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户角度浅谈生物质成型燃料市场推广建议——以山西省盂县为例

2023-03-01

1 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概念

各学者对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定义并不完全一致, 但具体含义无分歧, 大都认为其是生物能源的一种, 是将生物质进行加工、压缩生产出的一种具有要求密度和热值的燃料。

2 盂县农民生活现状

2.1 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原料丰富, 但利用率不高

盂县人均拥有4亩土地, 其中3/5面积用于种植玉米, 1/4面积用于种植山药, 1/20种植谷子, 1/10种植西瓜, 其他用于种植白子茴、菊花等作物。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 产量1200斤/亩, 其中玉米芯占玉米产量3/10, 约360斤/亩, 玉米秸秆2.5倍于玉米产量, 约3000斤/亩。由此看来, 该省有着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的后备资源支撑, 发展潜力巨大。

但目前资源实际利用量并不高。农民将玉米芯作为家庭燃料, 将80%的秸秆用于农田基肥, 15%的秸秆用于烧炕, 5%的玉米秸秆被用来喂牲畜。

2.2 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盂县平均每户5口人, 平均每人拥有农地使用权4亩, 平均每人每年作物产量分别为:玉米2880斤, 山药3000斤, 谷子130斤, 西瓜1600斤。除谷子家庭自食外, 以实时价格测算, 每人每年种植农作物纯收入为4348元。加上劳动力打工的每人每年收入约850元及每亩玉米地的30元补助, 每人每年纯收入约为5270元, 这一收入相对较低。

3 盂县地区用能现状

该县冬季做饭以煤炭为主要能源, 平均每户用量约为1t, 价格700元/t, 夏季则以玉米芯为主, 辅以少部分电磁炉, 液化气。冬季取暖用能则来源于自家田地的玉米秸秆, 占玉米秸秆总量的20%, 枝丫、灌木、杂草约1500斤/户/年, 辅以少量玉米芯。以煤燃烧当量为参照, 玉米棒与煤炭使用量占燃烧总量的67%, 农作物秸秆与树枝等利用量约占18%, 而液化气与电能的使用能所占比例较少, 两项合计仅占15%。传统能源形式所占比例大, 可见当地农民生活水平较低, 生活用能结构也较不合理。

4 盂县农民环保意识

调查发现, 农民对目前的用能结构现状非常满意。通过对目前用能选择考率因素排序的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 有77%的农民将经济排在了第一位, 认为玉米芯可就地取材, 无需花钱, 是选择生活用能时的首要因素。其次, 有少量农民考虑的是便利性, 玉米芯在使用时易燃, 大大节省了做饭的时间, 这部分农民占15%。而关心环保, 考虑到安全因素的用户比例仅为8%。可见, 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仍很薄弱。对是否想过烧煤可能产生的油烟过多会对自身和家庭成员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调查发现, 不关心或没想过该问题的受访者高达85%, 而很关心的只占15%。

5 盂县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5.1 资源量估计

盂县共30万人, 其中24万农民, 约为6.5万户;有玉米地35万亩, 以平均单产1200斤/亩计算该县年产玉米4.2亿斤;干玉米秸秆折合为3000斤/亩, 则其总量达50万吨左右。

5.2 经济效益分析

若盂县农民只选择煤炭作为生活用能, 每户每年约用于炊事和取暖的煤炭量为3t, 全县每年煤炭总需求量约为19.5万t, 煤炭价格为600元/t, 全县用于生活燃料花费 (煤炭) 大致为1.17亿元。若炊事改用电磁炉, 每户每天用于炊事3度电, 电价0.5元/度, 全年每户炊事用电540元。供暖用碳约1t600元, 每年每户生活用能花费1140元。全县每年生活用能花费7410万元。若只选择玉米秸秆作为生活用能, 每户每天需12斤秸秆用于炊事, 每户每年需4380斤, 用于取暖约2000斤, 总量3.19t。全县需秸秆约20万吨, 再加上秸秆的水分, 全县全年需秸秆总量约30万t。而全盂县共有玉米秸秆50万t, 农民可将剩余20万t秸秆用于施肥。

而每吨秸秆压块成本为85元, 农户购买一台气化炉, 需花去1000元, 分摊在使用期5年中, 每年需200元。每户每年使用秸秆作为生活燃料花费455元。全县每年使用秸秆作为生活燃料花费2957.5万元。

由上可得, 将玉米秸秆固化成型作为农民生活燃料, 远比使用其他燃料经济实惠得多, 使用这一替代能源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农民。

5.3 环境效益分析

生物质能是完全没有污染的能源, 使用生物质能气化炊事炉, 按每吨秸秆代替0.7t煤计算, 每利用一万吨秸秆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0t。没有充分利用的秸秆会腐烂, 产生硅化物污染河流。另外, 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空气, 还引发火灾, 导致严重后果。仅2009年3月15日至18日四天, 分别在盂县西潘、仙人乡、北下乡等地, 因焚烧秸秆引发了七八起大火, 毁坏大面积树林, 导致14人救火受伤, 仅扑火费用高达200万元。

5.4 社会效益分析

成型生物质燃料的推广使用, 节省了农民的生活燃料开销, 增加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 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此外, 这一个能源的推广还可以推动整个产业链, 搞活周边地区经济, 并解决部分当地农民就业问题。

6 推进生物质成型燃料在农村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鼓励生物质燃料原料的利用

由于农户收入水平偏低, 种植生物质燃料原料的基地要根据规模、产量、地利等级等因素给予适当补贴。在原料收购上建立部分试点, 实行政府定价制, 提高收购价格, 由政府补贴企业支出与收购价间的差价。具体收购价可在充分调查基础上参考农村平均劳动力支付成本。

6.2 政府采取价格补贴

生物质固体燃料在步入市场化的进程中, 最为关键的不是环境效用取胜, 而是需要政府对于生物质固体燃料的环境价值加以货币性体现之后补偿于生物质固体燃料的消费用户, 用户在与其他燃料相比较的前提下做出的选择性行为, 同时也需要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企业给以引导和宣传, 生物质固体燃料才能被广大民众接受并得到他们的认可, 这样, 生物质固体燃料才能在燃料市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和份额, 是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发展的需求前提。

6.3 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强大的平面媒体与网络等舆论工具, 发动宣传攻势,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与健康理念, 解放人们思想局限, 为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平台。

摘要:近年来, 生物质能源因对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提高劳动力就业,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而倍受关注。本文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数据, 对山西省盂县基本用能结构、用能习惯、用能偏好及农民的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了了解, 并初步分析、论证了生物质成型燃料在盂县推广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最后, 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固体生物质燃料,用能结构

参考文献

[1] 张百良, 樊峰鸣.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及产业化前景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J].2005, 3, 39 (1) .

[2] 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经济与政策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0, 22 (1) :14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老年人体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下一篇:网络超市服务平台营销策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