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研究设计与评价

2022-12-24

第一篇:病因学研究设计与评价

三大理论的病因学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对病因的认识及其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本能发展受阻.个体就会产生受挫的经验.这种受挫的经验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和宣泄.就会导致性变态、防御、神经官能症或者更原始的防御方式和脱离现实等心理症症状。这些症状是由于心理冲突引起的。这些冲突本身又是无意识的,不能被患者所察觉。所以,患者虽然知道自己的症状,却不知道症状的意义和造成症状的原因。因此,精神分析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认清自己得病的原因和过程。这样患者能够合理的解释症状,症状自然就消除了。即将患者无意识中的事物提升到意识层面,促进患者对它的领悟和理解。其根本的治疗方法有发泄催眠法、清醒暗示法和自由联想法,通过这些方法发现其内隐的本能冲突,使之得到宣泄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另外,精神分析从无意识决定论和性本恶的人性观出发。不忽视患者的作用,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但更注重治疗者的作用.强调治疗者对患者的心理疾病的原因的探索、挖掘和了解。在这里治疗者像个侦探,不过患者在侦探那里基本上是不自由的。

(二二)行为主义理论对病因的认识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法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心理障碍或疾病是由于人在婴儿和年轻时在生活中通过学习而形成并固定下来的不适应行为的结果.如:小阿尔伯特的“白毛恐惧症”。在治疗实践中,行为主义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模式:心理治疗实质上就是行为的矫正与重塑,通过适当的强化改变已有的病态行为,形成新的健康的行为,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为了改变患者的行为,行为主义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行为治疗技术和方法: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满灌疗法、放松训练法等。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应是积极主动配合的。治疗者协助当事人认清个人问题所在,并针对当事人独特的问题,采取具体的处理方法。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对来访者负主要的责任。

(三)人本主义理论对病因的解释及其治疗方法

人本主义者认为,心理问题是在人的自我结构受到威胁,即自我概念与自我体验发生分歧时产生的。个体的自我体验是积极的事情可能会得到他人消极的评价.因此,一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和认识即自我概念并不总是与自我体验或机体的真实的自我相同的。由于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积极的评价,因此,个体会逐渐用他人的标准去评价自己的行为,此时,自我体验与自我概念便是不一致的。当“不一致”被意识到,个体就会心理失调,甚至存在心理障碍。但是,人具有引导,调控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消除问题的能力。当自我体验与自我概念的实现倾向一致时,变得越来越接近他真实的自己的时候,人就达到一种理想的状态。因此,治疗者的任务就是引导,帮助患者自己认识并解决自己的问题。罗杰斯的“当事人中心疗法”的治疗观充分体现了这一理论。可以认为,这种气氛对来访者人格改变所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治疗者所采用的治疗技术的作用。在他看来,治疗者本人是治疗成功的最重要的工具。同情式倾听是治疗的主要方法。此外,人本主义治疗者还强调治疗者要给当事人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这样他们就能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导向的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在整个过程中,来访者负主要责任。

精神分析者认为, 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是由本我需要受到压抑而未能满足, 尤其是超我通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人本主义者认为心理疾病是因意识中的自我与现实的经验不一致而导致心理失调时产生的。由此看来, 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理论在看待心理疾病的起因上虽有所不同, 但二者都强调内因, 注重对患者的心理调适。这主要是因为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人性观注重个体内部的心理活动。但行为主义理论与之不同, 它从其人性观出发, 注重变态行为或心理疾病产生的外因即外部条件, 认为环境刺激是导致变态行为或心理疾病的根源。由此我们可以说,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理论是内因论( 内部因素决定论) ,而行为主义则是外因论( 外部环境决定论) 。

第二篇:儿童龋齿病因综合分析与防治

【论文关键词】龋齿;病因;防治

【论文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把龋齿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常见病。导致龋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防治该病也要从病因的各个方面着手,采用综合防龋措施预防龋齿的发生。

龋齿是牙体组织脱钙、有机质分解、牙体解剖形态溶解破坏引起的口腔常见疾病。体内外多种因素可以导致龋齿。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龋齿的发病率日见增高,严重的影响着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

1 龋齿的发病原因及分析

1.1 龋齿的主要发病机制 龋齿是牙齿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发生因素很复杂。龋病是在微生物、食物和宿主等三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即:①致龋的细菌;②致龋的饮食与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③易感的牙齿(指发育上有缺陷的牙齿或牙齿上有薄弱的地方)。龋齿发生的主要过程是由变形链球菌、某些乳杆菌和放射菌属在口腔中遇到糖,使糖发酵产生酸,酸腐蚀牙齿形成龋齿。在正常情况下,人口腔里的牙菌斑的酸碱度呈中性或接近中性,而在进食糖后5~10 min牙菌斑酸碱度便迅速下降,然后缓慢回升,约在40 min左右恢复到接近中性,在牙菌斑的酸碱度下降到5.5以下时,牙齿会轻度脱矿,而当牙菌斑的酸碱度恢复到正常水平时,牙齿能够再度矿化。脱矿和再矿化如果能保持平衡牙齿就可维持健康状态。

1.2 唾液对龋齿发病的影响 目前有资料显示,唾液成分与龋齿发病率有关,尤其与口腔中唾液流量、流速的变化有密切关系,流速快有助于冲洗牙菌斑和食物残渣,稀释牙面上的酸性产物,减少龋齿的发生。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是一种有效的抗龋因子。另外,对婴幼儿来说,喂养方式也与乳牙患病率有关。研究表明,母乳喂养者乳牙患龋率、患龋者均较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的发病率低,纯母乳喂养对婴幼儿预防乳牙龋齿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1.3 牙菌斑对龋齿发病的影响 龋齿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其发展过程是由浅层向深层扩展。牙齿萌出后,表面就很快有牙菌斑黏附。牙菌斑是一种稠密的、不定型的、牢固地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性薄膜,而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能将食物中糖和淀粉发酵产生有机酸,有机酸长期作用牙齿,使牙齿脱矿而形成龋齿。这个龋患的基本过程缓慢而持久。大量资料显示,牙齿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病,出生后6个月的幼儿,上领乳前牙即可患龋。第一恒磨牙从7岁左右即可开始患龋,因此龋齿是从幼儿期就必须抓紧预防的一种疾病。

1.4 龋齿的发病过程分析 在龋齿开始形成时,患者没有疼痛和其他不适感,当龋病发展到出现明显的龋洞时,患者对冷、热、酸、甜等刺激就较为敏感,有酸疼感。当龋洞扩展接近牙髓时,患者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感到明显疼痛。如果食物进入洞内,也可因食物的压迫而产生明显的疼痛。患了龋病以后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往往细菌就会侵入牙髓而发展成牙髓炎。细菌进入牙根周围组织时,会引起牙槽脓肿,急性牙槽脓肿可引起面部肿胀,这些都是最常见的龋齿的并发症。随着牙体硬组织的不断破坏,逐渐造成牙冠缺损,形成残根,甚至牙缺失,不仅影响消化功能,甚至使健康素质下降,因此,龋齿是严重影响人类心身健康的一种疾病。[!--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 2 龋齿防治

2.1 口腔清洁维护 科学地刷牙可以清除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儿童应养成少吃甜食和零食,尤其睡前不吃东西的好习惯。家长随时对婴幼口腔卫生及牙齿发育生长情况进行监护,尤其是父母亲有龋齿者更应该加强防护,避免唾液交叉传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2 氟化物的应用 氟可以增强牙齿和骨骼的结构,还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可以起到防龋的作用。使用含氟牙膏是比较经济实惠的方法。另外还可倩氟化水、含氟漱口液等。

2.3 窝沟封闭剂的应用 双尖牙和磨牙的咀嚼面有许多微细的窝沟,窝沟内部有微生物和食物残屑。由于窝沟太细,牙刷不能达到窝沟底部,因此窝沟易发生龋齿。窝沟封闭是一种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可以防止微生物和食物残屑在窝沟内堆积,从而可以预防窝沟龋的发生。一些医疗单位采取窝沟封闭防龋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2.4 免疫制剂的应用 经过多年来的研发及探索,以及对口腔免疫系统的进一步认识,具有高效免疫活性的抗致龋菌鸡卵黄免疫球蛋白和防龋疫苗将逐渐走向临床。免疫制剂的应用大大加强了抑制口腔致病菌,增强机体防龋的能力。 2.5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合理应用与补充 如果在牙齿生长发育期合理的补充钙,铁、磷、氟及维生素D等对牙齿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会防止牙齿钙化不全,牙质受损,增强牙齿硬度和韧度。 世界卫生组织把龋齿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所以防治龋齿刻不容缓,龋齿的预防要从各个致病因素着手。从牙胚在胚胎期生成就开始加强孕妇的孕期卫生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哺乳期科学喂养,注意口腔护理,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提高牙齿抗病能力。牙齿萌出后要随时检查,采用综合防龋措施预防龋齿的发生,发现问题早治早防。

第三篇:保育猪疾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控措施

近段时间走啦很多猪场,跟很多养猪老板交流,有30℅的老板说保育栏的猪不好养,死亡率较高;有45℅的老板说保育栏的猪好养,死亡率很少;还有25℅的老板说保育栏的猪一般好养,死亡率正常。根据我们跟养猪的交流和现场查看,就保育栏保育猪不好养的这种情况做个简单的分析:

一、 出现保育栏仔猪不好养,死亡率高的仔猪,通过现场查看主要情况:

1. 一般进保育栏3-4天后开始出现症状,症状为:仔猪参差不齐,进行性消瘦,毛色枯萎、错乱,生长迟缓,弓背、呼吸困难、喘气;后退走路摇摆,甚至有的关节肿大;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有些甚至带青色;腹泻,有些仔猪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皮肤苍白、贫血、部分猪出现黄疸症状;有些出现肾皮炎综合征,几天或数天后及其消瘦,虚脱至衰竭死亡,死后腹部发红或呈紫色。

2. 病死猪解剖:肺脏肿胀,质度坚硬似橡皮样,其上面散在有大小不等的褐色实变区。肝变硬、发暗、有些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肾脏水肿、呈灰白色,皮质部有白色病灶。脾脏轻度肿胀,胃的食管区戮膜水肿,有大片溃疡形成。小肠呈鸡肠样,盲肠和结肠赫血、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4至5倍,切面为灰黄色,可见出血。特别是腹股沟、纵隔、肺门和肠系膜与领下淋巴结病变明显。可见胸膜炎、胸腔积水、腹膜炎,心包积水、心肌出血等,有些关节腔有胶质状液体甚至出现化脓性液体

二、 诊断分析

1.从症状和病理解剖来看,主要是出现断奶仔猪综合征,当然这种综合征是由多种病毒和细菌作用致病的结果:最先感染的可能是圆环病毒,以圆环病毒为主导,然后继发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支原体等

2.从一般保育栏仔猪出现症状的时间来看,主要是进保育栏期间仔猪应激。这种应激包括环境改变,突然饲料的改变,饲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在原先没有做好圆环病毒疫苗的情况下,最先发生圆环病毒病,一旦发生圆环病毒病,整个仔猪的免疫系统被受到致命的伤害,使仔猪的免疫力更加下降,接连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喘气病,最后出现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发生导致最后死亡。

三、危害分析

1.死亡率高,成活率低,直接经济损失严重,有些猪场保育猪的死亡率达到30℅-40℅,一些猪场老板感到非常头痛,不知所措。

2.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低,猪场保育栏的仔猪一旦感染圆环病毒或发生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仔猪长速大大折扣,严重影响仔猪的整齐度,保育时间须得延长,甚至有些育肥,延长出栏时间,浪费大量的饲料,料肉比不堪计算。

四、发生原因

1.应激;应激会导致仔猪的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下降,感染病毒和细菌。

2.疫苗:通过调查,保育栏仔猪不好养的大部分是没有接种过疫苗,特别是没有接种圆环病毒疫苗,或者说只接种一次。

3.仔猪断奶进保育栏期间采取保健措施。由于近两年行情的影响,猪场对药物保健不太重视,甚至对消毒措施都不感兴趣,过度的考虑成本,而导致猪场的猪的健康状况下降;对保育猪也是如此,想来个侥幸心理,能不发生就不做药物保健,一发生再说。

4.卫生状况等环境,环境卫生状况差,潮湿、阴暗、氨气过重,温度没有达到保育猪所需要的温度等等,也会导致保育猪的疾病发生。

5.营养状况:走过好几家猪场,说保育猪不好养,在与饲养员交流时说老板不让喂饱,一天 饲喂,甚至更少。保育猪的营养是根本,一定要保证保育猪的营养需要,特别是正在发育阶段,一定要保证仔猪的营养需求,还要考虑营养的全面平衡,这样才能保证仔猪的抵抗力。

五、保育猪疾病的防控

1.疫苗一定要做好,在产房时该做的疫苗,一定要做好,对于圆环疫苗,还是接种为好,而且要做两次:一般在仔猪2-3周做一次,3周后再做一次。

2.断奶前把栏舍卫生消毒好,栏舍温度要调试好,最好调到最适合于保育猪生活生长的温度,进入保育舍当天栏舍的温度要达到25℃,以后要保持在22℃-24℃

3.做好药物保健工作,转群前三天-转群后7天,饮水中添加‘维立康’;转群当天饲料中添加‘比龙副清’和‘优乐欣’,每吨饲料添加:比龙副清1公斤+优乐欣0.5公斤。在转入小猪栏之前三天-转栏后五天,每吨饲料添加:比龙副清1公斤+优乐欣1公斤

保育猪的健康问题是整个猪场的关键,直接影响猪的生长与育肥速度,关系到整个猪场整体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只有提高保育猪的健康水平,才能给生猪育肥和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提高饲料报酬,缩短饲养时间,提高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给保育猪一个健康生活成长的环境,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搞好正常的药物保健,使保育猪健康茁壮成长。

第四篇:学生因病缺课病因登记与追踪制度

学生因病追踪登记上报制度

为确保校园内的卫生安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特制订本制度如下:

一、各班班主任对于因病缺课的学生,应当了解患病学生缺课的可能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的疫情报告员。疫情报告员接到报告后,要及时了解学生患病的情况,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二、各班班主任负责每天做好对因病缺课人数的统计与登记,并做好与因病缺课学生的联系工作,学生第一节课下课前将缺课的学生名单报告学校相关负责人,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三、告知学生缺课时要向班主任请假,说明具体是事假还是病假,如是病假需向医院询问病因。

四、班主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患病学生在家治疗休息,严禁“带病上课”。在校期间学生如有异常情况需及时与家长联系。学生病愈后由当地公立医院开具相关证明,经学校政教处核实并经疫情报告员同意开具复课证明后方可复课。

五、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员。学校疫情报告员应联系当地公立医院进行排查,并记录排查情况。

太平一中

第五篇:晨检与学生因病缺课病因追查登记制度

新学期开始,又逢气温多变,乍暖还寒的春季,正是传染病高发的时节。事实证明,学校是群体聚集的场所,一些群体性传染病的流行,往往是个体传染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而造成的。校园内学生的健康、安全需要有一个与之配套的卫生预防措施。学校每天执行晨检与学生因病缺课病因追查登记制度,对于确保校园内的卫生安全,关系重大。因此,遵照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特制定本制度如下:

一、每天早晨7:40—7:50各班进行晨检。

二、晨检时,各班班主任和每天首节课的任课老师在上课前应检查学生到班情况,检查内容:学生出勤情况和健康状况,到班学生有无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皮肤出疹等情况,学生个人卫生、教室内环境卫生、开窗通风等。如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及时报到医务室。医务室要进行进一步排查,以确保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各班生活委员负责每天的班上同学因病缺课情况的统计,发现同学发生的不良身体状况要及时报告班主任及医务室;

三、班主任对于缺勤学生,无论是住宿生还是走读生,均应及时追踪,明确原因。凡是因病缺勤,应当仔细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是否到医院诊治,然后报到医务室。对在家就医的学生,做好后继的家庭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诊疗进展情况。告知学生在病愈返校时,带好就医资料。

四、医务室负责全校学生身体异常情况的初步排查,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如为疑似传染病者,就地隔离,上报主管领导、常州疾控中心及教育局,追踪医院诊断结果。学生病愈返校时,根据其提供的医学资料,判定是否符合复学规定,实行传染病复学医学诊断制度。医务室建立传染病病人登记册,做好传染病登记工作。

五、保健室负责抽查各班晨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清河门区实验小学 二〇一二年三月七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毕业生对学校的感谢信下一篇:毕业生自荐信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