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教学改革论文

2022-05-06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林学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遥感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由于遥感课的实践性较强,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文章对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展开研究,确定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对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进行创新。

林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1:

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摘要:遥感课程是林学专业的方向必修课,该课程理论、上机与实践相结合。随着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卫星图像的分辨率逐渐提高,无人机应愈加广泛和深入。本文针对林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及林业生产部门对林学专业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对林学专业遥感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结合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希望能够为林学专业遥感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改革

遥感(RS)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其涉及现代物理学、空间科学、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学方法和地球科学理论等众多领域,是一门先进的、实用的探测技术[1]。遥感技术在林业规划设计调查、森林病虫害监测、森林火灾监测、林地变更调查及林地清收等工作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林学专业学生通过遥感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图像处理的一般方法,掌握遥感相关的概念、分类及应用。掌握遥感技术的应用技术理论、遥感图像处理一般方法,可以独立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图像融合、图像增强及计算机分类等操作。从而为今后工作中,能够运用掌握的遥感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帮助[2]。本文结合北华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的实际情况,针对在遥感课程教学及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结合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希望这些改革措施能够为相关院校林学专业遥感课程的教学提供帮助。

1 遥感课程教学及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林学专业来说,遥感课程还没有全国统编教材,各院校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而选择自己的遥感教学教材,使得教材各不相同。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较慢,而遥感技术发展是迅速的,势必导致教材内容与实践脱节。遥感课程作为林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基础设施相对欠缺,教学过程中使用的遥感资料不能及时更新,时效性较差。

林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必修课的基础上,会选修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或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在开始学习遥感课程之前,学生对遥感知识几乎不了解,遥感技术在林业实际生产工作中有哪些应用,怎么应用,需要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更是一无所知,所以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2 教学内容方面改革措施

2.1 选用适合教材,合理修改教案内容

由于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没有统编教材,所以有必要根据本校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遥感教材,选用了《遥感概论》作为林学专业的遥感课程固定教材,该教材内容比较全面,涵盖了遥感基础理论、遥感图像获取、遥感图像处理及遥感技术应用等几个方面。但没有突出林学专业特点,也没有侧重林业应用内容。为此选择《林业遥感》作为参考教材,该教材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将遥感基础理论和林业实际应用相结合,突出了林业特点。书写教案时,在考虑课时的情况下,以《遥感概论》教材内容为框架,对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增加一些《林业遥感》教材中与林业相关的内容,从而做到与专业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2.2 结合网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目前,遥感类教材大多较为陈旧、更新较慢,而遥感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不断涌现,卫星图像的分辨率越来越高,无人机及无人机数据应用也愈加广泛。导致教材内容无法与日益更新的遥感技术发展相一致,与社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相距甚远[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利用网络信息快速更新教学内容。例如,现在无人机在林业调查、监测及各项工程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而教材中却没有关于无人机及数据的相关内容;教材中第六章航天遥感在介绍SPOT系列卫星时只提到了SPOT5,而SPOT7都已于2014年6月发射成功了。这些新的知识有必要通过网络查询,及时更新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新知识、新内容,弥补因教材更新较慢而遥感技术发展较快的矛盾与缺陷[4]。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遥感图像数据,最好选择学校周边、近期拍摄的图像,例如,利用谷歌地球,选择学校范围内的高分辨率图像进行遥感图像目视判读,这样学生进行目视判读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也有利于判读精度的实地验证。

3 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3.1 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室上课的时候,前排的学生基本能够主动学习,而坐在最后几排的学生往往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在提问题环节,改变以往提问前排学习好的学生问题的习惯。每次都是多次从后排反复提问,如果不认真听课就会影响学生的平时成绩。这样后排的学生慢慢的就主动坐在前排座位了,学生很自然的就会学到一些知识,整个班级对遥感课程的接收水平就提高了。

3.2 多媒体教学与实物教学相结合

现在教师基本上在上课的时候都会选择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5]。虽然多媒体教学比以往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的教学形式更为生动,充分利用图片等辅助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多媒体教学毕竟还是利用二维空间。实物具有更形象、更直观的特点,如果能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多媒体教学与实物教学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点。

3.3 增加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遥感课程中的一些知识点,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而是采用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总结知识点,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例如在讲完第五章航空遥感和第六章航天遥感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的优缺点。这样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深刻,从而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遥感相关知识。

4 结合实践进行教学,适应林业工作对遥感知识的要求

4.1 加强与毕业生沟通,了解林业实际工作对遥感知识的要求

对于以往林学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加强与其的沟通和联系。通过相互的交流,了解在实际林业工作中,需要掌握哪些遥感方面的知识。例如通过与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等林业相关部门工作的毕业生交流,了解到在林地清收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掌握遥感图像配准方面的知识;在林业征占地项目中需要结合时效性和分辨率都较高的谷歌地球影像进行实际工作等。通过以上与毕业生的交流与调查,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以上项目进行遥感知识点的讲解,由于贴近生活与实践,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

4.2 加强与相关院校及单位交流,了解学科前沿动態

利用空余时间,多与相关院校及单位进行交流,了解遥感方面的前沿及动态信息。例如现在无人机技术及数据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所以利用暑假空余时间,去北京林业大学参观学习,与精准林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成员一起进行外业无人机数据的获取,从而了解无人机外业操作过程及内业处理过程。同样利用假期时间联系相关单位,了解无人机及其数据的应用情况等。通过以上的交流与学习,将这些学科前沿方面的知识在平时授课过程中体现出来。由于是亲身经历的,有拍摄的照片及录制的相关视频,所以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听起来也不至于枯燥、乏味。反而了解到了遥感知识应用的广泛性,遥感知识贴近生活,学习的主动性普遍得到提高。

5 结语

本文针对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结合实践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通过选用合理教材,科学修改教案内容;结合网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合理。改变课堂提问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与实物教学相结合;增加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使学生更能主动学习。加强与毕业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林业实际工作对遥感知识的要求;通过利用空余时间与相关院校、单位交流与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前沿、动态,同时将这些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通过以上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提高了林学专业学生学习遥感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对遥感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今后林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梅安新,彭望,秦其明,等.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

[2]芦少春.试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遥感课程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

[3]姚高伟,姜蕊.高师遥感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1,(50).

[4]李刚,万幼川.遥感应用模型实习创新型实验教学示范[J].测绘科学,2015,(02).

[5]刘坚.高校多媒体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11,27(01):110-111.

作者简介:刘庆忠,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林业遥感。

作者:刘庆忠 张宇

林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2:

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摘要:遥感是林学专业的必修课,由于遥感课的实践性较强,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文章对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展开研究,确定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对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进行创新。

关键词: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策略

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其具备实践运用能力,将二者相结合,这就对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仅仅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研究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林学专业遥感课程的教学价值

遥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属于一种科学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学、空间学以及电子计算机等,对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较高。随着我国航天领域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遥感技术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在各领域。林学专业遥感属于遥感技术的一部分,主要应用在森林调查、森林规划、森林资源监测以及火灾预警等领域,并且已经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在整个林业专业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林学专业遥感课程的教学现状

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中,我国并没有制定统一的统编教材,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对应的教学方案。虽然这种方式具有针对性,但是各学校在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不同,教学水平和进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三、林学专业遥感课程的教学途径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教学内容直接决定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内容改革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符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将教材与参考书相结合。在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中,将《遥感导论》作为重点教学教材,为学生讲解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和理论知识。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与遥感技术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遥感技术的概念、应用原理、物理技术等。

第二,将基础性和前瞻性相结合。遥感技术的更新速度较快,因此,在实际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中,教师既要为学生讲解遥感技术的基础知识,还要为学生展示最新的遥感技术应用实例、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进展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目前,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五个模块:遥感绪论、光谱知识、遥感原理、遥感图像处理以及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

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由此可以看出教学方法改革对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启发教学法。教师采用启发提问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确定重点知识,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例如,讲解遥感数据的特点和应用价值时,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该种遥感影像是否能够应用在森林监测中”,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之后再进一步提出:“该技术如何应用?应用步骤是什么?”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将遥感技术相关知识相结合,并制订出应用方案。整个过程中,学生会对遥感影像的功能、特点、应用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认识,掌握遥感图像的处理方式。

第二,网络教学法。随着网络技术水平的逐渐提升,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例如,正式开始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之前,教师在网络上收集与林学专业遥感技术相关的图像、视频等,提高学生课堂中的注意力,拓展教学内容。另外,采用网络互动式教学方法,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实时互动,表达对该知识的看法,相互讨论研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主动思维模式。教师通过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推荐相关学术网站,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询资料和相关知识,将网络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第三,注重教学细节。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中的细节问题。例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否具有吸引力,课堂上是否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课堂上知识的讲解顺序是否与教材顺序相吻合等。教师通过控制教学细节的方式,能够提高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培养。

(三)教学实践的改革创新

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具有实践性。实践教学是林学专业遥感课程的关键内容,教师要对该部分展开改革优化。

第一,实验教学课堂的优化。实验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通常情况下,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理论占比为70%,实验教学占比为30%。理论是实验教学的基础,这种划分既能保证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

第二,完善实验设施。实验硬件设备和场地是实验教学开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实验设施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条件。例如,在校外建设实验教学基地,保证学生在实验课堂中每人拥有一台计算机,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学生獨立操作。在该种模式下,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第一时间给予规范指导。另外,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实验室可以全体开放,学生凭借学生证或者通行证随时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既能缓解教师课堂上的教学压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林学专业遥感实验基地建设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校外实习基地;第二种,专业课程实验基地;第三种,用人单位合作实习基地。学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基地建设类型,进而提升林学专业遥感实验教学质量。

第三,拓展实践教学形式。(1)研究性实践教学。教师给予学生一个研究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研究,这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参与性实践教学。学校与相关企业合作,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遥感工作中,观察各技术的应用流程和重难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亲自操作遥感技术,完成体验之后编写参与报告或者调研论文,总结自己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得到的启发和经验,将自己的见解充分应用其中,最终达到灵活应用遥感技术的目的。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看出,对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从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内容、方法以及实践教学三方面展开研究,确定了教学改革的创新模式,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林学专业遥感课程教学发展,从而保证林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翟大才,何芝兰,潘健,万志兵.应用型本科建设背景下《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黄山学院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9,21(03):127-130.

[2]高润梅,王卫锋,葛丽萍,李涛,刘志红.植物学类课程产学研互作模式实践教学的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林学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9,37(03):44-46.

[3]张君霞,何静.基于高等农业院校林学专业下森林保护学科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讨[J].河西学院学报,2019,35(02):116-119.

[4]李士美,杨金明.基于现代林业需求的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07):266-267+270.

作者:张秋玲 张龙冲 张雅梅 侯和平

林学教学改革论文 篇3:

民族院校林学专业遗传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摘 要 分析了地方林学专业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及所取得的效果,并探讨和思考了遗传学实验教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民族院校;林学;遗传实验教学;教改

《遗传学》作为传统的农学、园艺和林学类专业中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涉及到田间野外的实践实验部分非常多,同时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遗传学从它的诞生和发展,本身就同各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已经深入到基因组学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技术手段被各门实验课程相继采用,极大的提高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率,深入体现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特点。高等学校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遗传学开设的实践实验内容应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反映出学科发展的最新水平。通过近些年的实践摸索和探讨,遗传学教学组老师对林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和效果。

1 遗传学实践课程存在问题

作为地方高等民族林业院校的教学科研人员,需要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两方面不断探索。由于遗传学实验所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而教学时间又极其有限,同时又要兼顾前后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到有特点、不重复。而实际情况是以前的课程教学中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弊端,就是重复的实验部分太多,导致学生失去兴趣,极大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于专业基础课的理论课时太多,而实验课时又相对偏少;理论课教材内容非常多而且大体跟得上最新研究成果进展,系统性也较强,但实验课教材内容却十分匮乏,基本上不断回炉的都是些10年,甚至20年以前常开的实验,缺乏系统性;实验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上实验课基本为了完成任务,效率极其低下。

长期以来,办学实力和资源优势较差的一些地方民族院校开设的遗传学主体实验基本就是两大块。第一部分占大头的基本是关于染色体的实验部分:细胞的各种分裂方式的观察,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变异的结构观察和数目观察。主要是显微镜的使用,染色体制作观察。另外一部分就是是关于植物杂交的实验:玉米杂交后代的性状分析,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杂种优势的分析,大体上都是为了验证基本遗传学定律,跟不上最新的遗传学研究进展,特点为:老,陈,旧。所以,总体来看,这些实验本质上都是验证实验,虽然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意义,但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是不值得的。这些实验往往需要教师上课前做好大量准备,这包括实验材料、试剂、器皿、仪器设备和多媒体等,上课时还要就本次实验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作一个详细的讲解和布置,全程讲解示范,学生在教师的既有体系下模仿操作,按规定程序来完成实验,得到一个与实验参考书类相似的“标准结果’,最后提交一份流程几乎相同的实验报告。整个教学过程十分枯燥和呆板,无法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这样学生就缺乏主动性导致效果很差。

2 实验教材及教学计划的调整

实验教材的匹配、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授课计划的制定都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最核心的部分。所以,实验教材及教学计划的调整,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通过这些年的实践加上全体同事的努力,选择自编教材并据此调整了实验教学几乎全部内容。

2.1 加强教材建设

根据地方民族院校的实际情况,教研室对林木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调整;编写了适用于林学、园艺、茶学专业的遗传学实验教材—《遗传学实验教程》。

该实验教程既体现了内容的全面型,能够最大范围的覆盖遗传学的最基础的理论部分所有的实验,同时还根据该专业的具体情况,突出与林业生产科技相关的实验部分,使基础理论的学习能应用到具体生产实践当中来,同时为林学科研和教学积累经验,多方位促进专业建设。在编写实验教程过程中,尽可能引入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新技术力量。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传统各学科的研究带来了新动力。将分子遗传育种,基因重组等新技术移入到遗传学实验当中,可以极大提高课程的先进性,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实验内容的调整筛选进行了模块化,分为5个具体的模块进行,提高效率、增加动手能力和保证实验体系的连贯性。主要有:细胞遗传学实验模块;果蝇综合实验模块;分子遗传学实验模块;分子育种实验模块;基因工程实验模块。各个模块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又划分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性,并合理安排内容和课时。该实验教材对地方林学园艺专业的学生来讲,既符合高精尖的需要,又符合接地气的双方向要求,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教学研究成果。

2.2 调整实验课程的学时计划,重新编排各部分教学内容

要想体现教材建设中的效果,就必须对林学专业遗传学实验部分内容和学时计划进行调整,使之复合新形势下的要求,起到改革的效果。将林学园艺专业的遗传学实际课堂学时由原来的16学时调整为24学时,并且将实验部分作为单独一门课程,不必跟着理论课程和稀泥。这样既增加了实际动手实验部分,同时又独立出来能够保证实验的连贯和完整性,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更加灵活。此外,综合性和研究创新性的项目都可以很好的引入到该实验课程的内容中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是很有帮助的。

3 改变授课方式突出重点,强化个人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耐心和智慧。为此,通过下列2种方式的安排,对学生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1 合理改进实验课的编排方式

遗传学大部分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很多基础知识点很难用肉眼看见或者肉体其他器官所感知,大部分都是通过显微镜或者其他仪器才能观察到。一方面教师很难把课讲到生动有趣,另一方面对仪器的操作并不容易上手,所以很难让学生提高积极性,更遑论创新能力的提高或者培养。因此必须让学生凭自己意愿参与进来,才能真正有兴趣的完成实验。因此,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包括实验材料,试剂,器具等具备。可以让他们自己拟定一个假定项目,自己从头到尾来完成它,这样就极大提高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和成就感,抛弃了那种依赖老师的惰性,从根本上得到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就实验内容及计划方案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跳出条条框框,自己独立思考和进行多方向比较,然后组织实验方法和技术思路,经过相互讨论,每组学生可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来完成实验。通过相互比较,可以从多角度来分析实验成败得失,找出最优化实验方案,据此,学生可以总结出各种方法之间的区和联系,得出每一种实验体系适合的外界环境条件。学生将这些体会和收获写进实验报告,就一些有疑义的部分进行讨论,提出建议。这些都能极大程度上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根本提高。

3.2 突出重点,授人以渔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并不需要包罗万象,林林总总,全部塞给学生。更多的应该是起着引路人,抛砖引玉的作用,所以重点是“引导”而不是“教授”。每次实验课前,老师并不需要把实验原理和步骤说得那么详细和完整,而是大概对整个事项做一个清晰明了的介绍,引导学生思维进入课题即可,具体细节参照实验教材就可以了。教师讲的是一个问题,一个有趣的问题,怎么解决它,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等,这样就足够了。

4 注重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和野外实习训练

一方面,通过实验室内的实验锻炼,学生对室内林学遗传育种的一些基本技术方法有了一个大致的掌握,可以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参加到田间室外的实际训练中。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办法,花大精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和野外实习,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1 通过立项教研项目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性探索

为湖北民族学院林学学科建设成为国家重点特色学科,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和资源,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大学生进行科学创新研究的能力,同时也为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保证。通过林学园艺学院发动学生,给他们经费自己选题进行科学项目训练研究,改变地方农林学校高等教育中重教不重研的状况,对当前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现状起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近3年的试点,在2007级、2008级、2009级的林学专业的同学中开展了大学生实践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训练。教师给出题目和思路,由学生小组撰写立项申请书,经学院初评后推荐到学校进行答辩。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材料准备充分,陈述清晰,重点突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然后专家组依据《湖北民族学院大学本科生创新性课题训练遴选及管理办法》,对本科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进行严格评审打分,筛选出一批优质大学生创新训练课题,在学院网站进行立项公布,由学校统一提供资金。在大学生创新课题的支撑下,根据指导教师的指导,大部分学生的创新性课题都得到了顺利的进行,取得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和成果。有的小组已经整理成果发表了学术论文,有的小组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写出了《项目中期检查报告》。老师们的一致体会是所有参与实际课题训练的学生都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掌握了一些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4.2 开展丰富的校外基地实训锻炼

湖北民族学院地处鄂西武陵山区,山地丰富,自然保护区众多,和该校合作挂牌的实验基地内有着丰富多样的的植物资源,再加上林学国家优势特色学科的师资和实验室条件,为学生的野外实训提供了良好的保障。该校和附近7个自然保护区签订了学生实验实习计划协议,建立了好几个林木资源动态研究站,多次安排多名有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科研经验的教授亲自带队指导野外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对实际情况和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统筹安排,尽量保证学生实训计划系统连贯完整。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成小组,通过自己掌握的树木学知识和林木育种知识自行选择树种,然后就具体的生产实践环节比如单株选择、种子繁殖、扦插、嫁接、生活力测定、生物量调查等实习内容展开活动,鼓励小组之间的竞争,指导教师全过程监控。学生认为,分组实习每个人都能亲自动手,印象深、效果好。

(责任编辑:刘昀)

作者:石开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木材运输管理论文下一篇:生活素材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