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领导模式基础教育论文范文

2023-10-16

课程领导模式基础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该课程内容抽象、计算性强、作图方法多, 课时分配也不足, 所以学生不易掌握。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积极性,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已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陈东菊针对教学模式, 就如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适应国家发展需要进行了课程改革探索;陈秀梅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对《机械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设计。本文基于翻转课程教学模式, 就如何保障教学效果, 探讨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

翻转课堂 (The Flipped Classroom) , 也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 是指学生在课下通过教师发布的资源完成知识获取过程, 在课上通过讨论、作业练习、实践操作、在线测试等形式完成知识内化过程,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 方便学生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 彻底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2007年, 美国林地公园高中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发现学生在家看视频, 课堂上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练习和作业, 这是翻转课堂思想的起源。翻转课堂翻转的是课上课下教与学的模式, 改变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而教育的本质还是保持不变的。

二、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

我校《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有40学时, 4个实验学时, 涉及到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和系统设计校正等相关知识。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地选取教学重点, 并结合往届情况选取教学难点, 考虑学生学习特点, 也为了学生学起来方便有效, 将部分知识点录制成短视频, 时长大约5—20分钟, 根据教材内容录制了35个课程短视频。

课前、教师把课件、课程视频、例题解析及在线测试题等学习资料发布到课程网站, 针对章节内容列出重点和难点, 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 留下思考题和讨论主题。打开课程网站章节学习界面如图1, 学生将按要求登录课程网站或者打开手机APP, 查看课件并学习课程视频及相关资料, 有疑问可以线上与教师、同学交流讨论, 通过在线测试等方式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课中、主要以专题研讨+师生点评+教师重难点再剖析形式展开, 关键步骤如下设计:

(1) 学生课下登陆课程网站学习视频, 确定讨论议题, 一般选择课程难点和重点作为讨论对象, 每段课程视频后面均附有若干议题;

(2) 选择相同议题的同学以3-5人为宜组成小组, 由组长负责分工协作, 针对选择的议题在课下进行素材搜集和PPT制作, 主要包括与议题有关的图片、视频、动画、应用案例, 加以整理加工汇总, 最后以PPT形式进行展示, 在此过程中若有疑问, 可以进行问题汇总, 然后老师以在线答疑的形式进行解惑, 保证每个小组的作品质量。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掌握课程学习进度和质量。

(3) 课堂上根据总组数确定适当比例的小组单位进行PPT展示演讲, 教师根据学生自学质量来进行问题情境设置, 重点完成对概念的深入剖析, 理论更深层次的探讨, 侧重于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课后、课后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及时复习, 让学生完成课程网站发布的作业, 以此检验学习效果,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或线下答疑来排除学生疑惑。

三、实施效果

通过对基于泛雅平台对《控制工程基础》进行的翻转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 80%以上的学生表示此模式改变了以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习效果差的局面,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调整进度, 对重难点可反复学习, 团队式研讨以问题为导向, 发挥各自优势进行资源搜索, 拓宽了学习深度和广度, 同时锻炼了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更利于对知识点的长久掌握, 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

对学习成绩评价因试卷差异, 不好生硬地对比成绩好坏。选取试卷难易相似的两学期学生成绩进行对比, 2016-2017 (1) 没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018-2019 (1) 采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成绩分布如表1所示。通过对翻转课堂实施前后两届学生期末试卷成绩进行对比发现, 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后课程平均成绩、及格率及优秀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施翻转课堂模式效果显著。

四、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应用效果比较明显。但实践过程存在以下问题:

(一) 完善课程网站需要专业人士帮助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离不开网络学习平台。教师擅长授课、答疑解惑, 但在课程网站的完善上, 涉及到平台使用的技巧与方法, 常感觉力不从心, 需要时时请教平台专业培训人员。

(二) 翻转课堂模式应该与传统教学模式互为补充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使学生学习上的投入时间增加了, 除了课堂时间, 还有课前任务和课后练习。故遇到学习任务较重或者课业较多时, 学生空余时间不多, 翻转课堂就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这样翻转课堂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所以翻转课堂模式只能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 课程内容应该合理安排。

(三) 如何有效监督与评价学生

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大不相同, 教师可以结合平台数据进行适时监督, 或者设置阶段性测试, 把学习情况定期向学生通报一下, 适当增加学生危机意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 教师需要对知识难点进行宏观把控, 根据某知识点学习的反刍比, 把反映出来的难点在课堂上适当强化。

五、反思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需要教师前期付出较多努力, 尤其是课程整体构思、各模块设计和资源汇总、教学视频录制及适当更新。一方面需任课老师辛勤付出, 另外学校要提供相应的保障, 如高质量的录制设备、专业的网站服务。

对于学生自学, 由于素质参差不齐, 课下自学效果监管困难, 存在对课程视频学习精力不集中、作业抄袭、甚至找替身学习等问题, 授课人数一旦较多, 只能通过抽检形式来检验;在团队协作过程中, 存在滥竽充数、搭便车行为, 需要教师结合学习规律, 合理将知识“碎片化”, 分解为多个小视频, 并且保证知识的连贯性。这样能保证学生精力集中, 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针对课堂活动设计环节, 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为有所不为, 合理安排好各模块的时间分配, 把握好课程节奏, 调节好课堂气氛不高。对于学生还需要合理安排课下时间, 不能因翻转而占用过多学生课外时间, 如翻转教学模式课程过多, 学生要科学规划好更时间段, 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线上线下教学的课时分配问题。

六、结语

本次《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内容部分翻转, 让我们看到翻转课堂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实践结果表明,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习中的互动性增强,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接下来笔者及团队成员将在实践中进行优化完善,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关链接】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 也可译为“颠倒课堂”, 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 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课堂内的宝贵时间, 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 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 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 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 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 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 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 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 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 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 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 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互联网时代, 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 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 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在国内, 曾经有类似的教学方法, 但被冠以高效课堂。典型的案例包括1998年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所尝试的杜郎口教学模式。与当前的翻转课堂不同, 这些模式中, 学生并不使用微视频和在线做题, 而使用导学案, 课本和习题册。

摘要:传统教学模式下, 学生接受知识的有效性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偏低, 在现有信息化条件下, 本文通过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设计《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 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践, 总结了翻转课堂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 并反思提出相应的建议, 为今后实施翻转课堂积累经验, 也为本门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翻转课堂,与此同时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东菊, 范晋伟.浅析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 2018 (46) :241

[2] 陈秀梅, 黄民, 彭宝营, 刘忠和.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机械控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8 (17) :148-150.

[3] Bergmann J, Sams A.Flip Your Classroom:R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M].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2:82-84.

课程领导模式基础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 高等教育不仅形成了多层次结构和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也形成了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办学的模式。陈至立在2004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曾提到:“过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而向世界博采众长, 大胆吸收和借鉴各国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成功经验, 引进各国优秀的文化成果, 提高中国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对外交流合作的大好形势和迫切需求, 我国高等教育对外的交流与合作才有了蓬勃的发展。

日本是亚洲经济、科技、教育发达地区。近年来, 中日两国的高校交流十分活跃。中日大学校长论坛、中日大学展暨中日大学论坛等为中日两国高校提供了全面交流的平台。日本高校同中国高校签订的协议数目高达3361个。中国教育部下属的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第一期 (2007—2011年)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学生的情况。这五年中, 被选派到日本的中国研究生共有1800名。2012年, 赴日公派留学人员总数为592人, 其中博士生数目为285人, 本科生数目为177人。

开展国际合作、联合培养的最终目的在于切实提高自身学科建设, 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然而尽管联合培养协议的双方互相承认学分, 但受限与文化背景、语言等诸多原因, 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课程对接, 许多课程依然是按照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 “以联促建”的目的尚未达到。在这样的背景下, 进行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思维模式,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采取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和能力考核形式,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思想, 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改革途径是势在必行的。

二、日语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内容

1) 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赴日教师在日本高校的研修情况以及参加该项目的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 参考日本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 对低年级 (1、2年级) 的基础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并优化, 实现与日本高校的课程的对接。

2) 教材。以基础日语课程现有教材为蓝本, 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到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教学的微观层次探索应用型教学的具体模式。并参考日本高校的课程教材, 所有课程的全部教材均选用与日本高校教育接轨、近年出版的权威教材。

3) 教学内容:尽力做到课本知识和实时信息的相结合、与社会实际发展相结合, 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使学生全面掌握基础日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相关知识。同时, 根据日本高校的专业设置, 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增加相关词汇、短文等内容的学习, 让意愿参加联合培养交流项目的学生在国内的学习阶段就了解一些对方学校的专业知识, 能够在后两年到日本大学学习时迅速实现知识对接。

4) 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日语语言能力, 也要熟悉日本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每年公派到日本高校进行的交流研修活动, 学习和研修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 实现与教育教学方法的对接。

5) 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基础课程阶段,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的同时, 将教材知识与实时信息的相结合、与社会实际发展相结合, 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更快地适应日本的社会生活。

三、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对1、2年级基础课程的设计和优化配置。这一阶段的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日语基础知识, 训练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所以主干课程的设置我们依然会沿用以往的设置方案, 重点是对于语言知识方面的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语音方面:正确掌握各种音节的发音。

文字方面:准确认读和规范书写假名、汉字。

词汇方面:掌握基础阶段单词的主要词义以及常用词组的用法。

语法方面:掌握所学各类词汇的概念以及主要用法;掌握句子的基本形式、种类、成分。

基础句型方面:正确理解和使用所学句型。

2) 根据日本高校所开设的专业, 在基础课程阶段可适当开设相关选修课程, 或在基础主干课程的教材选择上、教学过程中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渗透, 让意愿将来参加“2+2”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在国内就初步了解一些对方学校的专业知识。例如, 学生1、2年级在国内主要学习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 到了日本的大学之后选择的专业却各不相同, 有“经营信息学部”、“国际人文学部”和“传媒学部”等。如果在1、2年级时, 适当开设《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等相关课程, 或在《综合日语》等课程中渗透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则可以让意愿参加“2+2”的学生在国内的学习阶段就了解一些对方学校的专业知识, 能够在后两年到日本大学学习时迅速实现知识对接。

四、日语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的实用价值

基础日语课程改革, 符合本科院校转型升级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 将会有步骤地改变该课程持续多年的传统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材建设等,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并对我校日语专业的其他课程以及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 甚至其他高校的基础课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 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学内容改革。联合培养模式可以及时反馈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置是否合理, 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

2) 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国际化学术交流的开展。在国外的学习和经历, 使学生获得了充分的国际交往机会, 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培养自身的综合学术能力。

3) 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具备良好日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办学模式的形成, 高等教育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 国内日语专业也在逐步加大与日本高校联合培养的模式, 为了实现联合培养中的课程对接, 对国内日语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关键词:联合培养,基础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李尚波.日本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研究[M].世界比较教育论坛, 2011.

[2] 田辉.日本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M].中国教育协会比较教育分会年会, 2012.

[3] 丁妍.日本高校创造性人才培养研究——以东京工业大学课程改革为例[M].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

[4] 尹贞姬.日本留学生政策与国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5.

课程领导模式基础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会计基础》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也是学习会计其他核心专业的入门课程。该课程一般都在第一学期开设, 多在72-108课时之间。由于受师资、硬件保障等限制, 大多高职院校仍采用教师主讲的授课方法, 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过程偏理论为主, 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来说内容较为抽象, 不易理解, 缺乏对会计基础知识系统和感性的认识。传统课堂师生互动不足, 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

二、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一) 大数据时代网络课程的出现

MOOC式网络课程, 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实现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建立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课件、网络试题库、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等主要环节的工作, 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课程改革。

(二) 创新型人才需求催生了混合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 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对会计专业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 调查数据显示, 大量专业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的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 人才供给和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存在。混合教学模式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而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混合教学的应用势在必行。

三、《会计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 教学分析

首先, 由于该课程教学对象为刚入学的大一新生, 对大学的管理、授课模式还处于适应阶段, 并且新生对个人电脑的配备还没有普及, 因此在线学习课时比重不宜过大。以108学时为例, 线上课程占12-16学时为宜。其次, 选取学生认为抽象、不易理解的模块作为线上学习的内容, 如会计要素的认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概念和分类, 会计恒等式、制造业企业供产销环节的核算、财产清查。再次, 学校为混合式教学提供硬件保障。

(二) 教学设计

根据《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和混合教学模式要求, 将教学过程设计为线上教学、课堂面授及实训三个环节。按照课程108个学时要求,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各占54学时, 其中中线上学时为14学时。依照教学大纲, 梳理各章节重难点, 对难点和抽象的知识点, 团队教师可以分工协作, 设计脚本, 录制微课视频。

(三) 教学实施

1. 在线上平台建立教学班

根据授课教师教学任务, 在线上平台的界面, 教师可以像创建QQ群一样来创建一个或多个学科班课, 每个班课都有一个邀请码, 教师在课堂上或者通过QQ、微信等方式将邀请码公布, 学生使用邀请码加入班课, 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来管理班里的每一个学生。

2. 按教学计划发布线上自主学习计划、内容

在安排线上课程的时间, 提前发布通知, 安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主学习。在线开放课程的平台上, 根据教学内容建设了丰富多样的多媒体课程资源, 有微课视频、案例库、图库、题库、课件、动画库等, 教学视频方面设计了五类视频资源:重难点知识讲解微视频、传统40分钟课堂教学视频、操作示范视频、作业讲解视频、流程动画视频。不同类型视频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给予不同的答疑解惑, 教学方法上采用实战、案例、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 细化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多元化

改革原有的单一评价模式, 采用多元化评价模式。教师设计的学习成绩考核方案, 如平时成绩占学期总评60%, 期末考试成绩占比40%, 细化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如下表所示:

(四) 教学反馈与控制

利用平台大数据分析技术, 进行实时的线上学习情况统计分析, 包括签到、观看视频时间、学习时长、各知识领域停留时间、热点问题统计、作业考试成绩分析、线上抢答、空间互动等方面进行频率、效果分析, 根据后台数据分析, 掌握学生困难领域, 线下面授课堂加强该领域的学习, 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 调整教学方法, 不断持续改进, 形成良性循环。

四、混合教学模式实施保障措施

(一) 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加强信息化建设

积极申报国家立项或者省部级立项, 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投资及针对高校教学的优惠、补贴政策。校园覆盖WI-FI网络, 使学生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提高使用线上平台的积极性。同时, 线上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与校园选课系统、学分系统进行有效整合, 实现嵌入和对接, 优化平台功能。

(二) 组建骨干教师团队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工作量大, 不能单靠个别教师力量完成, 需要组建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的教师团队。从课程体系的构思与设计、微课视频的制作、视频的上传、后台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都需要课程负责人统筹安排, 教师团队分工合作。团队教师要坚持做到每次课后有反思, 通过教研室活动, 不断完善集体备课、资源共建等制度, 形成常态化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

(三) 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动态调整机制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 实施分层次教学, 给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资源。通过课外辅导, 学生帮扶, 加强基础差的学生培养。根据学生掌握情况, 随时调整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保障混合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 构建新型的混合教学模式, 先以两三门核心课程作为试点, 进而向会计类专业其他课程进行推广。同时, 尝试利用网络平台, 向社会或个人推广, 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出现和推广, 混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要求, 线上自学与线下教学的模式在高校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以高职《会计基础》课程为例, 以云服务为平台, 构建包括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反馈与控制等四个阶段的混合教学模式, 进而探讨实施混合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课程领导模式基础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基于移动终端的计算机基础课堂, 让学生按需学习, 自主学习, 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模式相结合, 从而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通过率和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课堂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何种角度来构建大计算机基础的课堂教学, 从而带动整个计算机课程的提高与发展, 是教育者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2 准备丰富的学习资源

2.1 微视频资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 准备适合其能力提高的计算机学习资源, 而微课则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学习资源包, 经过精心录制并制作适合教学的课堂视频, 同时学生不受时间限制随时观看, 优秀的视频中还应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字素材, 图片素材, 以及ppt课件等等, 很多学生也根据微视频来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 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应把握好微课的时间, 尽量满足教学内容的少而精, 容量合理, 使学生能够下载并保存到移动终端设备上, 从而方便随时观看, 随时学习。

2.2 辅助学习资源

除了必要的微课视频资源外, 翻转课堂教学还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辅助学习资源, 可以是主题明确的ppt课件, 或者是包含图片, 声音或文本的多媒体文件, 将其上传到指定的平台上, 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加以参考, 随时利用, 为了帮助学生扩展视野, 还可以加入符合主题的事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理设计学习过程

3.1 课前准备

教师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 分析学习内容与课堂教学目标, 确定基本的教学主调, 将案例中包含的知识细化为相对较小, 且较完整, 相互连接的知识点, 从而录制成视频资源, 为学生设计出学习任务, 同时将相关的学习资源共享到学习微信群, 或者是指定的教学平台进行分享, 也方便学生能够快速地获取并学习。

3.2 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学习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明确课程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提前将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梗概, 或是学习任务发布到班级的群里, 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学习内容, 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更高;在自主学习时, 学生可以借鉴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根据学习任务开展自主学习, 也可以小组之间合作学习, 分享彼此掌握的学习资源, 共同解决问题, 互相监督;师生之间应加强互动, 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对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的解答。

3.3 课后巩固拓展

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教学模式的开展, 还依靠学生课后的巩固与提高, 学生应对学过的计算机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 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作品点评, 也可以将自己掌握的资源分享给学生, 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 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教师还应对每一堂课进行评价, 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 从而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

4 合理开发学习资源

计算机基础教学如果想要实现新突破, 新发展, 就需要进一步挖掘学习资源, 充实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课堂, 从网络入手, 在网上搜索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 使网络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 同时不断完善平台的建设, 根据课程安排布置线上作业, 开展学习拓展模块, 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教师将自己找到的资源进行上传, 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也可以让不同的教师录制同一视频, 使学生主动去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 找到适合自己的进行学习。

5 改善学习方式方法

移动终端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 不能持有保守的态度, 而是应在保证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前提下, 积极开拓创新, 改变学习方式, 帮助学生打开计算机学习的新大门, 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良, 移动终端课堂可以作为课前预习的一个环节, 或者是对于课后知识的补充, 教师面对面传授知识还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灵活的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 翻阅国外的文献与资料, 了解国外计算机的发展, 以及学者的想法等等, 使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6 结语

综上所述, 基于移动终端的计算机基础课堂翻转课堂教学, 响应了教育改革的要求, 也使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 加强了计算机的教学地位, 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使移动终端设备发挥了积极作用, 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也使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并共享在网络上, 教师应充分挖掘并提供给学生, 同时将翻转课堂教学更好的应用到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发展, 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翻转课堂的构建, 它极大地促进了国内教学改革, 使学生在课下时间里, 自由发挥, 自主学习, 同时还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 学生拥有能够随时表达自己想法的平台, 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使翻转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计算机基础教学, 它也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创新学习方法, 同时也促进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移动终端设备,研究

参考文献

[1] 严正宇, 周凌翱.“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过程设计与评价方式分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3) .

[2] 杨晓宏, 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 2014 (11) .

课程领导模式基础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混合教学模式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一门必修课程, 也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入门课程。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 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等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教学强调的重点, 而这离不开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 优化完善课程教学模式是关键所在, 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不断融合中优化传统单一而滞后的“填鸭式”、“放羊式”教学模式, 在层次化应用互联网+环境下新教学模式中全方位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同时, 混合教学模式就是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融合, 在计算机、平板电脑、网络等综合应用中展开的有效混合教学, 包括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 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二者融合的客观呈现, 符合互联网+环境以及素质教育背景下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提出的具体化要求, 在优势互补过程中构建高效计算机基础课程, 促使学生在良好课堂互动中进行有效学习, 在学以致用过程中最大化提升计算机能力与素养, 顺利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

(一) 深化教学准备阶段, 强化混合教学数字化网络平台管理

在互联网+环境下, 混合教学模式优势作用发挥建立在高层次教学准备基础上。教师要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深化把握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机遇和挑战, 采用问卷调查等形式, 深化了解班级不同层次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状况, 包括学习方法、习惯、能力等, 在综合把握过程中科学构建混合教学模式下学习小组。同时, 教师要多层次把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以班级学生为导向, 科学整合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 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章节课题教学基础知识、重难点等, 明确课程教学大纲要点以及课题理论与实践教学。随后, 教师要围绕互联网+环境下课程教学大纲, 深化混合教学模式作用下的教学计划、教学设计以及学生学习思路等,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确保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在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中顺利提高。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强化对混合教学数字化网络平台的科学管理, 优化调整平台中录像、素材、课件、实验等功能模块内容, 实时分析平台数据库中海量信息数据, 随时动态化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与学具体情况, 促使课题教学更加系统化、完整化。同时, 教师要在强化管理中将各功能模块协调统一, 便于将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互联网+环境下优势作用鲜明的多种教学模式应用其中, 在优势互补过程中便于班级学生高效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知识以及提升计算机实践能力。

(二) 强调课中合作探究, 夯实计算机理论基础

在应用混合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强调课中合作探究, 在梳理各课题理论知识中明确课中小组练习任务, 让小组学生在共同实践操作中突破课题教学重难点, 夯实计算机理论基础。以“Word文档”基本操作为例, 在相关课题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其中, 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网络平台中进行规模化、模块化、开放化的在线教学, 在讲解课题知识中根据各小组学生计算机水平, 联系“word文档”新旧知识, 分层设置课中合作探究任务, 要求班级学生在应用平板电脑、手机等查询和课题任务相关资料信息的同时巧用掌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 规范化操作计算机硬软件, 完成关于“word文档”构建、编辑、排版等多层次基本操作方面的练习任务, 在破解新课题教学重难点中有效巩固课题旧知识, 在网络化教学中不断夯实计算机理论基础。

(三) 延伸拓展课内教学, 发展计算机综合素养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 教师要多层面优化利用混合教学模式, 科学化延伸拓展课内教学, 在衔接课堂内外中深化课后作业环节, 让学生在巩固课堂知识中促进计算机综合素养发展。比如, 在学习Excel工作簿相关课题之后, 教师可以利用在线网络平台, 在整合基础知识、重难点内容中分层设置课后作业, 科学化引领班级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操作。在课后作业完成中, 学生可以针对Excel工作表编辑、数据剖析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微信、QQ等互动平台, 和班级教师以及同学进行不同层次互动、交流, 将探讨剖析、解答疑惑等环节有机统一, 促使学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中高质量完成章节课后作业, 在活用计算机理论知识过程中深层次促进计算机综合素养发展, 提升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价值。

三、结语

总而言之, 高校要深化把握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新要求、新特点, 综合把握课程教学实际情况, 在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中将混合教学模式巧妙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不断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提升计算机综合素养, 在学生发展综合素质过程中客观展现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摘要:在互联网+环境下, 高校课程教学以及人才培养革新实在必行, 教学模式优化完善是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混合教学模式优势特征鲜明, 要将其巧妙应用到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与学中, 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 为培养互联网+环境下高水平专业人才提供良好支撑力量。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建彬, 黄璐, 孙京恩等.“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 (4) :107-108.

[2] 王莉利, 吴雅娟, 周凯等.大数据环境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电子刊) , 2017 (11) :500.

[3] 齐锋华."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革新分析及解读[J].新校园 (上旬刊) , 2017 (6) :82.

课程领导模式基础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一、微课的概述

微课又可以称作为“微型视频教学课程”,主要教学方式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将相关知识点已视频的方式传播出来,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同时,微课以短小、精悍等方式将知识点呈现出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预习,使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活泼。另外,在教育体制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微课教学普遍应用在各个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支持。另外,微课主要以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以及练习测试为主,通过微课视频可以构建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使的教学氛围和教学内容更加集中,转变传统教学单一和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观看视频、辅助资源等教学内容实现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会计学基础教学现状

现阶段,在当前会计学基础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而且很多学生在学习会计学基础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对企业工作流程、经济业务往来等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由于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为会计学基本理论的讲解,还要使学生充分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和会计核算方法,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才能进一步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会计学基础教学依然存在教学内容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会计学基础课程在设置时,缺少相应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使很多学生存在理论知识较强,但是实践能力相对落后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学基础教学的质量,也会造成学生会计技能训练难以更好的符合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在会计学基础教学中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相对落后,其教学方式和教学任务主要由教师执行,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使很多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对会计学基础真是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开始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在会计学基础教学中教师未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在多媒体教学中局限于应用PPT教学,使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不够丰富,不仅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实务知识,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会计学基础》课程中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的优势

(一)使学习更加方便

传统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和落后,使学生会计学基础知识的教师辅助学习仅限于课堂当中,在课后学习中未有教师进行辅导和帮助,而在会计学基础课程中将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可以最大程度的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实现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之间的优势互补。教师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与微课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将一些抽象复杂的会计学知识,通过微课视频呈现出来,也可以利用微课将会计学实践内容以视频的方式传送给学生,比如,会计学中原始凭证的整理、会计分录的填写以及记账凭证的登记等,学生可以在自主观看这些视频的过程中充分掌握和理解会计学基础知识相关的实践操作方法和过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同时,通过形象化和直观化的会计学基础知识,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能力。

(二)帮助学生巩固复习

将微课与传统教学在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相结合,不仅有利于使学习更加方便,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微课视频具有短小而精悍的优势,教师通过微课视频可以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言简意赅的讲解,同时,所讲的内容和知识点也会更加透彻,在学生学习完相关知识点后,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课后复习并且对某个零散或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观看和理解,进而使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传统教学资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教师教学来说很难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而通过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教师可以兼顾和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整理和设计课后复习资料与课后习题,最大化的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复习和巩固,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整体提升,也有利于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将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在以往传统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地域性的资源和教学材料的共享,造成教学资源共享存在局限性。微课教学的教学方式主要以网络视频为主,并且在网络传播渠道对会计学基础资源进行搜索和整理,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使教学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可进一步提高会计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分享与会计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不断丰富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促进学生微课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基于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的《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对策

(一)合理制作微课视频

在采用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在课前合理制作微课视频,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需求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同时,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视频来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首先,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会计学基础理论知识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微课视频,也可以将对学生会计学基础技能的训练内容以案例、故事的形式为学生制作成微课视频,要确保教学视频的时间不能过长,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需要这样教学时间控制在5至10分钟左右。其次,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小型企业日常经济业务的相关环节,比如,设计账簿、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和编辑财务报表等设置到微课视频中,并在每个环节制定相应的任务,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制作的微课视频进行预习,提高学生预习能力以及掌握必要的学习和实践资料,提高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教学质量。

(二)创设微课教学情境

为进一步提高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合理为学生创设微课教学情境,令学生在模拟到学习环境中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社会以及工作经验背景。一方面,教师在通过微课创设教学情景之前,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最大程度的向学生还原工作场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会计工作实务环境的认知。比如,其情景可以是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以及账务和报表分析等相关内容,并且采用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根据在线视频资源进行实践模拟,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模拟现实工作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引导和帮助,适当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微课所创设的教学环境中更好的掌握相关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利用微课丰富教学方式

将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需要教师将以往灌输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并且有效利用微课来丰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的提升。其一,传统教学在结合微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之前,将与会计基本理论、设置各种凭证、以及如何利用会计报表对企业经济状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的案例通过微课分享给学生,此时,教师要减少理论讲授的部分,引导学生对微课中的案例进行讨论和思考,并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其二,在与微课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时,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向学生更加直观和形象的讲授如何理解和分析财务报表,并且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比如:会计报表结构与会计报表分析之间的关系?或者让学生解释一下怎样计算和分析财务报表指标?进一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其三,教师可以将会计学实践教学环节与微课相结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课视频对会计在经济类和金融类岗位的重要性及具体实践环节进行介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证-账-表”这套完整的账务处理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完成,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清楚账务处理流程。其四,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设计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会计学基础知识的课后复习视频,并且将微课视频在课后上传到网络,令学生在课后根据微课视频进行巩固和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内化和传递,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外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之,将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也可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提前预习、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摘要: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将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在结合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创设微课教学情景等方式,充分发挥微课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优势和作用。

关键词:微课,传统教学,《会计学基础》,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玲玲.翻转课堂下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411.

[2] 赵雅丹,王娇娇.基于OBE理念的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学习,2018,(21):219-220.

[3] 李素萍.“翻转课堂”的微课模式在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08):99-100.

上一篇:国际货币的政治经济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课堂导入设计高中语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