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

2023-03-07

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1篇

我们对小学生活数学资源的挖掘与运用研究,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对传统教学作出理性思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生活数学的意识,增进对生活数学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近年来,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受到一些国家课程改革的关注,它要求尊重儿童经验,把儿童从大小世界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把儿童的教育交到儿童手中。

把生活数学资源加以运用也源于我校多年来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是我们对教育发展认识的提炼。儿童生活中有很多知识是数学课堂的生长点,《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研究目标、现实意义

该课题实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合理挖掘与运用小学生活数学资源,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挖掘与运用。我们审视了学生在数学这门学科中能从中获益的各种资源,发现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数学资源最感兴趣,能在学习生活数学中获得积极的独特情感体验。

“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强调了在使用教材时注意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望,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研究的基本原则

1、课堂中心性原则: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逐步优化,推动课题研究的全方位开展。

2、全体参与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效的途径。

3、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启发探索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而不是代替)学生探索。

5、民主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相互启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

6、实践性原则: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动手、动口,深刻体会生活是数学的唯一源泉,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认知结构。

7.评价激励性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情感,对学生创新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直是我国确定教育基本原则和制定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任何教育都能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只有适应时代需要,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各种教育资源才能加以利用,才能符合教育和人的发展规律。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地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当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挖掘数学资源,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最基本理论,它的理论对于研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4.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

对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研究的指导意义体现在(1)完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其目的是促进教学目标完成。(2)掌握学习应用策略,强调了应用意识,当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5.优化教学理论

优化教学理论即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就是指所选择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合理挖掘与运用生活数学资源就是从小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找新知识的生长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

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挖掘和运用生活中数学资源成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本课程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趣味性、现实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2.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活动性、开放性,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3.挖掘生活中数学资源的人文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想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尝试: I、立足现实,挖掘生活化的数学学习资料

①教材中生活化学习资料的挖掘与运用

②实际生活中学习资源的挖掘与运用 a、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b、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c、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II、立足生活,让学生经历生活化的数学学习历程

①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a、创设直观性情境 b、创设描述性情境 c、创设欣赏性情境 d、创设体验性情境

②探究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a、重视“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b、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设计生活化的练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应用数学 a、处理书上练习,使之更加丰满。 b、课堂延伸,开辟“第二课堂”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全部在教学常态下进行,具体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现代化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偏重于建立理论或归纳规律。并注意五个环节(指计划、行动、考察、反馈与调整)和螺旋式上升的规律。

3.自然实验法:通过研究课教学,探讨生活数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新的课堂教学结构。

4.对比研究法:明确研究目的,对研究过程进行控制,收集有关信息数据,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研究结果、以验证假设。

七、研究成果的形式

阶段性成果:实验总结、科研论文、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2篇

一、生活是数学的起源

小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们要运用这份好奇心, 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 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 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 掌握新本领。

1、从生活过程中学数学。

在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 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实际成为数学知识的源头, 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把生活中的数学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 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 而是富有情感, 贴近生活, 具有活力的东西, 从而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

从生活中的事物引入, 得到对钟表的学习活动, 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学习数学, 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活动的时间, 获得对时间的感性认识。这样的设计使数学活动生动活泼, 学生更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 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 在一个夏天, 太阳火辣辣的。突然天阴了下来, 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 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 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 “可能会打雷、电闪”, “可能会刮风”, “可能下冰雹”“可能会一直阴着天, 不再有变化”, “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 ……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 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冰雹……”“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 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 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 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 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3、结合生活经验, 在创设情境中学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生活情景已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去捕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生活现象”, 通过创造性的活动,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 把生活情景模拟出来, 让学生亲自体验, 帮助学生搞清较难、易混的内容, 使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自然。例如,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教行程问题之前, 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表演。教师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前后两个黑板前, 准备相对而行, 教师喊“出发”, 两个学生很快就撞在一起, 教师立刻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 告诉学生这种同时从两地相向行, 碰到一起就叫相遇。教师再让两个学生背对背地站好, 一声令下, 他们便向相反的方向走去, 一直走到前后两个黑板前。教师又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 告诉大家这种运动叫做相背而行。教师再让两个学生从同一地点, 一慢一快向相同方向前进, 快的很快把慢的追上……教室里一片欢笑, 学生仿佛不是在上课, 好像老师领着他们在玩。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 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 而变得十分有意义和愉快的事了。

二、数学为生活服务

1、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数学就是为了学会应用, 学会生活, 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说, 购物会用到数的运算;小朋友搭积木时会用到空间几何;修房造屋会用到图形的整合;投票选举时会用统计知识……, 生活与数学形影相随, 密不可分。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 就可以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 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 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同时, 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 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

在生活中用数学,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生们总以为学习”求最小公倍数”这种知识枯燥无味, 觉得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用处。然而, 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件生活中的事。从百货公司乘坐公共汽车去青少年宫。3路车快要出发的时候, 1路车正好也和我们同时出发。我就出了这样一道题:1路车和3路车的起点站是同一个地方, 如果1路车每3分钟发车一次, 3路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这两路车至少再过多少分钟后又能同时发车呢?”学生想了想, 答道:”再过15分钟。因为3和5是互质数, 求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就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 (3х5=15) , 所以15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两路车至少再过15分钟能同时发车。”从这件事中, 我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2、增强策略意识,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也是哲学的一门衍生物。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

关键词:数学;生活;哲学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素材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恩格斯

在学习生活中,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今日,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对这些领域的应用通常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导致全新学科的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10/100。我们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 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 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

方法 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 4:買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

方法 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班只花30×5×9/10-3×13×9/10≈100(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一、把数学带进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 ——罗巴切夫斯基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例如:“多少个人拉起手来长度大约是10米?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比你高的人是谁?比你矮的人是谁?和你差不多的人是谁?他们分别有多高?”等。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实在是太丰富了,生活是数学的归宿,也就是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我们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将数学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的学习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使自身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二、数学与哲学的关系。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华罗庚

就像物理学,逻辑学,天体学,心理学等一样数学是哲学中所诞生的一门学科。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数形合的数本源论建立起了以数学方式的哲学思考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认为数学是一切的本源及结构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文艺复兴后机械论者们和精细科学支持者们逐步建立了近代数学体系。今天,数学在向一切学科渗透,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抽象结构——所有可能的关系与形式。

哲学,在某种意义上是望远镜。当旅行者到达一个地方时,他不再用望远镜观察这个地方了,而是把它用于观察前方。数学则相反,它是最容易进入成熟的科学,获得了足够丰富事实的科学,能够提出规律性的假设的科学。它好像是显微镜,只有把对象拿到手中,甚至切成薄片,经过处理,才能用显微镜观察它。哲学从一门学科退出,意味着这门学科的诞生。数学渗入一门学科,甚至控制一门学科,意味着这门学科达到成熟的阶段。哲学的地盘缩小,数学的领域扩大,这是科学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胜利。

哲学在任何具体学科领域都无法与该学科一争高下,但是它可以从事任何具体学科无法完成的工作,它为学科的诞生准备条件。数学在任何具体学科领域都有可能出色地工作,但是它离开具体学科之后无法作出贡献。它必须利用具体学科为它创造条件。

模糊的哲学与精确的数学——人类的望远镜与显微镜。

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文摘《让数学回归生活_数学》

[2]张景中.数学与哲学

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中不再是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教师开始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从“实践与综合应用”入手,探讨了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希望达到降低小学数学知识难度,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与综合应用  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尤其是数学知识,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所以,为了降低小学数学教学难度,提出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教师利用数学知识的特点,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最大化的发挥数学教学优势。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借助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环节,建立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目前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分析和研究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发展现状,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我国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水平,促进新课程标准的深入落实。目前,我国虽然不断深入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但是仍然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所以在“实践与综合应用”环节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的开放程度不高,实践空间较小等,这些都导致“实践与综合应用”平台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果[1]。同时,教师与学生更加注重的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对考试中的数学知识内容关注度较高,“实践与综合应用”平台并不与考试相联系,导致课堂中教学方法单一、趣味性不足等,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不足,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有所提高,学习积极性不足,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甚至还可能导致数学教学的片面化。所以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还需要教师借助有效的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创新,提高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环节的重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2]。

二、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生活化的措施探讨

(一)课程导入的生活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程导入过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效的课程导入方法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小学生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课堂学习互动当中,进而为继续深入学习做好铺垫。所以,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时,首先要使课堂导入环节生活化。在这一过程中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导入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例如教师进行“小小商店”主题的“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讲解时,就可以将其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利用这种方法导入数学知识。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商店的图片,并借助声音的辅助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小小商店的氛围和环境。然后,教师播放人们购物的动态图像,向小学生展示购物的基本流程,激发小学生的回忆。最后教师再导入相应的数学知识,比如鼓励小学生模拟使用人民币购买物品的活动。帮助小学生形成人民币意识,并引导小学生明确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用处,能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3]。

(二)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也需要教师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然后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数学知识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思想。比如教师讲解“实践与综合应用”中掷一掷部分的内容时,可以结合生活中各种活动来展示掷骰子的场景,然后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这部分数学知识,比如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设备和材料,鼓励学生用橡皮泥、水果等物品制作骰子,制作完成后多次掷出自己制作的骰子,然后将结果记录下来。这种趣味化和生活化的学习过程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实践活动当中,这不仅提高了数学知识教学效果,还能提升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4]。

(三)课外实践的生活化

教学的开放程度不高,实践空间较小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发展,提出了课外实践活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探索生活,并给予学生实际探索的机会。比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发现有趣的图形”的生活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应用图形知识的物品,要求学生记录下来并与其他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方法符合了小学生好奇心强、多动等特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加以适当的引导,能够让小学生形成一双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眼睛,并且在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对于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教育背景下,提出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连接起来的教育发展策略。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在目前的教育活动中存在教学开放程度不高、学生的实践空间较小等问题,并且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承受着来自应试教育体制的压力,所以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环节的锻炼。基于此,提出了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生活化的策略,通过在课前导入、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实践等环节建立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并且利用生活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荆研科.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教育现代化.2018(47).

[2]王建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运用[J].学周刊.2018(01).

[3]葉玉蔚.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8(05).

[4]张承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

[5]王文路.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24).

小学数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毕业命题;举例;理解;分析

毕业命题作为监测小学六年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起到了方向标的作用。它既是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检查和反馈,又反过来作用于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决定着教师该“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因此,毕业命题的监测在我们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教育中一切以分数为准,那么在新形势的教育理念中,毕业命题监测又该承担怎样的角色,朝着一种怎样的方向进行创新和改革呢?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1、小学数学毕业考试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水平的水平性考试。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为依据,以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和课标小学数学教材为标准,以小学毕业数学水平测试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能力、注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有机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和生活内在的联系,特别是考查学生在具体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的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能力与水平。

2、把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数学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

3、同时要做好与七年级的过渡衔接,为中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为基准,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学习习惯,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

2、综合性原则

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考查对数学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和包括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综合性题型的设计,能让学生有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借以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导向性原则

(1)试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数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加强对数学意识的考查,提出生活问题。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想到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加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让学生量一量、画一画等加强计算能力、统计意识的考查,完成对统计表或图的制作和分析等。

(2)试题体现开放性

试题的题型避免程式化,适当编制部分开放型题来测评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以此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与创新之风。例如,概念、规则等知识的考查,把它们融合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去。应用题考查、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如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题型。题目的呈现方式也更接近生活实际。

(3)试题关注各类学生

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的考查。试题源于课本,但赋予一定的新意或灵活性,使试题源于课本又异于课本活于课本。不超出标准,不出偏、难、怪题,不出计算烦琐或人为编造似是而非的题目,使学生复习时真正做到减轻负担,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得到全面发展。

(4)增加人文化要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考查试卷中,就应该体现出现代文明。在导语设计上,用上“认真、细心”,“努力探索”等;在情景设计上更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注重“各学科之间的大融合。”

三、设计思路及目标

命题测验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基础命题测试、素质命题测试、思维品质命题测试,涉及数学学习中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学习领域。同时充分体现与落实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学习目标。比较全面但又有针对性地对核心内容进行检测,考察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相应的水平。

四、典型性命题举例及分析

实践型问题

1、理解:需要通过动手分一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多项学习活动的参与,让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展开思考,这种活动经验应该是有经历过的,一旦到了问题解决的环节便能唤起思维的联想,综合数学知识从而解决问题。

2、举例:

例:有四种规格的铁皮,①长0.64米,宽0.35米;②长0.64米,宽0.5米;③长0.5米,宽0.35米;④边长0.5米。请你从中选择五张铁皮正好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水箱,该怎么取?有多少种取法?

3、适用范围:更适合于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因为空间与图形学生需要借助实物去操作,搭建思考的平台才能建立空间想象能力。特别是高段之后这部分内容增加难度更高,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的积累。

4、教学措施:实践活动经验的积累应该是一个长期要做的事。要一直重视学生的动手参与,从低段摆小棒、数珠子、圈点子图到中高段的计数器、搭或画立体图形以及各類实践活动课的正常开展都需要落实目标到位,让学生真正经历自己都手、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这样的探究过程。

五、命题测试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改进

大部分的命题测试都要做到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难易适度。试卷通过不同题型,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六年来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察的知识面多而广,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重视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能不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但试卷命题中也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要注意逻辑性。在命题的表述上要科学规范;在设置的情境上要合理符合生活实际;在问题解决上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范围。要体现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数学味。

二是要注意面对学生实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拔高不超标,切合每个学段的要求进行整体把握。

三是要更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考核而非只是知识点的落实。命题要更注重进综合性和开放性,从不同层面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此作要求,便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良好审题的习惯;要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知识,不仅会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探究过程,动口、动手、动脑多项结合;更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创建互助式学习氛围;更注重方法的总结和提炼,适当进行延伸拓展等等。

总之,关于我们的毕业命题还需要做很多。命题测试虽然不是唯一考察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但的的确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核内容。我们身为一线教师,要更关注课程改革的新方向,读懂课程标准读懂教材,更要读懂学生。这样我们的一份命题测试才不至于变成学生学习的负担,而是对他们的学习承担起检查、监督和导向的作用。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便是我们需要一直努力的前行之路。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百度文库,《小学数学教师》,2017年六年级毕业测试卷

上一篇:小学数学生活化论文下一篇:五年级科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