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研究设计与评价范文

2023-10-10

病因学研究设计与评价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对照法,回顾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该院产科住院分娩无胎膜早破的足月产妇作为对照组。剔除伴有其他可能导致孕妇及胎儿安全的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围产期心肌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1.2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4]。临床表现:患者感液体从阴道流出,无腹痛等其他产兆。肛门检查:上推胎儿先露部,见阴道流出液有时含胎脂或被胎粪污染呈黄绿色。窥阴器检查:液体自宫颈流出或后穹窿较多的积液中见到胎脂样物质。辅助检查:(1)阴道流出液p H值测定>6.5。(2)阴道液涂片干燥后显微镜下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3)羊膜镜直视胎儿先露部不见前羊膜囊。

1.3 入院处理

孕妇均采取左侧卧位,密切监测胎心及宫缩情况,酌情予中心吸氧等对症处理。PROM患者流液后常在短期内出现宫缩、宫口扩张,应掌握分娩时机,选择适当分娩方式。

1.4 观察指标

产前观察指标:(1)感染: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体温、心率。结合产妇阴道分泌物BV、宫颈管分泌物UU、CT检查情况确诊为生殖道上行感染。(2)胎膜受力不均:胎位异常如臀先露、肩先露等;头盆不称。(3)羊水过多:B超检查提示羊水过多,羊水指数(amniotic fluid index,AFI)>18 cm或羊水最大池深度(amniotic fluid volume,AFV)>8 cm。(4)宫颈机能不全:既往宫腔操作史、宫颈手术史、产伤史等(5)机械性刺激:近期有性生活或剧烈活动。需指出同一产妇可具备多项危险因素。

产后观察指标:(1)分娩方式:阴道分娩或剖宫产;(2)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4];(3)母儿一般情况:是否发生新生儿肺炎、窒息,是否发生产褥感染。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若两组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成组t检验,否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搜集产科住院分娩的196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年龄(26.84±2.37)岁,入院孕周(38.12±1.07)周,分娩孕周(39.31±1.44)周。随机抽取该院产科住院分娩无胎膜早破的足月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5.69±2.46)岁,入院孕周(38.74±1.23)周,分娩孕周(39.32±1.95)周。两组产妇年龄、入院孕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其他产科合并症。

2.2 两组PROM原因对比统计

经统计,两组病例在是否感染、胎膜受力不均、羊水过多、宫颈机能不全和机械性刺激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产妇产后情况比较

两组产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剖宫产率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胎儿Apgar评分分别为(7.68±1.91)和(8.78±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该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上行感染是PROM的高危因素,占57.65%,可能是导致PROM的最常见原因。胎膜是宫腔内外的天然屏障,破裂时阴道微生物可侵入宫腔导致宫内感染的发生,因此女性应完善孕前检查,及时发现生殖道感染并进行合理防治;孕期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性生活,可大大降低PROM的发生率[5]。其他PROM诱因有胎膜受力不均,占16.33%;宫颈机能不全,占14.29%;羊水过多占4.08%;机械性刺激占2.04%。医院需重视对孕妇进行宣教,保证定期产检。发现胎位异常、宫颈机能不全等情况及时予处理,避免剧烈活动、腹部撞击,很大程度上可避免PROM的发生。

由表2得出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几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致病菌在随破膜时侵入了羊膜腔[6]。胎膜早破易发生脐带脱垂,危及胎儿生命。PROM同时也是难产的信号[7,8,9],破膜后羊水流出,宫壁紧裹胎体,导致宫缩不协调,阻碍胎儿旋转,延长了产程,在紧急情况下只能选择手术分娩。该研究对妊娠结局进行观察,足月PROM产妇剖宫产率为61.73%,高于对照组46.25%;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68±1.91)分,低于对照组(8.78±1.2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产妇而言PROM增加了分娩的代价、风险及远期并发症的几率;对新生儿而言PROM降低了其生存能力,增加了死亡率、病率;因此临床上防治PROM具有深远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PROM)的病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照法对196例PROM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与200例正常孕产妇进行对照观察,统计PROM的常见病因及其对母儿的不良影响。结果 PROM的主要病因为生殖道上行感染,占57.65%。其剖宫产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且发生产褥感染、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感染率也升高(P<0.05)。结论 孕前及时防治生殖道感染,孕时定期产检,要及时发现可能导致PROM的危险因素并适当处理,以便有效降低PROM发生率。

关键词:足月胎膜早破,上行感染,防治

参考文献

[1] Tasci Y,Dilbaz B,Uzmez Onal B,et al.The value of cord blood interleukin-6 levels for predicting chorioamnionitis,funisitis and neonatal infection in 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J].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2006,128(1):34-39.

[2] Furman B,Shoham VI,Bashiri A,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outcomes of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erance[J].Eur J Obstect Gynecol Reprod Biol,2000,92(2):209-216.

[3] Harger J H,Hsing A W,Tuomala R E,et al.Risk factors for 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s:a multicenter case-control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1990,163(1 Pt 1):130.

[4]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0-123.

[5] 吴宇碧,陈昌益.未足月胎膜早破146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1):113-114.

[6] Gilstrap 3rd L C,Leveno K J,Burris J,et al.Diagnosis of birth asphyxia on the basis of fetal pH,Apgar score,and newborn cerebral dysfunc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1989,161(3):825.

[7] 徐丹.胎膜早破150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3(4):108-109.

[8] 梅珊珊,范雪梅,何平.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0,41(3):30-32.

病因学研究设计与评价范文第2篇

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出现低龄化趋势,有调查显示,青少年颈椎病患者占患病人群的10%--20%,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我国有80%以上的青少年处以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和严重不健康的分别为82.5%和17.5%。为了更好地预防青少年颈椎病,现将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一. 青少年颈椎病发病原因 1. 体位不良。

学习坐姿不正确

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是青少年颈椎病的主要因素,而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原因主要是坐姿。养成一尺,一寸,一拳书写姿势的良好习惯对预防颈椎病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长期伏案学习使后侧韧带不平衡,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睡姿不正确

近50%中学生枕头高度不符合要求,不良睡姿主要与枕头过高、过低或不枕有关。高枕,一般着力点在后枕部,低枕或不枕着力点在后枕部和上胸椎,在长期受力的作用下。前凸的生理曲度自然变直甚至反弓。长时间不良的睡眠体位必然引起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疲劳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劳损。

不良生活习惯

长时间躺着看书、看电视也会引起颈部不适,严重可发生颈椎病。颈部某些肌肉由于长期过度紧张易发生劳损、痉挛,促使颈椎小关节发生变性或骨质增生等,同时对颈髓神经和血管产生压迫,进而出现颈椎病症状。 2. 坐位时间过长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骨骼、肌肉组织的生长尚未完全定型,这个时期又是学习的黄金时期。青少年白天大部分时间要坐在课堂上,课间活动时间比较短,休息时间少,颈部长期维持过伸、过屈的姿势,极易造成颈部肌肉和椎间盘疲劳,引起慢性劳损或颈椎间盘的变性。 3. 外伤因素

50%以上的颈椎病发生和外伤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预防头颈部外伤对防止颈椎病的发生十分重要。如运动时不注意保护颈椎,尤其是突然转颈,或者外界暴力,均会导致颈椎不稳,颈椎间盘突出、局部软组织损伤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和神经刺激症状,加重颈椎的负荷。 4. 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各种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发育性椎管狭窄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

二、 青少年颈椎病的特点

青少年颈椎病与中老年颈椎病有所不同,青少年的椎间盘尚未退变或处于退变的初始阶段,X线侧位片上仅出现生理曲度的改变(曲度变直或反张)。这种生理曲度的改变在青少年颈椎病中普遍存在,被确认为青少年颈椎病的重要影像学征象之一,是早期诊断青少年颈椎病的一个重要指征和客观指标;或2~4个椎体局限性失稳和位移,相邻上下关节和椎体后缘出现“双边、双突征”;正位片棘突偏斜、寰齿关系紊乱等。少数患者并没有X线改变或X线改变轻微,没有明显的椎间隙狭窄、骨赘形成及小关节增生等退行性改变。这个阶段是预防颈椎病发生的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在此阶段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其继发骨质增生等病理改变就会提前发生,最终导致颈椎病。

三、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进行诊断。

①症状:以颈肩部酸痛、颈部不适及颈部僵硬为主,部分伴有偏头痛、头晕、恶心、记忆力下降、心悸、胸闷、憋气、失眠、耳鸣等症状。

②体征:大多数患者颈部触摸棘突偏歪,一侧关节突隆起,颈部周围软组织绷紧、呈条索状、压痛明显。

③颈椎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有双边、双突征;棘突偏歪;张口位见齿突偏向一侧,环齿关系紊乱等。

四、选择有针对性的中医正脊手法治疗

我们认为,颈椎力学结构的失衡是青少年颈椎病主要发病机制。治疗青少年颈椎病的关键是纠正椎间关节错位以及调整颈椎曲度,恢复颈椎力学结构平衡。在临床中我们发现,青少年颈椎病不仅要考虑到下颈椎结构紊乱,也应注意上颈椎及上胸椎结构紊乱,同时要注意上颈段、下颈段与上胸椎之间的关联关系。87%的颈椎曲度改变合并胸椎侧凸,其侧凸是旋转性的。临床治疗时,要十分重视这些相关性与症状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我们确定了四大针对性手法,分别用于上颈椎中寰枢关系紊乱的调整、下颈椎中椎体错位的调整、颈椎曲度异常的调整、胸1~2椎体旋转移位的调整,同时配合理筋手法来松解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来恢复颈椎正常力学结构的平衡,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合并有头痛头晕的患者,寰枢椎的调整,治疗效果显著;合并有心悸、胸闷、憋气的患者,除调整颈椎外,胸1~2椎体旋转移位的调整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可能与星状神经节和胸1~3交感节前纤维受刺激有关。颈椎曲度的调整在青少年颈椎病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颈椎曲度是反映颈椎平衡的重要指标,它表现了颈椎与椎旁软组织之间相互关系。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与症状体征的消失呈明显的正相关。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对维持颈椎的远期稳定性及恢复颈椎本身的生物力学环境有重要意义,生理曲度的恢复对防止邻近节段乃至整个颈椎的进一步退变有积极作用。

五、预防。

颈椎病危害很大,不但容易影响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还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绝对不可小视。为了预防青少年颈椎病的预防要注意以下四点:

首先,要保证必需的营养要素。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要保证必需的营养要素,以获取较高的骨峰值,维持骨量的稳定。为此,青年人在身体发育前及发育过程中,应合理安排饮食,多食用含钙、磷和其他骨代谢必需物质的食物,以补充骨代谢所必需的原料,为日后做好更多的贮备。

其次,青少年要积极锻炼身体。适当增加身体的活动量,可促进骨组织的血液循环,以利于骨组织的生长发育。锻炼身体时要有意识地加强对骨骼的锻炼,也就是说,要通过各种各样的运动使骨骼受力,增加对骨骼的良性“刺激”,这样有利于骨小梁的发育和骨量的增加。

再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吸烟与饮酒会严重地影响内脏的功能,使消化系统对钙磷的吸收减少,而从尿及大便中的排泄增加,使体内骨代谢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严重的影响骨镐的正常发育。

最后,不要过多地摄入蛋白质和咖啡因。因为过多地摄入蛋白质会产生较多的酸性物质,并从尿中排出。这样会使大量的钙从尿液中排出,不利于骨质疏松的预防,有人把这一现象称为生物学中的酸雨。咖啡因食入过多,会使胃肠功能下降,促使钙从尿及大便中排出,不利于骨量的增加。

病因学研究设计与评价范文第3篇

1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动物疾病

1.1 简述动物疾病

动物疾病即养殖的动物因为受到外界或内部环境当中一些致病因素所影响, 而出现集体损伤, 致使全身形态、功能、器官与系统等发生严重变化, 最后导致动物死亡的现象[1]。

1.2 简述动物疾病类型

1.2.1 对普通疾病进行介绍

普通疾病经常都会在动物养殖中出现, 具体包括产科疾病、外科疾病、内科疾病。其中内科疾病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如骨骼、心血管、神经、内分泌、泌尿和呼吸等诸多系统疾病;还包括遗传、中毒、免疫与营养代谢等;而外科疾病就是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眼病、蹄病、四肢病愈外伤等;产科这种疾病较为复杂, 通常按照发生时期进行划分, 能够分成产后期疾病、分娩期疾病、怀孕期疾病, 如胎衣不下、难产、流产、新生幼畜疾病和乳房疾病等。

1.2.2 对传染病进行介绍

动物传染这种疾病主要就是因为病原微生物导致, 不但具有相应的潜伏期, 还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症状还具有流行性以及传染性。通常传染病的病原主要是真菌、细菌和病毒等。一般动物传染疾病需要经过潜伏期以及前驱期与发病期3个阶段, 不管是任何传染病都是由某种微生物当作病原引发的, 既能在动物与动物直接接触中传播, 还能在间接接触过程中传播[2]。而当动物被感染之后, 就会表现出极其特殊的病例变化以及临诊症状, 这也是一种非常难预防的疾病。

1.2.3 对寄生虫疾病进行介绍

寄生虫这种疾病的病因就是因为寄生虫袭击动物宿主所导致的, 寄生虫包括蠕虫、原虫与节支动物几类, 其中节支动物主要就是外寄生虫, 而原虫与蠕虫大多都是内寄生虫。而大多数寄生虫都拥有非常长的发育时间, 寄生在病原体里, 通常都是在直接接触过程中传播的, 如饮水、饲料及吞食含有幼虫或者虫卵的土壤等。

1.3 发生动物疾病的原因

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的发生病因多种多样,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为因素与环境客观因素所导致的。

1.3.1 客观因素的影响

生长环境的好坏会对动物健康造成直接影响。例如, 有害动物集体存在于动物生长环境当中时, 动物集体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不能同环境正常的交换能量, 一旦集体内的生态失去了平衡, 在临诊时就会有病态生理, 进而表现出一种疾病现象[3]。

1.3.2 人为因素的影响

首先, 如果使用的药物不合理, 动物集体就很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药物性损伤。因为大多数养殖场当中的工作人员并不清楚药理知识与一些技术性问题, 在给动物施药过程中, 就很可能降低药性, 还极易增加药物的毒性, 进而影响动物集体, 使动物患上一些疾病。

其次, 养殖场建筑与养殖设备较为缺失。很多养殖户在建筑养殖场时并没有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因此, 在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对通风系统以及排污系统等进行建设, 这样就会导致动物疾病的发生。

最后, 在养殖动物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管理问题。例如, 未对养殖场进行彻底消毒, 或者未科学地处理病死动物。

2 控制动物疾病的方案

养殖户在进行畜牧养殖过程中, 经常会因为动物疾病这个问题而发生极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积极控制及科学预防动物疾病的发生, 不但能够使养殖户的财产得到保证, 还能够促进养殖场持续、健康地进行生产与经营。同时, 积极控制动物疾病就是应用恰当的手段来对养殖场进行管理, 做好检疫工作, 就能够确保养殖环境的健康及正确处理和控制疫病的发生。

2.1 认真对喂食动物的饲料进行管理

管理喂食动物的饲料这项工作属于控制动物疾病发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 因此在使用饲料过程中, 一定要严格的检查饲料, 并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 确保人与动物都能够安全、健康。而在清洁养殖场时, 必须应用合理的方式处理粪便, 将粪便做好安置处理, 使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大大提升, 确保环境能够一直保持着整洁的状态。所以在使用饲料时, 必修认真地进行饲料配比, 并按照动物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来科学、合理的配比饲料, 使动物可以提升抵抗疾病的能力, 促使动物可以健康的成长。

2.2 积极地进行安全检疫

安全检疫这项工作使管理及控制动物疾病的主要内容, 针对那些刚刚进场的动物, 一定要对它们进行隔离观察, 只有在保证这些动物健康后, 才可再与原场动物放到一起进行饲养。在养殖场当中, 一定要对出入规定进行严格监理, 并严格规范所有进入养殖场当中的人员, 严禁一些无关人员进入到养殖场内, 当有外来物品及车辆进入到养殖场时, 必须认真的进行检疫与消毒。当场内爆发流行疾病以后, 要认真地对养殖场进行检验与消毒, 使动物群体能够始终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

2.3 对养殖环境进行管理

想要使动物健康的成长, 就一定要为它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这就需要对养殖环境进行认真管理。因此, 在管理过程中, 必须保持空气流通, 由于大多数疾病都是由空气进行传播的, 所以确保养殖场内有一个良好的通风环境, 这样可以使动物疾病的发生概率大大减少。在选择建设养殖场的场地时, 应该选择排水方便及通风性能良好的区域进行养殖场建设, 这样才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养殖环境。

2.4 积极地对疫情进行处理

当养殖场内有疫情发生时, 必须积极进行处理以及善后等工作。此时, 养殖户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淘汰及隔离, 并根据动物疫情的发生情况正确地进行记录以及配药工作。然后, 按照有关制度与方案, 防止疫情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同时, 要避免大量的药物残留在动物体内, 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此外, 当养殖场内有疫情出现以后, 养殖户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必须严肃对待、认真处理, 防止因疫情持续扩大而造成更加严重的经济损失。

3 结语

对于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的动物疾病, 不能单单应用药物来控制动物疾病, 因为只靠药物根本不能将疾病问题彻底解决。而养殖户应该按照养殖场以及疾病的发生情况, 对养殖场进行综合管理, 如认真对喂食动物的饲料进行管理、积极进行安全检疫、对养殖环境进行管理、对疫情进行处理等, 在促使动物健康成长的基础上, 使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得到保证。

摘要:在人类社会不断飞速向前发展的过程中, 畜牧业已经变成人们生产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进行畜牧养殖时, 动物疾病对畜牧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脚步。所以, 动物疾病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探究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及病因, 并提出了控制策略, 希望能够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畜禽养殖,动物疾病,病因,控防对策

参考文献

[1] 沙维, 杨智勇, 周来宝, 等.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0) :239-239.

[2] 赵会波.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分析[J].参花, 2013 (24) :150-150.

病因学研究设计与评价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05年至2009年门诊及住院患者85例, 其中双耳发病8例, 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 年龄3~12岁, 以冬春季多发, 多数患儿近1周~1个月内有感冒流鼻涕病史。病程3d~1.5年。在治疗前均告知患儿或家属本研究的目的及过程, 并取得家属同意。症状以耳闷、耳鸣、听力下降为主, 平均气导损伤15~25d B, 骨气导差15~25d B。纯音测听:本组65例呈轻度传导性耳聋, 20例呈混合型耳聋。门诊54例, 住院31例。

1.2 就诊原因

耳痛、耳鸣、耳堵塞感、听力下降、睡眠时打鼾、反复鼻塞流涕或家长发现患儿听话反应迟钝、常用手抓患耳。经内镜及鼓气耳镜检查均见鼓室积液表现:鼓膜呈橘红色, 可见液平线或气泡, 鼓膜外凸, 活动度受限。所有病例均用小儿纤维喉镜检查腺样体, 发现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50%以上者31例。另有其中4例6耳以急性中耳炎发病:睡眠被耳痛痛醒, 鼓膜鲜红色、彭隆明显并有感冒症状, 经抗生素治疗5~7d耳痛缓解, 复查时发现充血转为淡橘红色, 鼓室积液显现。

1.3 病因分析

85例病例治疗前病因初步分析, 明确有急性中耳炎病史者10例 (11.8%) ;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31例 (36.5%) , 鼻道内有脓性分泌物者行鼻窦CT检查明确鼻窦炎42例 (49.4%) 。

1.4 治疗方法

外耳道鼓膜用75%酒精表面消毒2次, 年龄较大可以配合的儿童用自制毛头细棉签蘸丁卡因麻醉剂至鼓膜表麻并由专人固定头位 (不能配合的患者采用全麻) , 在内镜下用1m L注射器刺穿鼓膜内下方至中耳腔, 固定针头回抽有紧张感, 抽出渗液并将地塞米松注射液0.01~0.03m L注入鼓室内, 积液黏稠者可加少许糜蛋白酶。整个穿刺操作过程均在内镜显示屏的放大视野下精确完成。每日口服西替利嗪滴剂、抗生素药物等辅助治疗, 穿刺后第2天开始每日1~2次咽鼓管吹张5~10d, 0.5%呋麻滴鼻液滴鼻5d。对于因下鼻甲肥大引起的9耳及副鼻窦炎引起的42耳患者, 分别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上颌窦穿刺术;对因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50%以上引起的32耳的患儿全麻下行常规腺样体刮除术并鼓膜穿刺注药, 其余用药、咽鼓管吹张相同;但对腺样体肥大堵塞压迫咽鼓管咽口, 且有鼻腔鼻窦炎, 睡眠打鼾憋气长期存在的高危患耳, SOM反复发作的行鼓膜切开置管术8耳, 同时切除肥大的腺样体。

2 结果

85例93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取得了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治愈82耳, 有效8耳, 无效3耳, 疗效满意。所有患儿均经过一次鼓膜穿刺, 耳内积液于穿刺后1~5d即完全消失, 在穿刺后多数患儿自述听力提高, 鼓膜内陷减轻或消失, 活动度增强, 于15~30d内复诊无复发, 纯音测听检测骨气导差在10d B以内, 无黏连属治愈。有效:耳堵、耳鸣症状减轻, 听力有提高, 纯音测听检测气导较治疗前提高10~15d B, 但未达到正常;其中3例患儿近2年内3~4次反复发作, 在本市多家医院诊治, 未查明诱因, 无腺样体肥大;治愈后鼓膜内陷明显, 活动度较差, 属无效。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急性中耳炎过后、腺样体肥大、鼻炎、鼻窦炎发作是其主要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变态反应等情况下, 浆液分泌过多, 妨碍中耳和咽鼓管粘液纤毛传输功能时, 可以形成分泌性中耳炎。研究显示腺样体肥大的程度与SOM之间密切相关, 腺样体异常免疫释放的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组织胺、白细胞三烯等可增加血管的通透性, 引起咽鼓管和中耳粘膜水肿。鼻炎、鼻窦炎产生的分泌物流至鼻咽部, 可引起咽鼓管四周的粘膜及淋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 堵塞咽鼓管咽口。本组病例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31例, 鼻窦炎42例。因儿童时期腺样体处于生理性肥大, 多经过保守治疗, 54例已完全治愈。但对高危患耳, SOM反复发作的8耳行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治疗, 同时切除肥大的腺样体, 效果满意。

摘要: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SOM) 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发病原因。急性中耳炎过后迁延, 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鼻炎、鼻窦炎是儿童SOM的主要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儿童SOM效果满意。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鼓膜置管术,病因

参考文献

[1] 沈蓓, 李乃麟.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5, 13 (4) :296~298.

[2] 刘阳云, 孙正良, 等.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 18 (1) :19~20.

[3] 李永奇, 李源.腺样体切除术与儿童中耳炎[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1, 25 (3) :138~142.

上一篇:标准化党支部事迹材料范文下一篇:长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