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趣味数学课堂

2023-06-17

第一篇:中职学生趣味数学课堂

关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王秋颖

摘 要:中职数学课程作为学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它的建设与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认识中职数学教学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目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传统模式的弊病.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教学模式是我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字:中职数学;教学现状;研究状况;教学模式;实施办法

作者简介:王秋颖,女,辽宁省葫芦岛人,辽宁省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与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 (2011)17-0032-0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这就为文化基础课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满足社会需要,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数学课程作为中职学校重要公共基础课.它的建设与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中职数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使之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传统模式的弊病

(一)教学现状

中职数学教学面临困境的原因.主要来自教材、教法、教师和学生四个方面。

1.教材。目前中职数学的专用教材虽然在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在内容及形式上都进行了适当的改进,但由于教材基本上还是保留了普通高中数学教材的模式,教材的内容(概念、定理、公式的引用、应用、练习、作业)与普通高中的教材基本一致。实际生活方面的应用实例太少.与职业中学的职业特点联系不够密切,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能力的培养。由于各个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众多.不同的专业对各部分数学知识要求的重点和难度不一致,采用统一的教材不能具体的适用于各个专业。

2.教法。首先,一些教师缺乏对中职学生的全面了解,对他们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没有足够的认识,教学上遇到困难,一味埋怨和批评学生,不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做好学生引导工作。其次,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教学设计缺乏新意,联系学生基础实际和专业实际的教学情境创设不够,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多数数学教师无法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结合起来.从而影响到应用性教学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不足。

3.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合作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的素质成为影响教学的关键之一。中职数学教师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单一。目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大都出身于师范院校的相关专业.掌握了扎实的数学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却缺乏对所任教的中职专业知识的了解。中职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无法适应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无法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从而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知识之间不易迁移,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一是基础薄弱。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采用普职分流模式.大部分无法升入高中的一些初中毕业生无奈之下选择了中职学校。这些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普遍基础水平偏低。二是兴趣丧失。中职生普遍存在这样的想法.在中职学校学习是为了学专业、学技能,为毕业后就业做好准备。在这种想法的主导下.他们对文化课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采取忽视甚至是漠视的态度,对文化课的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增强了教学的难度。三是从心里上。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等特点。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两大特征——智力飞跃发展和个性逐步形成。自主意识较强.需要教师与学生多沟通、多关心、多疏导。

针对这些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应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合理考查等多方面对中职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尤其要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专业知识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中职数学研究现状

由于国家对中职数学的重视.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已取得很大的成效,例如,对于教材,新的中职数学教材已分为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但划分的不是很细致,仍不能满足各个专业的要求.还需要任课教师做相应的调整。在教法上很多中职教师已意识到.原有的教法已不能适应中职学生的需求.教师应根据专业的设置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很多中职教师已意识到数学是为专业课服务、为生产实际服务,但是在运用起来不是很系统,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存在一些随意性。

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与研究状况表明.对中职数学教学模式有必要进行更具体更深入的改革。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所谓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一)边讲边补的教学模式

大部分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有的知识结构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了背景与起点,并参与到新的学习中,影响着新知识结构的构建。通过调查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发现.很多有意愿学好数学的学生往往是掌握了新的知识点忘了旧的知识点.或是掌握了新的知识点涉及到运算或是与前面的知识衔接很紧密的地方,学生显得信心不足,所以在教学中边讲边补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点非常重要。

例如:在讲解第二章不等式实数比较大小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已掌握了比较大小用作差的方法,但是在作差的过程中涉及到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有理数的加减时.学生在运用之前学的这些知识又显得那么无力.刚刚学会一点新的,在运用起来又遇到了障碍。所以,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同时及时地补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显得非常重要。

教师在采用边讲边补教学模式时,首先教师要提前调查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做好准备.本节课会联系到哪些学生不会或掌握不牢的旧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使补进的知识点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所学的专业.有针对性的对校本教材进行开发.使得所传授的知识有理有据。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

广义的“一体化”教学是指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教学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师一体化。而“数学的一体化”教学是指数学课的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每一专业的需求研究适合不同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1.实施“一体化”教学与“非一体化”教学对比分析。通过对连山区职业教育中心,抽样调查显示如下(抽取了09级计算机1班、汽修1班、机加l班和09级计算机2班、汽修2班、机加2班,其中1班数学课采取了一体化教学模式.2班未采取一体化教学):

调查结果显示.数学学习与专业知识是否联系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专业主要课程的学习。所以在中职学校很有必要对数学学科进行“一体化”教学。

2.中职数学一体化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1)数学教师及时地了解所授班级专业课的动态,适时地调整所教数学课的内容。比如:在立体几何模块中.教师要着重讲解数控机床加工中常见的几何模型,为学习图形设计打下基础:在平面几何模块中,对轨迹与曲线在刀具轨迹形成和数学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在计算基础模块中,教师要着重介绍几种方程组的解法,为结点的计算和图形设计打下基础。这样.学生知道了数学知识不仅是一门公共课.更是专业课必不可少的工具,当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原动力,学习的兴趣就会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2)数学教师要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既要有过硬的数学理论知识又要了解所任教的中职专业知识。只有二方面都过硬,在教学中才能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境教学模式

所谓“情境教学模式”就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通过对葫芦岛市一职专计算机专业数学课的调查发现.他们很多的数学课设定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例如:教师在讲解逻辑用语之前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关于C语言编程的例子.并告知学生在编写这个程序时用到我们本节课的逻辑用语.学生在这样一个与专业课紧紧相连的情境中.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专业是息息相关的.学好数学是学好专业课的手段,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掌握谋生的本领。认识改变了,目标明确了,学习动力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情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设定情境时,一定要深思熟虑,找到与专业课的切入点。

(四)案例教学模式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变成一种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通过对葫芦岛市建昌县职业教育中心的调查发现,他们部分数学课讲授是设定与本节课相关的案例,这样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非常明确,学习的积极性高.学习的主动性强。

例如:在建昌职业教育中心有一位数学教师是这样引入的一节数学课,他向学生提问“我们石佛基地第一年有10亩试验田.第二年增加了2亩,以后每一年都增加2亩,那么第10年、第20年、第50年,我们学校石佛基地的试验田是多少亩呢?”通过设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他们踊跃地计算出第10年试验田的数量,但是算到第20年、第50年试验田的数量,学生反过来问老师是不是有什么公式,于是教师很自然地引入这节课一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学生学习r新知后都迫不及待地想解决他们学校第20年、第50年试验田的数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起到了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地运用案例教学模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整理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以提前查阅资料应对。教师在准备好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考虑学生的心智是否达到了解决此案例的条件:考虑学生是否对此案例感兴趣,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各种教学模式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要综合应用不同的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的特点。

三、实施教学习模式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学校要根据中职职业教育的“职业”特点.确定中职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教学的重点、教学管理的焦点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培养。同时学校还要向教师、学生提供教学必备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投影仪等。学校要向教师多提供一些进修、学习、培训等继续教育的机会,促使教师除了懂得本学科的知识,更要懂得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培养出一批一专多能的教师。

(二)教师方面

首先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需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在业余时间,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其次,教师要有相关知识的储备.中职数学教师面临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所以教师本身必需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使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很好的衔接,并教给学生这种知识的迁移能力。再次,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感,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爱心,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的温暖和被关注的感觉。

(三)学生方面

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要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先成人后成材的道理。

总之,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任重而道远。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必须正视中职学校数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所任教专业的性质,进行积极的教学改革探索。

第二篇: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四种方法

【摘 要】基于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分析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阐述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几种方法:注重基础,适当复习初中内容;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数学教学的直观性;构建数学模型实施教学;设计学习任务,促进小组合作。为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00-02

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教育领域的相关改革日趋完善,尤其是对于中职数学教学课堂而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已然成为了当前中职数学教学领域应该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学教学的发展,但是仍旧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并且这些不足直接制约着中职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与发展。因此,研究教法,并将之科学地应用到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之中,以此促进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中职教学中,数学作为其基础教学科目,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他科目的学习,特别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新教改的不断推动下,我国中职数学教学的水平虽然在以往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多个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中职数学教学的质量。就其问题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中职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而言,在学习基础方面比较弱;其次,在中职学校中,数学课作为基础的文化课,相比于专业课而言,很多学生认为是无用课,因此,学生认为是无用的课程,也是无需学习的课程;最后,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数学公式,而对数学公式的不理解、不会推算直接影响着专业课的学习。出现以上三个方面问题的原因就笔者看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与专业课学习直接关系认识不清,对数学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数学课的教学比较乏味、学生数学基础差,教师教学方法守旧、课堂学习气氛不浓厚。

二、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四种方法

从上述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研究教学法,并通过将之有效地应用在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以期能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注重基础,适当复习初中内容

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就笔者看来最为重要的一种就是注重基础,在教学中适当地复习初中的学习内容。中职学生与本科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许多中职学生的数学入学成绩都不理想,数学高分的学生并不多见。这一状态也就成为了所有中职数学教师所面对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即学生数学基础低。数学与其他文科类科目的学习不同,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如果其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学好,那么就会对后面的学习的理解和接受产生影响。因此,中职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地地教学,首先就应该将初中数学知识与中职数学知识的衔接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例如,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与锐角的三角函数,这几个单元既有新的知识又有以往在初中学过的知识。所以,对于这样的现状,教师一定不能把教学大纲作为教学任务,而是要在这一基础上,将其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回顾作为任务驱动,帮助学生复习基础知识,从而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数学教学的直观性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应用能力。对于中职数学教学而言,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增加数学教学直观性的过程中,为学生增加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单纯地依靠教师来讲解很难让学生透彻理解。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现状,将这些枯燥、繁琐的知识用声音、图像、视频等表现出来,不仅能够将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而且能使得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中职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讲到《三角函数》有关正弦三角函数图象画法时,如果能利用平移的方法画出图象,并利用幻灯片投放,那么就会使教学更加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构建数学模型实施教学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还可以从构建数学模型方面入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并将之作为数学教学的例题来进行讲解。在中职数学教学中,通过建立模型将数学课与专业课相对接起来。因此,要根据专业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数学模型,并提炼成为数学问题,然后通过问题进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有用性。

(四)设计学习任务,促进小组合作

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好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共同探究、讨论等多种课堂学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班级成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分组。一般而言,每个小组成员当以4到6人为宜,同时,也要注意在性别上、学习成绩上,以及性格上进行多个方面的考虑,尽可能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实现优势互补。此外,在小组中分配任务时要进行轮换制,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完成不同的任务,体验不同学习过程,明确自己的责任,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质量。

综上所述,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会取得不同的效果,不管是哪种方法,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来决定,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数学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不管如何,只要教师肯用心去努力钻研,相信都能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并将之科学地应用到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如何创新高中数学教学课堂[J].新课程?中学,2014(3)

[2]何卫东.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和创新探索[J].读与写,2013(13)

[3]黎兰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1)

(责编 卢建龙)

第三篇: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摘要: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使之更接近社会实际,贴近学生所从事岗位的需要,融入学生的生活中,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提供合适的数学、可选择的数学,利于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和谐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数学教育工作者普遍面临着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社会越来越依赖于数学,每个人要掌握更多的数学,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现代数学越来越只能为少数人所掌握。正是这一难题,构成了现代数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此同时,我国现阶段数学教育出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现行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不少知识学生掌握不了,而且学了也没用;而许多既有实用功能,又有价值的内容却又学不到。这是数学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让每个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中职学生绝大多数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后进生,各门学科不均衡,大多数同学数学基础很差,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报考职高可降低对数学学习的要求,专攻专业技能,以谋求职业。由于基础差,因而学生普遍对数学不感兴趣,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因而毕业后的学生就业面就变窄了,缺乏了潜力与后劲。所以作为学校培养的对象,我们必须以学生的根本需要为出发点和动力,不仅要重视对人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多重视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鉴于这样的观点,我们来审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联系中等职业教育的大背景,职教数学教学的改革应突出职高教育的特点,使之更接近社会实际,贴近所从事岗位的需要,融入学生的生活中,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上来,且来自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尤其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尽然。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及教师经常出现的同感,如何让职教学生能够学会一些有用的数学知识呢?经过反思,我个人认为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数学教学“生活化”。

北京师范大学的严士健教授认为,“无论学生是从大学进入社 会,还是从中学进入社会,或者是从职业高中进入社会,一旦遇到实际问题,他能想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和想不到用数学的人其解决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并不在于他到底解决了多少应用问题,而是他有了这种感受和这点经验,其意义就大了。”

对于我们的中学数学教育,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用”数学,让他们看到发生在身边的数学应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纯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理解世界及其发展的关键”的思想和口号早已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世界各国积极响应,多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信息社会,数学在各个行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人人需要数学。

数学的语言已悄悄的越来越广泛的融入了人际交流,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数据和处理方式的无所不在,小到买彩票,大到分析地区,国家的发展规划,都离不开数据分析支持。

(二)人人需要的不仅仅限于计算和证明的有用的数学。

目前中学数学教育过分热衷于严密的演绎论证和解题技巧,而在实际生活中多用不上。而单纯的计算,现在用计算机能做的又快又好。一旦和实际问题挂钩,学生就不知所措。就拿和实际有些联系的应用题来说,学生中不少的一部分连题中说了什么都看不懂,这不仅仅是涉及到语文方面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问题,还反映出学生学习“纯粹”数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用”数学的意识,学生不知道将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模型转化,当然更谈不上去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了。如何去“用”数学,已逐渐成了数学教育关注的一个焦点与矛盾,但这决不是传统的几道应用题就能解决的,他往往隐藏在现实生活情景背后,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造机会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实际走进数学课堂,这成为时代的呼唤。

(三)让学生动手实践,去切身体会用数学。

如:小明去秋游准备了20元钱,商店里的面包每只1元、可乐每罐2元、苹果每千克4元。你能帮她一下,小明可以买什么?可以买多少?这样的问题就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购物问题” ,接着再引入简单线性规划的内容学生会容易接受的多。或利用假期写出一些有实际生活意义的数学论文。

二. 数学教学尽量“通俗化”。

对身心发展还不完善、知识层次水平不高的职高学生,一味强调数学“科学性”的一面,这无异于拔苗助长,还会给学生造成“高处不胜寒”的恐惧感和不适合学数学的自卑

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情况,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适时、适量地渗透“通俗性”的人文事例,就有利于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状态。在第一册数学中有一题如下:已知边长为80cm正方形纸片,从它的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制成一个盒子。问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时,盒子的容积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可这样解答: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cm,

则盒子的容积

11802x802x4x31024000(802x)(802x)4x()44327

401024000当且仅当802x4x,即x时,Vmax327

40cm时,盒子的容积最大,这个最大值为答: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31024000cm3。这个例子和实际生活非常贴近。学生还可以动手制作进行检证,一个按27V(802x)(802x)x

上面的数据制作,另两个按任意数据制作,然后比较三个模型容积的大小,结果与计算结论相符。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先按数学方法算出数据,然后制作,可以节约材料,又可以保证容积最大。从这个例子中,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对生活的用处,也就很容易接受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是一门科学,抽象的要领、晦涩的术语有时让人难以理解,繁琐的计算,冗长的推理让人望而生畏。这些都需要教师用富于通俗化的语言,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繁杂问题简单化,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三.重视职业能力培养,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在任何一门学科当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至曾有人说,如果一门学科还没有发展到可以用数学来表述它,那么这门学科的发展就仍不完善。发展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每个国家课程改革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对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来讲,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更应该加强数学的社会需求的导向教学。因此,职高数学课程改革应注意:由于进入职校的学生中,一部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将面临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有的行业与数学联系紧密,如财会、电子电工类行业;而有的行业,需要用数学的机会就不是太多,如旅游业和国际贸易。而且不同的行业对数学知识要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如计算机行业对算法的要求就会高一些,而旅游业方面主要侧重点是利润和最优化方面。另一部分人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学生,由于选择的专业不同,也

将面临着数学方面的不同要求。但他们都需要在职高阶段为他们的这种不同打下一个适应他们未来的基础。所以,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授的。传统的职教观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属于技能型、操作型、实践型教育,从专业设置到课程开设,都应该以“能胜任某种职业岗位要求”为出发点。这一向被传统职业教育所推崇的优势,却正是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弱点——由于过分夸大了对学生就业顶岗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专业基础和文化修养,从而造成了毕业生的适应面窄,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潜力。

四.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是学习其他学科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参加社会生产,日常生活的基础”,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中,应“揭示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的关系”,“教师要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把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也增加了有关实习作业和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应用题,内容虽还不多,但确是走向“用”数学的一个可喜的变化。

在职高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努力的让学生感到“我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从课题的引入到问题的解决,都要尽可能的发掘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生活意义。

职高数学教师在数学课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接近社会生活实际, 创造一定的知识情景,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学思想、方法论的熏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积淀,促使数学的科学人文精神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辐射作用,促进学生高素质的职业能力,并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从根本上推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文章.《以数学教学促进职高学生和谐发展的尝试研究》.2005-11-30

第四篇:改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方法

数学家G·波利亚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都像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大数学家欧拉说:“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可见数学实验对数学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成途径.

1、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中职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重要的文化基础课之一,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然而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因其数学基础薄弱,数学思维不够活跃,抽象复杂、过分形式化的数学逻辑推导和结果令他们谈之色变,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再加上不良的学习习惯,致使中职数学课堂教学难以组织,学生上课趴睡、开小差,课后抄作业等现象俯拾皆是.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积极开展数学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在“玩数学”、“做数学”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能有效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中职数学教与学的有效性.

2、数学实验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伽利略指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猜想、归纳,让学生亲历数学建模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学生正确理解、掌握数学概念和发现数学规律及本质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新事物的创造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历谈几点拙见,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2.1 游戏实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克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的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中职学生具有爱玩、好奇心强等特点,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引入适宜的游戏实验,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有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频率与概率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做如下游戏实验:课前教师制作面值100元、 50元、10元、5元、1元的游戏币若干,学生每人制作面值2元的游戏币5张.上课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开展掷骰子游戏.游戏规则是:每次掷两颗骰子,计算掷得的点数之和,若掷得的点数之和等于12,得一等奖,奖游戏币100元;若掷得的点数之和等于10或者11,得二等奖,奖游戏币50元;若掷得的点数之和等于8或者9,得三等奖,奖游戏币10元;若掷得的点数之和等于2,3,4,5,6,7等情况时,负游戏币2元. 游戏后提问学生:出现各个数值的可能性是否是同等的?中奖和不中奖哪种可能性大?接着进行分组实验检验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本节课通过游戏实验,让学生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数学学习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直观操作实验,建立数学表象,加深学生对概念、定理的深入理解

我国着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儿童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再过渡到抽象的过程.实现这一过渡,表象是关键”.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加强直观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索活动,有利建立数学表象,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的本质属性理解.

例如在教授平面的基本性质3时,笔者让学生如下实验:首先在桌面上放一颗图钉,让图钉尖朝上,在图钉上放置一块硬纸板,观察一颗图钉能否将硬纸板架起来;接着在桌面上放两颗图钉,让图钉尖朝上,在两颗图钉上放置硬纸板,观察两颗图钉能否将一块硬纸板架起来;然后在桌面上并排放三颗图钉,图钉尖朝上,在图钉上放置一张硬纸板,观察并排成直线的三颗颗图钉能否将硬纸板架起来;最后在桌面上放不成直线的三颗图钉,让图钉尖朝上,在图钉上放置一张硬纸板,观察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颗图钉能否将硬纸板架起来.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就能清楚地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3: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2.3 开放性数学实验,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着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 “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发明的过程,那么就应让猜想合情合理地占有适当的位置.”由此可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开设相应的数学实验,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动手实践,大胆设想,把教学重点放在发现问题和证明方法的探究上,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 “圆锥体积公式”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实验: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自制等底等高的圆柱形纸筒和圆锥形纸筒各一个、直尺一把、细沙一小袋.上课时让学生利用这些工具探寻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学生在分组实验、探讨交流过程中,发现如下一些方法,并顺利得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

方法1 将圆锥形纸筒装满细沙,倒入圆柱形纸筒,用直尺分别量出圆柱形纸筒的高度和沙子在其内的高度,通过两个高度的比,推得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的关系,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求圆锥的体积公式.

方法2 将圆锥形纸筒装满细沙,倒入圆柱形纸筒,重复数次,通过统计重复的次数,推得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的关系,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求圆锥的体积公式.

方法3 将圆柱形纸筒装满细沙,倒入圆锥形纸筒,计算细沙装满圆锥形纸筒的次数,通过统计重复的次数,推得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的关系,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求圆锥的体积公式.

2.4 数学信息化实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信息化教学实验是将信息化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最头疼的是作图和复杂的计算,引入信息化教学软件,借助功能强大的操作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复杂的画图、计算,降低课程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2.5 生活实验,让数学走进生活,展示数学魅力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生活实验,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连结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针对当前流行的购物分期付款潮流,笔者设计如下生活实验: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利用课佘时间到商场、银行了解相关产品的售价及分期付款方式,记录不同付款方案的期限和计息利率.上课时指导学生利用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分期付款方式.通过这样的生活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建模与实践,依托数学实验向学生揭示数学的本质和学习规律,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带领学生步入数学殿堂大门的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孟男,朱兴涛.浅谈生命教育下初中数学课堂实验教学.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8):122-124

[2]吴响铃.重视数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 2011(5):57-58

[3]曹一鸣.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课程·教材·教法,2003(1):46-48[4]陈耀忠.关于数学试验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中学数学杂志,2004(6):19-22

[5]戴志生.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数学通讯,2003(1):5-6

[6]波利亚.数学与猜想(第

一、二卷).科学出版社,1984

[7]邵革蓉.浅析数学实验教学.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6):30-31

屏蔽此推广内容

第五篇:关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更新时间 2008-7-27 16:29:20 打印此文 点击数

摘 要:中职学生的数学成绩一般都不是很理想,本文就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几点体会,即:中职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基础、树立信心、寓德于教等。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 注重基础 树立信心 寓德于教

我们都知道,中职学生是通过中考筛选而来的。总体来说,学业基础普遍较差,成绩自然不是很理想,甚至个别学生可以说是在中小学就被“边沿化”的学生,数学成绩尤为薄弱。经过几年的职业实践,现就数学课堂教学略谈几点体会,以求教于同行。

一、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1、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基本技能欠缺。不少学生就因为如此才迫于选择职校而失望于普通高中。

2、从学生心理角度来看,学生对数学课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在我们传统教学观念地诱导和传统教学行为模式框架里,数学长期以来就被学生们视为“枯燥”、“繁琐”、“艰难”的代名词。个别学生未恐避之不及,表现为一到上课就想睡觉或是无精打采。

3、从学生认识角度来看,由于中职学生没有全面的升学压力,学校教学的重点是一般放在专业教学上,学校教学管理的焦点一般也是专业教学。因而,对于数学教学通行的办法就是消极处理: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教学难度,概念了解、公式会套就可以了。与此相应的是考试难度降低到不能再降的程度:步骤要少,计算要简,甚至可以没有应用类题目。考试的目的简直就是畸形地退化为尽最大可能保证绝大数学生都能通过,即及格率要达95%以上。学生做作业,不是抄袭就是干脆不做,错题连篇、符号乱画。

4、从教师角度来看,由于学生学习信心、兴趣的进一步丧失,很多教师感觉自己在教学中不是“长高”了,而是“变矮”了,教师教学成就感也就明显失落,丧失了自我进修提高的内在驱动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自然也就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进一步影响学生赖以谋生的职业能力的养成,教学相长的期望总感觉无法实现。

5、从教育政策与制度上来看,招生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政策上应将职中与普通高中同等对待;在观念上应树立人才责任意识,尤其是不可以招收未能初中毕业的学生。只一味的招生,没有顾及到学生该学的知识都还没学。而对于数学课程设制的探讨,很少分专业而定,且每学期的课时相对不稳定;对于教材的选取应注重基础性和实用型。

二、注重基础教学,防止教与学脱节

吸收、消化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改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初中教学的实际,明确、细致地把握初中生尤其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习状况。《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关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叙述是:“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社会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运用能力”。鉴于数学课程在职业教学的基础地位,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的把握、内容的取舍都要取决于不同专业课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课堂教学应由此做出相应地调整。

三、树立学生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正确恰当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起、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才能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数学、自觉运用数学、主动探究数学。

1、适当、巧妙运用有关资源,进行课前引入

适当、巧妙运用有关资源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努力把握以 “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兴趣,激发兴趣、启动认知。精心设计学习资源,变换表达式,引导观察、建立表现、架设疑问、激发思维,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注重多种学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提高学习资源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浓厚兴趣。

2、适时开展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坚定性和求知欲。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教学软件或教学游戏,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公式推导、计算活泼生动;可以引用生活、生产实例,使数学的理论知识易学、易懂、易记,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们讲当今世界伟大的或是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是怎样数学成为当今世界闻名数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等的传奇故事来引入数学的过去和未来,从他们的成长道路中,渗入数学的发展史。真人真实例子、活泼生动的引入,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定能起很大促进作用。

3、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促进学习兴趣,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的信任关系将直接影响课程的学习结果,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有效地促进学科学习水平。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对学生的宽容和尊重、教师生动风趣的教学风格、富有感染力的个人魅力等都是营造良好数学学习环境的要素。

4、及时评价、表扬,稳固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是关键,培养能力是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常常会表现出积极向上、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因此,作为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和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和点滴成功,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正确地评价和表扬,从而达到稳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寓德于教”,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教书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教学中应当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如负责精神、合作精神、细致耐心的品格、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在教学中渗透学生情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技能的获取,同时也是学生体验情感、锤炼品格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师生结合实际,互学共探

进入新世纪以来,诸多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拓展了数学教师包括职业教师的理论视野。但在具体的教学时间中,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切合自己教学对象的数学教学方法。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探讨数学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排除学习压力和障碍,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职中数学教学内容活泼多样、目的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是写一两个教案就能解决,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长期的互动过程,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魅力也将是我们数学教师传授数学知识中一个长远的重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整脏治乱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12345呼叫中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