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视角下论文题目范文

2024-01-06

基于 视角下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精准扶贫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一项从技术策略到价值导向和精神指引的重大工程, 全面地促进精准扶贫开展, 广泛地进行实践探索, 使得精准扶贫模式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域实际情况。夏布乃华夏之布, 历史已经有四五千年, 可追溯到华夏远古的文明时代, 有“天然纤维之王”“中国草”的美称。精准扶贫中, 积极开展艺术文化创新, 拓展荣昌夏布发展, 有效引入艺术性思维, 实现文化层面的创新, 不断地对接市场, 在文化创新发展的背景下,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实现文化脱贫模式, 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1]。

二、精准扶贫中构建艺术扶贫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 理念发展层面的要求

理念体现了我们对于发展的认识, 新发展理念下, 我们意识到了不断地在实际工作开展中, 融合新的模式方法意义十分关键。精准扶贫过程中, 通过文化思维的引入, 能够优化传统的精准扶贫模式, 促进精准扶贫模式的有效性发展, 符合当前的理念发展。新理念下, 不断地促进文化层面的创新, 积极将文化创新进行生产力层面的转换, 尤其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思维下, 开展文化探索, 发展文化产业, 也是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荣昌夏布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与发展性, 结合精准扶贫, 促进其产业化、时尚化、绿化化、市场化发展, 能够在保护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实现经济层面的发展, 这也是理念发展的要求所在。

(二) 实际工作开展的需要

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分析, 精准扶贫在开展的过程中, 就需要不断地结合地方实际, 实现经济发展。首先, 从实际发展的层面分析, 不断地发挥传统文化艺术的优化, 促进地方发展, 能够实现一种可持续、绿色化的发展模式, 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 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创新驱动传统夏布文创产业发展, 推进当代服饰设计与荣昌夏布制造业融合发展, 并通过当代的设计手法和时尚审美提升夏布这种低劳动力价值的产品。符合地方发展实际, 是精准扶贫实际工作开展层面的需要[2]。其次, 这种艺术扶贫模式开展, 从整体层面分析, 还能够带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 对于优化地方经济结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精准扶贫视角下的艺术扶贫模式分析

上文中对于精准扶贫艺术扶贫模式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究, 不论是从理念的层面分析, 还是从实践发展的角度探究, 必要性体现均是十分显著的。结合实际, 主要在以下层面进行艺术扶贫模式的分析。

(一) 信息与理念层面的构建

在精准扶贫中引入艺术思维, 引入艺术扶贫模式, 首要的层面就是信息与理念层面的构建。首先, 艺术扶贫要基于具体的地方文化开展, 因此进行信息层面的构建十分关键。信息层面的构建, 主要有着以下几个层面的体现。其一, 加强对于地方文化艺术的了解, 尤其是对于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现状进行分析。例如, 深入了解荣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深入了解夏布的发展历史、夏布产业发展状况;深入了解荣昌地区当地人的思想观念、追求、行为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其二, 对于文化的了解, 还应当加强艺术文化的市场分析, 所谓市场分析, 就是探究艺术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中, 是否具有广阔的市场, 是否能够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是否能够形成系统性的产业, 密切关注国内文创产品的发展信息。其三, 信息的收集还应当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开展具体的工作开展。其次, 信息层面的收集, 主要的目的就是了解发展现状, 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工作, 这同样符合精准扶贫理念的要求。在信息构建的基础上, 还应当进行理念层面的构建[3]。传统模式, 我们没有形成文化创收的理念, 缺乏基于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然后走入市场的理念。因此进行理念层面构建十分关键。例如, 结合地方精准扶贫模式开展, 对于干部群众进行培训, 促进其理念层面的转变。只有理念层面的转变, 才能够使得地方在实际中, 全面开展文化创新,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 创新艺术文化设计

在信息与理念构建的基础上, 开展艺术扶贫模式, 重点在创新艺术文化设计。首先, 创新艺术文化设计, 应当有效地进行市场把握, 分析当前艺术文化市场, 然后结合自身层面的艺术文化开展设计层面的创新。例如, 分析当前文化创新实际, 在荣昌夏布制作的过程中, 积极引入新的设计要素。如, 在夏布制作的过程中, 引入新的图案, 图案中可以展示不同时期荣昌夏布产业发展历史, 促进文化层面的传播。还可以引入当前的时尚图案, 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设计。其次, 创新设计过程, 还应当与当地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进行结合, 全面促进产业发展。例如, 夏布在设计的过程中, 还应当融入地方其他的文化要素, 促进地方其它特产、特色化产业的宣传[4]。例如, 在夏布艺术的过程中, 有效地引入当地非遗如荣昌安陶、荣昌折扇, 实现地方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此外, 创新文化艺术设计, 引入新的艺术元素, 还应当充分借助外界力量, 仅仅依靠地方自身进行艺术文化创新, 难以实现产业化。例如, 荣昌地方应当与高校, 艺术设计研究单位开展合作, 引入学术化的设计思维。总的来说, 基于传统的文化艺术, 加强文化创新设计, 是艺术扶贫模式构建的重要思路, 不断地融入地方精准扶贫模式尤为关键。

(三) 积极推广艺术新产品

基于地方特色艺术文化, 形成产业扶贫模式, 在文化创新设计的基础上, 要结合地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促进文化产品产业化生产, 这是实现经济创收的关键。首先, 结合文化创新设计, 不断地开展艺术新产品的生产, 意义十分突出。例如, 荣昌夏布在创新设计的基础上, 还要投入产业的生产。但是, 一般在艺术新产品产业化生产的过程中, 通过会遇到相应的问题, 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一, 艺术新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 需要工艺层面的创新。其二, 艺术新产品需要创新思路, 促进生产效率提升。例如, 夏布文化创新艺术品中, 对于线、材、纹、织、印、绣等设计元素均进行了优化与创新, 因此夏布文创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 还需要加强实际生产工艺的促进。结合荣昌夏布生产实际, 由于劳动力较为丰富, 因此加强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培训, 提升夏布文化创新产生的生产质量, 对于经济效益的产生十分关键。总的来说, 在地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 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 侧重性地促进文创品生产层面的扶持, 充分利用当地文化与劳动力, 能够显著提升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四) 加强市场化营销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 开展艺术化的扶贫模式, 重点在艺术文化创新设计, 以及文创品的生产过程中, 但是促进其产业发展, 结合精准扶贫思路, 促进地方增收, 还应当积极开展市场化营销, 将文化、设计、创新等要素积极地推入市场, 最大程度地实现地方创收。首先, 积极进行文创理念的宣传。例如, 以绿色设计、时尚设计为准则, 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等夏布的特征特点积极推入市场。可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传统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 尤其是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其次, 促进文创产业发展, 基于地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有效地引入电商, 促进文创品的市场化发展, 也是十分关键的。

四、结语

文创产品设计将以系统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介入精准扶贫, 开启了精准的艺术扶贫之路, 强化人的主体性并激发社会活力, 实现精确帮扶, 创造性的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发展矛盾, 需要不断地进行推广应用。结合地方传统文化, 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加强文化创新设计, 并且促进其市场化发展, 带动文化创新产业, 促进服务业发展, 优化地方经济结构, 积极意义十分深远。需要我们广泛地基于实践, 不断地创新思维, 积极探索, 完善精准扶贫中构建艺术扶贫的新模式。

摘要:精准扶贫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于国家发展、民生改善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 结合当前发展的新形势, 不断地丰富精准扶贫开展的模式, 在精准扶贫中引入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 是促进精准扶贫有效开展与发展的关键。结合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实际,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 有效地引入艺术性思维, 构建相应的艺术扶贫模式, 积极意义十分深远。本文结合实践, 首先, 分析精准扶贫中构建艺术扶贫模式的必要性, 其次, 结合荣昌夏布文创产品, 分析精准扶贫视角下的艺术扶贫模式, 对于今后精准扶贫的开展做出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精准扶贫,艺术,必要性,模式

参考文献

[1] 邹薇, 屈广玉.“资产贫困”与“资产扶贫”——基于精准扶贫的新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 2017 (05) :71-75.

[2] 唐俊.精准扶贫视野下大学生艺术扶贫模式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 (6) :147-149.

[3] 黄鹤鸣.宁德市农村中小学”艺术扶贫”调查研究[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0, 12 (1) :77-79.

基于 视角下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

近年来个人收入成快速增长, 但是其在税收收入总额中比重依然不高。从2011年开始, 个人所得税在整体税收收入的比重一直处于7%左右稳定徘徊, 与国际其他各国相比较可以发现, 是低于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税收收入总额中假若个人所得税占比较低, 会使其的各项功能无法发挥, 也会影响其作为主体税收种类的重任地位。个人所得税制度结构不健全, 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相应的距离。当下, 我国贫富悬殊日益严重。虽然加大了高收入者征收措施以及征收力度的调控, 但是, 在税负的公平性和个人收入调节范围和力度的方面都不如人意。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公平原则的缺失

(一) 分类进行所得税的缴纳, 影响纳税公平

我国所制定的个人所得税是对纳税人所取得的收入进行分类别的计算应缴纳税额, 而不是将个人所得进行全部累加的总计缴纳。虽然此种制度有利于不同性质的所得税进行区分对待, 但是容易造成个人所得来源多或者综合收入较高的群体少缴纳或者不缴纳, 而对于个人所得来源较少, 较为单一的群体反而多纳税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二) 通过单位进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存在弊端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是以单位进行征收的, 具有征管简便、征收成本较低的特点, 符合我国目前税收征管的基本条件, 但忽略了纳税人家庭收入来源以及结构所存在的不同。在家庭所有成员收入相同, 每个人收入所得结构不同的情况下, 便会出现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另外纳税人的家庭负担以及实际纳税能力的差异也无法体现, 由此可知, 单纯地进行个人所得的收缴, 而不结合不同家庭的不同问题来进行收缴, 实质是以形式的公平缴纳而遮盖了现实的不公平。

(三) 税费扣除方法的不公平

定额扣除、定率扣除、限额扣除和据实扣除等多种费用扣除构成了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方法。采用统一的定额标准进行扣除的方法简单易行, 但是存在着相应的不公平现象, 例如未考虑到所采用的扣除方法与物价变动和经济发展对税负的影响, 未顾及纳税人个人家庭状况所存在不同对税负的影响, 必然造成不同纳税人之间税收负担的失衡。

(四) 税率比例的设计以及优惠政策的制定不公平

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劳务所得采取了加成、加倍的征收制度, 但是对于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却制定较多的减免政策, 这种做法与国际通行的税收原则背道而驰, 制定实施的结果只会缩小个人所得税的税基, 进一步削弱其的宏观调控的职能, 并且会助长社会形成投机主义。

三、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建议

首先, 进行分类所得税向综合性所得税的转化, 综合性所得税能够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 对于个人收入发挥着调节性的作用, 有利于促进社会分配公平。从税收公平性和增强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性角度来看, 综合性所得税有利于我国税收模式的健康发展, 但是针对税收现状, 不可以一刀切, 需要进行相应的推荐, 在分类所得税的模式朝着综合性所得税进行调整、改进。

其次, 将个人征收变换为家庭为单位征收, 家庭总体收入比个人所得更直观地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 通过以家庭为单位, 可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化, 并通过支付能力进行评价, 有利于实现量能负税的原则。

再次, 优化费用扣除方法, 实行费用扣除标准指数化, 针对当下物价指数的调整进行个人所得税费的调整。实现费用扣除项目的细致化, 根据不同成本费用和生计费用设置不同基础的扣除标准。

此外, 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优惠政策, 对于偶然所得和个人租赁所得的优惠政策进行取消, 对于偶然所得应至少需增收与劳务所得同等的税收或者加倍征收的制度, 适时的清理、规范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的调整。

四、结语

根据实践证明, 征收管理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是否能顺利开展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随着党中央对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迫切深化性的改革推进,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模式也会更加公平与完善。

摘要:税收是调节居民间收入分配的一项重要手段。在我国的税法当中个人所得税是非常重要的组成, 我国个人所得税自实行依赖, 在调节收入分配、组织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社会经济形势、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之下, 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结构合理性问题, 所得标准偏低等, 都难以充分体现公平负担的原则。

关键词:公平视角,个人所得税,改革

参考文献

[1] 徐珊.基于税收公平原则视角下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J].山西农经, 2018 (14) .

[2] 叶玲静.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之选择——基于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税收公平的考虑[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8 (1) .

[3] 崔龙飞.政策影响下的个税改革——以公平和效率为视角[J].生产力研究, 2017 (1) .

基于 视角下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一、情报计量视角下国外科技人才评价研究

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 采用高级检索, 构造检索式为:TI= (research*or author or schloar) and (evaluate*or*index*) , WC=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 共检索到142篇文献, 通过对题录信息和部分全文进行研究总结, 得到国外科技人才评价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H指数用于衡量科学家个人成就的应用

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家Hirsch, JE首次引入评价科研人员个人绩效的一个量化指标, 我国刘俊婉在征得作者同意的情况下, 对这篇文章也做了翻译, 目前这篇论文在google scholar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引用次数分别高达6671和2633, 可见量化指标在个人绩效评价中的实证研究一直得到相关学者关注, 成为了一个热点问题。J.E.Hirsch在文中详细论述了h指数的设计思想以及该指标的数学推导, 虽然这项指标测量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在科学家个人绩效评价中的局限性, 但是它没有考虑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周期以及他们所活跃的研究领域, 有许多研究者针对h指数的缺陷提出了一些修正办法, 并提出了不少衍生指标。

(二) Zp和P指数在青年科研人员评价中的应用

加拿大学者Zou, C指出学者的科研产出需要时间积累, 基于目前的指标, 比如一些研究生、博士, 刚晋升的教授等青年学者评价将会受到限制, 他创建了一个ZP指数, 是使用期刊的质量而不是引文数作为评价的指标, 而且, ZP指数还会考虑合作者的排名位置, 给予不同的权重。他表示使用ZP指数结合发文量两个指标, 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青年学者的学术成就。希腊学者Assimakis, N介绍了一种评价青年科研人员的指数, 即P指数, 可用于评估基于合作者排名的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生产力。文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衡量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度, 与其他普通方法相比, 它强调了第一作者的贡献度。

(三) 引用百分位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

德国学者Bornmann, Lutz指出H指数不能多维度来评价自然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 他提出一种基于引用百分位的方法进行科研人员评价, 将在同一出版年和同一学科领域对不同科研人员的出版物进行比较分析。

(四) 成功指数 (sucees-index) 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

意大利学者Franceschini, Fiorenzo在NSP指数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比较通用的科研人员评价的成功指数, 通过实证研究, 发现该指标优于H指数, 可以用于评价以下几种情形: (1) 单个的科研人员; (2) 不同学术年龄的科研人员 (3) 不同规模的研究机构; (4) 科学期刊等。

(五) 基于科学合作的混合指标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

西班牙学者Perianes-Rodriguez, Antonio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和评价学者的科研产出、名气和声望的混合指标。

综上所述, 在情报计量视角下, 国外科技人才评价研究重点是在设计合理的指标进行不同类型的人才评价, 如单个科研人才、不同年龄段的人才、不同学科的人才的评价, 甚至还设计出了综合指标进行多维度评价。

二、情报计量视角下国内科技人才评价研究

在CNKI中国知网里, 通过篇名或关键词=“人才”and篇名或关键词=“评价”, 学科=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为26篇, 其总被引次数217, 篇均被引8.35, 篇均参考文献数6.54, 篇均下载次数为242.65, 研究活跃时间为2005-2015年。本文通过对文献关键词、互引文献、共引文献、摘要、部分全文进行研究总结, 得出国内科技人才评价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引文法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

吴尔中的《文献计量学与人才评价》一文, 这是我国公开发表的最早一篇相关文献, 发表于1981年, 文中探讨了SCI在人才评价上的应用, 主要是通过SCI被引次数来评价个人的学术水平及学位、职位的获得, 级别晋升以及授奖等。同时文中从作者自引等七个方面阐述了引文法评价人才的局限性。

(二) H指数、P指数、HC等指数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

邱均平、缪雯婷、许新军、董政娥系列文章中, 如《文献计量学在人才评价中应用的新探索——以“h指数”为方法》、《h指数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以经济学领域高被引学者为例》、《基于文献调查的个人绩效评价中不同学科科研人才贡献指数研究》等, 实证研究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技术学领域、经济学、烟草专业领域和某一科研单位科研人员个人绩效, 探讨其与传统科学计量学指标的差异、相关性, 并针对其不足对h指数进行了修正, 从而在人才评价中引入了P指数、HC等指数。

(三) 人才评价体系构建

周欣娟的《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图书馆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一文中, 阐述了图书馆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提出了图书馆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图书馆创新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定量化的分析和论证。

(四) 人才发现与评价

如李远明《高校领军人才发现与评价——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探索》一文中, 综合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通过构建学科型人才模型和学科团队可视化网络分别揭示高校领军人才的两项评价指标, 即学术造诣和团队意识, 并综合两项指标评选领军人才, 能够简洁、直观地拟定出相关学科领军人才的候选人, 展示出学科用户的结构特征。

(五) 基于知识网络的科研人才评价

这种评价方法是综合了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同行评议法的优点, 综合考虑了被评价人的各种事实性科研成果, 从研究能力到项目管理能力等隐性知识的评价。

综上所述, 我国情报界科技人才评价研究重点是采用引文法、各项指数法、社会网络分析和知识网络等情报计量方法, 建立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及应用的研究。

三、结论

情报计量视角下科技人才评价研究方兴未艾, 虽然研究范围覆盖了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现状等方面内容, 但评价重点依然是对采用情报计量的方法对科技人才的学术生产力和影响力进行评价, 其他方面并未太多涉及, 可见情报计量视角下的科技人才评价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在2018年07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 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 要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 克服四唯倾向, 推行代表作制度, 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今后我国图情界要立足当前我国科技部相关的政策法规, 构建符合人才发展规律的评价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从而更加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我国科技人才, 推动我国科技发展。

摘要:情报计量视角下科技人才评价研究方兴未艾, 虽然研究范围覆盖了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现状等方面内容, 但评价重点依然是对采用情报计量的方法对科技人才的学术生产力和影响力进行评价, 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对国内外情报计量视角下科技人才评价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全面梳理出科技人才评价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 为我国科技人才评价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情报计量,科技人才评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Hirsch, J.E. (2005)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out put.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2, 16569-16572.

[2] Zou, C.&J.B.Peterson (2016) Quantifying the scientific output of new researchers using the zp-index.Scientometrics, 106, 901-916.

[3] Assimakis, N.&M.Adam (2010) A new author’s productivity index:p-index.Scientometrics, 85, 415-427.

[4] Bornmann, L.&W.Marx (2014) How to evaluate individual researchers working in the natural and life sciences meaningfully?A proposal of methods based on percentiles of citations.Scientometrics, 98, 487-509.

[5] Franceschini, F., M.Galetto, D.Maisano&L.Mastrogiacomo (2012) The success-index: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he h-index for evaluating an individual’s research output.Scientometrics, 92, 621-641.

基于 视角下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会计信息的功能和作用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效准确的会计信息是国家开展市场调节的基础, 也是市场完成最优资源配置的保证。”。但是,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一直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 如何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会计行业的热门话题。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一些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因, 如: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 缺乏相应的会计准则体系。然而大多数原因都源自于制度领域缺陷, 但尽管在制度发展水平较高的美国也同样会发生质量问题。所以在剔除制度缺陷引发的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原因, 例如文化方面。会计文化作为会计行业社会文化的重要体现, 主要从物质, 制度, 行为和精神四个方面融入具体的会计活动中。会计信息可视为特殊产品, 是会计从业人员工作实践的产物, 其品质的高低与工作过程中蕴含的会计文化密切相连。本文从会计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揭示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反过来, 提出了一些如何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想法。

二、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文化就是会计职业者在展开会计实践工作时, 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独特社会文化, 它是众多管理文化中的一种。其实际上是传统文化领域以及会计领域的交集部分, 本身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层次性以及系统性等, 对于促进会计工作人员价值观念的建立有着非常重大的积极意义, 同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从层次上来看, 会计文化主要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四个部分。

会计信息是一种帮助管理者进行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的信息。会计信息质量是衡量其在产生的过程中符合有关法律准则以及用户需求的拟合程度。用户获取到的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实用性, 是否能帮助它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是考察会计信息质量水平高的标准。

三、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联性

(一) 会计物质文化制约会计信息质量

在信息系统理论下, 会计被定义为提供财务信息的信息处理系统。如果将其视为信息系统, 其整合和处理信息的效率将与会计物质手段的发展程度有关。会计物质手段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人工操作, 计算机化和信息化三个阶段。在手动操作过程中, 从业者只能提供一些过去和静态的会计信息, 计算周期长。在计算机化会计阶段, 计算机生产提高了人员会计的速度, 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但会计电算化系统仍存在一定的安全缺陷。在会计信息化阶段, 互联网重建了以往的会计信息系统, 为员工披露会计信息, 及时实现信息共享提供了帮助。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但是, 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软硬件强度有严格的要求, 也导致了会计信息化的缓慢推进。总之, 我们有很大理由认为会计物质文化会限制会计信息质量的发展。

(二) 会计制度文化规范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制度文化主要由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前提, 会计技术和会计法律这四部分构成, 其中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会计法律, 会计法的诞生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信息质量。会计法将约束公司的会计活动为立法目的, 旨在确保会计活动的合规性和可靠性。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和有关细则来对其进行严格的约束和控制。中国的会计法律制度是围绕《会计法》为重心建立起来的与会计行业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法律规范, 是当前会计行业最重要的法律。会计信息是有关从业人员开展会计实践活动的结果, 实践结果的有效性则需依靠会计法律对其的规范和控制。

(三) 会计行为文化决定会计信息质量

公司的会计行为文化主要是指财务人员以货币为计算单位经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工作步骤对公司的业务往来展开会计工作的程序和流程。会计信息作为财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的结果, 是会计主体在会计行为动机的驱使下、会计行为目标的带领下、会计行为规范的制约下, 使用会计行为方法, 凭借会计行为方式作用于会计行为客体的产物。因此, 会计行为结果 (即会计信息的质量) 的有用性取决于会计行为本身的文化。

(四) 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

会计精神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人员会计道德水平的高低。会计道德主要由会计道德的概念, 功能以及意识等内容组成, 本文主要从会计道德的作用上面来研究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会计道德的作用体现在其对映射公司经营行为的会计信息和财务职员所带有的正面积极的意义上, 可以具体划分为在制约、教育、鼓励。制约作用指的是会计道德能够有效规范财务职员行为和有关的经济活动, 凭借公众舆论压力和提高自身觉悟等方法引导造假会计信息人员善的一面, 进而提高其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教育功能指的是会计道德依靠知识讲座、宣传教育等手段树立道德模范, 弘扬社会优良风气来增加财务职员的道德理念。鼓励作用指的是会计道德可以通过公开表扬等方式激发财务职员的积极性。

四、基于会计文化视角下,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 通过发展会计物质文化来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会计物质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所以, 会计物质文化的重点发展方向便是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转变, 与此还应该注重公司中既能精通会计业务又可以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员工培养。

(1) 企业管理者首先要在思想上重点关注此次转变, 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未来整个会计领域的大趋势, 它的到来对财务工作以及整个公司治理机制带来的改变。

(2) 企业要采购好实施会计工作信息化的硬件设备, 在购买先进的硬件设备的同时不能忽略采购成本.

(3) 企业同时需要准备好由会计电算化转变为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所需要的软件, 如提升互联网的安全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等。

(4) 人力资源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无论多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功效强大的机器设备都脱离不了人的操作的和使用。因此, 公司在提升会计物质奖励, 同时会计职员培训与教育也不能忽视。

(二) 通过完善会计制度文化来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会计制度文化中对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的诞生提升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但是,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些针对财务工作的法律规范, 如《会计法》、《公司法》等, 但法律与法律之间没有协调性, 依旧无法组建一套全面系统的体系,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从而产生了执法不严、法律力度不强等问题, 让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空子, 损害了社会和人民的利益。

为了健全我国会计行业的法律体系, 一是要根据国家的实际状况出台法律规范并组织协调相互间的关系, 使其形成一个整体, 同时要具体、有针对性, 在整个会计行业做到有法可依, 不能有法律空白出现, 保证体系的科学性、谨慎性。二是要加强执法力度, 法律条文中应该明确规定一旦出现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应该由谁负责, 责任到人, 并且根据问题的严重制度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及时给有信息造假动机但尚未实施的工作人员敲响警钟, 防患于未然, 以此达到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三) 通过规范会计行为文化来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由于行为是人所发生的, 所以通过规范会计行为文化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从本质来上说就是解决“人”的问题。本文认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建立起“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 以培养公司员工全面均衡发展为最终目标。首先, 公司高层应该尊重财务职工的正常需求, 尽量满足职工工作的正常需要, 做好培养工作, 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这种积极、健康的公司文化能够使工作职员建立起一种主人意识, 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更尽心尽力为公司工作。除此之外, 财务职员的职工薪资也比其他行业同等职位的要少, 尤其在中小型企业这种差距愈加明显。最后, 公司高层要懂得分辨员工需求的合理合法性, 满足其正常需求, 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来提高正常稳定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提前发觉员工的非法倾向, 将不符合规定的会计行为扼杀在摇篮之间, 进而规范公司的会计行为, 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四) 通过强化会计精神文化来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前文说到精神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大多表现在公司财务员工道德水平的优劣。公司财务员工的会计道德主要由职业道德和自身素养两方面构成。长期以来我国的财务职员一直不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 经常会出现做假账、和企业高管串通伪造财务报表等行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流行的“忠君、唯上、臣服”的权利文化至今没有消除, 财务职工在进行会计工作时依旧会询问甚至直接听取上级领导的意见, 以“人治”代替了“法治”。而且, 我国的社会文化中还有“以和为贵”, “得饶人处且饶人”的说法, 这更引发了会计职员在正常核算的过程中淡漠法律制度, 重视同僚情分的严重问题。所以, 会计职员普遍职业道德水平不高、自身精神素养受到落后的社会文化影响以及缺乏对法律的认识是造成会计信息出现问题的重大原因。因此, 本文提出要从会计道德的培养和法制观念的加强两方面来从精神层次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完整。一方面, 公司需要定期组织会计职工开展职业道德培训, 对培训成绩好的员工给出表扬和物质奖励。职工能够主动自觉接受道德教育才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 会计职工应该定期反省自己一段时间的行为, 是否符合心里的预期, 持续提高自己的精神文明, 在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去除其不利部分, 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结语

会计文化是长期会计实务活动中形成的与会计相关的物质手段, 技术方法, 制度规范, 行为标准和精神意识的总和。本文从物质, 制度, 行为和精神四个方面探讨了会计文化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会计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建立以人为本的会计行为文化理念规范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文化的核心, 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精神方面的保障。积极健康的会计文化可以提升会计工作的速度, 激发会计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最大程度的改善会计工作效果, 以此实现整体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摘要:会计信息是公司管理者评估公司过去的运营情况或者预想未来经营绩效、改善公司治理以及对公司实施管理和控制的关键依据。会计信息的作用和功能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同时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带来的严重后果一直影响着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会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体现, 隐含在会计活动的各个方面。本文从会计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以提高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会计文化,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文华.加强会计信息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 2017 (6) .

[2] 孙小芳.会计文化视角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探究[J].商场现代化, 2015 (2) .

[3] 康龙.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文化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0.

[4] 张丽展.会计文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5] 蔚思远.基于会计文化视角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4.

基于 视角下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一、多元化视角下油画的发展概况

1、发展回顾

上世纪初, 对于油画的发展来说遇到了最大的挑战, 出现了很大的衰败迹象。为了改变这种颓势, 马蒂斯通过加强色块的对比, 来书法自己的感情, 毕加索通过在造型方面的改变来探究绘画的本质, 康定斯基则对油画的实体方面再度进行研究。在这些油画家们的共同努力下, 在绘画创作中逐渐确立了现代主义的风格, 对以往的绘画进行了彻底的变革, 找到了一种全新的绘画方式, 从多个方面的投入, 增加了油画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加深了人们对于油画作品的认识与印象。之后, 多种绘画风格诞生, 油画事业逐渐迎来了复兴的良机。其中, 现代主义对艺术疆域进一步拓宽, 大大丰富了油画艺术的艺术表现力。并且一些全新的美学观点与传统的审美标准逐渐偏离。油画作品更多的成为了艺术家们发泄内心情感, 表达主观想法的重要工具, 不是特别注意一般欣赏者对于油画作品的看法。在此背景下, 很多人开始回忆那种具有象形, 比较贴近实际生活的油画作品。虽然在上个世纪, 人们对于油画几乎处于忘却的态势, 但是油画在西方美术发展中的地位依然是无法撼动的, 依然是西方面美术的主要模式, 能够被民众所积极认可。对于油画的发展来说, 也是赢得了复苏的机会, 开始以多种形式出现在社会大众的视野之中。

2、油画在多元化视角下的发展趋势

现代主义出现对油画发展产生的影响本质上是时代发展的一种结果。对于油画创作者来说, 想要在多元化背景下获得较好的发展, 必须要牢牢把握油画创作复苏所带来的诸多机遇。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深刻的了解当前社会民众对于油画作品的审美标准的变化。所以, 这也引起了多数油画创作家在创作理念与创作手法上开始进行创新和调整。在理念方面, 油画的一些传统特征比如写实等, 被保留了下来并且实现了与其他绘画艺术元素的融合, 给油画作品带来了很大的创新。在题材方面, 油画的主要内容也不再是传统的以人物油画和风景油画为主而是更加贴近于人们实际生活的内容, 也表现了这个时期油画创作的现实主义思想。在创作的手法方面, 开始更加重视油画创作的语言和技巧, 艺术家更是将其作为表达的主要方式[1]。此外, 油画作品逐渐商业化, 一次次的刷新了油画作品的价格极限。对于高校的油画教学工作来说, 也要考虑油画文化的时代背景, 做出符合时代特色的教育的转变。我国高校的油画教学在此背景下也迎来了转型的关键时期。开始不断的创新和探索油画的教学方式, 试图将新的理念和手法都传授给学生, 促使学生学会如何对油画创作进行探索, 才能满足当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发展的需要。对于老师来说, 在多元化视角下, 要积极探索和调整教学理念、方式和内容, 从而满足时代发展和油画发展以及教学的需要。

二、变革策略分析

1、重新审视油画的教学目标

以往高校的油画教学的课程, 主要内容是传授理论和油画创作的手法。以以培养出具有油画理论和创作实践的人才为教学目标。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 对油画人才进行培养的形式非常的丰富, 有职业学校、艺术学校, 还有专科学校和本科高校, 能够培养出不同层次的人才, 丰富油画创作的人才体系, 教学目标也是既实际也实用。在多元化视角下, 重新审视这种教学目标, 发现其中存在很多的不足, 并没有让学生深刻领会进行油画创作的本质是什么。让学生学习很多优秀作品的创作手法和画面构思等是油画教学必要的内容但绝对不是全部的内容, 更不是进行油画教学的终极目标。当前油画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理念, 其中的内涵也非常的丰富包含个人的认识与主体的情感感悟等, 也是美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多元化的视角,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丰富油画的创作形式和创作理念以及艺术风格。如果还是执着于传统的理论和手法, 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理念, 无法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也很难提升学生对于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

因此, 在新时期高校进行油画教学的目标必须要进行调整, 要引导学生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创作理念。在实际教学时, 要结合时代特色, 促使学生适应多元化的氛围, 改变以往对于油画创作的认识。同时, 老师要结合学生的特征, 对学生进行引导, 促使学生在创作理念和风格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油画理论和技能方面, 可以在后天慢慢练习和培养, 有很多提升的机会。但是对于理念的培养来说, 需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和高校的学习氛围中养成, 这对于学生在油画方面的发展以及中国油画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2、在教学模式予以创新

美术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整个行业取得重大进步。在当前态势下, 多形式的创作体验和理念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使得油画的形式和内涵更加的丰富。对于高校的油画教学工作的开展来说, 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创新, 仍然依赖传统的模式很有可能抑制住当前油画教学事业的进步。而如果创新教学模式, 采用一种更为开放, 并且更能加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对于油画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很大的帮助。要构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需要从多个方面开展工作[2]。

首先, 重新进行教师的角色的定位。新模式下, 教师不应该是油画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 而应该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地位进行认可, 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的空间, 让学生在学习油画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想象力, 尽情的利用自己的思维和天赋开展油画的创作。其次, 在教学氛围方面, 也需要老师积极的进行营造, 使整个教学的氛围感觉比较轻松, 学生在此环境中能够进行随心的创作和学习, 把自己对油画的认识和情感全都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之中。最后, 再对学生的创作手法进行练习, 对于不足的地方及时进行改进促使其能够取得创作方面的巨大进步。

3、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当代艺术

在美术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 高校的油画教学过程中要用平等的视角去看待美术文化发展中的每一个问题, 让学生去汲取当代艺术中的净化部分。根据现有的教学成绩, 适时的引入一些优秀的教学元素, 促使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油画教学的发展能够实现高度的结合。

首先, 要对学生的视野进行拓展, 培养学生的艺术精神, 加深学生对艺术的了解。其次, 老师要主动去探索现代艺术取得的新紧张, 对油画的教学模式以此为契机进行创新, 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维进行引导和培养。在油画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吸取现代艺术发展的有利经验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充分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的状态, 提升学生油画作品的内涵。

三、结语

多元化在美术领域俨然已经形成, 也是新时期油画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每一位油画专业的教学人员认清现实, 积极的探索和学习, 创新出更加符合时代背景的油画教学模式, 找出变革传统油画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摘要:油画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一门绘画艺术, 在我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全球化形势下, 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多元化, 油画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受到了广大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师生的认可, 成为高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当前时期, 我国油画的发展在多个层面的进步逐渐缩小着与西方的差距, 正在朝着多个方向努力发展。在高校油画的教学方面, 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老师的教学思维与教学理念近些年来的转变也给高校的油画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 高校的油画教学也需要作出一些变革, 才能更好的适应现阶段的文化背景。因此, 当前时期, 需要及时比变革油画的教学策略, 满足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油画发展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多元化视角,高校油画教学,变革策略

参考文献

[1] 杨小锋.从油画的多元化发展角度思考高校油画教学的变革[J].大舞台, 2012 (9) :132-133.

基于 视角下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1.1 从收支情况看存在借贷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中央政府政策对“三农”的支持, 近年来农村地区居民在收入增加的同时支出水平也在逐渐增加, 收入与支出发生变化, 必然引起借贷需求的变化。我国农村地区居民在2013-2015年的人均收支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 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支出近年来一直差距较小, 如果出现紧急事件需要资金, 便产生借贷需求。农村的借贷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小额贷款的需求方面。例如, 兰庆高等多位学者对山东地区农村进行连续几年的调查研究发现, 山东农村地区农户中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占总农户的比重在2015年为42.8%, 比2012年的15.66%增长了27.12%。农村地区表现出来对小额贷款强烈的需求。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6。

1.2 从收入情况看存在金融服务需求

由图1可以看出, 近些年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 而随着收入的增加, 农户对资金的用途也会发生改变。凯恩斯提出, 人们持有资金有三种动机, 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若手中持有资金超出这三种动机的部分必然会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运用。因此, 随着农户收入的不断增加及金融知识的普及, 人们不再局限于把资金存入银行, 更不局限于只是通过银行存取款和汇款, 而是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 如理财产品、教育基金、人身保险、养老保险等。

1.3 农民存在融资需求

城镇化发展的结果是农民越来越远离土地, 国家劳动保障部课题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 预计2030年, 我国将会有1亿人的土地由于城镇化发展而被征收。另外, 农民外出务工拥有了一定的资金, 同时农民在务工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一些技术并拥有了对市场的洞察力。当这些农民回到家乡, 由于其土地被征收, 本来就有创业想法的他们更加迫切需要通过创业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创业过程和中必然需要资金作为支持, 会产生融资需求。

2 农村普惠金融供给分析

2.1 农村金融机构逐渐增多

目前,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已从过去的农村信用社这个唯一的金融机构发展为现在的多个金融机构, 为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及其从业人数在逐年增加。主要的农村小微金融机构法人机构数见表1。

数据来源:《中国农村服务报告2014》。

我国政府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缺乏问题, 2009年初, 政府以微支付类为主导, 对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缺乏地区进行金融机构建设, 当时我国农村地区缺乏1249个金融机构, 缺乏金融服务708个。随着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截止到2014年年底, 小额贷款公司机构数量达到8791家, 比2013年增加12.14%, 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数比2013年增加56.3%。截至2014年底, 金融机构网点实现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

2.2 农户贷款覆盖面逐渐扩大

近年来,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出现可观的持续增长现象, 到2015年12月31日,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1.61万亿元, 比2014年增加2.23万亿元, 比2010年增长了20%。同时, 与2014年的增长速度相比低了1.2%, 且少增加2251亿元。在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中有6.15万亿元的农户贷款余额和3.51万亿元的农业贷款余额, 其中农户贷款余额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7823亿元, 增速为14.8%, 比2010年相比增长了36%;农户贷款余额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1897亿元, 增速为5.2%, 比2010年的2.3亿万元增加了52.61%, 年均增长率为10.52%。各项存贷款数据见表2。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6。

3 农村普惠金融需求与供给矛盾分析

3.1 农村居民的贷款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图2结合表2数据, 可知我国农村贷款余额非常低, 农户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余额在2010年为5.4%, 2015年为6.5%;农业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余额在2010年为4.8%, 2015年为3.7%。图2显示,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农户贷款余额及农业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都低与全国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 并且与全国贷款余额的差距越来越大。

3.2 农村地区对多样化金融产品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农村地区金融人才的匮乏, 这些地区的金融机构缺少必要的金融人才来创新适合农村地区实际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外, 县域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分行由于其自主权受限, 只能根据总行的统一规定对农村地区给予金融产品服务, 不能因地制宜地提供适合农村地区发展的金融产品服务。因此, 农村地区对符合自身发展的多样化金融产品服务的需求的不到满足。

3.3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未能满足农户的需要

在已成功建立并运营成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 除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外, 其他类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及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大都设置在县城地区, 如村镇银行、小的贷款公司、贷款公司的经营网点都不在农村地区, 因此, 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十分有限。部分新型金融机构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及做大做强企业, 其市场定位出现改变, 呈现金融服务偏离“三农”、远离农民和农村的态势, 使得部分地区, 特别是偏远乡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3.4 农业保险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 农村地区对保险的需求日益旺盛, 虽然现在不再是靠天吃饭的时代, 但农业发展与天气、气候、水土仍有很大的关系, 且是不可控制的。因此, 为维持农村地区农户的生活水平, 农业更加需要进行保险。2015年底, 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74.7亿元, 参保农户约2.3亿户次, 提供风险保障近2万亿元, 但与我国67万亿元的农业生产总值相比, 其保险水平还是很低。同时, 截止到2015年底, 我国保险业承保农作物增加到18种, 但与我国拥有200多种的农作物相比, 农作物保险范围过小。

摘要:我国政府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发展战略以来, 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基于此, 分析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供给与需求以及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进而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

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需求,供给

参考文献

[1] Hermes N, Lensink R, Meesters A.Outreach and Efficiency of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J].World Development, 2011, 39 (6) :938-948.

[2] Shashank Bansal.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in Achieving Financial Inclusion in Rural India[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4, 11 (14) :472-480.

[3] 李明贤, 叶慧敏.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的比较研究[J].农业业经济问题, 2012 (9) :46-51, 113.

[4] 吴国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 (4) :32-45.

上一篇:初中容易写的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历史关于中西文化论文题目范文