 (转引自闫文国, 2002) ”。所以用辩论法来导入新课, 让学生身临其境, 身兼其职来展示他们的才华, 既激发兴趣, 又提高能力。如在学完Unit16后, 下节课前五分钟就可以进行一次辩论 (debating) 大赛。辩论赛以打擂台形式进行, 每组都有两次机会攻擂台, 每次擂主都要经受两组攻擂;下一节课的擂主由守擂成功组或攻擂成功组担任;守擂时间最长组为胜者 (除第一次守擂) ;第一节课的擂主通过抽签产生;每次辩题事前公布, 以便学生准备。小组分组活动时, 可分配任务, 各自收集资料, 交流、整理、排练、确定主辩手, 第一、二、三副辩手。班级以打擂台的形式进行活动。

举行辩论会, 以辩论形式导入新课,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学会全面分析问题, 强化学生资源策略和交际策略运用的能力, 又可以提高学生在激烈、紧张的环境中, 灵活使用语言的能力。

3 故事导入法

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或故事 (例如科学发现时的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 , 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 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兴趣的一种导课方式。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尤其当他们听懂了老师用英语讲的故事时, 更加乐不可支。讲故事时用他们以前学过的词语,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加上挂图及老师的表演来导入新课, 学生的兴趣必然浓厚, 听课时思想必然集中。

例如在上Unit 17生词课时, 可用一些笑话导入。如引用Happy English中的两则笑话:

(1) “I can’t bear a fool like you.”The lawyer said to the farmer.

“Your mother could.”Said the farmer.

(2) “Waiter, what’s wrong with the eggs?”

“It’s nothing of my business.I only lay the tables.”

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了bear用作“忍受”和“生育”的不同含义及lie, lay及其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不同表达。运用故事导入,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抽象或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 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但故事内容必须紧扣教材内容, 宜短不宜长, 能说明问题即可。及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适时转入新知识的教学环节。

4 音乐导入法

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减轻压力, 放松紧张的心情, 培养他们学习语言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而用音乐导入新课正是一种创设良好的轻松愉快环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高中生年龄特征, 他们大多都喜欢唱歌、追星、听音乐, 在播放音乐中自然引发他们的兴趣, 因此, 也很容易使我们的课堂气氛显得relax。学生在消除紧张心理的同时得到鼓励, 自信心也随之提高, 他们也就能大胆地在课堂上开口说英语了。在设计导入时, 可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歌曲作为开场, 如教SEFC Unit 8时, 三分钟铃声一响便在教室里放the Olympic theme song“Hand in Hand”, 同时在投影上显示歌词。当教室里出现那优美、铿锵的旋律时, 同学们仿佛置身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现场, 真切感受到在赛场拚搏的健儿们奋力拿金牌、为国争光的情景;眼前出现授予金牌时, 目视中国国旗升起, 每个人流下激动得泪水的情景;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主办权时, 全国人民激动、欢呼的情景, 此时, 顺利导入课题“The Olympic Games”。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同学们陶醉于Olympic Games, 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也领悟到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又如在教Unit 11 The Sounds of the world时, 老师先出示一些著名歌星如刘德华、周杰伦、宋祖英、周华健、田震等的图片, 引导学生激动地谈起自己喜欢的歌曲及歌星的名字, 然后播放出事先搜集好的音乐如《梁祝》、《大花轿》、《二泉映月》、《双节棍》、《龙泉》等让学生欣赏, 同时问学生:

Can you tell me the names of the musicand what kinds of music they are?How many kinds of music are there in the world and what they are?

当学生答出Popular Music, Classic Music, Rock, Jazz时, 老师可以帮学生列出更多的音乐种类如:Blues, hip-hop and rap, symphony等, 然后再播放“Rolling stones”, “Country Road”, “The cup of life”等让学生欣赏, 从而引入本课话题“The sounds of the w o r l d”。

运用歌曲导入, 所选的歌曲必须与教材有密切的关系, 同时歌曲本身必须健康有益, 能激发情感, 引起学生的共鸣, 不能纯粹地迎合学生趣味, 这样才能达到授课目的。

5 表演导入法

学生简单的动作表演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 活跃课堂气氛, 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为学习课文作好开路先锋。如在教SEFC Unit 21时, 我给一个学生一些小卡片, 上面写着一些单词和词组:smile, sigh, yawn, happy, sad, angry, tired, confused, shake your fist, scratch your head等, 他在讲台上按照卡片上的单词作简单的动作表演, 其余学生根据他的动作猜出这个单词并要说出该形体语言的含义。如:Shaking your fist is a sign of anger.Scratching your head is a sign of being confused等。然后再叫出几个学生上台, 用各种gestures or facial expressions表演, 请全班同学猜测the meaning of them.如有的同学用手捂着胃部, 大家立刻猜出:He has a stomach-ache.也有的同学做出“thumbs down”, “fingers crossed”等手势, 当老师解释这些手势语的意思时, 同时也介绍了西方文化, 引出本课的话题body language。这样导入课文, 生动形象, 一定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新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 各种导入方法是灵活机动的, 是相互渗透的, 但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导入新课都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 在备课时, 既要备教材, 又要备学生, 结合上课时的各种突发事件, 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法。教师在设计每节新课的导入方法时, 可根据课文中每个单元的话题和课文内容结合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即可用一种导入法, 也可把多种导入法结合在一起。恰当、精彩的导入, 就像一幅导游图, 能帮助学生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 收到最佳的效果 (何朝柱, 2002) 。因此, 教师上课时不能为导入而导入, 而应把它看作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活动, 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愉快体验。这样, 在学习新课伊始, 就能保持高昂的情绪, 为整个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开端 (陈莉苹, 1997) 。

目前,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已经在全国全面推行,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学科综合了天文、地理、政治、历史及理科学科等的广泛知识, 包罗万象, 教学内容及形式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 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吸新,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 精心设计每一节新课的导入, 使英语教学声情并茂, 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 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导入艺术来导入新课, 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中学英语教学普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应探索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用巧妙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本文试图通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教学方法尝试, 以达到上述目的。

课堂导入设计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一、《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现状

(一) 课程内容庞杂, 全而不精, 学生认为“难学”

物联网工程是一门覆盖范围很广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等诸多学科领域。[2]根据信息的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原则, 可以把物联网分为4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3]《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需帮助学生熟悉RFID、传感器、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云计算、智能处理技术等涵盖这四层的关键核心技术, 引领学生逐步进入物联网世界, 并能帮助学生形成对专业的系统的认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受课程知识点多和学生专业零基础的限制, 导论课程经常沦为“什么都讲, 什么都不能深入”一节课浓缩一门课程甚至一个学科的状态。传统的课程导入的问题如生活常识、复习式[4,5]等通常只关联本堂课, 简单知识点的堆砌, 学生接触到的是一个一个信息的孤岛, 接收到大量信息与概念, 但无法理解内化、处理知识间关联, 全而不精, 学生较难掌握重点内容, 只觉课程难懂, 专业难学。

(二) 课程作为“导论”, 概念与理论较多, 学起来“枯燥”

作为专业第一课, “导”专业学习热情是重要任务之一。部分学生报考该专业是因为觉得“物联网”这个词汇比较时髦, 但是问他们物联网指的是什么, 能回答清楚的学生寥寥无几。还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被调剂到物联网专业, 对于这部分学生, 由于目前所学专业并非是自己当初所报专业, 因此学习热情非常低。[6]该课程的高综合性, 也给学生带来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从而影响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7]兴趣是求知中的重要内在力量, 作为专业第一课, 首要的任务就是“导”专业学习兴趣。

二、《物联网工程导论》课堂导入的探索与思考

(一) 梳理知识脉络, 以课堂导入问题串联课程核心知识点

改变课程导入问题的设立目标从引入本堂课到串联本课程核心知识点。笔者所在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建立有智能家居体验实验室。在学期之处带领学生前往体验参观, 对物联网系统形成感性认识。零基础的学生通常是站在用户角度, 对系统功能给予较多关注。教师可梳理案例知识, 以功能为切入口做好课堂导入问题的设计。结合图1树状图左边所示课程核心知识模块, 导入问题可设计如图1树状图右边所示。利用一个综合应用案例贯穿整个课程的所有核心知识模块, 建立一个知识模块与另一个知识模块的关联, 从知道核心知识模块到知道核心知识模块在整个系统中的功能。解决内容庞杂, 课程“难学”的问题。

(二) 激趣引思, 通过案例导入课程, 培养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实际应用案例智能家居系统的体验能带给学生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浓厚的兴趣, 用案例贯穿课程全程, 学生更易将所学知识模块关联并与案例中应用相联系, 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脉络、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如在讲解RFID技术时课堂导入设计为“请问智能家居案例中门禁是如何实现?”, 学生的初步认识是“刷卡”。“对, 这就是RFID系统,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RFID系统……”教师顺利引出本节课内容。而在紧跟其后的传感器知识讲解上可以通过“请问案例中用到了哪些传感器”来引入传感器的分类、特性、工作参数等知识点,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案例思考“若将RFID无权限卡预警结合红外栅栏、震动传感器、人体检测可实现什么功能?与它们各自单一工作时对比呢?”在互联网技术介绍之前, 已经完成了自动识别与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介绍, 可以提示学生, 大量传感器数据传至汇聚节点或网关之后, 下一步去向何处, 如果要在宿舍查看窗帘、灯光等是否关闭还差什么?通过帮助学生回忆体验过的智能家居,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案例体验有助于学习积极性提升, 案例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 从而实现案例引入课程知识模块, 理解后, 再回到案例, 去总结、归纳、再学习, 最终优化案例, 融会贯通, 培养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 浓厚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新创意诞生创造可能。

三、结语

好的课程导入能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活跃,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地融入到课程的学习。导论是专业第一课, 设计好课堂导入学好导论更有利于专业学习。

摘要:物联网工程是一门覆盖范围很广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所涉技术众多, 《物联网工程导论》作为专业第一课, 肩负着帮助学生形成对专业的系统认识的重要任务, 好的课程导入设计, 能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地融入到课程的学习, 学好导论, 导出专业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导论,物联网工程,课程导入

参考文献

[1] 曹殿军.激趣导入事半功倍——例谈初中物理课堂导入设计[J].中学物理, 2012, 30 (6) :27.

[2] 王志良, 王粉花.物联网工程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3] 刘云浩.物联网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

[4] 周爱珍.浅谈传感器及应用技术课导入的设计[J].职业, 2013 (30) :146.

[5] 倪文兴.《传感器技术》课堂导入巧设计[J].电子世界, 2015 (21) :59.

[6] 余振亭, 万丽莉.《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软件导刊, 2014 (8) :187-188.

课堂导入设计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经过多年来的学习和实践,笔者体会最深的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堂教学设计不只是简单化的文本教案,而是在新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设想和计划,是为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学业进步所作出的精心筹划。那么,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有哪些有效的策略呢?

一、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建构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

“怎么教”是以明确“教什么”为前提的,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是成功教学的基础和关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探求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性质、理解课程理念、体会课程设计思路、明晰课程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内容标准建构每一课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例如,确定人教版教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三产业、“新经济”的概念。能够运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措施来理解战后出现的新变化;通过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史学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用多媒体显示二战后留下的垃圾和废墟。在满目疮痍的画面中,问“如何重建家园”,导入新课。采用“回顾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对“昨天”的回顾,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好历史知识点,以“今天”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以“明天”的思辨、延伸,展望历史的发展趋势,把握时代的脉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调整的分析,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从而正确看待国家政策的調整。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新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动力。

教师在具体制定三维目标时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实践过程中却是互相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当然,三维目标在具体课中的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课教育性比较强,有的课知识性强些,但无论什么课,教师一定要切实关注和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设计,对“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要尽可能挖掘和升华。

二、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完整准确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采用专题式的内容设计模式,因此在时序性上给人“形散”的感觉。如何做到教学内容的“形散而神不散”,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对各模块、专题内容进行完整、准确的把握,并加以优化,使其主题化、集约化(抓重点,大胆取舍)、结构化、层次化等。

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一是以中国和世界历史中政治与制度发展的典型史实为主要内容的模块,制度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在进行必修一的教学设计时,笔者对知识体系重新加以梳理,重构三条主线来进行教学:主线一:政治制度史(中国、西方),下辖4个主题,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近代西方代议制度、科学社会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主线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史和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下辖3个主题,即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政治制度;主线三:现代中国外交史与世界多极化趋势,下辖两个主题,即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通过对必修一政治模块、知识结构的优化设计和教学,使其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结构更清晰、层次更分明,实践证明,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在处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时,有些教学内容也是可以加以优化的,如必修一的“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必修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专题单元、必修一的“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必修二的“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单元、必修一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单元等,由于这些专题之间内在联系密切,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往往从它们相互联系的特点出发,适当地相互参照、统筹兼顾、整合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更容易全面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从而提高了学习有效性。

当涉及到专题之下的具体课时,则要在对教学内容准确厘清、完整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且加以改造设计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问题,使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通过若干个层层递进的小问题设计来解决,这是笔者在教学内容设计时经常采用的处理方法。

例如,《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一课,“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干预经济,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帮助学生比较清晰深入的突破重点,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黄金时期”指的是哪一时期?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黄金时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接着提出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主要形式有哪些?为什么会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根本原因是什么?采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方法,解决教学重点和“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难点问题。

又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课,可以在通过影视资料了解十月革命过程的基础上,设计几个探究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分析教学内容。

问题一:马克思曾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里,正以在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一般可能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还谈不上什么真正的革命”。结合马克思的这个观点以及苏联在历史上仅存在80余年的事实,探讨“十月革命究竟是不是俄国正确的历史选择?”

问题二:你是如何理解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设计的用意在于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十月革命后采取的措施及对其深远影响的分析与掌握。从课堂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来看,这些问题是有利于学生突破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当然,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科学性、思考性、层次性和引导性。

三、在教学形式设计上,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发现生活知识、建构生活知识、提炼生活经验,不断积淀课内外生活经验,把现实生活和书本世界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应该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成为学生的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长者,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方法,尝试用新的教学形式开拓生活化的历史课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采用情景模拟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教学模式。

1.情景模拟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是以情景体验为特征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它包括四方面:创设情境,使学生接受表象;亲历体验,使学生得到感染;感悟内化,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提升;激励践行,使学生从情能转到智能发展并付诸行动。如,《辛亥革命》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由日本动画片《机器猫》中小机器猫哆啦A梦的时光穿梭机可以穿越时空打开话题,带领学生观看《机器猫辛亥游》,从而导入新课。

第二步:进入一个虚构的环境,《机器猫辛亥游》时光穿梭机第一站。机器猫看见了硝烟滚滚的辛亥革命,时间地点人物都记录了下来,同时机器猫必须要回答几个问题才能继续穿梭时空,到其他地方旅游,否者就不能继续前进。笔者要求同学帮助它,来回答几个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这样就把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巧妙地解决了。

第三步:机器猫进入了第二个虚构环境,《機器猫辛亥游》时光机第二站。机器猫来到了浙江未庄(书本教材未有内容),欣赏了江浙古镇的美丽风景,也认识了洋鬼子和阿Q,并听见了他们在讨论问题,同样,机器猫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继续前进,笔者同样需要学生帮助机器猫解决一些难题。这样的设计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的思考状态。

第四步:机器猫的第三站是北京,它看见了袁世凯做了临时总统,于是思考,为什么革命党人要把政权让给心怀不轨的袁世凯呢?

第五步:机器猫的第四站是2001年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书本教材未有内容),它看见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正在开会,给辛亥革命作了很高的评价。机器猫在想:“辛亥革命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江总书记为什么还要给它这么高的评价呢?”于是,通过机器猫的思考就引出了对辛亥革命的成就和功绩的学习。

第六步:第五站是机器猫回到了现在(书本教材未有内容),来到xx中学,它谢谢我们帮助它,同时它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2.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它包括四方面:问题生成,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主动探究,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问题;成果交流,使学生学会互相合作,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反馈延伸,开拓学生的视野。问题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创造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例如,在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时,教师可以联系有人针对苏联解体这一事实断定十月革命不是一次正确的历史选择这一论断提出探究问题“你认为十月革命是正确的历史选择吗?为什么?”然后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则活动在学生中间及周围,巡视和指导学生,这样就营造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供学生自主探究、互相交流。在学生交流完成时,教师可进一步延伸提出,“为什么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只走了短短的80年就解体了,而中国至今仍发挥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

3.开放式教学。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是指教学不只是局限于教室里,还应走出教室外,走向社会,力求教学形式多样化,例如竞赛式、辩论式、讨论式、故事会式、讲座式等。另外还可以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写家庭简史、社区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题材的板报、通讯、刊物,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以这些形式使历史教学走向生活化,把历史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选择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有关最优化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概念永远是具体的(不是包罗万象的),那些对于一些条件来说是很成功的、有效的方法,对另一些条件、另一些专题、另一种学习形式来说就可能是不适应的。”比如,“讲授法”是一种最传统最基本的历史教学方式了,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方式仍然有它的特点和优点,在一些概念(如“半殖民地”和“资本原始积累”等)、制度(如“分封制”和“代议制”等)、史学理论(如“辩证唯物论”和“文明史观”等)或知识难点学习时,“讲授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在教学方式设计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综合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地取舍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地求“标新立异”,因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课堂导入设计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6篇

一、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一) 目的性原则

课堂导入, 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 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课堂导入的内容与本课内容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教师要善于以旧拓新, 为进入到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 启发性原则

导入要有利于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动机、启迪学生智慧。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和实验为依托, 引入新知识、新概念。设问于讲述要求能做到激其情, 引其疑、发人深思。

(三) 趣味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烈的学习愿望, 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时最重要的动因”【1】。所以, 课堂导入必须具有趣味性, 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让学生自然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四) 简洁性原则

课堂导入虽然很重要, 但是它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作铺垫, 不能冲淡中心内容。现代教育学和统计学的研究表明, 学生课堂思维活动水平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如图所示

在开始课堂教学10分钟内思维是逐渐集中的, 在10-30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随后活动水平逐渐下降。所以根据这个规律应力求较快的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增强输入信息的强度, 引起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 课堂设计一定要简洁、短小精悍, 一般导入时间为3-5分钟。力求做到“简约不简单”。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 影响后面的教学内容。如果导入时间过短, 又会使课堂导入显得苍白无力,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二、课堂导入的类型

(一) 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如在讲氧气的化学性质时, 老师可先让学生到讲台上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得演示小实验。学生们会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学生会感到很好奇, 带火星的木条为什么会重新燃烧起来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氧气还有哪些性质呢?在好奇中自然地去完成后面的教学内容。

(二) 故事导入法

青少年都爱听故事, 在化学的发现时和科学史上有很多动人的故事, 教师可收集一些趣味性强的典故。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 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 避免平铺直叙的弊端。比如老师在讲白磷的时候, 可引入神秘的鬼火故事, 夏天的夜晚在墓地常会出现一种青绿色的火焰, 一闪一闪、忽隐忽现, 十分诡异。很多人都会毛骨悚然, 赶紧逃跑, 谁知那火光还会跟着人, 你跑它也跑。古人认为是鬼魂在作怪, 其实是人的是死尸腐烂后生成一种叫磷化氢的气体, 此气体冒出地面, 遇到空气后会自发的燃烧起来, 但这种火非常小, 发出青绿色的冷光, 有风时还可随风飘荡。

(三) 多媒体导入法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信息图文并茂、声象并举、能动会变, 形象直观的特点导入新课,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原本枯燥的化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在讲原子的结构时, 教师通过播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 造成大量的平民和军人死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 既开阔了视野, 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求知欲, 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 问题式导入法

引发认知冲突是促使学生实现知识建构的动力。认知冲突产生的方式是“问题”, 问题是有意义学习情境的重要特征之一【2】。教师要从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出发,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 精心设计问题导入, 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 引发学生思考, 激起学生兴趣, 产生学习动机, 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明确教学目的。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技能做铺垫, 所提问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在讲我们周围的空气时, 教师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看不见, 摸不着, 不香不臭没味道, 说宝贵到处都到有, 动物植物离不了。通过此谜语引入新课。

(五) 复习导入法

在导入阶段, 老师应采用适当手段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 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 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复习法导入新课, 能承上启下、温故而知新, 又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内容, 又很自然地入了新课。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启动环节, 教师导入水平的高低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导入这一重要环节。结合化学本身的特点, 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 分别从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和课程导入的类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导入,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 (五) 》第12页。

上一篇:课程领导模式基础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网络发展中职学校德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