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3-02-19

什么是数学素养?对于数学素养的解释,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 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等影响, 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 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数学素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生疏, 其实它时时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商场打折信息、家庭投资理财问题等。用南开大学顾沛教授的话说:“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出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

从教学过程的维度看,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教学设计, 应体现"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 应追求思维与能力的提升;教学评价, 应立足维度、梯度和相关度进行最优化设计。为此, 笔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一、精心设计教学, 从情景中培养数学意识, 让学生形成良好数感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 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新编教材最大的优点就是图文并茂、灵活呈现所学内容, 教材中所选的都是切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图, 紧密联系生活, 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例如, 六年级下册在教学“生活中的百分数”时, 利用了“打折”这一情景。我在教学时根据教材设计了以下环节:

片断一:开课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那你知道商家是用什么促销方法来吸引顾客的吗?

生:分组汇报去各商场实践调查的情况, 让学生走进商场, 了解商家的促销方法, 寻找商品销售中的百分数。

片断二:

师:老师想买一件220元的羊毛外衣。

新世纪:满100元送30元。大洋百货:全场五折起。

富安百货:全场八折。重百:买二送一。

请大家帮老师算一算, 去哪家买最便宜?

学生分组讨论, 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小组内成员可以补充。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活中去, 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中的激趣导入, 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并根据开课, 自主立标, 知道本节课所完成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 课堂上, 教师不“主讲”仅“主导”,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觉、自主的在信息中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

因此, 小学教学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问题数学化,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景, 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

二、课堂教学中, 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 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对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 小学的数学知识已基本学完。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时, 应有意识通过知识间的联系, 把数学的思想方法教给学生, 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我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这一课时, 重点放在复习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由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分小组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在小学数学中涉及最多的是转化的思想, 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 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 有利于对其深入理解和把握。) 本节课, 我备课的思路是“数学思想——能力培养——知识形成”, 而学生学的过程则是逆向的, 即由这节课的知识学习, 培养分析解题的能力, 最终能体会到数学中重要的“转化”思想。因此, 我在教学中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了几组题, 分别是:已知底面积和高求体积、已知半径和高求体积、已知直径和高求体积、已知周长和高求体积, 题组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使知识由浅入深, 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 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在学生解答时, 通过联系字母公式, 由最简单的V=sh入手, 步步深入, 激励学生并帮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 收获积极进取的心态。然后, 对简单的公式进行变形运用, 给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已知圆柱体的体积和高, 求圆柱体的底面积”, 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学会应用。正如蒋梦麟认为:“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 单单强调学生的知识, 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

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因为数学核心素养强调, 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本教材, 而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 是一种包含新教育理念的实践。所以, 我认为教师要打破以往那种陈旧的做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让他们感到自己确实是与众不同。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 教师的恰当评价和鼓励, 对他们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会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提问, 在解答问题时, 让学生互相参与, 谁来回答他 (她) 的问题?还有其他的答案吗?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 积极讨论, 并让他们在讨论中思考, 在合作中交流。另外, 在提问学困生时, 我还为他们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 并时常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 以此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评价时, 我注重了:1.学生自评。对自己的学业进行常规性的自我检测, 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 进行开放式的评价。每个孩子在兴趣、爱好、性格上都存在差异, 要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孩子, 就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与选择权利。我在教学中, 给学生较多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自由选择符合自己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如, 在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这一单元时, 我提供多种测试形式供学生选择, 有的选择“找朋友”, 即说法不同, 但打折一样;有的选择“大家都来”, 即走进商场去解决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有的选择“看谁反应快”;有的选择“谁的生活更合理”等。2.学生互评。除了常规性的学生互相评定外, 我尝试让学生充当小老师, 也来考考别人。如, 对于学生口算能力的评价, 我选用了“我们都是小老师”的活动形式, 让每个同学出题考同伴、评同伴, 过一把“老师瘾”。学生都很认真, 精心设计一道道试题, 并把它送给同伴, 然后认真地批改。3.家长评价。我尝试让学生将单元检测卷带回家, 请家长也写上一段话, 使家长随时知晓自己孩子的学业情况, 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综上所述, 为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应更多的关注如何挖掘数学知识本身的内涵, 设计富有逻辑性的数学活动, 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在课堂教学中, 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或解决数学问题;在学习评价上, 要做到多角度, 多方面评价, 将数学素养的形成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 并有效地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议中国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下一篇:二语习得环境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