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个人总结范文

2023-07-25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

报告人姓名:学号课程教师:实验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完成起止日期:

[正文]

一、课程设计概述(目的、任务、参考资料)

1.项目的目的

根据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要求,面向针对研究生和导师这一特殊的群体,针对教务信息数据混乱的情况,利用电脑信息化的优势,为理学院研究生系统建立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使研究生管理中的各项实际业务工作切实的映射在系统内部,为学院提供一个方便的、快捷的、一体化的集成信息化环境。

2. 项目的任务

根据研究生教务管理中的具体需求,该项目的任务可分为7个模块进行

设计划分,每个模块都要完成具体的任务

 任务一:基础平台

任务:建立导航登陆界面,使用户能用密码登陆页面,了解信息,下载表格文件,获得具体操作权限。

 任务二:学籍管理

任务:研究生登路后,可进行基本信息查询、成绩查询、修改密码的功能操作;管理员则可进行修改用户信息、创建账户、数据上传或下载的操作

 任务三:智能排课:

任务:包括完成自动排课、手动调整、选课管理、课表查询及打印等更能

 任务四:导师管理

任务:建业数据库,使研究生和导师、管理员可以查询导师的基本信息,并且管理员可以对数据等做出修改和调整。

 任务五:教学教务管理

任务:该部分主要针对管理员展开建设。管理员的职责是以管理、统计、修改数据信息为主。建议以基本信息维护、入学、毕业信息管理、任课安排和考试安排为主要功能的模块。

 任务六:科研管理

任务:主要完成的任务是,研究生能够顺利提交科研项目,管理员能无误的将项目挂在网页上

 任务七:评优管理

任务:管理员能将通过审核的名单公示在网页上。

3. 项目的参考资料

[1] 《LoadRunner使用手册》

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编制

[2] 《软件测试:第二版》

Paul C.Jorgensen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3]《ASP.NET网站开发》(丁昊凯、许静雯、谢黎文编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4]《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作者:萨师煊王珊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5]《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作者:张海藩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采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1. 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

 技术路线:

基于微软ASP.NET框架及应用环境,遵循Web Service和XML技术、 B/S模式,采用三层结构开发

 系统平台:

Windows 2003 Server SP1(以上包括SP1)

MS Sql Server 2005

IIS 6.0及以上

 开发工具: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 2005

PhotoShop 7.0

CorelDraw 12

Dream Weaver 8.0

 开发语言

C# 2.0

ASP.NET 2.0(3.0)

XML/XSL

JavaScript

 测试软件

LoadRunner

三、实现步骤与在实现项目中我获得的主要成果

1. 项目的实现步骤

1) 首先,小组成员根据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针对研究生的具

体要求,讨论研究后编写需求分析文档,将项目软件分为7个模块,并完成初步的界面设计;

2) 之后,在需求文档的基础上,针对研究生、导师以及管理员的不同

需求,根据模块进行设计文档的编写,并着手进行软件的设计以及

完善界面设计。

3) 在完善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之后,小组成员制作PPT,并通过审核。

4) 在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之后,小组中的软件编写成员依据软件工程的

原则开始进行具体的软件编程,另外的部分成员则进行测试计划文

档及测试设计文档的编写。并在之后的几天中对其进行整理修改以

完善文档。

5) 在软件基本完成之后,小组成员分工进行软件的测试,完成测试结

果。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讨论并对软件进行修改。

6) 最后,对项目进行总结,编写总结报告。

2. 我获得的主要成果:

由于我在软件编程方面比较薄弱,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我主要负责的是文档的编写以及项目的测试方面的工作。包括如下部分:

 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书中,第四部分需求规格以及第五部分项

目具体的功能规格;

 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软件设计文档的大体框架以及其中的第一部分引言

以及第二部分系统设计概述;

 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客户端测试计划(全部);

 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客户端测试设计的大体框架以及第一部分引言、第

二部分测试设计;

 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用户使用手册(除第三部分运行环境)

四、个人小结

主要困难:

 在项目进行的初期,虽然我们对用户的需求有大致的了解,并有参照模版,

但由于本科生教务管理系统和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的具体项目上有着某些差异,这要求我们要注重了解其中的区别,并对模版进行分析及修改。在对需求文档进行编写时,文字表述不足的弱点很轻易的就显示出来,这要求我们对网络教学上给出的资料及范例进行详细的阅读,才能写好需求文档;在接下来的文档编写时也有同样的问题。

 在项目进行的中期,即软件的设计阶段。在了解具体需求之后,编写设计

文档困难不大,但是由于编程能力的强弱问题,小组成员不可能完全都进行编程,虽然这是小组分工后可以解决盖的问题,但是由于软件编程能力的缺乏,会造成在小组讨论和文档书写上出现代沟,所以个人认为,小组成员拥有对程序编成有一定的了解是有必要的。

 在项目的测试后面阶段,即软件的测试阶段。初次接触具体测试的我们,

对新的软件不了解,导致产生一定的困难,这要求我们对LoadRunner软件自主的进行学习并掌握如何运用该软件进行项目的测试。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

报告人姓名:学号课程教师:实验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完成起止日期:

[正文]

一、课程设计概述(目的、任务、参考资料)

1.项目的目的

根据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要求,面向针对研究生和导师这一特殊的群体,针对教务信息数据混乱的情况,利用电脑信息化的优势,为理学院研究生系统建立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使研究生管理中的各项实际业务工作切实的映射在系统内部,为学院提供一个方便的、快捷的、一体化的集成信息化环境。

2. 项目的任务

根据研究生教务管理中的具体需求,该项目的任务可分为7个模块进行

设计划分,每个模块都要完成具体的任务

 任务一:基础平台

任务:建立导航登陆界面,使用户能用密码登陆页面,了解信息,下载表格文件,获得具体操作权限。

 任务二:学籍管理

任务:研究生登路后,可进行基本信息查询、成绩查询、修改密码的功能操作;管理员则可进行修改用户信息、创建账户、数据上传或下载的操作

 任务三:智能排课:

任务:包括完成自动排课、手动调整、选课管理、课表查询及打印等更能

 任务四:导师管理

任务:建业数据库,使研究生和导师、管理员可以查询导师的基本信息,并且管理员可以对数据等做出修改和调整。

 任务五:教学教务管理

任务:该部分主要针对管理员展开建设。管理员的职责是以管理、统计、修改数据信息为主。建议以基本信息维护、入学、毕业信息管理、任课安排和考试安排为主要功能的模块。

 任务六:科研管理

任务:主要完成的任务是,研究生能够顺利提交科研项目,管理员能无误的将项目挂在网页上

 任务七:评优管理

任务:管理员能将通过审核的名单公示在网页上。

3. 项目的参考资料

[1] 《LoadRunner使用手册》

北京长江软件有限公司编制

[2] 《软件测试:第二版》

Paul C.Jorgensen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3]《ASP.NET网站开发》(丁昊凯、许静雯、谢黎文编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4]《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作者:萨师煊王珊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5]《软件工程导论(第五版)》(作者:张海藩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采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1. 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

 技术路线:

基于微软ASP.NET框架及应用环境,遵循Web Service和XML技术、 B/S模式,采用三层结构开发

 系统平台:

Windows 2003 Server SP1(以上包括SP1)

MS Sql Server 2005

IIS 6.0及以上

 开发工具: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 2005

PhotoShop 7.0

CorelDraw 12

Dream Weaver 8.0

 开发语言

C# 2.0

ASP.NET 2.0(3.0)

XML/XSL

JavaScript

 测试软件

LoadRunner

三、实现步骤与在实现项目中我获得的主要成果

1. 项目的实现步骤

1) 首先,小组成员根据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针对研究生的具

体要求,讨论研究后编写需求分析文档,将项目软件分为7个模块,并完成初步的界面设计;

2) 之后,在需求文档的基础上,针对研究生、导师以及管理员的不同

需求,根据模块进行设计文档的编写,并着手进行软件的设计以及

完善界面设计。

3) 在完善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之后,小组成员制作PPT,并通过审核。

4) 在完成项目前期工作之后,小组中的软件编写成员依据软件工程的

原则开始进行具体的软件编程,另外的部分成员则进行测试计划文

档及测试设计文档的编写。并在之后的几天中对其进行整理修改以

完善文档。

5) 在软件基本完成之后,小组成员分工进行软件的测试,完成测试结

果。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讨论并对软件进行修改。

6) 最后,对项目进行总结,编写总结报告。

2. 我获得的主要成果:

由于我在软件编程方面比较薄弱,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我主要负责的是文档的编写以及项目的测试方面的工作。包括如下部分:

 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书中,第四部分需求规格以及第五部分项

目具体的功能规格;

 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软件设计文档的大体框架以及其中的第一部分引言

以及第二部分系统设计概述;

 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客户端测试计划(全部);

 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客户端测试设计的大体框架以及第一部分引言、第

二部分测试设计;

 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用户使用手册(除第三部分运行环境)

四、个人小结

主要困难:

 在项目进行的初期,虽然我们对用户的需求有大致的了解,并有参照模版,

但由于本科生教务管理系统和研究生教务管理系统的具体项目上有着某些差异,这要求我们要注重了解其中的区别,并对模版进行分析及修改。在对需求文档进行编写时,文字表述不足的弱点很轻易的就显示出来,这要求我们对网络教学上给出的资料及范例进行详细的阅读,才能写好需求文档;在接下来的文档编写时也有同样的问题。

 在项目进行的中期,即软件的设计阶段。在了解具体需求之后,编写设计

文档困难不大,但是由于编程能力的强弱问题,小组成员不可能完全都进行编程,虽然这是小组分工后可以解决盖的问题,但是由于软件编程能力的缺乏,会造成在小组讨论和文档书写上出现代沟,所以个人认为,小组成员拥有对程序编成有一定的了解是有必要的。

 在项目的测试后面阶段,即软件的测试阶段。初次接触具体测试的我们,

对新的软件不了解,导致产生一定的困难,这要求我们对LoadRunner软件自主的进行学习并掌握如何运用该软件进行项目的测试。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授课学期:2013年春 授课学时:64学时 教学对象:1012401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地点:7208教室

授课时间:第1周——第6周:周二5-

8、周四1-

4、周五5-

8、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确素描构图与形式美的基本含义,掌握构图与形式建构的基本方法。

2、掌握写生观察与表现的基本方法,学会主动驾驭和使用基本的素描要素建构自己的素描方式,传达自己的审美取向和个性趣味。

3、提升自己的对写生与创作的认知,拓展视野,合理使用素描技术手段,能够通过写生达到创作的基本目标。

4、学会在自由、控制之间寻找素描关系的平衡点,达到感性控制,理性表达。

5、要求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方式,重点掌握课程研究的方法;所有的理论知识不由教师讲解,采取学生独立搜索——集中讨论与陈述——检测个人收集状况——个人整理——归纳汇总。与课程有关的图片资料尽可能由学生自主收集,并展开分析和讨论,学会分类、归纳、分析、综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6、课程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重视每个学生和班级整体的学习过程,将知识和技能训练化解为独立的课题研究,并延伸到普遍的知识和能力训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构图的基本方法与画面表现

2、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

3、素描写生与创作的基本方法及其关系研究 难点:

1、构图的多样性与主题、自主审美趣味的内在统一

2、形式美感与主题、个性审美的关系

3、素描写生与创作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的方法

1、课题式研究

2、讨论与讲授

3、多媒体演示

4、课堂实践训练

四、学习准备

1、用于素描的各类工具与材料

2、素描练习本:8开速写本1-2个。用于素描的图示语言探寻,寻找视觉方式的图示呈现。

3、学习日记本(16开本)。用于记录课堂知识、讨论方案、思维方式等

4、定画液

五、教学准备

1、教案、课件、图片等

2、各种风格的素描大师作品。

3、教材与辅助书籍等。

六、学习要求

1、记录学习、研究、思考的过程

2、充分运用学校图书馆、网络等学习平台

3、强化学生自主探究、集体讨论、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

4、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深入研究兴趣支持下的学理可能性。

5、探寻和提供有价值的知识点、思维方式、表达可能性、形式美感等。

6、整理每周教学与交流所获取的信息和完成的技能训练作业,按照课题要求和顺寻,形成文本、图片资料集各一册。改变过去技能教学中每次课程结束时每位学生只有几张素描纸完成的零散作业。

七、作业提交要求

1、每次课后根据教学安排,在下次课必须提交相关作业资料,便于课堂讨论和研究、交流、整理。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做好课堂记录,以备课程结束后提供评分的依据。

2、课堂作业提交一般以文本(笔记本、速写本)、图片、作品、实物等方式。

3、最终提交的作业文本必须包含从第一次课开始到课程结束的所有文字、图片、图表等,可以是打印、手写或者复印。

4、所有提交的作业用于展览、存档、评分的基本材料,不得短缺。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讲 被建构的画面

一、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

第三章 素描构图与形式美法则 (8学时) 第一节 素描构图原理

1、构图概述

2、构图的突破——质疑高考构图模式

3、构图原理 (1)图形与背景 (2)负空间 (3)视觉中心 (4)明区与亮区 (5)速度感与压迫感 (6)视点选择 (7)比例 (8)平衡与节奏 (9)场面安排 (10)画幅与画面边角

(二)实训项目:素描构图训练

目的要求:根据构图原理,探索构图形式,要充分运用原理,自主经营画面,完成5个以上不同的画面构图,画幅不大于32开。画面完整、精致。作业不少于5张。 内容:人物、静物、风景均可

二、教学要求:掌握并学会运用基本的构图原理,学会主动建构画面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构图的基本原理的掌握与运用

四、教学难点:突破高考构图模式达到构图原理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准备:

1、 理论搜素:有关构图的基本原理、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经营位置”的阐述、西画中的构图,以及历代绘画大师对于构图、经营位置的理解和表述。

2、 图片收集:寻找中外从古至今经典型的作品各10件以上,并打印3——5张。

3、 课件与讲义。

4、 卡片纸:8×10厘米的卡片纸20张。自行设计其他各类尺寸规格的卡片纸共20张。

六、教学时间:1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2学时,学生训练:3学时,习作研讨与评述:1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画面与视觉心理平衡感觉实验:形状、大小、数量、方向、位置、颜色、肌理、空间等,直线的水平、垂直、倾斜。线的粗细、形状、数量等,视点、视角、视距。

2、讨论与归纳:根据实验请学生总结归纳画面构图所应该加以考虑的主要内容、原理、方法等。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构图与形式美》讲义)

4、历代经典作品分析:根据所讲、所总结的原理展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层分析。在复印的画面加以表述,写出200字以上的文字评述。

5、写生中的构图训练:面对同一对象完成10个以上的构图小稿,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构图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校园内的风景为对象)

6、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构图学理论知识和经典绘画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构图原理知识转化为视觉图形,以探索构图多样性的可能。

3、查找有关形式美原理的知识,寻找你认为美的自然物像、摄影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可以是实物或实物拍摄。

第二讲 美的形式探寻

一、教学内容:

(一)理论部分

第二节 素描中的形式美法则

1、何为形式美?

2、形式的衍变与发展

2、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1)对称与均衡 (2)比例 (3)重复

(4)对比与统一

(5)节奏与韵律

(6)重点与非重点 (7) 视线流程

(二)实训项目:形式美的法则训练 目的要求:根据形式法则,充分运用素材完成形式探索,完成不少于5张的画面,画幅不小于64开。画面完整、精致。作业不少于5张。 内容:人物、静物、风景均可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并运用在素描写生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素养。

三、教学重点:形式美的法则

四、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形式美原理的知识,下载、摘录至笔记本。寻找你认为美的自然物像、摄影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可以是实物或实物拍摄。

2、卡片纸:32开卡片纸10张。自行设计其他各类尺寸规格的卡片纸共5张。

3、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分配:共计12学时,其中: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与研究讨论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实训联系6学时,作业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案例分析:对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展开分析:将画面或实物的明显或暗含形式因素提取出来并表示与画面中,并用自己的、专业化的语言加以描述。

2、讨论与归纳:根据分析请学生总结归纳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方法等。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构图与形式美》讲义)

4、写生中的形式美训练:寻找自然中具有较强形式感的物象加以表现,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形式美感,完成5个以上的构图小稿,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形式美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

5、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形式美的理论知识,感受自然中的形式美,分析经典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形式美原理知识转化为视觉图形,以探索形式美多样性的可能。

3、查找有关素描写生、创作的知识,寻找你认为是写生的静物、风景、人物素描作品6张以上,寻找你认为是创作的静物、风景、人物素描作品6张以上。可以下载,可以是实物或实物拍摄

第三讲: 师法自然 第三章 素描写生到创作 第一节 素描写生概述 教学内容:

1、为什么写生?

2、观察与取舍

3、自然的恩赐——感受自然与生命

4、主体的表现——我在哪?! 项目十:风景写生

目的要求:面对客观对象时懂得取舍,重视画面的完整,加强个人对于自然地感受和表达,强化艺术感觉,形式和技术不限。不小于16开纸3张以上作业。 内容:自然风景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从写生的基本方法,强化个人感受与表达,学会积极主动建构画面关系。

三、教学重点:写生中的观察与取舍

四、教学难点:写生中的感受表达

五、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写生方法与原理的知识,下载、摘录至笔记本。寻找你认为美的写生静物、人物、风景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

2、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分配:共计12学时,其中: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与研究讨论2学时,理论讲授2学时, 实训联系6学时,作业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案例分析:对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展开分析:将画面与实物的明显区别与联系,并用自己的、专业化的语言加以描述。

2、讨论与归纳:根据分析请学生总结归纳写生的基本原理、方法等。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写生与创作》讲义)

4、写生训练:寻找自然中具有较强形式感的物象进行写生,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完成5个以上的构图小稿,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取舍、嫁接原理,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

七、课余的事

1、风景、人物或花卉的线描写生。

2、经典作品的画面结构分析

第四讲 感悟与表达

第三章 素描写生到创作 第四章 第二节 结构与色彩 教学内容:

1、结构

(1)结构的含义与地位 (2)物象结构 (3)画面结构

(4)物象结构与画面结构的关系

2、色彩

(1)素描中色彩的含义与地位 (2)自然色彩在画面中的转化 (3)色调 (4)情绪传达 项目十一:结构训练

目的要求:理解物象生理结构并表达清楚,具备形体结构观念,构建合理的画面结构关系。完成不少于3张的结构素描。 内容:静物为主,兼及其他

二、教学要求:理解结构的基本含义,深入理解物象生理结构、物象形体结构、画面结构。学会运用色调传达个人情趣和情绪。

三、教学重点:结构的理解与表达;色素描中的色调与情绪传达

四、教学难点:画面结构处理;自然色彩在画面中的表现欲个人情绪传达

五、教学准备:

1、理论搜素:有关结构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应物象形、骨法用笔”的阐述,以及历代绘画大师对于结构的理解和表述。

2、 图片收集:寻找中外从古至今经典型的作品各10件以上,并打印3——5张。

3、 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1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4学时,学生训练:6学时,习作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经典作品结构分析与评述、总结归纳。

2、写生练习:风景为主。结合构图研究、结构分析进行写生练习。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结构与色彩》讲义)

4、历代经典作品分析:根据所讲、所总结的原理展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层分析。在复印的画面加以表述,写出200字以上的文字评述。

5、写生中的结构训练:面对同一对象完成10个以上的有关结构的小稿练习,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观察方式和取舍原理,深入表达对象结构关系,建立属于自己的画面结构,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校园内的风景为对象)

6、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结构的理论知识和经典绘画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的针对自然中具有强烈结构感觉的物体进行写生练习,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结构感觉。

3、查找有关创作的知识,寻找你认为美的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

第五讲 中得心源

第三章 素描写生到创作

第四章 第三节 素描写生到创作 教学内容:

1、写生到创作的含义与目的

2、写生到创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3、作者与作品

重点:写生到创作的程序与方法

难点:素材中的取与舍,画面关系的合理建构 基本要求:

项目十二:写生中的色调训练

目的要求:充分感受并表达客观自然的色彩色调关系,并强化自己的主观感受,表达在画面中,使画面具备一定的情景气氛。作业不少于2张。 内容:风景、静物为主,兼及人物及其他。

项目十三:从写生到创作训练

目的要求:必须是根据写生收集的素材整理完成具有一定情趣或意义的作品,单幅画不小于4开纸、系列画不小于32开4张。画面完整、精致。表现形式不限。 内容:风景、人物、静物均可。

二、教学要求:掌握素描从写生到创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学会探讨表达内容和画面形式的统一性。

三、教学重点:素描创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四、教学难点:创作立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五、教学准备:

1、理论搜素:有关创作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绘画中关于“气韵生动”的阐述,以及历代绘画大师对于创作的理解和表述。

2、图片收集:寻找中外从古至今经典型的作品各3件以上,并打印2张。

3、课件与讲义。

六、教学时间:2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与讨论:2学时,学生训练:16学时,习作研讨与评述:2学时

七、教学基本流程与要求

1、经典作品分析与评述、总结与归纳。

2、写生到创作练习:根据写生作业展开创作,风景为主。结合构图研究、创作意图进行草图探究、小稿练习、放大为正稿。

(1)色调创作练习:面对对象写生,并赋予画面移特定的色调关系,以传达特定的情绪和氛围。

(2)根据写生稿,整理出创作小稿3幅以上,选择最为满意的一幅放大为正稿。

3、理论讲授:(详细内容将《素描写生与创作》讲义)

4、历代经典作品分析:根据所讲、所总结的原理展开对经典作品的深层分析,主要探寻画面构图、造型、色调、形式感等美术语言如何传达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意图,确切表达主体,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作品的内在张力、视觉中心的控制、节奏和韵律感的形成等,写出500字以上的文字评述。

5、草图与小稿训练:面对同一对象完成10个以上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小稿练习,要求充分考虑和运用构图、观察方式、取舍原理、创作意图等,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以练习,尽可能地展开,以拓展自己的思维。(以校园内的风景为对象)

6、作业展示、研讨和评述。

八、课余的事:

1、深入研读有关带有主题性的经典绘画作品,并写出自己的读后感想。

2、有针对性地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视觉图形,并构造属于自己的画面结构感觉。

3、查找有关创作的知识,寻找你认为好的绘画作品10个以上。可以下载

课程总结——课程资料整理与习作汇报展览

(一)资料整理与要求

1、根据全部课程的课题要求和顺序,将课堂内和课堂外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汇总,分类加以整理——文字部分、图片部分、实训习作部分,以及阅读的文献来源等。

2、所有资料分类整理后按照课题顺序装订成册—— A4纸规格,提交至任课教师。作为评分的依据。

3、课堂训练册和笔记应该成为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依据,每位同学须妥善保管,并加以整理。

(二)习作汇报展览与要求

1、展览内容:课堂训练册、笔记本、收集的文本与图片、课堂实训习作。

2、展览时课堂实训自作必须加以装裱,严格展览的效果。

3、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课程汇报展览。

4、展览活动的具体组织和举办具有班级自主筹划、实施和检查,指导教师须认真加以指导。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要是设计一个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工作条件为两班制工作,使用年限为5年,单向连续运转,载荷平稳。课程设计中最麻烦的是初步的计算,齿轮、轴、轴承、键、电动机等等的零件都需要计算、校核。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画图,当然这也是费时间的。画图不仅要求画图能力好,还应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以及整体观念。这个步骤也能检查设计书是否完美。设计过程中我出了好多错误,电动机和齿轮的计算在校核的时候发现都不符合,所以都得重新选择。还有画图时轴承盖也出现了小问题。但是整体效果还是蛮不错的,无论是速度还是完成的质量都还令我满意。

还好天公作美,整个课程设计时间里武汉并没有显示出它夏天该有的威力。好像老天在帮我们一样,要么淅沥沥的小雨,要么并不高温的晴天,这天气在武汉的夏天来讲还是很好的。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就是我们率先抢得先机占到了教室,抢到了画图桌、空调。全班同学都在跟赛跑似的,争先恐后没日没夜的画图计算。有的就干脆不午休了,中午都在画图,还有的甚至吃饭时间都没有,直接让同学带饭回教室,晚上回去还得计算校核,就为了早点完成任务。以前只有在高考前才有过这么紧迫,那么高强度的学习想想就可怕,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咋过来的。

我觉得课程设计是个对自我检验及修正的过程。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暴露了好多问题,比如对概念不清楚、公式不理解、作图能力不好等等。这也是今后学习当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和提高的地方。让我加深了《对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的学习,尤其是齿轮这方面的知识,还学到了设计--校核这种方法。我深深的体会到课程设计不是孤立的一门课,它牵涉到好多学科,有互换性、工程图学、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这个课程设计让我巩固了好多知识,学到了好多知识。

课程设计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次设计是针对二元物系的精馏问题进行分析、选取、计算、核算、绘图等,是较完 整的精馏设计过程。 我们对此塔进行了工艺设计, 包括它的辅助设备及进出口管路的计算, 画出了塔板负荷性能图,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了汇总。 此次设计的筛板塔是化工生产中主要的气液传质设备。此设计的精馏装置包括精馏 塔,再沸器,冷凝器等设备,热量自塔釜输入,物料在塔内经多次部分气化与部分冷凝进 行精馏分离,由塔顶产品冷凝器中的冷却介质将余热带走。本次设计是精馏塔及其进料预 热的设计,分离质量分数为 20%的苯-甲苯溶液,使塔顶产品苯的质量分数达到 95%,塔 底釜液质量分数为 2%。 综合工艺操作方便、经济及安全等多方面考虑,本设计采用了筛板塔对苯-甲苯进行分 离提纯,塔板为碳钢材料,按照逐板计算求得理论板数为 12。根据经验式算得全塔效率为 0.5386。塔顶使用全凝器,部分回流。精馏段实际板数为 10,提馏段实际板数为 13。实际 加料位置在第 11 块板。精馏段弹性操作为 2.785,提馏段弹性操作为 2.864。塔径为 1.4m。 通过板压降、漏液、液泛、液沫夹带的流体力学验算,均在安全操作范围内。确定了操作 点符合操作要求。

关键词:苯-甲苯;精馏;负荷性能图;精馏塔设备结构 -I-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in two yuan of the distillation analysis, selection, calculation, calculation and drawing, is a complete distillation design process. This tower was process design, including its auxiliary equipment and import and export pipeline calculation, draw plate load performance diagram, and the design results are summarized. The design of the sieve plate tower is the chemical industry in the production of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equipment. The design of rectifying device comprises a distillation column reboiler, condenser and other equipment, heat from the reactor input, material in the column after repeated partial gasification and partial condensation distillation separation by top product condenser cooling medium to heat away. The design of distillation column and its feed preheating design, separation and mass fraction of 20% benzeneII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前 言 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的一个非

上一篇:家长课程开课总结下一篇:机械课程设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